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7日 星期二

1275. 法蓮抄


 

[解題]

本書之內容概略可分為四段。

第一、明示供養法華經之行者之功德。即舉『法師品』及妙樂『文句記』之文示,供養末代法華經之行者之功德,比供養佛之功德還勝,相反的,戲言誹謗末代法華經之行者之罪,比像提婆達多一樣三業相應罵詈打擲怨嫉佛之罪還重。

第二、具体地示誹謗法華經之行者之罪與供養之功德。即誹謗法華經之行者之人墮於八大地獄之第八無間地獄,而供養之人其功德比一劫間供養佛之功德還百千萬億倍勝也。

第三、稱贊法蓮上人以讀誦『自我偈』來供養亡父之功德。即稱贊於父十三年之忌日讀誦五部之法華經,更從父去世之日起直至十三年忌讀誦回向『自我偈』一卷之法蓮上人之信仰,而此功德將又回到身為子息之法蓮上人身上,並引『法華傳記』烏龍、遺龍之故事稱贊其親子一体之功德及真實之孝養之姿。

第四、述說天變地夭之意義。即大地震大彗星等天變地夭,更者自界叛逆難他國侵逼難,乃因日本國之國主及一切眾生誹謗法華經之行者日蓮之過失,諸天怒而引起者也,又此事若反過來說的話,則正是此國有大聖人出現之証明也。

再者,「供養法華經之行者之功德,比供養佛之功德還勝」,此可見於文永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之「1274.11.11 上野殿御返事」以來「1275.1.24 大田殿許御書」、「1275.1.27 四條金吾殿女房御返事」等,但在本書才作為貫穿全体之主題而正式地加以論述。

[年系]

『日朝本目錄』有「文永十二年卯月 於身延」,『刊本錄內』無年次之記載。『境妙庵目錄』為建治元年四月日,『日明目錄』為建治元年四月十二日,『高祖遺文錄』、『縮冊遺文』、『定本』、『新定』為建治元年四月,『日諦目錄』、『對照錄』為建治元年。

文中有「去年四月八日面對平左衛門尉時」,可了解本抄是建治元年〈文永十二年〉,但四月之根據不明。

[對告]

法蓮。無收件人姓名,但文中有「今法蓮上人亦又如此」、「法蓮上人之御身遺留著過去聖靈(父上精靈)之御容貌也」、「法蓮上人法華經信仰之御功德」等。

法蓮者,被當作曾谷次郎入道,但與「1273.4.26 觀心本尊抄副狀」、「1278.11.23 觀心本尊得意抄」中可見到之「曾谷教信」是否為同一人,古來有異義。『日蓮聖人遺文辭典』〈歷史篇〉認為有研究的餘地,但似偏向異人說。要進一步檢討。

[真蹟]

真蹟斷簡,四個所分藏。

 

                建治一年     五四歲

                                            

夫以,法華經第四卷之法師品云「若有惡人,以不善心,於一劫中,現於佛前,常毀罵佛,其罪尚輕。若人以一惡言,毀呰在家出家讀誦法華經者,其罪甚重」。妙樂大師於文句記釋此經文云「然約此經(法華經)功高理絕(功德高教理勝)【故】,得作此說餘經【則】不然」。此經文之心,一劫者,從人壽八萬歲開始,每百年減一歲,千年減十歲,如此次第減至人壽十歲,此十歲時之姿宛如當今八十歲之翁,這樣長的時間云一減又相反地人壽從十歲開始,每百年增一歲,第一百年成為十一歲,又百年成為十二歲,乃至一千年後成為二十歲,乃至成為八萬歲,這樣長的時間云一增此一減一增之長時間云一劫也。此外雖又有種種劫之數法,然今且以此一減一增為一劫之說法來作為說明。此一劫間,依身、口、意三業而事起,當有憎佛者出現。

例如提婆達多【就是典型的例子】。佛乃淨飯王之太子,提婆達多則為其弟斛飯王之子。因此佛和提婆達多雖為堂兄弟,然今也好昔也好、聖人也好凡夫也好,使人之關係惡劣的,自女人而起者乃第一之仇也。釋迦如來為悉達太子時,提婆達多亦同樣為太子也。耶輸大臣有一女兒,名耶輸多羅女。五天竺第一之美女,四海聞名之天

                                                         

 

                                                         

