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
本書之內容如開頭所示,分為一、明八大地獄之因果,二、明無間地獄因果之輕重,三、以問答明謗法之樣相,四、明行者弘經應注意之事項,等四段。沿此順序展開論述。
第一、明八大地獄之因果,從第一之等活地獄次第罪重到第八之無間地獄,示各各地獄之因果。
第二、明無間地獄因果之輕重,示雖然同樣是無間地獄之因果,但誹謗正法之罪比五逆罪還重。
第三、以問答明謗法之樣相,具体地示謗法之相。首先謗法者,就是令人捨正法之事也,具体而言的話,則華嚴、法相、三論、淨土、真言、台密等下貶正法之『法華經』之事就是謗法也。又對問者「諸宗自身並沒有謗法華經,而是法華經之行者破諸宗而強說故也」之問難,示末代惡世只有逆緣之機故,所以是如不輕菩薩一樣依強說而順逆俱下種結緣之時也。再者,對有人之義「『四十餘年,未顯真實』只是對被法華經以外之經經所嫌之二乘而言的,對菩薩等而言非未顯真實」之問難,答云此想法相似於日本法相宗得一之邪義而加以破折,此部分與「1272.頃 持妙法華問答抄」幾乎同文。
第四、明行者弘經應注意之事項,開頭提示宗教之五綱,但只述說教之一綱。內容方面則說示謗法有上中下、真言宗盜取天台一念三千性惡之法門等,又於爾前得道有無之議論上,可見到問者是正義而答者是諸宗扭曲之謬論之反過來的論述。
又末文「有四句。一信而不解-----」以降,由一者、與之前混有假名之文体不同,變成用漢文体來書寫,二者、認為關於「教」之解說於此之前終了,三者、根據日乾之對校本傳有「四句」以下與之前之文沒有直接連繫等,想其應是別文。又第四之「弘法用心抄」是否為本抄之一部分也不明白。又身延曾存本抄或許也有未完成的可能性。
[書名]
『日祐目錄』、『日意目錄』、『日乾目錄』、『境妙庵目錄』、『日諦目錄』、『日明目錄』、『高祖遺文錄』、『縮冊遺文』、『定本』、『新定』為「顯謗法抄」。
再者,依本滿寺藏日乾之正本對校本,則似有所謂「顯謗法抄」之宗祖自筆之內題。
[年系]
依日乾之對校本,則本書似無執筆年次之記載。『刊本錄內』亦無年號之記載。『境妙庵目錄』為文永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日諦目錄』、『日明目錄』、『高祖遺文錄』、『縮冊遺文』、『定本』、『新定』為弘長二年,『日騰目錄』則作為年次不詳。
文中見不到決定性的特定年系之根據,但可見到對真言宗之東寺之破折,而對台密之批判則不明確,又自稱「本朝沙門」,若以此等來勘案則想「文永九年頃」應是妥當歟。
[對告]
不特定。本書為論文著述之形態,沒有特定對告者。
[真蹟]
二十五紙,身延久遠寺曾存。
[寫本]
京都府本滿寺藏日乾真蹟對照本。
顯 謗 法 抄 文永九年頃 五一歲
本朝沙門 日 蓮 撰
第一、明八大地獄之因果,第二、明無間地獄因果之輕重,第三、以問答明謗法之樣相,第四、明行者弘經應注意之事項。
第一、明八大地獄之因果。
第一等活地獄者,在此閻浮提地下一千由旬處。此地獄縱廣齊等,有一萬由旬也。此中之罪人互懷害心,若偶相見則如犬與猿之相遇,各以鐵爪互相撕抓,直至血肉既盡而唯存骨。或獄卒手持鐵杖將罪人從頭到腳皆打碎,致身体碎如沙。或以利刀一分一分地割罪人之肉。雖如此,然罪人又生還再生還而續受其苦。此地獄之罪人之壽命有五百歲;但是,人間之晝夜五十年相當於【六欲天】第一之四天王之一日一夜,而四天王之天人之壽命有五百歲,又四天王之五百歲相當於等活地獄之一日一夜。若說此地獄之業因,則奪生物之命者墮此地獄。殺螻蟻蚊虻等小蟲者,若不懺悔,必墮此地獄。譬如雖是小針,但若置於水上,則無不沈之事。又雖懺悔,然懺悔後,若再重作此罪,則其後之懺悔難消此罪。譬如偷盜而入獄者,過不久後雖蒙御免而出獄,
顯 謗 法 抄
一
顯 謗 法 抄
二
然又重犯偷盜而入獄的話,則難獲釋出獄。因此當世日本國之人,上自一人下至萬民,能免此地獄之人,當難得一人。即使如何自詡持戒之持律之僧,能有不殺蟻虱等、不害蚊虻者歟。況其外日日殺山野之鳥鹿、江海之魚鱗者耶。何況殺牛馬、人等者耶。
第二黑繩地獄者,在等活地獄之下,縱廣如等活地獄。【在此地獄】獄卒捕捉罪人而押伏於熱鐵之地,以熱鐵之【墨】繩烙印於罪人之身,【然後】沿著印以熱鐵之斧切、割、削其身,又以鋸鋸之。又左右有大鐵山,山上立著鐵幢,【左右兩幢之間】拉著鐵繩,令罪人背負鐵山走在鐵繩上。從繩上跌落之罪人,全身粉碎,或墜入鐵釜中而遭烹煮。此苦比上之等活地獄還苦十倍也。人間一百歲是【六欲天】第二之忉利天之一日一夜也,而其壽一千歲也,又此忉利天之壽一千歲為黑繩地獄之一日一夜,而此第二之【黑繩】地獄之罪人,壽命一千歲也。殺生之上又偷盜者墮此地獄。當世之偷盜者,盜物上又殺物主者,當墮此地獄。
