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9日 星期二

~日蓮大聖人御書金言~


 

~日蓮大聖人御書金言~

 

1255. 一生成佛抄 ~ 金言 1.

夫若思欲止無始之生死,此度決定証無上菩提的話,則必須觀眾生本有(本來具備)之妙理。眾生本有之妙理者,妙法蓮華經是也。故若奉唱妙法蓮華經,則為觀眾生本有之妙理也。【法華經】文理真正之經王故,文字即實相【之真理】也,實相【之真理】即妙法(妙法蓮華經)也。P1‧1

 

1255. 一生成佛抄 ~ 金言 2.

一心法界之旨者,十界三千之依正色心(十界正報之色心及依報之三千諸法)、非情草木、虛空剎土,何者也不除,一塵也不剩地收於一念之心,指此一念之心遍滿法界而云為萬法也。以覺知此理,可云為一心法界也。P1‧6 

 

1255. 一生成佛抄 ~ 金言 3.

雖云習佛教,然不觀【具一切諸法之】心性,則全無離生死之事也。若於心外求道,修萬行萬善,就譬如貧窮之人雖日夜計數鄰居之財,然不能得到半文錢一樣。P2‧1


1255. 一生成佛抄 ~ 金言 4.

譬如闇鏡(明鏡之相對語,指不能清楚地映物之鏡)若磨的話,則可成為玉一樣。只今一念無明之迷心,未磨之鏡也,但若磨之則必成法性真如之明鏡也。【因此】應深發信心,日夜朝暮又無懈怠地磨。應如何磨呢,只【一心一意地】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云磨也。P2‧12

 

1255. 一生成佛抄 ~ 金言5.

抑,妙者云何心乎。只我一念之心不思議處,云妙也。【因此】若知一心為妙,則轉而知餘心(次次所起之心)亦為妙法,是云妙經也。然則,指(隨)善惡而起起處之念心之當体是妙法之体,這樣宣說之經王故,云【其為】成佛之直道也。若能深信此旨而唱妙法蓮華經,則一生成佛(﹦即身成佛)更無有疑矣。故經文(法華經神力品)「於我滅度後 應受持斯經 是人於佛道 決定無有疑」這樣宣。P2‧17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4/1255.html

 

1258.2.14 一代聖教大意 ~ 金言 1.

四教者,一、三藏教,二、通教,三、別教,四、圓教也。始之三藏教者,阿含經之意也。此經明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六道,而不說此六道外之事,但明此六道內之因果道理。僅就正報之有情界,將此六道合併聲聞、緣覺、菩薩、佛等四聖而明十界之名;然關於依報之非情界,因被限於六道,只言明六界。P1‧1

 

1258.2.14 一代聖教大意 ~ 金言 2. 

大般若經云「若菩薩設殑伽沙劫(恒河沙劫)受妙五欲,於菩薩戒猶不名(破戒),若起一念二乘之心即名為犯」。此經文之妙五欲者,色、聲、香、味、觸之五欲也。色欲者,對青黛(古時女子用來畫眉的青黑色顏料,代指眉毛)、珂雪(代指白皙的臉龐)、白齒等男女之姿容之愛著。聲欲者,絲竹管絃(指對音樂及聲音之愛著)。香欲者,沉檀芳(指對沉香、栴檀香等之芳香之愛著)。味欲者,豬鹿等之味(指對豬、鹿等之美味之愛著)。觸欲者,軟膚等(指對柔軟之肌膚等之愛著)。云對此五欲,即使殑伽沙劫執著,也不能破菩薩戒;然若一念起二乘之心,則破菩薩戒之文也。P11‧10

 

1258.2.14 一代聖教大意 ~ 金言 3. 

梵網經云「戒謂為平地(戒如平地),定謂為室宅(定如住居),智慧為灯明(智慧如灯明)」。P12‧8


1258.2.14 一代聖教大意 ~ 金言 4.

五時者,第一華嚴經之時,結經是梵網經,四教之中說別教和圓教。第二阿含經之時,結經是遺教經,四教之中但說三藏教之小乘之法門。第三方等部之時,寶積經、觀無量壽經等說時不知(不一定)之諸大乘經也,結經是瓔絡經,藏、通、別、圓四教皆說。第四般若經之時,結經是仁王經,只說通教、別教及圓教之後三教,而不說三藏教。所謂第五之法華時,有作為開經的無量義經一卷,法華經八卷,和作為結經的普賢經一卷。前書舉藏、通、別、圓之四教及華嚴、阿含、方等、般若之四時之經論之事,乃是為了說明此法華經也。法華經云「雖示種種道(佛雖說種種之教),其實為佛乘(全是為了將眾生導入一佛乘之教)」。種種道者,爾前之一切諸經也。「為佛乘」者,「為了說法華經而說一切之經」之經文也。P14‧3

 

1258.2.14 一代聖教大意 ~ 金言 5.

釋尊十九出家,三十成道,五十年轉法輪,八十入滅。其中法華經以前四十二年之說教,皆是為了引導眾生進入法華經而說的方便之教也。P14‧17


1258.2.14 一代聖教大意 ~ 金言 6. 

天台、妙樂兩大師有如下勸進末代之凡夫信仰法華經之文。天台大師之法華文句云「好堅(樹名)處地,牙已百(兩臂合抱的長度)。頻伽(鳥名)在殼(在卵殼中),聲勝眾鳥」。此文,釋法華經之五十展轉之第五十之功德之文也。佛殷勤地說給五十展轉之事,比起權教之多劫修行又大聖之功德,此經之須臾結緣之愚人之隨喜之功德是百千萬億勝之事,可見於經文,而天台大師以譬來顯給此意。妙樂大師於文句記中再加以解釋云「恐人謬解者,不測初心功德之大,而推功上位(認定功德乃上位之聖者之事)蔑此初心,故今示(初心)之行淺功深以顯(法華經)力」P1712


1258.2.14 一代聖教大意 ~ 金言 7.

文句記十云「一句染神(法華經之經文即使只是一句滲入魂魄),咸資彼岸(也都能有益於到達悟之彼岸)。思惟修習,永用舟航(若能思惟修行,則必能成為航向悟之彼岸之船)。隨喜、見聞,恒為主伴(恒為赴悟之岸之友)。若取若捨,經耳成緣(聽了法華經,不管是信或不信,一旦聽了就成為佛道之緣)。或順或違,終因斯脫(最後皆因法華經之力而共成佛)」,我云,「若取若捨、或順或違」之文銘於肝(要留於心底,絕對不可忘)也。P19‧1


1258.2.14 一代聖教大意 ~ 金言 8.

我等凡夫雖不行六度,然為六度滿足之菩薩也,此事無量義經云「雖未得修行六波羅蜜,六波羅蜜自然在前」。又我等凡夫雖一戒不受,但云持戒者之事,於法華經見寶塔品這樣說「此經難持,若暫持者,我即歡喜,諸佛亦然,如是之人,諸佛所歎,是則勇猛,是則精進,是名持戒,行頭陀者,則為疾得,無上佛道」。P22‧17

 

1258.2.14 一代聖教大意 ~ 金言 9.

以意得摩訶止觀第五卷之開頭之二、三行所說之一念三千之法門為重要也。此文這樣說「夫一心(眾生之一念之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相乘則成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種世間(眾生、五陰、國土之三世間與十如是相乘即是三十種世間),百法界即具三千種世間,此三千在一念心(我等剎那之一念心)」。妙樂承此文,解釋云「當知身土一念三千(十界眾生之身及此身所置之國土,乃一念所具之三千諸法也),故成道時(釋尊久遠成道之時)(相稱)此本理,一身一念遍於法界(釋尊正報之一身一念遍滿法界,其所居之土成寂光土)。P24‧11

 

1258.2.14 一代聖教大意 ~ 金言 10.

(法華經)有二妙。天台之法華玄義云「此經唯論二妙」。二妙者,一相待妙,二絕待妙。相待妙之意,前四時(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之一代聖教和法華經相對,稱此四時為爾前而嫌之,爾前云當分(爾前之諸經乃應眾生之機根,作為方便而說的「當分之教」),法華謂跨節(而法華經乃佛直接說出自己之真實的所謂「跨節之教」)。另一方面,絕待妙之意,不嫌爾前之諸經,釋尊一代之聖教即法華經也,這樣來開會之事云絕待妙。P27‧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4/1258214.html

 

1258. 一念三千理事 ~ 金言 1.

十如是者,【第一】如是相,【屬】身也〈玄【義】二云「相以據外(相現於外),覽而可別」,【釋】籤六云「相唯在色」〉。【第二】如是性,【屬】心也〈玄二云「性以據內(性存在內心),自分(本來之心性)不改」,籤六云「性唯在心」〉。【第三】如是体,身與心【之本体】也〈玄二云「主質(主之本質)名為体」〉。【第四】如是力,身與心【之作用】也〈止【觀】云「力者,堪任為用」〉。【第五】如是作,身與心【之作業】也〈止云「建立名作」〉。【第六】如是因,【屬】心也〈止云「因者,招果為因,亦名為業〉。【第七】如是緣〈止云「緣者,緣由助【因】業」〉。【第八】如是果〈止云「果者,剋獲(必獲得)為果〉。【第九】如是報〈止云「報者,酬因曰報〉。【第十】如是本末究竟等〈玄二云「初相為本,後報為末【全然平等也】」〉。P3‧9

 

1258. 一念三千理事 ~ 金言 2.

三種世間者,【一】五陰世間〈止云「以十種陰界不同故(十界各界,色之身体也好,受、想、行、識之心也好,皆異故),故名五陰世間也」〉。【二】眾生世間〈止云「十界眾生寧得不異,故名眾生世間也」〉。【三】國土世間〈止云「十種(十界眾生)所居通稱國土世間」〉。五陰者,新譯云五蘊也。陰者,聚集之義也。一、色陰,五色(眼、耳、鼻、舌、身)是也。二、受陰,領納【色、聲、香、味、觸感】是也。三、想陰,俱舍云「想,取像為体(想是以「領納心外之諸像而思」作為其体)」。四、行陰,造作是行也。五、識陰,了別是識也。止五引婆沙【論】云「識先了別(識先了別諸物),次受領納(其次受,領納),想取相貌(想,分清物之相貌),行起違從(行,起善惡之心),色由行感(色,由行來感知事物)」。P4‧5

 

1258. 一念三千理事 ~ 金言 3.

十界互具即成百界也。止觀五云「心與緣合則三種世間【具】。三千性相(三千如是之意,以最初之性相[如是相、如是性]來代表十如是)皆從心起」。【妙樂大師之】金錍論云「實相必諸法(實相之真理具現於諸法),諸法必十如(諸法分析於十如),十如必十界(十如通於十界),十界必身土(十界亘於正報之身和依報之國土)」。P5‧1


1258. 一念三千理事 ~ 金言 4.

法身者,【天台】大師引大經(涅槃經)釋云「一切世諦(世間之真理)若於如來,即是第一義諦;但眾生顛倒【而】謂非佛法」。然則,自他、依正、魔界佛界、染淨、因果雖異,然悉皆非乖於諸佛法身之事(諸佛法身之事),則善星比丘之不信,同於楞伽王之信心,般若蜜外道之意之邪見,不異須達長者之正見。即知,此法身之本乃眾生之當体也,十方諸佛之行願(修行與誓願)乃【為了】實証【此】法身也。P7‧12

 

1258. 一念三千理事 ~ 金言5.

報身者,【天台】大師【法華文句】釋云「法如如之智(合乎真實之理之智慧),乘於如如真實之道(前進於合乎真實之理之道),來成妙覺。智稱如理(智慧相稱於真實之理),從理名如,從智名來,即報身如來。【梵語】名盧舍那,(漢語)翻淨滿」。此即,如如法性之智乘如如真實之道,而冥合為妙覺究竟之理智法界時(合乎真實之理之智慧,步於合乎真實之理之道,終開妙覺究竟之悟,而當理與智之兩法界冥合時),理名為如,智則來也【是為佛也】。P8‧3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4/1258_2.html

 

1258. 總在一念抄 ~ 金言 1.

【妙樂大師】釋籤六云「總【者】在一念,別【者】分色心」。問云,「總在一念」者,其何者耶。答云,雖難完全思定於一,然且存一義的話,則可定為眾生最初之一念也。止心倩按的話,則我等最初之一念云「無沒(於生死不失其体)無記(無法決定是善是惡)」,非定於善,亦非定於惡,為闇闇(混濁)湛湛(清澈)之念也,是云第八識(阿賴耶識,為一切存在之根本)。此第八識,萬法之總体,又備諸法總在(諸法皆具備於此一念),故云是為總在一念。但,是為八識之事之一念也(此為第八識最初之一念故,云事之一念也)。P1‧1


1258. 總在一念抄 ~ 金言 2.

雖說此【事之】一念動搖而向一切境界,但尚未分別所緣之境界【之善惡、違順間】,是云第七識。此第七識又動搖,對具体的善惡之境界而可悅者喜,可愁者愁,而結【最初之】善惡之業【果】,是云第六識。此六識之業感(於第六識通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而作善惡之業,依其業感)而獲得來生之色報也。譬如最初之一念湛湛如水【一動也不動】,接著動搖而向一切境界者,就如水雖為風所吹動,然尚不能區別是波是泡一樣。又動搖而對善惡之境界可喜者喜,可愁者愁者,就如【被風吹動之】水顯為波濤而高高上昇一樣。其次獲得來生之色報者,就如波濤被吹打到岸上,而成為大小之泡沫一樣。泡消則如我等還死一樣。【此譬喻】應好好思惟。云波也好云泡也好,一水之所為(所變)也。此是譬喻也。若對照於(眾生)的話,則【我等】最初之一念展轉而形成【未來之】色報(身体之果報)。是以,心之全体展轉而成身体,心和身決非各別也。P1‧9

 

1258. 總在一念抄 ~ 金言 3.

就譬如水之全体是寒而成為大小之冰一樣。所以,云地獄之身,成為洞然猛火(熾烈地續燃之火)中之盛焰也好,乃至云佛界之体,成爲色相莊嚴之身也好,(全是)此一心之所作也。依之,起惡則感三惡【道】之身,發菩提心則感佛菩薩之身也。是以,一心受閉於業感之冰,而以十界來顯現也。故十界之源,其体一而只此一心也。一物有之間,地獄界具餘之九界,乃至佛界又具餘之九界。如是十界互具而成十界即百界。此百界之一界各各有十如是,故百界成千如是也。此千如是具於眾生世間,亦具於五陰世間,亦具於國土世間故,千如是即成三千也。此三千世間之法門,具足於我等最初之一念,全無欠減,此一念即成【我等之】色身故,此身乃完全三千具足(具足三千諸法)之体也。是云一念三千之法門也。P2‧6

 

1258. 總在一念抄 ~ 金言 4.

顯此性具(心性本來具足三千諸法)而觀音【菩薩】顯三十三身,照此理具而妙音現三十四身者也。若不然,則佛之分身、薩埵(菩薩)之化身,無由現之。又不得此理時,【真言之】胎金兩部之千二百餘尊,大日【如來】之等流身(現為人天及龍鬼等之姿)、變化身【之法門】將更難以得意。是等法門,「性具之一念」之肝要【之法門】也。可秘藏可秘藏。P4‧1


1258. 總在一念抄 ~ 金言 5.

此一念三千,天台【大師摩訶止觀第五】釋云「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則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種世間(三世間乘以十如是即成三十種世間),則百法界即具三千種世間。此三千【世間】在一念心,若無心(則)已,介爾有心(但只要有心雖極微弱)即具三千」。所以應意得者,以次第云時,一心為本,十界為末也。是思議之法門也(此為容易明白之說明也)。【然而】以不思議云時,一心之全体成十界三千故,一心或三千非可別別取之物也,表裏亦無之(亦無表裏之分)。一心即三千,三千即一心也。就譬如未覺之人思冰之外有水,但能仔細心得之人,【知】冰即水也。故應心得一念與三千無差別,乃一法也。依之,【云為】事理体一(「差別之萬象」之「事」與「平等之真理」之「理」乃不二一体也,又經由「起念之事」而觀之「唯識觀」與「觀法性」之「理之實相觀」乃一体也)、修性不二(因修行而能得之物與法之本性乃一体不二也,故離修行就沒有本性,離本性就沒有修行)之法門也。P4‧6

 

1258. 總在一念抄 ~ 金言 6.

法華以前之諸經交說權法故,即使歷經塵劫來受持,亦不能成佛種,未說顯佛智故也。未說佛智故,未說惡人女人之成佛。故天台釋云「他經但(授記)菩薩不記二乘,但記善不記惡,但記男不記女,但記人天不記畜,今經皆記也」。妙樂釋云「縱有經云諸經之王,不云『已今當說』最為第一。兼但對帶(華嚴時於圓教兼說別教故,云「兼」;阿含時但說藏教[小乘]故,云「但」;方等時對藏通別圓四教之機詳說四教之法故,云「對」;般若時帶通別二教而說圓教故,云「帶」。而第五時之法華經則為「純圓一實而不帶方便」之無雜之法門也),其義(其理由)可知」。如此釋,則爾前諸經,乃方便而非成佛之直因也。P5‧14

 

1258. 總在一念抄 ~ 金言 7.

問云,一文不通之愚人唱南無妙法蓮華經,有何之益呢。答,文盲而不能覺悟一字之人,致信而唱的話,則身口意三業中先成就口業之功德。若【口業之】功德成就,則佛之種子收於胸中,【遲早要開花】而必成出離【生死之迷】之人也。此經超過諸經之事,連誹謗此之人都尚說為【結】逆緣【而能於胸中植佛種】,不輕輕毀(輕毀不輕菩薩)之眾是也。何況致信心之順緣之人耶【遲早必定成佛也】。故傳教大師云「信謗彼此 決定(皆必)成佛」。P6‧15


1258. 總在一念抄 ~ 金言 8.

悟者只云悟知此理体也。就譬如開庫藏之戶而得財寶一樣,不從外來。一心之迷雲若晴的話,則三世常住之三身三諦之法体【現前】也。就如鏡若塵積則形不現,若明亮則萬像浮一樣。塵去之事因人之磨,像浮之事若非磨則不成。若爾,則轉迷覺悟乃因行者之所作。三千、三諦、三身之理体,全非人之所作,只是本有也。又修行迷(捨迷)之事,雖說是人之作也,但不見(無法知)【此】迷之去處。此就如於百年之闇室點火,【雖因此變得明亮了,然】全不見闇之去所。是為「轉迷覺悟,返流盡源(溯流而返回到源頭;為「流轉、還滅」二門中,表還滅門之語)」也。無明即(法性),唯名迷悟(這樣言者只是為了區別迷和悟);無明【與】法性,其体(全然是)一也。啊,不勝惶恐。請不可心得為各別之事。若心得為迷悟異体的話,則成佛之道成遼遠之事,就宛如從一須彌【山】至另一須彌【山】一樣。迷於自本(本來)不二之理体故,云眾生;悟此,云佛也。請好好心得此大旨,不可有失錯也。P7‧13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4/1258.html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1.

法華經方便品列一代之次第淺深(教理之深淺之次第)云「無有餘乘(兼有別教之華嚴經也)若二(帶有通、別二教之般若經也)若三說藏、通、別三教之方等經也)」,此意也(同樣是不依說法之時期之順序,而是示教理之從深至淺之次第)。P5‧4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2.

問云,方等者天竺之語,(漢譯)云大乘。華嚴、般若、法華、涅槃等皆大乘方等【經】也。何獨限方等部【之經典】立方等之名乎。答曰,【如同質問的】實際上華嚴、般若、法華等皆方等經也。雖如此,然今於方等部別立方等之名非私義也,乃無量義經、涅槃經之文顯然【之用例】也。阿含証果(阿含經之悟)一向【為】小乘【教】,次【始】說大乘【經典】,【所以】自方等【部】以後雖皆云大乘,然大乘始故(然為了特別強調方等部乃大乘教之初始之意),從初而云方等部為方等也。P6‧2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3.

問曰,方等部諸經後說何經乎;答曰,般若經也。問曰,以何知之;答曰,涅槃經之聖行品云「從方等出般若」。問曰,般若經後說何經乎;答曰,無量義經也。問曰,以何知之;答曰,仁王經(般若部之結經仁王般若經)云「二十九年中(開始說般若後之第二十九年中說最後之仁王經)」,【所以知道三七日之華嚴經和十二年之阿含經和說時不定之方等部之後,經三十年說般若經】。而無量義經承此云「四十餘年【未顯真實】」,【所以其前後之次第顯然也】。P6‧13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4.

無量義經云「初說四諦〈阿含〉,次說方等十二部經、摩訶般若、華嚴海空,宣說菩薩之歷劫修行」,亦云「四十餘年 未顯真實」,又云「無量義經 尊無過上」。如此等之文,四十餘年之諸經劣於無量義經,乃無疑者也。P8‧7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5.

問云,法華經與無量義經何者勝乎;答云,法華經勝。問云,以何知之;答云,無量義經未明二乘作佛及久遠實成,故入於法華經所嫌之今說之中,【而劣於超過已、今、當三說之法華經】。問云,法華經與涅槃經何者勝乎;答云,法華經勝也。問曰,以何知之。答曰,涅槃經自說「如法華中」等,並云「【法華經之時,一切眾生成佛故,今】更無所作」,【相對於大收之位之法華經,涅槃經劣於其而定為拾之位】;法華經不指「當說」云「難信難解」故也(又於法華經之法師品,涅槃經是入於三說中之「當說」中,並不像法華經一樣是入於「難信難解」之中)。P9‧1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6.

問曰,大小乘之差別如何。答曰,如常途之說者(若按照天台大師五部之說),則阿含部諸經,小乘也。而華嚴、方等、般若、法華涅槃等諸部之經典,大乘也。或明六界者小乘,明十界者大乘也。但是當對法華經來論實義時,法華經以前之四十餘年之諸大乘經皆小乘,而唯法華經大乘也。然未聞知「對【比於】法華經【時】,諸大乘經稱小乘經」之証文,如何。且以我等之智看【無量義經】「四十餘年 未顯真實」之現文,若無能破此文之文者,則不可信用【他】人【所講】之是非也。又,【相】對【於】法華經,諸大乘經稱小乘者,非可存(不可有)自答(自己任意的回答)。法華經方便品云「佛自住大乘,乃至,自証無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於一人,我則墮慳貪,此事為不可」。此文之意,【指】法華經以外之諸經皆(呼)為小乘也。又壽量品云「樂於小法」。此等之文,法華經以外四十餘年之諸經皆說為小乘也【之文証也】。P10‧10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7.

第四,說明無論如何一定要且捨方便之經典而信用真實之經典。

問曰,証文如何;答曰,有十証文。第一、法華經譬喻品云「但樂受持大乘經典,乃至不受餘經一偈」。第二、涅槃經如來性品云「依了義經(說盡佛法之道理之經典),不依不了義經」〈法華經以前四十餘年之經經云不了義經〉。第三、法華經寶塔品云「此經難持,若暫持者我即歡喜,諸佛亦然,如是之人諸佛所歎。是則勇猛,是則精進,是名持(戒律)行頭陀(清淨之行)者」〈於末代無四十餘年之持戒(持四十餘年之諸經所說之戒律不名持戒),唯持法華經為持戒〉。第四、涅槃經如來性品云「於(法華經)(無學習之熱心)者乃名為緩,於戒(無守護之熱心)者不名為緩。菩薩摩訶薩【唷】,於此大乘(法華經)心不懈慢是名奉戒。為護正法以大乘水而自澡浴,是故菩薩現雖破戒不名為緩」〈是文流通(勸說)法華經之戒【律】之文也〉。第五、法華經第四卷之寶塔品云「妙法華經 乃至 皆是真實」〈此文者多寶【如來】之証明也〉。第六、於法華經第八卷之普賢品,普賢菩薩誓云「於如來滅後 閻浮提內廣令流布 使不斷絕」。第七、法華經第七卷之藥王品云「我滅度後 (第五個)五百歲中 【廣宣流布】於閻浮提 無令斷絕」〈釋迦如來之誓也〉。第八、法華經第四卷之寶塔品在說多寶【如來】並十方【分身】諸佛來集之意趣時云「令法久住 故來至此」。第九、法華經第七卷之如來神力品在說【修】行法華經者之住處時云「於如來滅後 應當一心 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此經】 如說修行。所在國土 乃至若經卷所住之處 若於園中 若於林中 若於樹下 若於僧坊 若白衣舍(俗人之家) 若在殿堂 若山谷曠野 是中皆應起塔供養。所以者何 當知是處即是道場 諸佛於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第十、【相當於】法華經【之】流通【分之】涅槃經第九【卷之如來性品】云「我涅槃後,正法未滅,【最後】餘八十年【之】爾時,是經於閻浮提當廣流布。是時當有諸惡比丘抄掠是經,分作多分,能滅正法色香美味。是諸惡人雖復讀誦如是經典,【然】滅除如來深密要義,安置世間莊嚴文飾無義之語,抄前(置)後,抄後著前,前後著中,中著前後。當知,如是諸惡比丘是魔伴侶。乃至,譬如牧牛女多加水【於】乳。諸惡比丘亦復如是,雜以世語錯定是經,令多眾生不得正說、正寫、正取、尊重、讚歎、供養、恭敬。是惡比丘為利養故不能廣宣流布是經,所可分流(其所可弘者)少不足言。如彼牧牛貧窮女人展轉賣【加了水之】乳乃至【最後買的人作】成(乳粥)而無乳味。是大乘經典大涅槃經亦復如是,展轉【流傳間變得】薄淡無有氣味。雖無氣味【然其法味】猶勝餘經是一千倍,如彼乳味【即使如何地薄】於諸苦味【仍】為千倍勝。何以故,是大乘經典大涅槃經於聲聞【所傳之諸】經【中】最為上首」。P11‧11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8.

如法華經者,序分之無量義經確舉四十餘年之年限,呼【其間所說之】華嚴、方等、般若等大部諸經之題名而定為「未顯真實」,又至正宗分之法華經定一代【聖教】之勝劣時,於法師品吐「我所說經典無量千萬億,已說、今說、當說」之三說之金言,並說「而於其中此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時,多寶如來從地涌出,誠証「妙法華經 皆是真實」,分身諸佛【亦】自十方【世界】盡集一處而【以】【廣長】舌付梵天【來助証佛語之無誤】。願末代諸人且擱諸宗高祖之弱文無義(文據薄弱而無實義之教判),(當)信釋迦、多寶、十方諸佛之強文有義(三佛明証之正確之文義)。故於法華經之流通分之雙林最後之涅槃經,佛遺言迦葉童子菩薩言「依法不依人(依佛所說之真實之理法,不用人師、論師之不正確之義) 依義不依語(依佛所說之真實之義,不用人師、論師之不正確之言語) 依智不依識(依佛之實智,不用人師、論師之不正確之情識 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說佛之真實義之了義經,不用作為方便而說之不了義經)」。P15‧9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9.

如來入滅既送二千二百餘【年】之星霜。【自最初之】文殊、迦葉、阿難結集【諸】經以後,【眾生所依之】四依之菩薩(指遵照佛於涅槃經「依法不依人」等「四依之遺言」之菩薩)(一再地)出世【來】造論申經意。至【後來】之論師,誤漸出來。又於譯者(指翻譯傳來漢土之經典者)【中】亦有梵【語】、漢【語】未【熟】達者,權教宿習(執着於方便權教)之人,曲【解真】實【之】經論【之】義而存(方便)【之】經論【之】義。P17‧4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10.

其次來思考一下法華、涅槃和淨土三部經何者能長久存續。

問云,法華、涅槃與淨土三部經何者會先滅乎。答云,淨土三部經會先滅也。問云,以何知之。答云,無量義經舉了四十餘年之大部諸經云【其】「未顯真實」。故雙觀經等「特留此經」之言.皆方便也虛妄也。於華嚴、方等、般若及觀經(觀無量壽經)等看到的往生及成佛,不論其是速疾或歷劫,若以無量義經之實義檢之,則皆「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終不得成無上菩提。乃至,【此等之經經之修行就如同】行於險徑,多留難(障礙)故」之經也【這樣來否定】。【因此,其之】往生、成佛(共是)別時意趣(將遙遠的未來之得益權且說為現在馬上就有的利益)也;【同樣的】於大集經和雙觀經等【所說之經經】之住滅(存亡)之先後【順序】,皆【僅僅只是】隨宜(方便)之一說也。【此等方便之教】法華經不來(因法華經而開會)以前,【全然】同彼外道之說,譬如江河不趣大海(不流入大海之江河之水),民臣不隨大王(不隨大王之百姓及臣下)【一樣】。縱使作苦身之【修】行,然不至(若不開會於)法華、涅槃【則】無一分之利益,【如同只】有【修行之】因【而】無【覺之】果之外道【一樣】。【不論是佛】在世【或】滅後,俱【只】有教【法而】無【修行之】人,【設即使】有【修】行【之人也】無【得】証【之事】也。諸木雖枯松柏不萎,眾(草花)雖散鞠竹(菊、竹)不變。法華經亦復如是【即使諸經滅盡其亦繼續存續而長久利益眾生】。釋尊之三說(法華經乃超過已、今、當三說之真實之說)、多寶之【「皆是真實」之】証明、【十方分身】諸佛之舌相(舌付梵天之助証)(完全)在令(法華經)久住故也。其後,【於藥王品】佛舉十喻【來示法華經之勝諸經】次下(接著)正說(以佛之本意)云「我滅度後 後五百歲中 廣宣流布於閻浮提 無令斷絕」這樣定了矣。(仔細地)(思案)文之次第(此經文之字義),「我滅度後」之次之「後」字,四十餘年之諸經滅盡之後之「後」字也。故法華經之流通分之涅槃經【壽命品】云「應以無上佛法付諸菩薩 以諸菩薩善能問答 如是法寶則得久住 無量千世【之未來】增益熾盛利安眾生」。P22‧1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11.

龍樹菩薩如來滅後八百年出世,造十住毘婆沙等權論宣華嚴、方等、般若等【諸大乘經】之意,接著造大論(大智度論)來(明確判定)般若、法華之【權實之】差別;天親菩薩如來滅後九百年出世,【首先】造俱舍論宣小乘【經】之意,【次】造唯識論宣方等部之意,最後造佛性論宣法華【經】、涅槃【經】之意,【而】分【別】了教(了義經)、不了教(不了義經),【像這樣,龍樹、天親皆是先述方便經之意,最後則說法華、涅槃之意】不敢違佛遺言。P25‧8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12.

若以易修定為易行的話,那麼法華經【隨喜功德品所說的】五十展轉之行比稱名念佛易行百千萬億倍也。又若以勝定為易行者,則法華經分別功德品【中】,以「八十萬億劫之間修行爾前四十餘年【之諸經之菩薩行之六波羅蜜中】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念佛三昧(禪定)等前五波羅蜜」之功德和法華經一念信解之功德相比,一念信解之功德勝念佛三昧等前五波羅蜜百千萬億倍也。(論)難易勝劣,謂行淺功深,觀經(觀無量壽經)等之念佛三昧和法華經【之修行】相比,難行中之極難行,勝劣中之極劣也。又扶惡人、愚人之事亦依教之淺深【越深越勝之教越能夠救重罪之人】。P34‧3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13.

【惠心僧都】最後造一乘要決。其序云「諸乘權實古來諍也,俱據經論互執是非。余寛弘丙午(寛弘三年,公元一○○六年)歲冬十月,病中歎曰,雖遇佛法不(了解)佛意。若終空手後悔何追。(於是)經論文義(文句及意義)、賢哲章疏(賢人及哲人之注釋書),或令人尋或自思擇(考察),全捨自宗【為是】他宗【為非】之偏黨(偏袒),專探(專心探究)權智(方便之智慧)實智(真實之智慧)之深奧,終得一【佛】乘【之教才是】真實之理,【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五乘【差別之教乃】方便之說者也。既開今生之(迷),何遺夕死之恨」以上。此序之意完全就是在顯惠心之本意(本心)也。「捨自宗他宗之偏黨」時,不捨淨土之法門乎。「得一乘真實之理」時,非專依法華經乎。源信僧都(惠心)永觀二年甲申(公元九八四年)冬十一月造往生要集,寛弘三年丙午冬十月頃作一乘要決,其中間【經過】二十餘年。先權(先造方便之往生要集)後實(後作真實之一乘要決),宛如佛【說法之次第】,亦如龍樹、天親、天台等。P36‧3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14.

【由於沒有十界互具作為根據】觀經等【所說】之往生極樂【之教】亦【不過是】方便之往生也。【四十餘年之經經所說之】成佛、往生俱非如法華經【之真實義】之往生,皆【是將未來可有的得益說成現在馬上就有的利益之】別時意趣【之義】之往生、成佛也。而且,若源信僧都之意認為念佛於四威儀(行住坐臥之日常之活動中)易行故而云念佛為易行,法華經於四威儀難行故而稱法華經為難行的話,則乃破【天台宗之祖師】天台、妙樂之釋之人也。所以妙樂大師【於止觀弘決說明法華三昧時】以「末代之鈍者、無智者等若修行法華經則得奉見普賢菩薩並多寶、十方諸佛」此觀點將法華經之修行定為易行而勸云「散心誦法華不入禪三昧(不入禪定三昧,即便是散亂心,應讀法華經),坐、立、行【中但應】一心念法華文字」以上。此釋【文】之意趣(目的)【正是】為【了】(救)末代之愚者也。「散心」者對定心之語也【云日常之散亂心也】。「誦法華」者,【云誦法華經之】八卷、一卷、一字、一句、一偈及題目,【又】一心、一念【起】隨喜【之心】(之事),【又】五十展轉【間接聽到此經之事】等也。「坐立行」者,不嫌四威儀(不管什麼樣的行住坐臥之場合)也。「一心」者,非定之一心,亦非理之一心,而是散心(日常散亂的心)中之一心也。「念法華文字」者,此經【之文字】不似【其他】諸經之文字,雖誦一字然含【佛全部】八萬寶藏之文字,納一切諸佛之功德【於其中】也。P37‧2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15.

天台大師【法華】玄義【第】八云「手【雖】不執【經】卷【然】常讀是經,口【雖】無言【語】聲【音然】遍誦眾典,佛【雖】不說法【然】恒聞梵音(清淨之佛音),心【雖】不思惟【然】普照(廣照見)法界」以上。此文之意,手【雖】不執法華經一部八卷,【然】信是經之人晝夜十二時持經者也。口【雖】不出讀經聲【然】信法華經者日日時時念念讀一切經者也。佛入滅既經二千餘年,雖然如此,但信法華經者許【於其耳】留佛之音聲,時時刻刻念念令聞我不死由(佛身常住之旨)。心【雖】不觀一念三千(心雖不行一念三千之觀法)【然此人】遍照【見】十方法界(十方世界)者也。【而且】此等之德完全【只】具備於行法華經者也。是故信法華經者縱使臨終時,心不念佛,口不誦經,不入道場,【也能夠】無心(無悟之心)而照法界,無音而誦一切經,不取卷軸(不持經卷)而(手握)法華經八卷之德有之。是豈非比權教之念佛者之期臨終正念而欲唱十念(十遍)之念佛者勝百千萬倍之易行乎。故天台大師【法華】文句【第】十云「都勝諸教【之功德】故言隨喜功德品」。妙樂大師【文句記第十】,法華經比諸經取淺機(法華經救濟之對象比諸經更取淺機之眾生),而【諸宗之】人師不辨此義故,以為法華經救濟之對象是深機之眾生(機根勝之人),為了破此事而云「恐人謬解者,不測(不知)初心功德之大,而推功上位(認為若非上位者則不堪此經之修行)蔑此初心。故今示彼【初心】之行淺功深以顯(法華經)力」以上。「以顯經力」之釋之意趣者,法華經勝觀經等之權經故,【儘管修】行淺【然】功【德】深;(含救)淺機之故也。若惠心先德定法華經比念佛難行,而云不攝【末代之】愚者、頑魯者的話,則恐不招逆路伽耶陀(違背先師天台、妙樂兩大師之教導)之罪乎,亦不入「恐人謬解」之內乎。P38‧6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16.

依權經之人師【不知權實之區別】(隨便地)以「法華等」同於觀經等之權說,【又】借法華、槃涅等之義作為淨土三部經之德,而許決定性之二乘、無性之闡提、常沒【於生死之苦海之凡夫】等之往生,【實】難脫權實雜亂之失。【就】例如【漢土】外典之儒者之(盜取)內典【之佛之教導】而莊【飾】外典【一樣】,謗法之失難免歟。佛自分權實,探其(根本的義理)則決定性之二乘及無性有情(眾生)之成不成【佛】是【分別之基準】也。P42‧18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17.

佛語不虛故,有惡法流布國(已經)起三災。而若不對治此惡義,可脫佛所說之三惡【道】乎。而自近年予瞻【仰】【法華經勸持品】「我不愛身命 但惜無上道」之文間,起雪山【童子】、常啼【菩薩】之【求法】心,決意換命於大乘之流布,而吐強言云「信選擇集而願後世【往生極樂】之人,當墮無間地獄」。P49‧1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18.

涅槃經【高貴德王品】云「菩薩摩訶薩【們呀】,於惡象等心無【需】怖畏,【然】於惡知識(惡友)【則需】生怖畏心。何以故,是惡象等唯能【破】壞身不能壞心,【然】惡知識者(身和心)俱壞故。【又】是惡象等唯壞一身,【然】惡知識者壞無量善身無量善心。【又】是惡象等唯能破壞不淨臭身,【然】惡知識者能壞淨身及以(以及)淨心。【又】是惡象等【只】能壞肉身,【然】惡知識者壞於法身【之佛性】。【又即使】為惡象【所】殺不至三趣(不會墮三惡道),【然】為惡友【所】殺必至三趣。【又】是惡象等(只)為身怨(身体之敵),【然】惡知識者為善法怨(正法之敵)。是故菩薩【們啊,】常當遠離諸惡知識」以上。P56‧11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19.

【接著】正明(確切地來明述)為【了】末代凡夫之善知識【究竟是什麼】。

問云,【華嚴經之入法界品所說的】善財童子(尋訪)五十餘【人】之知識【來求道】。其中有普賢、文殊、觀音、彌勒等【菩薩】。於佛滅後【天竺之】龍樹、天親亦去【世】矣,【而又】不【能】值【漢土之】南岳、天台,【究竟要】如何【才】可離生死乎。答曰,於末代有真實之善知識,所謂法華【經】、涅槃【經】【之教法】是也。問云,以人為善知識乃常習也,以法為知識之証【據】有乎。答云,【沒錯】以人為知識【或許是】常習也,雖然如此,但於末代【惡世】無真知識(這樣的善師)【故】,則以法為知識【此事】有多証。摩訶止觀【卷一】云「或從知識,或從經卷,聞上所說【之】一實(一乘真實)【之】菩提【之教】」以上。此文之意,【明言】以經卷為善知識也。【又】法華經【普賢菩薩品】云「若法華經行閻浮提,有受持者,應作此念,皆是普賢威神之力」以上。此文之意,末代之凡夫【能夠】信法華經乃【因】普賢善知識之力也。又【同品】云「若有受持、讀誦、正憶念、修習、書寫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則見釋迦牟尼佛。如從佛口聞此經典。當知,是人供養釋迦牟尼佛」以上。見此文(若依此經文),【則】法華經乃釋迦牟尼佛也。於不信法華經之人之前,釋迦牟尼佛(是)入滅【了】;【但】於信此經者前,雖為滅後然佛在世(常在)也。P57‧4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20.

外道得五【神】通能傾山竭海,然【以成佛之觀點言】不及無神通之阿含經之凡夫。【而依此小乘之阿含經】得【阿】羅漢現六【神】通之二乘【同樣的】不及華嚴、方等、般若之【權大乘之】凡夫。【又】華嚴、 方等、般若之【權大乘之】等覺之菩薩【同樣的】亦不及【實大乘之】法華經之名字【即】及觀行【即】之凡夫。【所以】設雖(縱使)有神通【力】及智惠,若為權教之善知識則不可【信】用之。今至法華經【始】開九界之佛界(開示具於九界之佛界)故,【至此】四十餘年【聞權經】之菩薩、二乘、六凡(六道之凡夫)始見【具於】自身之佛界。此時此人前始立佛、菩薩、二乘(彼等始能確見具於自身之佛、菩薩、二乘之姿)。此時二乘、菩薩始【能】成佛,凡夫始【能】往生。是故,【佛】在世【也好】、滅後【也好】,一切眾生之(真正)之善知識,法華經是也。P59‧6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21.

問云,今世之道俗偏執(完全執著於)選擇集,於法華、涅槃作自身不相應之念之(故),無護惜建立(流布)之心。偶有(指摘)【選擇集之】邪義之(旨)之人,則稱其為念佛之誹謗者,而惡名雨天下(雨其惡名於天下)。斯等如何(這樣的事情該如何來思考呢)。答曰,非可存自答(此不可有自己之回答)。佛於仁王經之囑累品自記此事云「大王【啊】,我滅度後,未來世中四部弟子及諸小國之王、太子、王子乃是(本應是)住持(信)護【佛法僧】三寶者,【然卻】轉更(還更)滅破三寶【之樣子】,【就】如【盤據於】師子身中之蟲之自食師子【一樣】。【決】非外道【滅破三寶】也。【佛弟子中】多【自】壞我佛法,得大罪過。人壞佛教,【連帶著】無復孝子,六親(父、母、兄、弟、妻、子)不和,天神不祐。疾疫、惡鬼,日來侵害,災怪首尾(不斷),連禍縱橫,死入地獄、餓鬼、畜生【之三惡道】」。P62‧15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22.

法華經第五【卷之安樂行品】云「文殊師利,是法華經【迄此】於無量國中,乃至(甚至連)名字【都】不可得聞」,【法華經】第八【卷之陀羅尼品】云「汝等但能擁護受持法華名者福不可量」。【又第五卷之】提婆品云「聞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能】淨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墮地獄、餓鬼 、畜生」,大般涅槃經(涅槃經)之名字功德品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名,【而】【墮】惡趣(惡道)者,無有是(道理)【也】」〈涅槃經是為了法華經之流通【之經典】,故引之〉。問云,但雖聞法華【經】之題目,然無解心者,如何脫三惡趣乎。答云,【恰恰】生【在】法華經流布之國,聞此經之題名(題目)而能生信者,乃(由於)宿善之深厚【之福】。設今生雖【生為】惡人無智(無智之惡人),然有過去之宿善故,聞此經名(法華經之題目)必致信(起信心)者【也】,故不墮惡道。P65‧1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23.

問云,日本國是否為法華、涅槃的有緣之地。答云,法華經第八【卷之勸發品】云「【(普賢)】於如來滅後,閻浮提內,廣令流布,使不斷絕」,【第】七卷【之藥王品】云「廣宣流布於閻浮提,無令斷絕」,涅槃經第九【卷之如來性品】云「此大乘經典【之】大涅槃經亦復如是,為【了】於南方【之】諸菩薩故當廣流布」〈以上【証據之】經文【也】〉。三千世界雖廣,佛自【己】定南方為法華、涅槃之流布之處。於南方諸國中,日本國殊為法華經可流布之處也。問云,其証如何。答曰,肇公(僧肇法師)之法華翻經後記(記載法華經漢譯之始末之書)云「羅什三藏奉值須利耶蘇摩三藏而授法華經時語云『佛日西山隱,遺耀照東北。茲典有緣於東北諸國,汝慎傳弘』」以上。東北者日本也。自西南之天竺,指東北之日本。故惠心【僧都】之一乘要決云「日本一州圓機純一(一律是圓教之機根)。朝野遠近同歸一乘(一佛乘之教)。(僧侶)(俗人)貴賤悉期成佛」以上。P67‧1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24.

問云,法華經之修行者可期何淨土耶。答曰, 法華經二十八品之肝心之壽量品云「我常在此娑婆世界」,亦云「我常住於此」,亦云「我此土安穩」。如此【等之經】文者,本地久成之圓佛(久遠實成之本地佛)【常】在此【娑婆】世界,捨此土(這樣的娑婆世界)可願何土乎。故法華經之修行者所住之(娑婆世界)可思為淨土,何煩求他處乎。故神力品云「若【為】經卷所住(安置)之處【的話】,(即使是)於園中,若於林中,若於樹下,若於僧坊,若白衣舍(俗人之家),若在殿堂,若山、谷、曠野,乃至,當知是處即是【佛道修行之】道場」,涅槃經【之如來性品】云「若善男子(善男子啊),是大涅槃微妙經典所流布處,當知其地即是金剛(如金剛般堅固的淨土),是中諸人亦如金剛【之佛身】」以上。信法華涅槃之行者非可(不必)求餘處【之淨土】,信此經之人所住之(娑婆世界)即淨土也。

問云,見華嚴、方等、般若、阿含、觀【無量壽】經等諸經時,【每個都在】勸【彌勒菩薩之】兜率【天】、【阿彌陀如來之】西方【淨土等之】十方淨土【之往生】。而且見法華經之經文時,亦勸兜率、西方、十方淨土。何違此等【經】文,但勸此【滿是】瓦礫荊棘之【娑婆世界之】穢土乎。答曰,爾前(法華經以前之權經)【所說】之淨土,乃久遠實成之釋迦如來【之垂迹之佛暫時】所現之淨土【也,淨土只是名】而實【際上】皆穢土也。法華經亦方便壽量二品也(法華經之中心乃迹門之方便品和本門之壽量品二品也),至【本門】壽量品定【真】實【之】淨土時,此土即定淨土了(決定了此娑婆世界才是真正之淨土也)。但至【於】兜率、安養、十方之【問】難者(但於法華經亦有勸兜率天及西方安養淨土等之十方淨土之文者),不改爾前之名目於此土付兜率、安養等之名(只不過是套用爾前權經所說的淨土之名,而於此娑婆世界之淨土付上兜率、安養等之名而已)。例如此經雖有三乘名然不有三乘(這就例如法華經中雖有聲聞、緣覺、菩薩三乘之名,但實際上沒有三乘之區別,皆是一佛乘一樣)。「更不須指觀經等也」之釋之意是也(此也正是妙樂大師就法華經藥王品之「即往安樂世界」之文,於文句記中所作的「決非指觀無量壽經之安養淨土也」之解釋之意也)。法華經無結緣之眾生之當世願西方淨土者,樂瓦礫之土是也(今世之眾生不能夠相信法華經卻祈願西方淨土之事,成了捨棄真實之淨土之娑婆世界而特意去祈求瓦礫之穢土一樣)。【結果,】不信法華經之眾生,誠無分添淨土者也(亦無法往生將此娑婆世界說為兜率、安養等之淨土矣)。P68‧2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25.