女也。悉達和提婆互爭此女為后故,遂交惡矣。後悉達出家而成佛,提婆達多又以須陀比丘為師而出家矣。佛持二百五十戒,具足三千威儀故,諸天、人渴仰之,四眾恭敬之。而提婆達多卻不受誰之尊敬故,遂努力設法要超過佛世間之名譽,數廻思慮,而開始主張可以比佛更受世間尊敬的五樣事情。即四分律(天竺小乘教之一派所傳之律典)所云之「一、糞掃衣,二、常乞食,三、一座食,四、常露座,五、不受鹽及五味」。佛納受人之施衣,提婆達多則著糞掃衣(用他人捨棄的破布作成的法衣)。佛接受人之施食,提婆則只常乞食【而忍受飢餓】。佛一日一二三度進食,提婆則只一座食。佛處於塚間樹下,提婆則日中常露座(座於露天)。佛應時而服鹽及五味(酸、苦、甘、辛、鹹),提婆則不服鹽等。這樣的作為故,世間遂認為提婆比佛還勝,有如天地雲泥之差別也。如斯,令佛之威德失墜,但摩竭提國之頻婆舍羅王,佛之那也,仍舊日日五百輛車之供養品,數年之間不欠一次地送,繼續供養佛及御弟子等。見到此情景的提婆達多,嫉而欲奪之故,唆使未生怨太子(阿闍世太子)令殺父頻婆舍羅王,又提婆達多自己亦圖謀要殺佛,或以石打佛,此為身業也。又罵詈佛乃誑惑者,此為口業也。又內心思佛為宿世之怨敵,此為意業也。三業相應(相稱、一致)之大惡無有過此者。

像提婆達多這樣的大惡人,三業相應於一中劫間,罵詈打擲嫉妬釋迦佛之大罪當是何等之重耶。此大地厚十六萬八千由旬也。因此即使承載四大海之水、九山之土石、三千之草木、又一切之眾生,也不會陷落、傾斜、破裂。然而提婆達多五尺餘之人身也,僅因犯三逆罪,大地破裂而入於地獄矣。此墮獄之穴,今尚存於天竺。玄奘三藏自漢土至月支修行之時有見過此穴,記載於「大唐西域記」之書籍中。而對末代法華經之行者,縱令心無厭惡,色無嫉妬,只是戲罵,然其罪即超過上之提婆達多三業相應一中劫罵詈佛之罪,此,法華經法師品所說也。何況今世之人,如提婆達多一樣,以三業相應之大惡心,多年之間罵詈、毀辱、嫉妬、打擲、讒死、歿死法華經之行者,則其罪當如何耶。

問云,怨恨末代之法華經行者之人會墮於何種地獄呢。答云,法華經第二卷之譬喻品云「見有讀誦書持經者,輕賤憎嫉而懷結恨。乃至,其人命終入阿鼻獄。具足一劫,劫盡復死,展轉至無數劫」。此大地之下過五百由旬有炎魔王(閻魔王)宮。此炎魔王宮之下一千五百由旬之間有八大地獄等一百三十六之地獄。其中一百二十八之地獄為輕罪者之住處,而八大地獄則為重罪者之住處也。八大地獄中七大地獄是十惡者之住處,第八之無間地獄是五逆和不孝和誹謗【法華經】之三人之住處也。總之此

                                                         

 

                                                         

譬喻品之文是在說示,對今末代之法華經之行者,即使只是戲論地罵詈誹謗之人人,皆當墮於無間地獄也。

又法華經第四卷之法師品云「有人求佛道,而於一劫中,合掌在我前,以無數偈讚,由是讚佛故,得無量功德。歎美持經者,其福復過彼」。妙樂大師釋此經文云「若惱亂【信持法華經之人】者頭破七分,有供養【信持法華經之人】者福過十號(其福勝過供養佛之功德)」。夫人中轉輪聖王第一也。此輪王出現之前相(前兆)為大海中長出優曇華之大樹並開花結實。若轉輪聖王中之金輪王出現於世,則四天之山海(四天下)平穩,大地柔如綿,大海甜如甘露,黃金之山長著七寶之草木。此輪王須臾之間巡廻四天下,諸天守護,鬼神來仕,龍王亦應時而降雨。劣夫若跟隨此王,則一樣須臾巡廻四天下。此完全是轉輪王【過去世修行】十善【所】感得之大果報也。毘沙門天等四大天王又是此轉輪聖王不可比擬之四天下自在之大王也。帝釋是忉利天之主,第六天魔王則居欲界之頂而領三界。此乃【持】上品之十善戒、【行】無遮之大善(平等地廣施善根於僧俗之事)之【功德】所感(所感得之果報)也。又大梵天王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之天尊,居色界之頂而領魔王及帝釋,手握三千大千世界;此乃有漏禪定之修行(煩惱跟隨之凡夫以有漏智而修禪定[精神統一])上又修行慈悲喜捨(慈愛眾生、悲憫眾生、以眾生之喜為喜、捨愛憎親怨而平等地利益眾生)之四無量心之人也。

稱聲聞者,舍利弗及迦葉等之事也,此等之人守二百五十戒,於無漏禪定之修行(為獲得無漏智之禪定修行)上又【相對於外道之四顛倒之常、樂、我、淨而】凝苦、空、無常、無我之觀,斷盡三界之見思【惑】,【得】於水火中自在【之神通】也;故以梵王和帝釋為眷屬。緣覺又非聲聞所可比擬,是和佛爭出世之人也。昔有獵師於飢饉之世,以稗飯一碗供養云利吒之辟支佛(緣覺),而九十一劫間生為人中、天上之長者。釋尊天眼第一之御弟子阿那律正是當時之獵師也。就此故事妙樂大師釋云「稗飯雖輕,以盡所有【來供養之心】及(供養之對象)勝故,得勝報」。釋之心,稗飯雖輕,然供養尊貴之辟支佛故,而能度度生於如斯之大果報,這樣書之意也。