第三眾合地獄者,在黑繩地獄之下,縱廣如上【之黑繩地獄】。【其樣子】眾多之鐵山二個二個相向,牛頭馬頭等獄卒手持棒驅趕罪人令入山間;此時兩山迫來而合攏,罪人之身体壓碎而血流滿地;又有【其他】種種之苦。人間二百歲為【六欲天】第三之夜摩天之一日一夜,而此天之壽二千歲也,又此天之壽為眾合地獄之一日一夜,而此地獄之壽命二千歲也。殺生、偷盜罪之上,又邪淫犯他人之妻者,當墮此地獄中。而當世之僧尼士女,多分犯此罪。特別是僧此罪多矣。【通常】士、女成為夫婦後都會各各互相守護,且又難掩人目故,不犯此罪。但僧是獨身故,乏淫欲之滿足,若與獨身女性發生關係而有孕的話,一旦被質問父是誰則事情將會敗露矣,故不犯獨身女人。若想隱藏不為人知,則或許可覬覦他人之妻,認為當可深隱不敗露也。不限當世,認為於一見似尊之僧中,又特別多犯此罪。因此當世像是尊貴之僧,多分當墮此地獄也。
第四叫喚地獄者,在眾合【地獄】之下。縱廣同前。【在此地獄】獄卒一面出惡聲一面以弓箭射罪人,又以鐵棒打頭,令奔走於熱鐵之地。或在熱鐵之網上,反覆地炙烤此罪人。或將罪人之口打開灌入銅湯,罪人之五藏跟著燒熔而從下直出。若說壽命,則人間之四百歲為第四都率天之一日一夜,而都率天【天人之壽命】四千歲也,又都率天四千歲之壽為此地獄之一日一夜,而此地獄之壽命四千歲也。若說此地獄之業因,則殺生、偷盜、邪淫之上,又飲酒者,當墮此地獄。當世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之四眾之大【飲】酒者,此地獄之苦難免歟。大論(大智度論)言,酒有三十六失;梵網經說,勸酒杯者(勸人飲酒者),五百生生為無手之身。有人師釋
顯 謗 法 抄 三
顯 謗 法 抄
四
云,是像蚯蚓之身也。況賣酒與人者耶。何況摻水於酒而賣者耶。當世在家之人人,此地獄之苦難免。
第五大叫喚地獄者,在叫喚【地獄】之下,縱廣同前。其苦相為上之四地獄之諸苦之十倍重也。若云壽命之長短,則人間之八百歲是第五之化樂天之一日一夜也,而此天之壽八千歲也,又此天之八千歲為此地獄之一日一夜,而此地獄之壽命八千歲也。殺生、偷盜、邪淫、飲酒之重罪上,又犯妄語者,當墮此地獄。當世諸人,設稱是賢人、上人之人人,縱使能有一時之不妄語,也不能有一日之不妄語。設即使日有,也不可能月有。設即使月有,也不可能年有。設即使年有,也不可能有一生中都不妄語者。若爾,則當世諸人,一人都難免此地獄歟。
第六焦熱地獄者,在大叫喚地獄之下,縱廣同前。此地獄有種種之苦。若取此地獄如豆粒般之火置於閻浮提,則【閻浮提】將一時燒盡。況罪人軟如綿之身耶。此地獄之人見前五地獄之火宛如雪一樣。就譬如人間之火,相較於薪火,銅鐵之火更熱一樣。【若言此地獄之罪人】壽命之長短,則人間之千六百歲為第六他化【自在】天之一日一夜,而此天之壽千六百歲也,又此天之千六百歲為此地獄之一日一夜,而此地獄之壽命一千六百歲也。若云業因,則殺生、偷盜、邪淫、飲酒、妄語之上,又邪見謂無因果者,當墮此中。邪見者,就譬如有人云「人若餓死則可生於天」,總之,不知因果者云邪見也。世間之法,則無慈悲者言邪見者。當世之人人,此地獄難免歟。
第七大焦熱地獄者,在焦熱【地獄】之下,縱廣如前。【此地獄之罪人】承受前六地獄一切諸苦十倍重之苦。其壽命,半中劫也。若云業因,則殺生、偷盜、邪淫、飲酒、妄語、邪見之上,又犯淨戒之比丘尼者,當墮此中。又比丘以酒誑惑持不邪淫戒之婦女,或給與財物而犯之者,當墮此中;當世之僧中多有此重罪也。大悲經之文「於末代,【在俗之】士、女多生於天,僧尼多墮於地獄」這樣說者,言此事歟。有心之人人應所知恥應所知恥。總之,上之七大地獄之業因,若以諸經論來勘見之,並對照當世日本國之四眾,則能離此七大地獄之人,未見又未聞也。涅槃經說云「入末代,生人間者,如爪上土。墮三惡道者,如十方世界之微塵」。若爾,則我等之父母兄弟等死去之人,不正皆墮在上之七大地獄歟。何其可憐之事也。夫龍、蛇、鬼神與佛、菩薩、聖人,未見【其姿】,只聞其名。【與此相對的】當世未造上之七大地獄之業者,未見又未聞其名。然而以自身為首之一切眾生中,認為自己會墮七大地獄者,無一人也。設即使言唱當墮,然內心其實並不認為會墮。又僧尼士女雖思有犯地獄之業,然或信地藏菩薩等之菩薩,或恃阿彌陀佛等之佛,或修種種之善根,而認為「我
顯 謗 法 抄
五
顯 謗 法 抄
六
積有如斯之善根故」,皆不恐墮地獄。或習宗宗之人人,各各仗恃智分,又不畏地獄之因。而縱言信佛、菩薩,然若比於親子、夫婦之愛,及對父母、主君之尊敬,則實有雲泥之差別也。故當世之人對佛、菩薩等並不是那麼敬重。因此當世之人人,我信佛、菩薩故,或學宗宗故,而認為應可免地獄之苦等,實乃僻案(大錯誤之思)歟。有心之人人當好好思量歟。
