[解題]
本書為建治年間宗祖依六老僧之所望就「注法華經」作講義,由日興筆錄整理,並於弘安元年〈建治四年〉正月一日經宗祖允可之講義書。本書由1.相當於序之「南無妙法蓮華經」之解說,2.『法華經』二十八品及開結二經之要文之解說,3.二十八品各一文之大事,4.二十八品悉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事等四大部分構成。執行海秀將2.配當於「廣」3.配當於「略」4.配當於「要」。又從開頭至「涌出品」為上卷,「壽量品」以降為下卷,分上下二卷。佔本書大部分之2.之各品之大事,由如下之內容構成,首先開頭揭各品之要文,次示『文句』、『文句記』等之解說,接著「御義口傳云」示宗祖之見解。但是『藥草喻品』以降『文句』等之引文就甚少,而直接從「御義口傳云」開始解說。
[書名]
『玄譽所持本』、『大石寺本』、『新定』為「就註法華經口傳」,『定本』、『御書全集』為「御義口傳」。又古來亦稱作「日興記」。
[年系]
本書上卷末與最末有「弘安元年〈戊寅〉正月一日」之日期。
[對告]
六老僧。本書後記有「依六老僧之所望,雖老期(已年老),日蓮本意一揚令護義畢」。
[寫本]
日經本,所藏不明(依執行海秀『興門教學之研究』六三頁,日經乃隆門也,天文六年〈公元一五四七年〉之寫本)。大石寺本〈上卷〉,富士大石寺藏。『玄譽所持本』〈下卷〉,有「元亀二年〈公元一五七一年〉二月二十八日書了」之後記,京都府要法寺藏。
御 義 口 傳(就註法華經口傳) 建治四年一月一日 五七歲
南無妙法蓮華經【題釋】 日蓮所言法華經一部合二百三十一條
御義口傳云。南無者梵語也,此云歸命。歸命,人法有之。人者奉歸命釋尊也,法者奉歸命法華經也。又云,歸云歸於迹門不變真如之理也,命者命(起之意)於本門隨緣真如之智也。歸命者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也。釋云「隨緣和不變,一念之寂照也」。又歸者我等色法也,命者我等心法也;色心不二,云一極也。釋云「使歸乎一極,故云佛乘」矣。又云,南無妙法蓮華經之南無者,梵語;妙法蓮華經,漢語也。梵漢共時云南無妙法蓮華經也。又云,梵語云薩達磨芬陀梨伽蘇多覽,此云妙法蓮華經也。薩者妙也,達磨者法也,芬陀梨伽者蓮華也,蘇多覽者經也。九字(達磨~蘇多覽),九尊之佛体也,九界即佛界之表示也。妙者法性也,法者無明也,無明法性一体云妙法也。蓮華者因果之二法也,是(此之意)又因果一体也。經者一切眾生之言語音聲云經也。釋云「聲為佛事,名之為經」。或三世常恒云經也。法界,妙法也;法界,蓮華也;法界,經也。蓮華者八葉九尊之佛体也。應好好思之。以上。
御 義 口 傳 卷上
日蓮所立 自序品至涌出品
序 品 七 箇 大 事
- 第一 如是我聞之事
文句一云「如是者舉所聞之法体,我聞者能持之人也」矣。記一云「故始末一經為所聞之体」矣。
御義口傳云。所聞之聞,名字即也。法体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能持之能字可思之。其次,記一之「故始末一經」之釋,始者序品也,末者普賢品也。法体者云心之事也;法者諸法也,云諸法之心之事也。諸法之心者妙法蓮華經也。傳教云「雖讚法華經還死(殺死)法華心」矣。死之字可留心案(思案)之。不信之人非如是我聞之聞。法華經之行者,可云聞如是体之人也。爰以文句一云「如是者信順之辭,信則所聞之理會,順則師資之道成」矣。所詮(意為總之):以日蓮等之類可云如是我聞者也。
- 第二 阿若憍陳如(人名,原為釋尊太子時之侍從,後成為釋尊首先得度的五個弟子之一)之事
疏一云「憍陳如,姓也,此翻為火器,婆羅門種(種姓)也。其先(先祖)事火,從此命(命名)族。火有二義,照也,燒也。照即闇不生,燒則物不生。此以不生為姓」矣。
御義口傳云。火者法性之智火也。火之二義者,一照,隨緣真如之智也;一燒,不變真如之理也。照燒二字,本迹二門也。而能作為火者,具照燒二德之南無妙法蓮華經也。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照晴生死之闇,而涅槃之智火明了也。開覺生死即涅槃云「照則闇不生」也。燒煩惱之薪而菩提之慧火現前也。開覺煩惱即菩提云「燒則物不生」也。爰以案之,陳如,顯我等法華經之行者之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也。
- 第三 阿闍世王之事
文句一云「阿闍世王者名未生怨」。又云,大經云「阿闍世者名未生怨」。又云,大經云「阿闍名不生,世者名怨」矣。
御義口傳云。日本國之一切眾生,阿闍世王也,既殺諸佛父害法華經母也。無量義經云「諸佛國王是經(法華經)夫人和合共生是菩薩子」矣。謗法之人,今邊處母胎內邊為法華之怨敵,豈非未生怨乎。又日本國當世(今世),三類之強敵也。「世者名怨」四字可留心案之。日蓮等之類脫此之重罪也。謗法之人人信奉法華經歸依釋尊,則以前殺父殺母之重罪何不滅乎。
- 第四 佛所護念之事
文句三云「佛所護念者,無量義處是佛所証得,是故如來之所護念。下文云佛自住大乘,雖欲開示,然眾生根鈍故,是以久默斯要而不務速說,故云護念」矣。記三云「昔未說故,名之為護。約法約機皆護念故,乃至時機仍未發,隱而不說,故言護念。乃至以未說故,護;以未暢故,念。言久默者自昔至今。斯要等之意,思之可知」。
御義口傳云。於此護念之体者,本迹二門,首題之五字也。於此護念,七種護念有之。一約時,二約機,三約人,四約本迹,五約色心,六約法体,七約信心也。今日蓮等之類弘護念之体也。一約時者,佛,法華經四十餘年間時未至故,護念之也。二約機者,「破法不信故,墜三惡道」故,前四十餘年間未說之也。三約人者,為對舍利弗說也。四約本迹者,以護為本,以念為迹。五約色心者,以護為色,以念為心。六約法体者,本有常住也,一切眾生之慈悲心是也。七約信心者,以信心為護念之本也。所詮: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悉開護念之体也。護者佛見也,念者佛知也。此知見二字本迹兩門也。佛知云妙,佛見云法也。修行此知見之体云蓮華也;因果之体也;因果之言語,經也。並且,法華經之行者,三世諸佛護念之也。普賢品云「一者為諸佛護念」矣。所護念者妙法蓮華經也。諸佛護念法華經之行者即護念妙法蓮華經也。機法一同護念一体也。記三之釋「約法約機皆護念故」,此意也。又文句三云「佛所護念,決定前之地動瑞也」。地動表六番破惑也。妙法蓮華經受持者六番破惑無疑也。神力品云「於我滅度後應受持斯經。是人於佛道決定無有疑」矣,「佛自住大乘」者是也。又一義,佛之護念眾生之事者,護者「唯我一人能為救護」,念者「每自作是念」是也。至普賢品,說「一者為諸佛護念」也。日蓮自生年三十二護念南無妙法蓮華經也。
- 第五 下至阿鼻地獄之事
御義口傳云。十界皆成之文也。提婆之成佛,於此文分明也。次(之後)於寶塔品說提婆成佛之事者,二箇諫曉之分(範畤)也。提婆此文之時令成佛。此至字,白毫(佛眉間之白毛,能放光明)行之事也。白毫之光明,南無妙法蓮華經也。上至阿迦尼吒天(又稱色究竟天,是色界十八天的最上一重天)者空諦也,下至阿鼻(即阿鼻地獄,又叫無間地獄,為八大地獄中最下的一層地獄)者假諦也,白毫之光者中道也。依之十界同時成佛也。天王佛(提婆達多受記為天王如來)者,直至送寶號也。那麼依正二報成佛之時,此品之「下至阿鼻地獄」之文說依報之成佛,提婆達多之天王如來說正報之成佛。依報正報共妙法之成佛也。今日蓮等之類訪聖靈時,讀誦法華經,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時,題目之光至無間,令即身成佛。迴向之文自此「事起」也。不信法華之人雖墮在無間,然以題目之光,孝子作為法華之行者訪,豈可替此義乎。所以下至阿鼻地獄之文,佛為提婆放光令成佛也,此日蓮奉推知也。
- 第六 導師何故之事
疏云「良以說法入定能導於人,既稱導師」矣。
義御口傳云。此之導師,釋尊之御事也。說法者無量義經,入定者入於無量義處三昧之事也。所詮,於導師有二,惡之導師、善之導師有之也。惡之導師者法然、弘法、慈覺、智証等也。善之導師者天台、傳教等是也。入末法,今日蓮等之類,善之導師也。說法者南無妙法蓮華經,入定者入於法華受持之決定心之事也。「能導於人」之能字可留心案之。涌出品之「唱導之師」同樣之事也。所詮,為導日本國之一切眾生而說法之人是也。
- 第七 天鼓自然鳴之事
疏云「天鼓自然鳴,表無問自說也」矣。
御義口傳云。此文頌此土他土瑞同而長出。無問自說者釋迦如來無問自說妙法蓮華經也。今日蓮等之類無問自說也。念佛無間、禪天魔、真言亡國、律國賊喚出之事,無問自說也。三類強敵來之事,此故也。天鼓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自然者無障礙也,鳴者所唱音聲也。一義,一切眾生之語言音聲自在出,無問自說也。自說者,獄卒呵責罪人之音、餓鬼飢饉之音聲等,一切眾生之貪瞋癡三毒之念念等云自說也。此音聲之体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本迹兩門妙法蓮華經之五字,天鼓也。天者第一義天也。自說者自受用之說法也。記三云「表無問自說者,方便品之初從三昧起告舍利弗廣歎略歎。此土他土寄言言絕。若境若智,此乃一經之根本,五時之要津。此事不可輕」。此釋之一經之根源、五時之要津者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也。
方 便 品 八 箇 大 事
- 第一 方便品之事
文句三云「方者秘也,便者妙也。妙達於方即是真秘。點內衣裏之無價之珠與王頂上唯有之一珠無二無別,指客作人是長者子亦無二無別。如此之言是秘是妙。如經之『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故以秘釋方,以妙釋便,正是今品之意,故言方便品也」矣。記三云「第三約秘妙而釋者,以妙故,即。為欲通前四時以圓為即,三為不即,故更對不即以於釋即」矣。
御義口傳云。此釋中,一珠者衣裏珠,即頂上珠。客作人和長者子全無不同。所詮謗法不信之人是体外之權,法用、能通二種之方便也,爰以非無二無別也。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是秘妙方便是体內也。故先題妙法蓮華經,次云方便品也。妙樂記三之釋,本疏之「即是真秘」之即消釋為「以圓為即」。即成圓故,法華經之別名也。即者,凡夫即極,諸法實相之佛也;圓者,一念三千也。即和圓雖為替言,然妙之別名也。一切眾生成實相之佛故,妙也,不思議也。謗法之人今不知之(指上述之事)之故,云秘。又云,法界三千云秘妙。秘者嚴(周密而無疏落)也,三千羅列也,此之外無不思議。雖云大謗法之人,然妙法蓮華經奉受持處云妙法蓮華經方便品是也。今入末法正是日蓮等之類之事也。妙法蓮華經之体內入爾前之人法,云妙法蓮華經方便品是也,這亦是在說即身成佛、如是本末究竟等。又方便者十界之事也,又無明也。妙法蓮華經,十界頂上也,又法性也;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是也。以圓為即者一念三千也。妙和即同物也。云一字之一念三千,就是在云圓和妙。圓者諸法實相也。圓者,釋云「圓名圓融圓滿」。圓融是迹門,圓滿是本門也;又止觀之二法也;又我等色心之二法也。一字之一念三千者惠心流之秘藏也。□(納)是一念,員(數)是三千也。一念三千者云不思議也。此妙者前三教未說之故,云秘也。故知,南無妙法蓮華經一心之方便也。妙法蓮華經,九識也;十界,八識以下也。可留心案之。方者即十方,十方即十界也。便者云不思議也。
- 第二 諸佛智慧 甚深無量 其智慧門之事
文句三云「先歎實,次歎權。實者諸佛智慧也,非三種化他之權實,故云諸佛。顯自行之實,故言智慧。此智慧之体即一心之三智也。甚深無量者即稱歎之辭也。明佛之實智:豎徹如理之底,故言甚深;横窮法界之邊,故言無量。無量甚深、豎高横廣,譬如根深則條茂,源遠則流長。實智既然,權智例爾。其智慧門者即歎權智也,蓋是自行之道前之方便,有進趣之力,故名為門。從門入到道中之道中稱實,道前謂權也。難解難入者歎權之辭也。不謀而了無方大用。七種方便不能測度,十住始解。十地為入舉初與後,中間之難示難悟可知。而別舉聲聞緣覺所不能知者,執重故,別破之耳」。記三云「豎高横廣者於中法、譬、合,以此例後。今釋實,既周窮横豎。下釋權理應深極,下當釋權,預述其相,故注云云。其智慧門者,其者乃指前之實果之因智。若智慧即門,則門是權也;若智慧之門,則智即果也。蓋是等者,此中須以十地為道前,妙覺為道中,証後為道後。故知,文意在因之位矣」。
御義口傳云。此本末之意分明也。中豎高横廣者,豎本門也,横迹門也。根者草木也,草木上登,此迹門之意也。源者本門也;源,水也,水下降,此本門之意也。條茂者迹門十四品也,流長者本門十四品也。智慧者一心之三智也,門者此智慧入處之能入之門也,三智之体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門者信心之事也。爰以第二卷云以信得入。入和門同之也。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云智慧也。譬喻品云「唯有一門」矣。於門有:有門、空門、亦有亦空門、非有非空門也。有門,生也;空門,死也;亦有亦空門,生死一念也;非有非空門,非生非死。有門,題目之文字也;空門,此五字萬法具足而不凝之義也;亦有亦空門,五字具足本迹也;非有非空門,一部之意也。此內証,法華以前之二乘之智慧所不及也。文句三云「七種方便不能測度」矣。今日蓮等之類此智慧得入也,所以偈頌云「除諸菩薩眾,信力堅固者」,說我等行者之事也。
- 第三 唯以一大事因緣之事
文句四云「一則一實相也,非五非三,非七非九,故言一也。其性廣博,博五三七九,故名為大。諸佛出世之儀式也,故名為事。眾生有此機感佛,故名為因。佛承機而應,故名為緣。是為出世之本意」矣。
御義口傳云。一者法華經也,大者華嚴也,事者中間之三味也。法華以前雖有三諦,然如碎珠非寶。又云,一者妙也,大者法也,事者蓮也,因者華也,緣者經也。又云:我等之頭,妙也;喉,法也;胸,蓮也;胎(腹),華也;足,經也。此五尺之身,妙法蓮華經五字也。此大事,釋迦如來四十餘年間隱密也。今經之時,說出。為說此大事,佛出世。我等一身妙法五字也,這樣開佛知見時,即身成佛也。開者信心之異名也。以信心奉唱妙法,則即開佛知見也。因此信心開時,示南無妙法蓮華經,云示佛知見也。示之時,悟靈山淨土之住所,悟即身成佛,云悟佛知見也。悟之當体直至道場,云入佛知見也。因此以信心之開佛知見為正意。入佛知見之入字,迹門之意是歸入實相之理內云入也,本門之意是入「理即本覺」也。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程(有這樣之程度)者,入寶塔也。又云,開佛知見之佛者,九界所具之佛界也;知見者,妙法二字,止觀二字,寂照二德,生死二法也,色心因果也。所詮知見者妙法也;以九界所具之佛心來開法華經之知見之事也。爰以思之,佛者九界眾生之事也。此之開覺顯,「從今身至佛身持乎否乎」這樣示之處,示妙法,云示佛知見也。師弟感應受取時,悟「如我等無異」,云悟佛知見也。悟且見,則法界三千已已之當体法華經也。入此內証,云入佛知見也。可秘。又云,四佛知見者八相也。開者生之相也,入者死之相也,中間之示悟六相也。下天、託胎等示佛知見也,出家、降魔、成道、轉法輪等悟佛知見也(以上為八相成道之姿)。權教之意為遠離生死之教故,非四佛知見也。今經之時,開覺生死二法乃一心之妙用,有無二道乃本覺之真德,云四佛知見也。三世諸佛以四佛知見為一大事來思召(思量),出現於世也。此開佛知見之法華經,法然云捨閉擱拋,弘法大師罵云第三劣、戲論之法,豈非切五佛同道(說之意)之舌者也。慈覺大師、智証等豈非與(給)惡子劍來切我親之頭者乎。又云,一者中道,大者空諦,事者假諦也。此圓融三諦何物?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也。此五字日蓮出世之本懷也,名之為事。日本國之一切眾生中成為日蓮弟子壇那之人,是「眾生有此機感佛,故名為因」之人也。夫為弘法華經之極理,豈非「承機而應,故名為緣」乎。因,下種也;緣者歸三五(三千塵點五百塵點)之宿緣也。事之一念三千,日蓮身當之大事也。一者一念,大者三千也。說此三千,事之因緣也。事者眾生世間,因者五陰世間,緣者國土世間也。國土世間之緣者南閻浮提,妙法蓮華經可弘之本緣之國也。經云「閻浮提內廣令流布 使不斷絕」是也。
- 第四 五濁之事
文句四云「劫濁無別体,劫是長時,剎那是短時也,但約四濁立此假名,文云劫濁亂時即此義也。眾生濁無別体,攬『見慢果報』上立此假名,文云眾生垢重即此義也。煩惱濁指五鈍使而為体,見濁指五利使而為体,命濁指連持色心而為体」矣。
御義口傳云。日蓮等之類離此五濁也。我此土安穩則非劫濁,實相無作之佛身則非眾生濁,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妙旨則非煩惱濁,五百塵點劫已來無始本有之身則非命濁也,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之行者則非見濁也。所詮以南無妙法蓮華經為境所起之五濁故,日本國之一切眾生五濁之正意也。因此文句四云「相者四濁增劇聚在此時。瞋恚增劇刀兵起,貪欲增劇饑餓起,愚癡增劇疾疫起,三災起故煩惱倍隆諸見轉熾矣」。經云「如來現在猶多怨嫉 況滅度後」是也,以法華經不信者為五濁障重者。經云「以五濁惡世,但(只之意)樂著諸欲,如是等眾生,終不求佛道」。佛道者法華經之別名也。天台云「佛道者別指今經」矣。
- 第五 比丘比丘尼 有懷增上慢 優婆塞我慢 優婆夷不信之事
文句四云「上慢、我慢、不信,四眾通有。但(只是之意)出家二眾多修道得禪,謬(錯之意)謂聖果,偏起上慢;在俗矜高(妄自尊大之意),多起我慢;女人智淺,多生邪僻。不自見其過者,三失(即上慢、我慢、不信)覆(覆蓋之意)心。藏玼(玼,過失之意)揚德不能自省,是無慙(同慚,羞愧之意)之人也。若自見過,則是有羞之僧也」矣。記四云「藏玼等者,釋三失也。藏玼揚德釋上慢,不能自省釋我慢,無慙人者釋不信。若自見過則無此三失,雖未証果且名有羞」矣。
