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
本信是對富木殿為了悲母三回忌之追善而送來錢七結之事表達謝意並書送法門之回信也。即示末代凡夫依其修行而得成佛的模樣,有就類種開會之成佛與相對種開會之成佛兩者。就類種者,爾前迹門之成佛論也,云開發於煩惱之凡夫中可見到的小善,依「三因佛性」而成佛之事也;相對種者,覺知凡夫之煩惱、業、苦之三道即法身、般若、解脫之三德,此於『大論』說為「變毒為藥」,天台大師說為「一念三千即身成佛」。並說華嚴宗、真言宗盜取此相對種開會之即身成佛論,可說是天下之大盜賊也。最後述云,我等末代之凡夫若信受『法華經』真意之三道即三德之法門,則非唯我一人即身成佛,父母又即身成佛,此正是第一之孝養也。
[年系]
真蹟本信末尾有「建治四年太歲二月二十八日」之年次之記載。
[對告]
富木殿。真蹟本信末尾有「富木殿」之收件人姓名。
[真蹟]
真蹟九紙完,千葉縣中山法華經寺藏。
[寫本]
「門下寫本」用靜岡縣北山本門寺藏信傳寫本。
始 聞 佛 乘 意 建治四年二月二八日 五七歲
錢七百文,從下總送到甲州之身延;此御厚意乃是為了您的母親第三回忌之追善,實在是非常尊貴的御孝養之心也。
問,於摩訶止觀之序文,章安大師有「止觀明靜 前代未聞(天台大師以前未聞有如此述說「清楚的止觀之智慧」和「安靜之禪定」的書籍)」這樣的讚文,這是什麼意思呢。答,此乃是於天台大師所說之漸次、不定、圓頓之三種止觀中,讚圓頓止觀之語也。問,圓頓止觀是什麼樣的事理呢。答,法華三昧之異名也。問,法華三昧是何意呢。答,夫末代凡夫修行法華經之法門也,有就類種之開會和相對種之開會二者。問,此等法門之名稱出自何處呢。答,出自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所云之「種、相、体、性(經文如下:其有眾生
聞如來法 若持讀誦 如說修行 所得功德 不自覺知 所以者何 唯有如來知此眾生種相体性)」四字也;其四字中,第一之種(成佛之因種)之一字有二個法門,一為就類種,二為相對種也。首先就類種者,如法華玄義所說明的「凡有心者是正因種(凡持有心之人,即皆「正因」之佛種也),隨聞一句是了因種(而以某些因緣即使只聞一句之經文,則成「了因」之佛種),低頭舉手是緣因種
始 聞 佛 乘 意 一
始 聞 佛 乘 意 二
(又在佛前低頭敬禮,舉手禮拜,則是「緣因」之佛種也)」,等於是將極小之善根引入於成佛之大善之法門也。其次之相對種者,煩惱與業與苦三道,押其當体稱法身與般若與解脫是也(迷之根本之煩惱,因煩惱而作之業,作為業之報而受之苦,此三道雖說明了眾生反覆迷的一生的樣姿,然押此煩惱、業、苦三道之体,体達煩惱乃大涅槃所具之真如之法身也,業乃開悟真理之般若也,苦乃仰仗般若而自苦界脫却之解脫也),而開會迷悟、善惡、邪正等相反之事物乃「不二一如」也之法門也。此二法門之中,就類種之法門,主要雖於法華經有,然少分又通爾前經經,故妙樂大師於文句記中云「別教唯有就類種,而無相對種」。此釋所云之別教者,非本別教(非指一般所云之藏、通、別、圓之化法四教中之別教),而是指爾前諸經所說之圓教,或他師(天台宗以外之人師)所立之圓教也。又法華經迹門方便品中,示小善成佛(因小善根而成就佛道)之法門之「供養舍利」以下二十餘行之偈所說者,大体是就類種之開會也。
【二十餘行之偈如下:
○諸佛滅度已,供養舍利者,
起萬億種塔,金銀及玻瓈,硨磲與碼碯,玫瑰瑠璃珠,
清淨廣嚴飾,莊校於諸塔,或有起石廟,栴檀及沈水,
木樒並餘材,甎瓦泥土等,若於曠野中,積土成佛廟,
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