第三,說明一下「涅槃經是為了流布法華經而說的經典」之事。

問云,【漢土】光宅【寺】之法雲法師並道場【寺】之惠觀等之碩德【立五時教判】,以法華經定為第四時之【開會三乘令歸入一佛乘之同歸教之】經,並【若與第五時說佛身常住之涅槃經相比,則】立【法華經】為【不過是說】無常【之】熟蘇味。天台智者大師雖【批判此說而】立法華涅槃同【為第五時之醍醐】味,【然】亦存捃拾(兩經譬如稻之收穫,相對於大收穫之法華經,定涅槃經乃拾落穗)之義。二師(此等之師)共【為大聖之】權化也,互具德行【之高僧也】。【如果是這樣】何【者】為正【確之見解】,可(消除)我等之迷心乎。答曰,【如之前已敘述過的,】設雖為【天竺之】論師、譯者,然違【背】佛【之】教【導】,不判權實二教【者】,且可加疑(不可信用之)。何況於唐土之人師之天台【大師】、南岳【大師】、光宅【寺法雲】、【道場寺】惠觀、【華嚴宗】智儼、【三論宗】嘉祥、【淨土宗】善導等之釋乎。【相反的,】設雖為末代之學者然存【涅槃經】「依法不依人」之義,【且】不違本經本論【者】,可加信用也。問云,開涅槃經第十四卷之聖行品,【佛】舉五十年之諸大乘經而譬【為】前四味(五味中之乳、酪、生蘇、熟蘇之前四味),並以涅槃經譬【第五之】醍醐味,而定諸大乘經(比)涅槃經劣百千萬倍矣。而且【同經之】迦葉童子領解云「我從今日始得正見,自此之前我等悉名邪見之人」。此文之意,涅槃經以前之法華等一切眾典皆云邪見也。當知,法華經乃邪見之經,未明正見之佛性。故天親菩薩之涅槃論在定諸經和涅槃之勝劣時,以法華經同於般若經,而同攝於第四時【之經典】。豈以正見之涅槃經【作】為邪見之法華經之流通【分】乎,如何。

答曰,見法華經之現文【時】,【可知】佛之本懷無殘【留】。方便品云「今正是其時」,壽量品【之末文】云「每自作是念,以何令眾生,得入無上道,速成就佛身」,神力品云「以要言之,如來一切所有之法,乃至,皆於此經宣示顯說」以上。【若依】此等之現文,釋迦如來之內証皆盡於此經,加上多寶並十方諸佛於來集之(會座上)証【明】釋迦如來之「已、今、當(我所說經典,無量千萬億,已說、今說、[將要]說,而於其中,此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之語【皆是真實】,決定了無如法華經之經矣(沒有比法華經更勝的經了)。而多寶諸佛還本土後,但釋迦一佛存異變,還說涅槃經卑【下】法華經者,誰人信之。深存此(道理),(從而)見涅槃經第九【卷】時,【為了】流通法華經而說云「是(涅槃經)出世,如彼菓實多所利益安樂一切,能令眾生見於佛性(顯現心中之佛性)。(就如同)法華【經】中八千聲聞得授記別(成佛之保証)成大菓實(大果實成熟了一樣),(此經就如同)秋收冬藏【後】更無所作(已無需作之事了)」。如此之文者,法華經若邪見的話,涅槃經豈非【亦】邪見乎。法華經是大收【穫】,涅槃經乃捃拾(其後之拾落穗),見了(已清楚地述明了)。【像這樣】涅槃經自(述)劣於法華經之(旨)。「法華經【勝】『當說』【之涅槃經】」之【法華經法師品之】文,無敢相違。但【質問中之】迦葉【菩薩】領解【之語】並第十四【卷之五味】之文,非【卑】下法華經之文也。【先說迦葉菩薩之語,】迦葉自身並所化眾(於今之涅槃經)始覺法華經所說之「常住佛性」、「久遠實成(佛實久遠之昔已成佛)」【之法門】,故【乃】指我身從此(從始覺知)以前【之領解】云邪見,非說法華經為邪見也。【其次第十四卷之五味之文,】於法華經以前(之開經)之無量義經所嫌之【未顯真實之】諸經,於涅槃經重舉之而嫌也,非嫌法華經也。又至於涅槃論,就如同論中之記錄,乃天親菩薩造,菩提流支譯也。【同樣】法華論亦天親菩薩造,菩提流支譯也,但與經文相違之處多之。涅槃論亦違本經(涅槃經之經文)。當知是譯者之誤也,不及(不可)信用。P70‧1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26.

大文之第七段,隨問而答者(借問答來更進一步加以說明)。

若末代之愚人依上之六門(六章之說明)而萬一【有】信法華經者,則權宗(信奉權教之宗派)之諸人,或依自惑或依偏執,為【了】破法華經之行者,【當會】多引四十餘年及涅槃等諸經來【非】難之。而且信權教之人多之,或依威勢,或依世間資緣(為世間之資助所誘),隨人意為亘世路(為了渡世間而迎合世人之意向,當會加非難),或權教多學者,實教少智者【故】,就是非〔誰是誰非〕萬一不可〔萬中之一不可能〕有信實教者(誰是誰非難以知道,若非難來時,信實教者恐成萬中無一矣)。是故撰此一段(一章)以防權【教之】人之邪難。P73‧11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27.

法華經之行者心中【深深】存【知】四十餘年(無量義經之「四十餘年,未顯真實」)、已今當(法華經法師品之「我所說經典無量千萬億,已說、今說、當說,而於其中,此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皆是真實(法華經寶塔品之「釋迦牟尼世尊,如所說者,皆是真實」)、依法不依人(涅槃經如來性品之「依法不依人」)等之【經】文。P76‧3

 

1259. 守護國家論 ~ 金言 28.

【在此】亦【有必要】為信法華經之愚者立二種信心。一、就佛立信,二、就經立信。

【首先來說明一下】「就佛立信」者。【若】權宗之學者來【非】難云,善導和尚乃【念佛】三昧發得之人師,本地【阿】彌陀【如來】之化身也。而慈恩大師乃十一面觀音之化身,又自筆端雨舍利【之人也】。此等之諸人皆依彼彼之經經而皆有証。【為】何汝不依彼經,亦不用彼師之義乎。【則可】答曰,汝【啊,當聽】聞。【即使】一切權宗之大師先德並舍利弗、目連、普賢、文殊、觀音乃至阿彌陀、藥師、釋迦如來集於我等之前說云,法華經不適合汝等【末代下劣】之機【根】,【所以應】修念佛等權經之【修】行來遂往生【極樂世界】,之後【才於淨土】覺法華經,雖聞如是之說,也決不可用。其故,四十餘年之諸經不呼(皆沒有說出)法華經之名字【所以根本沒有法華經與諸經相比之事】,何處論機【根】堪不堪。而於法華經,多寶、釋迦、十方諸佛集於一處,撰定云「令法久住」、「於如來滅後,閻浮提內廣令流布,使不斷絕」。若於此之外,今佛出來(新佛出現)定法華經為末代不相應(不合於末代之時、機),則(已經)違【背】法華經【之三佛之御決定】了。當知,此佛乃涅槃經所出(所說)之滅後之魔佛(魔所現之姿)也,不可信用之。【何況】其以下之菩薩、聲聞、比丘等亦不及言論(那就更不用說了)。此等亦無不審(全不用疑),乃涅槃經所記之【佛】滅後之魔所變之菩薩等也。其故,法華經【說法】之【會】座,三千大千世界之外【亦收】四百萬億阿僧祇之世界也,充滿其中之菩薩、二乘、人天、八部等皆蒙如來之告勅,而誓願於各各所在之國土弘【通】法華經。善導等若【為佛、菩薩之化現之】權者,【為】何不像龍樹、天親等一樣,於弘權教後弘法華經乎。【為何】不入【弘通】法華經之告勅之(會眾之內)乎。【又為】何不像佛【之化導一樣】於弘權教後弘法華經乎。若無此義,設雖為佛,不可信之。今【只】信法華經中之佛,【以此意義】故云「就佛立信」。其次「就經立信」者,無量義經舉四十餘年諸經云【其】「未顯真實」,涅槃經【梵行品】云「如來雖無虛妄之語,若知眾生因虛妄說得法利者,隨宜方便則為說之」,又【如來性品】云「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以上。如是之【經】文非一,皆稱四十餘年自說之諸經為虛妄、方便、不了義經、魔【所】說。是皆【佛】為了令人捨其經(方便之諸經)而入法華涅槃也。而【到底】有何恃,【卻】留【連】妄語之經而企行儀(修行之)而期得道乎。今【一定要】捨權教之情執而(全心)信實經,故云「就經立信」。P77‧2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3/1259_25.html

 

1259. 爾前二乘菩薩不作佛事 ~ 金言 1.

【傳教大師】金錍論之注云「境謂四諦(菩薩起四弘誓願之要因者,苦、集、滅、道之四諦也)。百界三千生死即苦(反覆生死之苦即苦諦也),【体】達『此生死即是涅槃』,名眾生無邊誓願度(則可成就「眾生無邊誓願度」之願)。百界三千具足三惑(具足見思、塵沙、無明之三惑即集諦也),【体】達『此煩惱即是菩提』,名煩惱無邊誓願斷(則可成就「煩惱無邊誓願斷」之願)。生死即涅槃【故】証圓之佛性(滅苦之原因之煩惱而証得悟之境地,滅諦也),【此】即佛道無上誓願成。『(煩惱)即菩提』無非般若(此即佛之智慧,道諦也),【則】即法門無盡誓願知。惑智無二【故】生佛(眾生與佛)同体。苦集唯心(苦諦、集諦之煩惱及滅諦、道諦之悟唯於一心),四弘融攝(融攝菩薩之四弘誓願),一即一切,斯言有徵」。P3‧8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3/1259_23.html


1260.2上旬 災難興起由來 ~ 金言 1.

佛法未渡漢土前,黃帝等以五常治國,而其五常若於佛法渡來後見之,則即五戒也。老子、孔子等,亦是佛遠見未來,為(適合)國土令信佛法,所遣之三聖也。夏桀、殷紂、周幽等破五常而亡國者,即【相】當【於】破五戒【之故】也。又受人身而成國主者必依【守】五戒十善【之功德】。外典(儒教)淺近故,雖不論【依】過去之修因【而有】未來之得果,然持五戒十善成國王。故若有人破五常,則上,天變頻顯,下,地夭間侵也。P1‧6


1260.2上旬 災難興起由來 ~ 金言 2.

問曰,以何知之,佛法未渡漢土以前,五常乃佛教中之五戒,如何。答曰,金光明經云「一切世間所有善論皆(出自)此經」,法華經【法師功德品】云「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產業)等,皆順正法」,觀普賢經云「正法治國不邪枉人民,是名修第三懺悔」,涅槃經【如來性品】云「一切世間外道經書,皆是佛說,非外道說」。止觀云「若深識世法,即是佛法」,弘決云「禮樂前驅,真道(佛教)後啟」,【安然(日本天台宗之學僧)之】廣釋云「佛遣三人且化真旦(漢土),五常以開五戒之方。昔者【宋國之】太宰問孔子云,三皇五帝是聖人歟。孔子答云,非聖人。又問,夫子是聖人歟。亦答,非也。又問,若爾,誰是聖人。答云,吾聞西方有聖,號釋迦」。周書異記云「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之歲四月八日,江河泉池忽然浮漲,井水並皆溢出,宮殿人舍、山川大地咸悉震動。其夜有五色光氣,入貫太微(星座名)遍於四方。晝作青紅色。昭王問太史蘇由曰,是何怪也。蘇由對曰,有大聖人,生於西方,故現此瑞。昭王曰,於天下何如(有何影響)。蘇由曰,即時無化(此時無何變化),一千年(後)聲教被及此土。昭王即遣人於鴿門(地名),記之於石而埋在西郊天祠(祭祀諸神之祠堂)前。【又周】穆王五十二年壬申之歲二月十五日黎明,暴風忽起發,損人舍傷折樹木,山川大地皆悉震動,午後天陰雲黑,西方白虹十二道,南北通過連夜不滅。穆王問太史扈多,是何徵也。對曰,西方有聖人,滅度衰相現耳」以上【引用】。今勘(此等之文),【則先前之】金光明經【已有云】「一切世間所有善論皆因此經」。佛法未渡於漢土,黃帝等先習玄女(九天玄女,授黃帝御札而令黃帝在與蚩尤之爭中獲勝之神)之五常。即依玄女之五常而習久遠之佛教,而令黃帝治國。【人人之】機【根】未熟故,縱說五戒亦不知過去【之因及】未來【之果】,故現在但教治國及以致孝致忠來立身之道。餘之經文亦以如是(亦皆同樣之意思)。又若依周書異記等之文,則佛法未被真旦以前一千餘年,人已知西方有佛。何況老子乃生於(殷商)時而活躍於周朝諸王之世,而孔子又老子之弟子,顏回又孔子之弟子也,豈【會】不知周第四之昭王、第五之穆王之時,蘇由、扈多所記之「一千年外聲教被及此土」之文乎。又以內典(佛典)勘之則佛確實有記之,「我遣三聖化彼真旦」(記載於天台大師之摩訶止觀)。【又妙樂大師之止觀弘決云】佛為弘佛法於漢土,先遣三菩薩(月光、光淨、迦葉三菩薩)於漢土,教諸人五常,作為佛經之初門。以此等之文勘之,可知佛教【渡來】以前之五常乃佛教之內之五戒也。P2‧3


1260.2上旬 災難興起由來 ~ 金言 3.

問曰,汝以僧(身)顯比丘之失,豈非破不謗四眾、不謗三寶之二重戒乎。答曰,涅槃經【壽命品】云「若善比丘見壞法者,置不呵責驅遣舉處,當知是人佛法中怨。若能驅遣呵責舉處,是我弟子真聲聞也」。P6‧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3/12602_21.html


1260.2 災難對治抄 ~ 金言 1.

日本國中上下萬人深信法然上人,而親近此書(選擇集)。故無智道俗見此書中之「捨、閉、擱、拋」等字,於淨土三部經、阿彌陀佛以外之諸經、諸佛、菩薩、諸天善神等,作捨閉擱拋等之思,於彼佛經等不起供養受持等之志,還生捨離之心。故雖令古諸大師等所建立之鎮護國家之道場【因而】零落,然【卻】無護惜建立之心。無護惜建立之心故,讀誦供養之音亦絕,守護之善神又不得嘗法味故,捨國而去,四依聖人亦不來也。【如此情形】完全契當於仁王經「一切聖人去時,七難必起」及金光明經「我等四王皆悉捨去,既捨離已,其國當有種種災禍」之文。【因此法然上人】豈非【仁王經之】「諸惡比丘,多求名利」及【法華經勸持品之】「惡世中比丘,邪智心諂曲」之人乎。P8‧3

 

1260.2 災難對治抄 ~ 金言 2.

疑云,若說於國土依「令流布選擇集」而起災難的話,則無此書以前,於國中無災難乎。答曰,彼時亦有災難,此乃因破五常失佛法者有之故,所謂【北】周之宇文(武帝)、元嵩等是也。P8‧13

 

1260.2 災難對治抄 ~ 金言 3.

難云,佛法以前於國已有災難,何【可云國之災難是】謗法者之故乎。答曰,佛法以前以五常治國者,就是久遠以前以佛誓(佛所制定之教及戒律)來治國也。【所以】破【五常之】禮儀就是破佛所制定之五戒也。P9‧3


1260.2 災難對治抄 ~ 金言 4.

疑云,若爾者,為何信選擇集之謗法者中,有不值此難者乎。答曰,業力不定(不一樣)也。順現業【者】(現世作謗法今世有報者),法華經【普賢菩薩品】云「【若復見受持,是經典者,出其過惡,若實若不實】此人現世,得白癩病,乃至,諸惡重病」,仁王經云「人壞佛教無復孝子,六親不和天神不祐,疾疫惡鬼日來侵害,災怪首尾連禍」,涅槃經【如來性品】云「若有不信是經典者〇若臨終時【值】荒亂刀兵競起,【受】帝王暴虐、怨家讐隙之所侵逼」以上。順次生業者,法華經【譬喻品】云「若人不信毀謗此經〇其人命終入阿鼻獄」,仁王經云「人壞佛教〇死入地獄、餓鬼、畜生」以上。順後業等略之。P10‧10


1260.2 災難對治抄 ~ 金言 5.

問曰,如何可速止此災難乎。答曰,應還治謗法者,若不爾,則雖有無盡之祈請,然不能止災難也。

問曰,應如何對治。答曰,治方又經有之,涅槃經云「佛言,唯除一人,餘一切施〇誹謗正法,造是重業〇唯除如此一闡提輩,施其餘者一切讚歎」以上。如此文,可見到應止施來對治。此外亦多有治方,【然今】無暇具載。P1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3/12602.html


1260.4.21 十法界明因果抄 ~ 金言 1.

「聞法華經之名字而或唱題名,或受持讀誦一字、一句、四句、一品、一卷、八卷等,乃至見如上之修行人,又隨喜讚歎」之人,【其功德】勝於深習法華經以外之一代聖教並達義理,且堅持大小乘戒之如大菩薩之人天台大師定法華經之怨敵云「不喜聞者為怨」。P2‧17


1260.4.21 十法界明因果抄 ~ 金言 2.

謗法有很多種。生於大小【乘】流布之國,而一向【只】學小乘之法來治身(修身),而不遷於大乘,是謗法也。又習華嚴、方等、般若等諸大乘經之人,作諸經與法華經等同之思,令人學等同之義,而不遷於法華經,是謗法也。又【見】偶有圓機之人學法華經,為貪世利而誘於自己之法,稱汝機不當(不適合)於法華經,令捨此經而遷於權經,是大謗法也。如此等,皆地獄之業也。P3‧6


1260.4.21 十法界明因果抄 ~ 金言 3.

阿難尊者為淨飯王之(姪子)、斛飯王之太子、提婆達多之舍弟、釋迦如來之從子(堂兄弟),仕奉如來二十年,得覺意三昧(覺佛意三昧)而覺一代聖教。佛入滅後,阿闍世王歸依阿難。佛滅後四十年之時,阿難尊者至一竹林之中,有一比丘,誦一法句之偈云「若人生百歲,不見水潦涸,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以上。阿難聞此偈語比丘云「此非佛說,汝不可修行」,爾時比丘問阿難云「佛說如何」。阿難答云「『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了解之』以上,此文佛說也,汝所唱偈乃此文之謬也」。爾時,比丘得此偈,語於本師之比丘,本師云「我所教於汝之偈【才是】真佛說也,阿難所唱偈非佛說,阿難年老衰言多錯謬,不可信」。此比丘【於是】又捨阿難之偈而唱本來之謬偈。【其後】阿難又入竹林而聞之【時】,非我所教偈,【再】重語之,【然】比丘不信用。佛滅後四十年謬已出來,何況【今】佛滅後既過二千餘年,佛法自天竺至唐土,【又】自唐土至日本,【其間經由各色各樣之】論師、三藏、人師等傳來【故】,(果真)無萬一之謬法歟。何況當世學者偏執為先【更】挾我慢,火諍為水,不願辨明。偶有如佛之教來宣教之學者,不信用之,故不謗法者萬中無一歟。P4‧6


1260.4.21 十法界明因果抄 ~ 金言 4.

法華經【譬喻品】云「若人不信,毀謗此經〇常處地獄,如遊園觀。在餘惡道,如己舍宅」。依慳貪、偷盜等罪,墮餓鬼道,世人易知。無慳貪等之諸善人,依謗法、或親近謗法人,自然而然地依信其義而墮餓鬼道【之事】,非智者不知之。應好好地恐歟。P5‧9


1260.4.21 十法界明因果抄 ~ 金言 5.

第三畜生道者,愚痴無慚,徒受信施之他物,不償(不回報)之者,受此報也。法華經【譬喻品】云「若人不信,毀謗此經〇當墮畜生」。〈已上三惡道也〉。

十法界明因果抄                         

 

十法界明因果抄                         

第四修羅道者,止觀一云「若其心念念,常欲勝彼,不耐下人,輕他珍己,如(鴟,鷹也)高飛下視,而外揚仁義禮智信,起下品善心,【此為】行阿修羅道【者】」。

第五人道者,報恩經云「三歸(歸依三寶)【持】五戒【者】生【為】人」。

第六天道者,有(欲界天及色、無色界天二者)。欲【界之六欲】天,持十善而生;色、無色天,以「【厭】下地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從地獄一直到無色界最高處之有頂天,皆攝於三界之內]之九地中,相對劣之境界云下地)之粗、苦、障,【欣】上地(下地之相對語)之靜、妙、離」之六行觀【法】而生。P5‧13

 

1260.4.21 十法界明因果抄 ~ 金言 6.

問云,修何業者生六道而成其中之王乎。答云,持大乘菩薩戒而破之者,成色界梵王及欲界之魔王、帝釋、四輪王(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之總稱,為人界

十法界明因果抄                         

 

十法界明因果抄                         

之王)、禽獸王、閻魔王等也。心地觀經云「〇若有不受如來戒,終不能得野干(狐)身,何況能感【得】,人天中最勝快樂,居王位」。

安然和尚之廣釋云「菩薩大戒,持成法王,犯成世王。而戒【德】不失【之事】,譬如金銀,為器用貴,破器不用,而寶不失」小乘戒持破者作六道民;破大乘戒者成六道王,持者成佛是也。P7‧13

 

1260.4.21 十法界明因果抄 ~ 金言 7.

第七聲聞道者,此界因果,阿含小乘十二年之經分明明之。於諸大乘經為對大(為了與大乘之戒律做比較)亦【有】明之。於聲聞有四種。一優婆塞,俗男也二優婆夷,俗女也三比丘僧也四比丘尼也一代諸經列座,如舍利弗、目連等,聲聞是也。永不生六道,亦不成佛菩薩,灰身滅智【故】決定不成佛。小乘戒之典範之「盡形壽」戒(小乘戒之戒体與受持人壽終時共失故之稱呼也),一度壞依身(肉身亡)【則】永無戒之功德。持上品成二乘,持中下【品】生人天為民,破之墮三惡道成罪人也。安然和尚之廣釋云「三善之世戒

十法界明因果抄                         

 

十法界明因果抄                          一〇

(修羅、人、天三善道之五戒、十善乃世間之戒),因生感果【而受三善道之生】,業盡墮惡(業因之功德盡則墮三惡道);譬如楊葉,秋至似金,秋去落地。【又】二乘小戒,持時果【德】拙,破時永捨(戒德永失);譬如瓦器,完用(完整得用)【猶】卑,若破永失(永無任何用處)」。P9‧4


1260.4.21 十法界明因果抄 ~ 金言 8.

第八緣覺道者,有二。一、部行獨覺,在【在世中之】佛前,如聲聞習小乘法、持小乘戒,斷見思成永不成佛者。二、麟喻獨覺,在無佛之世,見飛花落葉而作苦、空、無常、無我之觀,斷見思成永不成佛之身。戒亦如聲聞。此聲聞、緣覺云二乘也。P10‧6

 

1260.4.21 十法界明因果抄 ~ 金言 9.

【最後】言法華經之戒者有二。一相待妙之戒,二絕待妙之戒也。首先相待妙戒者,四十餘年之大小乘戒與法華經之戒相對,爾前云粗戒,法華經云妙戒也。【即】諸經之戒嫌為未顯真實戒、歷劫修行戒、決定性二乘戒也,法華經之戒【讚】為真實戒、速疾頓成戒、不嫌二乘成佛戒等,【兩者】相對而論粗妙云相待妙之戒也。

其次,絕待妙戒者,於法華經無【特】別【之】戒,【四十餘年之】爾前【經所說之】戒即法華經【之】戒也。其故,爾前人天之楊葉戒、小乘阿含經之二乘瓦器戒及華嚴、方等、般若、觀經等歷劫菩薩之金銀戒之行者,至法華經互和會成一同。所以人天楊葉戒之人,具【足】二乘瓦器【戒】及菩薩金銀戒;菩薩金銀戒具人天楊葉【戒】及二乘瓦器【戒】。餘以可知。故【於法華經】三惡道亦具十界,故爾前【經之】十界之人來至法華經皆【一同成】持戒【之人】也。故法華經【寶塔品】云「是名持戒」。

爾前經不明十界互具【之法門】,故菩薩雖經無量劫來修行,然(不能具足)二乘、人天等餘戒之功德,但【只】成一界功德。故以一界功德不【能】遂成佛,故【結果連】一界之功德亦不成(都不能成就)。【這樣的】爾前之人【來】至法華經則餘界功德具【足】於一界,故爾前經即法華經,法華經即爾前經。【如是】法華經不離爾前經,爾前經不離法華經,是言妙法也。博地凡夫(下劣之凡夫)一生之中入佛位,至妙覺,而具【佛之】因果之功德也。P13‧7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3/1260421.html


1260.5.28 唱法華題目抄 ~ 金言 1.

天台大師法華玄義第六釋大通結緣者云「若信若謗(信也好謗也好)俱成佛。這就是因倒因起(倒地者又從地爬起來),如同雖謗喜根(誹謗喜根菩薩之勝意比丘雖一度墮地獄),然後(必)得度(成佛)」。此文之心就是在解釋「於大通佛時結緣者之所以會經三千塵點劫之原因乃謗法也,就如同勝意比丘之誹謗喜根菩薩一樣」。P6‧8

 

1260.5.28 唱法華題目抄 ~ 金言 2.

         妙樂大師文句記中釋五十展轉之人云「恐人(誤)解者,不測初心功德之大,而推功上位(謂功德乃上位之聖者之事)蔑此初心故,今於隨喜功德品示(初心)之行淺(功德)深以顯(法華經)力」。文心,佛恐人們誤解法華經是為了利智精進、上根上智之人而說的,因此為了顯「末代無智之下根下智者僅是對法華經起淺薄的隨喜之心」其功德即勝過四十餘年之諸經所說的大人上位之聖者修行之功德,而說五十展轉之隨喜功德。

故天台大師這樣說明「從外道至小乘、權大乘全部來比較,法華經最下之五十展轉、一念隨喜之人之功德勝過彼等所說之上位之聖者之功德」。所以阿竭多仙人十二年之間恒河之水留於耳,耆兔仙人一日之中吸乾大海之水,如此得(神通力)之仙人,比行小乘之阿含經所說的三賢之淺位之修行之一通都沒有之凡夫還劣百千萬倍;又得所謂三通六明之不思議之力之小乘之舍利弗、目連等,比只「聞而信受」華嚴、方等、般若等諸大乘經之一偈一句而未斷三惑之一通都沒有之凡夫還劣百千萬倍;雖為極習華嚴、方等、般若等諸大乘經之等覺之大菩薩,然比「只是稍微聞法華經而結緣之未斷三惑無惡不造」之末代之凡夫還劣百千萬倍;天台大師解釋之文顯然也。而今世之念佛宗等之人,我身權教之機,是無法信實教(真實之法華經)之人,此就如同方等、般若之時之二乘一樣,覺得自身非常地羞愧,這雖是當然之事,但其實絲毫不必這麼認為。P8‧2

 

1260.5.28 唱法華題目抄 ~ 金言 3.

法華經勸持品八十萬億之菩薩立末法此經之弘誓云「有諸無智人 惡口罵詈等 及加刀杖者 我等皆當忍」之文。

【勸持品之原文如下:

唯願不爲慮,於佛滅度後,恐怖惡世中,我等當廣説。

有諸無智人,惡口罵詈等,及加刀杖者,我等皆當忍。(初一行)

惡世中比丘,邪智心諂曲,未得謂爲得,我慢心充滿。(次一行)

或有阿練若,納衣在空閑,自謂行眞道,輕賤人間者。(以下七行)

貪著利養故,與白衣説法,爲世所恭敬,如六通羅漢。

是人懷惡心,常念世俗事,假名阿練若,好出我等過。

而作如是言「此諸比丘等,為貪利養故,說外道論義。

自作此經典,誑惑世間人,為求名聞故,分別說是經」。

常在大衆中,欲毀我等故,向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

及餘比丘衆,誹謗説我惡,謂是邪見人,説外道論議。

濁劫惡世中,多有諸恐怖,惡鬼入其身,罵詈毀辱我。

濁世惡比丘,不知佛方便,隨宜所説法,惡口而顰蹙,

數數見擯出。】

妙樂大師文句記釋此文之心云「初一行,通明邪人,即俗眾也」。文心,此一行之經文在說「在家之俗男俗女受權教之比丘等之欺騙,對法華經之行者如同敵人一樣地迫害」之意。

(勸持品)云「惡世中比丘 邪智(惡賢)心諂曲 未得謂為得 我慢心充滿」之文。妙樂大師文句記釋此文之心云「次一行,明道門增上慢者」。文心,此一行之經文在說「惡世末法之權教之諸比丘,『我得法』這樣慢心,而敵對行法華經者」之意。

(勸持品)云「或有阿練若(修空寂之行者) 納衣(僧衣,意即穿著僧衣)在空閑(清靜之處) 自謂行真道 輕賤人間者 貪著利養故 白衣(世俗人)說法 為世所恭敬 如六通羅漢 是人懷惡心 常念世俗事 假名阿練若 好出我等過 而作如是言『此諸比丘等 為貪利養故 說外道論議 自作此經典(指法華經) 誑惑世間人 為求名聞故 分別(分析辯別)說是經』常在大眾中 欲毀我等故 向國王、大臣、婆羅

                                                       一一

 

                                                       一二

門、居士及餘比丘眾 誹謗說我惡 謂是邪見人 說外道論議」以上。妙樂大師文句記釋此文云「第三之七行,明僭聖增上慢者」。經及釋之心在說「末法惡世中,有諸多比丘,身帶三衣一鉢,居於阿練若(居於靜寂之寺院內),行儀有如大迦葉等之三明六通之羅漢,為在家諸人所景仰,隨便吐一言即仰如如來之金言,為了亡行法華經之人,向國王大臣等『此人邪見者也,法門邪法也』等這樣誹謗」之意。上之三類人之中,比起第一之俗眾之毀謗,第二之邪智之比丘之毀謗更難耐;又比起第二之比丘,第三之大衣之阿練若之僧(宛如高僧居於大寺院之內之出家人)之毀謗更甚。

此三類人指「一,以今世之權教為標準之「文字之法師」(只執着於今世之方便權教之經文之法師);二,(及)相信諸經論之所謂言語道斷(見於諸經論之「佛之悟非言語及文字所能表現」)之文之暗禪(只拘泥於坐禪)之法師;三,並信彼等(指前二類人)之在俗(在家之弟子)等」。此等之人人,不辨四十餘年之諸經與法華經之權實之文義故,權經華嚴、方等、般若等之時所說之「心佛眾生」、「即心是佛」、「即往十方西方」等之經文,和見於實經法華經之「諸法實相」、「即往十方西方」之經文,以其語之相同而不知義理之不同;或見諸經之「言語道斷 心行所滅」(佛之真實是超越言語,而於心行之所滅處有)之文,而起「佛之一代聖教非宣如來之實事(真實)等」這樣的邪念。故惡鬼入此三類人之身而(加害)末代之諸人並破滅國土。故勸持品云「濁劫惡世中 多有諸恐怖 惡鬼入其身 罵詈毀辱我 乃至 不知佛方便 隨宜所說法」。文心在云「濁惡世之時之比丘,不知自己所信之教乃佛方便隨宜之法門,而一旦辨權實之人出來,則必破罵之吧。此完全是不知惡鬼入身也」。

所以末代愚人應恐之事,不是刀杖、虎狼、十惡、五逆等,而是帶三衣一鉢之暗禪(輕蔑經文及教理之禪僧)之比丘,及貴「信權經之比丘」而憎「信行實經之人」之(在家)(出家)等也。故涅槃經第二十二云「於惡象等心無恐怖,於惡知識生怖畏心。何以故,是惡象等唯能壞身不能壞心,惡知識者二俱壞故。乃至,為惡象殺不至三趣,為惡友殺必至三趣」之文。此文之心,章安大師宣云「諸惡象等(只)是惡緣,不能生人惡心。惡知識者甘談詐媚、巧言令色牽人作惡。以作惡故破人善心,名之為殺,即墮地獄」。文心,申惡知識者,巧於使用甘甜的話語來詐媚,而取愚痴之人之心,而破其善心之事也。總之涅槃經之心,比起十惡、五逆者,謗法、闡提者更要恐也,這樣告誡者也。申闡提之人者,唆使人人嫌惡法華經及涅槃經之人也。P10‧3


1260.5.28 唱法華題目抄 ~ 金言 4.

思法華經如同國王、父母、日月、大海、須彌山、天地吧。另一方面,應思諸經如同關白(有權勢的人)、大臣、公卿、乃至萬民、眾星、江河、諸山、草木等。我等之身末代造惡之愚者、鈍者、非法器者(無足夠接受佛法之能力者)也;國王是比臣下還能助人之人,父母是比他人還(憐愛)子者,日月是比眾星還照暗者;這樣的國王、父母、日月之法華經若不適合末法之機根的話,則何況餘經,猶更難助(難救末代之我等)了,要這樣思考啊。又釋迦如來及阿彌陀如來、藥師如來、多寶佛、觀音、勢至、普賢、文殊等一切之諸佛菩薩,我等慈悲之父母;此之佛菩薩教化眾生之慈悲之極理唯法華經耳,要這樣理解啊。法華經以外之諸經未說顯救惡人、愚者、鈍者、女人、欠根(欠可成佛之機根)等者之秘術,要這樣思。法華經勝一切經之理由,但此事(說顯救一切眾生之秘術)耳。然而當世之學者一面「法華經勝一切經」這樣讚,一面又「可是不合末代眾生之機根」這樣申,而人人皆深信故,則彼等豈非謗法之人耶。請只管對此錯誤之說法斷念吧。P16‧11

 

1260.5.28 唱法華題目抄 ~ 金言 5.

抑,無量義經,為了說法華經之「序分之經典」也,然而始自寂滅道場之華嚴經至今之常在靈山之無量義經,詳計其年月日則四十餘年也。若舉其間所說之經則華嚴、阿含、方等,般若也,而所談之法門則三乘(聲聞、緣覺、菩薩)五乘(前三乘再加上人、天)所習之法門也。於無量義經定修行之時節時則云「宣說菩薩之歷劫修行」,分別佛之教說是隨自意、還是隨他意時則宣「是隨他意」,又定四十餘年之諸經和八個年之法華經所說之「語同義替」(用語雖同然意義不同)之事時則「文詞雖一而義各異」這樣解明。所以決不能認為兩者在成佛方面有別(有頓悟、漸悟之不同)而往生方面則一(是相同的)。而無量義經說華嚴、方等、般若雖是究竟最上之大乘經,於其中可見頓悟(即座得悟)、漸悟之法門,然「皆未顯真實」。如此大部(大部頭之著作或書籍之意)之諸經猶未顯真實,何況淨土三部經等所說之極樂往生可獨漏於未顯真實之內乎。而且不僅說出經經,還道出年月日數為四十餘年,因此其間之一切教皆定為未顯真實矣。所以華嚴、方等、般若等諸經所說之「依阿彌陀佛之稱名可往生極樂」之所謂彌陀往生之說,既已是未顯真實之事無疑,則豈有只限觀無量壽經之彌陀往生可不入多留難故(說「多苦難之修行之道」之未顯真實之諸經)之內乎。

若定隨自意之法華經之往生極樂和隨他意之觀經之往生極樂同為易行道,而易行之中更主張觀經之念佛往生猶為易行的話,則乃權實雜亂之大謗法之過失也。而且就如一滴之水漸漸流可成大海,一塵逐漸積可成須彌山一樣,漸漸地,捨權經而信實經之人沒有增加,相反地信實經之人反而墮於權經,若權經之人次第充滿國中,則聞法華經隨喜之心將停止。於是,如國中無王,如人之失神,法華、真言之諸山寺荒廢,諸天善神、龍神等一切聖人捨國而去,則惡魔、鬼神得便而入亂,國土惡風吹而五穀不成,疫病流行而人民亡矣。P18‧5

 

1260.5.28 唱法華題目抄 ~ 金言 6.

天台之三大部六十卷及五大部之章疏中,約教之時無嫌爾前之圓教之文,但只約部之時有嫌爾前之圓教。又古來於日本有二義,園城寺基於智証大師之釋,即使約教之時也嫌爾前之圓教,而山門(叡山之延曆寺)則不嫌。互有文釋,俱有了見(互出經文及釋義來加判斷),然尚未見解決。但我認為予流之義則可清楚此疑問(我日蓮門流則此問題有著落)。其故,天台大師立藏、通、別、圓之四教來判釋佛之一代聖教時,設了四個筋目。第一個筋目,只於爾前經立四教,而不言及法華經;第二個筋目,法華經和爾前相對,兩者之圓教為同一,而嫌剩下之爾前經之藏、通、別三教;第三個筋目,爾前之圓教,因兼帶其他之三教故而攝於別教之中,而當作藏、通、別之前三教來嫌,而立只有法華之圓教為純粹之圓教;第四個筋目,爾前之圓教雖同於法華之圓教,但此乃同於法華經二妙中之相待妙(此與彼相對之上所立之圓妙,即當其與藏通別相對時為圓教),而不同於絕待妙(開會為內實之絕待之圓妙)。若對照此四個道理來思維天台大師六十卷釋文之意義的話,則狐疑冰解矣。一一之証文且秘且繁故,不載之(今省略之)。又於法華經之本門,爾前之圓和迹門之圓共嫌之事,無疑惑者也(無異論之餘地也)。如前所言及的,

                                                       二一

 

                                                       二二

約教之時,爾前之圓教是攝於別教之中,而云「前三為麁,後一為妙」;此時,爾前之圓教進入了無量義經所說的歷劫修行之內矣。又傳教大師之注釋中,舉爾前之八教(藏、通、別、圓之化法四教及頓、漸、不定、秘密之化儀四教)而將其列入無量義經之「四十餘年未顯真實」之內;或立爾前之三教為迂回道,云爾前之圓教為直道,云無量義經為大直道。P21‧1


1260.5.28 唱法華題目抄 ~ 金言 7.

【第十一問】問云,只唱法華經之題目之日常修行之功德如何。

【第十一答】答云,雖說釋迦如來是為了說法華經而出世,然成道後四十餘年間隱法華經之御名,自御年三十至七十餘專心致志說「為了法華經」之方便之教,於七十二歲始呼出法華經之題目,故諸經之題目不能與此法華經之題目相比。又,法華經之肝心方便品之一念三千和壽量品之久遠實成之法門,乃納於妙法二字之中。天台大師造法華玄義十卷,於第一卷略宣妙法蓮華經五字之意。自第二卷至第七卷,又廣宣(詳述)妙之一字;自第八卷至第九卷,釋法蓮華之三字;第十卷(說明)經之一字。最後之經之一字總收華嚴、阿含、方等、般若、涅槃等一代諸經。就妙法二字,於法華玄義說給百界千如、心佛眾生之法門,而於摩訶止觀十卷則立給一念三千、百界千如、三千世間、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所以說妙法二字(不納)一切之諸佛、菩薩、十界之因果、十方之草木瓦礫等之事無也。華嚴、阿含等四十餘年之經經之中,小乘經之題目不收大乘經之功德;又大乘經中,說往生之經之題目不收成佛之功德;又雖有呼為王之經典,然非王中之王之經典。佛又各隨其經故,不收他佛之功德;雖以平等意趣(佛之意趣乃平等)而說他佛自佛一樣,或拿法身平等而說自佛他佛一樣(雖以佛之意趣平等也,或拿法身平等也之理由,而有所謂諸佛同樣也之意見),然

                                                       二三

 

                                                       二四

一佛(爾前諸經之佛)不收一切佛之功德。今法華經,四十餘年之諸經,一經收,又集十方世界法、報、應三身圓滿之諸佛,而談為釋迦一佛之分身諸佛故,一佛即一切佛而妙法二字諸佛皆收。故唱這樣的妙法蓮華經之五字之功德莫大也。諸佛之名號及諸經之題目之功德,法華經之所開也(完全是因法華經之開會之力始顯也),妙法是能開也,應這樣放於心上而唱法華經之題目。P23‧1

 

1260.5.28 唱法華題目抄 ~ 金言 8.

【第十三問】問云,同一經之內像這樣相違之事,實在無法心得(納得,理解)故,此事願聞其詳。

【第十三答】答云,於方便品等見到「鑑機而說此經」;於不輕品見到「即使有誹謗也唯強說之(就是硬說也要說)」。雖為同一經之前後,然兩說如水火般相違(不同)。關於此,天台大師於法華文句中會云「本已有善(釋尊在世之眾生,於過去持有聞法華經之善根故),釋迦以小而將護之(釋尊說小乘及權教之教,邊守護邊教化);本未有善(不輕菩薩當時之人,於過去未持有聞法華經之善根故),不輕以大而強毒之(不輕菩薩直接強說〔讓其〕聞法華經,下成佛之種子)」這樣來解釋。文心,「有本之善根(於過去有聞法華經之善根),今生之內可得(解脫)者,可直接為其說

                                                       二五

 

                                                       二六

法華經;然其中若有聽了法華經猶會誹謗之人,則一定要暫時說權經來調機根之後,才可說法華經。另一方面,無本之大善根(於過去無所謂聞法華經之善根),今亦不信法華經之眾生,其即當墮惡道故,所以但強說令聞法華經,令謗之而令結逆緣,以備將來之成佛」這樣解釋之文也。依此釋,則末代無善根者多,有善根者少;故大部分之人墮惡道之事無疑也;既然同樣是墮惡道,則當「強說令聞法華經而令謗法而成毒鼓之緣(反而可因此之逆緣而終成佛)」這樣來教化歟。然,則末法之今,的確是強說令聞法華經令可結謗緣(謗法之逆緣)之時節也,此事乃無諍者吧。

又法華經方便品有五千之上慢(增上慢之人),聽完略開三顯一(從方便品開頭至「我等千二百 及餘求佛者 願為此眾故 唯垂分別說 是等聞此法 則生大歡喜」為止之半品)之教,要續說廣開三顯一(從方便品接下來之「爾時世尊 告舍利弗 汝已慇懃三請 豈得不說 汝今諦聽 善思念之 吾當為汝 分別解說」至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之七品半)之教時,佛以御(神通力)令彼等退座,後因涅槃經及佛滅後之四依之菩薩之教導,而令於今生得悟。另一方面,諸法無行經中有說到「昔喜根菩薩對勝意比丘強說令聞大乘之法門,令謗而令結逆緣」這件事。關於此二事之相違,天台大師(解釋)云「如來(釋迦如來)以(悲心)故,發遣(令退座);喜根(喜根菩薩)以(慈心)故,強說(強說令聞)」。文心,佛悲故,擱後之樂(將成佛之樂往後推);對增上慢之人,如立即說法華經令聞,則彼等必誹謗此法華經而墮地獄,悲其當遭長苦,而特地讓其退座。這就譬如,母雖知子有病,但悲當時(灸治當時)之苦,而不立即加以灸治一樣。另一方面,喜根菩薩這一方,則不考慮當時之苦痛,只思所謂後之成佛之樂,而強說法華經令聞之。這就譬如,父慈故,見子有病,不考慮當時之苦,思後之樂故,而直接加灸治一樣。

又佛在世,佛秘法華經故,四十餘年之間,連佛之次位之等覺之菩薩及不退之位之菩薩亦不知其名。又壽量品,法華經八個年之內秘其名,好不容易於最後才令聽聞。「何況末代之凡夫如何可容易令聽聞呢」或許人們有這樣的認為,然而妙樂大師對此有這樣的解釋「佛世當機故簡(佛在世之人人,可成佛之機根故,所以立順序而說教),末代結緣故聞(末代之眾生,令結「聞法之緣」之機根故,直接令聽聞)」。文心,「佛在世中,佛一生之間,大多數之人都能登不退轉之位之時故,所以即使(說)法華經之名義(法華經)也不會誹謗,是以好好地調機根後說之。與此相對的,佛滅後當機之眾少而結緣(必須結緣)之眾多故,對大多數之人來說,無論如何應說法華經讓其能夠結緣」是在說這樣之意之文也。是体有多品(此必須結緣者又有很多之種類)。又末代之師大多數都不能辨機根;機根無法辨明時,但當強說實教(法華經)歟。所以天台大師法華文句釋云「等是不見(機根之類別不能判然時),(只)說(大乘)無(過失)」。文心,「若不知(不能分別)(機根)則說(大乘之教)無

                                                       二七

 

                                                       二八

(過失)」這樣云之意也。又亦有善見其時代之機根而說法之方法,就是國中之諸人皆信權經而強謗實經而不信用時,以彈呵(叱責)之心當說實經歟。應依時而選擇用否。P25‧6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3/1260528.html


1260.7.16 立正安國論 ~ 金言 1.

          主人曰「獨愁此事而憤悱胸臆。客來共嘆,屢致談話。夫出家而入【佛】道者,依【佛之教】法而期【望成】佛也。而今神術不協,佛威無驗。具覿(見)當世之体(今世之慘狀),愚發後生【成佛】之疑【問】。然,則仰圓覆(天)而吞恨,俯方載(地)而深慮【災難之起之主因】。【於是】倩(仔細地)傾微管聊披經文,【則經文記云】『世皆背正【道】人悉歸惡【教】。故善神捨國而相去,聖人辭所而不還。是以魔來鬼來,災起難起』。【此事】不可不言,不可不恐」。[P2‧9]


1260.7.16 立正安國論 ~ 金言 2.

【第二問答 災難之經文証據】

客曰「天下之災、國中之難,余非獨嘆眾皆悲。今入蘭室初承芳詞,神、聖去辭災難並起,出何經哉,聞其証據矣」。

主人曰「其文繁多其証弘博:

金光明經云『於其國土雖有此經未嘗流布,生捨離之心不樂聽聞,亦不供養尊重讚歎。見四部眾持經之人,亦復不能尊重乃至供養。遂令我等【四天王】及余眷屬、無量諸天不得聞此甚深妙法,背甘露之味失正法之流,無有威光及以勢力。【於是其國】增長【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之】惡趣,減損人【界】、天【界之善心】,【人人】墮生死之【迷】河,(背)涅槃之路。世尊,我等四王並諸眷屬及藥叉(夜叉)等,見如斯之事,捨其國土無擁護之心。非但我等捨棄是王,必有無量守護國土之諸大善神皆悉捨去。既捨離已,其國當有種種災禍喪失國位(國及王位)。一

                                        

 

                                        

切人眾皆無善心,唯有繫縛、殺害、瞋諍,互相讒諂枉及無辜。疫病流行,慧星數出,兩日並現,薄蝕無恒(日蝕及月蝕無秩序地發生),【天空出現】黑白二虹表不祥相,星流地動,井內發聲,暴雨惡風不依時節,常遭飢饉苗實不成,多有他方怨賊(他國之敵人)侵掠國內,人民受諸苦惱,土地無有所樂之處』以上【經文】。P3‧4

 

1260.7.16 立正安國論 ~ 金言 3.

仁王經云『【正法不行之】國土【因善神捨國而】亂時先鬼神亂。鬼神亂故萬民亂。【他國之】賊來劫國,百姓亡喪,臣、君、太子、王子、百官共生是非【而起爭端】。天地怪異,二十八【星】宿、星道、日月失時失度,【國內各地】多有賊起』。亦云『我今五眼明見三世,一切國王皆由過去世侍五百佛而得為帝王主。為(此),一切聖人羅漢而為來生彼國土中,作大利益。若王福盡時,一切聖人皆為捨去。若一切聖人去時,七難必起』以上【經文】。

                                        

 

                                        

藥師經云『若剎帝利(王族)、灌頂王(國王)等【因不信佛法】之災難起時,【則起】所謂人眾疾疫難、他國侵逼難、自界叛逆難、星宿變怪難、日月薄蝕難、非時風雨難、過時不雨難【等七難】』以上【經文】。P5‧10

 

1260.7.16 立正安國論 ~ 金言 4.

大集經云若有國王,於無量世修施、戒、慧,見我法滅捨不擁護,則如是所種無量善根悉皆滅失,其國當有三不祥事。一者穀貴、二者兵革、三者疫病。一切善神悉捨離之,其王教令(命令)人不隨從,常為鄰國之所侵嬈。暴火横起多惡風雨,暴水增長吹漂人民,內外親戚其共謀叛。其王不久當遇重病,壽終之後生大地獄中。乃至 如王【一樣】【其之】夫人、太子、大臣、城主、柱師(師匠)、郡守、宰官(官員)【等】亦復如是(與王同樣命運)』以上【經文】P7‧9


1260.7.16 立正安國論 ~ 金言 5.

