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
本信在破真言,特別是示慈覺智証之破折。開頭舉天台傳教未於公場示『法華經』與『大日經』、天台宗與真言宗勝劣之事,而說示因為這樣,結果導致弘法、慈覺及智証等說出了下貶『法華經』之邪義。更示法華經乃諸經中王,然而這尚只是一往之事,若依『藥王品』之十喻,則對行者之勝劣比對經之勝劣還重視,進而示行諸經中王之法華經之人勝其他一切之行者。然後結論云,善無畏、弘法、慈覺、智証等不僅違背佛意,更是與師敵對之僻人也。
[年系]
「正月二十四日」之日期乃依真蹟。『境妙庵目錄』年系為弘安二年,『日諦目錄』、『日明目錄』、『高祖遺文錄』、『縮冊遺文』、『定本』、『新定』、『對照錄』為文永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改元為建治〉。今就多說且尊重『對照錄』之文字鑑定,作為文永十二年。
[對告]
大田金吾入道。依真蹟末尾自筆收件人姓名。
[真蹟]
真蹟十紙完,千葉縣中山法華經寺藏。
大 田 殿 許 御 書 文永一二年一月二四日 五四歲
新春之御慶賀,自他幸甚幸甚。
抑俗諦(世間之道理)真諦(佛教之道理)之中以勝負為詮(以正邪來明是非為最重要),世間、出世(佛教)【共】以甲乙(道理之優劣)為先【決】歟。而諸經諸宗之勝劣,【月支、漢土、日本】三國之聖人共存之(明白),【漢土、日本】兩朝群賢同知之歟。【然】法華經和大日經、天台宗和真言宗之勝劣,月支、日本尚未辨之,【而】西天、東土(東西各國)亦是不明(不清楚)之物歟。總之,如天台、傳教之聖人未於公場決是非,如【後漢】明帝、桓武【天皇】之國主未聞其勝劣之故歟。
所謂善無畏三藏等云,法華經和大日經乃理同事勝等,而慈覺、智証等亦存此義歟;又弘法大師謂法華經比華嚴經還低下等;此等二義共非經文(背經文)【故】,同存自義(皆為自己任意之想法)歟。或又慈覺、智証等作表上奏天皇,天皇應奏聞而下勅宣。若如所聞,則真言、止觀兩教之宗(宗旨)同號醍醐俱稱深密;乃至,譬言猶如人之兩目、鳥之双翼者也。又再賜予誡之勅宣;云「若如所聞,則【比叡】山上之僧等專違先師之義成偏執之心,殆以不顧扇揚余風興隆舊業」。余生居末初(日蓮
大 田 殿 許 御 書 一
大 田 殿 許 御 書 二
生於末法之初)學稟諸賢之終(學問稟承諸先賢之跡)。慈覺、智証之正義之上,勅宣到處有之。不可有疑,不可出一言。雖然如此,但圓仁(慈覺)、圓珍(智証)兩大師劫略(掠取)先師傳教大師之正義而申下勅宣之疑有之上,佛誡難遁(其惡難逃佛之誡責)。從而又【思及】,亡國之因緣、謗法之源初(根源),始於此歟。故不禪世謗,不知(不管)用不用,捨身命而申之也。
疑云。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三三藏,弘法、慈覺、智証三大師,【法華經和大日經】二經相對而判勝劣之時,或【云】理同事勝,或【云】劣於華嚴經;從而又,聖賢鳳文(珍貴之文章)有之,諸【先】德用之年久,此外,汝存【不同之】一義迷惑諸人,剩(更)驚天下耳目,豈非增上慢者【乎】,如何。答曰,汝等之不審(疑惑)尤最(亦是理所當然)也。如意論師(天親〔亦稱世親〕之師)之炳誡(明確告誡)提婆菩薩(付法藏第十四祖)之言,是也。彼狀(如意論師之言)云「黨援之眾無競大義(不要和組黨徒來與你敵對之人們爭論大義),群迷(迷之眾生)之中無辨正論(不要去論正論,因無意義也)」,【如意論師】言畢而死。御不審(汝等之疑惑)當之(當為此)歟。雖然如此,但佛世尊演說法華經,一經(法華經)之中有二度之流通,重說一經(即涅槃經乃法華經之重說)而流通法華經。涅槃經云「若善比丘見壞法者,置不呵責驅遣舉處,當知是人佛法中怨(敵)」。善無畏、金剛智兩三藏,慈覺、智証二大師以大日權經破壞法華實經。而日蓮若恐世(恐懼世間)而不言之,則將成為佛敵歟。因此章安大師諫曉末代之學者云「壞亂佛法,佛法中怨。無慈詐親,是彼人【之】怨。能糾治者,即是彼親」。余見此釋,染肝(深感於心)故,捨身命糾明之也。提婆菩薩付法藏(傳授佛之教說)【之】第十四【祖】,師子尊者當【為第】二十五【祖】;或失命或刎頸等是也。
