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
本書為真言宗破折之書。開頭示『法華經』相對於『大日經』是七重八重勝也。第一,依『法師品』之文,『法華經』乃一切經中最勝也。第二,依『無量義經』之文,除了『法華經』外『無量義經』乃勝一切之經經。第三,依『涅槃經』之文,除了『法華經』、『無量義經』外『涅槃經』比其他之經經勝。第四,『華嚴經』雖為最初頓說之教,但劣於『涅槃經』之醍醐味。第五,依『蘇悉地經』之文,『般若經』雖劣於『華嚴經』,然勝於『蘇悉地經』。第六,依『蘇悉地經』之文,『蘇悉地經』乃劣於『般若經』,但勝『大日經』。由以上可知,相對於『法華經』,『大日經』可說是比『法華經』七重劣也,更者,若望法華本門,則可云是八重劣也。此正是本書稱為「真言天台勝劣事」之所以也。
其次就弘法之『十住心論』,介紹安然之『教時義』對其之五個破折。又對真言師之「1.大日如來乃無始無終之法身,2.『大日經』乃法身之說法,3.真言宗有印真言,4.真言經乃事理俱密,5.真言經乃釋尊一代五時以外之經也」等主張,以「1.大日法身不及『法華經』之報身及法身,2.大日之法身說法相當於『法華經』之他受用身之說法,3.凡印相、尊形是權經之說,非實經之所談也,4. 『法華經』具備真言絕不知之開權顯實之『理』與久遠實成之『事』,5. 真言經乃方等部之經也」等一一加以破折。
[年系]
『日諦目錄』、『日明目錄』、『高祖遺文錄』、『縮冊遺文』、『定本』、『新定』等年系為文永七年。無特別之問題。
[對告]
不明。
[寫本]
山梨縣身延文庫藏日朝寫本。
真言天台勝劣事 文永七年 四九歲
問,依何經論立真言宗耶。答,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及菩提心論,依此三經一論立真言宗也。
問,大日經與法華經,何勝耶。答,法華經或七重或八重勝也,大日經則七、八重劣也。難云,驚云,自古至今,都無云真言比法華劣之義。依之,弘法大師立十住心而釋給法華比真言三重劣
。覺鍐(日本新義真言宗之祖)則釋法華不及真言之履取(侍真言教之從者)。密教勝顯教劣乃舉世一般皆同意也。云【真言】七重劣之義,甚珍(很少見)者耶。答,對所謂真言是七重劣之事,驚為珍義乃理所當然也。所以【法華經】法師品云「已說今說當說
而於其中 此法華經 最為難信難解」,又【法華經安樂行品】云「於諸經中 最在其上」。此文之心,法華經乃一切經中【最】勝也〈此其一(此第一重之勝劣也)〉。次,無量義經云「次說方等十二部經、摩訶般若(大品般若經)、華嚴海空(華嚴經)」,又云「真實甚深
甚深甚深」。此文之心,無量義經乃諸經中勝,是甚深中猶甚深也。雖如此,然【無量義經】為法華【經】之序文,機亦未熟故,劣於正說之法華【經】也〈此其二(此第二重之勝劣也)〉。次,涅槃經之九云「是經出
真言天台勝劣事 一
真言天台勝劣事 二
世 如彼果實
多所利益 安樂一切 能令眾生 見於佛性。如法華中 八千聲聞 得授記別 成大果實。【此經】如秋收冬藏【後】 更無所作」。【玄義釋】籤一云「一家之義,意謂二部同味(依天台宗之義,雖意謂法華經與涅槃經二部同為第五時之醍醐味),然涅槃尚劣【於法華】」。此文之心在云,涅槃經亦醍醐味,法華經亦醍醐味,雖同為醍醐味,然涅槃經尚劣也,而法華經勝。涅槃經【雖】既比法華序分之無量義經劣,但為醍醐味故,【仍】勝華嚴經也〈此其三(此第三重之勝劣也)〉。次,華嚴經乃最初頓說(成道最初之說法、速疾得悟之教)故,勝般若【經】,但劣於涅槃經之醍醐味〈此其四(此第四重之勝劣也)〉。次,蘇悉地經云「猶不成【佛道】者,或復轉讀
大般若經七遍」。此文之心,可見到大般若經劣於華嚴經,但勝於蘇悉地經〈此其五(此第五重之勝劣也)〉。次,蘇悉地經云「於【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三部中
此經為王」。此文之心,可見到蘇悉地經劣於大般若經,但勝於大日經、金剛頂經〈此其六(此第六重之勝劣也)〉。以此義,大日經可說是比法華經七重劣也。【更者】若望法華本門,則可云是八重劣也。