第八大阿鼻地獄者,又言無間地獄也。為欲界之最底,在大焦熱地獄之下。此地獄縱廣八萬由旬也,外【側】有七重之鐵城。此地獄之極苦且略之。以前七大地獄及別處(各各地獄所付屬之十六個小地獄)之一切諸苦為一分,大阿鼻地獄之苦,一千倍勝也。此地獄之罪人見大焦熱地獄之罪人,如【處於】他化自在天之樂【中】。人若嗅了此地獄之臭氣,則四天下及欲界六天之人、天人當皆死矣。然而稱出山、沒山之山阻攔了此地獄之臭氣,而不讓其飄來人間,故人間世界之人不會因此死去。若佛具說給此地獄之苦,則人聽了必吐血而死故,所以佛沒有詳細說給。此無間地獄壽命之長短,一中劫也。云一中劫者,人壽從無量歲,經百年減一歲,又經百年減一歲,如此減至人壽十歲時,稱一減;又從十歲,經百年增一壽,又經百年增一壽,如此增至八萬歲,稱一增;以此一增一減【之時間】為小劫,而以二十增減言一中劫也。墮此地獄者,如此久地住於無間地獄而受大苦也。若云業因,則造五逆罪之人,當墮此地獄。言五逆罪者,一殺父、二殺母、三殺阿羅漢
、四出佛身血、五破和合僧也。今世佛不在,故不可能有「出佛身血」之罪。和合僧亦無故,亦無「破和合僧」之罪。又沒有阿羅漢故,亦無「殺阿羅漢」之罪。但只有「殺父」、「殺母」之罪。然而王法之誡嚴厲故,此罪難犯。若爾,則當世墮阿鼻地獄之人少矣。但是有相似之五逆罪:燒木畫之佛像和堂塔等、奪取彼佛像等之捐獻之所、砍燒卒塔婆等及殺智人者,多矣。此等當墮於大阿鼻地獄之十六個別處。因此當世之眾生墮於十六別處者,當多歟。又謗法者必墮此地獄。
第二、明無間地獄因果之輕重。
問云,有因五逆罪以外之罪而墮無間地獄之事乎。答云,誹謗正法之重罪也。問云,証文如何。答云,法華經第二【卷之譬喻品】云「若人不信,毀謗此經,乃至,其人命終,入阿鼻獄」。於此文可以見到,謗法乃阿鼻地獄之業也。問云,五逆與謗法,罪之輕重如何。答云,大品【般若】經(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云「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五逆罪與破法罪相似耶。佛告舍利弗,不應言相似。所以者何,若破般若波羅蜜,則為破十方諸佛一切智、一切種智。破佛寶故,【又成為】破法寶故,破僧寶故。
顯 謗 法 抄
七
顯 謗 法 抄
八
破三寶故,則破世間正見。破世間正見○則得無量無邊阿僧祇罪。得無量無邊阿僧祇罪已,則受無量無邊阿僧祇憂苦」,又云「破法之業、因緣集故,無量百千萬億歲墮大地獄中。此破法人輩,從一大地獄至一大地獄,若劫火起時【此世界滅盡】,【又】至他方大地獄中【續受其苦】。如是遍【赴】十方【大地獄而】彼間劫火【又】起。故從彼死(此故罪人在所至之所燒死),【但】破法之業及因緣未盡故,【又】還來是間大地獄中」。法華經第七【卷之不輕品】云「四眾之中,有生瞋恚,心不淨者,惡口罵詈言『是無智比丘』,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擲之。乃至,【彼等】千劫於阿鼻地獄受大苦惱」。此經文之心,惡口及以杖打擲法華經之行者之人,其後雖懺悔,然罪未滅,而千劫墮於阿鼻地獄。已懺悔之謗法罪,尚千倍於五逆罪,況於不懺悔之謗法,當難有出阿鼻地獄之期。故法華經第二【卷之譬喻品】云「見有讀誦,書持經者,輕賤憎嫉,而懷結恨。乃至,其人命終,入阿鼻獄,具足一劫,劫盡更生。如是展轉,至無數劫」。
第三、以問答明謗法之樣相。
問云,五逆罪與謗法罪之輕重,知矣。那麼謗法之相貌如何。答云,天台智者大師之梵網經疏云「謗者背也」,背【正】法則有謗法歟。天親之佛性論云「若憎背(憎者背也)」,此文之心,令人捨正法,則有謗法也。
問云,想委細知【謗法之】相貌,請大略示之。答云,涅槃經第五【卷之如來性品】云「若有人言,如來無常,云何是人,舌不墮落」。此文之心,云佛無常之人,舌必墮落。
問云,諸小乘經說佛無常上,又談所化之眾皆無常。若爾,則佛並所化之眾之舌必墮落乎。答云,小乘經之人談說小乘經之佛為無常,舌並不會爛;然若向大乘經談佛為無常,此乃根據小乘經而破大乘經,則舌將墮落歟。以此思之,則雖說是隨自己之依經,然破優勝之經故,而成破法歟。若爾,則即使觀經、華嚴經等權大乘經之人人,如所依經文來修行,而不隨勝彼經之經經,又談【經經】非勝之由,則當成謗法歟。因此,縱使得到如觀經等經之法,然當破觀經等之經出現時,若不隨其經,則當成破法歟。此可準小乘經【和大乘經之關係】來心得也。
問云,雙觀經(無量壽經)等有說「乃至十念,即得往生」等,如彼希有之教,十念唱而可往生,然卻以後【說之】經來破之,此非謗法歟。答云,佛束觀經等四十餘年之經經而【於無量義經】說為「未顯真實」,故乃在說,隨此【非真實之】經文「乃至十念,即得往生」等,其實是難往生也。若無此【無量義經之】經文,則【破
顯 謗 法 抄
九
顯 謗 法 抄
一〇
爾前經之事】當成謗法矣。
