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
與前篇「1281.閏7.1 曾谷二郎入道殿御報」一樣,開頭即揭『譬喻品』「其人命終 入阿鼻獄」之文,然後詳說阿鼻地獄即無間地獄之樣相。接著述說今日本國之上下萬人,依誹謗法華經,輕視日蓮,誹謗三寶之科,當皆墮於此地獄。後段之文則言及光日尼御前因宿緣深厚,又受子息故彌四郎殿之引導,而成為信法華經之身,母與子必俱參靈山淨土矣。
[年系]
依『日乾目錄』,則身延曾存真蹟末尾有「八月八日」之日期。『定本』、『新定』等之年系共為弘安四年。又文中有「弘安四年五月以前---」之言,故弘安四年確定也。
[對告]
光日上人。依『日乾目錄』,則身延曾存真蹟末尾有「光日上人御返事」之收件人姓名。
[真蹟]
二紙完,身延久遠寺曾存。
[寫本]
山梨縣身延文庫藏日朝寫本。
光日上人御返事 弘安四年八月八日 六〇歲
法華經第二卷之譬喻品云「其人命終 入阿鼻獄」。阿鼻地獄之「阿鼻」者,天竺之言,在唐土、日本云無間。無間者無間斷之意也。一百三十六地獄中,一百三十五個其苦是有間斷的。即十二時中雖熱,然亦有涼爽之時;又雖難耐,然偶爾也有喘息之時。然而剩下的一個云無間地獄者,十二時中大苦無一時片刻之停止,故云無間地獄。此地獄在我等所居之大地之底,超過二萬由旬之最下之處也。世間之道理是,輕的物在上,重的物在下。故大地之上有水,水比地輕故;水之上有火,火比水輕故;火之上有風,風比火輕故;風之上有空,空比風輕故。人亦是以此【地、水、火、風】四大造成。而人一死,若為惡人之場合則風和火先去,地和水留下【因重而墮於地獄矣】,故人死後重為墮地獄之相也。若為善人之場合則地和水先去,重物去矣,輕之風和火留下,故輕為生於人天之相也。
地獄之相,重中之重乃無間地獄之相也。彼無間地獄縱橫二萬由旬也,八方則八萬由旬也。墮彼地獄之人人,一人身大八萬由旬也,多人亦又如此;身柔如綿。火激燃之事如大風之燒亡,又如赤鐵之火。概言之,於我身火出(火燃)之筋道有十三。
光日上人御返事 一
光日上人御返事 二
有二火,自足出而穿過頂。又有二火,自頂出而穿過足。又有二火,自背入而出於胸。又有二火,自胸入而出於背。又有二火,自左脇入而出於右脇。又有二火,自右脇入而出於左脇。亦有一火自頭向下,如雲之卷山(繞山)而下。此地獄之罪人之身如燒枯草一樣地燃燒起來。雖急奔於東西南北,然無可逃之所。此為大火之一苦也,他苦且置之。此大地獄之苦,佛若委細說給的話,則我等眾生聞之當皆死矣。故佛似未委細說給。
今日本國四十五億八萬九千六百五十八人之人人當皆墮於此地獄。然無一人知此事。例如於弘安四年〈公元一二八一年〉五月以前,日本上下萬人無一人會想到將遭蒙古所攻,日本國但只日蓮一人知如斯之事將會發生於此國。於是我「其時日本國四十五億八萬九千六百五十八人之一切眾生,將無一人不受他國之責,其大苦就譬如入水於云焙烙之釜,然後放入許多云雜魚之小魚,並燃乾柴而煮之一樣也」這樣說時,聽到之人「啊多麼可怕,可恨的不吉利之話呀,打之吧、逐出住所吧、流放吧、殺吧。沒收信其言之人人之田地吧、奪其財產並催逼領地吧」雖這樣揚聲大呼,然自五月值大蒙古之責以來,皆茫茫然不知所措,而其中亦有「或許日蓮所說之事是正確的」這樣思之人人乎。想來令人心痛,雖不想責怪什麼,然來襲之事,實際上已發生故,所言命中也、命中也。日蓮所說之事的中矣。彷彿妖怪所說的話一樣。
昔承久之交戰,於隱岐法皇之御前,有云京二位殿(藤原兼子,隱岐法皇之乳母,以近側而得勢)等什麼都不知之女官等聚集,勸王興戰,結果被北條義時所攻,而驚慌失措矣。與此同樣的,今請御覽吧。云法華經誹謗之科、言輕蔑日蓮之罰,因經與佛與僧之三寶誹謗之大科,國主現生移修羅道於此國,後生當自己行往無間地獄矣。此又全因弘法、慈覺、智証等三大師法華經誹謗之科,與達磨、善導、律僧等一【佛】乘誹謗之科,與重用此等之人之國主之科,與不用思國慕故鄉且早勘知而告示之日蓮之諫言而還怨嫉之大科也,若思先例,則就如吳王夫差不用伍子胥之諫而被越王勾踐所亡,殷紂王輕視比干之言而為周武王所攻一樣。
而光日尼御前是有何宿習(宿緣)而能御信用法華經歟。或是因子息故彌四郎殿有在信心故,而依其勸歟。此功德(法華經信仰之功德)不虛的話,與子俱參靈山淨土而見面之事,當無疑矣。云烏龍者雖謗法華經而墮於地獄,然其子云遺龍者書寫法華經而供養故,親【烏龍】成佛矣。又妙莊嚴王雖為惡王也,然受御子淨藏、淨眼之引導【修行法華經】而成娑羅樹王佛矣。其故,子之肉是母之肉,母之骨是子之骨也。松榮則柏悅,芝枯則蘭泣。連無情(沒有心)之草木尚友之喜、友之歎一也,何況母
光日上人御返事 三
光日上人御返事 四
親與子之契,宿於胎內經九個月生下後,數年間養育,自己若死,子可為我荷棺,可安慰我靈,雖如是想著,然卻變成我在安慰子之靈,這樣之恨,又自己死後會如何,其思難受又不安,該如何是好、該如何是好。
思子之金鳥入於火中,思子之貧女沈於恒河。彼金鳥,今之彌勒菩薩也。彼沈河之女人生為大梵天王矣。何況今光日上人,因思子心切,而成為法華經之行者矣。母與子必俱參靈山淨土。其時之御見面,又將是何等地高興、何等地高興啊。
八月八日
光日上人御回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