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3日 星期五

1276.4.16 兄弟抄


 

[解題]

本書是池上兄弟之兄大夫志蒙父親之處罰時,弟兵衛志跟從兄而貫徹法華信仰,宗祖對此事加以稱贊與激勵之書也。長文且又以「夫」開始,正是在示重要書也,但其形式則為書信之形式。

內容大致由四段構成。第一、揭示捨法華經之信仰之重罪。第二、揭示之所以會捨法華經者,乃因惡知識也。第三、示轉重輕受之法門。第四、引一些故事來激勵池上兄弟。末文則激勵兄弟各各之妻,夫妻乃一体也,所以縱使夫欲捨棄法華經之信仰,也要以命來勸諫夫心,若能這樣則當繼龍女之跡,成為末代惡世女人成佛之典範也。

[年系]

『當家宗旨名目』、『刊本錄內』為建治二年卯月日,『日諦目錄』為建治二年,『御書鈔』、『錄內啟蒙』、『境妙庵目錄』、『對照錄』、『日蓮聖人遺文之文獻學的研究』為建治二年卯月十六日,『日明目錄』、『日騰目錄』、『高祖遺文錄』、『縮冊遺文』、『定本』、『新定』為文永十二年〈即建治元年〉四月十六日。文中有關文永之役「文永十一年十月蒙古來襲之時,壱岐、对馬之人人-----」不云「去年」而云「十一年」者,正是在示此信為建治二年以降之事也,又尊重『對照錄』之文字鑑定,作為建治二年良也。但關於日期,真蹟有否雖不明,然古來四月說一定故,四月應是無疑問也。而關於「卯月十六日」與「卯月日」之相異則不明也。

[對告]

別是給兵衛志,附帶給大夫志及妻,又兵衛志妻。本書文中有「今貴殿等二人〈大夫志、兵衛志〉有如前述之隱士和烈士」,而文末有「此信特別要奉送給弟兵衛志殿。又兄大夫志殿之夫人和兵衛志殿之夫人,願能好好地講述使其聽聞」。

[真蹟]

真蹟斷簡,六個所分藏。

 

            建治二年四月一六日     五五歲

                                           

夫法華經,八萬法藏之肝心,十二部經之骨髓也。三世諸佛以此經為師而成正覺,十方佛陀以【法華】一乘為眼目而引導眾生。現今入經藏而見之,則自後漢永平至唐末,所渡於漢土之一切經論有二類。所謂【羅什三藏等】舊譯之經五千四十八卷也,【玄奘三藏等】新譯之經七千三百九十九卷也。彼一切經皆隨各各分分(各自之部分)而自稱「我第一也」然而對照法華經和彼之經經來見之,則勝劣【猶如】天地也,高下【如同】雲泥也。彼經經如眾星,法華經如月彼經經如灯炬星月,法華經如大日輪。此(總体之比較)也。

其次若特別入法華經之經文來見此勝劣的話,則法華經有優勝之二十大事。【其】第一第二之大事乃所謂三千塵點劫、五百塵點劫之二個法門也。第一之三千塵點劫者,出於法華經第三卷之化城喻品。即是將此三千大千世界抹為微塵,向東方經過千個三千大千世界乃下一塵,又經過千個三千大千世界再下一塵,如此下盡三千大千世界之微塵。然後再將有下到塵的三千大千世界和沒下到塵的三千大千世界又一起抹為微塵,以此諸塵之一塵為一劫,這樣經過一劫後,又一塵一劫,如斯盡上述諸塵所經

                                                         

 

                                                         

過的劫數稱為三千塵點劫。今所謂三周(法說周、譬說周、因緣周之三周說法)之聲聞,舍利弗、迦葉、阿難、羅云(釋尊之子羅睺羅)等人人,於過去遠遠劫三千塵點劫之昔,名大通智勝佛之佛之第十六王子為菩薩時,從彼菩薩(今之釋迦佛)習法華經,但為惡緣所騙而起了捨法華經之心。如斯或墮向華嚴經,或墮向般若經,或墮向大集經,或墮向涅槃經,或墮向大日經、深密經、觀經(觀無量壽經)等,或甚至墮向阿含小乘經,如此次第墮行後,終墮至人、天之善根(善行),後更墮於三惡道矣。如斯墮行之三千塵點劫之間大部分生於無間地獄,少部分生於七大地獄(八大地獄中無間地獄除外之其餘七個地獄),偶而生於一百餘之地獄(八大地獄中各有十六小地獄之事),很少生於餓鬼、畜生、修羅界,經大塵點劫(三千塵點劫)才好不容易生於人、天。