問云,有人云「無量義經之『四十餘年,未顯真實』之文,未必是在說四十餘年之一切經經並文文句句皆未顯真實。但只是在指『四十餘年之經經處處嫌決定性之二乘永不成佛、及說釋迦如來為始成正覺』之言,說其為未顯真實也,不見得是在說其他之事。然卻妄見『四十餘年』之文,而妄言觀經(觀無量壽經)等為了凡夫所說之『九品往生(九種不同之眾生往生九種不同之淨土)』等乃『不能往生』,此豈非可怕的謗法者乎」,這樣說者,如何呢。答云,此想法相似於東土(日本國)之得一(日本法相宗之學僧)之想法。得一云「未顯真實者,佛就『於爾前之經所說之決定性之二乘永不成佛』之事,嫌其為未顯真實也。不可亘於前四味之一切」這樣言。【相對於此】傳教大師,亘前四味(爾前經)之文文句句皆「未顯真實」,這樣立給。所以此【有人之】想法相似於古之【已被破折之】謗法者【得一】之想法。但今就且隨汝等之想法來尋明吧。問(以反問的方式來回答),法華以前嫌二乘作佛之事,今【在無量義經】言其為「未顯真實」,若是這樣的話,那麼首先,只有說「決定性之二乘永不成佛」之處處之經文,為「未顯真實」之佛之妄語也,對此汝承伏歟。若是如此,那麼佛說乃妄語,是不待言也。若爾,則妄語之人所說之事,當有無(不管其妄語與否)共不可用矣。僅「決定性之二乘永不成佛」之語為妄語,而餘之菩薩、凡夫之往生成佛等當為實語的話,此實難信用之事也。譬如妄語說東方為西方之人,當然說西方為東方。【妄語】說二乘永不成佛之佛,許餘之菩薩之成佛,非亦又妄語乎。五乘但一佛性也。然【只】隱二乘之佛性,卻顯說菩薩、凡夫之佛性,此當還成為隱菩薩、凡夫之佛性矣。
有人云「『四十餘年,未顯真實』者,只是成佛之道未顯真實也,往生等非未顯真實」。又難云「若承伏四十餘年間所說之成佛為未顯真實的話,則雙觀經雖有云『【若眾生一心唱念佛而不得往生的話,則我】不取正覺』、『成佛以來凡歷十劫』等之文,然也要承伏【彌陀之成佛】為未顯真實歟。若爾,則於四十餘年之經經,法藏比丘不能成為阿彌陀佛,故法藏比丘之成佛既妄語也。若【其】成佛為妄語的話,則何佛當迎行者【往淨土】乎。又彼人會通此問難,當會言,四十餘年之間無成佛,阿彌陀佛【之成佛】非今之成佛,乃過去【世】之成佛也」。【對上之問難】今難之云「今日四十餘年之經經若實際上不許凡夫之成佛,則於過去遠遠劫【所說】之四十餘年之權經亦難實現成佛歟。【所以者何】三世諸佛說法之儀式皆同故也」。
或【有人】云「無量義經說『【四十餘年,未顯真實,是故眾生,得道差別】不
顯 謗 法 抄
一一
顯 謗 法 抄
一二
得疾成,無上菩提』,故於四十餘年之經經雖不能疾得成佛,然經遲劫(長劫)當可成歟」。【對此】難之云「無量義經之次下,大莊嚴菩薩等領解云『【其有眾生,不得聞者,當知是等,為失大利】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終不得成,無上菩提』。如此文的話,則即使經劫,若只有爾前經,也是難成佛歟」。
又有人云「華嚴宗之義云『唯華嚴經不入四十餘年之【說法之】內。於華嚴經已有說往生及成佛故,何云行華嚴經不能遂往生成佛呢」這樣主張。答云,華嚴經不入四十餘年之【說法之】內者,華嚴宗人師之義也。於無量義經,佛明確地於四十餘年內之經經呼出「華嚴海空」之名目,而數入四十餘年之內。若以【華嚴】人師為本則成背佛矣。
問云,若離法華經則不能遂往生成佛的話,則佛出世但可只說給法華經,為何要煩雜地說給四十餘年之經經乎。答云,此疑難,佛有自己答給。【即】法華經方便品「【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眾生諸根鈍,著樂痴所盲,如斯之類等,云何而可度。爾時諸梵王○恭敬合掌禮,請我轉法輪。我即自思惟】若但讚佛乘,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墜於三惡道【○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等之經文是也。
問云,何以眾生不謗爾前之經耶。答云,爾前之經經雖萬差,然束而論之則可云為隨他意,隨著眾生之心而說,故無違背之事。這就譬如擲石於水,不會有抗爭之事一樣。又雖可見到種種之說教,然不出九界眾生之心。而眾生之心就善就惡皆以迷為本故,不能成佛歟。
問云,眾生會謗故,佛最初不說給法華經,而於四十餘年之後才說給法華經,則汝何以於當世不說權經,而馬上就說法華經而令人人為謗而墮惡道耶。答云,於佛在世,佛坐於菩提樹下而鑑【眾生之】機【根】,知見今若說法華經,則眾生當謗而墮惡道矣,若過四十餘年之後再說,則當可不謗並登初住之不退【位】乃至妙覺矣。而於末代濁世,當機而又可入初住位之人,萬中難有一人。又能化之人亦非佛故,鑑機之事亦困難。因此為了逆緣為了順緣,佛許給可於一開始就說法華經。但,又縱使是滅後,對不是當機眾(指法華經之機根之眾生)者,亦當有先說權經之事。又以悲為【優】先之人會先說權經,此如釋迦佛。【相反的】以慈為【優】先之人會先說實經,此如不輕菩薩。又末代之凡夫不管怎樣,要免惡道之事當困難也。同樣是墮惡道,若是因謗法華經而墮的話,則不似以世間之罪而墮者。關於此,如【大寶積經】「聞法生謗,墮於地獄,勝於供養,恒沙佛者」等之文也。此文之心是謂,謗法華經而墮地