【第三問答 謗法之相狀】

客作色曰「後漢明帝者悟金人(釋尊)之夢得白馬之教(佛教),上宮太子者誅守屋之逆成寺塔之構。爾來,上自一人下至萬民,崇佛像專經卷。然,則叡山、南都、園城、東寺、四海、一州、五畿、七道,佛【像】、經【典】星羅,堂宇雲布。鶖子(舍利弗)之族則觀鷲頭之月(行磨智之修行),鶴勒(付法藏第二十三祖)之流亦傳雞足之風(迦葉尊者之遺風一心行禪之修行)。誰謂(輕視)一代之教廢三寶之跡哉。若有其証,則委聞其故矣」。

主人(諭)曰「【確實沒錯】佛閣連甍經藏並軒,僧者如竹葦侶者似稻麻【那樣的眾多】。崇重年舊,尊貴日新(人人尊崇佛法之念亦年久,而尊貴佛法之心也日日深厚)。但法師諂曲而迷惑人倫,王臣不覺而無辨邪正。

【預見此現狀】仁王經云『諸惡比丘多求名利,於國王、太子、王子前自說破佛法因緣、破國因緣。其王不別信聽此語,横作法制不依佛戒。是為破佛、破國之因緣』以上【經文】。

涅槃經云『菩薩於惡象等心無恐怖,於惡知識生怖畏心。為惡象殺不至三趣,為惡友(惡僧)(奪去善心)必至三趣(地獄、惡鬼、畜生之三惡道)』以上【經文】。

法華經【勸持品】云『惡世中比丘邪智心諂曲,未得謂為得,我慢心充滿。或有阿練若納衣在空閑,自謂行真道輕賤人間者。貪著利養故與白衣說法,為世所恭敬如六通羅漢。乃至 常在大眾中欲毀我等故,向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及余比丘眾誹謗說我惡,謂是邪見人說外道論議。【乃至】濁劫惡世中多有諸恐怖,惡鬼入其身罵詈毀辱我。濁世惡比丘不知佛方便隨宜所說法,惡口而顰蹙,數數見擯出』以上【經文】。

                                        

 

                                        一〇

涅槃經云『我涅槃後無量百歲,四道聖人(四依聖人)悉復涅槃。正法滅後於像法中當有比丘,似像持律少讀誦經,貪嗜飲食長養其身,雖著袈裟猶如獵師細視徐行如貓伺鼠。常唱是言,我得羅漢。外現賢善內懷貪嫉,如受啞法(無言之修行)婆羅門等。實非沙門現沙門像,邪見熾盛誹謗正法』以上【經文】。

就文見世,誠以然矣。不誡惡侶者豈成善事哉」。P8‧4

 

1260.7.16 立正安國論 ~ 金言 6.

【昔】傳教、義真、慈覺、智證等,或涉萬里之波濤【入唐】而所渡之聖教,或(迴)一朝之山川而【招來】所崇之佛像【於我日本國】,(或於)高山(比叡山)之巔建華界(堂塔)以安置,若深谷之底起蓮宮(堂舍)以崇重。釋迦、藥師之並光也(於比叡山之東塔安奉藥師如來,西塔安奉釋迦如來而並光),施威於現當(現在及未來),虛空、地藏之成化也(於橫川祀奉虛空藏菩薩及地藏菩薩),被益於生後。故國主寄【進】郡鄉以明燈燭,地頭(官職名)(寄進)田園以備供養。

而依法然之選擇【集】,則忘教主【釋尊】而貴西土之佛駄(阿彌陀佛),拋【傳教大師之】付屬而閣東方之【藥師】如來,唯專四卷三部之【淨土經之】經典,(枉)拋一代五時之妙典。是以【若】非彌陀之堂【則】皆止供佛之志,非念佛者(若不是念佛之僧侶)早忘施僧之懷(則不布施)。故佛堂零落瓦松煙老,僧坊荒廢庭草露深。雖如此,然各捨護惜之心,並廢建立之思。是以住持聖僧行而不歸,守護善神去而無來。是偏依(全因)法然之選擇【集】也。悲哉數十年之間,百千萬之人被蕩於魔緣而多迷於佛教。好謗忘正,善神不成怒哉。捨圓【滿之法華經】好偏【頗之淨土念佛】,惡鬼不得便哉。修彼萬(祈禱)不如禁此一凶矣」。P14‧3


1260.7.16 立正安國論 ~ 金言 7.

客殊作色曰「何以近年之災(歸咎)聖代之時(法然在世之後鳥羽上皇之時),強毀【念佛行之】先師,更罵聖人(法然上人)。吹毛求疵,剪皮出血。自昔至今,如此惡言未見,可惶可慎。罪業至重,科條爭遁(處罰難逃)。對座猶以有恐,攜杖而則欲歸矣」。

主人笑止曰「習蓼葉之辛(好食蓼葉則習慣其辛味),忘溷廁之臭(入廁久了則忘了其臭)。【同樣的,受惡影響久了】聞善言而思惡言,指謗者而謂聖人,疑正師而擬【於】惡侶。【貴殿】其迷誠深,其罪不淺。應聞事之緣起,願委談其趣。釋尊說法之內,一代五時之間,立先後辨權實。而曇鸞、道綽、善導,既就權忘實,又依先捨後,未探佛教之淵底者也。就中法然雖酌其流(淨土教三師之流),然不知其源(佛教之根源乃在法華經)。所以者何,【法然於選擇集】以大乘經六百三十七部,二千八百八十三卷,並一切諸佛菩薩及諸世天等,置捨閉閣拋之字,【侵】薄一切眾生之【善】心。是偏(此完全是)展私曲之詞,全不見佛經之說。妄語之至,惡口之科,言而無比(無可言比),責而有余。而人皆信其妄語,悉貴彼選擇【集】。故崇淨土之三經而拋眾經,仰極樂之一佛而忘諸佛。誠是諸佛諸經之怨敵,聖僧眾人之讐敵也。此邪教廣弘八荒(八方)周遍十方。抑,汝因【我】以近年之災非難往代【念佛流布】之由而強恐之,聊引先例,可開悟汝迷。止觀第二引史記云『周末有被髮袒身不依禮度者』。弘決第二釋此文引左傳曰『初平王之東遷也,於伊川見被髮者而於【曠】野祭【祀】。識者(周之大夫辛有)曰,不及百年【周將滅亡】其禮【已】先亡【故也】』。爰知(由此可知),徵前顯,災後致。【又止觀續云】『又阮藉(晉朝之文人)逸才(有才華),蓬頭散帶。後公卿【之】子孫

                                        一七

 

                                        一八

(仿效)之,奴苟相辱(以下品之言語相辱)者方達自然,撙節兢持(遵守禮儀)者呼為田舍(鄉下人)。為司馬氏(晉朝)之滅相(滅亡之相)』以上。

又案慈覺大師之入唐巡禮記云『唐武宗皇帝會昌元年,勅令章敬寺鏡霜法師於諸寺傳彌陀念佛之教。每寺三日巡輪不絕。同二年,回鶻國之軍兵等侵唐堺。同三年,河北之節度使忽起亂。其後大番國更拒命,回鶻國重奪地。凡兵亂同秦項之代(秦末漢初之時代),災火起邑里(村里)之際。何況武宗大破佛法多滅寺塔。不能撥亂遂以有事』(以上取意)。

以此惟之,法然者後鳥羽院御宇建仁年中之僧也。彼院御事(此後鳥羽上皇於承久之亂時戰敗而被流放到隱岐之島之事實)既在眼前。然,則大唐殘例(念佛帶來災難之先例)吾朝顯証(亦顯証於我朝)。汝莫疑汝莫怪,【今】唯須捨【念佛之一】凶歸【法華之一】善,塞【災害之】源截【謗法之】根矣」。 P15‧7


1260.7.16 立正安國論 ~ 金言 8.

客聊和曰「雖未究淵底,然數知其趣(貴師之話之旨趣)。但【所疑者】自華洛(京都)至柳營(鎌倉),釋門在樞楗(有出色的碩德),佛家在棟樑(有優秀的高僧),然未進勘狀不及上奏(然至今未聞有進勘狀及上奏朝廷者)。汝以賤身(輕率地)【就】吐莠言【進勘狀】。其義(憂世之心情)有余,其理無謂(但卻不是合乎道理之行為)」。

主人曰「予雖為少量(無身分又智慧淺少之人),【然】忝學大乘。【譬如】蒼蠅附驥尾而渡萬里,碧蘿懸松頭而延千尋【與此相同的,若寄心大乘,一定可究竟佛意】。弟子,生為一佛之子,事諸經之王【之法華經】,何見佛法之衰微而不起心情之哀惜。又涅槃經云『若善比丘見壞法者置不呵責驅遣舉處,當知是人佛法中怨。若能驅遣呵責舉處,是我弟子真聲聞也』。余雖不為善比丘之身,然為遁『佛法中怨』之責,【進勘狀】唯撮(只不過是取)【佛法之】大綱粗示一端【而已】。而且,(昔)元仁(鎌倉初期,後堀河天皇年號,約為公元一二二五年)年中,自延曆(位於滋賀縣大津市為日本天台宗之總本山,山號比叡山)、興福(位於

                                        一九

 

                                        二〇

奈良市為日本法相宗之本山)兩寺度度經奏聞(上奏),請申下勅宣、御教書,奪取法然之選擇集之印板【並於比叡山之】大講堂【前】,為報三世佛恩令燒失之,【至】於法然之墓所,仰付(吩咐)感神院(祇園神社)之犬神人(隸屬於神社之下級神職人員)令破却(將其毀壞),其門弟隆觀、聖光、成覺、薩生等配流遠國。其後蒙怒未見寬恕(至今仍未見赦免)。【過去就有此先例】豈云(沒有)進勘狀【之人】也」。P19‧2

 

1260.7.16 立正安國論 ~ 金言 9.

法華經【譬喻品】云『若人不信毀謗此經,即斷一切世間佛種(就是斷此世間一切人人之佛種)。乃至,其人命終入阿鼻獄』以上【經文】。

夫經文顯然,私詞何加。凡(若依)法華經者,【則】謗大乘經典者【之罪】勝無量之五逆【罪】,故墮阿鼻大城永無出期。如涅槃經者,設【即使允】許【對】五逆【者】之供【養】亦不許【對】謗法【者】之【布】施。殺蟻子者必落三惡道,禁謗法者定登不退位(不退轉之菩薩之位)。所謂覺德者是迦葉佛,有德者則釋迦文也【此正是最好之先例也】。法華、涅槃之經教者,一代五時之肝心也,其禁實重,誰不歸仰哉。而謗法之族,忘正道之人,剩依法然之選擇【集】,彌增愚癡之盲瞽如此群類,誠其難盡。是非破佛哉,是非破法哉,是非破僧哉。此邪義則(完全是因)選擇集也。嗟呼悲哉,背如來誠諦之禁言。哀矣,隨愚侶迷惑之麁語(邪說)。早思天下之靜謐者,須斷國中之謗法矣」。

【第八問答 謗法之禁斷】

客曰「若斷謗法之輩,若絕佛禁之違者,如(涅槃經)經文可行斬罪歟。若然者,殺害相加,罪業何為哉。」。

主人曰「客明見【禁謗之】經文猶成斯言,【是我的誠】心之不及歟,【還是貴殿於道】理之不通【達】歟。全非禁佛子(我之意完全不是在言佛子可殺害),唯偏惡謗法也(完全只是在責備並禁止謗法也)。夫釋迦以前之佛教雖斬其罪,能仁(亦書為能忍,即釋尊)以後之經說則止其施(禁止謗法的方法,釋尊在說過去世之事蹟時,雖說如仙予王及覺德王之殺謗法者,但釋尊出現於世之後,則說布施之禁止)。然,則四海萬邦一切四眾,不施其惡(謗法者)皆歸【依】此善(法華經),何難並起,何災競來矣」。P25‧5

 

1260.7.16 立正安國論 ~ 金言 10.

【第九問答 對治謗法和立正安國】

客則避席刷襟曰「佛教斯區(佛之教導誠各式各樣)而旨趣難窮,不審多端(疑問眾多)而理非不明。但法然聖人之選擇集現在(今在眼前)也,以諸佛、諸經、諸菩薩、諸天等載捨閉閣拋,其文顯然也。因茲聖人

                                        二七

 

                                        二八

去國,善神捨所,天下飢渴,世上疫病。今主人廣引經文明示理非,故妄執既翻,耳目數朗。總之,國土泰平天下安穩,自一人至萬民,所好也所樂也。早止一闡提之施,永致眾僧尼之供,收佛海之白浪(盜賊,意為謗法者),截法山之綠林(盜賊),則世成【伏】羲【神】農之世,國為唐【堯】虞【舜】之國。然後斟酌(好好分清)法水之淺深,崇重佛家【正直】之棟樑矣」。

主人悅曰「鳩化為鷹,雀變為蛤(喻迅速的大變化),悅哉。汝交蘭室之友而成麻畝之性(喻原本彎曲的心性因結交善人受到感化而自然改正之意)。【若能】誠顧其難(誠心地反省近年來的災難)而專信此言(我之言),則風和浪靜,不日豐年耳。但人心者隨時而移,物性者依境而改。譬猶水中之月動於波,陣前之軍靡於劍。汝當座雖信,後定永忘。若欲先安國土而祈現當(現世及來世)者,則應速回情慮怱加對治。所以者何,藥師經七難內,五難忽起二難猶殘,所以(所謂)他國侵逼難、自界叛逆難也。今就此文具案事情,百鬼早亂萬民多亡。先難是明,後災何疑。若所殘之【外寇、內亂之】難,依惡法之科並起競來者,其時何為哉。失國滅家何所遁世。汝思一身之安堵(安泰)者,須先禱四表(東西南北四方即天下之意)之靜謐(泰平安穩)者歟。就中,人之在世各恐後生,是以或信邪教,或貴謗法。各【各】雖厭惡迷於【佛法之】是非【善惡】,而猶哀歸佛法(然猶陷入錯誤之教,而卻認為是歸依了佛法,實在是可憐也)。【為】何【要】同以信心之力而妄(崇)邪義之詞哉。若執心不翻,亦曲意猶存,則【將】早辭有為之(世)而必墮無間之獄。仁王經云『人壞佛教無復孝子,六親不和天神不祐,疾疫惡鬼日來侵害,災怪首尾,連禍縱横,死入地獄、餓鬼、畜生。若出為人則兵奴(兵士、奴隸)之果報。如響如影,如人夜書火滅字存,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果報亦復如是【不會消失】』。法華經第二卷【之譬喻品】云『若人不信毀謗此經,乃至,其人命終入阿鼻獄』。又同第七卷【之】不輕品云『千劫於阿鼻地獄受大苦惱』。【又】涅槃經云『遠離善友不聞正法住惡法者,是因緣故沉沒在於阿鼻地獄,所受身形縱横八萬四千由延(由旬)【受苦惱】』。

廣披眾經專重謗法。悲哉,皆(離開)正法之門而深入邪法之獄。愚矣,各懸【於】惡教之綱而(永)纏【於】謗教之網。此朦霧之迷(今生續迷於朦霧),沉彼盛焰之底(來生當咽地獄之焰)。豈不愁哉,豈不苦哉。汝早改信仰之寸心,而速歸實乘之【法華經之】一善。然,則三界皆佛國也,佛國其衰哉。十方悉寶土也,寶土何壞哉。國無衰微土無破壞,則身是安全心是禪定。此詞此言可信可崇矣」。

客曰「今生【之安穩】後生【之成佛】誰不慎誰不(順從正法)。披此經文具承佛語,誹謗之科至重,毀法之罪誠深。我信一佛而拋諸佛,仰三部經而閣諸經,(此)非私曲之思,(乃)隨先達(淨土宗之先師)之詞,十方諸人亦復如是。今世者勞心性(就這樣,今生隨便地損心性),【則】來生者【當】墮阿鼻,文明理詳,不可疑。彌仰貴公之慈誨,益開愚客之癡心,【當】速回對治早致泰平,先安生前更扶沒後。唯非我信,又誡他誤耳」。P27‧12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3/1260716.html


1261. 同一鹹味御書 ~ 金言 1.

夫味有六種,一淡、二鹹、三(辣)、四酸、五甘、六苦也。雖調百味之餚膳,然若無一鹹味,則不成大王之膳。【又】山海之珍物若無鹹【味】則無氣味(不覺其美味)。大海有八不思議,一漸漸轉深、二深難得底、三同一鹹味、四潮不過限、五有種種寶藏、六大身眾生在中居住、七不宿死屍、八萬流大雨收之不增不減。

【第一】漸漸轉深者,譬「於法華經,自凡夫無解至聖人有解【雖有階段然】皆【平等地】成佛道也」。【第二】深難得底者,法華經乃唯佛與佛之境界,等覺以下無法究極之故也。【第三】同一鹹味者,諸河無鹹,譬【爾前】諸教無得道;諸河之水入大海成鹹,譬諸教之機類(爾前經之眾生)入法華經皆成佛道。【第四】潮不過限者,譬「持妙法之人,寧失身命,【也要】得不退轉【而成佛道】也」。【第五】有種種寶藏者,譬「諸佛菩薩萬行、萬善、諸波羅蜜之功德納於妙法」。【第六】大身眾生所居之住處者,佛菩薩有大智慧故,名大身眾生;大身、大心、大莊嚴、大調伏、大說法、大勢、大神通、大慈、大悲【之眾生】自然從法華經生之故也。【第七】不宿死屍者,永離謗

                                                       

 

                                                       

法一闡提之故也(法華經對謗法一闡提之惡人們,一人也不漏地皆令其成佛之故也)。【第八】不增不減者,法華之意乃,一切眾生之佛性【與佛】同一性之故也【所以儘管眾生成佛而入佛界,佛界也不會有增減】。P1‧1

 

1261. 同一鹹味御書 ~ 金言 2.

漬菜桶中之鹹,隨大海之(潮)【之漲落】而增減矣。被禁獄之法華持者如桶中之鹹,出【三界】火宅之釋迦如來如大海之鹹。【故】禁法華持者就是禁釋迦如來也,梵釋四天如何可不驚乎。十羅剎女【於法華經陀羅尼品】之頭破七分(若不順我呪 惱亂說法者 頭破作七分 如阿梨樹枝)之誓,若非此時則何時才要履行乎。禁獄【父】頻婆娑羅王之阿闍世,立刻現身感得大惡瘡。禁獄法華持者之人,何能現身不感惡瘡乎。P2‧4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3/1261.html


1262.1.15 四恩抄 ~ 金言 1.

日蓮雖身無戒行、心未離三毒,然認為若法華經我自己信,亦令人結緣,則世間之事應可很安穩這樣思著。世既末代故,帶妻子之比丘亦受人歸依,(食)魚鳥之僧亦又如斯歟。日蓮不如斯帶妻子,亦不服魚鳥,只因弘法華經之(對幕府而言),不帶妻子卻犯僧(破戒僧)之名滿四海,雖連螻蟻都未殺,然卻惡名彌於一天。此或許正似釋尊在世時遭諸外道之毀謗一樣。認為「此全因日蓮信法華經之事,比他人稍微如經文來貫徹信心之故,是以惡鬼入其身而怨嫉歟」,但像日蓮這樣卑賤、無智、無戒者,卻合乎二千餘年以前所說之法華經之文所載之「當值留難」之佛記,此事之歡喜實難言盡也。

此身開始學文以來,漸已二十四、五年也。然殊信法華經之事,僅此六、七年以來之事也。又雖信然懈怠之身上,又為學文及世事所障,一日僅唱【法華經】一卷、一品及題目,但認為自去年五月十二日至今年正月十五日,二百四十餘日之間,則晝夜十二時修行法華經矣。其故,【弘】法華經之故而成如斯【流罪】之身,因此行住坐臥皆能夠讀法華經、【修】行法華經也。受生為人,這樣的喜悅,何事可有乎。凡夫之習,雖努力發菩提心而願後生,並提醒自己,然十二時之間也只能一時二時來勤奮修行。【而成了流罪之身】今不論是因特意想起而讀御經,或是沒有在讀御經,皆是在【修】行法華經歟。因這樣的處罰而成了晝夜十二時之法華經之持經者,於末代此正是最珍貴之事。

又有特別歡喜之事。無量劫之間,回於六道,其間當多次生值國主,而或成為寵愛之大臣、關白(朝庭之最高官職)等。若爾,則當蒙過給(領地),給財寶官祿之恩歟。又值法華經流布之國之國主,於其國聞法華經之御名而修行,行法華經故蒙讒言,然未曾值遇過處法華經之行者流罪之國主歟。法華經【安樂行品】云「是法華經,於無量國中,乃至名字,不可得聞。何況得見,受持讀誦」。因此,讒言日蓮之人,流罪日蓮之國主,正是我身恩深之人。P2‧15

 

1262.1.15 四恩抄 ~ 金言 2.

習佛法者,必當報四恩歟。四恩者,心地觀經云,一、一切眾生恩,【何以故】若無一切眾生,則「眾生無邊誓願度之願」難發。又若無惡人來留難菩薩(修行佛道者),則如何可令其功德增長乎。二、父母恩,受生六道,必有父母。其中若生於殺盜、惡律儀、謗法之家,則我身雖不犯其科,然一定要令其【罪】業消滅。然而今生之父母生我【日蓮】並令成為信法華經之身,【所以】比起生於梵天、帝釋、四大天王、轉輪聖王之家,而讓給三界、四天而為人天之四眾所恭敬者,真正恩重之人,今【日蓮】某之父母歟。三、國王恩,天之【日月星】三光暖我身、地之五穀養我神【魂】之事,皆是國王之恩也。加上,今度因信法華經,而值遇了給與得離生死之流罪之國主,故如何可因少分之怨就等閒輕視國主呢。

四、三寶恩(佛、法、僧三寶之恩)。釋迦如來無量劫間立菩薩行時,集一切福德而成六十四分之功德而得於身。且只用其之一分於我自身。今六十三分留置此【娑婆】世界,而誓言於「五濁雜亂時,非法盛時,謗法者充滿於國時,無量守護善神亦不得嚐法味而威光勢力減時,日月失光,天龍不降雨,地神減地味(土地肥沃的程度)時,草木之根、莖、枝、葉、華、果、藥等七味亦失時,十善之國王亦貪、瞋、痴增長,不孝父母六親不睦時」,作為「無智無戒只是剃髮而為守護神所捨棄,無活命之策之我弟子」比丘比丘尼命之支撐。又果地(得覺之境地)三分之功德,二分我自身用,故佛在世之壽命本應至百二十歲,但八十歲就入滅,而將所剩之四十年壽命留置給我等之恩,即使以四大海之水為硯水,燒一切草木作墨,以一切獸毛為筆,定十方世界之大地為紙而注置(書記)之,又如何可報佛之恩呢。

若言法之恩,則法乃諸佛之師也。諸佛貴之事乃依法(諸佛之所以貴,乃因法貴故)。因此思報佛恩之人,當報法之恩。其次若言僧之恩,則佛寶、法寶必依僧而住。

                                                           

 

                                                           

譬如若無薪則無火,若無大地則草木無從生。雖說有佛法然若無僧來習傳,則不可能經歷正法、像法二千年而傳至末法。故大集經云「五個五百歲後,云無智無戒沙門有失而惱是,當思此人欲滅佛法之大明灯」。因此僧之恩難報。所以應報三寶恩。古之聖人雪山童子、常啼菩薩、藥王大士、普明王等,此等皆是,或以我身作鬼之飼,或賣身之血髓【給婆羅門】,或燒臂【供養】,或【即使】捨頭【也要貫徹教導】。然而末代之凡夫,蒙三寶之恩而不報三寶之恩,如何可成佛道呢。所以於心地觀經、梵網經等有說,學佛法受【大乘】圓頓戒之人必須報四恩。【日蓮】某乃愚痴之凡夫血肉之身也,又三惑一分未斷。只因【信行】法華經之故,而受罵詈毀謗,被加刀杖,遭處流罪,認為以此正可比擬大聖(藥王菩薩)之燒臂、【常啼菩薩之】賣髓、【普明王之】被刎頭。是一悅也。P4‧10

 

1262.1.15 四恩抄 ~ 金言 3.

第二云大歎者,法華經第四【卷之法師品】云「若有惡人,以不善心,於一劫中,現於佛前,常毀罵佛,其罪尚輕。若人以一惡言,毀呰在家出家,讀誦法華經者,其罪甚重」。一見此等之經文,更起信心,遍身流汗,兩眼淚如雨流。我一人生於此國【說弘法華經】,而令眾多之人造一生【誹謗正法】之業,實甚歎也。打擲彼不輕菩薩之人,雖現身起悔改之心,然猶罪難消而千劫墮於阿鼻地獄矣。而今結怨於我之輩,尚未起一分之悔心。就如是之人所受業報,大集經說云「【佛問云】『若有人於萬億佛所,出佛身血,於意如何。此人得罪事,寧多乎否乎』。大梵王【答】言『若人只出一佛身血,無間之罪尚多。既無量又算不知其數,墮於阿鼻大地獄中。何況是出萬億佛身血者。終不能廣說彼人罪業果報,但除如來』。佛言『大梵王,若有惱、罵、打擲為了我而剃髮、著袈裟但片時都不守禁戒而破戒者,其所得罪事多於彼』」。P6‧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3/1262115.html


1262.2.10 教機時國抄 ~ 金言 1.

一、教者,釋迦如來所說之一切經、律、論五千四十八卷四百八十(古時裝書的套子並用以數其數量的單位)者也。天竺流布一千年,又相當於佛滅後一千一十五年佛經渡震旦國(漢土)。自後漢孝明皇帝永平十年〈丁卯〉[公元六七年]至唐玄宗皇帝開元十八年〈庚午〉[公元七三〇年]六百六十四年之間一切經渡畢。此一切經律論中有小乘、大乘、權經、實經、顯教、密教故,所以就此等一定要辨別清楚。此【等】名目不從論師、人師出,乃起自佛說也。十方世界之一切眾生都應當用此「教」;不用之者,可知其乃外道也。說阿含經為小乘之事,乃出自方等、般若、法華、涅槃等諸大乘經。法華經說「若一向說小乘而不說法華經的話,則佛當墮慳貪【之罪】」。又涅槃經云「一向用小乘經而云佛無常之人,舌當爛於口中」。

二、機者,弘佛教之人必須知機根。舍利弗尊者對金師(鍛冶師)教不淨觀(五停心之一,觀察肉体滅去之不淨的樣子而去除貪欲之心),對浣衣(洗衣)者教數息觀(五停心之一,數出入息[呼吸]之數而靜心之觀法)之間,經九十日,所化之弟子(金師、浣衣者)不但沒有覺知一分之佛法,還起邪見而成一闡提矣。【相對於此,

                                                        

 

                                                        

知機根之】佛,教金師數息觀,教浣衣者不淨觀,【此】故【二人】須臾間得覺。【連】智惠第一之舍利弗尚不知機,何況末代之凡師,難知機也。但不知機之凡師可一向(只管)教所化之弟子法華經。問云【若這樣的話】,【那麼法華經譬喻品】「無智人中莫說此經」之文,【該】如何【來領解才好呢】。答云,知機乃智人說法【時】之事也。又向謗法者,一向可說法華經;為成毒鼓之緣【而救之】也;例如不輕菩薩【之行也】。又【如】知【其人有】可成【為】智者之機【根的話】,【則】必先教小乘,次教權大乘,後當教實大乘【之法華經】。【若】知是愚者【之機根的話】,【則】必先應教實大乘;【因】信、謗共為下種【故】也。

三、時者,弘佛教之人必須知時。譬如農人秋冬作田,(播的種)和地和人之功勞雖不違(和春夏無異),然無一分之益還【成】損【失】;作一段者少損也,作一町二町等者大損也。春夏耕作者,隨上中下(各各之耕作面積)皆分分有益(有相應之利益)。佛法亦復如是,【若】不知時【而】弘法【則】無益上(不但無益),還墮惡道也。佛出世必欲說法華經,然縱有機而無時故,四十餘年不說此經。故(法華經方便品)云「說時未至故」。佛滅後次日正法一千年,持戒者多破戒者少。正法一千年次日像法一千年,破戒者多無戒者少。像法一千年次日末法一萬年,破戒者少無戒者多。正法【時代】應捨破戒、無戒而供養持戒者。像法【時代】應捨無戒而供養破戒者。【至於】末法【這個時代則】應如【對】佛【般地】供養無戒者。但謗法華經者,亘正像末三時(從正法到像法到末法三個時代),無論其是持戒者、無戒者、還是破戒者,共不可供養;【若】供養,【則】國必起三災七難,【而人人】必當墮無間大城也。法華經之行者謗權經,就如同主君、親、師之(教諭)所從、子息、弟子等;【反之】權經之行者謗法華經,就如同所從、子息、弟子等之罰主君、親、師一樣。又今世入末法二百一十餘年也,是權經、念佛等之時歟,還是法華經之時歟,應好好地勘時刻(時節)也。

四、國者,佛教必依國而弘之(決定應弘何法)。國,有寒國、熱國、貧國、富國、中國、邊國、大國、小國、一向【做】偷盜【之】國、一向【行】殺生【之】國、一向【只有】不孝【者之】國等;又有一向【只持】小乘【之】國、一向【只持】大乘【之】國、大【乘】小【乘】兼學【之】國。而日本國一向小乘國歟,一向大乘國歟,大小兼學國歟。應好好地勘之也。

五、教法流布之先後者,有未渡佛法國未聽佛法者,有既渡佛法國信佛法者。必須先知道其國法已弘否,是弘何法,再決定其後應弘之法;若已先弘小乘、權大乘,

                                                        

 

                                                        

則其後必應弘實大乘(法華經);若已先弘實大乘,則其後不可再弘小乘權大乘。應捨瓦礫而取金珠,勿捨金珠而取瓦礫。以上。知此五義而弘佛法,則可成日本國之國師歟。P1‧1

 

1262.2.10 教機時國抄 ~ 金言 2.

所以知法華經乃一切經中第一之經王,是知教者也。但【漢土】光宅【寺】之法雲、道場【寺】之惠光等云涅槃經勝於法華經,清涼山之澄觀、【日本】高野【山】之弘法等云華嚴經、大日經等勝於法華經,【漢土】嘉祥寺之吉藏、慈恩寺之基法師(慈恩大師)等云般若、深密等二經勝於法華經。【這樣的情形中】只【漢土】天台山之智者大師一人,非只立一切經中法華經最勝,還諫曉「有勝法華經之經」這樣說之人,【勸諫其若】不止【誹謗的話】現世舌爛口中,後生則當墮阿鼻地獄。此等【天台大師和諸師之說示之】相違能清楚分辨者,【云】知教者也。【若這樣迷於教則】無一人能離生死,最後成為謗法者,依【錯誤之】法而墮阿鼻地獄者多於大地微塵,依【正】法而【得】離生死者少於爪上土。應恐應恐。P4‧3

 

1262.2.10 教機時國抄 ~ 金言 3.

日本國一切眾生自桓武皇帝【歸依傳教大師】以來四百餘年,一向【依】法華經【而離生死】之機也。例如(舉例來說就如同)靈山八箇年【說法華經之會座之眾生一樣】為純圓之機。〈此事,天台大師、聖德太子、鑑真和尚、根本大師(傳教大師)、安然和尚、惠心【僧都】等之記有之〉。【於日本國知此事者才】是知機者也。而當世之學者【卻】云,日本國一向是稱名念佛之機(依唱念佛而遂極樂往生之機根)。例如舍利弗迷於機【而說不合於機根之教】,致所化眾成【了斷善根之】一闡提也。P5‧1

 

1262.2.10 教機時國抄 ~ 金言 4.

日本國今世,如來滅後二千二百一十餘年,正當後五百歲【末法之世】妙法蓮華經廣宣流布之時刻也。【知此方】是知時也。而日本國當世之學者,或拋法華經而一向行稱名念佛,或教小乘戒律而蔑叡山【持大乘戒】之大僧,或立教外(禪宗)而輕法華之正法。此等【之學者】,迷於時者歟。例如勝意比丘謗喜根菩薩,德光論師蔑彌勒菩薩,而招阿鼻之大苦也。P5‧6

 

1262.2.10 教機時國抄 ~ 金言 5.

日本國一向法華經之國也。例如舍衛國(釋迦在世時中天竺之一國)一向大乘【之國】也。又【於】天竺,一向小乘國、一向大乘國、大小兼學國等有之。日本國【則】一向大乘國,【而】大乘中【又】可為法華經之國也。〈此事,瑜伽論、肇公記、聖德太子、傳教大師、安然等之記有之〉【知此才】是知國者也。而當世之學者,對日本

                                                        

 

                                                        

國之眾生一向授與小乘之戒律,一向使成念佛者等,【就】「譬如於寶器入穢食」【一樣】。〈寶器譬在傳教大師之守護章〉。P5‧11


1262.2.10 教機時國抄 ~ 金言 6.

日本國欽明天皇之御宇(朝代)[公元539~571],佛法自百濟國始渡,至桓武天皇二百四十餘年之間,此國弘小乘權大乘,雖有法華經但其義未顯。【就】例如震旦國,法華經渡來三百餘年之間,雖有法華經然其義未顯【一樣】。【這樣的情形中】桓武天皇御宇[公元781~806,有名的佛教外護者]有傳教大師【出現】,破小乘權大乘之義而顯法華經之實義以來,又無【唱】異義【者】,【全國】純一信【奉】法華經。設即使有學華嚴、般若、深密、阿含等大乘、小乘之六宗者,但也皆以法華經作為所詮(諸經之肝要)。況天台、真言之學者乎。何況在家之無智者乎。【就】例如【全由寶石形成的】崑崙山無石,【住有不老不死之仙人之漢土之】蓬萊山無毒【一樣】。【雖然如此但】建仁[公元1201]以來至今五十餘年之間,大日房、佛陀房卻弘禪宗,法然、隆寬卻興淨土宗,破實大乘而付權宗,捨一切經而立教外【別傳】。【這就】譬如捨珠取石,離地登空【一樣】。此【等之人人】,不知「教法流布之先後」者也。【對此】佛誡云「【縱使】值惡象,【也】不值惡知識」。P6‧3

 

1262.2.10 教機時國抄 ~ 金言 7.

法華經勸持品,佛記置(預言)云「當後五百歲【我滅後】二千餘年【時】,當有三類法華經之敵人【出現】」。今世正當後五百歲,日蓮勘佛語實否【之際】,三類敵人有之(確已出現)。隱之(逃避彼等的話)非法華經行者,顯之(正面阻止的話)身命定喪歟。法華經第四【卷之法師品】云「而此經者 如來現在 猶多怨嫉 況滅度後」。同第五【卷之安樂行品】云「一切世間 多怨難信」,又勸持品云「我不愛身命 但惜無上道」。同第六【卷之壽量品】云「不自惜身命 」。涅槃經第九【如來性品】云「譬如王使善能談論,巧於方便,奉命他國,寧喪身命,終不匿王所說言教。智者亦爾。於凡夫中(雖為凡夫)不惜身命,要必宣說大乘方等」。章安大師釋【此涅槃經之文】云「寧喪身命不匿教者,身輕法重,【所以當】死身弘法」。見此等本文,不(現)三類敵人非法華經行者。顯之(因弘法而出現三類敵人),【方是】法華經行者也。而必喪身命歟。例如師子尊者,提婆菩薩等。P6‧15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3/1262210.html

 

1262. 論談敵對御書 ~ 金言 1.

論談敵對時,【彼等語】不及二口三口,以一言二言令退屈了,所謂善光寺道阿彌陀佛、長安寺能安等是也。其後,【彼等】唯加惡口,【並】相語於無知道俗,令【其對日蓮】作留難(妄加妨害)。或【讒】語於國國之地頭等,或寄事權門(有權勢者),或晝夜(襲)我宅,或加杖木,或及刀杖,或向貴人(高貴之人)云【日蓮乃】謗法者、邪見者、惡口者、犯禁者等之誑言不知其數。終去年五月十二日戌時(晚上八點),念佛者並塗師(漆工)、剛師、雜人等,〈後欠〉[本文在記述「伊豆流罪」之始末]P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3/1262.html

 

1264.4.17 月水御書 ~ 金言 1.

法華經者,一日之所作,無論是一部八卷二十八品,或是一卷,或是一品、一偈、一句、一字,或是光題目「南無妙法蓮華經」只唱一遍,或又一生之間只一度唱,或又一生之間只一遍聽聞唱題而隨喜,或又聞隨喜之聲而隨喜,這樣五十展轉而至最末之第五十人的話,則其志希薄,隨喜之心亦弱,就如二三歲幼兒之不懂事,牛馬等之不辨前後一樣,但即使如此,其功德與「學他經之人,利根且智慧賢如舍利弗、目連、文殊、彌勒之諸經浮於胸內之人人」之功德相比,還要勝百千萬億倍也。此事可見於經文(法華經隨喜功德品)及天台、妙樂六十卷之釋中。因此經文(法華經藥王品)說「以佛智慧 籌量多少 不得其邊」,連佛之御智慧亦不能知此人之功德。佛智慧之卓越,連此三千大千世界七日、或二七日所降之雨數都知道,但不知只唱法華經一字之人之功德,這樣云之意也。P1‧4

 

1264.4.17 月水御書 ~ 金言 2.

如來滅後已及二千二百餘年,又入五濁(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正盛

                                                          

 

                                                          

之時代亦已年久矣,因此為善之事誠稀也。設有為善之人,也是於一善之上又重造十惡故,結果成為作小善而造大惡,然於心卻起云是修大善之慢心,這就是今之世也。然而您生於「從如來出世之國越二十萬里之山海」之東方日域邊土之小島,又雖作為「五障之雲厚且被繫於三從(女人三從四德之三從)之絆」之女人之身,然卻御信用法華經,其難得實無法申盡也。凡披見一代聖教,則連像是究極顯密二道之智者、學匠,近來亦捨法華經而唱念佛,這樣的情況中,您是有何宿善(宿世之善根)歟,生作此法華經一偈一句奉讀之御身歟。因此今拜見此御函,誠是比見【三千年才開一次花之】優曇華還珍貴,比一眼之龜值浮木之穴還少之事哉,這樣自心底覺得實為稀有之事間,雖想於一言一點加隨喜之言,而勉勵善根之餘慶,然唯恐如雲之掩了月,塵之暗淡了鏡一樣,以短拙之言反掩蓋了殊勝可賀之御功德,而令其失去了光澤歟,淨是這樣苦惱地左思右想也。雖這樣云,然您的提問不可默止(不回答),故【以下所述之事】就請思為如同加一滴【水】於江海、添爝火(火把之火)於日月而增水添光一樣。P1‧14


1264.4.17 月水御書 ~ 金言 3.

云法華經者,無論是唱八卷、一卷、一品、一偈、一句乃至【只是】題目,請思其功德全然相同也。譬如大海之水,雖是一滴,然納無量之江河之水;又如意寶珠雖是一珠,然能降萬寶。而百千萬億之【水】滴、【寶】珠亦又同此。法華經,一字如一滴、珠,乃至萬億之字又如萬億之滴、珠一樣。【相對的】諸經、諸佛之一字、一名號如江河之一滴水、山海之一石,一滴中不備無量之水,於一石不持備無數之石之德。若取要言之,則釋尊五十餘年之諸教中,前四十餘年之說教猶不可靠。【何以故】佛自己於無量義經直接說給「四十餘年 未顯真實」這樣之經文故也。【然後】於法華經,佛自己以一句「正直捨方便 但說無上道」之文字這樣定給【法華經】矣。更且,多寶佛從大地涌出而「妙法華經 皆是真實」這樣來加証明,十方諸佛皆集於法華經之座,出【廣長】舌而「法華經之文字即使是一字也無妄語」這樣來添助成(助証)。這就譬如大王與后與長者等一味同心來作約束一樣。P2‧14

 

1264.4.17 月水御書 ~ 金言 4.

若信法華經之女人,謂受

                                                          

 

                                                          

嫉物故、心地惡故、貪欲深故等所引而墮惡道的話,則釋迦如來、多寶佛、十方諸佛,無量曠劫以來所持之不妄語戒忽破,而勝調達之虛誑罪,超瞿伽利之大妄語。但如何可有如是之事乎。持法華經之人,誠是有望又尊貴也。但,縱使一生之間不犯一惡,持五戒、八戒、十戒、十善戒、二百五十戒、五百戒、無量之戒,一切經浮於空(能暗誦一切經),供養一切諸佛菩薩,又積無量之善根,然唯獨不御信用法華經,又即使有御信用然思並列(同等)於諸經諸佛,又即使不思為並列,然卻不間斷地行其他之善根,偶偶才行法華經,與不用法華經之謗法念佛者等親近談心,不覺得「法華經不合末代之機【根】」這樣說之人有何罪科,則一生之間所行之無量善根忽消失,法華經之御功德亦並令暫隱沒,而令墮阿鼻大城之事,就如雨之不停於空、峰之石之滾落山谷一樣,請這樣思。P3‧15

 

1264.4.17 月水御書 ~ 金言 5.

法華經無論何品,其出色雖如先前所述,然於二十八品中殊勝而尊貴者,方便品與壽量品也。餘品則皆枝葉也。因此於常之御所作(每日之勤行)請習讀方便品之長行與壽量品之長行。又特別書寫此兩品也很好。餘之二十六品則如影之隨於身、財之備於玉一樣。所以若讀壽量品、方便品,則雖不讀餘品然自然具備也。藥王品、提婆品雖是說女人成佛往生之品,然提婆品乃方便品之枝葉,藥王品乃方便品與壽量品之枝葉也。因此於日常應奉讀此方便品、壽量品二品,餘品則於暇隙之時再奉讀可也。P4‧14

 

1264.4.17 月水御書 ~ 金言 6.

又御消息之狀云「每日三度奉拜七文字(南無妙法蓮華經),又『南無一乘妙典』唱一萬遍,每日都這樣做,但當月經來的時候則不奉讀御經。然奉拜七文字與一乘妙典唱一萬遍之事當無妨歟,還是月經期間也應避免耶。又月經過後幾天再恢復比較好呢」。

此事,一切女人每一個都疑惑而常問之事也。又古來當作女人之煩惱而說之人雖多,然於一代聖教並無特別指說之故歟,所以亦無分明示出証文之人【釋尊】在世之時,很多盛年之女人成為尼而【修】行佛法,然並無以月水之時而被嫌之事。以此推量,則云月水之物,非外來之不淨,當只是女人之生理現象,繼生死之種之道理歟;又如長病(長期之病)之物也。例如,屎尿等雖出自人身,然若因此而能淨化人体的話,則不必特別忌諱也。不就是這樣之

                                                          

 

                                                          

事歟。所以於印度、尸那(漢土)等未聞有甚為忌諱之情形。委細勘見經論,則佛法中云「隨方毘尼(隨地方之風俗習慣而改變戒律之意,毘尼者戒律也)」戒之法門者,正相當於此也。此戒之心在說,若非相差甚大之事,則即使稍稍不同於佛教,也不可違背其國之風俗。佛說給此一戒也。若然,則此國之明神,多數忌此月水也。因此受生於此國之人人當非常忌諱歟。但認為並不妨礙女人日之所作(每日之勤行)歟。又不可預料之臨終等接近【且体弱】時,則即使吃魚鳥等也可以。【於這樣的時候】如果想讀經就讀,並即使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也可以。(更)不用說是月水等了。又【關於】唱「南無一乘妙典」之事,雖是同樣之事,然如天親菩薩、天台大師等所唱的,可只唱「南無妙法蓮華經」歟;此事有此緣由,述之如上也。惶恐謹言。P5‧4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3/1264417.html

 

1264.9.22 當世念佛者無間地獄事 ~ 金言 1.

如無量義經所說「四十餘年 未顯真實」,故不覺得除法華八個年外,以前四十二年所說之大小權實諸經,其一字一點可漏列於「未顯真實」之語。非僅此也,更舉出四十二年間所說之阿含、方等、般若、華嚴【等經】之名目。如是舉大小諸經,說生滅無常之諸小乘經攝於阿含之句,說三無差別之法門之諸大乘經攝於華嚴海空之句,說十八空等之諸大乘經攝於般若之句,說彈呵之意之諸大乘經攝於方等之句。如是依「指年限舉經題目」之無量義經而嫌相對於法華經之諸經,並下貶以所嫌諸經作為依經之諸宗,【決】非天台大師之私義。這就例如,於王之所從,其國中之凡下等不殘漏一人,但於民之所從,則不入諸國之主一樣。P8‧6

 

1264.9.22 當世念佛者無間地獄事 ~ 金言 2.

【又十住毘婆沙論是】龍樹菩薩為權大乘【還是實大乘】之論師時之論歟,又【法華經等是】譯者加入的歟,實應好好地思考也。其故,佛於無量義經「四十餘年【之經經】乃【未顯真實之】難行道,無量義經則是【法華開經之】易行道」這樣定給之事乃金口之明鏡也。龍樹菩薩依佛之記文出世,演諸經之意。豈破佛說之難易二道,而私立難易二道耶。隨而開【見】十住毘婆沙論一部

當世念佛者無間地獄事                                                

 

當世念佛者無間地獄事                                                一〇

之始中終,法華經入難行之中之文全無之,只釋華嚴經之十地,但也只宣【述】至第二地。又此論舉諸經歷劫修行之旨,可以見到菩薩墮於難行道,二乘墮於地,而成永不成佛(永久不能成佛)之思。依此其乃論法華以前之事之論【書】無疑也。【淨土宗諸師】不知龍樹菩薩之意,而判斷此論之「難行」中入法華真言歟。見淨土三師所著之書釋,則於難行、雜行、聖道中入法華經之意雖約略有之,然如法然放言【捨閉擱拋】之事【則】無之。P9‧10


1264.9.22 當世念佛者無間地獄事 ~ 金言 3.

欲弘佛法之輩,應考慮教、機、時、國、教法流布之先後歟。如來在世前四十餘年雖說大【乘】小【乘】,然說時未至故不演本懷。雖有機若無時則不說大法。靈山八年之間誰無機(眾生皆有機根),且時來故演本懷,【因此】權機移成實機。日本一洲不似印度、震旦,而一向為純圓之機也。大抵如靈山八年之機。以之思之,則淨土三師不逾震旦權大乘之機。然而法然不知純圓之機、純圓之教、純圓之國,而以不辨權實之震旦三師之釋,令權大乘之一分之觀經等之念佛流布於此國,授權法於實機【之眾生】,純圓國成權教國,與蘇味於應嘗醍醐者,其失誠甚多也。P10‧7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3/1264922.html

 

1264.9. 六郎恒長御消息 ~ 金言 1.

總之云念佛為無間地獄之義有二。一者、念佛者無間地獄者,日本國一切念佛眾之元祖法然上人於其所著之選擇集,書上「除淨土三部以外之一代聖教,所謂法華經、大日經、大般若經等一切大小之經」而言應「捨閉擱拋」。關於此事,法然上人所舉為龜鏡之淨土三部經中,雙觀經(無量壽經)中阿彌陀佛之因位法藏比丘之四十八願云「唯除五逆與誹謗正法(意即此二者不能往生)」。雖說法然上人亦似乎入於「乃至十念【即可遂往生】」之中,然書法華經之門「閉吧」之故,非漏於阿彌陀佛之本願之人乎【誹謗正法故也】。其弟子其檀那等亦以如此。法華經【譬喻品】之文云「若人不信,乃至,其人命終,入阿鼻獄」。阿彌陀佛之本願與法華經之文真實的話,則法然上人非墮無間地獄之人乎。一切經之性相(意)皆云「師墮則弟子墮,弟子墮則檀那墮」。【此就】譬如謀叛者之郎從等【必走向與主君同樣的滅亡之道一樣】。若有不審,可披見選擇集。P1‧1

 

1264.9. 六郎恒長御消息 ~ 金言 2.