又稱菩薩者,文殊、彌勒等之事也,此之大菩薩等又非彼辟支佛所可比擬之大人也。佛乃破所謂四十二品之無明之闇之妙覺之佛也,如八月十五夜之滿月也。而此菩薩等為盡四十一品之無明而登等覺(幾乎和佛之覺同等之等覺之位)之山之頂,如十四夜之月。

而稱佛者,比上之諸人百千萬億倍勝之大人也。佛必有三十二相。其相者,梵音

                                                         

 

                                                         

聲、無見頂相、肉髻相、白毫相、乃至千輻輪相等也。此三十二相中之任一相皆是以百福而成給也。百福者,假令有大醫一時之間令日本國、漢土、五天竺、十六大國、五百中國、十千小國,乃至一閻浮提、四天下、六欲天、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之一切眾生之盲目開而如本來一樣,以這樣的大功德為一福,累積此福百次,始成就三十二相中之一相。因此,此一相之功德多於三千大千世界草木之數,超過四天下之雨跡。縱令壞劫之時有云僧佉陀之大風,雖是能將須彌山吹上色究竟天碎為微塵之大風也,然動不了佛御身之一毛。佛之御胸有大火,云「平等大惠大智光明火坑三昧」。佛涅槃之時,此大火自胸出而燒一身,其時六欲【天及】四海之天神、龍眾等,惜佛故,集而下大雨,三千【世界之】大地盡成澤國,甚至流須彌山,然不能消此大火。

佛有如斯之大德故,所以阿闍世王雖不僅集十六大國之惡人,邀一四天下之外道,以提婆為師,(遣)無量之惡人,罵、打、殺害佛弟子,還將佛之信者,有賢王之譽,無何過錯之父之大王,以一尺之釘,釘於七處,而處以磔刑,又禁閉生母,用刀打頭而斷玉簪,如是等重罪累積而惡瘡身發七處,本應經三七日(二十一日)後之三月七日,大地裂開而墮於無間地獄,經一劫來受苦,然因悔前非而詣佛所,不僅惡瘡得癒,還能免無間地獄之大苦,並延四十年之壽命。又名醫耆婆大臣(阿闍世王之良臣),正是佛之御使故,所以能夠入火炎中抱出瞻婆長者(中天竺鴦伽國首都瞻婆城之長者)之子。以之思之,即便只是一度供養佛之人,縱使其是如何的惡人或女人,成佛得道無疑也。提婆達多有三十相,欠二相。所謂眉間之白毫相和腳掌之千輻輪相也。比佛劣二相故,思會為弟子等所輕,於是集螢火安裝於眉間而云白毫;為了作千輻輪相,託鍛冶師造菊形之烙鐵而押燒印於腳掌時,遭到嚴重的灼傷,最後可能會死去故,而求助於佛。於是佛以御手撫摩,苦痛立即除去。想因此提婆應會悔改歟,然不料反而說瞿曇(釋尊)所行醫術乃奸詐之物,又當為妖術等。如斯之敵,佛亦不怨。何況一度信奉佛者,怎會有見捨之事呢。如斯尊貴之佛故,奉摹木像及畫像,而有優填大王所造之木像步行,摩騰所繪之畫像說一切經之說。

然而,與「如此尊貴之教主釋尊,非只一時二時,亦非只一日二日,而是一劫之間合掌,兩眼朝著佛之御顏,低頭捨他事,如欲消頭上之火,如渴思水、飢思食一樣,不間斷地供養」之功德相比,「如同戲論般,繼母一言讚美繼子一樣,即使不具誠意地讚歎供養末代之法華經之行者」之功德,當勝「彼三業相應之信心一劫之間供養生身之佛」百千萬億倍也,佛這樣說給也。此,妙樂大師書為「福過十號」也。「十號」者,佛之十個御名也。比起供養十號,供養末代之法華經行者之功德為勝也,這樣書

                                                         

 

                                                         

之意也。妙樂大師集二十個法華經勝一切經之事,此為其一也。

以上。上所述之說於法師品之二個法門(即誹謗法華經之行者之罪比誹謗佛之罪還重,讚歎法華經之行者之功德比供養佛之功德還勝),雖是佛說,然為不容易納得之事也。究竟為何比起供養佛之功德,供養凡夫可較勝呢。然而若說此為妄語,則當成為懷疑釋迦如來之金言,輕蔑多寶佛之証明,破十方諸佛之舌相者矣。若爾則當現身墮於阿鼻地獄。如登巖石而馳野馬一樣,心肝(心)不能安穩也。然又如能信此,則當可成妙覺之佛矣。今度該如何做才可獲得對法華經確固之信心呢。又不信此而修行此經,就如同無手而入寶山【求寶】,無足而企千里之道一樣。