顯 謗 法 抄
一三
顯 謗 法 抄 一四
獄者,超過供養、歸依渴仰釋迦佛、阿彌陀佛等恒河沙佛之功德百千萬倍也。
問云,若如上義的話,則華嚴、法相、三論、真言、淨土等之祖師,皆當墮於謗法歟。華嚴宗言,華嚴經於法華經乃雲泥超過(有如雲泥般之差異)也。法相、三論亦如斯【言自宗之依經勝】。真言宗於日本國有二流【派】。東寺之真言云,法華經劣於華嚴經故,何況於大日經耶。天台宗之真言云,大日經與法華經,於理乃齊等也,然於印、真言等則大日經超過也。此等【諸宗】皆當墮於惡道乎。答云,立宗而判經經之勝劣之事,有二義。一似破(似能破之略,謬誤之能破之意),二能破也。一似破者,雖覺得他義是吉(正確的),然仍破之;此是為了欲分明地顯彼義之正確歟。二能破者,實不辨他人之義勝,迷而以為自義勝,而從心中來破他人之勝義,云能破也。因此於彼宗宗之祖師亦有似破、能破之二義。心中雖思法華經勝諸經,然暫且先作相反之論述,思欲借此來顯法華經之【真實】義,有這樣而破法華經之事。就如提婆達多、阿闍世王、諸外道成為佛敵而【更】顯佛德,最後【彼等】終於歸依佛一樣。又實際上凡夫成為佛敵而墮惡道之事多矣。因此當知,諸宗之祖師中若不書回心之筆,則成謗法者而墮於惡道。三論之嘉祥、華嚴之澄觀、法相之慈恩、東寺之弘法等,回心之筆有歟。應好好尋之。
問云,誠願今度要離生死【之苦】,【為了此】應厭何物,應願何事乎。答云,於【爾前】諸經之文雖可見到「當厭女人等」,然雙林最後之涅槃經云「菩薩【啊】,雖見是身,無量過患,具足充滿,【然】為欲受持,涅槃經故,【請】猶好將護,不令乏少。菩薩【啊】於惡象等,心無(不必)恐怖,【然】於惡知識,【當】生怖畏心。何以故,是惡象等,唯能壞身,不能壞心,惡知識者,二俱壞故。若惡象者,唯壞一身。惡知識,壞無量身,無量善心。為惡象殺,不至三趣(不墮三惡道)。【若】為惡友(惡知識)殺,必至三趣」。此經文之心是謂,願後世【安穩】之人當恐一切惡緣,而比一切惡緣更應恐者,惡知識也。因此大莊嚴佛之末【世】之四比丘(苦岸、薩和多、將去、跋難陀)行惡法,不僅自己經十方【世界之】大阿鼻地獄,連六百億人之檀那等亦墮於十方地獄矣。又鴦崛摩羅隨摩尼跋陀之教,而切九百九十九人之指,最後竟擬加害母親及佛。善星比丘乃佛之御子,雖受持十二部經,得四禪定,斷欲界之結(煩惱),然因習苦得外道之法,而生身墮於阿鼻地獄矣。提婆【達多】雖能暗誦六萬藏、八萬藏【之法門】,然因行外道之五法而現身墮於無間【地獄】。阿闍世王之殺父、擬害母,放大象欲亡失佛,亦是因惡師提婆之教也。俱伽利比丘誹謗舍利弗、目連而生身墮於阿鼻,大族王滅五竺之佛法僧,大族王之舍弟成為加濕彌羅國之王而破失健駄
顯 謗 法 抄
一五
顯 謗 法 抄
一六
羅國之率都婆、寺塔一千六百所,金耳國王之【信外道之教而】滅佛法,波瑠璃王殺九千九十萬人而血流成池,設賞迦王滅佛法又砍菩提樹掘其根,【北】周宇文王失四千六百餘所之寺院並令二十六萬六百餘之僧尼還俗,此等皆因信惡師而惡鬼入其身故也。
問云,於天竺、震旦,可見到外道滅佛法,小乘破大乘。此日本國亦如斯歟。答云,月支、尸那(漢土)有外道,有小乘。但此日本國無外道,無小乘之人;雖有紀典博士(平安時代初期在大學寮對文章生教授紀傳道之博士)等,然無成為佛法之敵者。雖有小乘之三宗(俱舍、成實、律),然未思欲用彼宗來離生死,但只思為心得大乘之才覺(修學大乘之初門)也。【故】此國但只有大乘之五宗(法相、三論、華嚴、真言、天台)。人人皆思依從彼宗宗當可離生死故,【宗派間之】爭論遂多出來。又檀那之歸依亦多有故,利養之心亦深。
第四弘法用心抄(明行者弘經應注意之事項)
夫思欲弘佛法者,必須存五義而弘正法也。五義者,一教、二機、三時、四國、五佛法流布之先後也。
第一教者,如來一代五十年之說教,有大小(大乘、小乘)權實(權教、實教)顯密(顯教、密教)之差別。華嚴宗立五教而收一代,其中華嚴、法華最勝,華嚴、法華中以華嚴經為第一。【漢土】南三北七【之十師】及華嚴宗之祖師、日本國東寺之弘法大師,【用】此義也。法相宗於三時【教】收一代,其中以深密經、法華經為一代聖教之優勝者。又深密、法華中,法華經是了義經中之不了義經,深密經則是了義經中之了義經也【故勝】。三論宗又立二藏(聲聞藏、菩薩藏)、三時。三時中第三之中道教者,般若【經】、法華【經】也。而般若、法華中,般若最第一也。真言宗於日本國有二流。【一】東寺流,弘法大師立十住心,第八法華、第九華嚴、第十真言。法華經不只劣於大日經,猶在華嚴經之下也。【二】天台宗之真言,慈覺大師等立大日經與法華經有廣略之異,法華經【只是】理秘密【之經故略】,大日經則是事理俱密【之經故廣,這樣來判勝劣】也。淨土宗【於一代聖教】立聖道、淨土,難行、易行,雜行、正行。淨土三部經以外之法華經等一切經乃難行、聖道、雜行也。禪宗有二流。一流謂,一切經、一切宗之深義就是禪宗也。一流謂,如來一代聖教皆言說,為如來口輪(佛以口業行說法來教導眾生,亦云說法輪)之方便也;【與此相對的】禪師(禪宗)乃如來之意密,為言說所不及之教外別傳也。俱舍宗、成實宗、律宗乃小乘宗也。於天竺、震旦,小乘宗之人破大乘之事,多矣。然於日本國則無其義(其事)。