二者、云念佛為無間地獄者,法華經之序分無量義經云「以方便力,四十餘年,未顯真實」。【又】次下之文云「【其有眾生,不得聞者,當知是等,為失大利】過無

六郎恒長御消息                                                    

 

六郎恒長御消息                                                    

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終不得成,無上菩提」。佛自初成道之時【說華嚴經】,至白鷺池邊【說大般若經】,舉年紀(歲月)指為四十餘年,並舉其中一切經,大部之經四部,其四部中有言「次說方等十二部經」。【此十二部經含有】念佛者所信用之【淨土】三部經也,並舉此【淨土三部經】而云為非真實。其次又於法華經【方便品】云「世尊法久後,要當說真實」者,相對於念佛等之不真實,說「南無妙法蓮華經」為真實之文也。【又同方便品】次下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 定惠力莊嚴 以此度眾生 自証無上道 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於一人,我即墮慳貪,此事為不可」。此文之意,【真意之】法華經秘收於佛胸,而只以觀經念佛等四十餘年之經授於人人,而默止不說法華經的話,則我乃慳貪者也,當墮三惡道,這樣云之文也。即是在說,佛若唯行念佛過一生,而不移於法華經時,則尚且都要墮地獄。況末代之凡夫,一向唱南無阿彌陀佛過一生,不移於法華經而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可免三惡道耶。

【法華經】第二卷【之譬喻品】云「今此三界【皆是我有】」。此文在示,日本國六十六個國二個島之大地,教主釋尊之本領(本來之領地)也。娑婆【世界亦】以如此,全非阿彌陀佛之領。【譬喻品接著更】云「其中眾生 悉是吾子」。【如譬喻品之言】日本國四十九億九萬四千八百二十八人之男女,雖各有父母,然尋其根底則教主釋尊之御子也。【又】三千餘【神】社之大小神祇亦釋尊之御子息也,全非阿彌陀佛之子也。P1‧13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3/12649.html

 

1264.12.13 南條兵衛七郎殿御書 ~ 金言 1.

聽說您生病了,實際的情形是怎樣呢。世間之無常,即使無病之人要倖存都困難,更何況是生病之人。但是有道心之人,後世正是一定要慎思決定之事。又慎思決定後世之事,只靠一己之思惟是難有作為的。一定要以一切眾生之本師之釋尊之教導為根本才可以。

可是佛之教導又各式各樣。這因是尋求教導之人,其心各異故吧。然而釋尊一代之說教不過五十年。其中,前四十餘年之間之法門,有所謂法嚴經之「心、佛及眾生 是三無差別」之教,阿含經之「一切之物,苦、空、無常、無我」之教,大集經之「染淨融通(染之迷和淨之悟乃融通一体也)」之教,大品般若經之「混同無二(迷之九界和悟之佛界,其本性乃一也)」之教,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等之「往生極樂」之教。此等之說教皆是為了救濟佛入滅後之正法時代、像法時代、末法時代之一切眾生才說的吧。可是佛是怎麼認為的呢,佛於無量義經云「以方便力,四十餘年未顯真實」,對前四十餘年間所說的「往生極樂」等等內容之經典,如同(父母親)於讓狀(相承書)上否定先前之判定一樣,而斷言此等之教「過無量無邊不可思

南條兵衛七郎殿御書                                                  

 

南條兵衛七郎殿御書                                                  

議阿僧祇劫,終不得成無上菩提」,而於法華經方便品又再次宣言「正直捨方便 但說無上道」。「捨方便吧」這樣說者,「四十餘年間所說之念佛等之教,全捨吧」這樣說之事也。像這樣為了明確否定前四十餘年之說法而定真實之教,佛於方便品云「世尊法久後 要當說真實」,又於藥草喻品明言「久默斯要 不務速說」,而多寶佛及其寶塔一同從大地涌出,帶來此事(法華經之說法)真實之証明,十方世界來集之分身諸佛亦以廣長舌相(到達)大梵天宮,同樣來証明此事乃真實也。此,法華經二處三會之二界八番之一切聽眾皆見聞之事實也。雖然拜見此等之經文,而仍不信佛教之惡人及外道暫且置之,今雖入佛教,然深信爾前權教之念佛等,一日十遍、百遍、千遍、一萬乃至六萬遍唱,而於十年二十年之間南無妙法蓮華經一遍也不唱之人人,不就是只用親之讓狀之先判而不用後判之違背道理之人乎。如此之人人,以為自己乃信佛說,也認為他人亦復如此,然如照以下之佛說乃不孝者也。即法華經第二卷之譬喻品云「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眾生悉是吾子,而今此處多諸患難,唯我一人能為救護,雖復教詔而不信受」。此文之(意),釋迦如來乃此等眾生之親也、師也、主也。對我等眾生來說,阿彌陀佛、藥師佛等雖是主,然非親和師也。對我等來說,一身兼備主、師、親三德恩深之佛唯限釋迦一佛。親有各式各樣的親,但像釋尊這樣的親無也。又師、主亦有各式各樣的師、主,但難有像釋尊這樣的師、主。違背這樣的親、師、主之言的人,豈有不被天神地祇所捨棄者乎。實在是第一不孝之人也。故前之經文說「雖復教詔而不信受」。縱使信爾前之經典,百千萬億劫來修行,而不信法華經,南無妙法蓮華經一遍也不唱,則乃不孝之人故,將見捨於三世十方之聖眾(佛及菩薩),亦將為天神地祇所怨歟。(此五義第一之「教」)P1‧1

 

1264.12.13 南條兵衛七郎殿御書 ~ 金言 2.

自佛入滅之次日起千年之間稱正法時代。此時代持戒之人中多有得道之人。正法時代之後是像法時代,亦有千年。此時代破戒者多,而得道之人少。像法千年之後是末法萬年。此時代無持戒之事亦無破戒之事,只有無戒者充滿於國,而稱濁世之亂世也。言清世之不混濁之世,就如同於曲木上用墨繩引直線而削直一樣,捨(惡)而用(善)也。自正法時代、像法時代以來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之五濁次第開始發生,而於末法時代來到最高潮,不只是大風起大波而擊岸,甚至波和波又相擊也。稱見濁者,過了正法時代、像法時代,一進入末法時代,僅因傳播一個邪法就破無量之正法故,可見到雖信佛法卻墮惡道者比因世間之罪而墮惡道者還多。而今之世,正像二千年已過,入末法既經二百餘年,見濁強盛,較之世間之罪惡,雖言積善根然實為錯誤之見解而墮惡道之佛教者多之時刻也。惡,雖為愚痴之人也能分辨是惡故,亦有不犯者;此乃普通之事,就如同人人皆知用水滅火一樣。另一方面,善,但善這樣深信故,而跟從小善卻不知已起大惡。所以儘管傳教大師及慈覺大師之聖跡已荒廢,也說其非念佛堂而完全捨棄,而在其旁邊建立新的念佛堂,奪取已捐獻於本之聖跡之田地而捐獻給念佛堂。此等之事,若依像法決疑經之文,則是少有功德的。以此等之例可知,雖為善,然為破大善之小善,則當墮惡道也。今世,末法之始也,以小乘經及權大乘經來救之機已完全沒有了,只有實大乘之機(應以實大乘之法華經來救之人)。小船不能乘大石。惡人及愚者如大石。小乘經及權大乘經之念佛等,小船也。大惡瘡乃大病故,湯治等小治療是不能治好的。對末代濁世之我等來說,念佛等之信仰就譬如於冬天耕作田地一樣,完全不合時也。(此五義第三之「時」)P4‧2

 

1264.12.13 南條兵衛七郎殿御書 ~ 金言 3.

其次,知曉「國」之道理乃重要之事。隨國之不同人心也跟著不同。譬如生長於漢土江南的橘一移往淮北就變成枳。連沒有心之草木都會因場所而變化,何況是具有心之人能不依所住之場所而心有所不同乎。因此,玄奘三藏於西域記對天竺諸國的許多記述中有如下之敘述:以國之風習,有不孝之人多之國,亦有孝心之人多之國;亦有瞋恚盛之國,亦有愚痴多之國;亦有一向信用小乘之國,亦有一向信用大乘之國;亦有大小兼學(大乘小乘兼修學)之國;又一向殺生之國,一向偷盜之國,又穀多之國,又粟等多之國,實為形形色色也。那麼日本國是要修習何種之教才能離生死之苦之國呢,這樣來思考時,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云「於如來滅後,閻浮提內廣令流布,使不斷絕」。此文之心,法華經乃為了南閻浮提之人之有緣之經也。天竺之彌勒菩薩

南條兵衛七郎殿御書                                                  

 

南條兵衛七郎殿御書                                                  

之瑜伽論云「東方有小國,唯有大機(其國所住之人全是依大乘之教來得救之人)」。如此論之文,於閻浮提之內,於東之小國有大乘經之機(信受大乘經之眾生)歟。漢土僧肇之法華翻經後記裏,有須梨耶蘇摩告訴弟子鳩摩羅什的一段話說「兹典有緣東北小國」,法華經有緣東北之國這樣書。日本安然和尚之普通廣釋云「我日本國皆信大乘」,惠心僧都之一乘要決云「日本一州圓機純一(皆是信法華圓教的純一之機根)」。這樣若如釋迦如來、彌勒菩薩、須梨耶蘇摩三藏、鳩摩羅什三藏、僧肇法師、安然和尚、惠心僧都等先德之心,則日本國純為法華經之機也。所以即使只是一句一偈來修行,也必可得道,有緣之法故也。就譬如磁石之吸鐵,方諸(從月取水之鏡)之招水一樣。此國乃念佛等之餘善無緣之國也,這樣的情況下無緣故,如磁石不吸鐵,方諸亦不招水一樣。故安然和尚之普通廣釋云「如非實乘(法華經之實乘)者,恐欺自他」。此釋之心,對日本國之人人弘法華經以外之教之人,乃欺騙自身和他人之人也。因此,法必須要好好地思考其國是什麼樣的國才弘之。不可認為適合彼國之法故,必也適於此國。(此五義第四之「國」)P5‧6


1264.12.13 南條兵衛七郎殿御書 ~ 金言 4.

又即使於佛法流布之國,也一定要考慮弘教之先後次第。亦即弘習佛法之場合,一定要知道先前所弘是何教。譬如給病人藥時,善知其先前所服之藥之情形是必要的。如果不這樣做,則會有藥和藥相遇而爭吵,進而傷害到人之事。與此相同的,佛法和佛法對立而爭論,其結果將困惑人心而損及人也。若是先弘外道之法之國,則當以佛法來破之。就譬如佛之出現於印度而破外道,摩騰迦、竺法蘭之來震旦而責道士,上宮太子之生於和國(日本)而討伐反對佛法的守屋一樣。於佛教,先弘小乘之國,當以大乘經來破也。這就如同奉行大乘之無著菩薩破弟世親菩薩之小乘一樣。先弘權大乘之國,當以實大乘來破也。例如天台智者大師之破南三北七之十師之教一樣。今日本國傳播天台、真言二宗已經過四百餘年,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四眾皆已定為法華經之機(應接受法華經之教之眾生)矣。無論是善人、惡人、有智者還是無智者,皆已具備五十展轉之功德(法華經經五十展轉而聞法之最少之功德)。就譬如崑崙山只有寶玉而無石頭,蓬萊山無毒一樣。然而五十餘年前,謂法然之大謗法者出現,欺騙一切眾生,持似寶珠之石頭而令眾生捨寶珠而取石頭(指念佛之教)也。摩訶止觀第五卷云「貴瓦礫為明珠」者,是也。一切眾生握石而思為寶珠。唱念佛而捨法華經者,此也。只是,這樣說時,念佛者(反而)生氣,而誹謗法華經之行者,而殊增無間之業。(此五義第五之「教法流布之先後」)P6‧15

 

1264.12.13 南條兵衛七郎殿御書 ~ 金言 5.

          大通結緣(於大通智勝佛在世之時接受法華經之下種結緣)者經三千塵點劫,久遠下種(於久遠之過去世接受法華經之下種)者經五百億塵點劫之長時間都不能成佛之原因,就是接受大惡知識而捨法華經,並將心移至了念佛等之權教故也。法門敵不過日蓮故,念佛信仰者們遂以武力來鬥爭。念佛者數千萬,同夥者又多。日蓮唯一人,同伴又無一人,能夠活到今天真是不思議也。今年十一月十一日於謂安房國東條之松原之大路上,午後五時頃,被數百人之念佛者所伏擊。日蓮這一方除自己外只有十人,其中能派上用場的僅三、四人。彼等所射之矢如雨般落下,劈下之大刀像雷一樣,弟子一人當場被殺,二人身負重傷。自身亦被斬被打,最後雖遭遇及於生命之危險,但不知何事,竟能逃離虎口而活到現在。其結果只是愈益增強我對法華經的信心而已。法華經第四卷之法師品云「而此經者,如來現在猶多怨嫉,況滅度後」,第五卷之安樂行品云「一切世間多怨難信」。日本國讀誦修學法華經之人多矣但因信仰法華經故而受迫害之人無一人也。因此日本國法華經之持經者中,尚未有照此經文修行之人,唯日蓮一人身讀了此經文。勸持品之「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是也。所以,日蓮乃日本第一之法華經之行者也。若貴殿先日蓮而去世,可於梵天、帝釋、四大天王、閻魔大王等之前自稱,我乃日本第一之法華經之行者日蓮法師之弟子也,則當絕不敢待慢也。法華經又是為祈今生故,若能得長生,望儘快會晤,當面跟您談述。P8‧2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3/12641213.html

 

1264. 題目彌陀名號勝劣事 ~ 金言 1.

近來之念佛者及看似有智之明匠之人人,迎來了不是如自己所想像的臨終,此全是因為大謗法之故也。彼每個人唱念佛,而思「若生於【極樂】淨土則當可覺法華經」故,而於穢土【娑婆世界】欺騙行法華經之人,又認為若能讓【法華經之】行者捨棄法華經的話則當可出來唱念佛之心。謗法之根本正是出自此義也。法華經才是自此穢土生於淨土之正因。念佛等乃「未顯真實」故,非淨土之直因。然卻深信淨土正因【之法華經】是到了極樂【淨土】後才當修行之物,而思非極樂之直因之念佛為淨土之正因,此實僻案(錯誤之見解)也。淨土門【之教】就像是種春沙於田而求秋米,捨天月而求水月一樣;奉承巴結【末代凡】人之心,而失法華經之大術,莫過此【邪】義了。P3‧6

 

1264. 題目彌陀名號勝劣事 ~ 金言 2.

    總之,後五百歲之經文(藥王菩薩品「我滅度後 後五百歲中 廣宣流布 於閻浮提 無令斷絕」之經文)誠然故歟,覺得念佛者雖以念佛要來失法華經,然當還令法華經廣弘歟。今世,念佛者等被日蓮破折,其中遂有思「我身乃謗法者也」之人。

又就是【淨土門以外之】聖道【門】之人人中,亦有其實是謗法之人人。彼等言「毀法華經之念佛者是不思議也,但毀念佛者之日蓮亦奇怪也。念佛與法華乃一体之物也。因此讀法華經就是唱念佛也,唱念佛就是讀法華經也」。如斯言之人人,聽說於聖道中亦有很多。佛法初渡漢土之事乃後漢永平【年代】也。渡畢之事則為唐玄宗皇帝開元十八年也。所渡之經律論五千四十八卷、譯者一百七十六人。其經經中,所謂「南無阿彌陀佛」即「南無妙法蓮華經」也這樣書之經,一卷一品也不存在也。而且佛說出阿彌陀佛之名之事,始自華嚴終至涅槃經,四十二年間說於阿含經以外之處處,一代【聖教之】聽聞者皆知之事也。而云妙法蓮華經之事乃佛御年七十二,成道以來四十二年,在靈山入無量義處三昧時,彌勒尋問文

題目彌陀名號勝劣事                                                 

 

題目彌陀名號勝劣事                                                 

殊瑞相之所以時,文殊引過去日月灯明佛之例,「我見灯明佛【本光瑞如此 以是知今佛】欲說法華經」這樣引先例時,南閻浮提之眾生始初聞法華經之御名。若從三卷之心(法華經化城喻品之意)來說的話,則可見到阿彌陀佛等十六佛乃昔大通智勝佛之御時,作為十六王子而習法華經,後成正覺。【要言之】彌陀佛等尚為凡夫之時,正是習妙法蓮華經五字才成佛的。全不見唱南無阿彌陀佛而成正覺的。妙法蓮華經為能開也,南無阿彌陀佛是所開也。不辨能開所開,而裝作一副很懂的樣子而說唱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也。念佛與法華經若是一体的話,則佛說給念佛之觀經等當正為如來出世之本懷也。然而釋尊並不認為彼是本懷,而說法華經為出世之本懷,由此可知【法華】與念佛不為一体之事明白也。P6‧14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3/1264.html

 

1265. 藥王品得意抄 ~ 金言 1.

此【藥王】品有十喻。第一、大海之譬,先約略述說第一之譬:

【以須彌山為中心之大陸】總此四天下【之東南西北之大地】有二萬五千九百之河。然此諸河全都不及大海之深。【此就如同】法華以前之華嚴經等釋迦如來所說之一切經,大日如來所說之一切經,阿彌陀如來所說之一切經,藥師如來所說之一切經,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所說之一切經之中,法華經第一(最深)也一樣。譬說諸經如大河、中河、小河等,而法華經如大海也。勝河之大海有十德。一、大海漸次深,河不爾。二、大海不留死屍,河不爾。三、【注入】大海【之水皆】失【河】本【來之】名字,河不爾。四、大海【同】一【鹹】味也,河不爾。五、大海有寶等,河不爾。六、大海極深,河不爾。七、大海廣大無量也,河不爾。八、大海有大身眾生等,河不爾。九、大海有潮之增減,河不爾。十、大海受大雨、大河無盈溢(氾濫),河不爾。【同樣的】此法華經有十德,而諸經【卻】有十失。此經(法華經)漸次深多【至】五十展轉也,諸經猶無一,況二三四乃至五十展轉乎。河雖深然不及大海之淺。諸經以一字、一句、十念等雖攝十惡、五逆等惡機【而言皆可得救】,然尚不及【法華經】一字一句之隨喜五十展轉【之功德】也。此經之大海不留死屍者,背法華經之謗法者雖為極善之人,然猶捨(法華經)故,何況惡人之上,又為謗法者乎;設雖謗諸經然不背法華經的話,必成佛道,設雖信一切經然背法華經的話,必墮阿鼻大城。乃至,第八云大海有大身眾生者,大海有摩竭大魚等大身眾生也。云無間地獄者,縱廣八萬由旬也;五逆者墮無間地獄,一人【之身体】必充滿【於無間地獄】;【故】此地獄之眾生,五逆者之大身眾生也。諸經之小河大河中無摩竭大魚,然而法華經之大海有之,【即】五逆者【依法華經而】成佛道也。(五逆者成佛道)實諸經無之,諸經雖云有之,然實未顯真實也。故諳一代聖教之天台智者大師釋云「他經但記菩薩不記二乘。乃至,但記善不記惡。今經皆記」。【其】餘【諸德】且略之。P1‧10

 

1265. 藥王品得意抄 ~ 金言 2.

第二譬山。十寶山等山中,須彌山第一也。十寶山者,一雪山、二香山、三軻梨羅山、四仙聖山、五由乾陀山、六馬耳山、七尼民陀羅山、八斫伽羅山、九宿惠山、十須彌山也。前之九山者,如諸經之諸山也,但【諸山】一一有財。須彌山則具眾財(諸山之財)並【有】勝其財(諸山之財)【之至寶】。就例如世間之金不及閻浮檀金一樣。【與此相同的】比起華嚴經之法界唯心、般若之十八空、大日經之五相成身、觀經之往生,法華經之即身成佛勝也。須彌山是金色也,一切牛馬、人天、眾鳥等若(靠近)此山,則必失本色而成金色也。餘山不爾。【同樣的】一切諸經若(來到)法華經,則失本色。就例如黑色之物值日月之光而失色一樣。諸經之往生成佛等之色若值法華經,則必(失)其義。P3‧5


1265. 藥王品得意抄 ~ 金言 3.

第四譬,日之譬。月出於星光之夜空,雖月光勝於星光,但尚未消星之光。然而於日中,非只星之光消失,又奪月之光而失月光。爾前【經】如星,法華經之迹門如月,【本門之】壽量品如日。壽量品之時,迹門之月尚不及【壽量品之日】,何況爾前之星耶。夜間即使星出也好月出也好亦不能作眾務,必等黎明【日昇】才能作眾務。【如夜之】爾前、迹門猶難離生死,【但】至【日昇之】本門壽量品必可離生死。P5‧2

 

1265. 藥王品得意抄 ~ 金言 4.

餘之六譬略之。此外此品又有多譬。其中,【有】「如渡得船」【之譬】。此譬之意,於生死之大海,爾前經就像筏或小船,雖可從生死之此岸到生死之彼岸,但要渡生死之大海而到達極樂之彼岸則難也。例如世間之小船等,雖可從筑紫至坂東,從鎌倉到夷島,但不能至唐土。然若是唐船則必可從日本國至震旦國而無障也。又【有】云「如貧得寶」【之譬】。【其意】爾前【經】之國,貧國也;爾前【經】之人,餓鬼也。【相對的】法華經,寶山也;【信法華經之】人,富人也。問云,爾前云貧國之証文如何。答云,授記品云「如從飢國來 (遇)大王膳」。P5‧8

 

1265. 藥王品得意抄 ~ 金言 5.

以外典論之的話,【女人】有三從。三從者,云三個隨從之事也,一幼從父母、二嫁從夫、三老從子。有此三障故,【女人】於世間不能自在。【又】若以內典論之,則有五障。五障者,一、六道輪回之間,不能如男子一樣作大梵天王;二、不能作帝釋;三、不能作魔王;四、不能作轉輪聖王;五、常留六道,不能出三界而成佛〈超日明三昧經之文也〉。佛昔為凡夫時習大乘時,又持十重禁戒,持十重禁戒中第四之不妄語戒,堅持此戒而無量劫不破之。終依此戒之力而成佛身,得三十二相中之廣長舌相。此舌又薄、又廣、又長,或覆面、或及髮際、或至梵天。【又】舌上有五畫,如印文,其舌之色如赤銅,舌下有二珠,涌出甘露。此乃不妄語戒之德之所至也。若思無量義經「四十餘年 未顯真實」之文、涅槃經「如來雖無 虛妄之言 若知眾生 因虛妄說【得法利者 隨宜方便 則為說之】」之文,則佛說「女人不能往生成佛」者,可聞之為妄語也。妙法華經【方便品】之文「世尊法久後 要當說真實」,寶塔品之文「妙法華經 乃至 皆是真實」,若以此等之文思之的話,則說女人往生成佛決定之法華經之文,正是可見到【佛之】實語、不妄語戒也。P6‧5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2/1265.html


12651266. 主師親御書 ~ 金言 1.

釋迦佛為我等【娑婆世界眾生】之主也、師也、親也。【故於法華經第二卷之譬喻品】說給「唯我一人 能為救護」之旨。而阿彌陀佛對我等而言,非主、非親、非師。因此天台大師【於法華文句】釋此曰「西方【極樂世界】,佛別緣異,佛別故隱顯義不成(於娑婆世界不成立阿彌陀如來之降誕與涅槃之義),緣異故子父義不成。又此經首末全無此旨,閉眼穿鑿(請好好地閉眼吟味)」。實哉,釋迦佛乃中天竺淨飯大王之太子,十九之御年出家,閉居於云檀特山之山,登高峰而取薪,下深谷而汲水,難行苦行而於御年三十成佛,而開始說一代聖教,表面上說給華嚴、阿含、方等、般若等種種之經經,然內心始終想著要說法華經。然而眾生之機根各式各樣而非一種間,佛遂秘御心於內,而(應)人之心說給萬經。如此四十二年之間雖覺得心苦,然今來到法華經,於方便品中「如我昔所願 今者已滿足 化一切眾生 皆令入佛道」這樣說。久遠以來,或為鹿、或為熊,或時為鬼神所食,以如此【過去修行所得之】功德而信法華經之眾生,【於法華經之寶塔品】說「是真佛子」,是真實之我子也,並說要將此功德全部給與此人。輕蔑懷著這樣之深思之親之釋迦佛,而不信以「唯以一

                                                        

 

                                                        

大事【因緣】」而說給之法華經之人,如何可成佛乎。請應好好留心思案。P1‧1

 

12651266. 主師親御書 ~ 金言 2.

二卷(法華經第二卷之譬喻品)云「若人不信 毀謗此經 即斷一切 世間佛種【但樂受持 大乘經典】乃至不受 余經一偈」。文心(經文之意),為了要成佛,願唯受持法華經,而不受餘經一偈一句。又三卷(第三卷之授記品)云「如從飢國來 忽遇大王膳」。文心,從飢饉之國來而忽遇大王之膳。其意是在謂,【於法華經以前之諸經】即使起犬、野干(狐)之心,也不可起迦葉、目連等小乘之心;縱使破石又合,枯木又開花,二乘也不可能成佛;當釋尊這樣說時,須菩提茫然手持之鉢一時掉落,又迦葉涕泣之聲響徹大千世界悲嘆不已;但今至法華經,授迦葉尊者光明如來之記別故,目連、須菩提、摩訶迦旃延等見此,知我等亦定當成佛,這就宛如從飢國來忽遇大王膳(忽就大王膳之席)一樣地喜悅,這樣云之文也。我等眾生無始曠劫以來,妙法蓮華經之如意寶珠雖片時也不相離,然醉於無明【惑】之酒,不知繫於衣裏,而僅得些許【之救】就覺得足矣。只要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就可迅速成佛之眾生們,卻思「以五戒、十善等少許之戒就可或生於天而成為大梵天、帝釋之身」實在是太美妙之事了;或時生為人而成諸國王、大臣、公卿、殿上人等之身,而認為沒有比這更快樂的事了;誠是得少就覺足矣而喜悅不已。佛說此皆夢中之榮華、虛幻之快樂也,應唯奉持法華經來迅速成佛。P2‧2

 

12651266. 主師親御書 ~ 金言 3.

四卷(法華經第四卷之法師品)云「而此經者 如來現在 猶多怨嫉 況滅度後」。釋迦佛,師子頰王之孫、淨飯王之嫡子也。捨十善之位(國王之位),拋下五天竺第一之美女【之妻】耶輸多羅女,十九之御年出家勤行,三十之御年成道而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之御形(佛身);御幸(出行)時大梵天王、帝釋立於左右,多聞、持國等四天王前後圍繞【守護】;說法時,四弁八音(四弁,四無礙辯之意,亦云四無礙智,四無礙者,「法、義、辭、樂說」無礙也;八音,言佛聲之八種優勝之特質)之說法響滿祇園精舍,三智五眼(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之德普及四海。因此何人會憎惡佛呢,然而實際上(猶)多有怨嫉者。況滅度後,對一毫之煩惱亦未斷、一點點之罪亦未辨之法華經之行者嫉惡之人,當如雲霞一樣地出現也,此事可見於經文。然則,於末代惡世據實地說此經之人,敵必眾多地出現,經文這樣說故,而世間之人人皆言我亦奉持、我亦奉讀,然敵卻未出現者,是佛虛言歟,還是法華經非真實歟。又如果是真實之御經的話,則當世之人人奉讀法華經乃虛讀歟,並非真實之行者歟,如何。應好好地心得之事也,當明辨之物也。P3‧2

 

12651266. 主師親御書 ~ 金言 4.

關於四卷(法華經第四卷之見寶塔品)之多寶如來,釋迦牟尼佛御年三十而成佛,一開始以十方華王(蓮華藏世界)之儀式,對法惠、功德林、金剛幢、金剛藏等四菩薩,三七日之間說給別圓頓大之法輪之華嚴經時,多寶如來並未來。此華嚴經之教不適合二乘之機根故,釋尊於是脫去瓔珞細軟之衣(脫去飾著寶珠之上質之衣,喻釋尊隱華嚴之教主盧舍那報身佛尊貴之姿)而著上粗弊垢膩之衣(喻以丈六之劣應身之姿來教化下機之眾生),去到波羅奈國鹿野苑,十二年之間說給生滅四諦(依苦、集、滅、道之四諦之因果[自集生苦,自道起滅]而有生有滅)之法門,時阿若俱鄰等五人証果(証得阿羅漢果),八萬諸天得無生忍(諸法空也無生也之悟),然多寶如來亦未來。接著於欲、色二界中間之大寶坊之儀式說大集經時,於淨名【居士】之御室立三萬二千之座位說方等經時,於白鷺池邊十六會之儀式宣給般若經染淨虛融(亦云染淨融通,染者迷也,淨者悟也,乃一体不二之事也)之旨時,多寶如來也未來。而即使來到法華經,從一卷乃至到四卷之人記品,也還未來,直到寶塔品始見其來。我先前四十餘年所說之經皆【方便】之虛事也,當釋迦佛這樣說時,人不用之,雖「法華經才是真實」這樣說給,然佛乃無虛妄之人故永無虛言這樣聽說,所以非一日非二日、非一月非二月、非一年二年而是四十餘之間皆虛言這樣說故,又說【今度】此法華經才是真實者,非虛言歟,聽眾等這樣疑惑。此疑惑【相當深故】,釋迦佛一人無論如何也難晴舍利弗等之疑,時此多寶佛從寶淨世界迢迢地來到,而「法華經皆是真實」這樣証明,於此先前釋尊所說之四十餘年之經經皆為虛言之事,決定矣。P4‧1

 

12651266. 主師親御書 ~ 金言 5.

又寶塔品有說「六難九易」,即縱使暗誦法華經以外之一切經,文文句句覺如阿難尊者、說如富樓那之辨舌,其亦非難事;又云須彌山之山,十六萬八千由旬之金山也,但即使將其如小石一樣地投向他方世界,亦非難事也;然佛滅度後,於當世之末代惡世能據實地說法華經,是則為難也;這樣說給。五天竺第一大力之提婆達多,投長三丈五尺廣一丈二尺之石於佛;又漢土第一之大力云楚之項羽之人可以提起裝入九個大石並注滿水之釜;而相對於彼,此縱使有能投須彌山者,但能如此經所說的來奉讀之人則難有也,這樣說之經文也。然而當世之人每說我讀此經、我書此經、我說此經;【此「六難九易」之】經文成虛言而當世之人人皆法華經之行者,可這樣思歟。應好好地有御心得之事也。P5‧2

 

12651266. 主師親御書 ~ 金言 6.

【接著於法華經第】五卷之提婆品云「【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淨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墮地獄、餓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處常聞此經】」。此品有二個大事。一是,云提婆達多者,阿難尊者之兄,斛飯王之

                                                        

 

                                                        

嫡子,師子頰王之孫,佛之堂弟也,怨嫉佛乃一閻浮提第一之道心者,於是發誓那麼我就來成為閻浮提第一之邪見放逸者,而勸誘萬之惡人來怨佛而作三逆罪故,大地破裂而現身墮於無間大城,對這樣的提婆達多【於法華經】授與云天王如來之記別之章品也。因此云善男子者,男子若信奉此經而聽聞的話,則連提婆達多這樣的惡人也可成佛故,況末代之人即使有重罪,也大多不超過十惡(殺生、偷盜、邪淫[此三者為「身」之惡]、妄語、綺語、惡口、兩舌[此四者為「口」之惡]、貪欲、瞋恚、愚痴[此三者為「意」之惡]),況能深奉持之人,會不成佛乎。

二是,娑竭羅龍王之女兒龍女之事,八歲之蛇成佛之章品也。此事乃極其珍貴之事也。其故,華嚴經云「女人地獄使 能斷佛種子,外面似菩薩 內心如夜叉」,文心,女人乃地獄之使者也,能斷絕佛種,外表雖看似菩薩,然內心如夜叉,這樣之意思也;又云「一度見女人者 能失眼功德,設見大蛇 亦不可見女人」。又有經云「所有三千界男子諸煩惱,合集為一人之女人之業障」,其意為,集合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男子之諸煩惱為女人一人之罪也(和女人一人之罪同量也)。某經說「即使三世諸佛之眼脫墮於大地,女人也不得成佛」。然而此品之意,連畜生之龍女都可成佛。況我等如形為人間之果報,乃勝過彼之果報也,如何可不成佛乎,應這樣思也。P5‧12


12651266. 主師親御書 ~ 金言 7.

前舉之經文中有說到「不墮【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其云地獄者,有八寒地獄和八熱地獄,八熱地獄又云八大地獄。八大地獄中,若就最淺之活地獄(八大地獄之一)來說明的話,則位於此一閻浮提之下一千由旬之處也。其中罪人常互懷害心,若偶爾相見,則如獵師發現鹿一樣,各各以鐵爪互相扭打互相撕裂,而血肉皆盡唯存骨頭。於是獄卒就以棒從頭打到足底,將其皆打碎,身遂破碎猶如沙。八大地獄第六之焦熱地獄,其苦無法譬喻也。鐵城圍於四方,城門若關上則連力士也難打開,其內燒罪人之猛火高昇,就是金翅鳥也不可能飛越。【其次】云餓鬼道者,其住處有二。一在地下五百由旬之閻魔王宮中,二則雜在人天(人及天眾)之中,其相各式各樣也。或腹【膨脹】如大海,喉【卻狹窄】如針故,雖從天亮吃到天黑然不能飽者;更有五百生、七百生之間連飲食之名都不得聞者。或有碎自己之頭而食腦者,或有一夜生五子而於當夜之內食盡者。【在餓鬼道】雖萬菓結於林,但當要去取來食時就悉成為劍林;雖看見萬水入於海,然當要去飲時立刻成為猛火。該如何才能擺脫此苦呢。其次云畜生道者,其住所有二,根本是住於大海,枝末則雜於人天。体形短之物被長之物所吞,小之物被大之物所食,互相呑食無暫休止。或生為鳥獸,或成爲牛馬背負重物,思要往西行卻被拖向東,要往東行則被拖向西。只

                                                        

 

                                                        

思山野多水草,餘則無所知。

然而善男子善女人持此法華經,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則可脫此三罪(三惡道之罪),經文這樣說給。有何事比這還喜悅的,可賴哉、可賴哉。又五卷(法華經第五卷之提婆達多品)云「我闡大乘教 度脫苦眾生(此為現成佛之姿之龍女之誓言)」。其意,「我闡大乘教」者,法華經之事也;「苦眾生」者,非地獄之眾生,非餓鬼道之眾生,但只指女人名為苦眾生也。云五障三從者,女人有三從及五障之事。龍女,自願受女人之身,深感女人之苦,因此其餘之事姑且不論,也一定要立誓來引導一切之女人。P7‧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0/1274524.html

 

1265~1266. 女人往生抄 ~ 金言 1.

佛於無量義經總結【法華以前】四十餘年之諸

                                                        

 

                                                        

經云「四十餘年 未顯真實」。因此智者且置之,於愚者雖暫且可仰四十餘年之御經而置信,但法華經才是【釋尊】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之教】,「妙法華經皆是真實」釋迦、多寶二佛這樣定給上,諸佛又列座而出舌【証明】矣,【所以】即使是一字一文一句一偈,都要堅固發信心,不可懷疑。又,若疑的話,則涌出品云「生疑不信者 即當墮惡道」,譬喻品云「若人不信 乃至 其人命終 墮阿鼻獄」,這樣以無虛妄之御舌定給故,所以若疑而墮惡道的話,則人生有何價值呢。P1‧15

 

1265~1266. 女人往生抄 ~ 金言 2.

佛誕生為悉達太子,十九御出家也。三十之御年成佛故,雖有迦葉等大德、通力之人人千餘人跟隨,然猶遭五天竺之外道怨嫉,淨飯大王雖想讓位悉達太子並欲仰為轉輪聖王,然其無價值而出家成佛矣。今【釋尊】又成為人天一切眾生之師,故非我一人之財,【而是】一切眾生之眼目也。而【釋尊】如果被懷有不當怨嫉之外道所害的話,則【那時】即使後悔也沒有用。因此「有自信之一門(釋迦一族)之人人,請出家跟隨佛吧」這樣吩咐故,於是千人之釋子出家跟隨佛。千人之釋子一一拜辭淨飯王宮而出御門(王宮之門),九百九十八人無事故地(平安地)經過御門之橋,但提婆達多和瞿伽利卻在橋上馬倒冠落,相人(占相之人)見之相云「此二人於佛之聖教中無法有利益,還因【反】佛教而造重罪,並會墮阿鼻地獄」。又震旦國周第十三代平王之

                                                        

 

                                                        

朝代,出現了披髮、身赤裸者,相人相云「不及百年世將滅亡」。【結果】此等之先相分寸不違。瞿伽利遂與提婆俱現身墮於阿鼻地獄,周世亦百年之內亡矣。此等【相人】皆無一人是得佛教之智慧之人,但為云二天、三仙、六師之外典者,或為三皇、五帝等之儒家們也。三惑一分亦未斷,五眼之四眼既欠,但計肉眼【之凡夫】也,是見不到一紙之外,要推量一法亦難者也。雖如此然此等【占人相】之事一分也不違。而佛晴五重煩惱之雲,五眼之眼無曇,三千大千世界、無量世界、過去未來現在悉照知照見於掌中;此佛知見後五百歲南閻浮提之一切女人,若法華經一字一點信行,則可往生本時同居之安樂世界(法華經本門所說之凡夫和聖人同居之極樂世界),此事之珍貴可賴誠不能言盡也。P3‧6

 

1265~1266. 女人往生抄 ~ 金言 3.

所以作為女人之御身,比起生作漢土之李夫人、楊貴妃、王昭君,或日本之小野小町、和泉式部,生作當世之女人是更為高興之事也。彼等受寵愛之時雖感到非常幸福,然一生如夢。今時彼等當在何惡道歟。彼等出生之時為上代,或佛法傳來以前之女人,或佛法雖傳來然為後五百歲以前之正像時代也,非佛指給之時故,是否能往生尚覺不安。但當世一切之女人正生於佛所記置之「後五百歲二千餘年(末法時代)」,而此乃實之「女人往生」之時也。此就例如冬不乏冰,春花不奇,夏草多,秋菓多,時節如此也。當世之女人往生亦如此,不嫌貪多、瞋多、愚多、慢多、嫉多【依法華經皆可往生】,何況此等無過之女人耶。P4‧11

 

1265~1266. 女人往生抄 ~ 金言 4.

像法之末、末法之始之女人殊非法器(能夠接受佛法而修行之人)。所以諸經之力不能及,但計法華經可給救助。故藥王品於次上之文舉十喻,述說川流江河中大海第一、一切山中須彌山第一、一切星中月天子第一、眾星和月中日輪第一等,舉千萬億之「已今當」諸經譬為江河、諸山、眾星,法華經譬為大海、須彌、日月等,如此讚已,特別授此經給後五百歲之女人,入五濁惡世過正像二千年之末法之始之女人,殊為諂曲故,諸經之力不可及,諸佛之力亦不可及,但只法華經之力可及故,為「後五百歲之女人」說也。因此當世之女人離法華經則不能協往生也。P6‧8

 

1265~1266. 女人往生抄 ~ 金言 5.

問云,於雙觀經法藏比丘四十八願之第三十五云「設我得佛 十方無量 不可思議 諸佛世界 其有女人 聞我名字 歡喜信樂 發菩提心 厭惡女身 壽終之後 復為女像(女身)者 【則我】不取正覺」。善導和尚之觀念法門釋此云「乃由彌陀本願力故 女人稱佛名號 正命終時 即轉女身 得成男子。彌陀接手 菩薩扶身 坐寶華上 隨佛往生 入佛大會 証悟無生(無生滅變化之真理)」,又云「一切女人若不因彌陀名願力者 千劫萬劫恒河沙等劫 終不可轉得(轉)女身」。於此經文可以見到,依彌陀之本願,女身可成為男子而往生。又於善導和尚之「不因彌陀名願力者」等之釋可以見到,不依彌陀之本願則女人不能有往生,如何。答云,雙觀經雖有「女人往生」之文,然乃法華經【藥王品】所說【十喻】之川河江流之內、或眾星之光也。末代後五百歲之女人依彌陀之願力要往生之事,就如同令小船載大石、讓弱兵著大胄一樣。P7‧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2/12651266.html


1266.1.6 法華經題目抄 ~ 金言 1.

南無妙法蓮華經

問云,不知法華經之意,亦不理解其義理,只南無妙法蓮華經五字七字一日一遍,又一個月乃至一年十年一生之間只唱一遍,則不引輕重之惡業,且不但是不墮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之四惡趣,最終尚可至於不退轉之成佛之位乎。答云,可然也。問云,即使再怎麼說火、火,也只是言辭,若不實際拿於手上試試看,則不能燒物;又即使再怎麼叫水、水,若不實際用口喝試試看,則不能解喉之渴。相同的,只以南無妙法蓮華經為題目,即使再怎麼唱,若不開悟其義趣,則還是不能免於墮惡趣之事吧。答云,以師子之筋為絃之琴若彈過一次,則用其他之物所作之絃悉斷;又若只要聽到喜好梅子之聲音,則口中就積出唾液來。世間之不思議如是,況法華經之不思議乎。只是光叫小乘之苦、集、滅、道之四諦之名之鸚鵡猶可生於天;又只是歸依佛、法、僧三寶之人,於海上可免大魚之難。何況法華經之題目,八萬聖教之肝心,一切諸佛智慧之眼目也;汝等唱此題目,而疑不能離四惡趣乎。

                                                       

 

                                                       

正直捨方便之法華經云「以信得入」,雙林最後之涅槃經「是菩提因雖復無量,若說信心則已攝盡」。夫入佛道之根本,以信為本(信心也)。菩薩之修行位階之十信、十住、十行、十廻向、十地、等覺、妙覺之五十二位之中以十信為根本,十信之中信心乃最初之位也。即使素質及能力劣而沒有悟之智慧,但有信心者雖鈍根然是正見者也。即使有悟之智慧但無信心者,乃誹謗正法而斷了成佛之可能性之闡提者也。善星比丘持二百五十戒而得能離欲界而生色界之四禪定,(暗記)十二部經者也。提婆達多雖覺六萬八萬之寶藏,能現十八種神通變化,然此等二人有解無信者也;聽說今在阿鼻大城。又鈍根第一之須梨槃特既無智慧也無悟,只一念之信而成普明如來。又迦葉、舍利弗等對法華經無解有信者也,蒙佛授記而謂光明如來、華光如來。佛於法華經涌出品說云「生疑不信者 即當墮惡道」,此等乃在說有解無信者皆當墮惡道也。

而今代世間之學者云「只光是信心而無解心,光是唱南無妙法蓮華經,為什麼能夠免於墮惡道呢」。此之人人若如經文的話,則難免於阿鼻大城。因此即使並無理解力,也從信之心唱南無妙法蓮華經的話,則可免於惡道。譬如蓮之花雖沒有心,卻能隨日而回(應太陽之位置而改變花之方向);又芭蕉雖無耳,卻能依雷而增長(反應雷鳴而增長)。未持智慧之我等如蓮華和芭蕉,法華經之題目如日輪和雷,依此題目之力用能夠得到利益。犀之生角(從活犀牛取下來的角)帶於身邊而入水,則五尺之內水不近身;栴檀之一葉開的話,蔓延廣達四十由旬之伊蘭之惡臭變為香氣。我等之惡業如伊蘭和水,法華經之題目如犀之生角和栴檀之一葉。依此題目能滅盡一切惡業。金剛(金剛石)非常堅固,雖不被一切(任何)物所破,卻破於羊之角和龜之甲。又謂尼俱類樹之大樹,無論如何大之鳥停留其上枝都不會折斷,但為「築巢於蚊子之睫毛的小鷦鷯鳥」所停時則會折斷。我等之惡業如金剛如尼俱類樹,唯有「如羊角如鷦鷯鳥」之法華經之題目能破折之。琥珀能除取塵,磁石能吸取鐵。我等之惡業如塵和鐵,法華經之題目則如同琥珀和磁石。一定要這樣思而常唱南無妙法蓮華經才是。P1‧1

 

1266.1.6 法華經題目抄 ~ 金言 2.

法華經第一卷之方便品云「無量無數劫 聞是法亦難」,第五卷之安樂行品云「是法華經於無量國中 乃至名字不可得聞」。聞法華經之御名之事,連模糊地聽到也是難得之事也。因此須仙多佛、多寶佛雖特地出世,然連法華經之御名都沒有說出。釋迦如來雖為了法華經而出世,然四十二年之間秘其名而沒談出,直到御年七十二之時始唱出妙法蓮華經。可是也僅止於印度之內,摩訶尸那(漢土)、日本等之邊國者則未聞御名。其後經過了一千一十餘年,而來到一千三百五十餘年因羅什三藏之翻譯,漢土才漸漸聽聞御名。所以值此經之事,譬如見到三千年才開一次花之優曇華,又譬如

                                                       

 

                                                       

一眼之龜直到無量無邊劫「才一度值遇有合於自己之穴之浮木而能曬乾甲殼」之事一樣。又,於大地上立一根針,然後從遙遠的天上之大梵天王宮投下一粒小小的芥子,而芥子能夠扎入針的尖端,即使是這樣,值法華經之題目之事比這還難。或是,於此須彌山立一根針,而從遙遠的彼方之須彌山於大風強吹之日拋一根線,而能穿過立於此須彌山之針之孔,即使是這樣,值奉法華經之題目之事比這還難。因此應思量唱此經之題目。又唱此經之題目時,應比生盲者變成眼明而第一次看到父母時還覺得高興,又應比被強敵所捕之人被赦放而無事回家再度見到妻子時還覺得美妙。P3‧8

 

1266.1.6 法華經題目抄 ~ 金言 3.

問云,只唱法華經之題目即有功德之証文有乎。答云,妙法華經第八卷之陀羅尼品云「受持法華名者(福德)不可量」;正法華經總持品云「若聞此經宣持名號(所得功德)不可量」;添品法華經陀羅尼品云「受持法華名者福不可量」。此等之文可見到:光唱題目之人其福不可計。受持讀誦法華經一部八卷二十八品,隨喜護持等,乃廣之修行也。受持方便品、壽量品等乃至護持,略之修行也。(只)一四句偈(一句一偈)乃至只唱題目,又護持(保護支持)唱言(提倡)之行者,要之修行也。廣、略、要之中,題目要之內也。

問云,妙法蓮華經之五字大体上納有何等之功德呢。答云,大海納眾流,大地持有情非情,如意寶珠雨萬寶,梵王領有欲界、色界、無色界之三界。妙法蓮華經之五字亦復如是,納一切九界之眾生及佛界,十界之正報既納故,則亦收十界之依報之國土。首先若述妙法蓮華經之五字納一切法之事,則經之一字諸經之中之王也,納一切之群經。佛出世五十餘年之間說八萬聖教;佛,人壽百歲之時,壬申之歲二月十五日之夜半御入滅。其後從四月八日至七月十五日之一夏九旬之間,一千人之阿羅漢集於結集堂,書佛說過的一切經。其後正法一千年之間,一切經雖廣流布於五天竺,然未渡震旦國。正法一千年過去,入像法第十五年,後漢之孝明皇帝永平十年丁卯之歲佛經始渡,至唐之玄宗皇帝開元十八年庚午之歲,渡來之經典之譯者一百七十六人,持來之經律論一千七十六部、五千四十八卷、四百八十帙;是皆法華經之經之一字之眷屬之修多羅(經之意)也。P4‧9

 

1266.1.6 法華經題目抄 ~ 金言 4.