因此法華經第二卷之譬喻品云「常處地獄如遊園觀 在餘惡道如己舍宅」。造十惡之人墮於等活、黑繩地獄,經五百生或一千歲;造五逆之人墮於無間地獄,經一中劫後又來生為人。然而是何道理,捨法華經之人,捨棄之時雖見不到有像殺父母等那樣的重罪,然後世卻墮於無間地獄,經多劫而不能出。設縱使殺父母一人、二人、十人、百人、千人、萬人、十萬人、百萬人、億萬人,為何墮於地獄尚且可不經三千塵點劫。又即使殺一佛、二佛、十佛、百佛、千佛、萬佛乃至億萬佛,為何墮於無間地獄尚且可不經五百塵點劫。然而依捨法華經所引之罪,三周之聲聞卻需經三千塵點劫,諸大菩薩需經五百塵點劫呢,這真的是很長的時間。

總之,用拳打虛空,拳不會痛,打石則會痛。同樣的,殺惡人罪淺,殺善人罪深。又殺他人如同以拳打泥【自身所受之罪尚輕】,殺父母如同以拳打石【成了大罪】。向鹿吠叫之犬,頭不會破裂;但向師子吠叫之犬則腸腐。吞日月之修羅,頭破七分;打佛之提婆,大地裂開而墮於地獄。【即】依所對而有罪之輕重。而此法華經乃一切諸佛之眼目,教主釋尊之本師也。若有捨法華經之一字一點之人,則其罪乃超過殺千萬之父母之罪,亦超過出十方之佛身血之罪,此故,必經三五塵點也。

有關此法華經之話題就暫且擱置。又要值遇如經來說此(法華經)之人乃極為困難之事。設即使一眼之龜能值浮木,縱使能以蓮根之絲懸須彌山於虛空,但如經來說法華經之人難值。有謂慈恩大師之人,玄奘三藏之御弟子,唐太宗皇帝之御師也。梵漢兩語浮於心,一切經湛於胸,筆鋒雨佛舍利,牙放光,這樣之聖人也。時人恭敬如日月,後人渴仰如眼目,但傳教大師於法華秀句責其「雖讚法華經,還死法華心」。意謂彼人之心雖讚法華經(慈恩大師造法華玄讚稱讚法華經),然所指之理卻還成了

                                                         

 

                                                         

殺法華經之人矣。

善無畏三藏,月支國烏仗那國之國王也,捨王位而出家,巡廻修行於天竺五十餘國,窮究顯密二道,後渡漢土而成為唐玄宗皇帝之御師。尸那(漢土)日本之真言師,無一不是汲其流者。雖是如斯尊貴之人,然一時頓死而遭閻魔之責。為何會如此呢,誰都不知道。日蓮思索此事,善無畏三藏本為法華經之行者也,但遇見大日經而主張其乃勝於法華經之故也。而舍利弗、目連等之所以經三五塵點劫,並非因十惡五逆之罪,也非因謀反等八虐(八逆罪)之失。但只因值惡知識而破法華經之信心而移於權經之故也。天台大師【於法華玄義第六卷】釋云「若值惡友則失本心」。本心者,信法華經之心也。失者,替換法華經之信心而移向餘經之心也。所以經文(法華經如來壽量品)云「然與良藥而不肯服」。天台【法華玄義第六卷釋】云「其失心者雖與良藥而不肯服,流浪生死逃逝他國」。所以信法華經之人應恐者,非賊人、強盜、夜襲、虎狼、師子等,亦非眼前蒙古之進攻,而是迫害法華經之行者之人人也。