顯 謗 法 抄 一七
顯 謗 法 抄
一八
〈問者是正義,答者是諸宗扭曲之謬論〉問云,諸宗之異義紛歧也,但依其一一之教義可得道乎。還是諸宗皆為謗法,僅一宗為正義乎。答云,雖有異論及相違,然皆得道歟。佛滅後四百年之頃,健駄羅國之迦貳色迦王,珍貴佛法,經一夏供養僧,並問佛法,然一一之僧異義多矣。此王不審云,【真正之】佛說定只有一個,遂問於脇尊者(付法藏第十之脇比丘)。尊者答云「折金杖而作種種物,則形雖別然金杖一也。雖諍形之異,然為金乃不爭之事也。門門(應眾生之機根而說之種種之教)不同故,雖諍入門然入理(悟得之真理)一也」。又求那跋摩云「諸論雖各異端,然修行之理無二。【若】偏執【則】有是非,【然】達者無違諍(諍論彼此之差異)」,又【云】「五百羅漢之真因(真實之因行)雖各異,然同得聖理」。於大論所說之四悉檀中之對治悉檀、攝論所說之四意趣中之眾生意樂意趣,有時嫌善,有時讚善;又雖對檀(布施)、戒(持戒)、進(精進)等【菩薩之實踐修行】又是一一毀謗,又是一一讚揚,然皆可得道。以此等思之,則護法、清弁【之空、有】之諍論,智光、戒賢之空【理】、中【道之諍論】,南三北七之頓、漸、不定,及一時【教】、二時【教】、三時【教】、四時【教】、五時【教】、四宗、五宗、六宗等之教判,又天台之五時【教判】、華嚴之五教【十宗判】、真言教之東寺及天台之諍、淨土宗之聖道及淨土、禪宗之教外及教內等,即使云入門有差別,然入實理之事,但一歟。
〈對上之扭曲之回答〉難云,華嚴之五教、法相及三論之三時、禪宗之教外、淨土宗之難行及易行、南三北七之五時等,雖【入】門異,然入理(体得之理)則一,皆合乎佛意,並無謗法,若這樣說的話,則無所謂謗法之事歟。謗法者,云背法之事也。云背法之事者,云學小乘者背小乘經,學大乘者背大乘經之事也。若背法則豈非成謗法歟。若成謗法則如何可不招苦果歟。【今所答,諸宗之諍並無謗法之見解】違背此道理,是一也。大般若經云「謗般若者,當墮十方大阿鼻地獄」。法華經【譬喻品】云「若人不信【此經】,乃至,其人命終,入阿鼻獄」。涅槃經云「世難治之病有三。一四重【禁戒】(殺生、偷盜、邪淫、妄語),二五逆,三謗大乘也」。此等經文豈可為虛,此等是証文也。因此無垢論師、大慢婆羅門、熙連禪師、嵩靈法師等謗正法,現身墮於大阿鼻地獄,舌爛於口中。此正是現証也。天親菩薩作小乘論而破諸大乘經,後為了對無著菩薩懺悔此罪而欲斷自己之舌。謗法若不成為罪,則千部之論師為何須致懺悔呢。闡提者,天竺之語,此翻為不信。不信者,不信「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之佛說】之人,可云為闡提人也。不信者,【即】謗法者也。【涅槃經中所說渡生死之河之】恒河七種眾生之第一乃一闡提【及】謗法常沒【於河底】者也。第二
顯 謗 法 抄
一九
顯 謗 法 抄 二〇
是五逆【及】謗法常沒【於河底】等者也。謗法豈可不恐乎。〈諸宗扭曲之回答〉答云,謗法者,是云無根據地謗佛法才云謗法歟。為了立我宗而謗餘法,應非謗法歟。攝論四意趣中之眾生意樂意趣者,設有人一生之間連一善都不修,但只作惡,而於某時值遇小緣(些許之緣)而說「什麼善都好,想修一善」的話,則應隨喜讚歎,是這樣之教也。又有善人一生之間只修一善,而於某時為了欲移於他善而謗其前之善,亦有這樣之事;【先前】所言的「於一事中,或呵或讚」者,此也。大論之四悉檀中之對治悉檀又同此。於淨名經彈呵【二乘】者,【乃是為了引導停滯於小乘教之二乘至大乘教而】謗阿含經之時所讚之法也。以此等思之,如眾生多為小乘之機,則謗大乘而令增長小乘經之信心;或眾生多為大乘之機,故謗小乘而令深厚大乘經之信心;或眾生於彌陀佛有緣,則謗諸佛而令增對彌陀之信心;或眾生多有緣於地藏【菩薩】,則謗諸菩薩而讚地藏;或眾生多有緣於華嚴經,則謗諸經而讚華嚴經;或眾生於大般若經有緣,則謗諸經而讚大般若經;或眾生於法華經,或眾生於大日經【有緣】等,可同樣來心得也。見機而或讚或毀,共不為謗法也。而不知機者,妄或讚或呰【諸經】,則當成謗法歟。若舉例而言,則華嚴宗、三論、法相、天台、真言、禪、淨土等諸師破諸經而立我宗者,當不成謗法歟。
