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6日 星期一

1275.6.27 淨蓮房御書


 

[解題]

本信是對淨蓮上人送來麻布單衣一件之事之回信。前段詳細介紹淨土宗。即淨土教重視機而不依教,主張『涅槃經』所說七種眾生中最難救之第一第二之一闡提之荒凡夫可依淨土三部經來救,『法華經』等雖是出色之教但乃為了聖人故,不合於末法劣機之我等。後段則示宗祖對此之破折。即淨土教可救第一第二之一闡提人者乃詭辯也,並舉其肝心之法藏比丘之四十八願中有「唯除五逆及誹謗正法」作為証據,而示,與此相對的,『法華經』之結經『觀普賢經』則定「五逆和誹謗正法者」為一乘之機(依法華一乘經而得救之人)。末文則稱贊淨蓮上人之法華信仰,又慈父雖為淨土教之檀那,但父子一体故,因淨蓮上人之信仰,亡父亦當得救矣。

再者,於後記要求駿河之信徒能夠團結者,顯出淨蓮上人於駿河國應是有影響力之人。又此時期,全文自始至終皆在破折淨土教者,想應是亡父及其一族皆為淨土信仰之故歟。

[年系]

『日澄本』〈一直被當作是『日興本』〉有「六月二十七日」之日期。『境妙庵目錄』、『日諦目錄』、『日明目錄』、『高祖遺文錄』、『縮冊遺文』、『定本』、『新定』年系共為建治元年。文中無特定年系之記述,但亦無異說故,作為建治元年。

[對告]

淨蓮上人。『日澄本』等見不到收件人姓名,但文中有稱贊對告者「淨蓮上人」對父親之供養。

再者,後記有「衷心希望駿河國之人人皆能同心,請代為傳達」,可以知道是駿河之人。

[寫本]

「門下寫本」用靜岡縣北山本門寺藏『日澄寫本』。本寫本為此篇「淨蓮房御書」與「1275.7.2 大學三郎殿御書」、「1278.9.9 兵衛志殿御書」、「1278.2.23 三澤抄」合綴之冊子本。

 

       建治一年六月二七日     五四歲

                                           

麻布單衣一件敬領了。

善導和尚(漢土唐朝之淨土宗僧)者漢土臨淄(位於今山東省,為戰國時代齊之都城)之人也。幼少時以密州(位於今山東省諸城縣)之明勝(三論宗之高僧)為師,彼僧尊重法華經和淨名經,自己讀誦亦勸人讀誦故,亦教善導此二經。善導習此並如師修行,然有過去之宿習歟,案云「佛法有無量之行,隨機皆有利益。雖教可云美妙,然若不相應於機,則如同虛也。因此即使我修行法華經,但若不適合我之(能力),則完全無用也。因此認為不可依教」,而入一切經藏,閉兩眼而取經,得觀無量壽經。披見之,則此經云為未來世,為煩惱賊之所害者,說清淨業(清淨之修行法)。華嚴經是為二乘(聲聞、緣覺),法華經、涅槃經等雖亘及五乘(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然大旨是為了聖人也,為了末法之我等【劣機】之經,唯限觀經(觀無量壽經)也。

釋尊最後之遺言無逾於涅槃經。彼經列有七種之眾生。第一是入水則沒之一闡提人也。自入生死之水以來迄今未得出。就譬如投大石入大海一樣,身重無法浮上來而

                                                    

 

                                                    

常沒於海底故,名之為常沒。第二謂出已復沒。譬如身雖有力然不習浮之方法故,出已而復入矣,此雖非第一之一闡提人,然大体上如一闡提故,又名常沒。第三謂出已不沒。自出生死之河後此人已不再沒,此乃舍利弗等之聲聞也。第四出已即住(自生死之恒河登陸者),第五【住已】觀方(堅固地住於信心而遍觀四方[斷見思惑]之人),第六【行已復住】淺處(離生死並生救他之心者),第七【水陸俱行】到彼岸(離生死而到達涅槃並救濟他人者)等也。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乃緣覺、菩薩也。