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像,刻雕成眾相,皆已成佛道。
或以七寶成,鍮鉐赤白銅,白鑞及鉛錫,鐵木及與泥,
或以膠漆布,嚴飾作佛像,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
彩畫作佛像,百福莊嚴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
乃至童子戲,若草木及筆,或以指爪甲,而畫作佛像,
如是諸人等,漸漸積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
但化諸菩薩,度脫無量眾。若人於塔廟,寶像及畫像,
以華香旛蓋,敬心而供養,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
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
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
或有人禮拜,或復但合掌,乃至舉一手,或復小低頭,
始 聞 佛 乘 意 三
始 聞 佛 乘 意 四
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自成無上道,廣度無數眾,
入無餘涅槃,如薪盡火滅。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
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於諸過去佛,在世或滅後,
若有聞是法,皆已成佛道。未來諸世尊,其數無有量,
是諸如來等,亦方便說法,一切諸如來,以無量方便,
度脫諸眾生,入佛無漏智,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
問,那麼只於法華經說之相對種之開會之法門之意是什麼呢。答,摩訶止觀云「云何聞圓法(何謂聞圓頓之教呢)。聞生死即法身(我等生死之身即法身常住之佛体),煩惱即般若(迷之煩惱即般若之佛智),結業即解脫(起因於煩惱之惡業即解脫之佛德)。雖有三名而無三体(雖是三個不同之名稱,然非三個不同之体),雖是一体而立三名(而是同一個体以三個不同之名稱來表示)。是之三即一相,其實無有異。【為何這麼說呢】,【因】法身究竟【的話】則般若解脫亦【同樣】究竟。般若清淨【的話】餘(法身及解脫)亦清淨。解脫自在【的話】餘(法身及般若)亦自在。聞一切法亦如是,皆具佛法無所減少(皆是圓滿而充分之佛之教,沒有欠減)。是名聞圓(這就稱為聞圓頓之教)」,此釋即相對種之開會之基本的說明。【問】其詳細之意思如何呢。答,生死者我等苦果之依身也,所謂五陰、十二入、十八界也(此釋文中之「生死」者,說「我等過去世之作業為因,而於今世受其苦之報」之此身和心也,又此身心是由五陰、十二入、十八界構成的);煩惱者見思、塵沙、無明三惑也(「煩惱」者,此苦之身持迷之心,云見思、塵沙、無明三惑也);結業者五逆、十惡、四重等也(「結業」者,因煩惱而起之所作也,具体來說就是五逆、十惡、四重等之罪業也);法身者法身如來,般若者報身如來,解脫者應身如來也;我等眾生自無始曠劫以來具足此三道(煩惱、業、苦三道),然幸運的,今值遇法華經,三道即三德也(迷之三道就那樣不改地成為法身、般若、解脫三德);此釋文就是在說明這個道理也。