〈對上之扭曲之回答〉難云,為了立宗而破諸經諸宗,為了讚自宗之佛菩薩而破其他之佛菩薩,為了修其他之善根而破此善根,此若可允許的話,則於阿含等諸小乘經有破華嚴經等諸大乘經之文乎。又於華嚴經有破法華、大日經等諸大乘經之文乎。〈諸宗扭曲之回答〉答云,於阿含小乘經雖無破諸大乘經之文,然於華嚴經舉【小乘之】二乘、【菩薩之】大乘、【華嚴之】一乘而破二乘與大乘,於涅槃經舉諸大乘經而相對於涅槃經破之為劣。於密嚴經說「一切經中王」,於無量義經說「四十餘年,未顯真實」,於阿彌陀經說「相對於念佛,諸經為小善根」。此等之例非只一個。故又依彼經經之人師,皆存此義。以此等思之,立宗之人破與自宗對立之諸經,當無妨歟。
〈對上之扭曲之回答〉難云,雖於華嚴經舉小乘、大乘、一乘,於密嚴經說「一切經中王」,於涅槃經舉「是諸大乘」,於阿彌陀經說「相對於念佛,諸經為小善根」,然皆沒有像無量義經一樣,指四十餘年之年限,呼舉其間之大部之諸經之阿含、方等、般若、華嚴等而說其勝劣之事。但只有涅槃經之「是諸大乘」之文,作為雙林最後之【說法之】經而說「是諸大乘」故,雖會以為涅槃經像是在嫌一切經歟,然「是諸大乘」之語之次下所列之諸大乘經,是舉十二部修多羅、方等、般若等,但不載無量義經及法華經。但是無量義經所舉者,乃四十餘年之阿含、方等、般若、華嚴經,【於
顯 謗 法 抄
二一
顯 謗 法 抄
二二
此】尚未見到法華經與涅槃經之勝劣。又密嚴經雖有說「一切經中王」,然所舉之一切經中,舉華嚴、勝鬘等諸經之名而說為「一切經中王」,故未見法華經等。又阿彌陀經之小善根無時節(未示說時),亦未見小善根之相貌。故無人知道。是小乘經云小善根歟。又人天之善根云小善根歟。又觀經、雙觀經所說之諸善云小善根歟。尚未聞相對於念佛,一代【聖教】云小善根也。又大日經、六波羅蜜經等諸秘教中,嫌一代之一切經而讚其經之文,無也。但只無量義經嫌前四十餘年之諸經,僅限法華經一經,而嫌已說之四十餘年【之諸經】、今說之無量義經及當說之未來將說之涅槃經,而只讚歎法華經【為真實之經】。釋迦如來與過去、現在、未來之三世諸佛,出現於世而各各說給一切經,但每一位佛皆說法華經第一也。若舉例而言,則世間所謂的上郎、下郎之定義不定也;於鄉下,百姓、郎從等稱侍為上郎;於洛陽(都城),源【氏】平【氏】等以下稱下郎,【公家之中院、閑院、華山院之】三家稱上郎。又若言主為王,則百姓宅中之王也,地頭、領家等又村、鄉、郡、國之王也。然而此等皆非大王也。於小乘經,無為涅槃之理(灰身滅智之理)是王也。相對於小乘之戒【律】【禪】定等,智慧是王也。於諸大乘經,中道之理是王也。又華嚴經是圓融相即之王,般若經是空理之王,大集經是守護正法之王,藥師經是說藥師如來之別願之經中之王,雙觀經是說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之經中之王,大日經是說印、真言之經中之王,然皆非一代一切經之王。【與此相對的】法華經乃真諦俗諦(真諦,出世間[佛教]之真理;俗諦,世俗之真理)、空假中【三諦】(一切之法,本來無實体,乃空無也,云「空」;此空之物因「因緣和合」而暫時存在,稱為「假」;無論是「空」還是「假」皆只是「一切存在」之一面,而超越空、假之「絕對真實」之一方,稱「中」也;此稱空、假、中三諦)、印真言(印,以手指作形來象徵、表示佛之內証及誓願,稱為印,真言密教特重之;真言,真言密教稱「表示佛、菩薩之悟及誓願」之真實之言語為真言,亦稱呪或陀羅尼)、無為之理(無為,有為之相對語,離生滅及作為之「常住不滅」之意,為「絕對不變之理法及絕對常住之涅槃」之異名)、【藥師如來之】十二大願、【阿彌陀佛之】四十八願等,一切諸經所說之究極之法門之大王也。能辨這樣之次第、淺深之人,云知教者也。而【真言宗之】善無畏、金剛智、不空、【華嚴宗之】法藏、澄觀、【法相宗之】慈恩、【三論宗之】嘉祥、南三北七【之諸師】、【淨土宗之】曇鸞、道綽、善導、【禪宗之】達磨等,謂我所立【之宗】之依經為一代第一者,乃不知教者也。但於一切人師中,只天台智者大師一人為知教之人也。曇鸞、道綽等之聖道淨土、難行易行、正行雜行者,其源乃依於【龍樹菩薩之】十住毘婆沙論,但謂彼本論
顯 謗 法 抄
二三
顯 謗 法 抄
二四
(十住毘婆沙論)於難行之內入法華、真言等,乃僻案(錯誤之想法)也。有不知論主之心與論之始中終之失。慈恩於深密經之三時收一代【聖教】之事,又有不知「其本經之三時實不攝一切經」之失。法藏、澄觀等於五教收一代中,立法華經、華嚴經為圓教,又思華嚴經勝於法華經,然所依之華嚴經並未說出二乘作佛、久遠實成,卻思為有記小(指小乘教之二乘於法華經迹門授記作佛之事)、久成(指於法華經本門說示之久遠實成),而謂超過華嚴之法華經劣於我經(華嚴經),實乃僻見也。三論之嘉祥【所立】之二藏等,又思般若經勝於法華經者,亦是僻案也。善無畏等云大日經勝於法華經,此不但不知法華經之心,連大日經亦不知者也。