釋迦如來出世後,說給一代五時之經經,救畢第三以上之人人矣,然而對第一及第二之人人,棄捨不救矣。對此人人,阿彌陀佛於過去修行之身法藏比丘之時代,發四十八願接受之而迎入於淨土。十方三世之佛和釋迦佛救第三以上之一切眾生,阿彌陀佛迎接被棄捨之第一第二之一闡提人前往淨土。而今末代之凡夫相當於第一第二之一闡提人。然而淨影大師(活躍於漢土南北朝至隋朝之地論宗僧)、天台大師等他宗之人師不辨此事,而以為第三以上之聖人亦往生觀無量壽經所說之阿彌陀佛之九品淨土(阿彌陀佛之極樂淨土,分為九種,名九品淨土),實為誤中之誤也。一切末代之凡夫中【配當於九品】,上三品(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等上位之三品)云遇大(遇大乘教之凡夫),始值大乘之凡夫也。中三品云遇小,始值小乘之凡夫也。下三品云遇惡,一生造惡無間【斷】非法之荒凡夫(背佛法之愚惡之凡夫)也。【此等之人人】臨終之時,始遇能辨上之七種眾生之智人,此智人棄捨岸上之經經(能從恒河脫出之第三以上之人人所持之華嚴經、法華經)而救溺水之機(溺於水之第一第二之一闡提人),此即是對觀經所示之下品下生之大惡業(大惡人),授與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因此我【善導】見一切經【之結果】,於法華經等【諸經】,末代【愚惡】之機,千中無一【人能成佛】也。這樣結論。此即是在說「第一第二之我等末世之眾生,於末代修行為了第三以上之機而說之法華經等,則身只有苦而無益也」。善導和尚所立,若拋法華經而行觀經,則發得三昧(得正定之境地)而參見阿彌陀佛,再習渡此法門,此【就是】觀無量壽經四帖之疏【之意】是也。

於此善導云「然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沒眾生,是以勸歸淨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須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濟為」。又就觀經所說之深心,云「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種。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此【善導之】釋之(意),書顯於上(就如上所書的),云淨土宗之肝心者,此也。即「我等末代之凡夫乃涅槃經所云之第一、第二之常沒一闡提也,此時

                                                    

 

                                                    

於釋迦佛之教無有出離之緣(釋迦佛之教不能救),而依憑【阿彌陀佛之因位】法藏比丘之本願,知道定得往生【淨土】,此就是觀經所說的三心中之深心也」。此又非善導和尚【自立】之私義,是道綽禪師(漢土隋唐時代之淨土宗僧)建立之教導,云道綽禪師之人乃講述過涅槃經二十四回之人也,但在見過曇鸞法師(漢土淨土宗之祖)之碑文後,立刻捨涅槃經而遷於(信奉)觀經,後教此法門於善導。曇鸞法師,漢土齊代(南北朝齊代)之人也,當時獨步於漢土之人(漢土一流之學僧)也。開始時講述四論(百論、中論、十二門論、大論)和涅槃經,偶然之間值遇從月支來的學僧菩提流支三藏,接受其教導而捨四論和涅槃並遷於觀經,而所謂遂往生之人也。如斯,淨土宗之教,上述三代之間習傳之法門也。漢土、日本習八宗之智人,因正法已過而入像法故,能力變低,連所謂賢人之人們皆捨自宗而遷於淨土念佛者,此也。而日本國淨土宗流布之濫觴,天台山(比叡山)惠心之「往生要集」是也,其次就是【南都東大寺學三論之】永觀之「往生十因」、「往生講式」等,此等之人們皆是會得此法門(淨土之法門)之人人也,法然上人亦爾(亦其之一人)也。

日蓮云,存此義之人人等(此等之淨土教者)將【涅槃經所示之溺於恒河之】第一第二【之一闡提人】當作是但一向為淨土之機(一向只有淨土教能救之人),總之此就是此法門之肝要歟。然而日蓮仔細開見涅槃經三十二卷和三十六卷時,第一【種眾生】乃是誹謗正法之一闡提,名為常沒之大魚。第二【種眾生】又常沒【之惡人】也,若舉其第二之人,則提婆達多、瞿伽梨、善星等也,此乃誹謗【正法】、【犯】五逆之人人也。總之第一第二,謗法和五逆【之人】也。然而法藏比丘【所立四十八願之第十八願】云「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稱十遍之念佛),若不生者(有不能往生者),不取正覺(則我自己絕對不要成佛)。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若如此願,則法藏比丘已盡捨恒河第一第二【之眾生】矣。若如善導和尚自己之言,則末代之凡夫於阿彌陀佛之本願,千中無一【人能成佛】也。而與其正好相反的,法華經之結經普賢經定五逆和誹謗正法者為一乘之機(依法華一乘經而得救之人);因此為了末代之凡夫,法華經乃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也(十人即十人能成佛、百人即百人能成佛也)。此乃就善導和尚之義而申之言,全非我個人之私案也。【若依悲華經】則阿彌陀佛昔為無上念王時,即已捨棄此娑婆世界【之救濟】矣,而釋迦如來為寶海梵志,已取得此忍土矣(願救濟此忍土娑婆世界矣)。又阿彌陀佛及十方諸佛宣誓,我等十方淨土不迎誹謗正法和五逆和一闡提者故,因此寶海梵志立願云「即集十方淨土擯出眾生,我當度之」。故法華經云「唯我一人,能為救護」。此「唯我一