難(非難)云,從火,水不出;從石,草不生;惡因感惡果,善因生善報,此佛教之定習也;而若尋究我等生命之根源,則是父母之精血之赤白二渧和合而生之身也,因此乃惡之根本,不淨之源也,設縱使傾大海之水而洗之也絕不會清淨;又此苦果之依身,若探見其根本,則自貪、瞋、痴三毒出也(又我等之身乃苦之果報之依身也,若探見此苦果之原因,則是貪欲、瞋恚、愚痴等三毒之煩惱也);依此煩惱、苦果二道構業(此煩惱和苦之果報二者結在一起而作種種之業),此業道即是結縛之法也(此業道即是將我們結縛於三界六道之苦界之法也),譬如入籠鳥(宛如入於籠中
始 聞 佛 乘 意 五
始 聞 佛 乘 意 六
之鳥一樣);如何以此三道稱三佛因乎(如何可以這樣的煩惱、業、苦之三道,說即是佛之法身、般若、解脫之三道之因呢),譬如集糞造栴檀(作成栴檀香木之樣)終不香。答,汝之疑難,大道理也,我無法回答此事;但自釋尊第十三代之付法藏,天台大師尊為高祖的龍樹菩薩,釋妙法之妙之一字云「譬如大藥師能以毒為藥【來使用】」;云毒者何物呢,我等煩惱、業、苦之三道也;藥者何物呢,法身、般若、解脫之三德也;「能以毒為藥」者何物呢,變三道為三德耳;天台大師法華玄義云「妙法蓮華經之妙者名不可思議(言語和思慮所不及)」,又摩訶止觀云「夫一心(我等之一心具三千之諸法),乃至,不可思議境(我等之心乃超絕思慮之境地),【其】意在於此」;此又云「即身成佛」之法門也;近代之華嚴宗及真言宗等,公然盜取此義(即身成佛之法門)作為己物,可說是天下之大盜賊也。
問云,凡夫位(末代凡夫之我等)可(能夠)知此秘法之心(即身成佛之法門)乎。答,由我回答的話,不會有結論;龍樹菩薩之大論(大智度論)第九十三云「今言漏盡之阿羅漢還作佛,唯佛能知。論議者正可論其事,不能測知(即使於佛法論議之,亦無法証明),是故不應戲論(作無益之談論)。若求得佛時,乃能了知。餘人可信(只能信),而未可知(無法理解)」;此釋之意,即使是斷盡十一品之無明之爾前別教之菩薩及斷盡四十一品之無明惑之爾前圓教之大菩薩普賢、文殊等,也未能理解法華經之真義,何況以下之藏通二教之三乘(聲聞、緣覺、菩薩)及末代之凡夫耶;以此釋文來思案,法華經方便品所說之「唯佛與佛
乃能究盡」者,押爾前灰身滅智之二乘之煩惱、業、苦之三道,說為法身、般若、解脫,則二乘還作佛(是在說「於法華經以前之諸經斷盡見思之煩惱,身心共燒滅之二乘[聲聞、緣覺],來到法華經,示煩惱、業、苦之三道即法身、般若、解脫之三德而成佛」這樣不思議之法門也);菩薩、凡夫亦如是釋也(「永不成佛」這樣嫌之二乘成佛故,則菩薩、凡夫之成佛顯然也,可如是心得也)。故天台大師於法華玄義云「二乘根敗,名之為毒(二乘之眼、耳、鼻、舌、身五根產生缺陷,一切之欲望為之消滅之狀態名之為毒)。今經得記,即是變毒為藥(這樣的二乘於法華經許其成佛,就宛如將其毒變為藥一樣)。論云『餘經非秘密,法華是秘密(法華經才是真正秘密之經典)』」;妙樂大師云「云論者,大論(龍樹菩薩之大智度論)也」。
問,如是聞之,有何益乎(聽聞如上之說明,有何利益乎)。答云,始聞法華經也(真正的意思為始聞法華經)。妙樂大師於止觀弘決云「若信三道即是三德,尚能度於二死之河,況三界耶(若聞所謂「三道即是三德」之相對種之開會之法門,而能
始 聞 佛 乘 意 七
始 聞 佛 乘 意 八
信受的話,則居於迷之世界之眾生之輪廻之「分段之生死」,及脫離迷之世界之菩薩之「變易之生死」,此二死之河尚能渡,何況是出離三界,乃極簡單之事也)」。末代凡夫之我等若聞此法門,則非唯我一人成佛(不是只有我一個人能成佛),父母又即身成佛(甚至連父母都跟著即身成佛),此第一之孝養也。為病身之故,不委細(關於此法門,因生病之身故,不再詳細書寫了)。又又可申(有機會的話再述說吧)。
建治四年〈太歲戊寅〉二月二十八日 日 蓮 花押
富木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