問云,此等【諸師】皆謗法的話,則是否會墮惡道歟,如何。答云,謗法有上、中、下、雜之謗法。慈恩、嘉祥、澄觀等之謗法,上中之謗法歟。又自身亦知謗法歟,而有還悔之筆歟。又於破他師有二,能破與似破是也。雖知其教勝,然為了欲明確是非而破法,此為似破也。能破者【亦有二】,實際上是勝之經,思其為劣而破之,是為惡能破也;又破實際上是劣之經,是為善能破也。但脇尊者之金杖之譬,是說小乘經雖多,然同為苦、空、無常、無我之理也。諸人同存此義,雖有【小乘經是】十八部還是二十部之相互諍論,但此只是【入】門之諍而非理【法】之諍。故【此諍論】共不成謗法。【然而】外道破小乘經【之場合】,【乃云】外道之理是常住,而小乘之理是無常也、空也【這樣來明勝劣】。故外道破小乘經【之理】就成為謗法也。大乘經之理是中道也,小乘經【之理】是空也。【此場合,同樣的為明勝劣故】小乘經者破大乘經就成為謗法。但大乘經者破小乘經則不成謗法。諸大乘經中所說之理是未開會之理法,尚無記小、久成也。法華經之理是開會之理法,【顯說】記小(二乘作佛)、久成(久遠實成)是也。【於理有如此之相差故】諸大乘經者破法華經,則當成謗法。然法華經者謗諸大乘經,不會成為謗法。大日經、真言宗是未開會,無記小、久成故,乃法華經以前【之經】也。設縱使許其有開會、記小、久成,然充其量也只是與涅槃經同也。但是善無畏三藏、金剛智、不空、一行等【卻言其有】性惡之法門、一念三千之法門,此是盜取天台智者之法門歟。若爾,則善無畏等之謗法是似破歟又雜謗法(雜邪見)歟。五百羅漢之真因(真實之因行)者,小乘十二因緣之事也。所謂以無明、行等【十二因緣】為緣而入空理之教也。【彼等】雖有【入】門之諍,然不成謗法。攝論之四意趣、大論之四悉檀等,乃無著菩薩、龍樹菩薩作為滅後之論師,以法華經得一切經之心,而用四悉檀、四意趣等來判爾前經經之意者也。若認為未開會之四意趣、四悉檀與開會之四意趣、四悉檀是相同的話,則豈非謗法耶。能善知此等之事,才是知教者也。
顯 謗 法 抄
二五
顯 謗 法 抄
二六
有四句(於信解有四種)。一信而不解、二解而不信、三亦信亦解、四非信非解。問云,信而不解者,謗法歟。答云,法華經【譬喻品】云「【汝舍利弗,尚於此經】以信得入【況餘聲聞】」。涅槃經卷九亦有說同樣之事。難云,涅槃經三十六云「我於契經(佛教經典之總稱)中說,有二種人謗佛法僧。一者、不信【而持】瞋恚心故,二者、雖信【然】不解【教】義故。善男子,若人信心,無有智慧,是人則能,增長無明(煩惱)。若有智慧,無有信心,是人則能,增長邪見。善男子,不信之人,瞋恚心故,說言無有,佛法僧寶。信者無慧,顛倒解義故,令聞法者,謗佛法僧」。此二人之中,說信而不解者為謗法,如何。答云,此信而不解者,涅槃經三十六所說之恒河七種眾生之第二者也。此第二者,聞涅槃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之說,雖【一度】信之而【隨後】又不信者也。
問云,為何說「雖信而不信」乎。答云,聞「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之說,雖信之,而又心寄爾前之經,云一類眾生為無佛性者也。此,信而不信者也。問云,証文如何。答云,說恒河第二之眾生云,【涅槃】經云「得聞如是,大涅槃經,生於信心。是名為出【於恒河】」,又云「雖信佛性是眾生有,不必(但不認為)一切【眾生】皆悉有之,是故名為信不具足」。如此文者,口雖信涅槃,心存爾前之義者也。又說此第二人云「信者無慧,顛倒解義故」。顛倒解義者,得實經之文【而】覺權經之義者也。
問云,信而不解【之人】得道之【証】文如何。答云,涅槃經三十二云「此菩提因(悟之因行)雖復無量,若說信心【則】已攝盡」,又涅槃經卷九【之如來性品】云「聞此經已,悉皆作(成)菩提因緣。法聲【及佛所放】光明入毛孔者,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華經【譬喻品】云「以信得入」。問云,解而不信者如何。答,【渡】恒河【七種眾生中】之第一者也。問云,証文如何。答云,涅槃經三十六說第一【者】云「有人聞是大涅槃經之『如來常住,無有變易,常【住】、【安】樂、【大】我、【清】淨,終不畢竟入於涅槃。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闡提人,謗方等經(指大乘經),作五逆罪,犯四重禁,【但】必當得成,菩提之道。須陀洹人、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羅漢人、辟支佛等,必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聞是語已,生不信心」。問云,此文【雖】見「不信」,然不見「解而不信」【之語】,如何。答云,【涅槃經說渡恒河七種眾生中之】第一【者之】結文云「若有智慧,無有信心,是人則能,增長邪見」。
顯 謗 法 抄
二七
顯 謗 法 抄 二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