於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佛對宿王華菩薩云「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諸水之中海為第一,眾山之中須彌山為第一,眾星之中月天子最為第一,此法華經亦復如是,一切經中最為第一」。妙樂大師釋云「佛,法華經以前說的諸經,今說的無量義經,今後將要說的涅槃經之『已今當』三說中此法華經最為第一」。此法華經之經之一字中納十方法界之一切經;譬如如意寶珠之納一切財,虛空之含萬象。像這樣法華經之經之一字勝一代之諸經,故餘之妙法蓮華之四字又超過八萬法藏也。

首先,關於妙者(妙之一字),法華經法師品云「開方便門示真實相(開爾前經之方便之門,示法華經之真實之相)」。章安大師於法華玄義之序釋云「發秘密之奧藏(開佛那麼久以來秘密之內証之奧藏故)稱之為妙」。妙樂大師受此文於玄義釋籤云「發者開也」。申妙之事,云開之事也。即使於世間積財寶之藏,然無鑰的話,則開門之事也難。不能開的話,則不能見藏之內之財。佛於最初雖說給華嚴經,然開彼經之寶藏之鑰,佛並未於彼華嚴經說給。佛雖亦說給其後之阿含、方等、般若、觀經等四十餘年之經經,然彼之經經之本意並未開給。結果門就這樣閉置故,悟得彼經經之本意者無一人。即使有認為得到之人,其所得到的也只不過是僻見(錯誤的見解)。而佛於其後之八個年說給法華經,而開給諸經之藏。此時,四十餘年之九界之眾生始見諸經之藏之內之財也。譬如大地之上雖有人畜草木等,然無日月之光,則有眼之人亦不知人畜草木之色形;日月出時始知此人畜草木之色形。爾前之諸經如長夜之闇,法華經之本迹二門如日月。諸菩薩之二目(具自行化他之兩目之諸菩薩),二乘之眇目(只自行而欠化他之一眼之二乘),凡夫之盲目(愚痴故未持自行化他之兩目之凡夫),闡提之生盲(不信故同樣不持兩目之一闡提),共於爾前之經經不辨事物之色、形;然法華經之時,迹門之月輪始出時,菩薩之兩眼先悟,接着二乘之眇目悟,凡夫之盲目開,生盲之一闡提結「於未來眼可以開」之緣,是完全是妙之一字之(功德)也。

妙者天竺云薩,漢土(譯為)妙。妙者具之義也,具者圓滿(具一切無欠減)之義也。故法華經之一一之文字,一字一字納餘之六萬九千三百八十四字。此就譬如大海之一渧之水納一切之河之水,一個小如芥子的如意寶珠可雨一切如意寶珠之財一樣。譬如秋冬枯萎之草木,值春夏之日輪而生出枝葉花菓一樣;爾前(法華經以前)如秋冬之草木之九界之眾生,逢法華經之妙之一字之春夏之日輪而菩提心之華開,成佛之果成。龍樹菩薩之大論云「譬如大藥師能以毒為藥」;此文,大論釋法華經之妙之德之文也。妙樂大師釋云「難治能治所以稱妙」。總之不能成佛往生者有四人。第一決定性之二乘(成了二乘就決定了其不能成佛),第二一闡提人(因不信而斷了可成佛之種子之一闡提人),第三空心者(執着於空理而看不見因果之道理之空心者),第四謗法(誹謗正法)者也。此等皆永不成佛之難治者,然於法華經使成佛故,法華經云妙也。

提婆達多乃斛飯王第一之太子,釋尊之父淨飯王之姪子,阿難尊者之兄,和教主釋尊是堂兄弟,於南閻浮提是有身分之人。嫉妒釋尊之威望具作了五逆之內的三逆(分裂僧團之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殺阿羅漢)。因此,厚十六萬八千由旬,其下有金剛般堅硬之風輪等之大地一時裂開,提婆就這樣生身墮於無間大城矣。五天竺十六之大國為首,五百之中國、十千之小國之人人皆看到也。六欲、四禪、色界、無色界之天眾為首,梵王、帝釋及第六天

                                                       

 

                                                       

之魔王、閻魔法王等皆御覽也。三千大千世界及十方法界之眾生亦皆聞也。因此即使經過大地微塵劫,彼等亦不能出無間大城,又即使經過「方四十里之劫石用天女之羽衣來撫摩直到變薄為止」所須之歲月,彼等阿鼻大城之苦亦不能盡,將這些連起來思考,則於法華經之提婆品佛說「提婆乃教主釋尊昔日之師匠,記給未來成為天王如來」之事,實在覺得不思議。說提婆墮地獄之爾前之經經是真實的話,則法華經成大妄語之經;又說提婆成佛之法華經是真實的話,則爾前之諸經大虛誑罪也。提婆具犯三逆罪,此外又作無量之重罪,然於法華經言成天王如來。況只二逆一逆等之諸惡人之得道乃無疑之事也;譬如大地若翻過來,則其上之草木亦一起翻過來一樣;又譬如能切堅石者,則很簡單就能夠切柔軟之草一樣。故此法華經云妙也。P6‧7

 

1266.1.6 法華經題目抄 ~ 金言 5.

女人,內外典皆非難,漢土古代之三皇五帝之三墳五典中定為諂曲(諂媚而心曲)者也。夏之桀、殷之紂、周之幽之三王因耽迷於女色而亡國損身,所以云災起三女。亡國之人,其損源,以女人為本。內典之中,佛初成道時所說之大法「華嚴經」中有「女人地獄使,能斷佛種子,外面似菩薩,內心如夜叉」之文;雙林最後之大涅槃經中有「一切江河必有回曲,一切女人必有諂曲」之文,又云「所有三千界之男子之諸煩惱合集為一個女人之業障」。大華嚴經之文所說之「能斷佛種子」者,女人(用火傷之意)可成佛之種子之意也。譬如大旱魃之時,虛空中起大雲,大雨下於大地,此時如枯槁之無量無邊之草木又蘇生過來而花開菓成。雖然如此,可是一旦成了焦種,則無論如何也長不出芽來,結果大雨反而腐朽了此焦種。佛如大雲,說教如大雨,如枯槁之草木譬一切眾生;潤於佛教之雨得五戒、十善、禪定等之功德,如花開菓成。可是即使再怎麼降雨,焦了的種子也發不出芽來,反而腐朽了,譬喻女人即使遇佛教,也不能離生死,反而失佛法而墮惡道;是申「能斷佛種子」也。涅槃經之文所說「如一切江河之回曲,女人之心有諂曲」者,水柔軟之物故,會被石及山之堅物所打斷,水之趨勢跟著消失,遂行彼方曲此方了。女人亦如是,女人之心譬於水,其心軟弱而如水也;譬如女人即使自己認為是道理,但遇到男人強硬的心,被其打斷就往惡方去了;又無論怎麼試著描繪水,但似乎一時都不能止息,女人之心亦如是,馬上就變化了。女人以不信為体(守信義之事淺薄)故,即使今見到當有之事(當有守信義之姿),然不久就又變成沒有了。申佛者以正直為本,故心彎曲之女人不能成佛。申五障三從者,女人有不能成梵王、帝釋、魔王、轉輪聖王、佛之五障,及幼時從親、嫁後從夫、老來從子之三從之事。

因此,銀色女經說「即使三世諸佛之眼落於大地,女人也不能成佛」,而龍樹菩

                                                       一一

 

                                                       一二

薩之大智度論云「即使云能取清風(清爽之風),女人之心也難取」。如此之諸經所嫌惡之女人,因文殊師利菩薩說妙之一字,八歲之龍女忽地成佛(代表一切女人之成佛)。太疑惑故,寶淨世界之多寶佛之第一之弟子智積菩薩、釋迦如來之御弟子中智慧第一之舍利弗尊者,雖以四十餘年之大小乘經之意來詰難「龍女不是不能成佛嗎」?然不理睬此詰難,龍女還是成佛了。其結果,初成道之華嚴經之「能斷佛種子」,雙林最後之涅槃經之「一切江河必有回曲」之文破矣。銀色女經及大論之女人不能成佛之龜鏡亦成空矣。又智積、舍利弗舌卷口閉,而人天大會歡喜之餘合掌禮拜。是完全是因為妙之一字之德也。此南閻浮提之內有二千五百之河,一一皆曲;就如同南閻浮提之女人之心曲一樣。但有申娑婆耶之河,此河有如將繩拉直一樣直入西海。信法華經之女人亦復如是,可直入西方淨土;是,妙之一字之德也。P10‧11

 

1266.1.6 法華經題目抄 ~ 金言 6.

妙者蘇生之義也;蘇生者甦醒之義也。譬如黃鵠(鶴)之子死去時,母鶴若泣鳴「子安」,則死去之子還活;鴆鳥入水則魚蚌悉死(因鴆鳥有毒),但若用犀之角碰一下,則死去者皆甦醒過來一樣;又如同於爾前之經經被責難佛種焦死之二乘、闡提、女人等,若持法華經之妙之一字,則(死去)之佛種亦還生一樣。天台云「闡提有心猶可作佛 二乘滅智心不可生 法華能治復稱為妙」。妙樂承此云「諸經但名大不名妙者,第一個原因是有心易治無心難治,難治能治所以稱妙」。此等之釋文之心:大方廣佛華嚴經、大集經、大般若經、大涅槃經等,其題目只有大字而無妙字;此等諸經但治生者而不治死去者;唯法華經連死去者都治,故釋云妙。因此諸經,可成佛者不成佛;法華經,難成佛者猶尚成佛矣;「何況易成佛者之成佛自不待言」之道理成立故,所以法華經說了以後,赴諸經者無有一人(誰都不用諸經是當然也)。

而正像二千年過去,入末法,當世(今世)眾生之成佛、往生之難遂,百千萬億倍於在世(指佛在世之時)遭嫌惡之二乘、闡提等,而這樣的眾生認為值觀經等四十餘年之經經就可離生死者,是怎麼回事呢,虛幻虛幻。總一切諸佛之一切經之中,無論於在世也好於正像末也好,如離開法華經女人不能成佛之事,作為釋尊靈山說法之聽眾本地藥王之垂迹之道場開悟之天台智者大師定云「他經但記男(說男人之成佛)不記女(不許女人之成佛),今經皆記(男女共許成佛)」。印度摩竭提國王舍城之東北,申「鷲之山」之所,於釋迦如來、多寶佛、十方諸佛之御前,八年之間直接聽聞說給之法華經之天台智者大師,相當於佛滅後一千五百餘年,鷲之山東北相隔十萬八千里之山海有申摩訶尸那之國,震旦國(即漢土)是也,於此國作為佛之御使出世,自稱天台智者大師,就佛所說之「我一代五十年之說教,皆為利益眾生也。但其中四

                                                       一三

 

                                                       一四

十二年之經經說女人不能成佛,今法華經許女人之成佛」之本意,而定「女人離開法華經不能成佛」矣。此尸那國東方相隔三千里有國,名日本國。漢土之天台大師御入滅二百餘年之後,又於此日本國再出世自稱傳教大師,於所造之申法華秀句之書中,就龍女之成佛,「能化(能說法教化之龍女)所化(聞其法而受教化之眾生)俱無歷劫(皆不需經歷長時間之修行),妙法經力(只需依法華經之經力就可以)即身成佛」這樣定置給龍女之成佛。P12‧12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2/126616.html


1266.以降 女人成佛抄 ~ 金言 1.

提婆品云「佛告諸比丘,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淨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墮地獄、餓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處常聞此經。若生人天中,受勝妙樂。若在佛前】蓮華化生」。此提婆品有二個諫曉,【即】所謂【前半品】明【提婆】達多弘經【及】釋尊成道【而示達多與釋尊之因緣,說惡人成佛】,又【後半品】說文殊通經(弘通經典)【及】龍女作佛(文殊菩薩赴海中教化龍女從龍宮歸來,而証明龍女成佛)。但是此提婆品一品被切留於長安宮,【其餘之】二十七品流布於世之間,從秦代至梁代,七代間之王講讀二十七品之【法華】經。其後,到了梁代,云滿法師之人,讀出法華經漏了此品,於是從長安城尋出,自此以降法華經成二十八品而弘矣。而此品云淨心信敬之人「一、不墮三惡道,二、生十方佛前,三、所生之處常聞此經,四、若生人天中受勝妙樂,五、若在佛前蓮華化生」也。P1‧1

 

1266.以降 女人成佛抄 ~ 金言 2.

然而一切眾生,迷出法性真如(真實不變)之都而入妄想顛倒之里以來,身口意三業之所作,善根少而惡業多。因此經文說「人一日中有八億四千念,念念中所作皆是三途(三惡道)之業也」。我等眾生輪廻於三界二十五有之世界,如鳥之來回於林

                                                        

 

                                                        

中,死而生,生而死,如車輪之回轉,無始亦無終,是生死【流轉】惡業深重之眾生也。爰以(是以)心地觀經云「有情輪廻生六道,猶如車輪無始終,或為父母,為男女,生生世世互有恩」。【又就我等所住之世界】法華經二卷【之譬喻品】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又涅槃經二十二【德王菩薩品】云「菩薩摩訶薩觀諸眾生,為色香味觸因緣故,從昔無量無數劫以來,常受苦惱。一一眾生一劫之中所積身骨,如王舍城毘富羅山,所飲乳汁如四海水,身所出血多四海水,父母、兄弟、妻子、眷屬命終涕泣所出目淚多四大海水,盡地草木為四寸籌以數父母,亦不能盡。無量劫已來,或在地獄、畜生、餓鬼,所受行苦不可稱計。亦一切眾生骸骨耶(更不用說一切眾生之骸骨數了)」。如是徒捨命之骸骨多於毘富羅山,恩愛憐憫之淚雖多於四大海之水,然為佛法連一骨都不拋,【經文】一句一偈聽聞而連一滴淚都不落故,【終】不得出三界之樊籠(喻「為三界之苦惱所束縛」),而【成為】流轉於二十五有之岐路之眾生也。P1‧12

 

1266.以降 女人成佛抄 ~ 金言 3.

 若謂如何才可離三界呢,則須依佛法修行之功力來晴無明之闇而開法性真如之覺也。那麼,若言要修行何佛法才可離生死呢,則但只有一乘妙法(法華經)也。因此惠心僧都參詣加茂【神社】籠居七日,祈請應用何教方可出離生死呢,時明神御託宣云「釋迦說教留一乘,諸佛成道在妙法,菩薩六度(六波羅蜜)在蓮華,二乘得道在此經」。又菩賢經云「此大乘經典,諸佛寶藏、十方三世諸佛眼目、出生三世諸如來【之】種【子】」。

此經以外,一切皆不可有成佛之期上,殊更女人成佛之事,除此經外更是不許也。結果【女人之成佛】於爾前經經甚是遭嫌惡也。是以華嚴經云「女人地獄使,能斷佛種子。外面似菩薩,內心如夜叉」,銀色女經云「【縱使】三世諸佛眼墮落於大地,法界諸女人【也】永無成佛期」。或又說女人「五障三從」之罪深。【關於】此事,五障明於內典,三從教於外典。其三從者,少時從父母,盛時(成人時)從夫,老時從子。【終其】一生,身不能【隨】任於心。因此榮啟期(漢土春秋時代之人)歌三樂中,以不生作女人為一樂也。天台大師云「他經但記菩薩不記二乘,但記男不記女」,這樣來釋【法華以外之】餘經全無女人之授記。

又【於提婆品對提婆達多授記後】釋迦、多寶二佛塔中並座時,為弘妙法而入海中之文殊歸來於佛前【並與智積菩薩相見,論說妙法】,於是寶淨世界多寶佛之御弟子智積菩薩對文殊所說「【須臾頃】龍女成佛」之話難之云「我見釋迦如來 於無量劫 難行苦行 積功累德 求菩提道 未曾止息。觀三千大千世界 乃至無有 如芥子許 非是菩薩 捨身命處 為眾生故【然後乃得 成菩提道 不信此女 於須臾頃 便成正

                                                        

 

                                                        

覺】」。所謂智積、文殊再三問答間,八萬之菩薩、萬二千之聲聞等,皆只是專心傾耳聽聞,而無一口之助言。然智慧第一之舍利弗未難文殊之事,而以許多之理由來難龍女。即「女人垢穢、非是法器」,這樣以小乘、權教之意來非難。文殊云,龍女成佛之有無,其現証今在佛前可見之,不違所案,八歲之龍女不改蛇身地參詣於佛前,而以所謂「價值三千大千世界」之如意寶珠奉上於佛,佛悅而受取是珠故,時智積菩薩、舍利弗不審頓開,於此踏出了女人成佛之路。因此女人成佛之典範起自是【法華經】也。委細請讀【法華經第】五卷之經文。

【依之】傳教大師之【法華】秀句云「能化龍女 無歷劫行,所化眾生 無歷劫行,能化所化 俱無歷劫。妙法經力 即身成佛」。又天台之(法華文句)云「智積執別教為疑,龍女明圓釋疑。身子(舍利弗)挾三藏【之】權【而】難,龍女以一實(法華經)除疑」。海龍王經云「龍女作佛,國土號光明國,名號無垢証如來」。如法華以前之諸經者,縱云是人中、天上之女人,成佛之思亦當斷絕矣。然而龍女作為畜生道之眾生,不改戒緩之姿(指龍女因前世疏忽了戒律而出生為蛇)而即身成佛之事,誠不思議也。以此【龍女】為首,釋尊之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等,【於次之】勸持品被授記為一切眾生喜見如來,羅睺羅之母耶輸陀羅女亦與眷屬比丘尼共成具足千萬光相如來,鬼道之女人十羅剎女亦成佛。所以【法華經】是女性應特別更要信仰之御經也。

抑縱使只讀此經一文一句,只書一字一點,尚為出離生死証大菩提之因也。所以即使只結緣法華經之一字者,尚可從炎魔之廳釋歸;書【法華經八卷之首題之】六十四字之人,送其父至天上。何況阿鼻之依正處於極聖之自心,地獄天宮皆是果地之如來(皆在佛之境地中)也。毘盧【遮那佛】之身土不逾凡下【眾生】之一念,【毘盧】遮那之覺体(妙覺之當体)亦不出眾生之迷妄。【法華經之】妙文增威靈山淨土,六萬九千之露點(文字)當具紫磨金(即閻浮檀金,為黃金中最勝之金)之光輝。尤其是御聖靈生前信法華經之心異於他人特別強盛故,今日依講經之功力,必受生於佛前,並登佛果菩提之勝因矣。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妙法蓮華經。P2‧14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2/1266_21.html

1268.4.5 安國論御勘由來 ~ 金言 1.

正嘉元年〈太歲丁巳[公元一二五七年]〉八月二十三日戌亥之時(晚上九點)【發生】超於前代之大地震。同二年〈戊午〉八月一日【起】大風。同三年〈己未〉【發生】大飢饉。正元元年〈己未[正嘉三年三月二十六日因飢饉、疫病改元為正元]〉大疫病【蔓延】。同二年〈庚申〉亘四季大疫不已。萬民既超大半招死矣。因而國主驚之,命內外典修種種之御祈禱。雖爾然無一分之驗,還增長飢疫等。日蓮見世間之(情況),粗勘一切經,御祈請無驗還增長凶惡之由,道理文証得之矣。終不得已造作勘文一通,其名號「立正安國論」。於文應元年〈庚申[正元二年四月十三日改元為文應,公元一二六〇年]〉七月十六日〈辰時(上午八點頃)〉送付屋戶野入道(宿屋入道,北條時賴側近中之側近)進奏於故最明寺入道殿矣。此全為報國土之恩也。

又其後文永元年〈甲子,公元一二六四年〉七月五日,彗星出東方,餘光大体及一國。此又【日本國】始世以來所無之凶瑞也。內外典之學者亦不知其凶瑞之根源,而彌增長悲歎。而(進奏)勘文以後經過了九個年,於今年後正月(閏正月)見到了大蒙古國之國書。相合於日蓮之勘文宛如符契。佛【於雜阿含經】記云「我滅度後,經一百餘年,阿育大王出世,弘我舍利(指法身舍利,即佛之遺法、經典)」。周第四代昭王之朝代,大史蘇由記云「一千年(後),聲教(佛之教導)令被此土」。【又】聖德太子記云「我滅度後經二百餘年,山城國可立平安城」。天台大師記云「我滅後二百餘年以後,生東國弘我正法」。皆果如記文。

日蓮見正嘉【元年之】大地震、同【二年之】大風、同【三年之】飢饉、正元元年之大疫等,記云「【此為】他國可破此國之先相也」。雖似自讚,然若【他國】毀壞此國土,則復佛法破滅無疑者也【故敢言之】。P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2/126845.html

 

1268.9. 宿屋入道再御狀 ~ 金言 1.

先前八月之頃進愚札之後,至今月尚未給關於進奏之好壞之回音,欝念(憂思)難散。【世間已】怱怱(不穩)之故,想令亡歟。【還是我】被輕略之故,而吝於回信歟。本文云「師子不蔑(小)兔、不畏大象」。若又萬一他國之兵襲此國之事出來,則知而不奏之失全當懸於貴邊(貴殿)。學佛法之方法在於捨身命為報國恩也,全非為自身。本文云「見雨【猛】知龍【大】,見蓮【盛】知池【深】」。見災難急之故,度度【諫言】驚之。縱不為所用,但亦諫言了。P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2/12689.html

 

1268.10.11 與建長寺道隆書 ~ 金言 1. 

夫佛閣並軒法門拒(至)屋(家家戶戶談論法門)。佛法繁榮超過身毒(月氏)、支那(漢土)。僧寶形儀如六通羅漢。雖如此,然於一代諸經未知勝劣淺深,悉同禽獸。忽拋【主師親】三德之釋迦如來,而信他方佛菩薩。是豈非逆路伽耶陀者(背師之義者)乎。【所以】念佛乃無間地獄之業,禪宗是天魔之所為,真言為亡國之惡法,律宗是國賊之妄說。於是日蓮於前文應元年頃,【就此世樣】著勘書名立正安國論,(經由)宿屋入道奉【進於】故最明寺殿。此書之所詮(要點),信念佛、真言、禪、律等惡法故,天下災難頻起,甚至此國當被他國所責之由勘之。於是就在前之正月十八日【蒙古國之】牒狀到來了,與日蓮之所勘一點也不違地普合矣。【此是】諸寺諸山【國家安穩之】祈禱之威力滅故歟,將又(還是)惡法【流布之】故歟。P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2/12681011_11.html


1269.3.1 御輿振御書 ~ 金言 1.

但【余】所恃者,妙法蓮華經第七卷之【藥王品】「後五百歲 於閻浮提 廣宣流布」之文歟,又傳教大師【守護國界章】「正像稍過已 末法太有近 法華一乘機 今正是其時」之釋也。P1‧8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2/126931.html

 

1269.5.9 問注得意抄 ~ 金言 1.

今日召合御問注(指調原告與被告來問話並記錄其陳述,又指訴訟之對決及裁判之意)之事承知了。若能如各各所念【之判決】,則各各可說是值「三千年才一度開花結菓」之優曇華之身歟;又心中之歡喜當如「西王母之園之桃(傳說中住於崑崙山之女神,其園之桃三千年才結一次菓,食之可長壽)九千年三度得之」之東方朔(漢土前漢時代之文學家,傳說曾三度得食西王母之蟠桃)」心中之歡喜歟。一生之幸,何事如之。成敗之甲乙(判決之勝敗)且置之,先發散一下審判前之欝念(杞憂)歟。雖是貴殿早已御存知之事,但鞭於駿馬之道理有之。出此等矯言(矯正之諫言)之事,雖存惶恐,然悉為了「佛經(法華經)、行者與檀那三事相應」而成就一事所出之愚言也。P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2/126959.html


1269.11.28 法華捨身念願抄 ( 金吾殿御返事 ) ~ 金言 1.

從正月一日開始,奉讀【摩訶】止觀第五,祈請「現世安穩 後生善處」。○此大師講(於天台大師之忌日十一月二十四日為了報恩所舉行的講會)始於三、四年前,今年最為充實。

抑此【法華經之】法門之事,依勘文【立正安國論】之用否而決定其當弘歟、或不弘歟。此事去年雖申之於各方,然未有應允與否之回覆。今年十一月頃,又重申於各方時,有了一點點的回覆。或許世人之心已平靜下來而覺得日蓮所言亦有一理歟。

【日蓮】既受【難得之】人身,又得免成邪師,【弘】法華經之故,而及於流罪矣。但今未被行以死罪者,誠非我之本意,【於是】努力【弘通法華經好】讓如此殊勝之事能夠出現,遂書強言(強力的言詞,概指陳於各方之十一通御書及相關之書狀)陳於各方也。年既近五十矣,餘命幾何。若乃徒捨【命】於曠野之身,何不以同樣之身拋給一乘法華,而追雪山童子、藥王菩薩之跡,如仙予、有得一樣留名於後代,能身讀法華、涅槃經是【日蓮之】所願也。南無妙法蓮華經。P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1/12691128.html

 

1269.12.5 星名五郎太郎殿御返事 ~ 金言 1.

從漢明【帝】夜夢而迦【葉摩騰】、竺【法蘭】二聖人初臨長安城門以來,至唐神武皇帝(玄宗皇帝),天竺佛法流布震旦,又【漢土南北朝之】梁代,我朝人王三十代欽明【天皇】之御代,始自【朝鮮】百濟國之聖明王傳來佛法。自其以來一切經論、諸宗皆見於日域。幸哉,雖受生於末世,然靈山所聞入於耳;雖身居邊土,然【修學佛法之事如】大河之流汲於掌。但若委細尋見,則於佛法有大小、權實、前後之旨趣。若迷於此義,則住邪見,雖習佛法,然還甚於犯十惡作五逆之罪。爰以厭世願道之人,當先存此義。【應思】例如彼苦岸比丘等【因迷於正邪,弘邪義而墮於地獄之事】。故大經(涅槃經)云「若有邪見事,命終時正墮阿鼻獄」。P1‧1

 

1269.12.5 星名五郎太郎殿御返事 ~ 金言 2.

問,以何知邪見之失呢,予雖為不肖之身,然相應於此而畏後世故,想要求佛法。願知此義,若住邪見,則想翻回正見。答,【此事】以凡眼非可定,以淺智非可明,須以經文為眼,以佛智為先【方可定方可明也】。但恐者,若明此義,則【世人】定怒而含憤。若是這樣,那就這樣吧。【因一切】不及重佛勅也。凡世人皆貴(古代之先師)賤(近時之師)。此但愚者之行也。抑,若為非的話,則縱使是遠也應破

星名五郎太郎殿御返事                                                

 

星名五郎太郎殿御返事                                                

之,若是道理的話,則即使是近也不可捨之。縱使人貴之,然若為非的話,則為何今要用之呢。傳聞,彼南三北七之十流之學者,威德殊勝,為天下所尊重之事既五百餘年,然陳隋二代之頃,天台大師見此【南三北七之說】而破為邪義也。天下聞此事而大憎天台大師。雖如此,然因陳王、隋帝是賢王,召來天台對決於彼諸宗,究竟邪正而【令諸宗】改前五百年之邪義,並皆悉歸伏天台大師。又我朝叡山之根本大師(傳教大師),【於桓武天皇御前】與南都(奈良)、北京(京都)之碩學進行法論,辨明佛法之邪正,【傳教大師】皆以經文為先【証】【來論議】。【然而】今,當世之道俗、貴賤,皆崇人而不用法,皆以【己】心為師而不依經。依之(因此),或以念佛權教而拋大乘妙典(法華經),或以真言邪義而謗一實之正法(法華經)。是等之類豈非大乘誹謗之族乎。若如經文,則如何可不受那落(地獄)之苦乎。依之,汲其流之人亦當如斯。P1‧10

 

1269.12.5 星名五郎太郎殿御返事 ~ 金言 3.

    凡佛法者,以「不擇善惡之人皆成佛」之事來定最第一也。這樣之道理,任何人都當知也。若依此義,則應經與經對照來比較之【而論勝劣也】。今法華經有二乘成佛。真言經不僅無之,還強烈地嫌二乘。於法華經,女人成佛有之。真言經則全無是。於法華經,惡人成佛有之。真言經則全無。以何云其勝法華經呢。又若論其瑞相,則法華有六瑞,所謂雨華、地動、白毫相光上極有頂【天】下照阿鼻獄是也。又多寶【如來】之塔從大地【涌】出,分身諸佛自十方來【集】。非只此也,上行等菩薩,六萬恒沙、五萬、四萬、三萬,乃至一恒沙、半恒沙等從大地涌出之事,若以此威儀之不思議來論的話,則以何可云真言勝法華呢。此等之事誠無暇詳顯,【今就】僅出示大海之一滴。

爰有【真言宗所用】云菩提心論一卷之文。號龍猛菩薩(龍樹菩薩)之造。此書云「唯真言法中即身成佛。故是說三摩地法(真言密教之教法之總稱)。於諸教中欠而不書」。此語實大所不審,故就經文來見之,則雖有即身成佛之語,然全無即身成佛之人。縱令有之,但法華經中也有即身成佛故,所以云「於諸教中欠而不書」之事,實甚以為不可也。但此書全非龍猛之作。詳細之旨別記有之。設縱為龍猛菩薩之造,

星名五郎太郎殿御返事                                                

 

星名五郎太郎殿御返事                                                

但也是謬誤也。故大論(龍樹菩薩所作之大智度論)述釋尊一代之肝要云「般若非秘密,無二乘作佛。法華是秘密,有二乘作佛」,又云「有二乘作佛是秘密【教】,無二乘作佛是顯教」。若如菩提心論之語,則別而論,背龍樹之大論;總而論,豈非破諸佛出世之本意、一大事之因緣【之法華經】耶。今龍樹、天親等皆為弘釋尊之說教而出世,付法藏二十四人之其一也,如何會作【菩提心論】如此之妄說耶。【故】彼真言尚劣是般若經,【更】何況可並【肩】於法華哉。P3‧1

 

1269.12.5 星名五郎太郎殿御返事 ~ 金言 4.

然而弘法【所著】之密藏寶鑰,以真言攝一代而下法華於第三,甚至云【法華】為戲論也。【但】謹披法華經,則云【法華經乃】諸如來所說中第一也。又可見到【法華經是】勝「已今當」三說【之經】。又【法華經】藥王品十喻中,法華經譬於大海,譬於日輪,譬於須彌山也。若依此義,則深之事有何可超過海,光明之事有何可勝日輪,高之事有何可越須彌山。以喻當可知矣,以何【經典】云可勝法華乎。而大日經等全無此義,【弘法大師】但任己見而永背佛意。【就此】妙樂大師曰「請有眼者委悉尋之」。指法華經劣於華嚴這樣云之人,豈非失眼者乎。P4‧8


1269.12.5 星名五郎太郎殿御返事 ~ 金言 5.

佛【於涅槃經】曰「於惡象等,【應】心無恐怖,於惡知識,【應】生怖畏心。何以故,是惡象等,唯能壞身,不能壞心,惡知識者,二俱壞故。是惡象等,唯壞一身,惡知識者,壞無量善身、無量善心。是惡象等,唯能破壞,不淨臭身,惡知識者,能壞淨身,及以淨心。是惡象等,唯壞肉身,惡知識者,壞於法身。為惡象殺,不至三【惡】趣,為惡友殺,必至三趣。是惡象等,但為身(敵),惡知識者,為善法怨」。故應畏者,比起大毒蛇、惡鬼神,弘法、善導、法然等之流之惡知識正是應畏者也。P6‧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1/1269125.html

 

1269.12.8 安國論奧書(後記) ~ 金言 1.

文應元年〈太歲庚申〉勘【寫】之。自正嘉【元年〈公元一二五七年〉之大地震】【開】始【勘】之,於文應元年勘畢(相當於宗祖三十六歲到三十九歲之年代)。

昔見正嘉元年〈太歲丁巳〉八月二十三日戌亥之刻之大地震而勘【寫】之。其後(付上)文應元年〈太歲庚申〉七月十六日,經宿谷禪門奉於故最明寺入道殿。其後文永元年〈太歲甲子,公元一二六四年〉七月五日大明星(大彗星)【出現】之時,彌彌知此(大地震)之根源。而自文應元年〈太歲庚申〉至於文永五年〈太歲戊辰〉後正月(閏正月)十八日,經過了九個年,自西方大蒙古國傳來了將襲我朝之(旨)之牒狀。又同六年重傳來牒狀。此既合於勘文矣。【故】準之思之,未來當亦然歟。此書(此立正安國論),有(靈驗)之文也。是全非日蓮之力,法華經之真文所至之感應歟。P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1/1269128.html


1269.12.22 止觀第五之事御消息 ( 上野殿母尼御前御返事 ) ~ 金言 1. 

【法華經】法門之事,希望令日本國每個人都能來信受,此願即將成熟(成就)歟。今時,因蒙古之勘文(國書)【之到來】,世間【對日蓮】亦已緩和下來也,見到應有何詳情矣。而本來就已信受之人人當格外地喜悅歟。P1‧7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1/12691222.html

 

1269. 十章抄 ~ 金言 1.

一念三千法門之出處雖然是法華經迹門方便品之「略開(三乘)顯(一乘)」段之十如實相之經文,但其義乃來到法華經之本門始成立。爾前諸經乃迹門之依義判文(依法華經迹門之義來解釋其文),而迹門乃本門之依義判文(依法華經本門之義來解釋其文)也。但真實之依文判義當限本門(能夠直接從文來取其義之事,只限於法華經本門)。因此,圓教之修行形形色色也;數沙,觀大海,猶為圓之行也;何況是讀爾前之經,唱阿彌陀等諸佛之名號耶。但此等乃隨應一時一時之修行,非始終一貫之圓教之修行也。真實順圓教之修行,應常唱誦之事乃南無妙法蓮華經也,應存於心之事乃一念三千之觀法也;此乃智者之行解也。應讓今之日本國之在家者,專心致志地來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名必有至本体之德,故若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則必能得法華經之功德。法華經有十七種名,但此等是通名也。別名,三世諸佛皆書給南無妙法蓮華經也。即使是阿彌陀如來,即使是釋迦如來,諸佛因位之時(開悟之前之修行)必止觀也(必於心觀一念三千),吟誦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必於口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也)。P3‧1

 

1269. 十章抄 ~ 金言 2.

外道立世間「常樂我淨」,佛出世辨明其誤而說世間「苦、空、無常、無我」。於是二乘執著於空觀而不向大乘前進故,佛誡云「五逆,佛之種;塵勞之疇(煩惱),如來之種;二乘之善法(沉於空理之二乘認為是善而做的修行)永不成佛」這樣來嫌給。常樂我淨之義,外道雖弄錯,然名是出色的(其名和釋尊後來所說的涅槃之四德是同樣之物也,是出色之名也)。可是為了推開外道錯誤之想法,釋尊姑且嫌忌其名。連惡都是佛之種故,何況是善,雖這麼認為,然佛為了切斷二乘對空之執著,而向二乘許惡而誡其善。與此相同的,當世之念佛者,於此國失法華經之念佛也;此故,即使念佛本身是善的,意義是得當的,但為了大善之法華經,首應厭忌其名。P4‧9

 

1269. 十章抄 ~ 金言 3.

南無阿彌陀佛限於爾前(南無阿彌陀佛之稱名念佛乃法華經以前之諸經所說之方便之教,);於法華經,非得道之行(若從真實之法華經來看的話,是不能往生、成佛之修行);開會之後可成佛因(法華經之說教,開會了「爾前諸經所說之修行皆是為了法華經」,念佛才成為成佛之因)。南無妙法蓮華經四十餘年不傳(與其相對的,南無妙法蓮華經之唱題全不見於法華經以前四十餘年之諸經),但限法華八箇年(只限於說法華經之八年間);不令開會於南無阿彌陀佛(因此不可能有因南無阿彌陀佛而被開會之事)。像這樣,法華經,能開(法華經乃開會之法);念佛,所開也(念佛乃被開會之法也)。所以法華經之行者即使一生都沒有唱南無阿彌陀佛,也同樣具備

                                                           

 

                                                           

南無阿彌陀佛及十方諸佛之功德。這就譬如如意寶珠具備一切金銀等之財寶一樣。另一方面,縱使一生繼續不斷地唱念佛,也不具備法華經之功德。就好像金銀等之財寶不兼帶如意寶珠之德一樣。譬如積三千大千世界之金銀等之財也不能換取一個如意寶珠一樣。又設即使是領會開會之法門之念佛,也還是体內之權(法華經体內之權教),不及体內之實(尚不及体內之實教之法華經)。P5‧7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1/1269_21.html

 

1269. 爾前得道有無御書 ~ 金言 1.

爾前當分、跨節之兩得道有無之事(「法華經以前之諸經所說之得道,是一往當分之得道呢,還是再往跨節之得道呢」之事)。佛滅後,月氏一千年之間,【關於爾前經所說之得道有當分之得益與跨節之得益之區別之事,月氏之】論師存於心而不弘之。【之後】佛法渡漢土五百餘年,二百六十餘之譯者人師無此義。【直到】陳隋之初,天台智者大師一人始立此義。日本國則自欽明【天皇】至於桓武【天皇】二百餘年,又不知此義,【到】傳教大師始覺之而粗弘通之。【然而】其後至於今四百餘年,漸漸失習【致】當世無人知之。縱稍知之,也是如夢如囈語(夢語)。今日蓮有宿習而粗覺知之。【但】此國道俗之習,高慢無智,又蔑如(輕蔑)日蓮而不習之。而國主如狂【重用邪宗】,萬民驕矜【不信正法】,【故】終沈苦海歟,【然】諸人未知之。P1‧1

 

1269. 爾前得道有無御書 ~ 金言 2.

所謂天台宗之意,立四教而攝盡一代【聖教】。四教者,藏、通、別、圓是也。藏【教】有三,所謂阿含藏(阿含經之藏教)、方等藏、涅槃藏也。(總括)為一

爾前得道有無御書                                                   

 

爾前得道有無御書                                                   

藏,稱三藏教。通【教亦】有三,所謂方等通(方等經之通教)、般若通、涅槃通也,束為一通【教】。別【教】有四,所謂華嚴別(華嚴經之別教)、方等別、般若別、涅槃別,束為一別也。圓【教】有五,所謂華嚴圓(華嚴經之圓教)、方等圓、般若圓、法華圓、涅槃圓,束為一圓也,以上。以一代攝盡四教,一句一字不殘【留】。P1‧13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1/1269.html


1270.9.26 真間釋迦佛御供養逐狀 ~ 金言 1.

釋迦佛御造立之御事。無始曠劫以來未顯之己心之一念三千之佛,【今】造顯歟。真想飛馳前往參拜。法華經方便品「欲令眾生 開佛知見 使得清淨故 出現於世」之佛者、又法華經壽量品「然我實成佛已來 久遠若斯」之佛者,是也。但是,佛之御開眼【供養】之御事,想急急以伊予房日頂為導師來舉行。將法華經一部奉讀入御佛之御六根,而令作生身之教主釋尊,而奉迎之。此事若非貴殿自身並子息(即日頂),想事情當無法完成歟。此度之造立,請思就如大海之潮之滿,如月之圓一樣,福至命長,後生必在靈山。P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1/1270926.html

 

1270.9.28 御衣並單衣御書 ~ 金言 1.

御衣(法衣)之布及御單衣敬領了。昔云鮮白比丘尼之人【因過去世供養佛衣服之功德】,穿著衣服出生。隨著成長,此衣也漸漸變大,後出家為尼故,就成了法衣。最後於法華經之座而授記別,一切眾生喜見如來是也。又(弘通)法華經之人,必着「柔和忍辱衣(說於法華經法師品,喻具備「充滿慈悲之柔和之心和忍耐一切困難之強盛之心」此兩面之衣)」之衣。

草木之種子雖只一粒,但若植之而生長的話,則可成為(產出)很多的種子。龍能使小水形成多雨(大雨),人能使小火徐徐地變成大火。如同此等之例,所供養的法衣之布及單衣雖一,然若供養法華經,則法華經之文字六萬九千三百八十四字,一字一佛故,所以成為供養六萬九千三百八十四之佛也。此等之佛乃以再生敗種(令二乘腐敗的佛種再生而授予成佛之保証)為心符(心腑),以顯本遠壽(顯「本之遠壽[釋尊五百塵點劫之昔成道之長遠之佛壽]」)為其命,以常住佛性(本有常住之佛性)為咽喉,以一乘妙行(法華經之修行)為眼目之佛也。就如止觀弘決所說的「應化非真佛」,與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之【應現之】佛相較,法華經之文字【之佛】才是真

                                                     

 

                                                     

佛也。於佛在世,信佛之人猶有不成佛之人,然而於佛滅後,信法華經之人「無一不成佛(方便品之文)」,此乃如來之金言也。此布縫製成法衣,再穿於單衣上,而讀誦法華經,則日蓮雖無戒(末法為無戒之時代)之比丘,然法華經乃【佛】正直之金言故,如毒蛇之吐【寶】珠,伊蘭【叢中】之長出栴檀,供養之貴殿成佛之事無疑也。恐恐謹言。P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1/1270928.html

1270. 善無畏抄 ~ 金言 1.

善無畏三藏,月氏烏萇奈國佛種王之太子也。七歲即位,十三歲讓國於兄而出家遁世,修行於五天竺,極五乘之道,兼備【戒定慧】三學。後值遇云達磨掬多之聖人,而一時頓受真言之諸印契,且即日御灌頂而定給人天之師。又入雞足山為迦葉尊者剃髮;於王舍城祈雨時,觀音菩薩從日輪中出現,以水瓶注水;在北天竺金粟王所建之塔下祈請佛法時,文殊師利菩薩現大日經胎藏界之曼荼羅而授給之。其後於【唐玄宗】開元四年〈丙辰〉渡漢土,玄宗皇帝尊之如日月。又,有大旱魃,【玄宗】皇帝下勅宣【命善無畏祈雨】。【善無畏】三藏入水於一鉢,稍一加持,水中出現如指許之物,變化成龍,其色赤色也,白氣昇騰,從鉢龍出而昇虛空,忽地就降雨了。【善無畏】雖是如此巧妙之人,然【於某時】一時頓死。蘇生後【之善無畏對當時之事】語云「我死時,獄卒即來,繫上七條鐵繩,以鐵杖嚴厲地責朾,並被帶到閻魔宮。【已經諳記之】八萬聖教,一字一句都想不起來,唯法華經之題名未忘。想起題名時,鐵繩稍微鬆了一些。續氣高聲唱云『今此三界 皆是我有 其中眾生 悉是吾子 而今此處 諸多患難 唯我一人 能為救護』。【法華經之文這樣唱時】七條之鐵繩斷碎散於十方。於

                                                          

 

                                                          

是閻魔傾冠下於南庭,言『今度命未盡』,遂讓我歸也」。

今日蓮不審云。善無畏三藏,先世有十善之戒力,並侍五百佛陀,【所以】今生【生作皇子,但】如棄唾一樣捨難捨之王位,幼少十三御出家,周遊月支國而極習諸宗,蒙天之感應,又化導之心深而渡震旦國,弘真言之大法。【彼真言宗】一印一真言結誦的話,則過去現在無量之罪當可滅矣。但【善無畏是】依何科而當蒙閻魔之責哉,誠是不審無極也。善無畏三藏以真言之力若不能脫閻魔之責,則天竺、震旦、日本等諸國之真言師如何可脫地獄之苦乎。若委細勘一下此事,則此三藏身無絲毫世間之輕罪,因為以諸宗並真言之力當已滅盡矣。【所以】此責無別故,法華經誹謗之罪也。P1‧1


1270. 善無畏抄 ~ 金言 2.

大日經實乃當分隨他意(隨他意一往)之經也,卻誤認為是隨自意跨節(隨自意再往)之經。這樣思種種之誤為實義故,而蒙閻魔之責歟。【但善無畏】為智者故,悔此謗法而還翻【回】於法華經故,而被免此責歟。天台大師【於法華玄義】釋【此】云「法華總括眾經。乃至,輕慢不止,舌爛口中」。【又】妙樂大師【於玄義釋籤】云「『已今當』妙,於此固迷。舌爛不止猶為華報,謗法之罪苦流長劫」。天台妙樂之心在書,言「有勝法華經之經」之人,當墮無間地獄。P3‧1

 

1270. 善無畏抄 ~ 金言 3.

當世之愚者,於佛若定釋迦牟尼佛為本尊,則自然脫不孝之罪;若信法華經,則意外地可脫謗法之科。又女人有五障、三從之說,被世間、出世【間】所嫌,亦遭一代聖教所捨矣。唯計於法華經才龍女成佛,諸尼才被授與【成佛之】記別,故一切女人若捨此經的話,則又該持何經呢。P5‧8

 

1270. 善無畏抄 ~ 金言 4.

教主釋尊返悔我【一代】諸經【中】【前】四十餘年【已說】之經經未顯真實,又將涅槃經等嫌為「當說」,並定無量義經置於「今說」,而於【優】秀於三說(已今當三說)之法華經,釋尊「正直捨方便 但說無上道」「世尊法久後 要當說真實」這樣宣給故,【於是】寶淨世界之多寶佛從大地涌出而加【法華經】真實之証明,又十方分身諸佛廣長舌(達)梵天【來助証】。十方世界微塵數諸佛之御舌,依不妄語戒之力,而生於八葉之赤蓮華上。【法華經之女人成佛乃】一佛二佛三佛乃至十佛百佛千萬億佛,以充滿於四百萬億那由他世界之佛之御舌所定置給之女人成佛之義也。

無謗法地受持此經之女人,縱有充滿十方虛空之慳貪、嫉妬、瞋恚、十惡、五逆,也都將如草木之露之零落於大風,三冬(冬天三個月)之冰之滅於夏日一樣。P6‧3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1/1270_13.html

 

1270. 法門應如何申說之事 ~ 金言 1.

若言法門應該如何來申說呢,則應且置選擇集,首先須開法華經第二卷【之譬喻品】「今此三界【皆是我有 其中眾生 悉是吾子】」之文,而(明示)釋尊乃我等之親父也。即何佛是我等【眾生】之父母呢,此一事也。這就如同外典三千餘卷,忠孝二字正是肝要也,並言忠又出自孝之家。所以外典乃內典之初門,此【忠孝之】心不違於內典歟。人縱云有尊卑上下,但無勝過孝親之人,此乃定論。釋尊是我等之父母也,一代聖教當為父母教子之教經也。P1‧1

 

1270. 法門應如何申說之事 ~ 金言 2.

佛【於法華經方便品】定云「正直捨方便」。此「方便」者,無量義經所說「【四十餘年】未顯真實」之文之前所說之「【種種說法】以方便力」之方便也。以方便力之「方便」之內,淨土三部經等四十餘年之一切經,當不漏一字一點歟。因此不捨四十餘年之經經而欲入法華經之人人,雖不知其世間之孝不孝,但於佛法中必成第一之不孝者也。故【法華經】第二【卷之】譬喻品云「今此三界【皆是我有 其中眾生 悉是吾子】乃至 雖復教詔 而不信受」。不捨四十餘年之經經而與法華經並列而修行之人人,不用主師親三人(主師親三德之釋尊〉之言之人人也。【教詔之】教者,師、親之教也;詔者,當為主上之詔勅也。(釋尊)乃閻浮第一之賢王、聖師、賢父也。因此付四十餘年之經經而不移於法華經,又縱移於法華經卻不捨彼【四十餘年之】經經之人,乃不用備三德之親父之言之人也,非為可住於天地中者也。(法華經譬喻品)於次下【之文】定此不孝之人之住處云「若人不信 乃至 其人命終 入阿鼻阿」。設縱不誹謗法華經,但不移付【法華經】之人人,不孝之失當無疑也;而不孝者墮惡道又無疑也。故佛「【其人命終】入阿鼻阿」這樣定給矣。何況固執心於爾前之經經,不只不遷於法華經,還像善導一樣說「【信法華經之人】千中無一【人成佛】」,如法然一樣說「【念佛以外之教】捨閉擱拋【吧】」之人,豈可脫阿鼻地獄耶。而其所化【之弟子】並檀那【同罪之事】又不待言。P2‧11

 

1270. 法門應如何申說之事 ~ 金言 3.

貴殿(指三位房)之來函有寫到「在公家之持佛堂說法門,有体面也」等,但此事再三思量都覺得實是奇怪也。其故,貴殿乃僧侶也,加上又是持一閻浮提尊貴【第

法門應如何申說之事                                                 

 

法門應如何申說之事                                                 

一之法華經】之法門之人也。所以縱令對方是等覺之菩薩,也沒什麼好擔心的。況梵天、帝釋等保管我等之親父釋迦如來之御所領,遣正法之僧之守護者。毘沙門【天王】等是四天下之主,但此等【不過】是梵天、帝釋之門衛。又四州之王等,毘沙門天之所從也。更者,日本秋津島(日本國之別稱)【之國王】連四州之輪王(轉輪聖王)之從者都不及,但為島之【首】長耳。對【島之】長之侍者們用「召」、「上」等敬語,甚至「有体面也」等這樣言者,一言以蔽之,是輕視日蓮而這樣書者歟。總之日蓮之弟子一旦上京,剛開始還能不忘日蓮之誡,但後來就為天魔所付而發狂(指染上京風)。如少輔房一樣。我御房(指宗祖之弟子三位房,後退轉)請不要成為少輔房那樣而蒙天之憎啊。上京未經幾許就更改本名,實是輕狂。說話之口音一定也是滿口京腔了。就像鼠變成蝙輻一樣,既非鳥亦非鼠。貴殿既非鄉下法師,亦不似京【都】法師,宛如成了少輔房一樣矣。【貴殿乃鄉下之法師故】說話但請用鄉下之措詞,不道地的說話措詞反而會有不禮貌的樣子也。貴殿改名為「尊成」,此不正是隱岐法皇之本名歟。實為重重奇怪之事也。P5‧13


1270. 法門應如何申說之事 ~ 金言 4.