御義口傳云。此本末之釋之意為釋五千之上慢也。委(詳細)可見本末也。比丘、比丘尼二人出家也,共名增上慢,以藏玼揚德為本。優婆塞,男也,以我慢為本。優婆夷,女人也,以無慙為本。此四眾今日本國盛也。經雖有「其數有五千」,然日本國似乎是四十九億九萬四千八百二十八人。在世五千人起佛之座,今末法日本國一切眾生悉起日蓮之所座。比丘、比丘尼增上慢者非道隆、良觀等乎,又非鎌倉中之比丘尼等乎。優婆塞者最明寺,優婆夷者非上下女人乎。絲毫不可以知我(指上之四眾)之過也。誹謗今日蓮等之類並立其惡名,豈非「不自見其過」者乎,大謗法之罪人也,離法華御座之事無疑者也;【今】雖是值遇日蓮之事,然皆是「禮佛而退」之義也。此禮佛而退,輕賤之義也,全非信解之禮退也。此等之眾,「於戒有欠漏」者也。文句四云「於戒有欠漏者,律義有失,名欠;定共、道共有失,名漏」矣。此五千上慢者,我等所具五住之煩惱也。今奉值法華經時,開「慢即法界」,而「禮佛而退」云「佛威德故去」也。佛者我等所具之佛界也,威德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故去」者去而不去之意也;普賢品之「作禮而去」可思之也。又云,云五千退座之事,法華之意為不退座也。其故,諸法實相、略開三顯一之開悟也。那麼其時,「我慢增上慢」者,開「慢即法界」本有之慢機也。「其數有五千」者,我等五住之煩惱也。若又云無五住之煩惱,則失法華之意。既有五住之煩惱又云本有常住時,說「其數有五千」也。不理會斷惑,就那樣見本有之妙法五住故,云「不自見其過」也。那麼「於戒有欠漏」者,小乘權教無對治眾病之戒法也。是名持戒之妙法也。故欠漏之當体原樣地為是名持戒之体也。然欠漏談為原樣之本有故,說「護惜其瑕玼」也。自元(本)之一乘之妙戒故,則「一塵含法界一念遍十方」故,云「是小智已出」也。糟糠者,塵塵法法本覺之三身也,故福德淺薄之當体,亦是本覺無作之覺体也。「不堪受是法」者,聞略開之諸法實相之法体而原樣不改地開悟也。且說身子尊者(即舍利弗)鈍根故,請求分別解說,說廣開三法門為「不堪受是法」。然歸於法華之實義來看,則妙法之法体是更忘「能受所受」也。不思議之妙法也。悟見本法之重故,云「此眾無枝葉」也。如此之內証,純一實相、實相外更無別法故,「唯有諸貞實」也。所詮貞實者,開色心為妙法之事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處,說「唯有諸貞實」也。諸者諸法實相之佛也。諸,十界也。貞實,十界之色心云妙法也。限今經(指法華經)故云唯也。五千之上慢外全無法華經。五千之慢人者我等之五大也。五大即妙法蓮華經也。五千之上慢,元品之無明也,故禮佛而退也。此,下分九識八識六識也,流轉門之談道也。「佛威德故去」者,還滅門也。然(這樣的話則)威德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本迷本悟之全体也。可仔細思案之。
- 第六 如我等無異 如我昔所願之事
疏云「舉因勸信」矣。
御義口傳云。我者釋尊,我實成佛久遠之佛也。此本門之釋尊,我等眾生之事也。如我之我,十如是末之七如是(為用之三身,迹佛也)也。九界眾生,始之三如是(為体之三身,本佛也)也。我等眾生,親也;佛,子也。父子一体而「本末究竟等」也。此我等,壽量品說為無作三身也;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唱者,是(無作三身)也。爰以思之,釋尊總別之二願者,為我等眾生所立之願也。此故,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之日本國之一切眾生,就是所云之「我令成佛」之願,完全「如我昔所願」也。終引導與己身和合,此可意得為「今者已滿足」也。「今者已滿足」之已字讀為「已經、業已」也。指何處說已乎。凡所釋之心指諸法實相之文(即十如是之文)為所云之已也。雖爾(如此),然而當家(指日蓮門家)之立義可意得為:指南無妙法蓮華經說「今者已滿足」也。所以此「如我等無異」之文乃肝要也。如我昔所願,本因妙;如我等無異,本果妙也。妙覺之釋尊我等血肉也,因果之功德非骨髓乎。釋「舉因勸信」矣,舉因即本果也。今日蓮所唱之南無妙法蓮法經令末法一萬年之眾生成佛也,豈非今者已滿足乎。已者可意得為指建長五年四月二十八日所初唱出之題目。以妙法之大良藥來治一切眾生無明之大病之事無疑也;此思遣時,滿足也。滿足者云成佛之事也。釋云「圓名圓融圓滿,頓名頓極頓足」矣。可思之。
- 第七 於諸菩薩中 正直捨方便之事
文句四云「於諸菩薩中之下三句正顯實也。五乘是曲而非直,通別偏傍而非正。今皆捨彼之偏曲,但說正直之一道」矣。
御義口傳云。此之菩薩者居於九界之第九之菩薩也。又一切眾生云菩薩也。今日蓮等之類也。又迄諸天善神等亦是菩薩也。正直者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也。那麼一道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今末法弘正直之一道者,非日蓮等之類乎。
- 第八 當來世惡人 聞佛說一乘 迷惑不信受 破法墮惡道之事
御義口傳云。當來世者末法也,惡人者法然、弘法、慈覺、智証等(指執著於爾前經者),佛者日蓮等之類也,一乘者妙法蓮華經也。不信故,可墮三惡道也。
譬
喻 品 九
箇 大 事
- 第一 譬喻品之事
文句五云「譬者比況也,喻者曉訓也。○大悲不息巧智無邊,更動樹訓(解釋之意)風舉扇喻月」矣。
御義口傳云。大悲者如母思子之慈悲,今日蓮等之慈悲也。章安云「為彼除惡即是彼親」矣。巧智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諸宗無得道之立義也,「巧於難問答」之意也。更者可意得為在世之後之滅後之事也。動樹者煩惱也,訓風者即菩提也。舉扇者生死也,喻月者即涅槃也。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時,乘大白牛車直至道場也。記五云「樹、扇、風、月唯圓教之理」矣。又云「法說實相,何隱、何顯。長風靡息,空月常懸」矣。此釋可思之。隱者死也,顯者生也,長風者我等息(氣息)也,空月者心月也。法華之生死者三世常恒隱顯無之。我等息風者所吐之言語也,是南無妙法蓮華經也。一心法界之覺月常住而懸,指是(此)釋為唯圓教之理。圓者法界也,教者三千羅列也,理者實相之一理也。
- 第二 即起合掌之事
文句五云「敘外儀者,即起合掌名身之領解。昔權實為二,如掌不合。今解權即實,如二掌合。向佛者:昔權非佛因,實非佛果,今解權即實而成大圓因,因必趣果,故言合掌向佛」矣。
御義口傳云。合掌者法華經之異名也。向佛者云奉值法華經也。合掌,色法也;向佛,心法也。開悟「色心二法,妙法也」,說「歡喜踊躍」也。於合掌又二義有之:合者妙也,掌者法也。又云,合者妙法蓮華經也,掌者二十八品也。又云,合者九界,掌者佛界也。九界是權,佛界是實也。妙樂大師云「九界為權,佛界為實」矣。十界悉合掌二字納,森羅三千之諸法莫非合掌也。總之,三種法華之合掌有之。今之妙法蓮華經,三種法華未分也。雖爾先之顯說法華為正意也。依之,傳教大師云「於一佛乘者根本法華之教也。○妙法之外更無一句之余經」矣。向佛者:一一文文皆金色之佛体奉向事也。合掌二字法界盡也。地獄、餓鬼己己之當体,其外三千之諸法就那樣合掌向佛也。所以法界悉舍利弗也。舍利弗者法華經也。舍者空諦、利者假諦、弗者中道也,圓融三諦之妙法也。舍利弗者梵語,此云身子。身子者十界之色心也。身者十界之色法,子者十界之心法也。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者悉舍利弗也。舍利弗即釋迦如來,釋迦如來即法華經,法華經即我等色心之二法也。仍(因此),身子此品之時領解為「聞此法音」。聞者名字即,法音者諸法之音也。諸法之音者妙法也。爰以,文句釋時,「長風靡息」矣。長風者法界之音聲也。此音聲,信解品云「以佛道聲令一切聞」。一切者法界眾生之事也。此音聲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
- 第三 身意泰然 快得安穩之事
文句五云「從佛是結身喜也。聞法是結口喜也。斷諸疑悔是結意喜也」矣。
御義口傳云。身意泰然者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也;身者生死即涅槃也,意者煩惱即菩提也。從佛者從日蓮之類等之事也,口喜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意喜者無無明之惑障故也。爰以思之,此文是一心三觀、一念三千,我等之即身成佛也。方便之教非泰然,非安穩也;「行於險徑,多留難故」之教也。
- 第四 得佛法分之事
御義口傳云。佛法之分者云初住一分之中道也。「迹門初住、本門二住已上」)這樣云之事,自此「分」字起也。所詮,此「分」之一字一念三千之法門也。其故:地獄於地獄之分而証佛果;乃至三千之諸法於己己當体之分而証佛果也。此乃真實之我等即身成佛也。今日蓮等之類於南無妙法蓮華經唱之分而証佛果也。分者可意得為:「權教無得道,法華經成佛」這樣分辨也。又云,分者本門壽量品之意也,己己本分之分也。總之「迹門初住分証,本門二住已上」這樣云者,教相也;真實者,於初住分証之處,一經成為極也。
- 第五 而自廻轉之事
記五云「或如大論。經云而自廻轉者:表聞身子(指舍利弗尊者)得記(指受記成佛),法性自然而轉,因果、依正、自他悉轉」矣。
御義口傳云。於草木成佛之証文出「而自廻轉」之文也。是一念三千之依正体一之成佛之極說也。草木成佛之証人者,指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也。廻轉者題目之五字也,自者我等行者之事也。記五之釋可好好思之。
- 第六 一時俱作之事
御義口傳云。一時者末法之一時也,俱作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俱者「畢盡住一乘」也。今日蓮等之類之所作,題目之五字也,不交(摻雜)余(餘)行也。又云,十界之語言,一返之題目俱作也。是豈非感應乎。
- 第七 以譬喻得解之事
止觀五云「『智』者:因譬,斯意有徵(明之意)」矣。
御義口傳云。以此文傳鏡像圓融之三諦之事。總之鏡像之譬者自浮自影(自照鏡而浮自影之意)之鏡之事也。此鏡者一心之鏡也。總之,付(跟隨之意)鏡,重重之相傳有之。所詮,鏡之能德者,以浮(呈現,映之意)萬像為本也。妙法蓮華經五字,浮萬像而不漏一法。又云。於鏡,五鏡有之。妙鏡浮法界之不思議;法鏡浮法界之体;蓮鏡浮法界之果;華鏡浮法界之因;經鏡浮萬法之言語。又云。妙鏡浮華嚴;法鏡浮阿含;蓮鏡浮方等;華鏡浮般若;經鏡浮法華。可順逆次第意得也。我等眾生之五体、五輪妙法蓮華經浮出間,以寶塔品來習為鏡也。信謗之浮樣可好好案之。自浮自影之鏡者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也。
- 第八 唯有一門之事
文句五云「唯有一門者,譬上之『以種種法門 宣示於佛道』。門又有二,宅門和車門也。宅者生死也,門者出之要路也,此方便教之詮也。車者大乘之法也,門者圓教之詮也」矣。
御義口傳云。一門者法華經之信心也,車者法華經也,牛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宅者煩惱也。以自身法性之大地生死生死這樣來轉行也。
- 第九 今此三界等之事
文句五云「次,『今此三界』下,第二一行半,頌上所見『諸眾生為
生老病死之所燒煮』,合第二所見『火之譬』。『唯我一人』下,第三半偈,頌上『佛見此已 便作是念』,合驚入火宅也」矣 。
御義口傳云。此文一念三千之文也。一念三千之法門:迹門,明生陰(眾生世間、五陰世間)二千之世間;本門,明國土世間也。又云。「今此三界」之文,國土世間也。「其中眾生」之文,五陰世間也。「而今此處 多諸患難 唯我一人」之文眾生世間也。
信 解 品 六 箇 大 事
- 第一 信解品之事
記六云「正法華名信樂品。其義雖通,樂不及解。今明領解,何以云樂」矣。
御義口傳云。法華一部二十八品之題號中,信解之題號此品有之。一念三千從信之一字起,三世諸佛之成道從信之一字起也。此信字元品無明所切之利劍(切元品無明之利劍)也。其故,信者無疑曰信,所以是斷破疑惑之利劍也。解者智慧之異名也。信如價,解如寶。買三世諸佛之智慧,信之一字也。智慧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信,智慧之因名字即也。信之外無解,解之外無信。以信之一字定為妙覺之種子。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信受領納故,得「無上寶聚不求自得」之大寶珠。信,智慧之種也;不信,墮獄之因也。又云。信,不變真如之理也;其故,信者体達「知一切法皆是佛法」而信實相之一理也。解,隨緣真如也,云自受用智也。文句九云「無疑曰信,明了曰解」矣。文句六云「中根之人聞說譬喻,始破疑惑,入大乘之見道,故名為信。進入大乘之修道故名為解」矣。記六云「以大望(看之意)之,乃分兩字以屬二道。破疑故,信;進入名解。信通二道,解唯在修。故云修道名解」。
- 第二 捨父逃逝之事
文句六云「捨父逃逝者:退大為捨,無明自覆曰逃,趣向生死為逝」矣。
御義口傳云。於父,三有之。法華經、釋尊、日蓮是也。法華經一切
眾生之父也,背此父故,成流轉之凡夫。釋尊一切眾生之父也,背此佛故,備(飽嘗之意)轉諸道也。今日蓮日本國之一切眾生之父也。章安大師云「為彼除惡即是彼親」矣。退大之大,南無妙法蓮華經也。無明者疑惑謗法也。自覆者,法然、弘法、慈覺、智証、道隆、良觀等惡比丘恣(恣意之意)覆(覆蓋隱藏之意)謗法之失也。
- 第三 加復窮困之事
文句六云「在三界中不見佛父為窮。不得出要之術(出離生死之要術)又為窮;八苦之火燒故,為困」矣。
御義口傳云。出要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術者信心也。今日蓮等之類免離窮困之事乃奉受持法華經故也。又云。奉值妙法時,八苦之煩惱之火,開覺為自受用報身之智火也。
- 第四 心懷悔恨之事
文句六云「悔約父,恨約子」矣。記六云「父亦悔恨,子亦悔恨」矣。
御義口傳云。日本國之一切眾生如子,日蓮如父。依法華不信之失墮無間大城而返恨日蓮。又日蓮雖不惜音,云不可捨法華,然於靈山可有悔之事歟。文句六云「心懷悔恨者:悔昔不勤教詔(告訴),致令無訓(教誨)而逃逝;恨子不惟恩義,疎(同疏)我親他」矣。
- 第五 無上寶聚 不求自得之事
御義口傳云。無上有重重之仔細(詳情之意)。對外道之法,則三藏教無上,外道之法有上也。又三藏教有上,通教無上。通教有上,別教無上。別教有上,圓教無上。又爾前之圓教有上,法華之圓無上。又迹門之圓有上,本門之圓無上。又迹門十三品有上,方便品無上。又本門十三品有上,一品二半無上。又天台大師所弘之止觀無上,玄文二部有上也。今日蓮等類之心,無上者南無妙法蓮華經,無上中之極無上也。指此妙法說無上寶聚也。寶聚者,聚「三世諸佛萬行萬善之諸波羅蜜之寶」之南無妙法蓮法經也。此無上寶聚,無辛勞無行功而一言受取者就是信心也,不求自得者是也。自之字,十界也;十界各得也;諸法實相是也。所以此文之妙覺釋尊,我等眾生之骨肉也。可好好案之。
- 第六 世尊大恩之事
御義口傳云。世尊者釋尊,大恩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思報釋尊之大恩則可受持法華經者也。是即奉報釋尊之御恩也。大恩云題目事,次下說「以希有事」,希有事者題目也。此大恩之妙法蓮華經四十余(同餘)年間秘藏後,於八箇年開大恩也。文句一云「法王啟運」矣。運者大恩之妙法蓮華經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而思助日本國之一切眾生,豈非世尊之大恩乎。章安大師舉十種之恩也:第一慈悲逗(誘引)物之恩,第二最初下種之恩,第三中間隨逐之恩,第四隱德示拙之恩,第五鹿苑施小之恩,第六恥小慕大之恩,第七領知家業之恩,第八父子決定之恩,第九快得安穩之恩,第十還用利他之恩也。此十恩即衣座室之三軌也。記六云「宿萌(草木初生芽)稍割,尚未敷榮。長遠之恩,何由可報」矣。又云。「注家但云,物不答施於天地,子不謝生於父母;以感報斯亡」矣。輔正記六云「物不答施於天地者,謂物雖由天地生而不云報天地之澤。子亦如之」矣。記六云「況復只緣令我報亡,斯恩叵(無法)報」矣。輔正記云「只緣令我報亡者,意云,只緣如來令聲聞等得於亡報之理。理,謂一大涅槃」矣。
御義口傳云。雖有如此重重之所釋,然所詮,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下種也。下種之故,如影隨形也。今日蓮亦如此也,授與日本國之一切眾生等妙法蓮華經,豈非釋尊之十恩也。十恩即衣座室之三軌也者:第一第二第三,「大慈為室」之御恩也;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柔和忍辱衣」之恩也;第八第九第十,「諸法空為座」之恩也。對第六之恥小慕大之恩,記六云「故於頓後便垂小化,彈(糾舉之意)斥淘汰,槌砧鍛練」矣。
藥 草 喻 品 五 箇 大 事
- 第一 藥草喻品之事
記七云「無始之性德如地,發大乘心如種。發二乘心如草木之芽莖。今入初住如同成佛乘之芽莖等」。
御義口傳云。信「法華心」,種也。入諸法實相之內証則成佛果也。
藥者九界眾生之心法也;其故,權教之心,毒草也。值法華,則開覺三毒煩惱之心地為三身果滿之種也,云藥也。今日蓮等之類,於煩惱之草受妙法之藥也。令覺「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云喻也。釋云「喻者曉訓(解釋之意)也」矣。藥草喻者我等行者之事也。
- 第二 此品述成段之事
御義口傳云。述者迦葉也,成者釋尊也。述成二字,迦葉釋尊一致之義也。所詮:述,所化之領解;成,佛之印加也。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領者,述也;日蓮讚歎者,成也。極說「我等即身成佛」之品也。述成一致符契乃述成不二之即身成佛也。此述成,法界三千皆成佛道之述成也。
- 第三 雖一地所生 一雨所潤等之事
