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
開頭有「粗略拜見貴函,如長夜之黎明、遠道之歸來一樣,甚為欣喜」,大概應是同年七月於「1277.7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中對四條金吾教示「縱使二處之所領遭沒收而淪為怎樣的乞丐,也不可傷法華經」,金吾受此教示而有所領悟後,寫信給宗祖表示已經覺悟了,宗祖對此之回信也。首先示「夫佛法以勝負為先,王法以賞罰為本」此貫通本信全体之命題。然後以日本佛法傳來以來,從三十代欽明天皇至三十六代皇極天皇王臣榮枯盛衰之事蹟,示王也好臣也好輕蔑佛教尤其是釋尊者滅,尊崇者則受到加護,並以「釋迦佛乃賞罰嚴明之佛也」作為結論。又述云,儘管當初蘇我氏舉一門尊崇佛教,但後來之蘇我入鹿高傲自滿到滅失聖德太子之御子二十三人故,入鹿一族遂一時滅亡矣,與此相似的,我一門如少輔房、能登房等不聽日蓮之言而退轉者,將走上滅亡之途。最後對金吾,關於決不可書寫起請文、應注意自己暴躁之脾氣、道理乃勝於權威之物、決不可惜所領、時若到來應向主君提出先前書送給您的陳狀等之事,具体而詳細地給與指示。
再者,本信關於佛法傳來及日本國王臣之對應之記述,與「1277.8.21 兵衛志殿御返事」、「1277.8頃 神國王御書」、「1277.9.11 崇峻天皇御書」等,從建治三年八月到九月頃之御書有共通。又今度「此期間即使有任何之事,也決不可書寫起請文」之指示與「1277.7. 賴基陳狀」、「1277.7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等是一貫的。
[年系]
『境妙庵目錄』作為「建治三年二(六)月」。『日諦目錄』、『日明目錄』為「建治三年八月」,『縮冊遺文』、『定本』、『新定』為建治三年。本信末尾有「又今度若出來好機會,則應向主君提出先前書送給您之陳狀」,「陳狀」者應是「賴基陳狀」,又似未提出,故應是建治三年七月以降隔沒多久之書信。
[對告]
四條金吾。『刊本錄內』末尾有「四條金殿」,但此應是「四條金吾殿」之誤寫。古來無異說。
[寫本]
山梨縣身延文庫藏日朝寫本。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建治三年七月以降 五六歲
粗略拜見貴函,如長夜之黎明、遠道之歸來一樣【甚為欣喜】。
夫佛法以勝負為先,王法以賞罰為本。故佛號為世雄,王名為自在。又天竺云月氏,我國稱日本。一閻浮提八萬國之中,大國者天竺,小國者日本也。然而,名之尊貴,【月氏】印度第二,【日本】扶桑第一也。佛法自月之國【月氏】開始而止於日之國【日本】。月自西出而向東,日自東向西行之事,天然(自然)之道理也。就如磁石與鐵(磁石之吸鐵),雷與象牙(雷聲使象牙草之花盛開)一樣。誰能破此道理(日本之佛法向西行之自然之道理)乎。
若尋此國佛法渡來之由來,則天神七代、地神五代過後而成為人王之時代,從第一代之神武天皇來到第三十代有稱欽明天皇之王出現。即位後治世三十二年,於第十三年〈壬申,公元五五二年〉之十月十三日〈辛酉〉,於此國之西有稱百濟國之國,為日本國之大王御知行之國也(屬國也),其國有名聖明王之國王,向日本國獻上年貢時,順便渡來金銅之釋迦佛及一切經、法師、尼等。於是天皇大喜,而向群臣諮詢云「是否要崇奉西蕃之佛呢」,時稱蘇我宿祢稻目之大臣云「西蕃諸國皆禮此,豐秋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一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二
日本(日本國之美稱)豈可獨背乎」,而物部大連尾輿、中臣鎌子等則奏曰「我國家,君天下之人,【自古來】常於春夏秋冬祭拜天地、社稷、百八十神之事乃慣例也。今若更再拜西蕃之神,恐招來我國之神之怒」。爾時天皇難決斷,而勅宣云「此佛就只給蘇我大臣,試著一人崇拜吧。他人不可崇拜」。蘇我大臣大悅地拜受,而安置此釋迦佛於自己居住之名小墾田(位於今奈良縣高市郡明日香村)之所。