此世界,第六天魔王之所領也。一切眾生無始以來彼魔王之眷屬也。此魔王於六道中構築所謂二十五有之迷牢,不但裝入一切眾生,還綑以所謂妻兒之執着之繩,又在空中張所謂父母、主君之網來束縛之,並餵以貪、瞋、痴之酒而亂其佛性之本心。但只向眾生勸誘惡肴而令倒臥於三惡道之大地,而有持善心之人,就障礙之。如是,對信法華經之人要做些什麼來讓他墮向惡道呢,這樣想之間,若進行得不順利,為了慢慢邊騙邊誘其墮向惡道,就先讓其墮向相似於法華經的華嚴經。華嚴宗之學匠杜順、智儼、法藏、澄觀等是也(正是魔王入替之惡知識也)。又誘其墮向般若經,嘉祥、僧詮等是也。又誘其墮向深密經,玄奘、慈恩此也。又誘其墮向大日經,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弘法、慈覺、智証等是也。又誘其墮向禪宗,達磨、慧可等是也。又誘其墮向觀經之惡友,善導、法然是也。此等皆第六天魔王入智者之身來騙善人也。法華經第五卷之勸持品說「惡鬼入其身」者,是也(正是此事也)。設雖為等覺之菩薩,然所謂元品之無明之大惡鬼入其身,都能障礙法華經妙覺(成道)之功德,何況其以下之人人耶。

又第六天魔王或入妻兒之身,而騙父母和丈夫,或入國王之身而迫害法華經之行者,或入父母之身而責孝養之子。釋尊為悉達太子時,欲捨位出家,但妻耶輸陀羅妃懷有羅睺羅故,父淨飯王勸其至少也等孩子出生了再出家。於是魔王為了障礙太子之出家,抑此王子(羅睺羅)於腹六年也。舍利弗昔於禪多羅佛之末法之世,立菩薩之行經六十劫,再修行四十劫即成滿願之百劫,此時第六天魔王擔心舍利弗成就菩薩之

                                                         

 

                                                         

行,想要妨礙此事,於是現婆羅門之姿向舍利弗乞眼,舍利弗不違其乞而給與一眼,然見到婆羅門踐踏並叱責其眼而起怒,遂出現退轉之心,而無量劫之間墮於無間地獄矣。大莊嚴佛末法之世六百八十億之檀那等,被苦岸等四比丘所騙,迫害正見之普事比丘,而於大地微塵劫之間經歷無間地獄。一切明佛(師子音王佛)之末法之世之男女等,因信賴所謂勝意比丘之持戒之僧而嘲笑喜根比丘,無量劫之間墮於地獄。今日蓮之弟子檀那等又相當於此等之事例也。即法華經法師品云「如來現在 猶多怨嫉 況滅度後」,又安樂行品云「一切世間 多怨難信」。

涅槃經卷第十七之梵行品云「【因善業之因緣】橫羅死殃(現世遭受意想不到的死之災厄),【遭人】呵責、罵辱、鞭杖、閉繫(被關閉繫於牢獄內),飢餓、困苦,受如是等現世輕報,【而償過去之重罪而】不墮地獄」。般尼洹經卷第四之四依品云「衣服不足,飲食麁疎,求財不利,生貧賤家及邪見家,或遭王難及餘種種人間苦報,【此等皆是過去之重罪之報於】現世輕受【者】,斯由護法功德力故」。此等經文之意,我等過去仇恨行正法者,今回過頭來信受,則過去障礙人之罪本應於未來墮大地獄,然今生行正法之功德強盛故,招轉未來之大苦而於今生值小苦也。於此經文,因過去之誹謗而受的種種之果報中,有或生貧家、或生邪見之家、或值王難。此中,邪見之家者,誹謗正法之父母之家也。【值】王難者,生逢惡王也【由於此王而值難之事也】。應自覺此二個大難正是貴殿等身當之事也。即貴殿等為了滅過去謗法之罪而受邪見之父母所責,又遭逢仇恨法華經之行者之國主。經文明明,經文赫赫【完全與經文符合】。若然,則己身過去乃謗法者之事不可有疑。疑此而難忍現世之輕苦,而屈服於慈父之叱責,而出乎意料地有捨棄法華經之事的話,則非但己身墮於地獄,悲母慈父亦將墮大阿鼻地獄而共悲傷之事當勿疑也。云大道心者,是也(今正是起大道心之時也)。