次,弘法大師立十住心,云法華乃【比大日經】三重劣之事,安然(平安時代初期的天台宗學僧)已於云「【真言宗】教時義」之文破十住心之立論,云其有五失。謂一者違大日經義釋(大日經之注釋書,善無畏說之,一行阿闍梨記之)之失,二者違【依經】金剛頂經之失,三者違【弘法自身所尊重之】「守護【國界】經」之失,四者違【所依之論書之】菩提心論之失,五者違眾師【之意見】之失也。此五失,【弘法之門下】無法釋明【故】,為之語塞。因此,「法華比真言三重劣」這樣釋給者乃大僻事也,一定要知道此已成謗法矣。次,覺鍐於舍利講式(書名)書「法華不及真言之履取」之事,不過是任舌之言也,無証據故,當全為謗法也。次,「密教勝顯教劣乃舉世皆同意也」這樣云之事,此完全是只信弘法而不信【釋尊之】法故也。所以安然和尚云弘法有五失。若人知道不可用弘法之義時,則世間之人以何理由會認為密教勝呢。抑密教勝顯教劣者,說於何經耶。是又【只是】舉世在說無証據之事也。
猶難云,大日經等是,中央大日法身無始無終之如來,於法界宮(胎藏界大日如來之宮殿)或色究竟天(色界最上之天界,亦云有頂天)、又他化自在天(欲界最頂之天),為菩薩所說之真言也。法華是,應身如來之釋迦於靈山為二乘而說的。或釋迦可謂是大日之化身也。【釋迦佛】成道之時,蒙大日【如來】之印可(認可),而教給「唵(應諾之義,於呪文之最初及末尾所發之語)」字之觀,【依之來防魔障】其後於夜成佛也。若無大日如來,則釋迦佛如何能成佛呢。以此等道理案之,則真言比法華勝之事,自是不待言也。答云,【涅槃經
真言天台勝劣事 三
真言天台勝劣事 四
云】「依法不依人」故,無論如何應依經說也。大日經乃釋迦作為大日而說給之經也。故於金光明最勝王經第一云「中央釋迦牟尼」。又金剛頂經第一亦云「中央釋迦牟尼佛」。大日與釋迦【同為】一個中央之佛故,大日經可云是釋迦之說,亦可云是大日之說。又云毘盧遮那者天竺之語,云大日者此土之語也。名釋迦牟尼為毘盧遮那時,大日乃釋迦之異名也。非只此也,舊譯之經云盧舍那,新譯之經則云毘盧遮那。因此,新譯之經云毘盧遮那法身者,【即】舊譯之經之盧舍那他受用身也。故云大日法身者,尚不及法華經之自受用報身也(指法華本門之教主久遠實成之釋尊);況於法華經之法身如來(以真如之理体作為佛身之佛),更是遙不可及也。法華經之自受用身與法身【之義】,乃真言絕不知之事也。【就如法華文句記所說的】「法報不分,二三莫辨(新譯之經將「盧舍那他受用身(報身)」譯為「毘盧遮那(法身)」,對此妙樂大師批判其乃不理解法、報二身及含應身之三身之義也)」,【如是】為天台宗所嫌也。隨而於華嚴經之新譯,或稱釋迦,或稱毘盧遮那。故大日只是釋迦之異名也,如何可意得為別的佛呢。
次,云法身說法之事,何經之說耶。弘法大師於二教論,依楞伽經立給法身之說法。此楞伽經是釋尊之所說,未顯真實之權教也,因而不及法華經之自受用身(指法華本門之教主久遠實成之釋尊),故雖云是法身之說法,然並沒那麼巧妙。且法身不說法,而報【身】則有通【說與不說】二義之【法報】二身【之義】,其對此一向不知也。故所謂大日法身之說法者,完全相當於法華之他受用身(為了令眾生享受法益、法樂而變姿出現之佛身)也。次,云大日無始無終之事,【大日經】既宣「我昔坐道場
降伏於四魔(煩惱魔、陰魔、死魔、天子魔)」,又云「降伏四魔 解脫六趣 滿足(悟得)一切 智智之明」。於此等之文,可見到大日始降伏四魔【時】,才始成佛,全見不到【其為】無始之佛。又不說成佛以來經歷了多少時間,此乃因權經之故也。於實經【之法華經】才有說五百塵點【劫】等。次,【大日如來說真言密教之】法界宮者,是色究竟天歟,還是何處歟。【若是】色究竟天、或他化自在天【的話】,則法華天台宗說其乃別教之佛之說處(說法之處),並非巧妙之事也。
又即使是為菩薩而說,亦非高名(功名)。例如華嚴經雖一向為菩薩【而說】,然尚云其正是法華之方便也。只(本來)佛出世之本意,就是以難成佛之二乘之成佛作為一大事。因此大論(大智度論)云「二乘成佛云密教,不說二乘作佛者為顯教」。若依此【旨】趣的話,則真言三部經無二乘作佛之旨故,還云為顯教,而法華以二乘作佛為旨故,當云為密教也。因而【法華經】說「諸佛秘密之藏」者,實無需列舉種
真言天台勝劣事 五
真言天台勝劣事 六