但當引淺近(淺顯)之現証以獲得深遠之信(對佛所說之深遠法門之信心)。佛御歲八十之正月一日,說完法華經,向阿難、彌勒、迦葉說了如下的話「我出現於世是為了說法華經,我本懷既遂矣,今已無在世之理由。却後三月之二月十五日當般涅槃」。聞此之一切內外之人人雖皆懷著疑心,然佛語不虛,終於二月十五日御涅槃。因此佛之金言真實也,於是懷疑之人人獲得了些許之信心。又佛記給(預言)「我滅度後一百年,名阿育大王之王出現,成一閻浮提三分之一之主,當立八萬四千之塔供養我舍利」。雖人亦疑此,但果然如預言出現,自此更加獲得信心。又(預言)「我滅後四百年,當有云迦貳色迦王之大王,集五百阿羅漢造婆沙論(大毘婆沙論,為「說一切有部」之根本論書「發智論」之詳細之注釋書)」,是又如佛記所言。以是等現証,人人才相信佛之記文(預言)。若上所舉之二法門妄語的話,則此一經當皆成妄語。

法華經壽量品云「我乃過去五百塵點劫之昔【成道】之佛也」。我等乃凡夫也,過去之事,連今世出生以來猶不記得,況一生二生前之事乎,更何況五百塵點劫【遙遠之過去】之事,如何可信乎。又對舍利弗記云「汝於未來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乃至,當得作佛,號曰華光如來」。又對摩訶迦葉記云「於未來世,乃至,於最後身,得成為佛,名曰光明如來」。此等經文又【遙遠的】未來之事故,我等凡夫當覺得不可信。因此,不知過去未來之凡夫,此經難信。又即使修行可能也是別無選擇之事。以是思之,現今有眼前之証據之人,於此法華經之說時,大概不會有信之人歟。

今法蓮上人送來之諷誦狀(追善之諷誦文)云「相當慈父幽靈第十三年之忌辰奉轉讀(經典讀誦之事)一乘妙法蓮華經五部」。

夫教主釋尊號大覺世尊。世尊之「尊」之一字,讀為「(崇高)」。「高」之一字又(釋)為「孝」也。一切孝養之人中,第一孝養之人故,號為世尊。釋迦如來

                                                         

 

                                                         一〇

之御身為金色且備三十二相。彼三十二相中之無見頂相者,佛雖然是丈六之御身,但竹杖外道以一丈六尺之竹杖無法量其御長,梵天(大梵天王)亦無法見其頂,這樣不思議之相也,故云無見頂相。是孝養第一之大人故,方能備有如斯之相。孝經有二。一、為漢土名孔子之聖人所書,所謂外典之孝經也;二、於內典,今之法華經是也。內外雖異,然其意是同也。釋尊於塵點劫之間努力修行欲成佛者,是為了何事呢,就是為了孝養之事也。然而六道四生之一切眾生皆自身之父母也,一切眾生若不成佛的話,則不能終盡孝養故,自身亦不能成佛。

今法華經乃是有令一切眾生皆成佛之秘術之御經也。所謂若能令地獄之一人、餓鬼之一人乃至九界之一人成佛的話,則一切眾生皆可成佛(十界皆成)之道理顯也。就譬如竹節若破其一,則餘節亦破一樣;又如圍碁有云四丁戰法之事,一石若死,則多石死矣一樣;法華經【皆成佛道之理】亦又如此。又云金屬之物,有伐草木之用;水有滅一切火之德;法華經亦又有令一切眾生成佛之用。六道四生之眾生有男女,此男女皆我等前生之父母也。故若有一人遺漏成佛的話,則自己亦不能成佛。故於爾前經定二乘為不知恩者而說給永不成佛,遍無孝養之心(只執着於自身之解脫,對父母及一切眾生無孝養之心)故也。佛因悟得十界皆成之法華經,所以六道四生之父母孝養之功德備於身。

而釋尊讓與此孝養之功德於信法華經之人。此就宛如悲母之所食化成乳而養赤子一樣。法華經譬喻品云「今此三界 皆是我有 其中眾生 悉是吾子」。教主釋尊將此孝養之功德化作法華經之文字,而讓一切眾生之口來嚐。受讓此功德之事,就宛如赤子雖不辨水火,不知毒和藥之區別,然若含乳則自然持續身命一樣。雖不能如舍利弗等一樣精通阿含經,雖不能如解脫月菩薩等一樣悟得華嚴經,乃至雖不能如文殊菩薩一樣一代聖教浮於胸,然即使只聞法華經一字一句之人沒有不成佛的。於法華經方便品,彼五千之增上慢者,聞而不覺,【而退坐之】不信之人也,雖然如此但因沒有誹謗法華經故,經三個月後而得以成佛。涅槃經所說之「若信若不信則生不動國(皆生於佛國土)」者,即是此等之人之事也。連不信法華經者,若不謗,則因聽聞之不思議之功力而得以成佛。就像被所謂七步蛇咬到之人,走不過一步乃至七步,因毒之用之不思議,過不了八步一樣;又如胎內之子之七日,必每七日之內轉成餘形來成長,不出八日一樣;縱使當初無自覺,然若有其因則後必出來果者是同樣之事也。