御義口傳云。「隨緣不變」之所起之文也。妙樂大師云「隨緣不變之說出自大教,木石無心之言生從小宗」矣。此大教者非一經之總体,而是指此「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 而諸草木 各有差別」等之十七字也。「一地所生 一雨所潤」,無差別譬;「而諸草木 各有差別」,有差別譬也。無差別譬故,妙也;有差別譬故,法也。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置(擱置)有差(差別)也。二十八品,有差別也;妙法五字,無差別也。一地者迹門之大地也,一雨者本門之義天也。一地者從因至果,一雨者從果向因。今至末法弘通從果向因之一雨也;一雨者題目不交(交雜)余行也。序品之時,說「雨大法雨」;此品之時,說「一雨所潤」。「一雨所潤」,佛重說序品之「雨大法雨」也。一地者五字中經之一字也,一雨者五字中妙之一字也。法蓮華三字三千萬法,於中亦草木也。三乘、五乘、七方便、九法界也。
- 第四 破有法王 出現世間之事
御義口傳云。有者謗法者也,破者折伏也,法王者法華經之行者也,世間者日本國也。又云。破者空也,有者假也,法王者中道也。所以此文傳為釋迦如來之種子也。總地來說三世諸佛之出世,依此文也。有者三界二十五有也,破者破有執也,法王者十界眾生之心法也,王者云心法也,開諸法實相云「破有法王」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云「斷謗法之有執,成釋迦法王」之事也。以破有二字云釋迦如來之種子也。又云。云有者,我等之煩惱生死也。云「捨此煩惱生死,別有菩提涅槃」者,權教權門之心也。今經之心則是:「於煩惱生死之上開菩提涅槃」,云破也。有者煩惱,破者南無妙法蓮法經也。有,所破也;破,能破也。能破所破共實相之一理也。序品時說「盡諸有結」,此品說「破有法王」,譬喻品時宣為「皆是我有」。
- 第五 我觀一切 普皆平等 無有彼此 愛憎之心 我無貪著 亦無限礙之事
御義口傳云。此五句之文五識也。「我觀一切 普皆平等」者九識也,「無有彼此」者八識也,「無有愛憎之心」者七識也,「我無貪著」者六識也,「亦無限礙」者五識也。我等眾生之觀法之大体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豈非「我觀一切普皆平等」之九識之修行乎。爾者,非「無有彼此」乎,非「無有愛憎之心」乎,非「我無貪著」乎,非「亦無限礙」乎。
授 記 品 四 箇 大 事
- 第一 授記之事
文句七云「授是與之義也」矣。
御義口傳云。記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授者日本國之一切眾生也。不信者不授也,又不受之也。今日蓮等之類受南無妙法蓮華經之記也。又云。授記者法界之授記也。地獄之授記:惡因故,授惡業之授記與(給)罪人也。餘准之可知也。有「生之記」則必死,有「死之記」則又生,三世常恒之授記也。所詮:中根之四大聲聞者,我等生老病死之四相也。迦葉,生之相;迦旃延,老之相;目連,病之相;須菩提,死之相也。來到末法,生老病死之四相顯為四大聲聞。是即八相作佛也。授與「諸法實相之振舞也」之記也。為妙法之授記故,法界之授記也;為蓮華之授記故,法界清淨也;為經之授記故,眾生之語言音聲,三世常恒之授記也。唯一言授記之南無妙法蓮華經也。
- 第二 迦葉光明之事
御義口傳云。光明者一切眾生之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也。光者地獄之灯燃猛火,此即本覺自受用之智火也,乃至佛果同之。今日蓮等之類,於謗法之闇冥中指出南無妙法蓮華經之光明,此即迦葉之光明如來也。迦葉以頭陀為本,頭陀(梵語,淘汰、抖擻、修治之意)爰云抖擻也。今入末法,抖擻(抖落之意)餘行,專修南無妙法蓮華經,「此經難持行頭陀者」是也。
- 第三 捨是身已之事
御義口傳云。由此文段起捨不捨也。是轉捨(施捨)而非永捨(捨棄)也。轉捨,本門也;永捨,迹門也。捨(捨棄)此身乃背(違背)「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旨也。所詮: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捨(施捨)是身已也,不惜身命之故也。又云。讀為捨(施捨)是身時,於法界捨(施捨)五大也,非捨棄之義。云捨(捨棄)是身而成佛者,權門之意也。捨(捨棄)這樣的執情說「捨是身已」也。此文,一念三千之法門也。「捨是身已」(意即不再捨棄是身了)者,還歸本理一念三千之意也。妙樂大師「當知身土一念三千,故成道時,稱(相稱)此本理,一心一念遍於法界」之釋此意也。
- 第四 宿世因緣 吾今當說之事
御義口傳云。宿世因緣者三千塵點之昔之事也。云為下根說宿世因緣也。因緣者:因,種也;緣,歸昔之義也,訓為「根據、由於」也。「由於大通結緣之下種」之事云因緣也。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者,由於過去之因也。爰以,妙樂大師云「故知,末代,一時得聞,聞已生信事,須宿種」矣。宿者大通之往事也,種者下種之南無妙法蓮華經也,由於此下種云因緣也。本門之意,可為「由於五百塵點之下種」也。緣於(由於)「真實妙法之因」云成佛也。
化 城 喻 品 七 箇 大 事
- 第一 化城之事
御義口傳云。化者色法也,城者心法也。說此色心二法無常者權教之心也。法華經之意,說「無常」為「常住」也,化城即寶處也。所詮: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色心開為妙法,云化城即寶處也。十界皆化城,十界各各寶處也。化城,九界也;寶處,佛界也。云去(離開)化城至寶處者,五百由旬之間(距離)也。此五百由旬者見思、塵沙、無明也。此煩惱之五百由旬開為妙法之五字云化城即寶處也。化城即寶處者,即之一字南無妙法蓮華經也。念念之化城念念之寶處也。說我等色心二法無常,權教也;說常住,法華經也。滅「執無常之執情」云即滅化城也。化城,皮肉;寶處,骨也。色心二法開覺為妙法云化城即寶處之實体也。實体者無常常住、俱時相即、隨緣(隨緣真如之智)不變(不變真如之理)、一念寂照也。一念者,南無妙法蓮華經無疑曰信之一念也。即之一字可留心思之。
- 第二 大通智勝佛之事
御義口傳云。大通,心王也;智勝,心數也。大通,迹門;智勝,本門也。大通智勝,我等一身也。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者大通也;題目唱,智勝也。
法華經之行者之智,勝過禪宗之大智百千萬倍,此可心得為智勝也。大,色法;通,心法也。我等生死云大通也。此生死之身心振舞起念云智勝也。爰以思之,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之行者大通智勝佛也。十六王子者我等心數也。
- 第三 諸母涕泣之事
御義口傳云。諸母者,諸云十六人之母之事也。實義則母者元品之無明也。由此無明而起之惑障亦云諸母也。流轉(生死流轉)時,無明之母(指元品之無明)跟隨而出;還滅時,殺無明之母也。無明之母者念佛、禪、真言等之人人也。「而隨送之」者指謗人(謗法之人)也。雖然如此可是終顯法華經之廣宣流布,天下一同可成法華經之行者也;「隨至道埸還欲親近」是也。
- 第四 其祖轉輪聖王之事
御義口傳云。本地身之佛者習此文也。祖者法界之異名也;此,方便品之相性体之三如是云祖也。此三如是之外無轉輪聖王也。轉輪者「生、住、異、滅」也,聖王者心法也。此三如是,三世諸佛之父母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三世諸佛之父母其(指十六王子)祖轉輪聖王也。金、銀、銅、鐵者:金,生;銀,白骨,死也;銅,老相;鐵,病也。此即開示悟入四佛知見也。三世常恒地生死生死輪廽云轉輪聖王也。此轉輪聖王出現時之輪寶者,我等所吐之言語音聲也。此音聲之輪寶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爰以云平等大慧也。
- 第五 十六王子之事
御義口傳云。十者十界也,六者六根也,王者心王也,子者心數也。此即實相之一理之大通之子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十六王子也。八方作佛(指諸王子於東西南北等八方作佛之事)者開我等「八苦之煩惱」即菩提也。
- 第六 即滅化城之事
御義口傳云。我等滅之當体化城也。見此滅為滅則化城也。知見不滅之滅云寶處也;是,壽量品說「而實不滅度」也;「滅之見」滅云滅也。「三權一實」之法門可思之。或,「即滅化城」者謗法之寺塔滅之事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化城即寶處也。我等居住之山谷曠野皆皆常寂光之寶處也。
- 第七 皆共至寶處之事
御義口傳云。皆者十界也,共者如我等無異也,至者極果之住處也,寶處者靈山也。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一同皆共至寶處也。共之一字乃與日蓮共時可至寶處,不共則可墮阿鼻大城也。
五 百 弟 子 品 三 箇 大 事
- 第一 衣裏之事
御義口傳云。此品在說無價之寶珠繫於衣裏之事也。所詮: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信受一乘妙法之智寶也。云以信心繫於衣裏也。
- 第二 醉酒而臥之事
御義口傳云。酒者無明也。無明,謗法也。臥者生謗法之家之事也。三千塵點之當初吞惡緣之酒,五道六道醉廻,今臥謗法之家。醉者不信也,覺者信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時,無明之酒醒也。又云。酒重重有之。權教,酒;法華經,醒。本迹相對時:迹門酒也,始覺之故也;本門醒也,本覺之故也。又本迹二門酒也,南無妙法蓮華經醒也。酒與醒不相離也。酒,無明也;醒,法性也。法,酒也;妙,醒也。唱妙法則無明法性体一也。止一云「無明塵勞(煩惱)即是菩提」矣。
- 第三 身心遍歡喜之事
御義口傳云。身者生死即涅槃也,心者煩惱即菩提也,遍者十界同時也,歡喜者法界同時歡喜也。此歡喜內,納三世諸佛之歡喜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則因「我則歡喜」,故釋尊歡喜也。歡喜者善惡共歡喜也,十界同時也。可深思之。
人 記 品 二 箇 大 事
- 第一 學無學之事
御義口傳云。學者無智也,無學者有智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非授學無學人「如我等無異」之記乎。色法,無學也;心法,學也。又心法無學也;色法學也。學無學人者,日本國之一切眾生也。對智者愚者皆說妙法蓮華之記者,「而強毒之」也。
- 第二 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之事
御義口傳云。山者煩惱即菩提也,海者生死即涅槃也,慧者我等所吐之言語也,自在者無障礙也,通王者十界互具、百界千如、一念三千也。又云。山者迹門之意也,海者本門之意也,慧者妙法之五字也。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者,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也,此外(此外之眾生)全非也。我等行者之外無阿難(阿難尊者,佛授記其為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也。阿難者,歡喜也,一念三千之開覺也。
法
師 品 十
六 箇 大
事
- 第一 法師之事
御義口傳云。法者諸法也,師者諸法直成為師也,森羅三千之諸法可直成師直成弟子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法師中之大法師也。「諸法實相」開覺顯見的話,則「地獄之灯燃猛火乃至迄至佛果」悉具足之一念三千之法師也。又云。法者題目,師者日蓮等之類也。
- 第二 成就大願 愍眾生故○生於惡世 廣演此經之事
御義口傳云。大願者法華弘通也;「愍眾生故」者日本國之一切眾生也;「生於惡世」之人者,日蓮等之類也;廣者南閻浮提也,此經者題目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也。
- 第三 如來所遣 行如來事之事
御義口傳云。法華之行者,如來之來使也。如來者釋迦,如來事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如來者十界三千之眾生之事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真實之御使也。
- 第四 與如來共宿之事
御義口傳云。法華之行者,男女共如來也。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與如來共宿」者也。傅大士釋云「朝朝佛共起,夕夕佛共臥。時時成道,時時顯本」。
- 第五 是法華經藏 深固幽遠 無人能到之事
御義口傳云。「是法華經藏」者題目也,深固者本門也,幽遠者迹門也,「無人能到」者謗法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非「無人能到」者也。
- 第六 聞法信受 隨順不逆之事
御義口傳云。聞者名字即也,法者題目也,信受者受持也,隨順不逆者隨順本迹二門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之事也。
- 第七 衣座室之事
御義口傳云。衣座室者:法報應三身也;空假中三諦,身口意三業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此三軌,一念成就也。衣者:柔和忍辱衣,當著忍辱鎧是也。座者:「不惜身命之修行」故,居空座也。室者:住於慈悲而弘故也,如母之思子也。豈非一念具足三軌乎。
- 第八 欲捨諸懈怠 應當聽此經之事
御義口傳云。諸懈怠者,四十餘年方便之經教也,悉皆懈怠之經也。此經者題目也。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是即精進也;「應當聽此經」是也。云應於日蓮聞此經也。
- 第九 不聞法華經 去佛智甚遠之事
御義口傳云。不(不要之意也)聞者謗法也,離成佛之智遠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成佛近故,乃佛智開悟之人也。
- 第十 若說此經時 有人惡口罵 加刀杖瓦石 念佛故應忍之事
御義口傳云。此經者題目,惡口者口業也,加刀杖者身業也。此身口二業自意業起也。云,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念佛勅故,應忍也。
- 第十一 及清信士女 供養於法師之事
御義口傳云。士女者男女也,法師者日蓮等之類也,清信者信心法華經者也;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者是也。此,云「諸天善神等顯為男女,當供養法華經之行者」之經文也。
- 第十二 若人欲加惡刀杖及瓦石 則遣變化人 為之作衛護之事
御義口傳云。變化人者龍口之守護,八幡大菩薩也。云「當守護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者」之經文也。
- 第十三 若親近法師 速得菩薩道之事
御義口傳云。親近者信受之異名也,法師者日蓮等之類也,菩薩者得佛果之下地(云次於佛果之意)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之事也。
- 第十四 隨順是師學之事
御義口傳云。是師者日蓮等之類也,學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隨者信受也。
- 第十五 師學之事
御義口傳云。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學者,一念三千也。師也好學也好共法界三千之師學也。
- 第十六 得見恒沙佛之事
御義口傳云。「見恒沙佛」者云「見寶塔」之事也;恒沙佛者「多寶」之事也;多寶之多者,法界也;寶者一念三千之開悟也。見法界為多寶佛云「見恒沙佛」也。故法師品次(之後)寶塔品來也。解行証之法師之乘物,寶塔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妙解、妙行、妙証之不思議之解、不思議之行、不思議之証得也;真實一念三千之開悟也。云此恒沙者,滅惡生善之河也。恒沙佛者一一文文皆金色之佛体也。見之字可思之,云佛見之事也,隨順者佛知見也。得見之見字與見寶塔之見,依正二報也。「得見恒沙」之見,正報也;見寶塔之見,依報也。
寶 塔 品 二 十 箇 大 事
- 第一 寶塔之事
文句八云「前佛已居,今佛並坐。當(將來)佛亦然」矣。
御義口傳云。寶者五陰也,塔者和合也,以五陰和合云寶塔也。此五陰和合者見為妙法之五字也,是云見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見寶塔也。
- 第二 有七寶之事
御義口傳云。七寶者聞、信、戒、定、進、捨、慙(慚)也。又云,頭上之七穴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有七寶之行者也。
- 第三 四面皆出之事
文句八云「四面出香者,四諦之道風吹四德之香也」矣。
御義口傳云。四面者生老病死也。以此四相莊嚴我等一身之塔也。我等於生老病死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皆吹四德之香也。【四德之香者:】南無者,樂波羅蜜;妙法者,我波羅蜜;蓮華者,淨波羅蜜;經者,常波羅蜜也。
- 第四 出大音聲之事
御義口傳云。【出大音聲者】我等眾生朝夕所吐之言語也。大音聲者,權教小音聲,法華經大音聲也。二十八品小音聲,題目大音聲也。總之大音聲者,大,法界也。法界眾生之言語傳為妙法之音聲,云大音聲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大音聲也。又云。大者空諦,音聲者假諦,出者中道也。