物部大連對此處置覺得不思議而憤怒,時日本國發生大疫病,死者及於大半,國民即將死亡殆盡故,物部大連遂得隙而上奏「宜失(破卻)此佛」,於是頒下勅宣「快快棄他國之佛法吧」。物部大連作為御使,【驅至蘇我氏之住所】而沒收佛【像】,用炭燒,用槌打碎,並燒失佛殿,僧尼則處以笞刑(以竹板鞭打之刑)。其時,天無雲而吹大風並降雨,內裏(皇宮)為天火(因雷擊而起之火災)所燒,大王(天皇)及臣物部大連、蘇我三人共染疫病,【其苦】如切、如燒。大連終壽絕矣,而蘇我與王總算好不容易才蘇生了。然而就這樣不用佛法而十九年過去矣。
第三十一代之敏達天皇乃欽明【天皇】第二之太子,治世十四年也。其左右之兩臣,一為物部大連之子弓削守屋,繼父之跡接任大連(律令制以前大和朝廷之最高官)之職位。一為蘇我宿祢(日本古代對親近之臣下之稱號)之子蘇我馬子【同樣繼父之跡就任大臣之職位】。此王(敏達天皇)之御代,聖德太子出生,為用明【天皇】之御子,敏達【天皇】之姪子也。【聖德太子】御年二歲之二月,向東張開無名指而唱「南無佛」之際,於掌中出現佛之御舍利。是為日本國釋迦念佛之始也。太子八歲了,八歲之太子云「西國聖人釋迦牟尼佛遺像,末世尊之則消禍蒙福,蔑之則招災縮壽」等。【獲悉聖德太子與蘇我馬子信奉佛教】物部守屋等怒云「蘇我背勅宣而禮他國之神」,又「【此故】疫病未息,人民既將絕矣」這樣轉嫁罪責而上奏。【於是頒下】勅宣云「蘇我馬子興行佛法【乃不宜之事】,宜卻佛法」。依此【勅宣】,物部守屋與中臣勝海等兩臣去到【蘇我氏建立之】寺將堂塔砍倒,又燒毀佛像,放火寺,並強行剝下僧尼之袈裟,且處以笞打之刑。【於是此時】天皇及守屋、馬子等又皆罹疫病,其言云(彼等呻吟云)「如燒,如砍」。【與此同時】又流行瘡,所謂瘡疱也。馬子【痛苦中】歎云「尚仰三寶(儘管如此,還是想尊崇三寶)」,【於是】勅宣云「汝獨行但斷餘人(汝可以一個人修行,但不可引進他人)」。馬子欣悅而造精舍崇三寶矣。而天皇終在八月十五日〈公元五八五年八月十五日〉御崩。此年【聖德】太子十四歲也。
第三十二代用明天皇〈治世二年,欽明【天皇】之太子,聖德太子之父也〉於治世第二年〈丁未〉之四月罹患疫病,【於此際】皇勅云「欲歸【依】三寶」。蘇我大臣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三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四
(蘇我馬子)以「當從詔」之理由遂引法師入宮中,【此法師】豐國法師是也。物部守屋等大瞋,橫睨【放言】云「詛呪天皇」。天皇終於御崩矣。五月,物部守屋率一族退居【河內國】澀河(位於今大阪市)之家,集結軍勢【而揚反旗】。【聖德】太子(時年十六歲)與馬子【率軍】向澀河攻去與其進行戰鬥,五月、六月、七月之間四度交戰,然太子三度敗北。第四度交戰之際,太子立願云「若交戰勝利的話,將立釋迦如來之御舍利塔,並建立四天王寺」,馬子則願云「將建寺安奉自百濟傳來之釋迦佛而崇重」。弓削(物部守屋)自稱云「此非我放之矢,乃我先祖崇重之府都大明神所放之矢也」,此矢遙飛而中太子之鎧。【相對的】太子亦自稱「此非我放之矢,乃四天王所放之矢也」,而令護衛迹見赤檮(人名)射時,矢遙飛而中守屋之胸矣,而驅前會合之秦河勝(聖德太子之護衛)終取下其頸。此交戰乃用明天皇御崩而崇峻天皇尚未即位之間所發生之事也。
第三十三代崇峻天皇【於交戰終了之八月】即位。太子建立四天王寺,而安奉釋迦如來之御舍利,馬子則建立名元興寺之寺,而崇重自百濟國傳來之教主釋尊。而今代,世間第一之不思議者,乃所謂善光寺之【本尊為】阿彌陀如來之誑惑是也(註:此善光寺之本尊,據相傳乃欽明天皇十三年〈公元五五二年〉被物部尾輿丟棄於難波之堀江[位於今之大阪市]之百濟國聖明王獻給日本之釋迦如來之佛像也,於推古天皇十年〈公元六〇二年〉為信濃國[今之長野縣]之人本田善光所感得而奉歸生國,其後於皇極天皇元年〈公元六四二年〉於信濃國建立善光寺安奉此釋尊像)。又因與釋迦佛敵對故,三代天皇和物部一族終滅亡矣。又太子造教主釋尊之像一体,安奉於元興寺。今橘寺(位於今奈良縣高市郡明日香村[聖德太子之誕生地],據傳為聖德太子所建)之御本尊是也。此正是日本國造釋迦佛【像】之始也。