今法蓮上人亦又如此,因信受法華經,教主釋尊之御功德入替於御身矣。又法蓮上人之御身遺留著過去聖靈(父上精靈)之御容貌也,就譬如種之成為苗,花之成為

                                                         一一

 

                                                         一二

菓一樣。其之華落而菓存,菓中藏有種而最後成為苗來顯現。亦即法蓮上人法華經信仰之御功德,原樣地成為過去聖靈之御財(功德)也。松榮則柏悅,芝枯則蘭泣,連非情之草木尚如此(尚有如此深的關係),何況有情乎,又何況父子之契(父子之宿緣)乎。彼諷誦(貴殿追善之諷誦文)又云「從慈父閉眼之朝至於第十三年之忌辰,【常】於釋迦如來之御前,自奉讀誦自我偈一卷回向聖靈」。

今日本國之人,雖可見到像是在信佛法,然昔佛法尚未傳來日本之時,佛也、法也,皆不知,而於排佛論者之物部守屋和篤信佛教之上宮太子交戰之後,有信佛教之人,又亦有不信者。漢土亦如此。摩騰入漢土後,和道士進行諍論,道士敗故,雖開始有信之人,然不信之人居多。

且說於那樣的時代有這樣的一個奇聞。有名烏龍之擅於寫字之書法家,為許多人所賞用。雖然如此,但於佛經,則無論如何地請託都不寫。最後臨終之時,召子息遺龍云「汝生我家而繼藝能,為了對我孝養,決不可書寫佛經,尤其是不可書寫法華經。因為我之本師老子乃天尊也,天無二日,而彼經說『唯我一人【能為救護】』,蔑視老子,極其奇怪也。若違遺言而書寫的話,我當立刻變成惡靈而斷汝命」,言終,舌裂成八瓣,頭破成七分,【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吐血而死畢矣。然而其子不能分辨善惡故,不知自己之父因謗法之罪而現惡相墮於阿鼻地獄了。而遵照遺言不書寫佛經,何況口誦之事乎。就這樣時間過去,國王變成司馬氏之時,因有書寫佛經之御佛事,於是尋求漢土第一之能書者,而決定遺龍矣。立刻召而指示書寫經文,然而再三辭退故,不得已命他人書寫一部之經,但帝王不滿意。於是再召遺龍指示云「汝因親之遺言而不能為朕書經,其事雖無謂(無什理由),然就且免之。但至少應當書寫題目」這樣三度勅定。然遺龍猶辭退故,大王龍顏不悅云「天地尚王之進退也(天地之一切,王所支配也)。若然,則汝之親非我之家人乎。不可以私事之遺言而輕國之公事。必須但書題目。若不然,則雖是佛事供養之庭,也要速斬汝頭」這樣指示故,遺龍終於只書題目。所謂,妙法蓮華經卷第一乃至卷第八之題目也。遺龍於黃昏歸自宅而歎云「不能背王勅故,我背親之遺言而書佛經而成不孝者矣。天神地祇定當瞋此不孝者」這樣說著而就寢了。夜夢中出現大光明,以為是朝日照耀,原來是一天人立於庭上,又帶有無量之眷屬。此天人頂上之虛空有六十四佛。遺龍合掌問云「您是什麼樣的天人呢」,答云「我是汝父烏龍也。誹謗佛法故,舌裂成八瓣,五根出血,頭破成七分而墮於無間地獄矣。臨終時之大苦已是覺得極不堪忍了,然無間地獄之苦更是百千億倍也。人被用鈍刀剝其指甲,被用鋸子鋸其頸,令其走在炭火之上,被塞入

                                                         一三

 