- 第五 見大寶塔 住在空中之事
御義口傳云。見大寶塔者,我等一身也。住在空中者,我等眾生終將歸於滅之事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而住於信心之處,【即】住在空中也。住於虛空會也。
- 第六 國名寶淨 彼中有佛 號曰多寶之事
御義口傳云。寶淨世界者我等母胎內也,有佛者諸法實相之佛也。爰以云多寶佛也。胎內者云煩惱也。於煩惱之淤泥中有真如之佛,我等眾生之事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云當体蓮華之佛也。
- 第七 於十方國土 有說法華經處 我之寶塔 為聽是經故 涌現其前 為作証明 讚言善哉之事
御義口傳云。十方者十界也,法華經者我等眾生流轉之十二因緣也,所以指言語之音聲也。善哉者善惡不二、邪正一如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處,云多寶涌現也。
- 第八 南西北方 四惟上下之事
御義口傳云。四方四惟上下合起來十方也,即十界也。十界眾生共三毒之光有之,是云白毫也。一心中道之智慧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十界同時光指也。成諸法實相之光明故也。
- 第九 各齎(攜帶)寶華滿掬(雙手)之事
御義口傳云。寶華者合掌一念三千之所表也。各者十界也,滿一字可心得為一念三千。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奉佛寶華也。寶華即寶珠也,寶珠即一念三千也。「合掌以敬心 欲聞具足道」是也。
- 第十 如却關鑰 開大城門之事
科注之四云「此開塔見佛蓋有所表也。何表也,則開塔即開權也,見佛即顯實也;是亦証前復將起後耳。如却關鑰者,却,除也,表障除機動。謂法身之大士破惑,顯理,增道,損生也」矣。
御義口傳云。關鑰者謗法也、無明也。開者我等成佛也。大城門者我等色心之二法也。大城者色法也,門者口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時,無明之惑障却(退),而己心之釋迦多寶住也。關鑰者無明也,開者法性也,鑰者妙之一字也。天台云「發秘密之奧藏稱之為妙」矣。以妙之一字可心得為鑰也。此經文在云「却謗法不信之關鑰,而開己心之佛」之事也。開佛知見可思之。
- 第十一 攝諸大眾 皆在虛空之事
御義口傳云。大眾者聽眾,我等生相也。皆在虛空者,我等死相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開覺生死即涅槃」說為「皆在虛空」也。被攝為生死即涅槃也。大地者色法也,虛空者心法也;可心得為色心不二也。虛空者寂光土也。又云,虛空者蓮華也,蓮華者大地也。經云「若在佛前 蓮華化生」矣。
- 第十二 譬如大風 吹小樹枝之事
御義口傳云。此偈頌之「如清涼池」、「譬如大風」、「燃大炬火」者三身也。其中譬如大風者題目之五字也。吹小樹枝者折伏門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如大風之吹也。
- 第十三 此經難持之事
御義口傳云。持此法華經者,得持難值之心。所以「則為疾得 無上佛道」之成佛者,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也。
- 第十四 若有能持 則持佛身之事
御義口傳云。法華經奉持者,我身佛身持。則之一字,生佛不二也;上之能持之持之凡夫也。持之体,妙法之五字也。云持佛身者,一一文文皆金色佛体故也。那麼持佛身者,云持「我身外無佛」也。理即之凡夫和究竟即之佛無二也。即之字,「即故,初後不二」故也。
- 第十五 我則歡喜 諸佛亦然之事
御義口傳云。我者心王也,諸佛者心數也。法華經奉持時,心王、心數同時歡喜也。又云,我者凡夫也,諸佛者三世諸佛也。今日蓮等之類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而歡喜是也。
- 第十六 讀持此經之事
御義口傳云。五種修行中之讀誦和受持二行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讀也。持此經,持也。此經者題目之五字也。
- 第十七 是真佛子之事
御義口傳云。法華經之行者真釋迦法王之御子也,所以可繼王位也。「悉是吾子」之子和「是真佛子」之子可好好對照心得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釋迦法王之御子也。
- 第十八 是諸天人 世間之眼之事
御義口傳云。世間者日本國也,眼者佛知見也。法華經,諸天世間之眼目也。眼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是諸天人 世間之眼」也。又云,「是諸佛眼目」。瞎此眼者,禪、念佛、真言宗等也。眼者目聞(有鑑定眼力的人)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非諸天世間之眼目乎。
- 第十九 能須臾說之事
御義口傳云。能之一字可思之。說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今日蓮等之類「能須臾說」之行者也。
- 第二十 此經難持之事
御義口傳云。此經文三學俱傳也。「虛空不動戒、虛空不動定、虛空不動慧,三學俱傳名曰妙法」矣。戒者色法也,定者心法也,慧者色心二法之振舞也,俱之字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一念三千也,傳者指末法萬年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權教無得道、法華經真實」這樣修行,是戒也,防非止惡之義也。所持之行者,定為「決定無有疑」之佛体,是定也。三世諸佛之智慧於一返之題目來受持,是慧也。此三學是皮肉骨,是三身、三諦、三軌、三智等也。
提 婆 品 八 箇 大 事
- 第一 提婆達多之事
文句八云「本地清涼,迹示天熱」矣。
御義口傳云。提婆者:本地,文殊也,云本地清涼也;迹云提婆,示天熱是也。清涼,水也,此生死即涅槃也。天熱,火也,是煩惱即菩提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也。提婆:妙法蓮華經之別名也;過去時,阿私仙人也。阿私仙人者妙法之異名也,阿者無之義也,無私之法者妙法也。文句八云「以無私之法灑眾生」這樣云。阿私仙人者,法界三千之別名也,故無私也。一念三千可思之。
- 第二 若不違我 當為宣說之事
御義口傳云。妙法蓮華經宣說之事,云「汝不違我,可宣說」之事也。若之字,汝也,天台云「受法奉行」矣。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者,不違日蓮,可宣說也。阿私仙人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
- 第三 採菓汲水 拾薪設食之事
御義口傳云。採菓者癡煩惱也,汲水者貪煩惱也,拾薪者瞋煩惱也,設食者慢煩惱也。此下八種之給仕(給侍)有之。此之外妙法蓮華經之傳受無之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即千歲給仕也;是即一念三千也;對治貪瞋癡慢也。
- 第四 情存妙法故 身心無懈倦之事
御義口傳云。身心二字傳受為色心妙法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而即身成佛。身心無倦者一念三千也。
- 第五 我於海中 唯常宣說 妙法華經之事
御義口傳云。我者文殊也。海者生死之海也。唯者唯有一乘法也。常者常住此說法也。妙法華經者法界之言語音聲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也。生死之海即真如之大海也。我者法界之智慧也,文殊也。
- 第六 年始八歲之事
御義口傳云。八歲者八卷也。提婆,地獄界也;龍女,佛界也。所以十界互具百界千如一念三千也。又云,八歲者法華經八卷也,我等八苦之煩惱也。總之法華經之成佛可心得為八歲也。八苦即八卷也。顯八苦八卷(八苦,表惡;八卷,表善;即善惡一如之意)即八歲之龍女也。一義云。八歲之事讀為開玉也。歲(玉)者龍女之一心也,八(開)者三千也,三千者法華經八卷也。所以八歲者開佛知見之所表也。從「智慧利根」至「能至菩提」,歸入法華也。此中,「心念口演」者口業也,「志意和雅」者意業也,「悉能受持深入禪定」者身業也。三業即三德故,三諦法性也。又云。心念者一念也,口演者三千也,悉能受持者龍女法華經受持之文也。歲(玉)者如意寶珠也,妙法也;八(開)者開色心為妙法也。
- 第七 言論未訖之事
御義口傳云。此文無明即法性之明文也。其故:智積難問之言未訖,龍女以三行半之偈答也。難問之意乃別教之意也,無明也。龍女之答,圓教之意也,法性也。智積者元品之無明也,龍女者法性之女人也。所以無明即法性,法性即無明也。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言論未訖」也。時者上事之末,末事之始也。時者無明法性同時之時也,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之時也。云智積菩薩為元品之無明之事者,「不信此女」之不信二字也。不信者疑惑也。疑惑云根本無明也。龍女云法性之事,我闡大乘教之文也。龍女者:龍,父也;女,八歲之女兒也。龍女二字,父子同時成佛也,其故,時龍王女之文是也。既云龍王女之間,龍王,父也,女者,八歲之子也。所以女之成佛,此品有。父龍之成佛,序品在之,有八龍王之文是也。雖然這麼說,可是父子同時成佛也。序品為一經之序故也。「又聞成菩提」者,龍女責智積之言也。那麼因為「我之成佛,唯佛當有御存知」,故云「又聞成菩提唯佛當証知」矣。苦眾生者,別之,女人之事也。此三行半之偈一念三千之法門也。「遍照於十方」者十界也。殊(特別之意)者,此八歲龍女之成佛,帝王持經之先祖也。人王之始神武天皇也。神武天皇,地神五代之第五之鵜萱葺不合尊之御子也。此葺不合尊,豐玉姬之子也。此豐玉姬,沙竭羅龍王之女也,八歲龍女之姊也。所以【神武天皇之】先祖乃法華經之行者也。甚深甚深。所以此提婆之一品,一天之腰刀也;切無明煩惱之敵,切生死愛著之繩之秘法也。漢高三尺之劍不及一字之智劍也。以妙一字之智劍切生死煩惱之繩也。提婆顯火炎,龍女示大蛇,文殊顯智劍也;所以口傳為不動明王之尊形也。提婆,顯我等之煩惱即菩提也;龍女,顯生死即涅槃也。文殊,此翻為妙德也;煩惱生死具足,當品之能化也。
- 第八
有一寶珠之事
文句八云「一者表獻珠得圓解」矣。
御義口傳云。一者妙法蓮華經也,寶者妙法之用也,珠者妙法之体也,妙故心法也,法故色法也。色法,珠也;心法,寶也。妙法者色心不二也。一念三千之所表,龍女奉寶珠也。釋云「表得圓解」者一念三千也。龍女手持時,性得之寶珠也;佛受取時,修得之寶珠也;中有修性不二也。甚疾者頓極、頓速、頓証之法門也,「則為疾得無上佛道」也。神力者:神,心法也。「觀我成佛」者:舍利弗之龍女成佛這樣思者乃偏見之事也。是「我成佛」啊要這樣觀,這樣責備【智積菩薩和舍利弗】。觀,六即之觀有之。此處元觀可心得為名字即之觀也。其故,南無妙法蓮華經聞處,云「一念座道場,成佛不虛也」。變成男子者,龍女本地南無妙法蓮華經也。其意經文分明也。
勸 持 品 十 三 箇 大 事
- 第一 勸持之事
御義口傳云。勸者化他,持者自行也。南無妙法蓮華經亘自行化他也。今日蓮等之類勸令持南無妙法蓮華經也。
- 第二 不惜身命之事
御義口傳云。身者色法,命者心法也。事理之「不惜身命」有之。奪法華行者之田園等,理之不惜身命也。斷【法華行者之】命根云事之不惜身命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事理共值(值遇)也。
- 第三 心不實故之事
御義口傳云。「心不實故」者,法華最第一之經文讀為第三;「最為其上」之經文讀為最為其下;法華經之一念三千,華嚴大日等有之;法華之即身成佛,取入於大日經;此等皆「心不實故」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心可實。
- 第四 敬順佛意之事
御義口傳云。順法華經即「敬順佛意」也。意者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敬順佛意」之意也。
- 第五 作師子吼之事
御義口傳云。師子吼者佛之說法也。說法者法華,別,南無妙法蓮華經也。師者師匠所授之妙法,子者弟子所受之妙法,吼者師弟所共唱之音聲也。「作」者讀為起也。末代南無妙法蓮華經作也。
- 第六 如法修行之事
御義口傳云。如法修行之人,天台、妙樂、傳教等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如法修行也。
- 第七 有諸無智人之事
御義口傳云。一文不通之大俗也。惡口罵詈等分明也。日本國之俗云諸也。
- 第八 惡世中比丘之事
御義口傳云。「惡世中比丘」之惡世者末法也,比丘者謗法之弘法等是也。捨法華正智而以權教邪智為本。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正智中之大正智也。
- 第九 或有阿綀若之事
御義口傳云。第三之比丘也,良觀等也,思【自己】如六通羅漢之人也。
- 第十 自作此經典之事
御義口傳云。云「法華經所作而讀,當為謗法」之經文也。
- 第十一 為斯所輕言 汝等皆是佛之事
御義口傳云。云「蔑法華經之行者,可云其為生佛」之經文也。是乃以輕心誹謗也。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者,可云也。
- 第十二 惡鬼入其身之事
御義口傳云。惡鬼者法然、弘法等是也。入其身者國王大臣萬民等之事也。云「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可怨」之事也。鬼者云奪命者、奪功德者也。法華經乃三世諸佛之命根也,此經乃納一切諸菩薩之功德之御經也。
- 第十三 但惜無上道之事
御義口傳云。無上道者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也。今日蓮等之類惜南無妙法蓮華經比惜命根還惜也。依之,結處說「佛自知我心」。法華經行者之心中,教主釋尊應可有御存知也。佛者釋尊,我心者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也。
安 樂 行 品 五 箇 大 事
- 第一 安樂行品之事
御義口傳云。安樂地行妙法蓮華經之事,於末法,今日蓮等之類之修行,修行妙法蓮華經可以「難來」意得為安樂也。
- 第二 一切法空之事
御義口傳云。於此【文】之下十八空有之。十八空之体者,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也。十八空者皆是妙法之事也。
- 第三 有所難問 不以小乘法答 但以大乘而為解說 令得一切種智之事
御義口傳云。對治時,不可以權教來會通。「一切種智」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一切,萬物也;種智,萬物之種也,妙法蓮華經是也。又云。「一切種智」者我等一心也,一心者萬物之總体也。可思之。
- 第四 無有怖畏 加刀杖等之事
御義口傳云。云「迹化之菩薩不可有刀杖之難」之經文也。勸持品有末法法華行者之「及加刀杖者 數數見擯出」【之經文】,而此品無之。彼(指勸持品),末法折伏之修行;此品,像法攝受之修行故也。
- 第五 有人來欲難問者 諸天晝夜 常為法故 而衛護之之事
御義口傳云。於末法行法華者可有諸天之守護。「常為法故」之法者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也。
涌 出 品 一 箇 大 事
- 第一 唱導之師之事
御義口傳云。涌出一品悉本化菩薩之事也。本化菩薩之所作,南無妙法蓮華經也,此云唱也。導者引導日本國一切眾生向靈山淨土之事也。云「末法導師者限本化」,云師也。釋此四大菩薩之事時,受疏九,輔正記九云「經有四導師者今表四德。上行表我,無邊行表常,淨行表淨,安立行表樂。有時一人具此四義。出二死之表名上行,踰斷常之際稱無邊行,超五住之垢累故名淨行,道樹德圓故曰安立行也」矣。又云。火以燒物為行,水以淨物為行,風以拂塵垢為行,大地以長草木為行也;四大菩薩之利益是也。四大菩薩之行雖不同,然俱為妙法蓮華經之修行也。此四菩薩下方住故,釋這樣云「法性之淵底、玄宗之極地」矣。以下方為住處,下方者真理也。輔正記云「下方者,生公(中國東晉高僧,羅什三藏之弟子)云:住在理也」,從「此理之住處」來顯出云事也。又云,千草萬木無非地涌菩薩也,所以地涌菩薩云本地也。本者,「過去久遠五百塵點之利益」無始無終之利益也。此菩薩,本法所持之人也。本法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此題目必地涌所持之物,非迹化菩薩之所持也。從此本法之体出用,弘為止觀,云為一念三千也。總之,大師人師之所釋都是在弘此妙法之用也。受持此本法,信之一字也。對治元品無明之利劍,信之一字也。無疑曰信之釋可思之。
御 義 口 傳卷上 日 蓮 在御判
弘安元年〈戊寅〉正月一日 執筆 日興
御 義 口 傳 卷下
日蓮所立 自壽量品至開結二經
壽 量 品 二 十 七 箇 大 事
- 第一 南無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之事
文句九云「如來者十方三世諸佛、二佛、三佛、本佛、迹佛之通號也。別,本地三佛之別號也。壽量者詮量也。詮量十方三世二佛、三佛、本佛、迹佛之功德也,今正詮量本地三佛之功德故,言如來壽量品」矣。