當世之真言、天台等之高僧們之祈禱不能實現之事,前前已申說上,今年又鎌倉之真言師等從去年以來一直進行著「變成男子」之祈禱(指祈禱能誕生皇子以獲得皇位之繼承權)。其中【鶴岡八幡宮寺之】隆弁等對此無限自歎(自讚)。七八百餘人之真言師盡東寺、天台之大法、秘法而行祈禱,但終成空矣。禪宗、律僧等雖又一同行修法,然還是不能如願。【祈禱之僧侶們】雖「日蓮言【諸宗之祈禱】不能實現,誠奇怪也」等,這樣來威嚇,然【結果彼等之祈禱】皆成空矣。連今生小事之祈都不能實現,則後生之大事之祈如何可實現乎。真言宗始弘漢土之頃,盜取天台之一念三千而定為真言之教相,並作為【教】理之本,而以枝葉之印、真言【之事相】立為宗【義】,進而輕視天台宗,此事謗法之根源歟。又華嚴、法相、三論【等諸宗】,於日本尚無天台宗時,雖不知其為謗法【之宗派】,但傳教大師勘出圓宗(天台宗)後,則可知【彼等】乃謗法之宗也。當世真言等七宗者,悉謗法故,不認為【彼等】大事之御祈可以成就。P6‧15

 

1270. 法門應如何申說之事 ~ 金言 5.

外道之法,本出自內道也。然而卻以外道之法而成內道之敵。【同樣】諸宗亦出自法華經,卻以天台宗為才學而欲失天台宗。【當世】天台宗之人人,不知我宗(自宗)【之教】乃實義,故不知我宗之滅、我身之受輕,而助他宗欲失我宗。法華宗之

法門應如何申說之事                                                 

 

法門應如何申說之事                                                 

人不唱法華經之題目南無妙法蓮華經,而常唱南無阿彌陀佛的話,則當成為失法華經者也。例如外道立三寶,其中云佛寶者唱「南無摩醯修羅天」故,佛弟子遂說「翻邪(翻改邪見)之三歸(歸依佛、法、僧三寶之事)」而唱「南無釋迦牟尼佛」,以此作為內【道】外【道】之標識。南無阿彌陀佛者,淨土宗之依經之題目也,【所以】即使心存自己為法華經之行者,但若唱「南無阿彌陀佛」的話,則【聞此之】傍輩定認為是念佛者矣,而當思【此人】為捨法華經之人也。叡山三千人不辨此旨,又欲滅遭王法所捨(意指無朝廷之歸依)之叡山故,自然祈於三寶之事無法成就。P7‧12

 

1270. 法門應如何申說之事 ~ 金言 6.

若人不審云「天台、妙樂、傳教等之御釋,有說像我這樣不心得法華經及一切經【之勝劣】者會墮惡道之釋乎」,則可出給玄三(法華玄義第三)、籤三(玄義釋籤第三)之「【法華經超越】已今當【三說】」等之文;【又可舉】傳教大師呵責【南都】六宗之學者日本國之十四人,於顯戒論中所云之「昔聞齊朝之光統【欲毒殺達磨大師】,今見本朝之六統【欲迫害最澄】。何況【佛滅後之】法華【行者】,【佛之言】實哉也」等之文,及呵責華嚴、真言、法相、三論四宗,於依憑集中所云之「新來真言家,則泯【天台學者一行阿闍梨】筆受之相承。舊到華嚴家,則隱【受天台宗】影響之軌模(自宗之義)。沈空(沈於小乘之空理)三論宗,則忘【二乘受佛】彈呵之屈恥,覆稱心之【心】醉(覆蓋嘉祥大師吉藏心醉於章安大師在稱心精舍之法華經之說法而歸伏之事)。著有法相宗,則非僕陽之歸依(否認住於僕陽報城寺之法相宗第三祖智周歸伏天台大師之教學之事),撥青龍之判經(不承認法相宗青龍寺之良賁依天台大師之義來判仁王經之事)」等之文。【而申】天台、妙樂、傳教等這樣地定言真言等七宗之人人,即使全戒定(持戒、修禪定),但謗法故不能脫惡道。何況禪宗、淨土宗等,那就更不必說了。因此,【天台之摩訶】止觀致力於破達磨【之禪宗】。然而當世天台宗之人人,不僅許諸宗之得道,更奪取諸宗之行而作為(自己)之行,此事又如何呢。P8‧9

 

1270. 法門應如何申說之事 ~ 金言 7.

真言宗特別令當世之人人不審歟【若有就此宗來尋問的話】,【則】應如下來申述。日本國有八宗。【其中】真言宗大分有二流,所謂東寺【之真言】、天台【之真言】也。法相宗、三論宗、華嚴宗及東寺之真言宗【皆自稱】是大乘宗,但即使【三學中之】定慧是大乘,然持東大寺之小乘戒故,戒當為小乘也。退大取小者當為小乘宗也。叡山之真言宗受天台圓頓之戒,全非真言宗之戒,所以是歸於天台宗圓頓戒之真言宗也。應這樣來申說。然而【叡山之】座主等之高僧,借名天台宗,而一向依於真言宗

法門應如何申說之事                                                 

 

法門應如何申說之事                                                 一〇

而下【貶】法華宗故,叡山皆成謗法而御祈亦無驗歟。P9‧9

 

1270. 法門應如何申說之事 ~ 金言 8.

於叡山,相對於天台宗而削真言宗之名,而以天台宗為骨,以真言【宗】為肉歟。然而到了末代,天台、真言兩宗關係惡化而骨肉分離,【叡山】座主一向成為真言,如無骨之人。而大眾(僧眾)則大多為天台宗也,如無肉之人。【如是】於佛法有諍故,世間之相論(爭論)亦出來,叡山不得安靜,而朝廷煩擾亦多。P10‧15

 

1270. 法門應如何申說之事 ~ 金言 9.

又念佛宗背法華經而付淨土三部經故,以阿彌陀佛為正而輕蔑釋迦佛。真言師思大日【如來】為最上故,輕視釋迦如來。【但】於戒雖有大【乘】小【乘】之(差別,不同),然皆以釋尊為本【師】,餘佛不過是証明戒之人。【所以】即使諸宗有殊,但亦皆應敬仰釋迦歟。【就像】師子身中之蟲食師子【一樣】,外道難破佛教,當為內道之內事出來而失佛道也。此,佛之遺言也。於佛道之內,以小乘失大乘,以權大乘失實大乘;【但】此等又如同【佛教內之】外道也;今比起這樣的小乘、權大乘,【修行】實大乘之法華經之人人,還欲失法華經之事,才是嚴重之問題也。佛法之滅不滅,當在於叡山。令叡山之佛法(法華經之正法)滅故,異國遂欲滅我朝。叡山之正法失故,大天魔遂出現於日本國,而入法然、大日(大日房能忍,鎌倉時代初期之禪僧)等之身,【又】以此等之身為橋而移住於王臣等之御身,【更】還入叡山三千人故,師檀中不和(叡山和朝廷不和)致御祈禱無驗。御祈請無驗故,【叡山】三千之大眾等終遭檀那捨棄矣。P11‧3


1270. 法門應如何申說之事 ~ 金言 10.

又王臣等向天台、真言之學者問云「念佛、禪宗等之極理與天台、真言一個歟」。借名天台、真言而不辨其心之高僧被天魔所侵而答云「禪宗之極理,天台、真言之極理也;彌陀念佛,法華經之肝心也」等,這樣回答。而念佛者、禪宗等之傢伙們,天魔附体故,智慧比當世天台、真言之僧還賢,主張禪與天台、真言完全不同,乃遠超過天台、真言之極理也;又【念佛者】云「諸教理深,我等眾生解微,機教(機根與教)相違故,不能得道」等這樣申故,天台、真言等之學者其王臣等檀那遂皆被奪取而無歸依者,現身墮於餓鬼道而食友之肉(同門之間互爭),並遷怒佛神、詛呪檀那,此故年年災起,或燒毀自己生身之本尊延曆寺大講堂之教主釋尊像,或丟棄生身之彌勒菩薩【像】(指依照彌勒菩薩生身之姿所造之像),【如此】進而成為教主釋尊之怨敵,退而阻撓當來之彌勒之出世,此誠發狂之事也。這種大罪,連經論也從未說過。P12‧1

 

1270. 法門應如何申說之事 ~ 金言 11.

思助國扶家之人人,【是否】應急速地如經文來勸戒禪【宗】念【佛宗】之輩歟。若如經文的話,則佛神已不在日本國了。要再次迎請彼等,一般的方法是難以實現的。就如世間上下萬人所承知的,八幡大菩薩乃宿於正直【者】之【頭】頂,【此外】無別的住處。【因此】世間若無正直之人,則無【八幡】大菩薩之宿處。又佛法中就只法華經是正直之御經,若無法華經之行者,則【八幡】大菩薩亦將無住處歟。但【今】日本國就只日蓮一人是世間、出世(佛法)之正直者。其故,向故最明寺入道諫言禪宗乃天魔之所為,後又以勘文【立正安國論】進奏,正直地告知,【按照這種情況】日本國之人將皆墮無間地獄。如此地遵照佛說正直地來諫言者,就是先代亦難有,應以此來推察,【故】此外之小事會歪曲乎。又謂,聖人不飾其言;又謂,知未萌為聖人歟;則日蓮【可說】相當於聖人之一分。【何以故】【為弘通】此法門之故,二十餘所【之住處】被趕,最後及於流罪,身蒙多處之傷,許多弟子被殺。【日蓮之諫言及受難】超過比干,不劣伍子胥,【又】會劣於被外道所殺之提婆菩薩,及被檀彌利王

法門應如何申說之事                                                 一三

 

法門應如何申說之事                                                 一四

刎頸之師子尊者歟。若然,則八幡大菩薩離【正直之】日蓮之頂,要住於誰人之頂呢。此國不用日蓮的話,則將會如何呢。P13‧2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1/1270_12.html

 

1270. 善無畏三藏抄 ~ 金言 1.

此不審非為今始。【漢土】陳隋之代有稱智顗法師之小僧一人,後成為二代天子之御師,奉號天台智者大師。此人年輕之時,非但破漢土五百餘年之三藏、人師【之諸說】,亦破月氏一千年之論師故,南北之智人等如雲起,東西之賢哲等如星列,雖【論】難如雨下、如風般欲破此義(智顗之義),然【智顗】終破論師人師偏邪之義而立天台一宗之正義矣。【又】日域桓武【天皇】之御宇(朝代),有稱最澄之小僧,後奉號傳教大師;破欽明【天皇】以來二百餘年諸人師之諸宗故,一開始諸人雖怒,然後來一同成為御弟子矣。此等人人「我等之元祖乃【正法時代之】四依之論師、上古之賢哲也,汝則像末【時代】之凡夫愚人也」這樣來非難。然而,此不可依正像末(並非正像末哪個時代之問題),而是應依實經之文也;【又】不可依人,應專依道理歟。外道雖非難佛云「汝成劫之末、住劫之始之愚人也。我等之本師乃先代之智者二天三仙是也」,然終則九十五種外道悉遭捨棄矣。P2‧15

 

1270. 善無畏三藏抄 ~ 金言 2.

日蓮勘【日本之】八宗,則法相宗、華嚴宗、三論宗等依權經,或謂同於實經(法華經),或下【貶】實經,而此等諸說始自其論師、人師之誤也。俱舍、成實皆為小乘宗,而律宗則為小乘最下【劣】之宗也。相較於人師【之說】,權大乘勝;又相較於權大乘,實大乘勝。真言宗之依經大日經等【權大乘經也】尚不及華嚴經等,何況可及涅槃、法華經等耶。而自從善無畏三藏判華嚴、法華、大日經等之勝劣時,作出

                                                      

 

                                                      

「理同事勝」之謬釋以來,【人師】或起傲心而宣稱「法華經亦劣於華嚴經,何況可及真言經耶」,或云「無印、真言之事法故,法華經不可能與真言經諍」,或云「【日域】天台宗之祖師多云真言宗勝」,因此世間遂「真言宗勝」這樣思矣。日蓮推量此事,人多迷之事故,所以委細地加以檢視,大致的情況已注於餘處(記於他書),請披見之。又有志之人人,存生之時應習傳之。不可恐於多數人之認知,又不可依【立論之】時節(年代)之久近,應專依經文與道理。

淨土宗自【漢土之】曇鸞、道綽、善導即謬誤甚多,而令眾多之人入於邪見,日本之法然又受取此【邪見】,不僅叫每個人信念佛,更欲失天下諸宗,叡山三千之大眾【為首】及南都興福寺、東大寺等八宗起而抵擋其故,代代之國王下勅宣,又自【鎌倉】將軍家發出御教書來禁止,但仍不止而彌彌繁昌,且還從主上(天皇)上皇至於萬民等皆信伏矣。而日蓮,安房國東條【鄉】片海(地名)之【海邊磯】石中之賤民之子也,無威德,亦非有德者。但思無論如何一定要抑止南都【諸寺】北嶺(叡山延曆寺之別稱)所難阻止、又天子虎牙之制止所不及之念佛(淨土宗),而定經文為龜鏡,手握天台、傳教之指南,自建長五年至今年文永七年,十七年之間指責之,日本國之念佛者才大体不再增多矣。此乃眼前可見之事實也。又雖有不捨於口(意指仍口唱念佛)之人人,然心中卻思「念佛非出離生死之道」。

禪宗又如是,以一知萬也。制止真言等諸宗之誤之方法,認為已握於手中。況當世之高僧真言師們,其智劣於牛馬、不如螢火之光,只如繫弓箭於死者之手【無什可怕】、問物於寢惚囈語者【什麼也回答不出來】一樣。雖手結印、口誦真言,然其心中【全】不辨義理,終慢心如山高、欲心比海深。此【等諸師之誤】皆起自迷於自己之經論之勝劣,而不想追查祖師之誤之故也。總之,智者可習八萬法藏、學十二部經,但末代濁惡世之愚人則應拋念佛等之難行、易行等,而一心唱法華經之題目南無妙法蓮華經。日輪一出東方之空,則南浮(南閻浮提)之空皆明也,備大光故也。螢火則尚不能照國土。寶珠一旦持於懷中,則不降萬物之事無也;但瓦石【再怎麼持也】不會降財【寶】。念佛等若相對於法華經之題目,則如瓦石與寶珠、螢火與日光也。以我等之昧眼(朦朧之眼)縱得螢火之光,可辨物之色乎。總之,凡夫所願難遂之法, 乃念佛、真言等小乘權經也。P3‧10

 

1270. 善無畏三藏抄 ~ 金言 3.

我師釋迦如來為一代聖教乃至八萬法藏之說者也。是最先出現於此娑婆無佛之世,而開一切眾生之眼目之御佛也。

此釋迦如來有三緣由故,不同於他佛而為娑婆世界一切眾生有緣之佛。一、釋迦如來是此娑婆世界一切眾生之世尊(世中最尊貴之人)也,而阿彌陀佛非此(娑婆世界)之大王。釋迦佛譬如我國(日本國)之主上(天皇之尊稱),應先敬此【有緣之】國之大王,【然】後才敬他國之王。天照太神、正八幡宮等,我國之本主也。迹化後,顯為神(垂迹為神來出現)。背此神之人,不得成為此國之主。因此【在日本國】以鏡映照天照太神而祭祀之,號為內侍所(此鏡為日本傳說中鎮國三神器之一,敬稱為內侍所)。【又朝廷】遣勅使於八幡大菩薩,接受託宣。【這樣的天照太神及八幡大菩薩同樣的】大覺世尊是我等(指天照太神及八幡大菩薩)之尊主也,所以一定要先定【釋尊】為御本尊。二、釋迦如來是娑婆世界一切眾生之父母也。應先孝我之父母,然後才及於他人之父母。例如,周武王造父之木像,讓其乘於車上並定為戰之大將而蒙天感,因此破了殷紂王。【又】舜王嘆父之眼盲而流淚,以手拭父目時,眼如本【一樣】復明了。此佛又如是,開給我等眾生之眼「開佛知見」,而他佛則從未開給。三、此佛是娑婆世界一切眾生之本師也。此佛,賢劫(特別指現在之住劫)第九【之減劫】,人壽百歲之時,誕生為中天竺淨飯大王之御子,十九出家,三十成道,五十餘年之間說一代聖教,八十御入滅,留舍利(指法身舍利,即佛之遺法、經典)於正、像、末【三時代】來救一切眾生。而阿彌陀如來、藥師佛、大日【如來】等,則皆為他土之佛,非此世界之世尊也。此娑婆世界是十方世界中最下之處,就譬如此國土中之獄門(牢獄之門)也。十方世界中為諸佛如來所擯出之十惡、五逆、誹謗正法之重罪、逆罪者,釋迦如來將其集於此土。此等人們墮於三惡道及無間大城,償其苦(其罪)後,雖變生於人中、天上,然其罪仍有殘餘,很容易動輒就造誹謗正法、罵詈智者之罪。因此釋迦如來以「能忍」之御名出現於此土,即不咎一切眾生之誹謗,能忍故也。此等秘術乃他佛之所欠也。

常平等(萬物之本体以一

                                                      

 

                                                      

如平等為中心來論之事)之時,一切諸佛雖無差別,然常差別(於萬物以高下、善惡等特殊相為中心來論之事)之時,各各於十方世界有其土而分有緣【之眾生與】無緣【之眾生】。大通智勝佛之十六王子,於十方各有其土,而一一救自己之弟子。其中釋迦如來當於此土(有此娑婆世界之土),而我等眾生又受生於娑婆世界矣,【所以】無論如何都離不開釋迦如來之教化。然而【此土之】人皆不知是事。【於是】委細尋究【經文】,則【法華經譬喻品】云「唯我一人 能為救護」,而【我等為了得救】不可離釋迦如來之御手。P5‧12

 

1270. 善無畏三藏抄 ~ 金言 4.

然而當世無聖行(正行)之此土之人人,造佛像時,大致皆以他佛為先,此不僅不合乎其佛(指所造立之佛)之御本意,亦不合乎釋迦如來之御本意上,又脫離世間之禮儀(禮節)矣。因此優填大王之赤栴檀未刻他佛,千塔王之畫像亦為釋迦如來也。然而依諸大乘經之人人,思我所依之經經勝諸經故,置教主釋尊於次位。一切真言師思大日經勝諸經故,以為此經所詮之大日如來乃我等有緣之佛,【又】念佛者等信觀經等故,思阿彌陀佛為娑婆【世界】有緣之佛。尤其是當世,思善導、法然等之邪義為正義而以淨土三部經作為指南故,十個造立之寺中,八個九個皆以阿彌陀佛作為本尊。在家出家、一家十家乃至百家千家,其持佛堂之佛,阿彌陀也。此外木畫之像,一家縱使有千佛萬佛,但也大旨(大抵)是阿彌陀佛也。P8‧10


1270. 善無畏三藏抄 ~ 金言 5.

善無畏三藏乃真言宗之元祖、烏萇奈國之大王佛種王之太子也。教主釋尊十九出家,此三藏十三捨【太子】位,巡廻月氏七十個國九萬里,傳習諸經、諸論、諸宗,在北天竺金粟王之塔下,仰天致祈請之際,虛空中顯現以大日如來為中央之胎

                                                      

 

                                                      一〇

藏界之曼荼羅。【於是】慈悲之餘,思弘此正法於邊土而入漢土,授秘法於【唐】玄宗皇帝,旱魃之時修祈雨之際,三日內雨自天降。【更者】此三藏,【對】千二百餘尊之種子(指真言密教為了象徵佛、菩薩等諸尊而標示的梵字,例如胎藏界之大日以「阿」字來標示)、尊形(佛、菩薩尊貴之形体)及三摩耶【形】(為了度濟一切眾生,諸佛、菩薩之誓願具象化之物,例如藥師如來手持之藥壺),無一事不明。當世東寺等一切真言宗,無一人非其御弟子。然而此三藏一時頓死矣。於是許多獄卒來至,繫上七條鐵繩,帶至閻魔王宮。此事第一之不審也,是有何罪而值這樣之責呢。今生或許有十惡,但不造五逆罪【之人也】。若尋過去,勘【其如果不出家則可】成為大王之事,則【應是過去世】堅持十善戒、侍五百佛陀【之人】也。【所以】究竟是有何罪呢。且十三捨位而出家,當為閻浮第一之菩提心也,【其功德】應可滅過去現在輕重之罪。更者,極習月氏所流布之經論、諸宗,何罪不消呢。又真言密教為異於其他之教法也。雖只一印一真言,然若手結、口誦,則云三世重罪不滅之事無也。甚至稱,無量俱低(數目的單位,十的七次方,又譯為千萬或億)劫間所作之眾罪障,只要一拜見此【真言之】曼荼羅,則一時皆消滅矣。況此三藏諳浮千二百餘尊之印、真言,即身成佛之觀道懸於鏡(實踐即身成佛之修行),兩部灌頂(金剛、胎藏兩界之佛位受職)之御時成大日覺王之人也。如何會蒙閻魔之責呢。

日蓮為了於顯密二道中求最勝而能讓我等很容易就離生死之教,而大致習學了真言之秘教,然尋勘此事(善無畏三藏發生之事)時,無一人可回答。此人(善無畏三藏)若不能免惡道,則當世一切真言師及一印一真言之道俗,可免三惡道之罪乎。日蓮委勘此事,則【此三藏】有二失而蒙閻魔王之責矣。一、大日經非只劣於法華經,亦是不及涅槃經、華嚴經、般若經等之經也,然卻言其勝於法華經,此乃謗法之失也。二、大日如來乃釋尊之分身也,然而卻認為大日如來勝於教主釋尊,此誠僻見也。此謗法之罪,即使無量劫之間行千二百餘尊之法,亦不能免惡道。此三藏難免此失故,雖作諸尊之印、真言,然猶不能如願【逃脫】,於是唱法華經第二【卷之】譬喻品之「今此三界 皆是我有 其中眾生 悉是吾子 而今此處 多諸患難 唯我一人 能為救護」之文時,鐵繩方得解。P9‧12

 

1270. 善無畏三藏抄 ~ 金言 6.

而日蓮是安房國東條鄉清澄山(清澄寺)之住人也。幼少之時即向虛空藏菩薩立願云「請讓我成為日本第一之智者」。【這樣祈請時】虛空藏菩薩於眼前現為高僧,而授與如明星般的智慧寶珠。是其驗乎,日本國之八宗及禪宗、念佛宗等之大綱,日蓮大致能夠窺知矣。尤其是自建長五年頃至今文永七年,此十六、七年之間,責難禪宗與念佛宗故,禪宗、念佛宗之學者如蜂起、如雲集,然詰問彼等之事不超過一言二言。能辨此等諸經、諸論、諸宗之失者,領受自虛空藏菩薩之寶珠之利益也,亦當可報本師道善御房之御恩。連龜魚都有報恩之事,何況人倫耶。為報此恩,於清澄山弘佛法,欲引導道善御房。然而此人(道善御房)愚痴上,又念佛者也,見不到其可免三惡道。而且又非會採納日蓮之教訓之人。雖如此,然文永元年十一月十四日於西條華房(地名)之僧坊參見道善御房時,(道善御房)云「我智慧無故,無人招請【我為其加持、祈禱】,【又】年已老不再名聞名利故,不思受人仰為名僧,【但】念佛廣弘於世間故,唯唱南無阿彌陀佛也」,又云「雖非我自己發心,然事有其緣,造立了五尊阿彌陀佛。是又當為過去之宿習。依此科會墮於地獄乎」。

爾時日蓮心想,與師匠雖無特別不和睦之事,然因東條左衛門入道蓮智(東條景信)之事,此十餘年之間沒見面故,關係似乎變惡了。【這樣的情況下,對道善御房之提問】存穩便之義、溫和地回答才是禮義,雖這樣思,然生死界之習,老少不定(人的壽命不定)也,又二度(再度)見面之事當難矣。【以前】曾向道善御房之兄道義房義尚說其是會墮無間地獄之人,果然臨終之樣並非其所思【似乎並不好】。【因此】

                                                      一三

 

                                                      一四

覺得道善御房又當如斯者誠悲哀故,遂決意強申之。而言「造立五尊阿彌陀佛的話,將五度墮於無間地獄」。其故,正直捨方便之法華經說,釋迦如來是我等之親父,阿彌陀佛是伯父。作五尊伯父像而供養,但親父之像一尊都不造,豈非不孝之人乎。反而是山人(樵夫、獵人等住於山中之身分低者)、海人(漁夫)等【賤民】,不知東西亦不修一善者,還可為淺罪者。【然而】當世之道心者即使願後世,卻捨棄法華經、釋迦佛,而對阿彌陀佛念佛等則念念不捨,其將如何呢。【彼等】雖一見似善人,但捨親而跟隨他人之失,不認為可免。一向為惡人,尚未歸依佛法,故不會見到捨釋迦佛之失,若有緣當又有信釋尊之時。(執著於)善導、法然及當世學者等之邪義並以阿彌陀佛為本尊,而一向唱念佛之人人,即使經多生曠劫,也不認為其會翻此邪見而歸依釋迦佛、法華經。因此於雙林最後之涅槃經可見到「比起十惡五逆更要恐者,乃云謗法闡提也,持二百五十戒、三衣一鉢纏於身之智者們中,正應有之也」。這樣細細述說,但覺得道善御房好像不能得於心。

雖認為道善御房傍座之人人亦一樣不能得於心,然其後承聞,受持了法華經故,道善御房翻了邪見歟,成了善人矣,而覺得喜悅,又更聽聞造立了釋迦佛像,其喜悅誠言語所不能盡也。當時雖是非常剛強的樣子,然乃照法華經之文來說故,而如斯令折念佛之執心歟。云「忠言逆耳、良藥苦口」之事,是也。今日蓮既報師之恩矣。佛神定納受此事歟。各位請將此旨說給道善房聽。縱令雖是強言,然若能助人則當為實語、軟語也。【相反的】設雖軟語,但損人的話則乃妄語、強言也。當世學匠等之法門,雖人人思為軟語、實語,然【其實】皆強言、妄語也。背佛之本意之法華經故也。日蓮「唱念佛者必墮無間地獄,禪宗、真言宗又謬誤之宗也」等這樣申之事,縱使【聽起來】覺得【像】是強言,但當為實語軟語也。例如此道善御房之迎法華經、造釋迦佛像之事,是由日蓮之強言而起也。日本國之一切眾生亦復如是。當世此十餘年以前,淨是念佛者,【但日蓮說此法門以來則】十人中有一、二人一心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二、三人兩方都唱。又一向唱念佛之人亦【對念佛】起疑故,而【出現了】心中信法華經,又造、畫釋迦佛像【之人】矣。此等亦由日蓮之強言而起也。就譬如栴檀從伊蘭生,蓮華自污泥出一樣。然而日蓮「念佛墮無間地獄」這樣說故,當世如牛馬之智者們,憑一時之情緒就輕率地毀謗日蓮之法門,此就宛如糞犬之吠師子王,痴猿之笑帝釋一樣也。P12‧10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1/1270_10.html

 

1270. 真言天台勝劣事 ~ 金言 1.

問,依何經論立真言宗耶。答,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及菩提心論,依此三經一論立真言宗也。

問,大日經與法華經,何勝耶。答,法華經或七重或八重勝也,大日經則七、八重劣也。難云,驚云,自古至今,都無云真言比法華劣之義。依之,弘法大師立十住心而釋給法華比真言三重劣 覺鍐(日本新義真言宗之祖)則釋法華不及真言之履取(侍真言教之從者)。密教勝顯教劣乃舉世一般皆同意也。云【真言】七重劣之義,甚珍(很少見)者耶。答,對所謂真言是七重劣之事,驚為珍義乃理所當然也。所以【法華經】法師品云「已說今說當說 而於其中 此法華經 最為難信難解」,又【法華經安樂行品】云「於諸經中 最在其上」。此文之心,法華經乃一切經中【最】勝也〈此其一(此第一重之勝劣也)〉。次,無量義經云「次說方等十二部經、摩訶般若(大品般若經)、華嚴海空(華嚴經)」,又云「真實甚深 甚深甚深」。此文之心,無量義經乃諸經中勝,是甚深中猶甚深也。雖如此,然【無量義經】為法華【經】之序文,機亦未熟故,劣於正說之法華【經】也〈此其二(此第二重之勝劣也)〉。次,涅槃經之九云「是經出

真言天台勝劣事                                                    

 

真言天台勝劣事                                                    

如彼果實 多所利益 安樂一切 能令眾生 見於佛性。如法華中 八千聲聞 得授記別 成大果實。【此經】如秋收冬藏【後】 更無所作」。【玄義釋】籤一云「一家之義,意謂二部同味(依天台宗之義,雖意謂法華經與涅槃經二部同為第五時之醍醐味),然涅槃尚劣【於法華】」。此文之心在云,涅槃經亦醍醐味,法華經亦醍醐味,雖同為醍醐味,然涅槃經尚劣也,而法華經勝。涅槃經【雖】既比法華序分之無量義經劣,但為醍醐味故,【仍】勝華嚴經也〈此其三(此第三重之勝劣也)〉。次,華嚴經乃最初頓說(成道最初之說法、速疾得悟之教)故,勝般若【經】,但劣於涅槃經之醍醐味〈此其四(此第四重之勝劣也)〉。次,蘇悉地經云「猶不成【佛道】者,或復轉讀 大般若經七遍」。此文之心,可見到大般若經劣於華嚴經,但勝於蘇悉地經〈此其五(此第五重之勝劣也)〉。次,蘇悉地經云「於【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三部中 此經為王」。此文之心,可見到蘇悉地經劣於大般若經,但勝於大日經、金剛頂經〈此其六(此第六重之勝劣也)〉。以此義,大日經可說是比法華經七重劣也。【更者】若望法華本門,則可云是八重劣也。P1‧1


1270. 真言天台勝劣事 ~ 金言 2.

次,弘法大師立十住心,云法華乃【比大日經】三重劣之事,安然(平安時代初期的天台宗學僧)已於云「【真言宗】教時義」之文破十住心之立論,云其有五失。謂一者違大日經義釋(大日經之注釋書,善無畏說之,一行阿闍梨記之)之失,二者違【依經】金剛頂經之失,三者違【弘法自身所尊重之】「守護【國界】經」之失,四者違【所依之論書之】菩提心論之失,五者違眾師【之意見】之失也。此五失,【弘法之門下】無法釋明【故】,為之語塞。因此,「法華比真言三重劣」這樣釋給者乃大僻事也,一定要知道此已成謗法矣。次,覺鍐於舍利講式(書名)書「法華不及真言之履取」之事,不過是任舌之言也,無証據故,當全為謗法也。次,「密教勝顯教劣乃舉世皆同意也」這樣云之事,此完全是只信弘法而不信【釋尊之】法故也。所以安然和尚云弘法有五失。若人知道不可用弘法之義時,則世間之人以何理由會認為密教勝呢。抑密教勝顯教劣者,說於何經耶。是又【只是】舉世在說無証據之事也。P2‧15

 

1270. 真言天台勝劣事 ~ 金言 3.

猶難云,大日經等是,中央大日法身無始無終之如來,於法界宮(胎藏界大日如來之宮殿)或色究竟天(色界最上之天界,亦云有頂天)、又他化自在天(欲界最頂之天),為菩薩所說之真言也。法華是,應身如來之釋迦於靈山為二乘而說的。或釋迦可謂是大日之化身也。【釋迦佛】成道之時,蒙大日【如來】之印可(認可),而教給「(應諾之義,於呪文之最初及末尾所發之語)」字之觀,【依之來防魔障】其後於夜成佛也。若無大日如來,則釋迦佛如何能成佛呢。以此等道理案之,則真言比法華勝之事,自是不待言也。答云,【涅槃經

真言天台勝劣事                                                    

 

真言天台勝劣事                                                    

云】「依法不依人」故,無論如何應依經說也。大日經乃釋迦作為大日而說給之經也。故於金光明最勝王經第一云「中央釋迦牟尼」。又金剛頂經第一亦云「中央釋迦牟尼佛」。大日與釋迦【同為】一個中央之佛故,大日經可云是釋迦之說,亦可云是大日之說。又云毘盧遮那者天竺之語,云大日者此土之語也。名釋迦牟尼為毘盧遮那時,大日乃釋迦之異名也。非只此也,舊譯之經云盧舍那,新譯之經則云毘盧遮那。因此,新譯之經云毘盧遮那法身者,【即】舊譯之經之盧舍那他受用身也。故云大日法身者,尚不及法華經之自受用報身也(指法華本門之教主久遠實成之釋尊);況於法華經之法身如來(以真如之理体作為佛身之佛),更是遙不可及也。法華經之自受用身與法身【之義】,乃真言絕不知之事也。【就如法華文句記所說的】「法報不分,二三莫辨(新譯之經將「盧舍那他受用身(報身)」譯為「毘盧遮那(法身)」,對此妙樂大師批判其乃不理解法、報二身及含應身之三身之義也)」,【如是】為天台宗所嫌也。隨而於華嚴經之新譯,或稱釋迦,或稱毘盧遮那。故大日只是釋迦之異名也,如何可意得為別的佛呢。

次,云法身說法之事,何經之說耶。弘法大師於二教論,依楞伽經立給法身之說法。此楞伽經是釋尊之所說,未顯真實之權教也,因而不及法華經之自受用身(指法華本門之教主久遠實成之釋尊),故雖云是法身之說法,然並沒那麼巧妙。且法身不說法,而報【身】則有通【說與不說】二義之【法報】二身【之義】,其對此一向不知也。故所謂大日法身之說法者,完全相當於法華之他受用身(為了令眾生享受法益、法樂而變姿出現之佛身)也。次,云大日無始無終之事,【大日經】既宣「我昔坐道場 降伏於四魔(煩惱魔、陰魔、死魔、天子魔)」,又云「降伏四魔 解脫六趣 滿足(悟得)一切 智智之明」。於此等之文,可見到大日始降伏四魔【時】,才始成佛,全見不到【其為】無始之佛。又不說成佛以來經歷了多少時間,此乃因權經之故也。於實經【之法華經】才有說五百塵點【劫】等。次,【大日如來說真言密教之】法界宮者,是色究竟天歟,還是何處歟。【若是】色究竟天、或他化自在天【的話】,則法華天台宗說其乃別教之佛之說處(說法之處),並非巧妙之事也。P3‧9

 

1270. 真言天台勝劣事 ~ 金言 4.

又即使是為菩薩而說,亦非高名(功名)。例如華嚴經雖一向為菩薩【而說】,然尚云其正是法華之方便也。(本來)佛出世之本意,就是以難成佛之二乘之成佛作為一大事。因此大論(大智度論)云「二乘成佛云密教,不說二乘作佛者為顯教」。若依此【旨】趣的話,則真言三部經無二乘作佛之旨故,還云為顯教,而法華以二乘作佛為旨故,當云為密教也。因而【法華經】說「諸佛秘密之藏」者,實無需列舉種

真言天台勝劣事                                                    

 

真言天台勝劣事                                                    

種理由。世間之人云密教勝者,是怎麼意得的呢。說天台【大師】盜取彼經所說之五味而立己宗,這樣被付上無實之言者,弘法大師【所為】之大僻事也。所以天台乃依涅槃經而立給【五味】,全非依六波羅蜜經也。況【六波羅蜜經乃】天台死去之後百九十年,於【唐德宗】貞元四年〈公元七八八年〉才渡來【漢土】之經也,天台如何見得到呢。不實之過,弘法大師有之。凡彼【六波羅蜜經之】經說皆未顯真實也,以之而下【貶】法華經之事,實甚荒量(粗雜之見解)也。P5‧10

 

1270. 真言天台勝劣事 ~ 金言 5.

猶難云,不論如何言之,說「印、真言、三摩耶尊形三摩耶形〔諸佛所發濟度一切眾生之誓願,將其具象化之物,例如藥師如來之藥壺〕與尊形〔佛、菩薩之尊形〕之並稱)」之事,大日經有之而法華經無之。事理俱密之談,真言獨勝也。而且,真言三部經非釋迦一代五時之攝屬。因此弘法大師之「【秘藏】寶鑰」以釋摩訶衍論(龍樹撰)為証據,而釋給法華乃無明之邊域、戲論之法。爰以【因此】說法華劣真言勝也。答,凡印相、尊形是權經之說,而非實教之談。【又】縱使說之,但當有權【經】實【經】大【乘】小【乘】之差別及淺深。所以阿含經等雖亦有說印相,然法華不說示印相、尊形,非不說之,乃不足道故,才不說之也。法華只說三世十方之佛之本意,其形是什麼樣者,不必說也。就例如不可以【法華】未說世界建立之相,而說法華比俱舍【論】(天親著)劣一樣。次,事理俱密之事。法華是理秘密,真言是事理俱密故勝,此是說於何經乎。抑法華之理秘密者是什麼樣的事呢。法華之理者,迹門之開權顯實之理歟,【若是的話則】其理乃真言絕不知之理也。法華之事者,又久遠實成之事也。此事又真言無之。真言所云之事理者,未開會之權教之事理也,何會勝法華乎。

次,所謂【真言三部經】非【釋迦】一代五時之攝屬之事,此乃自往古以來之諍也。唐決(編者不詳,內容為漢土高僧對日本最澄以下諸學匠有關天台宗義之質疑之決答)云,有【藏、通、別、圓】四教故,攝於【第三之】方等部。教時義(「真言宗教時義」,日本平安時代初期天台宗之學僧安然著)云,大日經有說「一切智智【之道】一味也」之開會【此乃在說「理一開會」】故,【第五之】法華【部】之攝【屬】也。二義中,云方等之攝者吉義也。所以以「一切智智一味也」之文,而云「法華之

真言天台勝劣事                                                    

 

真言天台勝劣事                                                    

攝」之事,實甚無謂(無理由)也。彼【大日經之文】乃法開會之文,【大日經】全無人開會。【若然】如何可云「法華之攝」歟。法開會之文,方等、般若雖盛談之,然等同法華之事無也。若見彼大日經【一部】之始終,則四教之旨具有故,尤當云為「方等之攝」。所以若沒有開權顯實之旨,則難云為法華【部】。若一向無小乘三藏之義,則亦不可云為阿含部。若不說般若之畢竟空(有為空也好、無為空也好,又空也),則亦不可云為般若部。說大【乘】小【乘】四教之旨故,若不云為方等部,則該云為何部呢。又不可云離一代五時而於其外有佛法。若有的話則當有二佛並出之失歟。又其法不可來弘於釋迦統領之國土。

次,弘法大師以釋摩訶衍論為証據,而云法華為無明之邊域、戲論之法,此乃毫無道理之事也。釋摩訶衍論者,龍樹菩薩之造也。其乃釋迦如來之御弟子也。如何可以弟子之論而押下師說為一代第一之法華經,而云其為戲論之法等乎。而且於【釋摩訶衍】論並無這樣的明文。因而彼【釋摩訶衍】論之法門乃別教之法門也、權教之法門也,是不及圓教,又非實教,如何可下貶法華乎。再者,彼【釋摩訶衍】論有引幾許之經,然而引法華經之事都無之,【是乃】權論之故也。抑,弘法大師自華嚴下貶法華者,乃遙不合致於佛意之心地也。不可採用、不可採用。P6‧14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1/1270_9.html

 

1270. 法衣書 ~ 金言 1.

抑,食繼命,衣隱身。【因此】施食於有情者招長壽之報,而奪人食者浮短命之報。又不施衣於人者世世所生得裸形之報。六道中人道以下皆形裸來出生,而天則隨身衣(著衣來出生)也。人中亦有鮮白比丘尼出生時,被衣(穿著衣服)而生矣。佛法中裸形而行法之道無也。故釋尊得【養母】摩訶大母比丘尼(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之衣而成正覺,而許諸比丘著用三衣。

特別於法華經【法師品】可見到以云「柔和忍辱衣」之衣為衣之意思,知此事正是修行之根本也。又同法師品云「【佛】以衣覆法華經之行者」,此誠佛懇切之義也。日蓮,無戒之比丘、邪見者也。故天憎此而成衣食欠乏之身。然而口誦法華經,時時向人說此法華經。就譬如大蛇之含珠,自伊蘭生栴檀一樣。今捨伊蘭而奉上栴檀,隱蛇形而授上寶珠也。

                                                           

 

                                                           

天台大師【法華文句】云「他經但【授】記男不【授】記女」。非法華經則女人成佛不被許歟。【法華經勸持品所】云具足千萬光相如來者,摩訶大比丘尼(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之事也。以此等來推量,女人之成佛當依於法華經歟。【法華經方便品之】「要當說真實」乃教主釋尊之金言也,【見寶塔品之】「皆是真實」乃多寶佛之証明也,【如來神力品之】「舌相至梵天」乃諸佛之誓狀也。日月會落於地乎,須彌山會崩乎,大海之潮會不增減乎,大地會翻覆乎【就像此等決不會發生一樣,信法華經之女人決不會有不成佛之事】。P1‧2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1/1270_8.html

 

1271.1.11 秋元殿御返事 ~ 金言 1.

御文(來函)委細拜見矣。御文云「末法之始五百年應弘何法呢,這樣思時,承聖人之言,聽聞了應只限弘法華經之題目之由,而決定成為御弟子之一分。又特別五節供(一月七日「人日節」、三月三日「上巳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九月九日「重陽節」)是何由來,何所表,應以何為正意來供奉呢」。

此事(五節供之事),日蓮並未知其詳。雖如此然大致有心得,又似有根本大師(傳教大師)之御相承。總言之【佛教言五節供者】真言、天台兩宗之習也。首先若思案五節供之次第,則此乃妙法蓮華經五字次第之供奉也。正月是「妙」之一字之供奉,以天照太神為歲神。三月三日是「法」之一字之供奉也,以辰為神。五月五日是「蓮」之一字之供奉也,以午為神。七月七日是「華」之一字之供奉也,以申為神。九月九日是「經」之一字之供奉,以戌為神。請如此心得而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吧。【若能這樣則】「現世安穩 後生善處」當無疑矣。【所以者何】法華經之行者,一切諸天當不退地守護,此事經文分明【故】也。【所以】【法華】經第五【卷之安樂行品】云「諸天晝夜 常為法故

  殿                                                    

 

  殿                                                    

衛護之」,又云「諸天童子 以為給使 刀杖不加 毒不能害」。諸天者,梵天、帝釋、日月、四大天王等也。法者,法華經也。童子者,七曜、二十八宿、摩利支天(天神之一)等也。「臨兵鬥者 皆陳列在前」(真言宗所用之護身呪),是又「刀杖不加」之四字也。此等乃重要之相傳也,請好好思案之。天台大師釋法師功德品「皆與實相 不相違背」之文云「一切世間 治生產業 皆與實相 不相違背」。所以五節供時,亦請唯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而「悉地成就(成就佛道、得悟、所願成就之意)」吧。委細改日再述。

其次,聽聞法華經乃末法之始五百年應弘之教,而說要成為御弟子之事。成為師檀(師弟子)之事乃三世之契、種熟脫之三益,所以決不可求此於他人。【化城喻品】「在在諸佛土 常與師俱生」【之金言】及【法師品】「若親近法師 速得菩提道。隨順是師學 得見恒沙佛」之金言會有誤乎。提婆品所云「所生之處 常聞此經」之人,豈非貴殿乎;其故,於次上【之經文】可見到「未來世中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至 所生之處 常聞此經】」。善男子者,持法華經之(在家弟子)之事也。請【心得此事而】彌致信心、彌致信心。P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1/1271111.html


1271.5.7 四條金吾女房御書 ~ 金言 1.

懷胎之事確實承知了。對此,想要安產護符之事,日蓮已從相承中書寫好了。請好好地信心。即使是秘密之妙藥,但只要加入少許之毒,則藥之效用就減少。又雖是利劍,但膽怯之人故,無何益處。相同的,此護符,純粹而強盛的信心是必要的。尤其是你們夫妻一同為法華經之信者,繼承「未來當流布的法華經之種子」的如玉般的赤子將出生了吧。覺得誠是可賀。繼承您二人之身和心之御子也,怎麼會不順利出生呢,一定是快快地誕生吧。飲此秘藥故,一定安產。雖然暗若入灯則明。即使是濁水能宿月影則清。光明之事有勝過日月者乎,清淨之事有超過蓮華者乎。法華經乃日月和蓮華也,故名妙法蓮華經。日蓮又如日月和蓮華也。您二人信心之水澄清的話,則利生(利益眾生)之月之佛必垂應,而給守護。這樣的話,必當是迅速地生出御子也。法華經云「如是妙法難值」,又云「信受此經者,安樂產福子」。

昔天照太神授寶玉於弟素戔嗚尊,尊誕生如玉之子,因而日神(天照太神)表示此乃我之子也,而命名為正哉吾勝。日蓮今授法華經之護符於即將誕生之御子

四條金吾女房御書                                                   

 

四條金吾女房御書                                                   

故,如何會劣於天照太神之我之子呢。法華經云「有一寶珠,價值三千(三千大千世界)」,亦云「無上寶聚,不求自得」,又釋尊云「一切眾生,皆是吾子」。今日蓮之心情完全與此等之經文相同也。甚幸甚幸,可賀可賀。P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1/127157.html

 

1271.5以降之8 月滿御前御書 ~ 金言 1.

御子安然誕生之事,敬悉了。衷心覺得可喜可賀,特別今天是八日。云彼,云此,所願如大海漲潮,春野花開,一切皆已滿足矣。因此急忙為其付上御名,可呼為「月滿御前」正宜也。我國之國主八幡大菩薩,四月八日御出生。又娑婆世界之教主釋尊亦於四月八日御誕生。今度之女嬰又月雖更換,但同樣是八日生,可云是釋尊及八幡大菩薩之再生乎。日蓮凡夫故,不能知。然而,此之不思議乃因日蓮奉送之護符故也,身為父母的你們想必也很喜悅吧。

釋尊於月氏誕生時有三十二種不思議之事。此事,於云「周書異記」之書中有記載其徵兆。釋迦佛一誕生就自己走七步,開口唱出「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三界皆苦,我當度之」之十六字。今月滿御前出生時,於產聲唱給南無妙法蓮華經歟;法華經云「諸法實相(一切之法皆實相之表現也)」,天台大師云「聲為佛事(佛以音聲來教導眾生)」。P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1/127158.html

 

1271.5.16 南部六郎殿御書 ~ 金言 1.

睡師子,手不觸之則不瞋;流水,不立竿則不起浪。【同樣的】不呵責謗法則無留難(不會值難)。若不恐【涅槃經之】「若善比丘 見壞法者 置不呵責」之「置」字,則今縱吉,但請觀其後吧,無間地獄無疑也。故南岳大師之四安樂行【儀】云「若有菩薩 將護惡人 不能治罰,令其長惡 惱亂善人 敗壞正法,此人實非菩薩。外現詐侮(欺詐輕侮) 常作是言 我行忍辱。其人命終 與諸惡人 俱墮地獄」。十輪經云「若誹謗者 不應共住 亦不親近,若親近共住者 即趣阿鼻地獄」。若入栴檀林,則即使不折枝,亦香薰其身。【同樣的】若親近誹謗者,則所修善根悉滅而俱墮落於地獄矣。故【妙樂大師之止觀】弘決四云「若人本無惡 【然】親近於惡人 後必成惡人 惡名遍天下」。P1‧1


1271.5.16 南部六郎殿御書 ~ 金言 2.