種理由。世間之人云密教勝者,是怎麼意得的呢。但【金剛頂五秘密經】云「若於顯教修行者,【必】久經三大無數劫【方得成佛】」等,既云三大無數劫故,是指三藏【教之】四阿含經云顯教,而非言至權大乘;況至法華實大乘,更非此經文之所言也。次,云「釋迦乃大日之化身,受『唵』字之教才成佛」之事,此全為六波羅蜜經之說也。彼經一部十卷,是釋迦之說也,非大日之說,【且】是未顯真實之權教也。因而成道之相,亦是三藏教之教主之相也。【大概是釋尊】六年苦行(指釋尊發心出家後,六年間修苦行之事)之後之儀式耶。說天台【大師】盜取彼經所說之五味而立己宗,這樣被付上無實之言者,弘法大師【所為】之大僻事也。所以天台乃依涅槃經而立給【五味】,全非依六波羅蜜經也。況【六波羅蜜經乃】天台死去之後百九十年,於【唐德宗】貞元四年〈公元七八八年〉才渡來【漢土】之經也,天台如何見得到呢。不實之過,弘法大師有之。凡彼【六波羅蜜經之】經說皆未顯真實也,以之而下【貶】法華經之事,實甚荒量(粗雜之見解)也。
猶難云,不論如何言之,說「印、真言、三摩耶尊形(三摩耶形〔諸佛所發濟度一切眾生之誓願,將其具象化之物,例如藥師如來之藥壺〕與尊形〔佛、菩薩之尊形〕之並稱)」之事,大日經有之而法華經無之。事理俱密之談,真言獨勝也。而且,真言三部經非釋迦一代五時之攝屬。因此弘法大師之「【秘藏】寶鑰」以釋摩訶衍論(龍樹撰)為証據,而釋給法華乃無明之邊域、戲論之法。爰以【因此】說法華劣真言勝也。答,凡印相、尊形是權經之說,而非實教之談。【又】縱使說之,但當有權【經】實【經】大【乘】小【乘】之差別及淺深。所以阿含經等雖亦有說印相,然法華不說示印相、尊形,非不說之,乃不足道故,才不說之也。法華只說三世十方之佛之本意,其形是什麼樣者,不必說也。就例如不可以【法華】未說世界建立之相,而說法華比俱舍【論】(天親著)劣一樣。次,事理俱密之事。法華是理秘密,真言是事理俱密故勝,此是說於何經乎。抑法華之理秘密者是什麼樣的事呢。法華之理者,迹門之開權顯實之理歟,【若是的話則】其理乃真言絕不知之理也。法華之事者,又久遠實成之事也。此事又真言無之。真言所云之事理者,未開會之權教之事理也,何會勝法華乎。
次,所謂【真言三部經】非【釋迦】一代五時之攝屬之事,此乃自往古以來之諍也。唐決(編者不詳,內容為漢土高僧對日本最澄以下諸學匠有關天台宗義之質疑之決答)云,有【藏、通、別、圓】四教故,攝於【第三之】方等部。教時義(「真言宗教時義」,日本平安時代初期天台宗之學僧安然著)云,大日經有說「一切智智【之道】一味也」之開會【此乃在說「理一開會」】故,【第五之】法華【部】之攝【屬】也。二義中,云方等之攝者吉義也。所以以「一切智智一味也」之文,而云「法華之
真言天台勝劣事 七
真言天台勝劣事 八
攝」之事,實甚無謂(無理由)也。彼【大日經之文】乃法開會之文,【大日經】全無人開會。【若然】如何可云「法華之攝」歟。法開會之文,方等、般若雖盛談之,然等同法華之事無也。若見彼大日經【一部】之始終,則四教之旨具有故,尤當云為「方等之攝」。所以若沒有開權顯實之旨,則難云為法華【部】。若一向無小乘三藏之義,則亦不可云為阿含部。若不說般若之畢竟空(有為空也好、無為空也好,又空也),則亦不可云為般若部。說大【乘】小【乘】四教之旨故,若不云為方等部,則該云為何部呢。又不可云離一代五時而於其外有佛法。若有的話則當有二佛並出之失歟。又其法不可來弘於釋迦統領之國土。
次,弘法大師以釋摩訶衍論為証據,而云法華為無明之邊域、戲論之法,此乃毫無道理之事也。釋摩訶衍論者,龍樹菩薩之造也。其乃釋迦如來之御弟子也。如何可以弟子之論而押下師說為一代第一之法華經,而云其為戲論之法等乎。而且於【釋摩訶衍】論並無這樣的明文。因而彼【釋摩訶衍】論之法門乃別教之法門也、權教之法門也,是不及圓教,又非實教,如何可下貶法華乎。再者,彼【釋摩訶衍】論有引幾許之經,然而引法華經之事都無之,【是乃】權論之故也。抑,弘法大師自華嚴下貶法華者,乃遙不合致於佛意之心地也。不可採用、不可採用。
日 蓮 花押
真言天台勝劣事 九
真言天台勝劣事 一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