御義口傳云。此品之題目,日蓮當身之大事也,神力品之付囑是也。如來者釋尊;總,十方三世之諸佛也;別,本地無作之三身也。今日蓮等之類之意:總,如來者一切眾生也;別,日蓮弟子檀那也。因此無作之三身者末法法華經之行者也。無作三身之寶號云南無妙法蓮華經也。壽量品事之三大事者是也。六即配立之時:此品之如來,理即之凡夫也;頭奉頂戴南無妙法蓮華經時名字即也,其故,始所聞之題目故也;奉聞修行,觀行即也,此觀行即者觀事之一念三千之本尊也;那麼伏惑障云相似即也;出化他云分真即也;究竟乃無作三身之佛也,云究竟即之佛也。總之不以伏惑為壽量品之極,唯「如凡夫之當体本有之原樣」可心得為此品之極理也。云無作三身之所作為何物時,南無妙法蓮華經也。
- 第二 如來秘密神通之力之事
御義口傳云。無作三身之依文也。於此文重重之相傳有之。「神通之力」者:我等眾生作作發發之振舞處云神通也。獄卒呵責罪人之音亦皆神通之力也。生住異滅森羅三千之當体悉神通之力之体也。今日蓮等類之意:即身成佛開覺云「如來秘密神通之力」也。成佛之外無神通、秘密也。此無作三身以一字得,所謂信之一字也。所以,經云「我等當信受佛語」矣。信受二字可留意也。
- 第三 我實成佛已來 無量無邊等之事
御義口傳云。我者,說「云釋尊久遠實成道也之事」。雖然這麼說,可是本品之意:我者,法界之眾生也,指十界己己云我也。實者定為無作三身之佛也,此云實也。成者能成、所成也。成,開之義也;開為法界無作三身之佛也。佛者此云覺知也,已者過去也,來者未來也,已來之言中有現在也。我實成佛,已來無量也、無邊也,說為百界千如、一念三千也。百千二字:百,百界;千,千如也。此即事之一念三千也。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者,壽量品之本主也。總之迹化之菩薩非為可著(意同著墨之著)手於此品之人也。彼,迹表本裏;此,本面迹裏也。雖是這樣,而當品(本品之意)非末法之要法歟。其故:此品,在世之脫益也;唯題目之五字,當今之下種也。所以在世,脫益;滅後,下種也。因此以下種為末法之詮。
- 第四 如來如實知見 三界之相 無有生死之事
御義口傳云。如來者三界之眾生也。此眾生如開壽量品之眼來見【十界】,則如實知見十界本有也。三界之相者,生老病死也。見本有之生死,則無有生死也。無生、死則無退、出;唯(但之意)非無生死也。「見生死而厭離云迷」是云始覺也。那麼「知見本有之生死云悟」是云本覺也。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時,開覺本有之生死、本有之退出也。又云。無、有、生、死、若退、若出、在世、滅後悉皆本有常住之振舞(所作所為之意)也。無者:法界同時妙法蓮華經之振舞外無也。有者:地獄,地獄原有之樣;「十界本有」之妙法之全体也。生者:妙法之生故,隨緣也。死者:「壽量之死」故,法界同時真如也。若退之故,滅後也。若出之故,在世也。因此:「無死退滅」,空也;「有生出在」,假也;「如來如實」,中道也;「無死退滅」,無作之報身也;「有生出在」,無作之應身也;「如來如實」,無作之法身也。此三身我一身也;「一身即三身名為秘」是也,「三身即一身名為密」此意也。所以無
作三身當体蓮華之佛者,日蓮弟子檀那等也;南無妙法蓮華經之寶號奉持故也。
- 第五 若佛久住於世 薄德之人 不種善根 貧窮下賤 貪著五欲 入於憶想 妄見網中之事
御義口傳云。此經文【之意】:若佛久住於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所以說「妄見網中」也。所詮:此薄德者,在世遺漏之眾生,今,滅後生於日本國也。所謂念佛、禪、真言等之謗法也。不種善根者:善根,題目也;不種,未持者也。憶想者:捨閉閣拋、第三之劣等,如此之憶想也。妄者:權教,妄語之經教也。見,邪見也;法華最第一之一見成第三,邪見也。網中者:謗法不信之家也。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者,離斯妄見之經、網中之家者也。
- 第六 飲他毒藥 藥發悶亂 宛轉于地之事
御義口傳云。他者,念佛、禪、真言之謗法之比丘也。毒藥者,權教方便也;非法華之良藥,故悶亂也。悶者,斷氣也。壽量品之命亡故,悶亂也。宛轉于地者,入阿鼻地獄也。諸子飲毒之事,釋云「信受邪師之法,名為飲毒」矣。諸子者謗法也,飲毒者彌陀、大日等之權法也。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不飲毒也。
- 第七 或失本心 或不失者之事
御義口傳云。失本心者謗法也。本心者下種也,不失者法華經之行者也,失者失本有之物之事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不失本心也。
- 第八 擣簁和合 與子令服之事
御義口傳云。此經文空假中三諦、戒定慧三學,色香美味之良藥也。擣,空諦也;簁,假諦也;和合,中道也;與,授與也;子,法華之行者也;云服者,受持之義也。是說為「此大良藥
色香美味 皆悉具足」也。皆悉二字,具足萬行萬善諸波羅蜜之大良藥南無妙法蓮華經也。色香等者:「一色一香無非中道」草木成佛也。所以題目五字之一法云其不具足【萬行萬善諸波羅蜜者】,乃無也。若服者「速除苦惱」也。所以服妙法之大良藥者,貪瞋癡三毒之煩惱之病患除也。法華之行者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不受謗法之供養,貪欲之病除也。法華之行者雖受罵詈亦行忍辱,瞋恚之病除也。法華經之行者知「是人於佛道
決定無有疑」這樣之成佛,愚癡之煩惱治也。所以大良藥,末法成佛之甘露也。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大良藥之本主也。
- 第九 毒氣深入 失本心故之事
御義口傳云。毒氣深入者,權教謗法之執情深入者也。依之,不信受法華之大良藥也;雖令服卻吐出,因為「而謂不美」,云不美味者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非「而謂不美」者也。
- 第十 是好良藥 今留在此 汝可取服 勿憂不差之事
御義口傳云。「是好良藥」者,或經教,或舍利也。那麼於末法則為南無妙法蓮華經也。好者:三世諸佛所好之物,題目之五字也;今留者:末法也;此者:一閻浮提中日本國也;汝者:末法之一切眾生也;取者:受持法華經時之儀式也;服者:奉唱之事也。因服,無作之三身也,始成正覺之病患差(病癒之意)也。今日蓮等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也。
- 第十一 自我得佛來之事
御義口傳云。【此】一句云三身之習文也。自者九界也,我者佛界也;云此十界,本有無作三身來佛也。自我得佛來,十界本有之明文也。我,法身;佛,報身;來,應身也;此三身,無始無終古佛自得也。「無上寶聚
不求自得」可思之。然(這樣的話),即「顯本遠壽」之說永絕諸教也。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自我得佛來」之行者也。
- 第十二 為度眾生故 方便現涅槃之事
御義口傳云。云涅槃經自法華經出之經文也。既說方便也。
- 第十三 常住此說法之事
御義口傳云。常住者法華經之行者之住處也。此者娑婆世界也,指山谷曠野說此也。說法者一切眾生語言之音聲,本有自受用智之說法也;入末法則說法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今日蓮等之類之說法是也。
- 第十四 時我及眾僧 俱出靈鷲山之事
御義口傳云。「靈山一會嚴然未散」之文也。時者感應末法之時也,我者釋尊,及者菩薩,聖眾說為眾僧也。俱者十界也,靈鷲山者寂光土也。時我、及、眾僧俱出靈鷲山也。可秘可秘。本門事之一念三千之明文也。御本尊【正是在】顯出此文也。因此:俱者不變真如之理也,出者隨緣真如之智也;俱者一念也,出者三千也。又云。時者本時娑婆世界之時也,以下乃顯十界宛然之曼陀(同荼)羅之文也。其故:時者末法第五時之時也;我者釋尊,及者菩薩,眾僧者二乘,俱者六道也;出者出列於靈山淨土也。靈山者說御本尊及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之住所也。
- 第十五 眾生見劫盡○而眾見燒盡之事
御義口傳云。本門壽量一念三千之頌文也。「大火所燒時」者:實義,煩惱之大火也。「我此土安穩」者,國土世間也;「眾生所遊樂」者,眾生世間也;「寶樹多華果」者,五陰世間也。是即分明在說一念三千也。又云。上件之文,十界也。大火者地獄界也;天鼓者畜生界也;人天者人天二界也,天人常充滿也;雨曼陀羅華者聲聞界也;園林者緣覺界也;菩薩界者及之一字也;佛界者散佛也;修羅餓鬼界者攝於「憂怖諸苦惱
如是悉充滿」之句也,此等說為「是諸罪眾生」也。雖是這樣,可是因為此壽量品之說顯,「則皆見我身」故,一念三千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是也。
- 第十六 我亦為世父之事
御義口傳云。我者釋尊,一切眾生之父也。於主師親約佛約經。約佛者:迹門之佛之三德,今此三界之文是也;本門之佛之主師親三德,主之德者「我此土安穩」之文也,師之德者「常說法教化」之文也,親之德者此「我亦為世父」之文是也。妙樂大師這樣釋:不知壽量品之文者乃不知恩之畜生。若約經,則「諸經中王」主之德也,「能救一切眾生」師之德也,「又如大梵天王,一切眾生之父」之文父之德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一切眾生之父也,救無間地獄之苦故也。涅槃經云「一切眾生受異苦,悉是如來一人苦」。日蓮云,一切眾生受異苦,可悉是日蓮一人苦也。
- 第十七 放逸著五欲 墮於惡道中之事
御義口傳云。放逸者謗法之名也,入阿鼻獄無疑者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免離此經文也。
- 第十八 行道不行道之事
御義口傳云。說十界眾生之事也。行道,四聖;不行道,六道也。又云。行道,修羅、人天;不行道,三惡道也。所詮:入末法,法華之行者行道也,謗法者不行道也,道者法華經也。天台云「佛道者別指今經(法華經)」矣。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行道也;不唱,不行道也。
- 第十九 每自作是念之事
御義口傳云。每者三世也。自者:別,釋尊;總,十界也。是念者無作本有之「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一念也。作者:此作,非有作之作,乃無作本有之作也。若廣約於十界本有來云的話:則自者,萬法己己之當体也;是念者,地獄呵責之音,其外一切眾生之念念,皆是自受用報身之智也,是云念也。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之念,大慈悲之念也。
- 第二十 得入無上道等之事
御義口傳云。無上道者壽量品之無作三身也。此之外無成就佛身之事。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成就佛身無疑也。
- 第廿一 自我偈之事
御義口傳云。自者九界也,我者佛身也,偈者判也,判「本有」之偈頌也。可深案之。偈樣(敬語)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
- 第廿二 自我偈始終之事
御義口傳云。自者始也(自我偈從「自我得佛來」之自開始),速成就佛身之身者終也(終於「速成就佛身」之身),始終自身也。中之文字,受用也。所以自我偈,「自受用身」也。開法界為自身,若法界為自受用身,則云【其】非自我偈之事無也。自受用身者一念三千也。傳教云「一念三千即自受用身,自受用身者『出尊形』之佛矣。『出尊形佛』者云無作三身之事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是也。
- 第廿三 久遠之事
御義口傳云。此品之所詮,久遠實成也。久遠者不動也,不繕也,云一如原樣之義也。無作三身故,不初成(非始成之意),是不動也;不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不繕也。本有常住之佛故,一如原樣也;是云久遠也。久遠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實成(成,開也,真實地開之意)者,開為無作也。
- 第廿四 此壽量品所化之國土和修行之事
御義口傳云。本品流布之國土者日本國也,總南閻浮提也。所化者日本國之一切眾生也。修行者無疑曰信之信心之事也。授與之人者本化地涌之菩薩也。
- 第廿五 建立御本尊等之事
御義口傳云。此本尊之依文者「如來秘密神通之力」之文也。戒定慧三學,壽量品事之三大秘法是也。日蓮確於靈山面授口決也。本尊者法華經之行者一身之當体也。
- 第廿六 壽量品對告眾之事
御義口傳云。經文,彌勒菩薩也。雖是這麼說,然以滅後為本故,日本國之一切眾生也;其中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是也。彌勒者末法法華行者之事也。彌勒云慈氏,指法華之行者也。章安大師云「為彼除惡即是彼親」矣,是豈非彌勒菩薩乎。
- 第廿七 無作三身之事︿種子尊形三摩耶﹀
御義口傳云。尊形者十界本有之形像也,三摩耶者十界所持之物也,種子者信之一字也;所謂云南無妙法蓮華經不改也。三摩耶者合掌也。可秘可秘。
分 別 功 德 品 三 箇 大 事
- 第一 其有眾生 聞佛壽命 長遠如是 乃至能生 一念信解 所得功德 無有限量之事
御義口傳云。「一念信解」之信之一字乃受得一切智慧處之因種也。信之一字,名字即之位也。因此信之一字乃切最後品之無明之利劍也。信之一字,信壽量品之理顯本也;解者,解【壽量品之】事顯本也;此事理之顯本於一念來信解也。一念者無作本有之一念也。如此信解之人之功德乃無有限量也。信之處有解,解之處有信;然以信決定成佛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是也。
- 第二 是則能信受 如是諸人等 頂受此經典之事
御義口傳云。云頭頂法華經之明文也。「如是諸人等」之文,廣亘一切眾生也。然者(所以)三世十方諸佛是頭受妙法蓮華經而成佛的。因此上之壽量品之題目先題妙法蓮華經次題如來也。可秘。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此故也。
- 第三 佛子住此地 則是佛受用之事
御義口傳云。此文云「自受用之明文」也。此地者無作三身之依地也,佛子者法華之行者也。佛子,菩薩也;法華之行者,菩薩也;住者,信解之義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住妙法之地也;佛之受用之身也。可深案之。
隨 喜 功 德 品 二 箇 大 事
- 第一 妙法蓮華經隨喜功德之事
御義口傳云。隨者云隨順事理也,喜者自他共喜之事也。【隨順事理之】事者隨順五百塵點之事顯本也,理者隨(隨順)理顯本也。所詮:隨順壽量品之內証云隨也;然而自他共有智慧及慈悲云喜也。所詮: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時,必成無作三身之佛云喜也。所以隨者約法,喜者約人也。人者五百塵點之古佛釋尊,法者壽量品之南無妙法蓮華經也;隨喜於是(此之意)云隨喜也。總之,隨者信之異名也,唯「信心之事」云隨也。所以二卷(法華經第二卷)說「隨順此經
非己智分」。
- 第二 口氣無臭穢 優鉢華之香 常從其口出之事
御義口傳云。口氣者題目也。無臭穢者不交(交雜)彌陀等之權教方便無得道教也。「優鉢華之香」者:法華經也;末法之今,題目也。方便品「如優曇鉢華」之事云一念三千也。可案之。常者三世常住也,其口者法華行者之口也,出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常從其口出」也。
法 師 功 德 品 四 箇 大 事
- 第一 法師功德之事
御義口傳云。法師者五種法師也,功德者六根清淨之果報也。所詮: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六根清淨也。所以成為妙法蓮華經之法師而有大德(幸福)也。功云幸之事。又滅惡云功,生善云德也。功德者即身成佛也,又六根清淨也。如說文修行法華經可得意為六根清淨也。
- 第二 六根清淨之事
御義口傳云。眼功德者:以見「法華不信者,墮在無間;信者,成佛也」為眼功德也。法華經奉持處得眼八百功德也。眼者法華經也。此大乘經典諸佛之眼目矣。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得眼功德也。耳鼻舌身意又又如此也。
- 第三 又如淨明鏡之事
御義口傳云。說法華經譬鏡之事,此明文也。云「六根清淨之人,如瑠璃明鏡,見三千世界」之經文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得】如明鏡浮萬像之知見也。此明鏡者法華經也,別寶塔品也;又我一心之明鏡也。所詮:說瑠璃和明鏡二箇之譬也。身根清淨之下也,色心不二故皆清淨之德分也。淨者,對不淨云淨也;明者,對無明說明也;鏡者,一心也。淨,假諦;明,空諦;鏡,中道也。「悉見諸色像」之悉,十界也。所詮:淨明鏡者色心之二法,妙法蓮華經之体也。淨明鏡者信心也。
- 第四 是人持此經 安住希有地之事
御義口傳云。是人者,日本國之一切眾生中之法華行者也。希有地者,指壽量品之事理顯本也;是又分別【功德】品說為「佛說希有法」;別,南無妙法蓮華經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之希有地者,作為末法弘通之明鏡之本尊也。總之,此品六根清淨之功德乃十信相似即也。對告眾之常精進菩薩乃云十信之第三信也。雖是這麼說,然於末法,常精進菩薩可心得為指法華之行者也;此經之持者乃「是則精進」故也。又知見三千大千世界者,三世間之事也。
常 不 輕 品 三 十 箇 大 事
- 第一 常不輕之事
御義口傳云。常字,三世不輕之事也;不輕者,指一切眾生內証所具之三因佛性也。佛性者法性也,法性者妙法蓮華經也。
- 第二 得大勢菩薩之事
御義口傳云。得者應身也,大者法身也,勢者報身也。又得者假諦也,大者中道也,勢者空諦也。圓融之三諦、三身也。
- 第三 威音王之事