                                                         一四

荊棘中等之苦,無論如何也不足與此無間地獄之苦相比。雖思如何作才能告知我子,然無法如願。對臨終之時告誡汝不能書寫佛經之遺言,實在感到非常的懊悔。然而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只能恨我身,責我舌,而昨晨,法華經之始之『妙』之一字飛來於無間地獄之鼎(將無間地獄譬喻為烹煮罪人之鼎)之上而變作金色之釋迦佛。此佛具三十二相,面貌如滿月,出大音聲說云『假使遍法界,斷善諸眾生,一聞法華經,決定成菩提』。自此文字中大雨降而滅無間地獄之炎,雖為閻魔王但亦低頭尊敬,獄卒捨杖而立,一切罪人不知究竟是何事而驚慌失措。又飛來『法』之一字,如前一樣變作佛。又『蓮』,又『華』,又『經』,亦皆如此。如是飛來六十四字而變作六十四佛矣。於無間地獄出現六十四体之佛故,就如同六十四之日月並出於天一樣,自天降甘露而與罪人。抑此等之大善究竟是因何事,罪人等這樣問於佛故,六十四佛答云『我等金色之身非自栴檀寶山出現,而是今在無間地獄之烏龍之子遺龍所書之法華經八卷之題目(「妙法蓮華經卷第一」至「妙法蓮華經卷第八」)之八八六十四之文字也。彼遺龍之手乃烏龍所生之身体也,所以遺龍所書之文字就如同烏龍所書也』,聞此之無間地獄之罪人等,我等於娑婆之時,亦有子,亦有妻,亦有眷屬,為什麼沒有給我們祈冥福呢。或者雖有給我們祈冥福,然因善事之功德微弱故,所以直至現在還沒有到來歟,雖這樣一歎再歎,然無濟於事,迄此已經過一日二日、一年二年、半劫一劫,今因值遇如斯之善知識而得助,我等亦成您之眷屬,而能昇於忉利天歟,連其他之罪人皆悅。所以不管怎樣想來懇求汝不只是我也要給大家救助」。聽完亡父之話,思今生別後又不知何世才能再相晤之親之身影今見到了,且又能夠拜見佛之御姿,遺龍夢中喜悅盈身矣。時六十四佛對遺龍語云「我等無別主,汝是我等之檀那(施主),自今日起當以汝為親來守護,汝亦不可怠惰法華經之信仰。一期之後(後生)必來導往都率(兜率天)內院」這樣御約束故,遺龍殊恭謹地誓云「今日以後不書外典之文字」。此恰如彼世親菩薩誓言不誦小乘經,日蓮誓願不稱彌陀念佛一樣。遺龍夢醒後稟此事於王,大王勅宣云「此佛事已成矣。可將此事書為願文」,遺龍於是如勅宣奉書。因此,漢土、日本國遂多信法華經矣。此事記載於漢土之「法華傳記」(十卷,漢土唐朝開元.天寶年間之僧祥撰)。此為書寫之功德也。法華經法師品五種法師(受持法師、讀經法師、誦經法師、解說法師、書寫法師)中,書寫是最下之功德也;何況讀誦等,乃無量無邊之功德也。今施主十三年之間,每朝為了父之追善,讀誦自我偈,其功德當如「唯佛與佛 乃能究竟」之廣大也。

夫法華經,一代聖教之骨髓也,其中自我偈乃二十八品之魂也。三世諸佛以壽量品為命,十方菩薩以自我偈為眼目。自我偈之功德,我不能任意說之;壽量品之次下

                                                         一五

 

                                                         一六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有明顯地記載。依此記載,聽聞此自我偈而成佛之人人之數有如小千、中千、大千之三千大千世界之微塵數。又藥王品以下之妙音品、普門品、陀羅尼品、妙莊嚴王品、勸發品等之六品得道者,亦是此自我偈殘餘之功德也。又於涅槃經四十卷中,對為了聽聞說法而來集之五十二類之眾生,佛再重說給自我偈之功德。因此,始於寂滅道場說華嚴經之時如雲般來集之十方世界微塵數之大菩薩、天人等,又大集經、大品般若經之說時來集之諸聖,大日經、金剛頂經等之時來集之千二百餘尊,實皆為過去有聽聞法華經之自我偈之人人,但信力弱,雖經三五塵點之徘徊,然今度奉值釋迦佛而法華經之功德增進故(過去所下之法華經成佛之種熟故),不待靈山【法華經之說法】,而能以爾前之經經為緣而見得道。因此十方世界之諸佛皆以自我偈為師而得成佛,所以自我偈如世界之人之父母也。因此今持法華經壽量品之人乃繼諸佛之命之人也。有會捨棄信持令我得道之法華經之人之佛乎。若捨棄此等之人,則佛當還成捨棄自身矣。以此思之,若有女人生兵三千如田村、利仁等(鎌倉時期代表性之武將),則以此女人為敵之人,豈非以此三千人之將軍為敵乎;以信持法華經之自我偈之人為敵,當成為以三世諸佛為敵也。

今法華經之文字,一字一字皆生身之佛也。我等肉眼故,見為文字也。例如恒河,餓鬼見為火,人見為水,天人見為甘露。水雖一,然隨果報而所見各別也。此法華經之文字,盲眼者全然見不到,【凡夫之】肉眼見為黑色【之文字】,二乘【之慧眼】見為虛空,菩薩【之法眼】見為種種之(法門),佛種純熟【持有佛眼】之人奉見為佛。因此經文(法華經見寶塔)云「若有能持 則持佛身」。天台【於略法華經】書云「稽首(歸命)妙法蓮華經,一帙八軸四七【二十八】品,六萬九千三八四(三百八十四字),一一文文是真佛,真佛說法利眾生」。

以之案之(以此等之文來思案之),則法蓮法師每朝自口出現金色文字,此文字之數,【自我偈之】五百十字也。一一之文字變作日輪,日輪變作釋迦如來,放大光明穿透大地,照亮三惡道、無間大城,乃至東西南北,向上方則昇至非想非非想天,無論何處,尋行至過去聖靈(亡故聖靈)所在之處,當向彼聖靈殷切地語云「知道我是誰歟,我是汝子法蓮每朝所誦之法華經自我偈之文字也。此文字當變作汝之眼,汝之耳,汝之足,汝之手」。其時,過去聖靈云「我子法蓮非只我子也,乃導人於悟之善知識也」,而當向娑婆世界之貴殿合掌。此正是真實之孝養也。