貴殿等堂堂地信法華經故,今引出過去之重罪也。就譬如鐵若好好地燒鍊的話,則隱藏的瑕疵就會顯現出來一樣。石若燒則成灰,然金若燒則成真金。此度正可顯【對法華經】真實之御信用,而守護法華經之十羅剎女亦應當會守護貴殿等。就像現於雪山童子前之羅剎乃帝釋所變,試尸毘王之鳩乃毘沙門天一樣;十羅剎女為了試貴殿等之信心,入父母之身而給責備吧。即使是這樣,若不詳加思慮而心存淺見的話,則必成後悔。又前車之覆後車之鑑。若見今世悲慘之情景,則當不會起道心。然縱使想逃避此世悲慘之情景也逃避不了。日本之人人似定值大苦矣,眼前之事也。文永九年二月十一日於鎌倉之交戰,就宛如滿開之櫻樹之折於大風,清絹(絹布)之燒於大火一樣,誠是淒慘之事也,見到此等之情景,如何會有不厭此世之人呢。文永十一年十月

                                                         

 

                                                         

蒙古來襲之時,壱岐、对馬之人人因蒙古軍而一時成為死人之事,如何可思為他人之事呢。當時面對蒙古之討伐之人人其嘆也,捨年老之親、年幼之子、年輕之妻、可誇之珍愛之住宅,守著對自己無益之海邊,若看到雲則疑為敵之軍旗,若見到釣船則敵之兵船乎而心驚膽顫。日則登山一、二度,夜則置馬鞍三、四度而不知要往哪裏逃,現身感修羅道。

今貴殿等受父親所責之事,歸結到底就是國主成為法華經之敵之故也。而國主成為法華經之敵之事,自持齋等、念佛者等、真言師等之謗法起也。今度請確實地忍耐並以身試法華經之御利生【之功力】吧。日蓮亦又當強盛地稟告於天【祈求天之加護】。決不可現畏縮之心及態度。然而貴殿等姑且不論,但女人乃心弱者故,夫人等或許會翻心也說不定。請強盛地咬緊牙關拼命忍耐,決不可疏忽大意。要例如我日蓮面對平左衛門尉時之言行一樣,決不可有些許之畏心。和田義盛之子等於父親攻打北條義時之時,若狹守之子等於父親和北條時賴交戰之時,又平將門、安倍貞任之郎從(家臣)等,雖非為了成佛之道,然作為武士之身以惜命為恥,而勇敢地戰鬥。人早晚都會有一次之死,不可因這麼一點小事就失色而被他人所笑。

甚為掛心故,再為貴殿等講述一重要之故事。昔漢土之殷代,有謂伯夷、叔齊者,胡竹國(孤竹國)之王之兩個太子也。父王欲傳位於弟叔齊,父死後叔齊沒有即位,伯夷云,請即位,叔齊云,兄請繼位。伯夷云,怎可違背親之遺言呢,叔齊云,雖有親之遺言,但如何可擱置兄而自己即位呢而辭退,結果兩人互讓,遂共捨父母之國而徙他國矣。二人其後仕於周文王,但文王被殷紂王所殺,其子武王,父死後百日內即興兵攻打殷紂王。其時伯夷、叔齊倚著武王之馬韁諫云,親死後三年內興兵豈非不孝乎。武王怒而欲殺伯夷、叔齊,然為家臣太公望所制止而得以無事。伯夷、叔齊二人遂疏遠武王而隱遁於首陽山,採厥而續命。某時偶然遇見謂王麻子之人,尋問云,何故住於這樣的地方,二人乃告知事情之緣由,王麻子云,然者,厥非王之物耶。二人受責而自爾時不再食厥。然而天不見捨賢人乃習常【之事】故,天現為白鹿以乳養二人。然而某時,叔齊云,此白鹿之乳喝都這麼好喝了,何況其肉,一定更美味,想吃看看,伯夷雖驚慌地制止,但天聽到此話,從此就不再來了,二人終餓死矣。像這樣,連一生之間作為賢人來度日之人,也會因一言而亡身。貴殿等之御心內不能窺知故,不得不擔心。

釋迦如來為太子時,父淨飯王捨不得太子而不許給出家。雖配置二千人之兵守城之四門,然終違親之御心而出家。世間之一切雖當隨親意,然成佛之道不隨,是乃孝

                                                         

 

                                                         一〇

養之本歟。因此心地觀經對佛道就孝養之本云「棄(親之恩愛)入無為(覺之道),真實報恩者」。此言之意,入佛法真實之道,不隨父母之心而出家成佛,才是真實之報恩。於世間之法,不隨父母之起謀反才是孝養,於名孝經之外經可見到此言。天台大師入法華三昧之時,亡逝之父母倚偎於左右之膝而欲妨礙佛道修行;此乃天魔現父母之形而為障礙也。