御義口傳云。威者色法也,音者心法也,王者色心不二云王也。入末法,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然而是威音王也。其故,音者一切權教之題目等也,威者首題之五字(指妙法蓮華經五字)也,王者法華之行者也。法華經之題目如獅子吼,余經如余獸之音也。諸經中王故,云王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威音王佛也。
- 第四 凡有所見之事
御義口傳云。知見今日本國之一切眾生乃法華經之題目之機也。
- 第五 我深敬汝等 不敢輕慢 所以者何 汝等皆行菩薩道 當得作佛之事
御義口傳云。雖以此二十四字替代妙法之五字,然其意同之。【此】二十四字乃略法華經也。
- 第六 但行禮拜之事
御義口傳云。禮拜者合掌也,合掌者法華經也,此即一念三千也,故云「不專讀誦經典但行禮拜」也。
- 第七 乃至遠見之事
御義口傳云。上之凡有所見之見,見內証所具之佛性也,此乃理也。遠見之見,【下】云四眾間,【知其】乃事也。因此上【之見】乃見心法,今【之見】乃見色法也。色法,本門之開悟,四一開會也。見心法乃迹門之意,又四一開會也。遠之一字,壽量品之久遠(指本有常住之佛)也。故云「故往禮拜」也。
- 第八 心不淨者之事
御義口傳云。謗法者色心二法共不淨也。首先,心不淨之文,今此「心不淨者」也。又身不淨之文,譬喻品云「身常臭處 垢穢不淨」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色心共清淨也。身淨者,法師功德品云「若持法華經
其身甚清淨」之文也。心淨者,提婆品云「淨心信敬」。淨者法華經之信心也,不淨者謗法也。
- 第九 言是無智比丘之事
御義口傳云。此文法華經之明文也。上慢之四眾罵詈不輕菩薩為無智之比丘。云「凡有所見」之菩薩為無智之事,第六天魔王之所為也。入末法,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被謗為無智比丘之事,經文之明鏡也。以無智定為法華經之機也。
- 第十 聞其所說 皆信伏隨從之事
御義口傳云。聞者名字即也,所詮:「而強毒之」之題目也。皆者上慢之四眾等也;信者「無疑曰信明了」也;伏者歸伏法華也;隨者心移於法華經也;從者身移於此經也。所詮: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之行者,末法之不輕菩薩也。
- 第十一 於四眾中說法 心無所畏之事
御義口傳云。四眾者日本國中之一切眾生也,說法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心無所畏」者,今日蓮等之類所呼之南無妙法蓮華經之折伏也。
- 第十二 常不輕菩薩豈異人乎 則我身是之事
御義口傳云。過去之不輕菩薩,今日之釋尊也。釋尊,壽量品之教主也。壽量品之教主者我等法華經之行者也。這麼說來就是我等之事也。今日蓮等之類,不輕(不輕菩薩)也。
- 第十三 常不值佛 不聞法 不見僧之事
御義口傳云。此文在云:輕賤不輕菩薩故二百億劫不能拜見三寶,墮於地獄受大苦惱。今入末法,輕賤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之事,【其罪】過彼。彼是千劫,此則至無數劫也。末法之佛者凡夫也,凡夫僧也。法者題目也。僧者我等行者也。云佛,又云凡夫僧也。「深覺圓理
名之為佛」故也。圓理者法華經也。
- 第十四 畢是罪已 復遇常不輕菩薩之事
御義口傳云。若即使改法華誹謗之失而共信伏隨從,然因【信心】淺有,也當墮無間也;依先謗(先前之謗法)強故也。百劫墮於無間地獄後,有出期,又可值日蓮也。當復遇日蓮。
- 第十五 於如來滅後等之事
御義口傳云。不輕菩薩之修行如此也。佛滅後,五種妙法蓮華經之修行【於此文】可見矣。的確,「是故」以下二十五字可為末法日蓮等之類之事;既以「是故」開頭並說「於如來滅後」,故成流通(流通分)之品也。總之,流通者為了未來當今也。法華經一部,一往為了在世也,再往為了末法當今也。其故,妙法蓮華經之五字,三世諸佛共許為了未來滅後者也。品品之法門,題目之用也。体之妙法為了末法的話,則何「用之品品別」乎。此法門可秘可秘。天台之「如提綱維,無目而不動」等之釋,此意也。妙樂大師「略舉經題,玄收一部」矣。無此等心得者,不足為末法弘通者也。
- 第十六 此品之時不輕菩薩之体之事
御義口傳云。不輕菩薩者十界之眾生也,立三世常住之禮拜之行也,所吐之語言妙法之音聲也。「獄卒取杖呵責罪人」之体之禮拜也,不敢輕慢也。罪人若思成責我,則【會】呵責不輕菩薩也。折伏之行是也。
- 第十七 「不輕菩薩」之禮拜住處之事(付之,十四箇所之禮拜住處之事有之)
御義口傳云。禮拜之住處者多寶塔中之禮拜也。其故,塔婆者五大之所成也,五大者地水火風空也,此云多寶塔也。法界雖廣不過此五大也。故相傳為塔中之禮拜也。可秘可秘。
- 第十八 「開示悟入」之禮拜住處之事
御義口傳云。以開示悟入四佛知見作為住所也。所以云方便品此文(即開示悟入四佛知見之文)為禮拜之住處也。此,釋為「內懷不輕之解」。解者釋為具足正因佛性也。開佛知見者,因為開此佛性而佛出現也。
- 第十九 「每自作是念之文」之禮拜住處之事
御義口傳云。每之字,三世也。念者念一切眾生之佛性也。因此,「速成就佛身」和「皆當作佛」同事也。所以相傳此一文。天台大師釋為「開三顯一○開近顯遠」。可秘可秘。
- 第二十 「我本行菩薩道之文」之禮拜住處之事
御義口傳云。我者指本因妙之時也。「本行菩薩道」之文,不輕菩薩也。指此為禮拜之住處也。
- 第廿一 「生老病死」之禮拜住處之事
御義口傳云。一切眾生不厭離生老病死,迷於無常遷滅之當体,因此不覺知後世菩提也。示此之時,云禮拜「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這樣教之當体也。左右兩手開(打開)時,「煩惱、生死、上慢」與「菩提、涅槃、不輕」各別也。禮拜時兩手合,則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也。上慢之四眾所具之佛性也好、不輕(不輕菩薩)所具之佛性也好,【共】一種之妙法也,這樣來禮拜也。
- 第廿二 「法性」之禮拜住處之事
御義口傳云。不輕菩薩立足於法性真如之三因佛性之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二十四字而拜無明上慢之四眾,乃禮拜「蘊在眾生」之佛性也。
- 第廿三 「無明」之禮拜住處之事
御義口傳云。云:立自他之隔意,彼上慢之四眾,我不輕也。不輕乃善人,上慢乃惡人,這樣來立善惡乃無明也。立於此而成禮拜之行時,乃禮拜善惡不二、邪正一如之南無妙法蓮華經也。
- 第廿四 「蓮華二字」之禮拜住處之事
御義口傳云。蓮華者因果之二法也。有惡因則感惡果,有善因則感善果。於內証有汝等三因佛性之善因。事顯時成善果而「可皆當作佛」這樣來禮拜也。
- 第廿五 「實報土」之禮拜住處之事
御義口傳云。實報土,竪時乃菩薩之住所也。因此定不輕菩薩之住所為實報土,於此立禮拜之行之間,實報土,禮拜之住所也。
- 第廿六 「慈悲二字」之禮拜住處之事
御義口傳云。不輕禮拜之行,「皆當作佛」這樣教故,慈悲也。雖既「杖木瓦石」以打擲,然「而強毒之」,乃從慈悲起也。佛心者說大慈悲心是也,則禮拜之住所,慈悲也。
- 第廿七 「禮拜之住所」分真即之事
御義口傳云。菩薩定為分真即之位也。立於此位而禮拜理即之凡夫也。依之,為理即之凡夫之間,不受此授記而謗【云】無智之比丘(誹謗不輕菩薩為無智之比丘)也。
- 第廿八 「究竟即」之禮拜住所之事
御義口傳云。凡有所見之見,佛知見也。以佛知見而禮拜上慢之四眾間,定究竟即為禮拜之住所也。
- 第廿九 「法界」之禮拜住所之事
御義口傳云。立於法界而禮拜也。法界者非廣非狹。總之,法者諸法也,界者境界也。地獄界乃至佛界各各法(遵照之意)界(界線、境界之意)間,不輕菩薩法不輕菩薩之界,上慢之四眾法四眾之界。所以法界禮拜法界也。自他不二之禮拜也。其故,不輕菩薩禮拜四眾,則上慢之四眾所具之佛性又禮拜不輕菩薩也。向鏡作禮拜時,浮影又禮拜我也。
- 第三十 「禮拜之住所」忍辱地之事
御義口傳云。雖云上慢之四眾既做了罵詈瞋恚【之事】並謗為虛妄之授記,然猶「不生瞋恚」這樣說之間,住於忍辱地而立禮拜之行也。
初之一之住所,世流布之學者亦知。後十三箇所,當世之學者不知之事也。〈已上十四箇條之禮拜住所也〉。
神 力 品 八 箇 大 事
- 第一 妙法蓮華經如來神力之事
文句十云「神名不測,力名幹用。不測即天然之体深,幹用則轉變之力大。此中為付囑深法,現十種大力。故名神力品」矣。
御義口傳云。此妙法蓮華經非釋尊之妙法也。此品之時既付囑上行菩薩故也。總之,付囑妙法蓮華經於上行菩薩之事,寶塔品時事起,壽量品時事顯,神力囑累時事竟也。如來者上之壽量品之如來也,神力者十種之神力也。所詮:妙法蓮華經之五字,神(魂魄)與力也。神力者與上之壽量品時之「如來秘密神通之力」之文同也,【即】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處之題目也。此十種神力亘在世、滅後也;雖是這麼說,然而可心得為十種共限滅後也。又云,可心得為「妙法蓮華經如來與神」之力之品也。如來者一切眾生也,如壽量品。因此,釋亦云「如來者上(指壽量品)釋畢」。此神者山王七社等也。此旨可案之也。
- 第二 出廣長舌之事
御義口傳云。廣者迹門,長者本門,舌者中道法性也。十法界妙法之功德故,云廣也;竪高故,云長也。廣者三千塵點已來之妙法,長者五百塵點已來之妙法,同廣長舌也。
- 第三 十方世界 眾寶樹下 師子座上之事
御義口傳云。十方者十界也。於此下草木成佛分明也。師子者:師,師匠;子,弟子也。座上者寂光土也。十界即本有寂光國土也。
- 第四 滿百千歲之事
御義口傳云。滿者法界也。百,百界也。千,千如也。說一念三千為「滿百千歲」也。一時、一念滿百千歲而現十種之神力也。十種之神力者十界之神力也。十界各各之神力,一種之南無妙法蓮華經也。
- 第五 地皆六種震動 其中眾生○眾寶樹下之事
御義口傳云。地者國土世間也,其中眾生者眾生世間也,眾寶樹下者五陰世間也。一念三千分明也。
- 第六 娑婆 是中有佛 名釋迦牟尼佛之事
御義口傳云。「以大忍辱力來弘通本化弘通之妙法蓮華經」云娑婆也。忍辱,寂光土也。云此忍辱心為釋迦牟尼佛。娑婆者云堪忍世界也。
- 第七 斯人行世間 能滅眾生闇之事
御義口傳云。斯人者上行菩薩也,世間者大日本國也,眾生闇者謗法之大重病也,能滅之体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今日蓮等之類是也。
- 第八 畢竟住一乘○是人於佛道 決定無有疑之事
御義口傳云。畢竟者廣宣流布也,住一乘者可住於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一法者也。是人者名字即之凡夫也,佛道者究竟即也。疑者指「根本疑惑」之無明也。末法當今但受持此經之一行即可定成佛也。
囑 累 品 三 箇 大 事
- 第一 從法座起之事
御義口傳云。起者,塔中座起而塔外之儀式也。三摩之付囑有也。三摩之付囑者,身口意三業、三諦、三觀付囑之事也。
- 第二 如來是一切眾生 之大施主之事
御義口傳云。如來者本法不思議之如來故,可指此法華經之行者也。大施主之施者末法當今流布之南無妙法蓮華經,主者可心得為上行菩薩之事也。雖是這麼說,然而本品乃迹門付囑之品也。以上行菩薩為首來付囑間,可以見到【付囑】上行菩薩之御本意也。
- 第三 如世尊勅 當具奉行之事
御義口傳云。諸菩薩等之誓言之文也。日蓮等之類對諸天善神、菩薩等之諫曉,依此文也。
藥 王 品 六 箇 大 事
- 第一 不如受持 此法華經 乃至一四句偈之事
御義口傳云。法華經者一經二十八品也。一四句偈者可心得為題目之五字也。
- 第二 十喻之事
御義口傳云。十喻者十界也。此山下含地獄界,川流、江河攝餓鬼、畜生,日月之下收修羅,凡夫人者人也,聲聞者四向四果之阿羅漢也,緣覺者說為「辟支佛中」,菩薩云為「菩薩為第一」,佛界見於「如佛為諸法王」也。以此十界舉為十喻來分別教相,那麼妙法蓮華經於一佛乘分別說三時,如此舉也。所以為一念三千之法門也。一念三千,拔苦與樂也。
- 第三 離一切苦 一切病痛 能解一切 生死之縛之事
御義口傳云。法華之心乃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也。離解二字乃背此說相也。然而離字讀為明也;本門壽量之慧眼開見,則明「本來本有之病痛苦惱」也;所以為自受用報身之智慧也。解者:我等之生死非今始之生死,本來本有之生死也;始覺之思縳解也。離解二字,南無妙法蓮華經也。
- 第四 火不能燒 水不能漂之事
御義口傳云。火者阿鼻之炎也,水者紅蓮之冰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可如此。
- 第五 諸余怨敵 皆悉摧滅之事
御義口傳云。怨敵者念佛、禪、真言等之謗法之人也。摧滅者,法華折伏破權門理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也。
- 第六 若人有病 得聞是經 病即消滅 不老不死之事
文句十云「此須觀解也」矣。
御義口傳云。若人者,可攝上自佛果下迄地獄之罪人也。病者三毒之煩惱,於佛菩薩又有之也。不老,釋尊;不死,地涌之類也。是(指法華經)乃為了滅後當今之眾生而說;因此病者謗法也。受持此經者病即消滅無疑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是也。
妙 音 品 三 箇 大 事
- 第一 妙音菩薩之事
御義口傳云。妙音菩薩者十界之眾生也。妙者不思議也,音者一切眾生所吐之語言音聲,妙法之音聲也,三世常住之妙音也。隨所用來辨諸事,慈悲也,是云菩薩也。又云,妙音者,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事,末法當今不思議之妙音聲也。其故: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妙音也。
- 第二 肉髻白毫之事
御義口傳云。此二相好,從孝順師長起。以奉持法華經為一切孝養之最頂。又云。此白毫者父之淫也,肉髻者母之淫也;赤白二渧來到今經顯為肉髻、白毫相也。又云。肉髻,隨緣真如之智也;白毫,不變真如之理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具足此等相好也。我等生之始,赤色肉髻也;死後之白骨,白毫相也。生之始之赤色,隨緣真如之智也;死後之白骨,不變真如之理也。可秘可秘。
- 第三 八萬四千七寶鉢之事
御義口傳云。此文,妙音菩薩所奉於雲雷音王佛之供養之鉢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以八萬四千鉢供養於三世諸佛也。八萬四千者我等八萬四千之塵勞也,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處顯為八萬四千法門也。法華經之文字,合開結二經,八萬四千【字】也。又云。八者八苦也,四者生老病死也,七寶者頭上之七穴也,鉢者智器也。以受持妙法之智水可心得為鉢也。
普 門 品 五 箇 大 事
- 第一 無盡意菩薩之事
御義口傳云。無盡意者圓融之三諦也。無者空諦,盡者假諦,意者中道也。觀世音者:觀,空諦;世,假諦;音,中道也。妙法蓮華經者:妙者空諦,法蓮華者假諦,經者中道也。相對應於「三諦之觀世音和三諦之無盡意」來說三諦法性之妙理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末法之「無盡意」也。所詮:無者我等死之相也,盡者我等生之相也,意者我等命根也。所以一切法門,境智冥合等法門,意一字攝入之。此之「意」者:中道法性也。法性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所以【為】意之五字也;【又】我等胎內之五位中第五番之形也。其故,第五番之姿五輪也,五輪即妙法等之五字也,此五字又意字也。佛意者妙法之五字也,除此事外無之,佛意者法華經也。是(指妙法之五字),因壽量品【說】「是好良藥」,故說三世諸佛之所好為良藥。森羅三千之諸法,不過(超過)意之一字也。信此佛意申(云)信心也。所以心有分別(森羅三千各各之心雖不同)也,【然】俱妙法之全体也。
- 第二 觀音妙之事
御義口傳云。妙法之梵語云薩達摩也。薩者翻為妙。此薩字觀音之種子也。因此釋為「觀音,法華眼目之異名」也。今入末法,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事,與觀音之利益相比,天地雲泥也。所詮:觀者圓觀也,世者不思議也,音者佛機也。觀者法界之異名也,既為圓觀故也。諸法實相之觀世音故,則知見地獄、餓鬼、畜生等之界界乃不思議之世界也。音者諸法實相故,云「眾生非實相之佛」之事無也;壽量品之時,說為十界本有「無作之三身」也。觀音既頂受法華經,所以此經受持之行者【之利益】勝觀世音之利益也。
- 第三 念念勿生疑之事
御義口傳云。念念者:一念,六凡也;一念,四聖也。施六凡四聖之利益也。勿生疑心。又云,念念者前念後念也。又云,念妙法,不可生疑。又三世常住之念念也;依之,上文「是故眾生念」矣。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可住於「念念勿生疑」之信心也。「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不可有疑也。
- 第四 二求兩願之事
御義口傳云。二求者求男求女也。求女者世間之果報,求男者出世之果報。因此現世安穩,求女之德也;後生善處,求男之德也。求女乃龍女成佛,顯生死即涅槃也;求男乃提婆成佛,顯煩惱即菩提也;顯我等即身成佛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之行者,求男求女滿足,而父母之成佛決定也。
- 第五 三十三身利益之事
御義口傳云。三十者三千法門也,三身者三諦法門也。又云,三十三身者,十界每一界持三身則十界三十,加上本之三身,則三十三身也。所詮:三者三業也,十者十界也,三者三毒也,身者一切眾生之身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三十三身之利益也。