抑,云持法華經者,經雖一,然持之事依時而有種種之不同也。或有【樂法梵志】割身肉供養師而成佛之時,又有【檀王】以身為牀供養師【阿私仙人】,又【喜見菩

                                                         一七

 

                                                         一八

薩】以身為薪【燒而布施佛】,又【不輕菩薩】因此經而遭杖木【行忍辱】,又精進,又持戒等;而亦有雖如上來修行,然不成佛之時;依時而不定。因此天台大師【於法華文句】書「適時而已(適合時代乃重要之事)」,章安大師於涅槃經疏云「取捨得宜(應以時時之狀況來選擇取捨),不可一向」。

問云,若這樣的話,那何時當供養身肉,何時當持戒呢。答云,所謂智者知如此之時而能弘通法華經,此可說正是法華經弘通第一之秘事也。例如對渴者,水才有用,弓箭兵杖無益。又裸者是要求衣,水無用。如此,可以一【事】而察萬【事】。有大鬼神,若欲對其弘通法華經,【因其好肉故】則當布施身【之肉】,供養其餘之衣食無意義也。有惡王若欲失法華經,則即使滅身命也不可隨。又若持戒精進之大僧等,一見似弘通法華經,而實欲失之,知此事則一定要加以呵責。法華經云「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涅槃經云「寧喪身命,終不匿王所說言教」。就此經文,章安大師於涅槃經疏云「寧喪身命不匿教者,身輕法重【故】,死身弘法」。

然而今日蓮若如外見,則日本第一之僻人也。為我朝六十六個國二個島之百千萬億之四眾、上下萬人所怨。佛法渡日本國七百餘年,尚未有因法華經之故而如是遭諸人所惡者。月氏、漢土亦未聞有之,又不覺得會有之。因此我亦可說是一閻浮提第一之僻人歟。如斯之人故,上恐於一朝之威,下顧及萬民之嘲笑,連親族都不敢來訪,外人就更不用說了。非只出世之恩(非但曾受佛道之教導之人),連曾蒙世間之恩之人,因恐於諸人之眼而為塞其口故,心雖沒這樣思,然卻裝做誹謗日蓮的樣子。至今數度遭難,兩度蒙處流罪,非只我身受處罰,連與日蓮來往之人人中,或遭主君之懲罰,或所領(領地)被沒收,或被逐出主家,或被父母兄弟斷絕關係。因此曾隨從過日蓮之人亦捨日蓮矣,今又無隨從之人了。

尤以今度之懲罰原本當及於死罪,然不知何故被流放於佐渡國,而去彼國者死多生稀也。好不容易到達了佐渡,竟被當作比殺害、謀判者猶重之犯人。自出鎌倉往佐渡之途中,日日如強敵重疊,此等之人皆念佛之持者也。行於野行於山,旁邊之草木隨風沙沙作響之聲,覺得恍如敵在責我。終於抵達佐渡國矣,北國之氣候故,冬天風特別地猛,雪特別地深,而衣薄食乏故,橘過淮因氣候的變化自然成為枳(橘逾淮為枳,為漢土之典故),此事於我身上實際感受到了。所棲之處是雜草菅芒叢生的野中墓所的一個破落的草堂,屋頂漏雨,壁不堪風,晝夜耳聞者,枕邊寒風之聲,朝暮遮眼者,遠近之路所埋之雪也。宛如現身經餓鬼道,墮八寒地獄矣之心情。彼蘇武十九年之間留胡國而餐雪、李陵入巖窟而六年着蓑過活者,完全感於我身也。

                                                         一九

 

                                                         二〇

今無意中被赦免而還鎌倉,然鎌倉中亦只能暫且留身,無可止迹之處故,遂隱身靜心於如斯之身延山中之石之間、松之下,然卻是一個除了以大地為食,以草木為衣外,無食絕衣之處,是何御心竟用兩手撥開如斯險阻之山路而來訪歟。是我亡故之父母之御神入替貴殿之御身呢,不可知,還是大覺世尊之御慈悲呢,又不可知,感淚難押。