凡謗法有內【與】外,即國【與】家二者是也。外者,日本六十六個國之謗法是也。內者,王城九重(王城之皇居,轉為指國主之意)之謗是也。此內外【之謗法】不禁制的話,則將為宗廟社稷之神所捨,國家必亡矣。若云是何故,則宗廟者崇仰國王之神【魂】;社者地之神也;稷者五穀之總名,五穀之神

南部六郎殿御書                                                     

 

南部六郎殿御書                                                     

也;此兩神(宗廟與社稷之神)飢於法味而捨國故,國土既日日衰減也。故弘決云「地廣不可【能】盡敬【故】,封為社。稷謂五穀總名,即五穀之神也。故天子所居,左宗廟右社稷,【而】布列四時(春夏秋冬)五行(金木水火土)(祈求四時與五行之順調運行)。故以國亡為失社稷矣」。故山家大師(傳教大師)云「國因有謗法聲而減萬民數,家有勤讚教(讚揚正法)則七難必退散矣」。故皆有分分(各各)之內外也。P1‧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1/1271516.html

 

1271.7.12 四條金吾殿御書 ( 施餓鬼御書 ) ~ 金言 1.

如白雪般的白米一斗,如古酒一樣的油一筒,又御布施之錢一貫文。特意請使者送來了此等之盆料。而信之文之旨趣特別覺得可貴。

抑,所謂盂蘭盆(在日本於初秋舉行的一種供養祖先的法事)者,源自目蓮尊者之母青提女,因慳貪之業五百生墮於餓鬼道,目蓮欲救之而起之事也。可是目蓮尊者只能從餓鬼道救出其母,而無法讓其成佛。其故,自身尚未成為法華經之行者故,無法令母親成佛也。其後於靈山八箇年之座席才持法華經,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而成為多摩羅跋栴檀香佛,此時母亦同時成佛。又問施餓鬼之事,法華經授記品云「如從飢國來,忽遇大王膳」。此文在說「中根之四大聲聞(迦葉、迦旃延、須菩提、目連),醍醐之珍膳連音都未聞過,來到法華經之會座,始飽嚐醍醐之味,昔飢餓之心忽癒」之經文也。所以餓鬼供養之時,誦此經文,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而供養之,想正適當也。一般來說,餓鬼可分為三十六種類。謂食法餓鬼者,出家而弘佛法之人,思我若說法則人人尊敬等,以名聞名利(求名求利)之心,貪婪要比他人出色,這樣來過一生,既不引導眾生,也無應救父母之心,這樣之人云食法餓鬼,謂食佛之教導之餓鬼也。看一看今時之僧侶,有不讓人知而光自己一人受供養者,涅槃經說此等之人為狗犬之僧,此等之人於來世當成為云牛頭之鬼。又有雖讓人知而受供養,然欲心深故,不施於人者,此等之人於來世將成為云馬頭之鬼。又雖是在家之人,但自己之父母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之三惡道而受苦患,然都沒有去安慰,自己豐衣足食,牛馬眷屬充滿而任意享受之人,在惡道受苦患之父母當如何地既羡且恨。僧侶之中能於父母、師匠之忌日供養者稀少也,定激怒天之日月、地之地神,當認其乃不孝者,雖具人形,然心如畜生,可謂為人頭鹿也。P1‧1

 

1271.7.12 四條金吾殿御書 ( 施餓鬼御書 ) ~ 金言 2.

日蓮若想全部消滅這些過去之業障,來世可往詣靈山淨土的話,則縱使種種之大難如雨般降臨到身上,如雲般一次次涌來,然皆是因為法華經之弘通故,苦也不覺得苦了。成為這樣的日蓮之弟子檀那之人們中,尤以本月十二日忌日之母上,妙法聖靈乃法華經之行者也,日蓮之檀那(信者)也,怎麼會墮餓鬼道乎,一定是在釋迦、多寶佛、十方諸佛之御寶前也。這位正是四條金吾殿之母上啊母上啊,諸佛當同心撫摩其頭,高興地給與讚美也。「啊,我擁有的真正出色的孩子」,釋迦佛當這樣與母上親切交談也。

法華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淨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墮地獄、惡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處常聞此經,若生人天中受勝妙樂,若在佛前蓮華化生(若生於佛之御前時,當自蓮華中出生也)」。此經文可見到「善女人(良家之女子)」,此若不是妙法聖靈之事,那究竟會是誰之事呢。又云「此經難持,若暫持者,我即歡喜,諸佛亦然,如是之人,諸佛所歎」。日蓮讚歎之事不值一提,因為妙法聖靈乃「諸佛所歎」也。啊,多麼有望乎,多麼有望乎,應更深一層來信心,應更深一層來信心。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妙法蓮華經。P2‧14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1/1271712.html


1271.7.13 行敏御返事 ~ 金言 1.

行敏初度【質】難狀。

雖未曾見面,然藉機申說乃常習歟。抑如風聞者,【貴僧】所立之義尤以不審。第一、法華以前所說之一切諸經,皆是妄語,非出離【生死】之法。第二、大小戒律乃誑惑世間而令墮惡道之法。第三、念佛為無間地獄之業【因】。第四、禪宗乃天魔之說,若依【之而】行者【還】增長惡見。【此等主張之】事若【真】實的話,則【貴僧乃】佛法之怨敵也。因此欲遂會面並破【貴僧之】惡見。又若無其義(指上述四個立義)的話,為何會受此惡名呢。痛哉。請就是非示給詳細之回答也。恐恐謹言。

 

七月八日                                 僧行敏在判

 

日蓮阿闍梨御房

 

 

                                                        

 

                                                        

【宗祖之回信】

 

條條御不審之事,即使舉行私下的問答也是無濟於事。因此請貴僧向幕府上奏,則可隨宣下之指示來糾明是非歟。蒙如此之宣旨,尤所庶幾(希望)也。恐恐謹言。

 

七月十三日                                  花押

 

行敏御房御回信

P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2/01/1271713.html

  

1271.7. 行敏訴狀御會通 ~ 金言 1.

【訴狀】又云「而日蓮偏執法華一部,並誹謗諸餘大乘」。【然而】無量義經云「四十餘年 未顯真實」,法華經云「要當說真實」,又云「宣示顯說【真實】」。多寶佛加証明云「皆是真實」,十方諸佛亦「舌相至梵天」【而証明之】。非毀(非難)已、今、

行敏訴狀御會通                                                     

 

行敏訴狀御會通                                                       

當三說而只讚歎法華經一部者乃釋尊之金言也,諸佛之傍例(傍証)也,非敢為日蓮之自義也。且此種質難乃昔弘曆、大同、弘仁之頃,南都德一大師欲論破傳教大師之言也,【但】其質難已為傳教大師所破而建立法華宗矣。

又【訴狀】云「所謂(日蓮云)法華以前所說諸經,皆是妄語」。此又非日蓮之私言。無量義經云「未顯真實」〈「未顯真實」者妄語之異名也〉。法華經第二【卷之譬喻品】云「【舍利弗 於汝意云何 是長者 等與諸子 珍寶大車】寧有虛妄不【舍利弗言 不也 世尊 是長者 但令諸子 得免火難 全其軀命 非為虛妄】」,第六【卷之壽量品】云「【其父聞子 悉已得差 尋便來歸 咸使見之 諸善男子 於意云何 頗有人能】說此良醫 虛妄罪不【[諸善男子答云]不也 世尊】」。涅槃經云「如來雖無 虛妄之言 若知眾生 因虛妄說[則說諸經]」。天台【大師】云「則為如來 綺語之語」。【所以】稱四十餘年之經經為妄語,又非日蓮之私言。P1‧12

 

1271.7. 行敏訴狀御會通 ~ 金言 2.

又【訴狀】云「【日蓮云】念佛乃無間【地獄】之業」。【此又】法華經第一【卷之方便品】云「【自証無上道 大乘平等法 若以小乘化 乃至於一人】我則墮慳貪 此事為不可」,第二【卷之譬喻品】云「【見有讀誦 書持經者 輕賤憎嫉 而懷結恨 此人罪報 汝今復聽】其人命終 入阿鼻獄」。【即使是】大覺世尊,若但說觀經念佛等四十餘年之經經,而不演說法華經的話,則【亦】難脫三惡道。何況末代之凡夫,一生之間但自留於念佛之一行,然即使不勸進他人念佛,【但所行乃方便之教,非佛之本意故】豈不墮無間。就例如民、子不隨王、親一樣。何況道綽、善導、法然上人等修行念佛之輩,舉法華經之名字相對於念佛來論勝劣難易等,而謂「【法華經】未有一人得者」、「【念佛】十即十生、百即百生」、「【法華經】千中無一」等者,如何可不招無間之大火乎。P2‧13

 

1271.7. 行敏訴狀御會通 ~ 金言 3.

又【訴狀】云「【日蓮云】禪宗乃天魔波旬之說」。此又非日蓮之私言。彼宗之人人云「教外別傳」。佛之遺言【涅槃經】云「我經之外 有正法者 天魔【之】說也」。「教外別傳」之言豈脫此科乎。P3‧6


1271.7. 行敏訴狀御會通 ~ 金言 4.

又【訴狀】云「【日蓮云】大小戒律乃誑惑世間之法」。日蓮【之意見】云,小乘戒,佛【在】世猶破之。且月氏國有三寺,所謂一向小乘寺、一向大乘寺、大小兼行寺。一向小與一向大如水火,將又通路(通達之路)分隔。於日本國則昔聖武皇帝與孝謙天皇之代,建立了三所(奈良東大寺、筑紫觀世音寺、下野藥師寺)小乘之戒壇。其後於桓武【天皇】之代,傳教大師責破之。其詮(其理由)為「小乘戒不(相應、相稱)末代之機」。【南都】護命、景深之本師等,非僅負於其諍論,六宗之碩德更各

行敏訴狀御會通                                                     

 

行敏訴狀御會通                                                       

退狀(歸伏狀)云「歸依傳教大師,傳受圓頓戒体」。其狀於今不朽,汝自開見吧。然而良觀上人卻云,當世日本國之小乘不存昔(過錯)。P3‧9

 

1271.7. 行敏訴狀御會通 ~ 金言 5.

又【訴狀】云「集凶徒於室中」。法華經云「或有阿練若【納衣在空閑 自謂行真道 輕賤人間者】」。【關於此文】妙樂【大師亦有】云,東春(漢土唐代東春沙門智度)【亦有】云,輔正記(妙樂大師弟子道暹所撰之注釋書)【亦有】云。以此等經釋引向(對照)當世日本國,則汝等所舉之建長寺、壽福寺、極樂寺、多寶寺、大佛殿、長樂寺、淨光明寺等寺寺,正是妙樂大師所指之第三【僭聖增上慢所住之】最甚之惡所也。東春云「即是出家處 攝一切惡人」,又云「兩行(指法華經勸持品二十行之偈「常在大眾中」以下兩行,即「常在大眾中 欲毀我等故 向國王大臣 婆羅門居士 及餘比丘眾 誹謗説我惡 謂是邪見人 説外道論議)向公處(指國王大臣)」等。P4‧8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2/12717.html

 

1271.9.12 一昨日御書 ~ 金言 1.

前天能夠見面之事,誠覺喜悅也。抑人之在世,誰不思後世。佛之出世專為救眾生也。爰日蓮從成比丘以來,開種種之法門,已覺諸佛之本意,早得出離【三界】之大要。其要者,妙法蓮華經是也。一乘(妙法蓮華經)之崇重,三國(月氏、漢土、日本)之繁昌,(事實)流【於】眼前。誰(留)疑網哉。【然】而【人人今】專背正路偏行邪途。如斯之間,聖人捨國善神成瞋,七難並起四海不(平靜)。方今(現在)世悉歸關東【幕府所轄】,人皆貴土風(此土之風俗)。尤其日蓮得生於此土(關東),豈不思吾國哉。因此造「立正安國論」,於故最明寺入道殿【在世】之御時,經由宿屋入道進覽【於最明寺入道殿】矣。而近年之間多日之程(頻繁之意),犬戎亂浪夷敵伺國(指蒙古國窺伺欲侵略日本國)。先年所勘申(指「立正安國論」所勘申之事),近日令普合(符合)者也。彼太公【望】(姜子牙)之【攻】入殷國也,依西伯【厚迎】之禮。張良之(審量)秦朝也,感漢王之誠。是皆當於時得於(褒美);(廻)謀於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者也。

夫知未萌者,【儒家所謂】六正(聖臣、良臣、忠臣、智臣、貞臣、直臣)【中最

                                                         

 

                                                        

上之】聖臣也。弘法華者,諸佛之使者也。而日蓮忝開鷲嶺(喻法華經)鶴林(涅槃經之別名)之文,覺鵞王、烏瑟(比喻佛之語)之志。更勘【吾國之】將來,粗得普合。【其功績】雖不及先哲,【然】定可希【有於】後人者也。知【妙】法思國之志,尤應有蒙賞之處,【但】邪法邪教之輩讒奏讒言之間,【雖】久懷大忠而未達微望。甚者前天不快之晤談,令淨愁【邪法】難治之情勢者也。伏惟(謹慎思維之),【則】不昇泰山者不知天高,不入深谷者不知地厚。因此為了【貴殿之】御存知,立正安國論一卷進覽之。所勘載之文,九牛之一毛也,未盡微志耳。抑貴邊(貴殿)者,今時天下之棟樑也,何損國中之良材哉。【請】早回賢慮,須退異敵。安世安國【云】為忠【云】為孝矣。是全不為自身而述。為君為佛為神為一切眾生,所令言上也(所進言者也)。P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2/1271912.html


1271.9.15 土木殿御返事 ( 富木殿御返事 ) ~ 金言 1.

遭國主之責故,正顯我信仰法華經之姿。月缺必月盈、潮退必潮漲之事無疑也。我今之情形亦然,有罰故必有功德也。為何需要哀嘆呢。

於十二日酉時(下午六時頃)接受了國主之懲罰。作為武藏守(北條宣時)殿之收押人,於十三日丑時(凌晨二時頃)離開鎌倉,流放往佐土之國,今在名依智之地,以在押人之身分收押於本間六郎左衛門尉殿之代官名右馬太郎之人,在此像是要留四五日的樣子。雖您之哀嘆是當然之事,但我本來就已覺悟故,今更無種種可嘆的。無寜說,至今不斬頸才非我本意也。如果過去世有為法華經捨命的話,當不會出生為這樣的凡夫之身歟。又如法華經勸持品所說的「數數見擯出」,度度為了法華經而受懲罰,消滅了過去世所犯的重罪,才能成佛故,我致力苦行之事乃心之所願也。P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2/1271915.html

 

1271.9.21 四條金吾殿御消息 ~ 金言 1.

度度收到您的來信,此厚情,言語難盡也。而且之前十二日之法難之時,貴殿伴同去到龍口,又說萬一之際將切腹,完全意想不到的不思議也,真的不知該如何說。    

日蓮過去世為了妻子、所領及眷屬等而捨棄身命之所當何其多歟。或捨於山捨於海,或捨於河捨於湖濱等,亦當有捨於路邊歟。然而這些都不是為了法華經及題目之苦難故,所以所捨之身也好所蒙之難也好都不是為了成佛。不是為了成佛故,所以捨身之海、河亦非佛土。今度作為法華經之行者,其難已及流罪、死罪。流罪者伊豆國伊東,死罪者相州龍之口也。相州龍之口正是日蓮捨命之處,當不遜於佛土,此乃既為了法華經之故也。法華經方便品云「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當為此意乎。此經文所說之一乘法(一佛乘之法)者,法華經之事也。所以,十方佛土中除了法華經之外,全無他法也。此亦可由接下來之經文「無二亦無三 除佛方便說」而明白也。若然,則日蓮每次值難之所當成佛土歟。此度,娑婆世界之中日本國,日本國之中相模國,相模國之中片瀨,片瀨之中於龍口,日蓮捨置命之事,的確是為了法華經之故,當亦可云寂光土歟。法華經神力品云「若經卷所住之處 若於林中 若於園中 若山谷

四條金吾殿御消息                                                   

 

四條金吾殿御消息                                                   

曠野 是中皆應起塔供養 乃至 諸佛於此而般涅槃(入涅槃)」,此當亦相同之意歟。

伴同這樣的日蓮【去到龍口】,以法華經行者之身分(指四條金吾)說欲切腹之事,比起彼弘演切腹而入主君懿公之肝(漢土東周春秋時代,出使歸來之弘演,見到主君衛懿公為北狄所攻殺,遺骸遭毀壞,於是切開自己之腹置入主君之肝而息絕),百千萬倍勝也。日蓮若參詣靈山淨土,首先要報告之事,就是四條金吾為了法華經故欲切腹來同日蓮共死,當這樣報告於釋尊。

又依鎌倉殿之命令,聽說好像要暗中遣往佐渡之國。三光天子之中,月天子現為光物而於龍口救助日蓮之頸,明星天子則於四五日前下來參見日蓮,現在只剩日天子了。想必今後定會有守護歟,可賴也可賴也。法華經法師品云「若人欲加惡 刀杖及瓦石 則遣變化人 為之作衛護」,對此金言不可有疑。安樂行品云「刀杖不加」,普門品云「刀尋段段壞」,此等經文當決非是虛事。強盛之信力,真的非常可貴。P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2/1271921.html

 

1271.10.3 五人土籠御書 ~ 金言 1.

今月七日將遠赴流刑地佐渡國。諸位每人都法華經一部身讀了故,自身不用說,其功德當亦回向於父母、兄弟及諸精靈。即使受著今夜之寒冷,卻越發讓我遙想到比我身更甚的各位之苦難,實在無言可說。若出牢的話,明年春天請一定要來佐渡晤面。P1‧2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2/1271103.html

 

1271.10.5 轉重輕受法門 ~ 金言 1. 

釋尊之弟子申周利槃特者兄弟二人之名字也。名字一個故,一人之場合亦申周利槃特也。各各三人(指大田、曾谷、金原三位對告眾)又如斯;雖一人來,然可思如同三人都到齊。

涅槃經有申「轉重輕受」之法門。先業(前世之惡業)重,一般今生不能切盡,未來其報當受地獄之苦,今生值如此之重苦(忍受代替地獄之苦之重苦),未來地獄之苦忽地消失無踨,所以死後可得人、天、三乘、一乘之利益。不輕菩薩之遭增上慢之四眾惡口罵詈,或以杖木瓦礫而打擲之,非沒理由也。於此可見到不輕菩薩過去誹謗正法之(原由)歟,而經文「其罪畢已」這樣說者,不輕菩薩今生值難故,可見到過去之罪之消滅歟。<是一也>。又付法藏之二十五人(自釋尊順次傳佛法之二十五人),除了佛以外,所提及的其他人,皆釋尊預言其出現之聖者,而這些聖者實際上乃佛、菩薩為了救濟眾生而暫時出現於娑婆世界之權者也。其中,第十四之提婆菩薩為外道所殺害,第二十五之師子尊者被檀彌栗王刎頸,此外第八之佛陀密多及第十三之龍樹菩薩等亦蒙許多之難。又無什麼了不起的難,國王之歸依亦深厚,這樣而弘佛

                                                                        

 

                                                                        

法之人亦有之。如此的不同,認為是因:國有惡國、善國,(弘教的方法)有攝受、折伏之不同故歟。此付法藏之聖者出現之正法、像法時代,且又是佛教之中心地的印度猶如斯;何況此日本乃邊土也,且又是末法之始也,若弘法華經當有如斯之大難吧,此我先已有覺悟,且盼望著此時期。<是二也>。上之轉重輕受和攝折二門之二個法門,古已有申故,非新奇之事。P1‧1

 

1271.10.5 轉重輕受法門 ~ 金言 2. 

關於圓教之修行位階之六即之第三位申觀行即者,摩訶止觀有這樣的說明「所行如所言 所言如所行」。所以其下之第一理即及第二名字即之人,雖云修行圓教之人,然只有(名目)而難成真事(不伴隨實質)。例如外典之三墳五典等,讀之人不知其數;然而如(三墳五典)所書來實踐治世之事,千萬亦難得其一;因此世之安定之事亦又難也。同此,雖法華經書於紙之文字揚音而讀,然如彼之經文來振舞(行動)之事,畢竟還是困難的吧。譬喻品云「見有讀誦書持經者 輕踐憎嫉而懷結恨」,法師品云「如來現在 猶多怨嫉 況滅度後」,勸持品云「加刀杖,乃至,數數見擯出」,安樂行品云「一切世間 多怨難信」。雖此等如經文,然(哪個)世當如斯呢,不知道。過去之不輕菩薩、覺德比丘等,正可以見到以身來讀此等之經文。現在,正像二千年姑且不說,入末法,於此日本國,當事(指以身來讀此等經文之事)似只見日蓮一人歟。昔之惡王之御時,許多之聖僧值難之際,其所從眷屬等及弟子、檀那等,是何等地悲嘆歟,今從我們自己的体驗能夠思知此事。今日蓮法華經一部以身讀了;只讀一句一偈之人,佛猶授記成佛;何況一部耶,愈益可賴也。只是不勝惶恐,雖不但我身,亦思國土全体之成佛,然不用我之世故,力不及。P2‧6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2/1271105.html

 

1271.10上旬 佐渡御勘氣抄 ~ 金言 1.

今年九月十二日受到幕府的懲罰,預定十月十日將前往佐渡之國。本來學文之事就是思要極習佛教而成佛,並救助有恩之人。想要成佛,必需要能實踐拋棄身命之事,如此方能成佛。法華經勸持品有說「於惡世末法中弘通此經者,當遭惡口罵詈、刀杖瓦礫,數數見擯出」,值遇這樣的迫害才是真正在讀法華經,這樣思時,則益發起信心,後生安穩之事絕對是有望的。所以,我若先死必當救助各位。天竺云師子尊者之人被檀彌羅王斬頸,提婆菩薩被外道刺死。漢土云竺道生之人被流放到蘇山,法道三藏面被烙火印而放逐江南。這些都是為了法華經,為了佛法之緣故也。日蓮,日本國之鄉下人,安房國東條海邊之旃陀羅之子也。終歸是要朽掉之身,為了法華經之御故而捨棄之事,豈非石換成金乎。請各位不要哀嘆。希望各位也向道善御房這麼說。雖然也想給領家尼寫信,但收到這樣的境遇之日蓮之信,恐怕不會格外地懷念,等過一些時候再請御房們講給她聽。P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2/127110.html


1271.10.9 土籠御書 ~ 金言 1.

日蓮明日就要赴佐渡國了。即使受著今夜的寒冷,但卻遙念著牢中之情景,雖遺憾但是也沒辦法。貴殿出色地以色心二法(指身和心)讀了法華經一部故,當可為救助父母、六親、一切眾生之御身也。大体上讀法華經之人,只光用口來讀言詞,但心並沒有在讀。即使有以心來讀,然並沒有以身來讀。能色心二法共讀之人才是真正可貴的。法華經安樂行品「天諸童子 以為給使 刀杖不加 毒不能害」有這樣說故,所以不用擔心。若被釋放出牢的話,請快快來這裏,大家見見面。P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2/1271109.html

 

1271.10.22 寺泊御書 ~ 金言 1.

今月〈十月也〉十日自相州愛京郡依智鄕(今神奈川縣厚木市依知)本間重連之官舍出發,到達武藏國久目河宿(今東京都東村山市),然後經十二日到達越後國之寺泊港。自此(橫越)大海(日本海),欲至佐渡國。然而順風不定(不易得順風),不知其期(發船之日期)。道間事(途中之事),心莫及(非想像所及),又筆不及(非筆墨所能書)。但暗可推度(指收此書信之人只能自己暗中推量)。又一切之難,本來存知(覺悟)上,非始可歎(今更無嘆故),止之(就不再多言了)。P1‧1

 

1271.10.22 寺泊御書 ~ 金言 2.

法華經第四卷之法師品云「而此經者,如來現在, 猶多怨嫉, 況滅度後」。第五卷之安樂行品云「一切世間 多怨難信」。又涅槃經第三十八卷云「爾時一切外道眾 咸作是言 大王今者 唯有一大惡人 瞿曇沙門一切世間惡人 為利養故 往集其所 而為眷屬 不能修善。呪術力故 調伏迦葉及舍利弗、目犍連等」。此涅槃經之文:「一切外道之我本師二天(摩醯首羅天、毘紐天)三仙(迦毘羅、漚樓僧佉、勒娑婆)所說之經典被佛佗(釋尊)所毀,怨故所出之惡言也」。與此相對的,前述法華經之文所見之怨語則不同於涅槃經,非怨(指釋尊)之經文也。妙樂大師受天台之意云「執

                                                                          

 

                                                                           

著於小乘之悟之一切聲聞、緣覺及樂近成(樂於依賴始成正覺之佛)之菩薩們皆為(法華經之怨嫉者)」。不欲聞、不欲信、不當其機(不容受者),縱使不出謗言,皆定為法華經之怨嫉者了。以在世(釋尊在世之情形)來思惟滅後,今之一切諸宗之學者等皆如釋尊在世時之外道也。彼等云一大惡人者當為日蓮也;一切惡人集之者日蓮弟子等是也。彼外道於過去世,先佛之說教流傳之後謬之(誤解之),而以後佛(指釋尊)為怨敵;今諸宗之學者等亦復如是。總之,雖依佛之教,然誤解故而起邪見;猶如轉目者(頭暈目眩者)欲轉大山(認為大山在轉)一樣。今八宗(南都六宗加天台、真言二宗)十宗(又加淨土、禪二宗)等,分為多門流故,導至諍論,完全是因同樣之理由(即「雖依佛之教,然誤解故而起邪見」這個理由)也。P1‧8

 

1271.10.22 寺泊御書 ~ 金言 3.

涅槃經第十八卷有申「贖命重寶」之法門。天台大師了見(了解)云「命者法華經也,重寶者涅槃經所說之藏、通、別之前三教也」。但這麼說來,涅槃經所說之圓教又如何了呢。此,法華經所說之「佛性常住」之道理於涅槃經重說之,令歸本(令涅槃經歸依於法華經之圓理[即佛性常住之道理])故,涅槃經之圓常(常住之圓理)攝於法華經了。涅槃經之得分(功德)但限藏、通、別之前三教。天台法華玄義第三云「涅槃贖命重寶(涅槃經乃贖法華經之命之重寶也),重抵掌耳(再度拍手贊同法華經之圓理耳)」之文。妙樂玄義釋籤第三云「今家之引意(天台家引用贖命重寶之法門之意),指大經之部以為重寶(乃在指涅槃經為「保護法華經之命」之重寶)」。天台大師申四念處之書,引法華經方便品 「雖示種種道,其實為佛乘然為引導至法華一乘教之方便也」之文,又定五味內之華嚴、阿含、方等、般若之前四味為保護法華經之命之重寶了。若爾者,則法華經前後之諸經為贖法華經之命之重寶也。然世間之學者想云「此天台一宗之義也,諸宗不用之」。我日蓮思案之云「八宗十宗等皆起自佛滅後論師人師之所立;不能以滅後之宗之宗義來猜測(穿鑿附會)現在之經(釋尊所說之經之內容)。唯天台大師之所判,能合乎一切經之佛意,上述贖命重寶之判屬於天台一宗故,不可棄之」。佛滅後,於天竺得此詮(諸經之輕重正確得知)之人龍樹菩薩也,於漢土始得之者天台智者大師也。真言宗之善無畏等、華嚴宗之澄觀等、三論宗之嘉祥等、法相宗之慈恩等,名雖依自宗,然其心(歸伏)天台宗;其門第等不知此事,如何免謗法之失乎。P2‧11

 

1271.10.22 寺泊御書 ~ 金言 4.

或人非難日蓮云,不知機立粗義(而強行折伏),故值難;或人云,如勸持品者深位菩薩義(忍難弘經乃高位之菩薩之所作)也,違安樂行品(像日蓮之低位者應依安樂行品所說的安易之修行方法來修行,而說我違背此安樂行品);或人云,我存此義(意得法華經正確之流布方法)但不言;或人云,唯教門計也(日蓮之主張始終為教相判釋,然重要的是:所謂「眾生之一念,本然具備三千諸法」此理具三千之法門也),而理具我存知[指非難日蓮者]充分會得此法門也)。昔漢土之卞和因對國王之忠心不被理解而被切兩足,清丸(日本之和氣清磨)因想要斥退竊思皇位之道境之野望而被給予穢丸之名並欲及死罪;對此,時人笑之。雖然如此,但留名後世的卻是卞和及清丸。今汝等邪難日蓮亦當同此也。勸持品云「有諸無智人 惡口罵詈等」,日蓮(符合)此經文,汝等何不入此經文。又「及加刀杖者」,日蓮以身讀此經文,汝等何不讀此經文。又次下有「常在大眾中 欲毀我等過」、「向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誹謗說我惡」、「惡口而顰蹙(嫌惡) 數數見擯出」等文。「數數」者度度也。日蓮擯出眾度,流罪二度也。法華經,三世諸佛說法之儀式也。因此過去【威音王佛之時】之不輕品,【成】今【釋尊】之勸持品【之教】;又今之勸持品,【未來之佛之時成】過去之不輕品也;今之勸持品,未來可為不輕品的話,則其時【以身來行今之釋尊之勸持品之我】日蓮即可為【於過去實踐折伏、逆化(「令結逆緣」之教化)之「下種行」之】不輕菩薩P4‧14

 

1271.10.22 寺泊御書 ~ 金言 5.

今之法華經由一部八卷二十八品所構成,然天竺之御經(法華經之原典)據聞展開約有長達四十里左右之量,且應定有數(種)之經本。而今傳漢土、日本之二十八品,略之中之

                                                                          

 

                                                                           

要也(非常之簡略且只取其中之要點也)。法華經迹門之正宗分置之(過後),至流通分,於寶塔品,佛勸滅後弘經之三個勅宣令被(令被授予)靈山及其虛空之大眾。為回應此三個勅宣,於勸持品來集之二萬、八萬、八十萬億等之大菩薩之滅後弘經之御誓言,其真正之文意以日蓮之淺智不及(無法量知)。但「恐怖惡世中」之經文乃指末法之始也。而勸持品之次之安樂行品云「於末世」;同本異譯之正法華經云「然後末世」,又云「然後來末世」;同樣異譯之添品法華經云「恐怖惡世中」。時當惡世末法之今世,勸持品所示阻撓法華經弘通之三類之敵人有之,但立誓不屈服於強敵,一樣要弘教之八十萬億那由佗諸菩薩不見一人。雖似乾潮之不滿,月虧之不滿(圓),然此當非本來之事也。水清則浮月,植木則棲鳥。日蓮作為八十萬億那由佗諸菩薩之代官(代理)而申之(弘通法華經)故,應可請求彼諸菩薩之加被(加護)者也。P5‧13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2/12711022.html


1271. 小乘大乘分別抄 ~ 金言 1.

法華經壽量品有「樂於小法 德薄垢重者」之文。天台大師就此經文這樣解釋「此經文所云之小法非只指小乘經,又非單言諸大乘經,不說『【法華經本門壽量品所示之】久遠實成【之法門】』之華嚴經之圓【教】,乃至方等、般若及法華經迹門十四品之圓頓之大法,全都是小乘之法也。又華嚴經等之諸大乘經之教主之毘盧遮那法身、盧舍那報身、大日如來等皆小佛也」。P2‧5

 

1271. 小乘大乘分別抄 ~ 金言 2.

二乘作佛、久遠實成是法華經之肝用(主要之教說),若相對於諸經雖可云奇,然尚非法華經中之奇妙。謂一念三千之法門才是奇中之奇,妙中之妙,不僅華嚴、大日經沒說,就是八宗之祖師中,【天台大師外之】真言等七宗之人師連名稱都不知道,而天竺之大論師龍樹菩薩、天親菩薩雖然知道,但是將此珠深含於胸內,於外則未書顯之法門也。華嚴宗之澄觀、真言宗之善無畏等盜取天台大師之一念三千之法門,而作為其各別所依之經之「心、佛及眾生 是三無差別」〔華嚴經〕之文之心,及「心之實相」〔大日經〕之文之神。如斯盜取而作為自宗宗旨之榮耀,非只如此,又還下天台本宗,說比華嚴宗、真言宗劣也。此等之人師雖非世間之盜人,然當為佛法之盜人也。P3‧8

 

1271. 小乘大乘分別抄 ~ 金言 3.

若更以實勘之而言的話,若不說二乘作佛,則九界眾生將不能成佛。法華經之心,作為法爾(自然)的道理,一切眾生具足十界。譬如人,必以四大(地、水、火、風)造之,欠一大則不能成為人。非只一切眾生,十界之依正二法,非情草木,乃至一微塵,皆具足十界(又非只正報之十界眾生,其所居之環境世界之依報之草木及國土亦皆具足十界)。所以,若二乘界之眾生不成佛的話,則其餘八界所具之二乘界亦不能成佛。又其餘八界所具之二乘界不成佛的話,則其餘八界亦不能成佛。譬如有同父母之兄弟九人,其中二人被定為凡下,則其餘七人亦必當成為凡下者。佛和(法華經)如父母;九界眾生,其之實子也。聲聞、緣覺二人若成永不成佛者,則【同兄弟之】菩薩、六凡(六道之凡夫)之七人豈可許得道乎。以法華經譬喻品「今此三界皆是我有 其中眾生悉是吾子 乃至 唯我一人能為救護」之文,當可知(一切眾生成佛之明白証據)。P3‧8

 

1271. 小乘大乘分別抄 ~ 金言 4.

云菩薩者必起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盡誓願知、無上菩提誓願証)。若不成就第一之「眾生無邊誓願度」之願,則第四之「無上菩提

小乘大乘分別抄                                                     

 

小乘大乘分別抄                                                     

誓願証」之願就無法成就。於前四味之諸經,菩薩、凡夫可成佛,但二乘卻永不能成佛。因此,聰慧之菩薩也好、愚癡之六凡也好,共思我等皆可成佛,而二乘不成佛故,所以我等不入彼二乘之道者乃賢明也,這樣喜悅。另一方面,二乘懷嘆,「我等並非要入此道」這樣悲恐,但今於法華經給二乘成佛時,非只二乘成佛,亦顯說給彼九界之成佛。諸菩薩聞此法門而作如下之思「我等之想法愚癡也。於爾前之經經,二乘不能成佛的話,則【四弘誓願不滿足故】我等亦不能成佛也。所以說二乘永不成佛之事,決非只是二乘一人之悲嘆,我等亦定同樣悲嘆也」這樣來心得。P5‧13

 

1271. 小乘大乘分別抄 ~ 金言 5.

又以「壽量品之久遠實成,爾前之經經不說」之事來思維,則於法華經以前,非只經典,就連釋尊亦是天下第一之大妄語之人。【如此說者乃】,爾前之諸大乘經中第一之華嚴經及大日經等或云「始成正覺」、或云「我昔坐道場【得覺】」,就連釋尊自己說為「真實甚深」、「正直捨方便」之無量義經和法華經迹門之方便品亦說「我先道場【開覺】」、「我始坐道場【得覺】」等。此等之經文若從壽量品「然我實成佛已來 無量無邊」之文來思量的話,則豈非大妄語哉。釋尊之一身既為大妄語之身,其一身所備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諸法豈可為【真】實哉。大冰上所造之屋舍,迎春之時可不破哉。水中之滿月有實体哉。爾前之成佛、往生等,如水中之星月;爾前之成佛、往生等,如隨体之影。若以本門壽量品來見之,則一旦離開壽量品之智慧(久遠之佛智),那麼諸經之跨節(再往)也好、當分(一往)也好之得道共有名無實(只有名而無實体)也。P5‧13

 

1271. 小乘大乘分別抄 ~ 金言 6.

天台大師於【大蘇山的法華】道場獨覺知此法門(此二乘作佛和久遠實成之法門),撰給法華玄義十卷、法華文句十卷、摩訶止觀十卷等,書給諸經絕無二乘作佛、久遠實成此二個法門之由。此乃因為當時漢土南北之十師(江南之三師及北地之七師)迷於釋尊一代教相(教法)之淺深勝劣,而立三時、四時等種種之義,為了破此等之非義,先以眼前最容易理解之「二乘作佛及久遠實成之有無」這件事來定【法華經和】諸經之勝劣;但是【天台大師】並沒有許【其他諸經之】餘界(二乘以外之菩薩、凡夫等)之得道。自宗(天台法華宗)之學者中,迷於天台、妙樂、傳教大師之御釋,而有越來越多的人「爾前之經經雖無二乘作佛及久遠實成,然有【菩薩及凡夫等】餘界之得道」這樣言,並弘如是之邪義於日本國。【此故】他宗之人人於是得便(趁機

小乘大乘分別抄                                                     

 

小乘大乘分別抄                                                     

而入),而彌失(愈來愈滅失)天台宗矣。此等之學者,恰似比蜻蜓之陷蛛網(受騙於蜘蛛之網),渴鹿之逐陽炎(地面上似水的霧氣)還愚蠢還徒然也。P7‧2 


1271. 小乘大乘分別抄 ~ 金言 7.

若以佛之實義來言的話,則非只一切眾生之成佛,就是要出六道之生死而往生十方淨土之事,也必須依靠法華經之力也。例如日本國之人要入唐土之宮廷之事,必依日本國王之勅定一樣;離穢土而入淨土之事,必依法華經之力也。又例如庶民之女兒乃至關白大臣之女兒若下大王之種,則其所産之子必成為王矣。但若雖為大王之女,然懷妊臣下之種,則其子不能成為王。與此同樣的,【往】生十方淨土之場合,三乘(菩薩、緣覺、聲聞)、人、天、畜生等眾生,亦皆是成為【法華經大】王之種姓而往生的;【最終】皆可成佛之故也。與此相對的,阿含經如民女(庶民之女兒)之以民為夫,華嚴、方等、般若等如臣女之以臣為夫,又【修行】華嚴經、方等、般若、大日經等【所含】之圓教之菩薩等,如王女之以臣下為夫,就如其種不能成為王一樣,此等之教皆是不能生於淨土之法也。P8‧11

 

1271. 小乘大乘分別抄 ~ 金言 8.

又有聞法華經以前之華嚴、阿含、方等、般若等四時之諸經而出離六道之生死之人,但此亦非彼彼之經經之力也。而是於過去世聞法華經而下成佛之種之人,今世不待法華經而機根成熟故,以爾前之經經為緣而發得過去之法華經之種(讓過去之法華經之佛種發芽),而成佛往生也。這就好像生於無佛之世之緣覺,觀飛花落葉而証獨覺之菩提(悟無常),孝養父母者之生於梵天一樣。此等之場合,飛花落葉、孝養父母並非獨覺和梵天之果報之直接之原因,只是以此為緣而引起過去之修因(下過之因)而生於梵天,而証獨覺之菩提(得緣覺之果)。所以過去世尚未入小乘之三賢及四善根等之凡位之人,或連生於天上界之因的有漏禪定(普通的禪定)都未修的人,即使再怎麼觀月詠花,修孝養父母之善,也不能成為獨覺或生於色天。與此同樣的,過去沒植法華經之(佛種)之人,雖侍華嚴經之席(聞華嚴經)仍不能登別教之初地、

小乘大乘分別抄                                                     

 

小乘大乘分別抄                                                     一〇

圓教之初住之位,即使於鹿苑說教之砌(鹿野苑聞阿含經)但連見思【惑】都無法斷,又縱使聞觀無量壽經等也不能遂九品之往生,但只入大乘小乘之賢位(賢人之位),而不能登聖位。如是之人人,來到法華經之說法時,始於心田下佛種(成佛之種),其中有於一生之間登初地初住等之位者,也有行至涅槃之座(涅槃經之說法)乃至更行至【佛】滅後【之】未來而於是得果報之人。P9‧5

 

1271. 小乘大乘分別抄 ~ 金言 9.

另一方面,過去有植法華經之種之人人,隨結緣之厚薄,有以華嚴經為緣而登初地初住之人,也有以阿含經為緣而斷見思而成為二乘者,又有以觀無量壽經等之九品之行業(修行)為緣而往生【西方淨土】者,方等、般若亦以此可知矣(更有以方等部及般若部之諸經為緣而得脫者),然而此等【之得果】並非彼之經經之力,完全是法華經之力也。這就譬如人不知於民女下王之種(民女懷有王之種)而以為只是民之子,又不知於大臣等之女下王之種(大臣等之女懷有王之種)而以為只是臣下之子,雖如此,然若從大王來(探尋)之,則是等皆王種(可成王之種)一樣。【此故】爾前而至界外之人(於法華經以前之諸經得悟而登四聖之位之人人),若從法華經來尋之的話,則皆當為法華經之得道(是基於法華經之下種結緣之得道)也。又雖於過去世有植法華經之種然鈍根故,於爾前之經經未發得之人人,至法華經而確切得道。此就如同以爾前之經經為乳母,令育皇后所產之太子、王子,此子至法華經而成皇太子一樣。P9‧5


1271. 小乘大乘分別抄 ~ 金言 10.    

佛滅後,正法一千年之間,雖說不如佛在世之時,然過去植法華經之種而於法華經、涅槃經未能得覺之殘留者及佛在世時下法華經之種之人,眾多也。又雖是滅後,然法華經在故,自外道之法移往小乘經,自小乘經移往權大乘,自權大乘移往法華經之人,眾多也。龍樹菩薩、無著菩薩、世親論師等是也。次之像法一千年雖不如正法時代,然於過去【世及】現在(今回之靈山之會座)植法華經之種之人人亦少許有之。然而漸漸地佛法澆薄(佛法之利益越來越減少),而宗宗之偏執堅硬如石,我慢之心高聳如山。到了像法時代末頃,因佛法而諍論興盛,其交戰沒有停止過。比起世間之罪,依佛法之失而墮無間地獄者,不知其數。今又入末法二百餘歲,於過去現在植法華經之種之人,終於沒有了。又雖有些微下種之人,然世間之大惡人及出世間之謗法者不知其數地充滿於國故,此些微之下種之人就譬如大火中之小水,大水中之小火,大海中之淡水,大地中之黃金等一樣【有等於沒有】,世上終於淨是惡業者矣。此等之人當然無過去之善業,而現在之善業則連一點徵兆也沒有。P1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2/1271_20.html

 

1271. 念佛無間地獄抄 ~ 金言 1.

念佛(唱彌陀名號)者,無間地獄之業因也。法華經者,成佛得道之直路也。故應早捨淨土宗而持法華經,可離生死得菩提。法華經第二卷之譬喻品云「若人不信 毀謗此經,則斷一切 世間佛種。乃至,其人命終 入阿鼻獄。具足一劫 劫盡更生。如是展轉 至無數劫」。如此文者,信方便念佛而不信真實法華經者,當墮無間地獄也。念佛者云,我等只是機不及法華經間而不信也,並無毀謗之事,何科可墮地獄乎。法華宗云「有關不信之事,承伏(承認)歟;其次,云『毀謗』者,即不信也;【佛於華嚴經】有云『信乃道之源、功德之母也』;菩薩之五十二位乃以十信為本,十信之位則以信心為始,而諸惡業煩惱則以不信為本」。因此譬喻品所說之十四誹謗以不信為(中心)。今念佛門云【自己為】不信,【而不信】云誹謗,則【彼等】如何可遁「入阿鼻獄」之一句乎。

又淨土宗捨【娑婆世界】現在之父教主釋尊,而信【無緣之】他人阿彌陀佛故,依五逆罪之咎,必當墮無間大城也。譬喻品「今此三界 皆是我有」這樣說者,主君之義也;「其中眾生 悉是吾子」這樣云者,父子之義也;「而今此處 多諸患難 唯我

念佛無間地獄抄                                                    

 

念佛無間地獄抄                                                    

一人 能為救護」這樣說者,師匠之義也。而於釋尊付屬之文,此法華經「付屬有在」這樣宣(見寶塔品「以大音聲 普告四眾 誰能於此 娑婆國土 廣說妙法華經 今正是時 如來不久 當入涅槃 佛欲以此 妙法華經 付屬有在」)。【則末法之今之人人】何機可漏,誰人可不信乎。然而淨土宗背主師親教主釋尊之付屬,而依憑他人西方極樂世界之阿彌陀如來,故背主,八逆罪之凶徒也,違勅之咎難遁,即朝敵也,如何可無咎乎;其次,捨父釋尊故,五逆罪者也,豈可不墮無間地獄乎;其次,背師匠釋尊故,七逆罪人也,如何可不墮惡道乎。如此(如以上所述),教主釋尊對娑婆世界之眾生而言,乃備主師親三德之大恩之佛也;捨此佛而信他方之佛,而奉憑彌陀、藥師、大日等之人,依二十逆罪(前之五逆罪、七逆罪及八逆罪之合稱)之咎必墮惡道也。P1‧1

 

1271. 念佛無間地獄抄 ~ 金言 2.

淨土三部經者(大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及阿彌陀經),釋尊一代五時說教(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及法華涅槃時之說教)之中,出自第三方等部【之經典】之內也。此四卷三部之經全非釋尊之本意,非三世諸佛出世之本懷,唯暫(只是暫時)【為了】誘引眾生【能夠前往真實】之方便【之教】也。就譬如為了建塔而組鷹架一樣。念佛,鷹架也;法華,寶塔也;【念佛乃】法華說給前之方便也;法華之塔說給後,則當捨去念佛之鷹架也。然而法華經說給後,仍執著於念佛之人,就如同塔建成後,卻執著於鷹架而不用塔之人一樣,豈無違背之咎乎。因此於法華經之序分無量義經「四十餘年 未顯真實」這樣說給而打破念佛之法門,又於正宗分之法華經方便品「正直捨方便 但說無上道」這樣宣給而捨念佛三昧(念佛之修行,一心不亂地稱名念佛)矣。依之,阿彌陀經之對告眾長老舍利弗尊者,棄阿彌陀經而歸伏法華經,而成華光如來矣。又四十八願付囑之阿難尊者,亦拋淨土三部經而受持法華經,而成山海慧自在通王佛矣。阿彌陀經之【對告眾】長老舍利弗,千二百羅漢中智慧第一之上首大聲聞,閻浮提第一之大智者也,無【可與】並肩之人。阿難尊者則是多聞第一之極聖,可暗誦釋尊一代說法之廣學之智人也。連如斯極位之大阿羅漢【以淨土三部經】尚不能遂往生成佛之望。佛在世之祖師們【之情形】如此。【況滅後末代之眾生】若想踏祖師之跡的話,則應拋三部經而信法華經,定可成無上菩提者也。P2‧11

 

1271. 念佛無間地獄抄 ~ 金言 3.

但一代聖教之大王、三世諸佛之本懷之法華之文「若有聞法者 無一不成佛」這樣說給。然善導卻定「行法華經者,千人中沒有一人可為得道者」。該付何說乎。無量義經言念佛「未顯真實」故,非真實。法華經「正直捨方便 但說無上道」故,言應正直捨念佛之觀經而持無上道之法華經。此兩說【如】水火也。該付何邊乎。可信善導之言而捨法華經歟,可信法華經而捨善導之義歟,如何。夫一切眾生皆成佛道之法華經,「一聞法華經 決定成菩提(惠祥「法華經傳記」之文,所謂表示「聞法成佛」之一文也)」之妙典,被善導一言所破而成「千中無一」虛妄之法,且被云為「無得道教」,【佛】平等大慧之巨益成虛妄,多寶如來「皆是真實」之証明之御言亦成妄語乎。十方諸佛上至梵天之廣長舌亦被破矣。【這樣的善導正】為三世諸佛之大怨敵,失十方如來成佛之種子,大謗法之科甚重。大罪報之至、無間大城之業因也。依之,忽成瘋狂之人歟,登上所居寺前柳樹自縊,投身而死矣。無法廻邪法作祟之踵,遂現冥罰矣。【依善導自筆之文書】最後臨終之言云「此身可厭,被責諸苦,無暫休息」。即登所居寺前柳樹向西願曰「佛威神以取我,觀音勢至來又扶我」,唱畢青柳上投身自絕。善導於三月十七日縊頸跳下,是繩斷了歟還是枝折了歟,跌落在大旱魃之堅土上,而折斷腰骨,至二十四日之七日七夜間,悶絕躄地哀嚎而死矣。因此,認為這樣之高祖不可能入於往生之人之內也。此事全非餘宗之誹謗,亦非法華宗之妄語,乃善導和尚自筆(應是轉寫之際之誤寫)之類聚傳(法然所著之「類聚淨土五祖傳)之文

念佛無間地獄抄                                                    

 

念佛無間地獄抄                                                    

也。而有云,酌流者不忘其源,行法者當踏其師之跡。【如果是這樣的話】入淨土門當踏師之跡,然臨終時如善導這樣自害者,可有歟;作為念佛者若不縊頸,則當有背師之咎歟。如何。P4‧15

 

1271. 念佛無間地獄抄 ~ 金言 4.