陀 羅 尼 品 六 箇 大 事
- 第一 陀羅尼之事
御義口傳云。陀羅尼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其故,陀羅尼,諸佛之密語也。題目之五字,三世諸佛秘密之密語也。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弘通陀羅尼也。捨惡持善之故也。
- 第二 安爾曼爾之事
御義口傳云。安爾者止也,曼爾者觀也。自此安爾曼爾釋出止觀二法,因此此呪,藥王菩薩之呪也。藥王菩薩,天台之本地也。安爾,我等心法也,妙也;曼爾,我等色法也,法也。「色心妙法」呪時即身成佛也。
- 第三 鬼子母神之事
御義口傳云。鬼者父也,子者十羅剎女也,母者伽利帝(鬼子母之音譯)母也。逆次次第時,神者九識也,母者出八識之無明也,子者七識六識也,鬼者五識也。流轉門時,惡鬼也。還滅門時,善鬼也。因此十界互具百界千如之一念三千云鬼子母神、十羅剎女也。三寶荒神者十羅剎女之事也,所謂饑渴神、貪欲神、障碍神也。今法華經之行者三毒即三德轉故,非三寶荒神也。荒神者法華不信之人也。於法華經行者之前則守護神也。
- 第四 受持法華名者 福不可量之事
御義口傳云。「法華名」云題目也。「者」云日本國之一切眾生中法華經之行者也。又云,者字,男女中,別(特別)讚女人也。指女人云者也。十羅剎女特別以女人為本。就例如龍女因「度脫苦眾生」,而云女人為苦眾生也。【受持法華名者】與藥王品之「是經典者」之者同事也。
- 第五 皐諦女之事
御義口傳云。皐諦(何所之意)女,本地,文殊菩薩也。云縱使於山海任何之處也應守護法華經之行者之經文也。就算是九惡一善,皐諦女也定為一善也。十惡之煩惱時,皐諦女(十羅剎女中排名第九)相當於偷盜。逆次次第也。
- 第六 五番神呪之事
御義口傳云。「五番神呪」者我等一身也。妙者十羅剎女也,法者持國天王也,蓮者增長天王也,華者廣目天王也,經者毘沙門天王也。此妙法五字,「五番神呪」也。「五番神呪」,我等一身也。十羅剎女之呪乃以妙之一字排成十九句,經文「寜上我頭上」之文是也。持國天乃以法之一字排成九句,經文云「四十二億」也,四者生老病死,十者十界,二者迷悟也。持國,依報之名也;法,十界也。增長天乃以蓮之一字排成十三句,經文云「亦皆隨喜」也,隨喜之言乃約佛界。廣目天乃以華之一字排成四十三句,經文云「於諸眾生,多所饒益」也。毘沙門天乃以經之一字排成六句,經文「持是經者」等之文是也。
嚴 王 品 三 箇 大 事
- 第一 妙莊嚴王之事
文句十云「妙莊嚴者以妙法之功德莊嚴諸根也」矣。
御義口傳云。妙者妙法之功德也,諸根者六根也。名「以此妙法之功德可莊嚴六根」也。所詮:妙者空諦也,莊嚴者假諦也,王者中道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悉妙莊嚴王也。
- 第二 浮木孔之事
御義口傳云。孔者小孔、大孔二個有之。小孔者四十余年之經教也,大孔者法華經之題目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大孔也。一切眾生,一眼之龜也。栴檀之浮木者法華經也。生死之大海南無妙法蓮華經大孔之浮木,於法華經在之。
- 第三 當品(本品之意)邪見即正之事
御義口傳云。嚴王之邪見,依三人的教化得功德,而改邪為正。止一云「邊邪皆中正」是也。今日本國之一切眾生,既是邪見又是嚴王也;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如三人;終「畢竟住一乘」而可「邪見即正」。
普 賢 品 六 箇 大 事
- 第一 普賢菩薩之事
文句十云「勸發者戀法之辭也」矣。
御義口傳云。勸發者:勸,化也;發,自行也。普者諸法實相,迹門不變真如之理也;賢者智慧之義,本門隨緣真如之智也。所以來到經末戀法本迹二門。所詮: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普賢菩薩之守護也。
- 第二 若法華經 行閻浮提之事
御義口傳云。此法華經行閻浮提,依普賢菩薩威神之力也。此經之廣宣流布,普賢菩薩之當守護也。
- 第三 八萬四千天女之事
御義口傳云。八萬四千之塵勞門也。是即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也。七寶冠者頭上七穴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是也。
- 第四 是人命終 為千佛授手之事
御義口傳云。法華不信之人,命終時當墮在地獄;經云「若人不信 毀謗此經 即斷一切 世間佛種 其人命終 入阿鼻獄」矣。法華經之行者命終當成佛;「是人命終
為千佛授手」之文是也。千佛者千如之法門也。謗法之人,獄卒來迎;法華經之行者,千佛當來迎。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千佛來迎無疑者也。
- 第五 閻浮提內 廣令流布之事
御義口傳云。此內字嫌東西北三方之文也。廣令流布者,云法華經當計流布於南閻浮提之經文也。此內字可案之。今日蓮等之類,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者可深思之也。
- 第六 此人不久 當詣道埸之事
御義口傳云。此人者法華經之行者也。奉持法華經處云當詣道埸也;非【指】去此行彼(離此赴彼之意)也;道埸者云十界眾生之住所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之住所,山谷曠野皆寂光土也;此云道埸也。「此因無易(無改之意)故,云直至」之釋可思之。此品之時有最上第一之相傳。釋尊八箇年之法華經留八字讓與末代之眾生,八字者「當起遠迎
當如敬佛」之文也。迄此文,經終也。當字,未來也。當起遠迎者,云必如佛般敬法華經之行者之經文也。法師品云「於此經卷 敬視如佛」。八年御說法之開口,南無妙法蓮華經方便品之「諸佛智慧」;終,「當起遠迎
當如敬佛」之八字也。但以此八字做為法華一部之要路。因此文句十云「從『當起遠迎 當如敬佛』,述其結信者之功德也」矣。法華一部,以信之一字為本。
尋(問)云。於今法華經序品首置「如」字(如是我聞),於終之普賢品置「去」字(作禮而去);羅什三藏之心地表何事之法門耶。答云。今經之法体以實相和久遠二義為正体也。始之「如」字表實相,終之「去」字表久遠也。其故:實相,理也;久遠,事也。理,空之義也;空,如之義也;依之,「如」相配理空也;釋云「『如』名不異,即空之義也」矣。久遠,事也;其故,本門壽量之心以「事圓之三千」為正意也。「去」,當(相當於)久遠也。「去」,開之義;「如」,合之義也。開,分別心也;合,無分別意也。此開合生(眾生之意)佛配當時:合,佛界;開,眾生也。序品之始,顯「如」字,乃顯生佛不二之義也;迹門,不二之分也,不變真如故也;此如是我聞之「如」,習「不變真如」之如也。空假中三諦,「如」是空諦,「是」是中諦,「我聞」是假諦。迹門,以空為面,故「不二之上」之而二也。所以而二之義顯時,分別列出同聞眾也。那麼,本門之終之「去」乃「隨緣真如」又「而二之分」也,所以置「去」字也。作禮而去之「去」,約束為「隨緣真如」之如也。本門乃「而二之上」之不二也。「而二不二,常同常別,古今法爾」之釋可思之。此「去」字,習彼「五千起去」之去也;其故,五千者相傳為五住之煩惱間,云五住之煩惱禮(禮拜)己心之佛而去之義也。如去二字,生死之二法也。傳教云「去乃無來之如來,無去之圓去
等」。如之字,「一切法是心」之義也;去之字,「只(唯之意)心是一切法」之義也。一切法是心,迹門之不變真如也;只(唯之意)心是一切法,本門之隨緣真如也。因此縮法界於一心乃如之義也,開【一心為】法界乃去之義也。三諦、三觀之口決相承,同意也。
一義云:如,實也;去,相也。實,心王;相,心數也。又:諸法,去也;實相,如也。今經一部之始終習諸法實相四字是也。釋云「今經以何為体,以諸法實相為体」矣。今一重深入,若配當於日蓮之修行,如者如說修行之如也。其故,宣結要五字之付囑時,寶塔品事起,「聲徹下方」,云「近令有在遠令有在」,以有在二字(見寶塔品「佛欲以此
妙法華經 付囑有在」)宣本化迹化之付囑也。因此習為本門之密序(序分之意)也。那麼二佛並座,分身諸佛集,而顯說是好良藥之妙法蓮華經,釋尊現十種神力而結於四句(如來神力品「如來一切所有之法
如來一切自在神力 如來一切密要之藏 如來一切甚深之事」等四句),付囑上行菩薩,其付囑者妙法之首題(即南無妙法蓮華經)也。總別之付囑,塔中(神力品之別付囑,只付囑本化之地涌菩薩)塔外(囑累品之總付囑,本化迹化之菩薩共付囑)可思之。依之,涌出、壽量(涌出品、壽量品)事顯,神力、囑累(神力品、囑累品)事竟也。此妙法等五字,末法白法隱沒時,有上行菩薩御出世,於五種修行中略四種,但受持之一行可成佛,經文親在之(就在眼前),夫神力品云「於我滅度後
應受持斯經 是人於佛道 決定無有疑」,此文明白也,因此此文習為佛之回向之文也。所以受持此經之心地乃如說修行之如也。於此「如之心地」受持妙法等五字,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則忽無明煩惱之病悉去,而妙覺極果膚瑩(光潔明亮)之事顯故,遂以去字終結也;所以上說「受持佛語」(上下文為「受持佛語
作禮而去」)。煩惱惡覺之魔王亦為諸法實相之光所照而令達觀一心一念遍於法界,因而還禮己心之佛,故說作禮而去也。「彼彼三千互遍亦爾」之釋可思之。可秘可秘。唯授一人之相承也,不可口外。因此,此去字,以「不去而去」之去來相傳,為至極也。
無 量 義 經 六 箇 大 事
- 第一 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之事
御義口傳云。無量義三字配本迹觀心之事,初之無字迹門也。其故,迹門是以理圓為面談不變真如之旨,是無常之攝屬也,不談常住,雖但明「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然是「理常住」而非「事常住」,【是在】談「理常住」之相也。空,無之義也,但此「無」非斷無之無。「相即」上之空處云無云空也。於圓上沙汰(審明之意)是(此之意)也。相對於本門之事常住、無作三身,迹門云無常也。守護章云「有為之報佛夢中之權果,無作之三身覺前之實佛」。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無作之三身、覺前之實佛也。
- 第二 量字之事
御義口傳云。量字配當本門之事,量者懸攝之義也。本門之心談無作之三身,此無作三身者非只是於佛上云之。談森羅萬法為自受用身之自体顯照故,於不改明「迹門不變真如」之理圓處,來沙汰己己之當体無作之三身,乃本門事圓三千之意也。是即櫻梅桃李之己己當体不改,而開見無作之三身,是即量之義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無作三身之本主也。
- 第三 義字之事
御義口傳云。義者觀心也。其故,文是教相,義是觀心也。所說之文字於心地沙汰云義也。就中(特別)無量義是在談自一法生出無量之義。「能生」是義,「所生」是無量也,這就是無量義經之能生、所生也;非法華經和無量義經相對之能所也,而是在云從「無相不相名為實相」之理開出萬法。源(本源)是實相故,云觀心也。如此無量義三字配當迹門、本門、觀心之事,「法華妙法等之題和今無量義之題乃一体不二之序正也」相傳為相承之心也。
- 第四 處一字之事
御義口傳云。處一字法華經也。三藏教和通教攝於無之字,別教攝於量之字,圓教攝於義之字也。定此爾前四教為所生,那麼又定序分之此經為能生。且云能生為處,則又定所生為無量義。所以相對於權教沙汰無量義處也。
- 第五 無量義處之事
御義口傳云。法華經八卷,處也。無量義經,無量義也。無量義者,三諦、三觀、三身、三乘、三業也。法華經說「於一佛乘 分別說三」,【所以無量義經】是為了法華而成為【其之】序分也。爰以定隔別之三諦無得道,圓融之三諦得道故,「四十余(餘)年
未顯真實」這樣破(這樣來破折爾前之諸經)。
- 第六 無量義處之事
御義口傳云。無量義處者一念三千也。十界各各無量義處。此當体原樣不改,實相之一理外無之,而說為諸法實相。為其序故,一念三千之序云無量義處也。處,一念;無量義,三千也。我等眾生朝夕所吐之言語,依正二法共無量義(道理)也;此云妙法蓮華經也。因此為法華之序分開經也。
普 賢 經 五 箇 大 事
- 第一 普賢經之事
題號云「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御義口傳云。此法華經十界互具三千具足之法体故,三千十界悉普賢也。法界無一法之漏義,故普賢也。「妙法之十界,蓮華之十界故,依正二法悉法華經也」這樣結納之經故,云此菩賢經為結經也。因此結合十界為妙法蓮華經。
- 第二 不斷煩惱 不離五欲
御義口傳云。此文在說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法華之行者,貪欲就貪欲那樣,瞋恚就瞋恚那樣,愚癡就愚癡那樣【來修行】,可心得為普賢菩薩之行法也。
- 第三 六念之事
念佛 念法 念僧 念戒 念施 念天。
御義口傳云。念佛者,「唯我一人」之導師也;念法者,滅後,題目之五字也;念僧者,於末法則凡夫僧也;念戒者,「是名持戒」也;念施者,對一切眾生授與題目也;念天者,「諸天晝夜
常為法故 而衛護之」之意也。末法當今之行者之上也。可思之也。
- 第四 一切業障海 皆從妄想生 若欲懺悔者 端坐思實相 眾罪如霜露 慧日能消除之事
御義口傳云。眾罪者,於六根,業障降下之事如霜露;雖是這麼說,然而云以慧日能消除也。慧日者末法當今日蓮所弘之南無妙法蓮華經也。慧日者,約佛約法也。稱釋尊為慧日大聖尊,說法華經為「又如日天子
能除諸闇」。說末法之導師為「如日月光明」等。
- 第五 正法治國 不邪枉人民之事
御義口傳云。末法之正法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此五字蕩(蕩滌)一切眾生之秘法也。天下一同信仰正法,則此國安穩。因此玄義云「若依此法即天下泰平」矣。此法者法華經也。若信仰法華經,則天下安全之事不可有疑也。
已上二百三十一箇大事
廿 八 品 各 一 文 之 大 事〈合二十八箇大事,可秘〉
- 序品
十界也
始覺
於無漏實相 心已得通達 此文,「始覺我心本來覺也」云成佛也。
妙法
不變 隨緣 所謂始覺「南無妙法蓮華經」之題目也。
- 方便品
真諦 俗諦
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 此文,「說眾生之心本來佛也」云常住也。
迹門 本門
萬法原來覺之体也。
- 譬喻品
受持人 大白牛車 凡夫即極
乘此寶乘 直至道場 此文,悟自身之佛乘而入自身宮殿也。所謂
題目 極果處也 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入自身之宮殿也。
- 信解品
一念三千
無上寶珠
不求自得 此文,無始色心本是理性妙境妙智故,己心外
題目 不可求實相。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乃不求自得也。
- 藥草喻品
三世 題目 一切眾生
又諸佛子 專心佛道 常行慈悲 自知作佛
此文,當來(未來)成佛顯然也。
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也。
- 授記品
十界實相佛 三世常住
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於諸佛所 常修梵行 於無量劫 奉持佛法 此文所云之「常」,所云之「無量劫」,即本有所具之妙法也。所
一切業障 謂南無妙法蓮華經也。
- 化城喻品
三千塵點
觀彼久遠 猶如今日 此文,元初之一念一法界外,更不可有六道四聖也。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三世一念也。今日者指末法云今日也。
在世
- 五百品
日本國一切眾生 心法色法 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貧人見此珠 其心大歡喜 此文,始知我心本來佛也,即名大歡喜。
題目御本尊 〈信心之形相〉 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歡喜中之大歡喜也。
- 人記品
一部 題目
安住於佛法 以求無上道 此文,「始覺知本來相即之三身之妙理」
廣略 要 云求無上道也。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也。
- 法師品
寂光
當知如是人
自在所欲生 此文,我等一念之妄心外無佛心,九界之生死真如故,即自在也。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即自在也。
- 寶塔品
受持
則為疾得 無上佛道 此文,持者即圓頓之妙戒故,等、妙二覺一念之開悟故,云疾得也。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疾得也。
凡夫即極也
- 提婆品
忽然之間 變成男子 此文之心,「悟三惑之全体為三諦」說為變也。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奉唱,三惑即三德也。
- 勸持品
色心二法
我不愛身命
但惜無上道 此文,色心、幻化、四大、五陰,本來惡習也。然「本覺真如」是常住也。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也。
- 安樂行品
一切諸法 空無所有 無有常住 亦無起滅 此文,本來常住之妙法故,六道之生滅,談為本來不生,故無起滅。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本來無起滅也。
- 涌出品
晝夜常精進
為求佛道故 此文,若一念盡億劫之辛勞,則本有無作之三身念念起也。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精進行也。
- 壽量品
如來如實知見 三界之相 無有生死 此文,「見萬法為無作之三身」云如實知見。無作之覺体故,依何云有生死乎。