                                                    

 

                                                    

人」之經文,雖覺得像是多少有些過言,然此並非釋迦如來之自義,阿彌陀佛等諸佛自捨娑婆世界故,因此教主釋尊「唯我一人」這樣宣誓,並且又如宣誓的,已出現於娑婆世界故,因此不應有何疑。

曇鸞、道綽、善導、惠心、永觀、法然等六人之人人乃智者也。而日蓮則愚者也、非學生(學僧)也。但上之六人何國之人哉,【釋尊御領之】三界之外之人乎,六道之外之眾生乎,值遇阿彌陀佛而出家受戒而成為沙門之僧乎。上之六人如果比喻來說的話,就如同今之人人相較於將門、純友、清盛、義朝等,種性(家世)既不及,威德亦不足,又心之強盛,亦是言所不及的劣也,然因彼等成為朝敵,以致連不及彼等之人人亦對將門、純友等舌伐叱責,但不責難彼之子孫等。特別是,【源】義朝乃故右大將軍【源賴朝】之慈父也。若敬子【賴朝】則當然應敬父【義朝】,但為何人人卻鄙視地只光叫其名義朝、為朝哉。此則王法為重而有逆臣之罪之報應也。上之六人又如斯。

釋迦如來出世而說給一代聖教。自己集五十年之說法而定淺深勝劣、虛妄(方便經)真實(真實經)上,稱法華經以前四十餘年之諸經未顯真實,法華經才是已今當第一【最勝真實之教】,多寶、十方之佛亦加判而定為真實,然而彼六人依未顯真實之觀經,稱皆是真實之法華經不是為了第一第二之惡人故,以致今之人人被彼所騙已歷數年,這就宛如起謀反之平將門、藤原純友等之所從等(家臣等)對不信用彼之百姓等,或斬、或打一樣,又畏懼彼而順從之男女,後被官軍所攻而和彼之人人一同值水火之攻(悲慘的戰敗之苦)矣。今日本國之人人雖像是信一切之諸佛菩薩、一切之經,然心則彼六人之心也,身又彼六人之家人也。彼將門等,在尚未遭官軍(朝廷之軍隊)所攻時,大將之所從及知行之地(家臣及領地)雖暫時似見安穩,然當咎責違勅(違背天皇之勅命)之官軍攻來時,其所將成為修羅道(意指戰場),而家臣等有如廚房被剖之魚,遭投火投湯矣。今日本國之人人又如斯,依彼六人之僻見,今生被守護之善神所拋棄而成三災七難之國,後生因是一業所感(共業共果)之眾生故,當入阿鼻大城之炎矣。於法華經第五卷之勸持品,佛記置末代法華經之強敵有如六通羅漢。上之六人尊貴之事,如現六通之羅漢。

然而,淨蓮上人之親父乃彼等之人人【之末裔】之御檀那也。佛教若真實的話,則其等無間大城無疑也。然而自昔以來有所謂「傳達主君之心者乃臣下,救親之苦者乃子也」之語。目連尊者救悲母離餓鬼之苦,淨藏、淨眼改變慈父之邪見。而父母之遺体即子之色心故,因此淨蓮上人受持法華經之御功德即慈父之御力(利益)也。提

                                                    

 

                                                    

婆達多雖墮阿鼻地獄,然釋尊送予天王如來之記,此乃佛和提婆達多乃同姓一家(同種姓、同族)之故也。此又慈父也,子息也(何況貴殿之情形乃父和子也),淨蓮上人所持之法華經怎可不成為彼故聖靈之功德乎。雖尚有許多事想述,然就此止筆矣。對見此信之人,要讓其讀三遍,好確實聞知。恐恐謹言。

 

六月二十七日                                     蓮 花押

 

衷心希望駿河國之人人皆能同心,請代為傳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