問云,抑見正嘉之大地震、文永之大彗星,此乃不久後之自界叛逆、他國侵逼二難發生之前兆,而此又是我朝(違背)法華經之故,此事是如何呢。答云,此二個天災、地夭,外典三千餘卷未曾記載之巨大也,三墳、五典、史記等所記之大長星(大彗星)、大地震,或一尺二尺、一丈二丈、五丈六丈耳,尚未見有充滿於一天者。地震亦又如是。以內典勘之,佛御入滅以後,不曾出現過如斯之大瑞。於月支,弗沙密多羅王亡五天竺之佛法,燒盡十六大國之寺塔,斬僧尼之頭時,亦無如斯之瑞。於漢土,會昌天子(唐武宗)廢寺院四千六百餘所,令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還俗時,亦未出現此等之瑞。我朝欽明天皇之時代,佛法渡來而守屋與佛法敵對之時,又清盛法師(平清盛)燒失奈良七大寺之時,又山僧等(比叡山之僧徒)燒亡園城寺之時,亦沒出現未曾有之大彗星也。勘案此等之事當可知,必將有較此等之事更重大之事出現於一閻浮提內,於是造「立正安國論」上奏於最明寺入道殿(北條時賴殿)。彼狀云〈取要〉,此大瑞(大地震及大彗星之出現)為他國亡我國之先兆也,其乃禪宗、念佛宗等失法華經之故也,因此若不斬彼法師等之頸於鎌倉由比之濱,則國必滅亡。其後文永元年大彗星發生之時又握於手而知之,更加確信此乃他國侵逼之前兆。因此前文永八年九月十二日蒙懲罰之時,重申云,予日本國之棟樑也,亡失我者必成亡失國矣。當下或許不見用,然思日後也許會用而說之也。又去年文永十一年之四月八日面對平左衛門尉時,平左衛門尉「蒙古國何時會攻打日本呢」這樣質問故,答云「經文並沒有示月日,但天眼頻怒故,所以應越不過今年」。人必疑是等之事如何可預知呢。予雖不肖之身,然為弘通法華經之行者,而王臣人民怨之故,於法華經說法之會座立誓守護行者之地神怒而震身,天神亦從身出光而威嚇此國。然不論怎麼勸諫也不用故,守護之善神最後只好入替人之身而令自界叛逆、他國來攻。

問云,此事有何証據乎。答,(金光明最勝王經)云「由愛敬惡人,治罰善人故,星宿及風雨,皆不以時行」。夫天地乃國之明鏡(映出國之實態之明鏡)也,今此國有天災地夭,當知國主有重大之【過】失。浮於鏡故,無可諍之(爭辯)。國主有小禍(小過失)時,於天鏡可見小災。而今之大災當可知國主有大禍(大過失)。

                                                         二一

 

                                                         二二

仁王經云「【國有大過則難起之事】小難無量也,中難二十九,大難七」,今之大災當為其中之七難也。此經一名仁王,二名天地鏡。移此國土於天地鏡來見之,則一切明白也。又此經文云「聖人去時,七難必起」。【依此經文】當知此國有大聖人。又可知彼聖人不為國主所信。

問云,於先代失佛寺時,為何無此瑞耶。答云,瑞依失之輕重而有大小。此度之瑞可奇怪也(非平常之事)。非一度二度,非一返二返,而是隨著年月的經過而彌盛也。以此推察之,較之先代之國主之失,今日本之國主之失重大也,身為國主而殺萬民,又殺萬臣,又較之殺父母之失,怨恨聖人之事乃超過彼也。於月氏、漢土總一閻浮提,佛滅後二千二百二十餘年之間未曾有之大科,今日本國之王臣並萬民每個人都犯了。這就譬如十方世界之五逆者集於一處一樣。此國之一切之僧皆移提婆達多、瞿伽利之魂,而國主是阿闍世王、波瑠璃王之化身也。日本國一切之臣民,集雨行大臣(助阿闍世王為惡之大臣)、月稱大臣(排斥佛教之阿闍世王之大臣)、剎陀(阿闍世王時之大惡人)、耆利(阿育王之家臣,欲殺害歸依佛之阿育王)等之惡人而作日本國之民也。古代(於釋尊在世時),因為只有二、三個逆罪不孝者故,所以只於其人之在所大地破裂而墮於地獄。今逆罪不孝者充滿此國故,日本國之大地一時裂開,國民一同墮於無間地獄,所以無一人二人於其住所墮入之事。例如人初老之時,細心地於黑髮中拔除一、二根之白髮,然老耄之時,皆白髮故,已無須選何者來拔除,只需一次剃光一樣。

問云,如汝之義,不用我法華經之行者【之進言】故,而有天變地夭等。然法華經第八卷之陀羅尼品云「頭破作七分」,又第五卷之安樂行品云「若人惡罵,口則閉塞」。而為何數年之間,罵也好怨也好,皆無其義(沒有這樣)耶。答云,反詰云,毀呰、罵詈、打擲不輕菩薩之人,有口閉頭破歟,如何。問,然則何故經文相違呢。答,怨法華經之人有二種人。第一種人,於前世有善根(有植成佛之種),今生求緣發菩提心,而可成佛者,若罵怨法華經之行者,則或者口閉,或者頭破。第二種人,於前世即為謗人(誹謗法華經之行者之人)也,今生亦誹謗,生生世世積無間地獄之業者,這種人雖惡罵,然不會口則閉塞。這就譬如入獄而定死罪者,於獄中雖有何僻事(惡事),然反正已要行死罪,所以不會改受其他之責罰,但早晚會得到赦免之輕罪者,若於獄中有僻事,則立刻就會被懲罰一樣。問云,此事第一之大事也,想委細承知。答云,涅槃經有云,法華經有云,今就省略。

 

                                       蓮 花押   

                                                         二三

 

                                                         二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