漢土,後漢第二代之明帝,於永平七年夢見金神,【於是】遣博士蔡愔、王遵等十八人往月氏尋佛法,而於永平十年〈丁卯,公元六七年〉迎中天竺之聖人摩騰迦、竺法蘭二人而崇重之【此為漢土佛法傳來之始】。【然而】漢土本來為皇帝祈禱之儒家、道家之人人數千人嫉妬此事而提訴故,於永平十四年正月十五日召集兩方對決,時漢土之道士悅,而以唐土之神百靈(百尊之靈)為本尊,而二聖人(摩騰迦、竺法蘭)則恃怙佛之御舍利與釋迦佛之畫像與五部之經為本尊。道士本習【慣】於王前將仙經、三墳、五典、二聖三王之書積於薪上而燒之,然其時,古來無法燒者【瞬間】成灰矣;又先前【此等經書投於水必】浮於水,然今則沈於水矣;呼鬼神亦不來。慚愧之餘,褚善信、費叔才等道士抑鬱而死矣。【另一方面】二聖人說法時,【佛】舍利登天而放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五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六
光,【此故】見不到日輪之光,又畫像之釋迦佛自眉間放光。【見此】呂惠通等六百餘人之道士歸伏而出家,並於三十日之間建立十個寺矣。
因此,釋迦佛乃賞罰嚴明之佛也。上舉之三代之帝(天皇)和【物部】二人之臣下,成為釋迦如來之敵故,今生成空,後生則墮惡道矣。今代又此不替(同樣)也。漢土之道士褚善信、費叔才等,及日本之守屋等,信用漢土、日本大小之神祇而成為教主釋尊之敵,然神【神】奉隨於佛故,【其】行者皆滅矣。今代亦如此,上所舉之【善光寺之本尊】百濟國【傳來】之佛【像】乃教主釋尊也,然卻云【其】名為阿彌陀佛而誑惑日本國之人人,釋尊被換成他佛矣。【今代與先代】雖有神與佛(取神捨佛)、佛與佛(取他佛捨釋迦佛)之差別,然捨釋尊之心則一也。因此今代將滅亡之事又當無疑也。是為尚未申說之法門也。可秘可秘。
又吾一門之人人中,若信心薄而背日蓮所說之事,則將成為如蘇我【一族】一樣。其故,佛法立於日本之事,乃託蘇我之宿祢【稻目】與馬子父子二人【盡力】之故也。此雖有如釋迦如來出世時之梵王、帝釋【之功勞】,然消滅了【政敵】物部之尾輿和守屋【父子】故,只一門(無敵)而登位,知行(統轄)【諸】國,且一門繁昌故,遂高傲自滿起來而滅失崇峻天皇,並殺害眾多之王子。最後,馬子之孫名入鹿之臣下竟滅失【聖德】太子之御子二十三人故,皇極天皇(第三十六代)乃採用中臣鎌子之計,奉造教主釋尊之像,而強力地祈禱其之調伏故,入鹿之臣及父等一族一時滅亡矣。請以此【事例】好好地推察吧。我此一門中又不能貫徹信仰之人人,當反而有失(會蒙受佛罰)。【其時】請不要怨日蓮。請看一下【退轉之】少輔房、能登房等。
一定要謹慎、謹慎,此期間即使有任何之事,也決不可書寫起請文。火雖激烈,然不久即沈。水雖緩慢,然不易消失。貴殿是脾氣暴躁之人故,如火【一時】之燃,一定會受人所哄騙。又主君若溫和地使用柔和之言相勸的話,則就像澆水於火一樣,成為捨法華經矣,這是所擔心的。未鍛之鐵若入於熾盛之火,則很快就融化,就宛如入冰於熱水一樣。劍等雖入於大火,然不會立即融化,是乃鍛過之故也。日蓮這樣為貴殿言之於先者,乃是為了鍛鍊貴殿之心境也。佛法者,道理也。道理者,勝於主【君】之物也。
即使覺得多麼地可愛而決不別離之妻,然若一死,則又如何。縱使思多麼地惜所領,然一死則成他人之物。貴殿繁榮既已年久【矣】,【所以今】決不可有稍惜【所領】之事。又如前前以來一直說的,【故】一定要比前前更百千萬億倍地注意小心。日蓮自幼少以來,未嘗為今生【之利益】祈禱過,只計思成佛。然而為了貴殿之御事,【卻】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七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八
不斷地申之於法華經、釋迦佛、日天也。其故,思貴殿是繼法華經之命之人故也。慎之慎之,決不可有爭之心。
若非吾家,不可與人聚集。又巡夜之人人雖不必特別依賴,然乃為了法華經之信仰而住家被沒收之人人故,應常與其親近也。【如此】又可成為夜間之警戒,且各各當可成為貴殿之護衛矣。我方之人人即使有些微之過失也應當做沒看到沒聽見。又縱使主君有說「想聽一下法門」,也不可【因此】喜悅而謁見。「有什麼事呢,等我跟日蓮聖人之御弟子們提及後,再前往謁見」可這樣柔柔地回答。若主君真的顯出喜悅之色,而起欲聞法門之心的話,則就如同點火燒物,如同雨從天降一樣,萬事當盡被捨棄也(一切之芥蒂、隔閡當盡被捨棄矣)。
又今度若出來好機會,則應【向主君】提出先前書送【給您】之陳狀。大事之文故,人當必騷動矣。惶恐謹言、惶恐謹言。
日 蓮 花押
四條金吾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