- 分別功德品
持此一心福 願求無上道
此文,一切之萬行萬善,但為顯一心本覺之三身也。善惡一如故,云一心福也。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一心福也。
- 隨喜功德品
言此經深妙 千萬劫難遇 此文,一切即妙法故,顯一心之源底之事,甚妙之外無也。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不思議也。
- 法師功德品
靜 散
入禪出禪者 聞香悉能知
此文,一心靜時入禪,一心散亂時出禪,知
不變死 隨緣生
十界 靜散即本覺云悉知也。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入禪出禪也。
- 不輕品
應當一心 廣說此經 世世值佛 疾成佛道 此文,若顯「法界皆本來三諦一心具」之事,則「己心之念念值佛」之事云「即世世值佛」也。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也。
- 神力品
斷破元品無明
是人於佛道
決定無有疑 此文,十界各各本有本覺之十如是故 ,
十如是 地獄、佛界一如故,成佛決定也。所謂南妙法蓮華經之受持也。
- 囑累品
信如來智慧者 當演說此法華經 此文,如釋迦如來之悟,一切眾生之悟無有不同。故信如來智慧即妙法也。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之智慧也。
- 藥王品
是真精進 是名真法 供養如來 此文,色香中道之觀念無懈也。是即名真法供養如來也。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唯有一乘故,真法也。世間(世間之眾生)、出世(出世之佛)皆純一實相也。
- 妙音品
久遠 寂光土
身不動搖 而入三昧 此文即「悟久遠」云身不動搖也。「惑障不盡而入寂光」云三昧也。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三昧也。
- 普門品
福智
慈眼視眾生 福聚海無量 此文,法界之依正妙法故,平等一子之慈悲也。依正福智共無量也。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福智之二法也。
- 陀羅尼品
未來顯
修行是經者 令得安穩 此文,若修五種妙行,則入悟道不入嶮路也
現在顯 。此事云安穩也。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即安穩也。
- 嚴王品
宿福深厚 生值佛法 此文,若結緣一句妙法,則億劫不失,研顯大乘無價之寶珠云生值佛法也。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佛法也。
- 勸發品
是人命終 為千佛授手 令不恐怖不墮惡趣 此文,若悟妙法,則「分段之身即顯為常寂光」云命終也。千佛者千如,御手者千如具足也。故不墮惡趣也。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之御手也。
已上品品別傳畢
廿 八 品 悉 南 無 妙 法 蓮 華 經 之 事
疏十云「總結一經唯四已,撮其樞柄而授與之」矣。
御義口傳云。一經者本迹廿八品也,唯四者「名用体宗」之四也,樞柄者唯題目之五字也,授與者授與上行菩薩也,之者妙法蓮華經也。此釋分明也。今日蓮等之弘通之南無妙法蓮華經乃体也、心也。廿八品,用也。廿八品,助行也。題目,正行也。正行可攝助行也。
- 無量義經之事
御義口傳云。妙法之序分無量義經故,十界悉妙法蓮華經之序分也。
- 序品
御義口傳云。好好心得「如是我聞」四字,則一經無量之義易被知也。聞十界互具、三千具足之妙也。此之所聞,聞「妙法蓮華」故,妙法法界互具而三千清淨也;以此四字亘一經之始終也。廿八品文文句句之義理,聞「我身上之法門」,此云「如是我聞」也。其聞物「南無妙法蓮華經」也,所以云「皆成佛道」也。此皆成二字可亘十界三千也,妙法之皆成故也。又佛者我一心也,是又十界三千之心心也。道者名能通故,通十界之心心也,此時「皆成佛道」顯也。皆成佛道之法,南無妙法蓮華經也。
- 方便品
御義口傳云。此品說十如是也。此十如是者十界也。此方便者十界三千也。既頂妙法蓮華經故,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也。妙法之方便,蓮華之方便故秘妙也,清淨也。妙法之五字,九識;方便,八識以下也。九識,悟也;八識以下,迷也。。題「妙法蓮華經方便品」則迷悟不二也。森羅三千之諸法,云非此妙法蓮華經之方便之事無也。品者「義類同」也。義者三千也,類者互具也,同者一念也。指此「一念三千」云品也。此一念三千,三佛合點(同意),所以題於品品也。南無妙法蓮華經從「信之一念」能聞三千具足。
- 譬喻品
御義口傳云。此品之大白牛車者「無明癡惑本是法性」之明闇一体之義也。即懸掛三千具足之一乘之車故,明闇一体而顯三千具足之義也。雖法界遍滿,然為一法,云一乘也。此一乘者諸乘具足之一乘也,諸法具足之一法也,故一白牛也。又白牛雖云一也,然無量之白牛也。一切眾生之体為大白牛車故也。因此妙法之大白牛車乘載妙法之十界三千之眾生也。蓮華之大白牛車故,十界三千之眾生亦是蓮華而清淨也。南無妙法蓮華經之法体,如此也。
- 信解品
御義口傳云。此信解非限中根四大聲聞之領解也。為妙法之信解故,十界三千之信解也。為蓮華之信解故,十界三千之清淨之信解也。此信解之体者,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也。
- 藥草喻品
御義口傳云。妙法之藥草故,十界三千之毒草,蓮華之藥草故,本來清淨也。清淨故,佛也。此佛之說法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所以此品,於「種相体性」之種之字,有「種類種」、「相對種」二箇之開會。相對種者三毒即三德也。種類種者:始之種字,十界三千也;類者互具也;下之種字,南無妙法蓮華經也,種類之種【子】也。十界三千之草木雖各別,然只「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一種也。非毒草之毒也,清淨之草木藥草也。
- 授記品
御義口傳云。十界己己之當体之言語妙法蓮華之授記故,清淨之授記也。清淨之授記故,十界三千之佛也。爰以佛故,授記南無妙法蓮華經也。
- 化城喻品
御義口傳云。妙法之化城故,十界同時無常也。蓮華之化城故,十界三千之開落也。常住、無常俱妙法蓮華經之全体也。化城寶所者,生死本有也。生死本有之体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釋云「起是法性之起,滅是法性之滅」矣。
- 五百品
御義口傳云。此品,五百弟子之受記作佛可見於現文。雖是這麼說,然而妙法之五百故,十界三千皆五百弟子也。蓮華之弟子故,又清淨也。所詮:云十界三千非南無妙法蓮華經之弟子之事無也。此經之授記是也。
- 人記品
御義口傳云。此品,學、無學之聖者來成佛也。既妙法頂戴之學、無學故,十界互具三千具足之學、無學也。妙法之學、無學故,不思議之十界,煩惱未盡也。蓮華之學、無學故,十界三千清淨之開落也。此學、無學何物乎。學者法也,無學者妙也,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也。
- 法師品
御義口傳云。妙法之法師故,十界皆妙法受持之一句一偈之法師也。蓮華之法師故,十界三千清淨之法師也。十界眾生之色法,能持之人也;十界之心性,所持之法也。所以色心共法師而顯自行化他也。所謂為南無妙法蓮華經之法師故也。
- 寶塔品
御義口傳云。此寶塔自寶淨世界涌現也。其寶淨世界之佛者,事相之義且置之。証道觀心之時,母胎內是也;故父母,寶塔造作之番(夫婦之意)匠也。寶塔者我等之五輪、五大也。然而託胎之胎云寶淨世界故,出胎處云涌現也。凡(凡是)眾生之涌現,自地輪出現也,故云從地涌出也。妙法之寶淨世界故,十界眾生之胎內皆是寶淨世界也。蓮華之寶淨世界故,十界之胎內悉無垢清淨之世界也。妙法之地輪故,亘十界也。蓮華之地故,清淨地也。妙法之寶塔故,我等身体清淨之寶塔也。妙法蓮華之涌出故,十界出胎之產門本來清淨之寶塔也,是法界之塔婆又是十法界即塔婆也。妙法之二佛故,十界三千皆境智之二佛也。於蓮法之一座,三千之心性皆以二尊所座也。妙法蓮華之二佛一座故,不思議也,清淨也。妙法蓮華之見故,十界眾生三千之群類,皆見自身之塔婆也。十界雖不同,然見己身,見三千具足之塔也;見己心,見三千具足之佛也。分身者從父母相續之分身之意也。迷時,流轉之分身也;悟時,果中之分身也。那麼習分身之起處則習地獄也。如斯之寶塔,「妙法蓮華經」五字外無之也。若見(觀之意)妙法蓮華經,則寶塔即一切眾生也,一切眾生即南無妙法蓮華經之全体也。
- 提婆品
御義口傳云。此品在說釋尊之本師提婆達多之成佛和文殊師利教化之龍女成佛也。是又妙法蓮華經之提婆、龍女故,十界三千皆調達(即提婆達多)、龍女也。法界眾生之逆邊,調達也。法界之貪欲、瞋恚、愚癡之方悉龍女也。調達,修德之逆罪;一切眾生,性德之逆罪也。一切眾生,性德之天王如來;調達,修德之天王如來也。龍女,修德之龍女;一切眾生,性德之龍女也。所詮:釋尊【也好】、文殊【也好】、提婆【也好】、龍女【也好】,一種之妙法華經之功能故,本來成佛也。所以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時,十界同時成佛也;是云妙法蓮華經之提婆達多也。十界三千龍女故,云非無垢世界之事無也。龍女一身既是本來成佛又是南無妙法蓮華經之當体也。
- 勸持品
御義口傳云。此品之姨母、耶輸之記別,十界同時之授記也;妙法之姨母,妙法之耶輸故也。十界眾生之心性,所持之經之体也;是即勸持之流通也;勸持心性所持之經而趣自行化他也。姨母、耶輸,女人成佛也。二萬之大士,男子之流通也。此文既是陰陽一体又是南無妙法蓮華經之當体也。
- 安樂行品
御義口傳云。妙法之安樂行故,十界三千悉安樂行也。自受用之當体也,身口意誓願悉安樂行也。蓮華之安樂行故,三千十界清淨之修行也。諸法實相故,莫非安樂行。本門之意,十界之色心本來本有,真實之安樂行也。安樂行之体者,所謂上行所傳之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也。可安樂地行詣(參拜,禮拜)於靈山淨土也。
- 涌出品
御義口傳云。此品,迹門流通之後,本門開顯之序分也。故為了先顯本地無作之三身,而召釋尊所具之菩薩界之本地本化之弟子也。是又妙法之從地故,十界之大地也。妙法之涌出故,十界皆涌出也。十界妙法之菩薩故,皆饒益有情界之慈悲深重之大士也。蓮華之大地故,十界之大地也。蓮華之大士故,十界涌出之菩薩本來清淨也。所詮,約悟道時:從地者十界眾生之大浮所生也;涌出者十界眾生出胎之相也;菩薩者十界眾生本有之慈悲也。此菩薩為了本法妙法蓮華經之付囑,從地涌出也。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從地涌出之菩薩也,莫外求。
- 壽量品
御義口傳云。壽量品者十界眾生之本命也。云此品為本門之事者,乃云本入門(入本之門)之事也。談凡夫血肉之色心本有故,云本門也。不至此重云始覺,云迹門也。悟是(此)云本覺,云本門也。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一切眾生本有之在所也。爰以經云「我實成佛已來」也。
- 分別功德品
御義口傳云。此品,上品之時,聞本地無作之三身如來之壽故,於今品信解上之無作三身也;分別其功德也。功德者,十界己己之當体之三毒煩惱,此品之時照其原樣妙法之功德也,這樣來分別也。其功德者本有之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也。
- 隨喜功德品
御義口傳云。說妙法之隨喜功德之事也。五十展轉者,五者妙法之五字也,十者十界之眾生也,展轉者一念三千也。教相時,校量(較量)第五十人之隨喜功德也。五十人者一切眾生之事也。妙法之五十人,妙法蓮華經展轉故也。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展轉也。
- 法師功德品
御義口傳云。無作三身之如來之壽【也好】、分別功德【也好】、隨喜【也好】悉我身上之事也。因此父母所生之六根既清淨又自在無碍也。妙法之六根故,十界三千之六根皆清淨也。蓮華所具之六根故,全非不淨也。於此六根見聞覺知南無妙法蓮華經時,本來本有之六根清淨也。
- 不輕品
御義口傳云。此菩薩之禮拜之行,一切眾生之事也。自他一念之禮拜也。以父母果縳之肉身為妙法蓮華經來禮拜也。佛性【也好】佛身【也好】眾生之當体之色心故,直行禮拜也。所以「皆當作佛」四字乃依「南無妙法蓮華經」之種子也。
- 神力品
御義口傳云。現十種神力而付囑妙法蓮華經五字於上行菩薩。此神力者十界三千之眾生之神力也。凡夫,体之神力;三世諸佛,用之神力也。神者心法,力者色法也。力,法也;神,妙也。妙法之神力故,十界悉神力也。蓮華之神力故,十界清淨之神力也。總之,三世諸佛之神力者盡於此品。釋尊出世之神力之本意亦此品之神力也;所謂妙法蓮華經之神力也。「十界皆成(皆成佛道)」這樣談外不可能有諸佛之神力也。一切之法門云非神力之事無也。
- 囑累品
御義口傳云。於此品說「摩頂付囑」而留此妙法於滅後也。是又妙法之付囑故,十界三千皆付囑之菩薩也。又三摩(三摩其頂)之事乃「以能化所具之三觀三身之御手讓與明珠於所化之頂上」之心(意)也。凡頂上明珠,覺悟知見也。頂上之明珠者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也。
- 藥王品
御義口傳云。此品,藥王菩薩於佛滅後弘通法華經也。所詮,燒身燒臂者:燒,照之義也;照,智慧之義也;智能燒煩惱之身、生死之臂也。天台大師之本地,藥王菩薩也;約能說時,釋迦也;【若為】消除眾生之重病之方(人)則藥王藥師如來也。又利物之方則云藥王;自悟之方則云藥師也。此藥王藥師出世時,天台大師也。藥王滅後弘通;藥師如來,像法暫時利益有情也。以時顯身体,以名顯義之事,佛顯也。藥王菩薩弘止觀之一念三千法門。其之一念三千者,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也。
- 妙音品
御義口傳云。此菩薩法華弘通之菩薩也。故現卅四身顯十界互具來利益說法也。是又妙法之妙音故,十界之音聲皆妙音也。又十界悉卅四身所現之妙音也。又蓮華之妙音故,十界三千之音聲皆無染清淨也。因此慈覺大師習為妙音之出世也。依之,唐決之時,傳引聲妙音。有何故而誹謗法華而云劣於大日經等乎。所詮:法界之音聲,云非南無妙法蓮華經之音聲之事無也。
- 觀音品
御義口傳云。此品甚深之秘品也。息災延命之品也。名當途王經。因此,就此品,職位習為繼承法門也。天台亦於三大部之外作云觀音玄之疏,章安大師作兩卷之疏。非常特別之秘品也。觀音云為法華眼目之異名,觀音即法華之体也;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体也。
- 陀羅尼品
御義口傳云。此品,二聖(藥王、勇施二菩薩)、二天王(毗沙門、持國二天王)及十羅剎女說陀羅尼來擁護持經者也。所謂妙法陀羅尼之真言故,十界之語言音聲皆陀羅尼也。因此傳教大師云「妙法之真言,他經不說;普賢之常護,他經不說」矣。陀羅尼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之用也。此五字中,從妙之一字說出陀羅尼也。
- 嚴王品
御義口傳云。此品,依二子之教化,父妙莊嚴王翻邪見而住正見,成沙羅樹王佛也。沙羅樹王者梵語也,此云熾盛光。一切眾生者皆是從熾盛光出生之一切眾生也;此故,【熾盛光】十界眾生之父也。熾盛光者,或云大黑天神,或云土宮神也;然父母交會之一念也。法華之心,自受用智也;忽然火起焚燒舍宅是也。煩惱之一念之火起而燒迷悟不二之舍宅也,邪見者是也。照此邪見為「邪見即正」,南無妙法蓮華經之智慧也。所謂六凡,父也;四聖,子也。四聖,正見;六凡,邪見;故六道眾生皆是我之父母是也。
- 勸發品
御義口傳云。此品,再演法華也。本迹二門之極理於此品至極也。慈覺大師云,釋十界眾生發心修行,此品之事也。所詮:此品和序品,生死之二法也。序品,我等眾生之生也;此品,一切眾生之死也。生死一念云妙法蓮華經也。於品品,初(指序品)之題號,生之方;終方(指此勸發品終之題號),死之方也。此法華經生死生死轉(輪轉之意)也。生故,始置「如是我聞」;如,生之義也。死故,終結為「作禮而去」;去,死之義也。「作禮」之言,「成生死之間」所成之我等眾生之所作也;此所作者妙法蓮華經也。禮者不亂之義也;法界妙法故,不亂也。天台大師云「体字訓禮;禮,法也。各親其親,各子其子;出世之法体亦復如是」矣。体者妙法蓮華經之事也。先釋体玄義也:体者十界之異体也,是為法華經之体。說對此等作禮而去。法界之千草萬木、地獄餓鬼等,何界云非諸法實相之作禮之事無也;是即普賢菩薩也。普者法界,賢者作禮而去也;此即妙法蓮華經也。爰以,品品之初題五字,終結以五字,前後中間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七字也。末法弘通之要法唯此一段有之也。失此等之心,不結要法,則不足為末法弘通之法者也,而且當失日蓮本意。日蓮弟子檀那【縱有】別之才覺(才能之意)無益也。妙樂之釋云「子弘父法,有世界益」矣。子者地涌菩薩也,父者釋尊也,世界者日本國也,益者成佛也,法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今又以如此。父者日蓮也,子者日蓮弟子檀那也,世界者日本國也,益者受持成佛也,法者上行所傳之題目也。
依六老僧之所望,雖老期(已年老),日蓮本意一揚令護義畢。是但私集最要文,令所讀誦也。所以法華之諸要文書付畢。此意,或陰(隱也)文取義,或陰義取文,或文義共顯,或文義共陰之講談也。委細可拜見注法華經也。然而文義深遠之間,愚昧不可及也。廣宣流布之要法豈過此注法華經乎。
御義口傳卷下 日 蓮 在御判
弘安元年〈戊寅〉正月一日 執筆 日 興
御義口傳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