疑云,經經自讚乃諸經之常習也。所謂金光明經云「諸經之王」,密嚴經之「一切經中勝」,蘇悉地經云「於【真言】三部中,此經為王」,法華經云「是諸經之王」。從而四依之菩薩、兩國(月支、漢土)之三藏(高僧)亦如是,如何。答曰,大國【和】小國、大王【和】小王、大家【和】小家、尊主【和】高貴,各各有其分際。雖然如此,但國國之萬民皆號【自國之王為】大王同稱天子。若以詮(總)論之,則【領有三界之】梵王為大王,【而經之中】以法華經稱天子也。求云,其証如何。答曰,金光明經之「是諸經之王」之文,乃與【譬喻為】梵【天】【帝】釋之諸經相對(比較);密嚴經之「一切經中勝」之文,乃與次上(之前)所舉之十地經、華嚴經、勝鬘經等彼彼之經經相對,而云一切經中勝也;蘇悉地經之文,見其現文,則「於三部中為王」這樣說,蘇悉地經乃與大日經、金剛頂經相對而云王也。而善無畏等,或【大日經和
大 田 殿 許 御 書 三
大 田 殿 許 御 書 四
法華經】理同事勝,或【法華經】下(劣)於華嚴經。此等僻見,以螢火同日月【之光】,入大海於江河歟。
疑云,論經經之勝劣是為何。答曰,法華經第七卷之藥王品云「有能受持是經典者亦復如是,於一切眾生中亦為第一」。此經之藥王品舉十喻而云超過「已今當」之一切經。【其中】第八之譬喻兼有上文(有上舉之文)。總之,如佛意者(若依佛之真意)非詮(則並非在揭明)經之勝劣,【乃是為了】法華經之行者勝一切之諸人之由【而】說之【也】。大日經等之行者,【乃】諸山、眾星、江河、諸民也。華法經之行者,【則】須彌山、日月、大海等也。而今之世輕蔑法華經如土如民,【然卻】崇重真言之僻人等為國師如金如王。依之,增上慢者充滿國中,青天為瞋,黃地(大地)致夭孽(起奇怪的變異)。如涓聚而破溝塹(堤防)【一樣】,民愁積而亡國等是也(正是此也)。
問云,內【典】外【典】之所釋之中,如是之例有之乎。答曰,【唐朝之】史臣吳競上太宗之表云「竊惟太宗.文武皇帝之政化(政治及文化),自曠古而來未有如是之盛者。雖唐堯【帝】、虞舜【帝】、夏禹【王】、殷湯【王】、周之文【王】武【王】、漢之文【帝】景【帝】皆所未逮也」。今見此【奏】表【之文】,則可云太宗為【高】慢【之】王歟。政道至妙,所讚【者乃】超先聖也。章安大師讚天台云「天竺【之】大論【師】尚非其類,真丹【漢土】人師何勞及語,此非誇耀法相然耳」。從義法師(漢土北宋之天台宗僧)重讚云「龍樹、天親未若天台」。傳教大師自讚云「天台法華宗勝諸宗者,據所依經(法華經)故。不自讚毀他。庶(希望)有智君子,尋經定宗(宗旨)」;又云「能持法華者,亦眾生中第一。已據佛說,豈自讚哉」。今以愚見勘之,善無畏、弘法、慈覺、智証等皆非只違佛意,或【亦為】法之盜人,或【亦為】逆傳教大師之僻人也。故或蒙閻魔王之責,或無墳墓,或寄事於入定(以死當作入定),或度度值大火大兵。【如此情形】不是違背了「權者(權且出現於世者)不會讓死骸蒙恥辱」這樣的本文(諺語)歟。
疑云,如【南都】六宗一樣,真言一宗亦落於(歸伏)天台【宗】之狀有之乎。答,【妙樂大師法華文句】記【第】十【卷之】末【有】載之,因此傳教大師造「依憑【天台】集」集之(集其証文)。有眼者請開見之。冀哉(但願)末代學者,隨妙樂、傳教之聖言,勿用善無畏、慈覺之凡言。予門家等【請】深存此由(事)。勿今生恐人(恐懼人之誹謗及迫害)而後生招惡果也。恐惶謹言。
大 田 殿 許 御 書 五
大 田 殿 許 御 書 六
正月二十四日 日 蓮 花押
大田金吾入道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