伯夷、叔齊一言亡身之因緣已書於前矣。又更有第一之因緣(故事);日本國人王第十六代之王名應神天王,今之八幡大菩薩是也。此王有御子二人,嫡子長男仁德,次男宇治王子。然而天王欲傳位給次男宇治王子。王御崩後,宇治王子云,兄當繼位。兄云,如何可不遵父之遺言呢,而辭退。如斯互讓,三年之間王位虛懸,不只萬民興嘆,亦是天下一同之不幸故,宇治王子云,兄因有我在而不即位,說完而自絕命。仁德對此非常悲嘆,又深深俯地而難過故,宇治王子復蘇,對仁德說了重要之事事,又息絕矣。於是仁德即位,不但國內安穩,新羅、百濟、高麗亦臣服日本國,而年貢八十艘。

賢王之中亦有兄弟不和的例子,然是何因緣,仁德和宇治王子能夠這樣的互相為對方來著想呢。是淨藏、淨眼二太子(法華經妙莊嚴王本事品所說的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因位修行時之二太子)變生的呢,還是藥王菩薩、藥上菩薩二人化生的呢。雖兄大夫志殿受父上之懲罰斷絕父子關係,然弟兵衛志殿今度不至於不隨從兄。若是這樣,則大夫志殿受父上之斷絕父子關係就更加不能認為是普通之事了,此童子鶴王(將池上兄弟之消息傳於身延山中之宗祖之童子)所述之事是真的歟。兵衛志殿和兄之御同心實在是太不思議故,特別再說給以下之文,沒有復逾此事之故事故,請當成永遠之故事來流傳。

名大唐西域記之書籍書有如下之故事。於月氏名婆羅痆斯國施鹿林的地方有一隱士,修成仙法。雖已可變瓦礫為珠寶,改變人、畜之形,然尚不能乘風雲而遊仙宮。於是為了成就此術,語一烈士,令其持長刀立於壇之一隅,屏息絕言。謂從今晚到明晨若不說話,則可成仙法。求仙之隱士坐於壇中,手持長刀口誦神呪。並互相約束,即使死也決不可說話。烈士誓云,即使死也不說話。就這樣夜半已過快黎明時,不知在想什麼,烈士突然大叫出聲。於是無言之修行遂失敗,而無法成就仙法。於是隱士向烈士責難云「為何打破約束呢,真是遺憾之事也」。烈士嘆云「稍微入睡之時,昔日仕奉之主人親自到來,雖責備我為何不說一句話,然(隱士)之恩厚故,忍而不言。彼主人怒云要斬汝頸,然而亦不言,遂被刎頸矣。(徘徊)於中陰(人死後

                                                         一一

 

                                                         一二

七日[四十九日]間)見到自己之屍時,雖懊悔興嘆,然一樣不言。遂生於南印度之婆羅門之家矣。雖難忍入胎出胎時之大苦,然不出氣息,亦不言。既成冠者(成人)而娶妻矣,又親死矣,又生子,雖有種種之悲喜,然皆不發一言。如此而年六十有五矣。然都不說話故,我妻於是語云,汝若不言則要殺汝之愛子。時我思,我已年衰矣,若此子被殺,則難再得子,遂不禁出聲,而驚醒矣」。師云「啊,力不及,你我皆為魔所騙矣,終不能成就此事(仙法)」,烈士謝罪大嘆云「我心弱故,致師不能成就仙法」,隱士後悔云「我之失也,沒有事先明確地告誡你」。然而烈士嘆不能報師恩,遂思死而死去矣。這樣的一個故事也。

仙法者,於漢土出自儒家,於月氏則為外道之法之一部分,不值一提,尚不及佛教之小乘阿含經,況通、別、圓之三教乎,況當及法華經乎。連如斯之淺事,若欲成就則四魔(煩惱魔、陰魔、死魔、天子魔)競起而難成,何況法華經之極理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七字,身為初持之日本國之開始弘通之(日蓮大聖人)之弟子檀那之人人,其大難之來之事,以言難盡,只可以心來推量也。

天台大師之摩訶止觀乃天台大師一生之大事,為講述釋尊一代聖教之肝心之書也。佛法渡漢土五百餘年之,所謂南三北七之十師,雖智齊日月、德響四海,然猶迷惑於一代聖教之淺深、勝劣及前後、次第。此時智者大師(天台大師)不僅重明佛教之次第勝劣,更從妙法蓮華經之五字之藏中取出一念三千之如意寶珠而普與三國(月氏、漢土、日本)之一切眾生。此【止觀之】法門不僅始於漢土,更是月氏之論師未明給之事也。因此章安大師之釋云「止觀明鏡,前代未聞」,又云「天竺大論,尚非其類」。

其中,摩訶止觀第五卷之一念三千法門,乃一重深入之法門也。說此法門則魔必出來。相反的若魔不競起,則不能証明其為正法。因此摩訶止觀第五卷云「【止觀之】行解既勤,三障四魔,紛然競起。乃至,不可隨不可畏。隨之將人向惡道,畏之妨修正法」。此釋不僅日蓮身當之,亦是門家之明鏡也。一定要慎重習傳,以作為未來【法華經信仰者】之資糧。此釋所稱之三障者,煩惱障、業障、報障也。云煩惱障者,因貪、瞋、痴等而起之障礙也。云業障者,因妻兒等而起之障礙也。云報障者,因國主父母等而起之障礙也。又四魔中之天子魔亦又如是(第六天魔王之障礙之事也,大致上和三障同義)。今日本國云我得止觀、我得止觀之人人,有誰三障四魔競起乎。「隨之將人向惡道」這樣云之惡道者,不只是三惡道,人天九界皆云為惡道也。因此【能令末代之眾生成佛之】法華經以外之華嚴、阿含、方等、般若、涅槃、大日經等諸經,

                                                         一三

 

                                                         一四

及【以法華經為依經之】天台宗除外之其餘七宗之人人,皆是「將人向惡道」之獄卒(地獄之鬼)也。天台宗之人人中,亦有一見似信法華經,而其實是導人於爾前,此等亦是使人向惡道之獄卒也。

今貴殿等二人有如前述之隱士和烈士,若欠一人則不能成【就佛法】。就譬如鳥之兩翼、人之兩眼一樣。又二人之夫人是貴殿等之檀那(支持者)。女人是邊隨對方又邊使對方隨之者也。夫樂則妻榮,夫若盜人則妻又當成為盜人矣。此全非但今生之事,而是世世生生如影和身、華和果、根和葉一樣【是一体的】。棲木之蟲食木,在水之魚食水。芝枯則蘭泣(芝、蘭有共生關係),松榮則柏悅(松、柏共為長榮之木),草木尚且如是。云比翼之鳥,一個身兩個頭,二口所進之物養其一身。云比目之魚,雌雄各只有一目故,一生間不相離。夫妻亦如是。為全此法門,設即使遭夫殺害,也不可後悔。若能一同勸諫夫心的話,則當繼龍女(於法華經提婆品示成佛之姿之八歲之龍女)之跡,成為末代惡世女人成佛之典範。

若能這樣做,則設即使有何事,日蓮定當稟於二聖(藥王菩薩、勇施菩薩)、二天(持國、多聞)、十羅剎女、釋迦、多寶,使於順次生(下一生)成佛。「為心之師,不可以心為師」者,六波羅蜜經之文也。設縱使有何等苦惱之事,也決不可懈怠,請只專心法華經之事。特別日蓮之法門,雖然以前難信,但今,前所預言之事既已符合故,以前無理誹謗之人人當有後悔之心矣。設縱使今後有信仰之男女,但也不認為有人能夠替代貴殿等之信心。一開始雖信心,然不久就畏於世間之目而捨棄信仰之人人,不知其數。其中,比原就誹謗之人人還更強盛地誹謗之人,又數多也。釋尊在世之時,善星比丘等一開始雖信心,然後來不只退轉,還誹謗佛故,佛力亦不及(無法救之),而墮於無間地獄矣。

此信特別要奉送給弟兵衛志殿。又兄大夫志殿之夫人和兵衛志殿之夫人,願能好好地講述使其聽聞。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妙法蓮華經。

 

四月十六日                                 蓮 花押

 

 

 

 

 

                                                         一五

 

                                                         一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