於日本國則法然上人,淨土宗之高祖也。十七歲就極習一切經,天台六十卷為首,兼學八宗,而自讚得一代聖教之大意,為天下無雙之智者,山門(叡山)第一之學匠也。然而天魔入其身乎,廣學多聞之智慧亦枉然,捨棄諸宗之頂之天台宗,而成八宗之外之念佛者之法師矣。此就宛如捨大臣公卿之身而甘作平民百姓一樣。

 ○雖如此,但恭敬供養者多為愚痴迷惑之在俗人,歸依渴仰之人亦多為無智放逸之邪見輩也。於權者(有身分地位之人)不用之,賢哲又無隨之。於這樣之際,斗賀尾(地名,位於今京都府)【高山寺】之明惠房,天下無雙之智人,廣學多聞之明匠也,造「摧邪輪」三卷破選擇【集】之邪義;【又】三井寺(園城寺之別名)之長吏實胤大僧正,希代之學者,名譽之才人也,作「淨土決疑集」三卷【責】難專修惡行;【又】比叡山之住侶佛頂房隆真法橋,天下無雙之學匠,山門探題(僧職名)之棟樑也,造「彈選擇上下【二卷】」責法然房之邪義。加上南都【六宗】、山門、三井【寺】度度上奏聞,申訴法然選擇之邪義為亡國之基,依此旨,人王八十三代土御門院之朝代承元元年〈公元一二〇七年〉二月上旬,專修念佛之罪魁安樂、住蓮等遭縛捕,且立即被刎頭矣。而法然房源空則沈於遠流之重科矣。其時之攝政左大臣云家實者,就是近衛殿也,此事見於皇代記,誰可疑之。

非只此也,法然房死去後,又再依山門之申訴,於人王八十五代後堀河院之朝代

念佛無間地獄抄                                                    

 

念佛無間地獄抄                                                    

嘉祿三年〈公元一二二七年〉,從京都六個本所沒收法然房之選擇集及印版(印刷之版木),置於叡山大講堂之庭,三千之大眾會合,為奉報三世之佛恩而令燒失之。

嗚呼,若云世法之方,則成違勅者,蒙帝王之勅勘(責難),於今御赦免之天氣(音信)無之;有心之臣下萬民,誰人於彼宗可展布施供養哉。若云佛法之方,則為正法誹謗之罪人,無間地獄之業類(作同樣業因者)也;何輩於念佛門可致恭敬禮拜乎。庶幾(但願)末代今淨土宗,能如佛在世之祖師舍利弗、阿難等,拋淨土宗而持法華經,則必可遂菩提之素懷者歟。P6‧4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2/1271.html

 

1272.2. 開目抄 ~ 金言 1.

第一章  儒教、外道與佛教              

夫一切眾生應尊敬者有三,所謂主、師、親是也。又應習學之物有三,所謂儒教、外道、内道之佛教是也。

 儒教

首先於儒家,三皇(伏羲、神農、黃帝)、五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三王(大禹、商湯、周文王),此等號天尊,為諸臣之頭目,為萬民帶來幸福之橋梁也。尹壽,堯王之師;務成,舜王之師;太公望,文王之師;老子,孔子之師也;此等稱四聖,連天尊都要行禮,而萬民合掌表達尊敬。此等之聖人有三墳(三皇之書)、五典(五帝之書)、三史(三王之書)等三千餘卷之書但推知現在,只就現在制仁義而守身安國,如與此相違則族滅家亡等。此等賢聖之人人雖為聖人;然不知過去,就如凡夫之不見背;不鑑未來,就如盲人之不見前。但就現在治家、致孝、堅行五常(仁義禮智信),則傍輩尊敬,名聞於國;賢王召之,或為臣,或賴為師,或讓位;天亦來守,所謂周武王五老(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畢高公、蘇忿生)來侍,後漢光武二十八宿來當二十八將,此也。雖然如此,可是不知過去未來,也就不能救助父母、主君、師匠之後世,仍是不知恩之人也,因此非真之賢聖。

 儒教之任務

有云「孔子非只是漢土之賢聖,乃西方印度之佛陀者也,此人真聖人也」,以自身所立之外典做為佛法之初門,此就是上面所云之意思也。因此教禮、樂等,是為了使易接受渡來之内典之戒定慧;教王臣之道是為了定尊卑;教父母之恩是為了使知孝之高;教師匠之德是為了使知歸依之重要。所以妙樂大師云「佛教之流化實賴於茲,禮樂前驅眞道後啓」。天台大師云「金光明經云,一切世間所有善論皆因此經,若深識世法即是佛法」。又摩訶止觀引佛之詞云「我遣三聖化彼眞丹(漢土)」;對此,妙樂大師於弘決云「清淨法行經云,月光菩薩彼稱顏回,光淨菩薩彼稱仲尼,迦葉菩薩彼稱老子,天竺(印度)指此震旦(漢土)爲彼」這樣解釋。

 外道

第二,月氏(印度)之外道,三目八臂之摩醯首羅天(大自在天)、四臂之毘紐天,此二天為一切眾生之慈父悲母,又號為天尊主君。迦毘羅(數論派之祖)、漚樓僧佉(勝論派之祖)、勒娑婆(甲伊那教之祖),此三人崇為三仙;此等,佛前八百年前後之仙人也;此三仙所説號四韋陀,有六萬藏。所謂善外道(外道中之優者),持五戒、十善戒等,修有漏之禪定,窮天上之色界、無色界,立上界(色界無色界之最高之非想天)為涅槃,雖如屈步蟲之攻登,然正當盡其果報之時,又自非想天返而墮三惡道,無一人留於天;然而彼等卻思極天者能永不返回生死之世界。雖外道之法九十五種,然依付之無一人離生死之苦。侍善師則二生三生等之後世墮惡道,侍惡師則順次生(來生)墮惡道矣。

 外道所分派之任務

這樣的外道最大的意義是:入内道即最重要也(即外道乃入佛教之前之方便也)。所以有的外道云「千年以後佛出世」,有的外道云「百年以後佛出世」。大涅槃經如來性品云「一切世間外道經書,皆是佛説非外道説」,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云「有時示眾有三毒,有時又現邪見相,我弟子如是方便度眾生」。

 佛教

第三,佛教之大覺世尊(釋迦牟尼佛)乃此一切眾生之大導師、開迷之大眼目、渡煩惱之河之大橋梁、運過生死之海之大船師、植功德之種之大福田等也。外典(儒家)外道之四聖三仙,其名雖言聖,然實為三惑未斷之凡夫,其名雖言賢,然實如不辨因果之嬰兒。彼可為渡生死流轉之大海之船乎,彼不足為越六道之岐路之橋也。我大師(釋迦牟尼佛,敬稱為釋尊)變易(三界之外之精神的生死)猶渡給,況分段之生死(三界中之肉身的生死)乎;元品無明之根本(迷之根本之無明惑)猶斷給,況衍生之見思枝葉之粗惑乎。

此佛陀自三十成道至八十御入滅,五十年之間,一代聖教説給,一字一句皆眞言也,一文一偈無妄語。連外典外道中之聖賢之言,所說都無誤,事實與心意相符;況佛陀乃無量曠劫以來之不妄語之人;因此一代五十餘年之説教,相對於外典外道則大乘也,可為大人之實語。自初成道之始至泥洹之夕(入滅),所說之教皆眞實也。

 法華經之真實

但深入鑽研佛教五十餘年之經經,勘八萬法藏,則有小乘有大乘,有權經有實經,有顯教密教、軟語粗語、實語妄語、正見邪見等種種之差別。但只法華經為教主釋尊之正言也,三世十方諸佛之眞言也。大覺世尊指名四十餘年之年限,其内之恒河諸經未顯眞實,要當説眞實僅定給八年之法華經,故多寶佛從大地出現而証明皆是眞實,又分身諸佛來集而長舌付梵天,來助真實之証明;此之言(釋迦佛、多寶佛、分身諸佛之三佛之言)赫赫明明,明勝晴天之日,如夜中之滿月;仰可信伏可懷。[第1‧1


1272.2. 開目抄 ~ 金言 2.

第二章  一念三千與佛法之盜用

 一念三千法門

但此經有二個大事(二乘作佛、久遠實成)。倶舍宗、成實宗、律宗、法相宗、三論宗等連此二個大事之名都不知道,而華嚴宗與眞言宗二宗則偸盜為自宗之骨目。天台大師摩訶止觀所示之一念三千之法門,但沈於法華經之本門壽量品之文底。龍樹、天親知之,然未拾出,但只我天台智者懷之。一念三千之法門從十界互具始。法相宗與三論宗立八界而不知十界,況可知十界互具乎。○ 

 佛法之盜用與天台大師

而律宗、成實宗之云十方各有佛、一切眾生有佛性,乃佛滅後其人師等盜入大乘之義於自宗也。

例如漢土之外典及月氏之外道等:佛前之外道執見尚淺,佛後之外道,耳聞佛教而知自宗之非,巧心(巧妙依付之心)出現,而盜取佛教入自宗故,邪見似乎變正確了,成為(依付)佛教之外道,成為學佛法之外道等是也;外典亦又如斯,漢土,佛法未傳入時之儒家、道家,其所說如嬰兒之兒語般虛幻,後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七年)以後釋教(佛教)傳入,對論之後釋教漸漸流布,不久有釋教之僧侶破戒之故,或還俗歸家,或調心合俗,儒道之内盜入釋教,止觀第五云「今世多有惡魔比丘,退戒還家,懼畏驅策(處罰)更越濟(轉變成)道士,復邀名利誇談莊老(莊子及老子之道),以佛法義偸安邪典,押高就下摧尊入卑,(耙平)令平等」,妙樂大師之止觀弘決云「作比丘身破滅佛法。若退戒還家,如衞之元嵩等上書周武帝廢佛教,即以在家身破壞佛法。此人偸竊正教助添邪典。押高等者以道士心爲二教(佛教、道教)概,使邪正等,然義無是理。曾是入佛法之人,卻偸正助邪,押八萬法藏、十二部經之高,就道教僅五千餘言上下二篇之下,用釋彼典邪鄙之教,名摧尊入卑」,當看一看此妙樂之釋,就是上述佛法之盜用之意也。

佛教又如斯。後漢永平佛法傳入漢土,破邪典立内典(佛法)。後内典雖凝為長江以南之三師及以北之七師之異執而各為蘭菊,然為陳隋之智者大師(即天台大師)所打破,奠定了法華之教學,佛法自釋尊以來又再次地能夠救濟群類(眾生)。[第2‧1

 

1272.2. 開目抄 ~ 金言 3.

第三章  諸宗之邪見與天台宗之衰退

 諸宗之邪見與傳教大師

華嚴宗與眞言宗本權經權宗也;然真言宗之祖師善無畏三藏、金剛智三藏盜取天台一念三千之義而為自宗之肝心,且又加上所謂印及眞言之事相而起超過(勝過天台宗)之心,不知其詳情之學者等,以為從天竺以來,大日經原本就有一念三千之法門;華嚴宗,第四祖清涼大師澄觀之時,於華嚴經之「心如工畫師」(心如出色之畫家,造出森羅萬象之一切)之文之解釋,偷入天台一念三千之法門,而人不知此。

日本我朝華嚴等六宗(華嚴、法相、三論、俱舍、成實、律之南都六宗),天台宗、眞言宗以前就傳入,大乘之華嚴、三論、法相三宗,諍論水火也:一乘呢、三乘呢、空呢、有呢。在這樣的情形中,傳教大師於此國出現,不只破六宗之邪見,又率直地說出眞言宗盜取天台法華經之理而為自宗之極理的現象。傳教大師捨宗宗之人師之異執,而只專以經文為前來加以批判,令六宗之高徳八人、十二人、十四人、三百餘人及弘法大師等認錯,日本國無一人不歸伏天台宗,南都七大寺、真言宗之東寺等為首,日本一州之山寺皆成叡山延曆寺之末寺矣。又漢土諸宗之元祖因傳教大師之著作「依憑天台集」而歸伏天台,而明顯地免除了謗法之失之事。

 天台宗之衰退

又其後,時代漸漸衰退,人之智也隨著愈來愈淺,而失習天台之深義矣。而對他宗之執心越來越強盛,天台宗漸漸地為南都六宗及真言宗所攻陷而弱体化,結果成為不及諸宗之勢。更為理應不足取之禪宗、淨土宗所攻陷,最初是檀那(信徒)漸漸向邪宗移,最後,被仰為天台宗之碩徳之人人亦遭禪宗及淨土宗所攻陷而助彼邪宗。不久,南都六宗及天台、真言二宗之寺領皆為禪宗及淨土宗所奪,天台宗之正法失矣。因此天照太神、正八幡、山王等諸守護之諸大善神無法味(法華經之妙味)可嚐而失威光之故呢,還是捨謗法之國土而去之故呢,遂使惡鬼得便(乘機取而代之),而國既破矣。[第3‧5

 

1272.2. 開目抄 ~ 金言 4.

第四章    二乘作佛

於此,以予愚見試思維釋尊一代五十年之說教中,前四十餘年之經經與最後八年所說之法華經之不同,而其不同雖多,對世間之學者所認為的姑且許之,然於我身則法華經迹門之「二乘作佛」及本門之「久遠實成」也。

 法華經與二乘作佛

拜見法華經有關二乘作佛具体之現文:首先舍利弗,華光如來;然後迦葉,光明如來耶輸陀羅比丘尼,具足千萬光相如來等;從佛授與於未來世成佛之保証。此等之人人,法華經拜見時雖尊,然爾前(法華經以前)之經經披見時,乃不能成佛之人,不禁驚惑。其(理由):佛世尊乃實語之人也,故號聖人、大人。此大人於法華經方便品自稱「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而於無量義經說法品云「我四十餘年間未顯眞實」,又於法華經方便品說「世尊(方便權經)久後,要當説眞實」、「正直捨方便」等。對此,多寶佛加証明(見寶塔品:如所說者,皆是真實)、出分身舌(神力品:十神力之一,出廣長舌)等助証經文之真實性,則舍利弗未來之華光如來,迦葉光明如來等之説,誰人可為疑網。

 爾前經之二乘不作佛

然而爾前之諸經又佛陀之實語。大方廣佛華嚴經云「如來智慧大藥王樹,唯於二處不能爲作生長利益。所謂二乘(聲聞界、緣覺界二界之眾生)墮於無爲廣大深坑,及壞善根非器眾生(不信而謗法之一闡提)溺大邪見貪愛之水」。此經文之(意):雪山有大樹,謂無盡根,又號大藥王樹,閻浮提諸樹中之大王也。此樹高十六萬八千由旬也,一閻浮提一切之草木,隨此樹之根及枝葉華果的生長情況而開華結果也。此樹譬佛之佛性,一切眾生譬一切草木。但此大樹於火坑和水輪中不生長。二乘之無佛性之心中譬火坑,一闡提人之無信仰之心中譬水輪。云此二類永不成佛之經文也。

淨名經云「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養汝者墮三惡道」。文心:供養迦葉、舍利弗等聖僧之人天等必墮三惡道也。

 法華真實之証明

而於後八年之法華經,忽而還悔,佛陀說給二乘可作佛;果真如此,有多少人會相信此話呢。不可採用上,先後之經經成疑網,五十餘年之説教皆成虛妄之説。因此無量義經「四十餘年未顯眞實」之經文是佛特意費心說的呢,還是天魔以佛陀之姿出現,說給後八年之(法華經)呢;於會座眾人之所疑網,釋尊煞有其事地確確實實說出劫國名號而定二乘成佛之國,並記述其劫時,且又定給所化之弟子故,教主釋尊之御語既成二言矣。云自語相違者是也,外道取笑佛陀大妄語之人者是也。

正當人天大會處於不融洽之氣氛,爾時東方寶淨世界之多寶如來,乘高五百由旬、廣二百五十由旬之大七寶塔,當教主釋尊於人天大會責備並無自語相違之事,左宣右述,雖種種之宣給,然眾人之疑惑猶未(消散),正難於處理之時,於佛前從大地涌現而登於虛空。例如於暗夜,滿月之出東山。七寶塔懸於大虛,非束於大地,亦沒有於大虛昇高,而是懸於空中,從寶塔中出梵音聲証明云「爾時寶塔中出大音聲歎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薩法、佛所護念之妙法華經爲大眾説,如是如是。釋迦牟尼世尊,如所説者,皆是眞實」。又如來神力品云「爾時世尊,於文殊師利等無量百千萬億舊住娑婆世界菩薩,乃至人非人等一切眾前,現大神力,出廣長舌上至梵世(大梵天),一切毛孔放於無量無數色光,乃至,十方世界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亦復如是出廣長舌,放無量光」。如此承蒙了釋迦、多寶、分身諸佛三佛之証明後,於囑累品又云「令十方來 諸分身佛 各還本土,乃至,多寶佛塔 還可如故(即「關閉門扉」之意)」。

 法華經與諸經之不同

大覺世尊初成道時,諸佛出現於十方,慰諭釋尊上,遣諸大菩薩。般若經之御時,釋尊以長舌(覆蓋)三千世界,千佛出現於十方。金光明經之御時,東西南北四方四佛出現。阿彌陀經之時,六方(四方及上下)諸佛舌覆三千世界。而大集經之時,十方諸佛菩薩集於欲界及色界中間之大寶坊。此等與法華經對比時,黄石與黄金,白雲與白山,白冰與銀鏡,黒色與青色也;(眼睛所生障蔽視線的膜)眼者、(一隻眼睛瞎了,或一隻眼睛較小些)目者、一眼者、邪眼者一定會見替(無法清楚辨識)。華嚴經,無先後之經故,無佛語相違之事,因此也就沒有大疑出來之理。大集經、大品經、金光明經、阿彌陀經等,為了彈呵諸執著小乘經之二乘故,而說十方乃淨土,令凡夫、菩薩欣慕,使二乘煩惱。諸大乘經與小乘經有一分之不同故,或於十方佛現,或從十方遣大菩薩,或於十方世界示此(大乘經)之說由,或從十方集諸佛;或說釋尊舌覆三千,諸佛示廣長舌來讚歎証明之景況。此完全是為了破諸小乘經之十方世界唯有釋迦牟尼佛一佛之說。法華經亦一樣,與先後之諸大乘經之不同出來,此不同之大事非舍利弗等諸聲聞、大菩薩、人天等所思疑之「將非魔作佛」也。而華嚴宗、法相宗、三論宗、眞言宗、念佛宗等翳眼之輩,思彼彼之經經與法華經同者,當為笨拙之眼也。

 佛滅後與二乘作佛

但在世,亦有捨四十餘年之經經而就法華經之人吧。然而佛滅後,開見此經文而信受之事當非常難也。今世雖皆信法華經,然非因法華經也。其故,說法華經與大日經、法華經與華嚴經、法華經與阿彌陀經乃一也之人,悦而歸依;而云有別別之勝劣之人並不(信而用之),縱令用之,想亦非本意。

日蓮云「佛法傳入日本既七百餘年,但計傳教大師一人理解法華經」,但即使這樣說,諸人亦不採用(此看法)。但法華經見寶塔品云「若接須彌擲置他方無數佛土,亦未爲難。乃至,若佛滅後於惡世中能説此經,是則爲難」等。日蓮之強義(堅決的主張)普合經文(恰好與此法華經之經文一致)。為了法華經之流通所說之涅槃經云「末代濁世謗法之人如十方大地之土,正法之人如爪上之土」,這當如何來看待才好呢。日本之諸人爪上之土呢,還是日蓮十方之土呢,當好好思惟。賢王之世,道理可勝;愚主之世,非道(不合道理之事)可為先;而於智慧、德望出色之聖人之世,法華經之實義可顯等,可為心得。

此法門(就所謂二乘成不成佛之法門而言),以迹門與爾前來相比,爾前諸經似較佔優勢。若是這樣的話,則舍利弗等諸二乘當成永不成佛之人,果真如此,則彼等當多麼地嘆啊。[第4‧1


1272.2. 開目抄 ~ 金言 5.

第五章  久遠實成

 諸經未顯之久遠實成

第二個大事,久遠實成也。教主釋尊住劫第九之減劫,人壽百歳之時,師子頬王之孫,淨飯王之嫡子,童子之時名悉達太子一切義成就菩薩是也。御年十九御出家,三十成道之世尊,始於寂滅道場(伽耶城南之菩提樹下之道場)說華嚴經,示現實報華王(只限別圓二教之菩薩居住之實報土之蓮華藏世界)之儀式,又以此世界之教主毘廬遮那佛之身分說給「十玄門」及「六相圓融」,並說給法界之存在雖有各各之立場,然實乃互具圓融,又說示頓得極果等微妙之大法;此時十方諸佛顯現,一切菩薩雲集。此華嚴經之說法,因為國土也好,聽者之機根也好,諸佛之到場也好,成道後最初之說法也好,應是為了付何事歟,而有隱秘大法之必要。所以經文才會說「顯現自在力演説圓滿經」。華嚴經一部六十卷,一字一點圓滿經也。譬若如意寶珠,一珠與無量珠之德用共同也。一珠盡雨萬寶,如同萬珠盡萬寶。如此,華嚴經,一字也好,萬字也好,但同一事,皆圓滿經也。「心、佛、及衆生三者無差別」之文非僅華嚴宗之肝心,也正是法相宗、三論宗、眞言宗、天台宗之肝要。

此等程度之巧妙之御經究竟有何事必須隱藏呢。雖其經文說二乘、闡提不成佛,然就以「珠之瑕疵」來思維上,但迄三處自稱始成正覺,而欠說給法華經壽量品所說之釋尊之久遠實成(久遠之昔之成道)。珠之破(好好的寶珠有二個破損處)如雲之蓋月、日之蝕,實在是意想不到之事。華嚴經之後之阿含部、方等部、般若部、特別是大日經等佛説故,雖巧妙,然相對於華嚴經而言則無價值;所以彼經隱秘不說之久遠實成,此等劣之經經無顯之道理。因此,於諸阿含經云「初成道」;方等部之大集經云「如來成道始十六年」,淨名經云「始坐佛樹(菩提樹)(禪定力)降魔」,大日經云「我昔坐道場」;般若部之仁王經云「二十九年,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此等經經皆說「始成正覺」。

但耳目驚動的是:於無量義經一一列擧華嚴經之唯心法界之法門、大方等大集經之海印三昧之法門、般若經之混同無二之法門等出色之法門,說其只不過是或「未顯眞實」、或「歷劫修行來成佛」等低下程度之御經,所以「我先道場菩提樹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文,與初成道之華嚴經之「始成」之文同,都是在說「始成正覺」,無何不思議的。要之,無量義經,法華經之序分(序論)故,正宗(本論)之事當未言也。而進入法華經之正宗時,於略開三、廣開三之迹門方便品之御時,說「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世尊(方便之法)久後 要當說真實」,「正直捨方便」等,而多寶佛指迹門八品(方便品至人記品)証明「釋尊所說皆是眞實」故,到底在這裏當有隱藏著何事呢。雖然仍究秘久遠壽量(久遠之壽命),但語「我始坐道場,觀樹亦經行(邊觀菩提樹邊迴步其周圍)」,最第一之大不思議也。

  久遠實成之明文

因此彌勒菩薩於涌出品以四十餘年未見而今見之大菩薩,對佛所說之「佛(然後)乃教化之,令初發道心」等提出疑問云「如來爲太子時,出於釋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是以來始過四十餘年,世尊云何於此少時大作佛事」。教主釋尊為(消散)此等之疑而決意說壽量品。於是首先擧爾前經及法華經迹門之會眾所聞之「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皆謂今釋迦牟尼佛出釋氏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後確實地回答此疑云「然善男子,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

  久遠實成與真實之一念三千

華嚴部乃至般若部等之大日經等之諸經,非僅隱二乘作佛,亦欠說給久遠實成。此等之經經有二失。妙樂大師云一,「存行布(注重差別及次第,不說平等及圓融)故,仍未開權(打開權教和實教之差別)」,欠迹門之一念三千(無十界之互具圓融故,也就不成立迹門之一念三千),所以二乘作佛亦決不許。二,「言始成故,曾未發迹(開「始成」之垂迹身而明久遠之本地身)」,欠本門所說之釋尊之久遠實成。此等之二個大法,釋尊一代說教之綱骨(大綱及骨髓),一切經之心髓也。法華經迹門方便品說一念三千法門,基於此法門而許二乘作佛之義故,爾前經二種之失(消除)一個;然未發迹顯本故,也就沒顯真實之一念三千(沒有成就一念三千真實之意義),所以好不容易才許的二乘作佛也就未(確定);如水中之見月,似無根之草之浮於波上。而至本門壽量品,破始成正覺,明久遠實成之本地身,則破爾前迹門四教(藏教、通教、別教、圓教)之果。破四教之果(四教之佛果成了無實体之虛妄之果德),則破四教之因(至此佛果之修行之道筋之九界之因行亦被否定)矣。這樣打破爾前、迹門之十界之因果,顯說基於久遠之本地之本門十界(習神力品之「於時十方世界,通達無礙,如一佛土」)之因果,此即本因本果之法門也。九界具無始(永遠)之佛界,佛界備無始(永遠)之九界,於此成就眞之十界互具、百界千如、一念三千。

  久遠實成之難信

所以若返回來看,則華嚴經之臺上十方(於蓮華台上說華嚴經之毘廬遮那佛),說阿含經之小釋迦(一丈六尺之釋迦佛),方等部、般若部、金光明經、阿彌陀經、大日經等之權佛等,皆此壽量之本地佛之天月於大小之器暫浮之影。而諸宗之學者等,近者迷於自宗之宗旨,遠者不知法華經之壽量品故,水中之(月影)(認定)成實月,其結果或思入水取月,或付繩繫留。天台云此為「不識天月但觀池月」。

日蓮案云(担心的是),連法華經迹門所說之二乘作佛,猶覺爾前強(持否定立場的爾前經佔優勢),況於法華經之本門顯久遠實成之時,又更(一定更是)爾前(佔優勢)也。其故:爾前、法華相對,猶惑於爾前上,且非僅爾前,法華經迹門十四品亦一向同於爾前,沒說久遠實成;又法華經本門十四品除涌出、壽量二品外,皆存始成(以釋尊乃印度菩提樹下始成正覺之佛為前提來說法),沙羅雙林最後之大般涅槃經四十卷為首,法華前後之一切大乘經一字一句久遠實成都沒有,雖有說法性之理体之法身之無始無終(常住),然未說應身、報身之顯本(但有關事成之應身和報身之久遠之本地則一字一句也沒說出)。如此為何要捨廣博之爾前經、法華經本迹之大部分、涅槃經等之諸大乘經,但(隨)涌出、壽量二品之說示呢。

   佛滅後宗教之混亂

因此即使云八個年之經不同於四十餘年之經經,即使云先判後判之中應付後判,猶移信心於爾前。

又但釋尊在世計,於難信中當有採納法華經者,然居滅後(滅後出世)之論師人師則多移爾前(以爾前經所說做為依據)。如此,法華經難信上,世漸(衰),則聖賢漸隱,迷者漸多。其結果世間之淺事猶弄錯,何況出世之深法(佛法)能不弄錯乎。犢子、方廣之聰敏,猶弄錯大小乘經,結果雖學佛法卻立外道之義。小乘之論師無垢、數論派之外道摩沓婆之利根,依舊不辨權實二教。正法一千年之内,近釋尊之在世,月氏之内已如斯。況尸那、日本等,國隔音變(國既異語言也不同);人之根亦鈍,壽命亦日淺,貪瞋癡亦倍増;又佛去世之年代久,佛經之解釋亦皆謬誤。這樣的狀態下,誰之智解可直呢。佛於涅槃經記云(預言)「於末法,正法者爪上土,謗法者十方世界之大地之土」,可見矣。法滅盡經云「謗法者恒河沙,正法者一二小石」,留下這樣之記。於千年、五百年難得一人信受正法吧。其結果,依世間之罪而墮惡道者爪上之土,依佛法之罪而墮惡道者十方之土。又僧當比俗還多,尼當比女還多墮惡道。[第5‧1

 

1272.2. 開目抄 ~ 金言 6.

第六章     反躬自省與受難覺悟之發願

於此,日蓮思案云「世既入末代二百餘年之今,浮生於邊土(指日本,相對於印度而言),又下賤,又貧道(德行淺薄)之身也。過去輪迴六趣(六道)之間生為人、天之大王而令萬民屈從之事,如大風之吹小木之枝之時亦未成佛;又修大小乘經之外凡内凡之大菩薩時(立志得佛道,從凡夫次第修行前進來成大菩薩),經一劫二劫無量劫立菩薩之行,並已入不退之時,被強盛之惡緣所攻陷亦未成佛;果真如此則我,在世遺漏之大通結緣之第三類歟,還是久遠五百之退轉來到今日歟(依據法華經化城喻品,雖於三千塵點之昔從大通智勝佛之第十六王子〔即釋尊〕聞法華經而結緣,然因過去永執小乘而不信受,其後於釋尊在世之法華會座始接受大乘,但亦不能得道,而於滅後好不容易才得道之第三類之人歟;或者,依據壽量品,雖於五百塵點劫之久遠之昔接受成佛之下種,然其後見失佛道修行之志,從未成佛,而生末法之今之人歟)。

而修行法華經之時,雖能忍世間之惡緣、王難、外道之難、小乘經之難等,然卻為看似窮究權大乘實大乘經如淨土宗之道綽、善導、法然等惡魔入身者(此等之人,強烈褒捧法華經,抑低人人之機根,立法華經乃理深解微之教,依法華經未有一人得佛道,又念佛以外之修行,極樂往生者千中無一人等)之花言巧語所騙,無量生之間恒河沙回被騙而墮於權經矣。然後從權經墮小乘經矣,從小乘經墮外道外典矣;結果,墮於惡道矣」。深知這樣的自己過去之障礙。

而日本國知此障礙者,但日蓮一人也。此一言說出的話,則父母、兄弟、師匠之國主之王難必來;不說的話則似違背佛菩薩憐憫眾生之慈悲之心。如此思惟之際,於法華經、涅槃經等合見此二邊時:「不說則即使今生無事,後生必墮無間地獄;另一方面若說,則知妨礙正道之三障、引誘眾生入惡道之四魔必競起矣」。於此,認為二邊之中當說;與此同時,又思及王難等出來時若會退轉,則不如一開始就不說吧,這樣猶豫了好久,此正是法華經見寶塔品所說之六難九易之法門也:「我等程度之小力者即使擲須彌山、我等程度之無(神通)者即使負乾草而劫火(劫末燃盡世界之火)不能燒、我等程度之無智者即使暗誦恒沙之經經,此等非難事,法華經一句一偈於末代來持則難事也」,此恰好符合我此時之立場。但願今度起強盛之菩提心而不退轉矣。[第6‧1

 

1272.2. 開目抄 ~ 金言 7.

第七章    法華經預言之色讀(体現)

   接連之法難

既二十餘年間說此法門,日日月月年年難重疊。小難不知其數,大事之難四度也。二度松葉谷法難〔「立正安國論」呈上的一二六年的八月二七日在鎌倉松葉谷的草庵,宗祖遭念佛者暴徒所襲擊的事件〕及松原劍難〔一二六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傍晚,宗祖及弟子、檀越等十餘名在安房國東條鄉松原大路被東條景信等所襲擊之難〕)暫擱,王難(伊豆之流罪和從龍口法難至佐渡之流罪)已及二度。特別是今度從龍口到佐渡的法難已危及我身命。又弟子、檀那不用說,最後連僅是些許聽聞我之教之俗人,都被行以重科,宛如謀反之人。

法華經第四卷法師品云「而此經者,如來現在猶多怨嫉,況滅度後」。第二卷譬喻品云「見有讀誦書持經者,輕賤憎嫉而懷結恨」。第五卷安樂行品云「一切世間多怨難信」。又勸持品第十三云「有諸無智人惡口罵詈等」,又云「向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誹謗説我惡,謂是邪見人」,又云「數數見擯出」。又常不輕菩薩品云「杖木瓦石而打擲之」。

涅槃經云「爾時多有無量外道,和合(團結)共往摩訶陀國王阿闍世所,訴云『今者唯有一大惡人瞿曇沙門(釋迦牟尼佛),一切世間惡人爲利養故往集其所,而爲眷屬(弟子)不能修善。以呪術力故,調伏迦葉及舍利弗、目犍連』」。天台大師就法師品之「況滅度後」之經文釋云「何況未來,理在難化也(理由在於難教化也)」。妙樂大師就「怨嫉」二字釋云「(障礙 )未除者爲怨,不喜聞法華經者名嫉」。漢土南北朝時代,長江以南三宗及以北七宗之十師為首,漢土無量之學者,以天台為怨敵。日本則法相宗得一云「(呵斥之意)哉智公(天台大師),汝是誰弟子,以不足三寸之舌根而謗覆面舌(指釋尊)之所説之解深密經之教」。東春之智度法師說明云「問云,在世時許多怨嫉,佛滅度後,説此經時,何故亦多留難(苦難)耶。答云,如俗言良藥苦口。此法華經廢五乘(人至菩薩乘)之異執,立一極之玄宗(「誰都能平等地立於久遠之本地而到達一佛乘之悟」之深遠之教),故斥凡夫之怠慢,呵聖者(指二乘)之停滯,排大乘(指權大乘)破小乘,銘天魔爲毒蟲,説外道爲惡鬼,貶執小乘之二乘爲貧賤,挫菩薩爲新學(初信之行者)。故天魔痛惡聞法華經之教,外道逆耳,二乘驚怪菩薩怯行。如此之徒悉爲留難(皆加迫害於法華經之行者)。多怨嫉之言豈虛哉」。傳教大師顯戒論云「監督僧尼之務的南都六宗之僧統們為了批判最澄(即傳教大師)而向朝廷奏曰『昔西夏(指西方之印度)有示奇異之行体的鬼辯婆羅門,今東土(東方之日本)有吐巧言禿頭沙門;此乃物類冥(集)而誑惑世間』。對此我反論曰『昔聞漢土齊朝之慧光國統欲毒殺達磨大師,今見本朝(日本)之六統親自迫害最澄,實哉法華何況滅度後也』」,又法華秀句云「語代則像終末初,尋(國土)則唐東(靺鞨國)西之邊國日本,(考究)人則五濁之世出生互相鬪諍之時之人也。經云,猶多怨嫉況滅度後,此言良有以也」。

夫小兒加灸治必恨母親,重病者施良藥定愁苦口。在世猶多怨嫉,乃至像末邊土歟。當山重山,波疊波,(法難)加難,(惡事)增非。像法時代之中頃,天台大師一人理解法華經一切經也(根據法華經來解讀一切佛經)。南北雖(怨嫉)之,然陳隋二代之聖主(漢土晉後南北朝陳之宣帝陳頊及隋朝之文帝、煬帝)親身判定兩者之是非,諸宗之敵遂盡矣。像法之末傳教大師一人,法華經一切經,如佛説地讀給。其時南都(奈良)七大寺雖蜂起反對,然桓武乃至嵯峨等賢主,親自明正邪故,又無事。

今末法之始二百餘年也,法師品況滅度後之兆、大集經鬪諍之序,故非理作前濁世之(明証),未召合(公場對論)而流罪乃至及於生命也。那麼日蓮法華經之智解雖不及天台、傳教千萬分之一,然忍難、慈悲顯著之事,兩大師當心懷畏懼吧。以往心存遲早必蒙諸天之御加護,然無一分之驗,終沈於重科。返觀推量此事,則我身非法華經之行者歟,又應守護行者之諸天善神等捨此謗法之國而去歟,這樣種種疑問的心情。

   二十行偈之色讀

而法華經第五卷,勸持品二十行之偈,若日蓮不生此國,則世尊殆大妄語之人,八十萬億那由他菩薩亦當墮提婆之虛誑(故意欺騙人)罪。(指二十行之偈)云「有諸無智人,惡口罵詈等,及加刀杖者」;見今之世,日蓮外之諸僧,有誰人因法華經之故而遭諸人惡口罵詈,受刀杖等加之者歟;無日蓮則此一偈之未來記(預言)成妄語矣。「惡世中比丘邪智心諂曲」,又云「與白衣説法爲世所恭敬,如六通羅漢」:此等之經文,若無今世之念佛者、禪宗、律宗等之法師,則世尊又大妄語之人。「常在大衆中,乃至向國王、大臣、婆羅門(祭祀者)、居士(有社會地位之農工商者)」:今世之僧等,若不讒奏日蓮令流罪,則此經文虛也。

又云「數數見擯出」:日蓮若不因法華經之故度度被流放,則「數數」二字又該如何。此二字,天台、傳教亦未(体現),況餘人。因此末法之始之驗「恐怖惡世中」之金言之實現,但日蓮一人能以身去讀其中「數數」二字。例如世尊,於付法藏經記云「我滅後一百年,當有謂阿育大王之王」,於摩耶經云「我滅後六百年,於南天竺當出謂龍樹菩薩之人」,於大悲經云「我滅後六十年,謂末田地(付法藏第三祖,為第二祖阿難之弟子,和商那和修同時接受付法)之人當於大地築龍宮」,此等皆如佛記徹底實現。不然的話,誰當信受佛之教呢。

而佛於正法華經及妙法蓮華經云「恐怖惡世」、「然後未來世」、「末世法滅時」、「後五百歲」等,並以此來定法華經之確切流布之時。今世若無法華經勸持品二十行偈所預言之俗眾增上慢、道門增上慢、僭聖增上慢之三類之強敵,則誰信受佛説。若無日蓮,則誰作為法華經之行者來佐助佛語呢。漢土南三北七、日本南都七大寺等,猶一貫為像法之法華經之敵,何況今世之禪、律、念佛者等,可脱乎。勸持品之經文普合我身,所以愈蒙王難則愈增喜悦。就例如,「願兼於業」的未斷惑的小乘之菩薩,雖原本不願造罪,然見父母等之墮地獄浮大苦而無法捨置此事,而故意犯罪業,願墮地獄來同苦代苦而喜悦一樣。此又如斯(我又一樣),雖似不堪現在之迫害,然想到未來能脫惡道則悦也。[第7‧1

 

1272.2. 開目抄 ~ 金言 8.

第八章    諸天不守護之疑問

   一大事之疑問

但世間之疑、自心之疑且說之,為何天未給扶持呢。諸天等守護神有佛前之御誓言;所以,法華經之行者即使為猿,仍號法華經之行者,諸天應思快早早完成佛前之御誓言故,若無其義(此情形),則我身非法華經之行者歟。此疑,此書之肝心(最重要之論點),一生之大事故,當反覆書示此事,來結實地回答此疑。

   先來談報恩與守護行者

漢土春秋時有謂季札(吳國之使者)者,為了不違背心之約束,懸掛王之重寶之劍於徐君之墓。云王壽之人,飲河水而投銅錢於水,以報河水之恩惠。謂弘演之人,切開自己之腹而入主君之肝。此等,賢人也,有恩當報恩。況舍利弗、迦葉等大聖,二百五十戒及三千威儀等生活紀律一個無缺,斷見惑思惑之煩惱,離三界六道之迷之聖人也,乃梵帝諸天之導師,一切眾生之眼目也。而四十餘年間,永不成佛這樣嫌捨;但嘗法華經不死之良藥,如讓焦種生芽、破石還合、枯木長華菓,許其當成佛;而彼等到目前為止未示八相成道之姿,於這麼短的時間就忘失法華經之重恩,為何會有此似不報恩之事呢。若不報,則尚不如彼彼之賢人,當成不知恩之畜生。晉毛寶(將軍名)之龜不忘襖恩;昆明池之大魚報漢武帝救命之恩,夜中獻明珠。連畜生猶報恩,何況大聖。

阿難尊者,斛飯王之次男;羅睺羅尊者,淨飯王之孫也。人中之高家上,成証果之身,而被按住成佛,八年靈山之席才被授給山海慧、蹈七寶華等如來之號。若非法華經,則雖如何多樣讚云之大聖,然誰當恭敬供奉呢。稱夏桀、殷紂者,萬乘之主,土民之歸依也;然而政敗世亡,故今成惡人之代表,稱桀紂桀紂。若對下賤者、癩病者說其如桀紂,則視為被罵而生氣。五百弟子品授與普明如來之名的千二百人為首之無量之聲聞,若非法華經,則可聞誰名,可習其音乎。所以佛滅後即使有一千聲聞集佛之教編成一切經,也一定無人看吧;更何況會以此等之人人之繪像、木像作為本尊來尊敬乎。此完全是因法華經之御力,令人們當歸依一切之羅漢。諸聲聞若離開法華,則如魚之離水,猿之離木,小兒之離乳,民之離王;所以怎麼可以離棄法華經之行者呢。

諸聲聞於爾前之經經,於肉眼之上得天眼及「見諸法之空理」之慧眼。而至法華經,能具備「菩薩為了救眾生照見一切」之法眼及「佛知見一切」之佛眼;連十方世界猶照見,何況此娑婆世界中,不當知見法華經之行者乎。設日蓮似惡人,即使一言二言、一年二年、又一劫二劫、乃至百千萬億劫,惡口罵詈此等聲聞,加上刀杖,但只要日蓮是信仰法華經之行者,則無捨棄之理。譬如幼稚即使罵父母,父母會捨棄此子乎。梟鳥食母,母明知此,然不捨棄彼。又非常像虎的稱破鏡之獸會殺害父,但父隨此事。連畜生猶如斯,大聖豈可捨棄法華經之行者乎。

因此迦葉等四大聲聞於法華經信解品之領解文云「我等今者,眞是聲聞,以佛道聲,令一切聞。我等今者,眞阿羅漢,於諸世間之天人魔梵,普於其中應受供養。世尊大恩,以希有事憐愍教化利益我等,無量億劫誰能報者。手足供給頭頂禮敬,一切供養皆不能報。若以頂戴,兩肩荷負,於恒沙劫,盡心恭敬,又以美膳、無量寶衣及諸臥具、種種湯藥,牛頭栴檀及諸珍寶以起塔廟,寶衣布地,如斯等事,以用供養,於恒沙劫,亦不能報」等。

   二乘之受難

諸聲聞等,於前四味之經經蒙釋尊多少之呵責,在人天大會中添恥辱之事,不知其數。因而迦葉尊者渧泣「一切聲聞於大乘教不能成佛」之音,響徹三千世界;須菩提尊者茫然而拋棄鉢;舍利弗吐飯食,誓不受供養;維摩居士嫌富樓那入糞於畫瓶(不辨別眾生之機根而說法,猶如入污物於高貴之寶器)。儘管世尊曾於鹿野苑讚歎阿含經,令以二百五十戒為師來修行等,慇懃讚揚,然今又何時之間給這樣的我之所説(非難小乘教),當可云二言相違之失矣。例如世尊罵詈提婆達多:汝愚人,食人之唾。提婆達多受此如毒箭入胸之屈辱,恨云「瞿曇非佛陀。我斛飯王之嫡子(長男),阿難尊者之兄,與瞿曇乃同類(有同族關係)也。即使有怎樣不好之事,可私下教訓。於此等之人天大會,現說此等之大禍(無情的恥辱),於大人佛陀中應該有乎。因此將來要奪汝妻,又今一座欠缺羞恥,從今日起生生世世為釋尊之大怨敵」這樣發誓。

將這樣的事連起來思考,今諸大聲聞,本出自外道婆羅門(祭祀階級)之家,又若成諸外道之長者,則諸王所歸依,諸檀那所尊敬也;或種姓高貴之人,或富福充滿之輩。而彼彼拋榮官(名譽及財產)等,倒慢心之幢,脫俗服,身穿壞色之糞掃衣,拋白拂、弓箭等,手握一鉢,如貧人、乞丐等,竭力侍奉世尊,成無防風雨之宅,繼身命之衣食乏少之人。然五天四海皆外道之弟子檀那故,連佛都遭逢九横之大難:所謂提婆之飛大石,阿闍世王之放醉象,阿耆多王之馬麥,婆羅門城之漿,旃遮(名字)婆羅門女之腹藏鉢。何況所化之弟子,遭受迫害之數,更是難申難計。無量之釋子被波瑠璃王所殺,千萬之眷屬為醉象所踏,華色比丘尼為提婆所害,迦盧提尊者被埋於馬糞之下,目連尊者為竹杖外道所害。

六師(婆羅門六派之有力之外道)同心向阿闍世王、婆斯匿王等讒奏云「瞿曇,閻浮第一之大惡人也。彼所到之處,三災七難作前。就如大海之集眾流,大山之集眾木;於瞿曇之所,眾惡人集矣:所謂迦葉、舍利弗、目連、須菩提等也。受人身者當忠孝為先;彼等為瞿曇所騙,不從父母之教訓,自家出奔,亦不遵從王法之宣而至山林。這樣輕蔑忠孝之人,不可留跡於一國者也;因此於天,日月眾星變,於地眾夭盛也」這樣控訴。即使只有這些,聲聞們無論如何也難於忍受,然又一再出現如下之災難故,終於彼等無法素直地跟隨釋尊。這就是:於人天大會之眾生列座之大會上,時時聽到釋尊呵責聲聞們之音,彼等聞此音不知如何是好,只能有狼狽之心(一味地驚慌失措)。

加之,為大之大難之第一者(最大之非難)乃淨名經之「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不能得福),供養汝者墮三惡道」。文心:佛,於中印度稱菴羅苑之所,在梵天、帝釋、日月、四天、三界諸天、地神、龍神等,無數恒沙之人人之大會中云「供養須菩提等之比丘(指聲聞)等之天人當墮三惡道」。直接聞此等非難之天人當會供養此等之聲聞乎。總之:佛像是要用自己之御言來殺害諸二乘歟。有心之人人感到厭煩當疏遠佛矣。那麼此等二乘之人人,因釋尊剩餘之供養,才好不容易地永續了身命。

因此思案事情之心:若釋尊只說四十餘年之經經,無法華八個年之所説,若御入滅,則誰人當供養此等之尊者;當現身墮在餓鬼道矣。

   法華經之法恩

而未顯真實之一言如東春之大日輪之消滅寒冰,如大風之零落無量之草露,否定了四十餘年之經經,如大風之捲黒雲,大虛之處滿月,如青天之懸日輪,照給「世尊法久後,要當説眞實」。而華光如來、光明如來等之舍利弗、迦葉等如赫赫之日輪、明明之月輪,鳳文之驗(經文明記)、龜鏡之浮(後代之標準、依據),正是給如來滅後之人天之諸檀那等,當如仰佛陀般敬仰聲聞。

   守護之必定與未遂

水澄清,月不會惜影;風若吹,草木可不屈從乎。若有法華經之行者的話,則此舍利弗及迦葉等之聖者為了守護,即使穿過大火之中,即使穿過大石之中,也必當要來;雖云迦葉於雞足山入定待將來彌勒佛之出現,然事有先後,今為何聲聞們不出現於此呢;全然無所謂不思議也。今非當法華弘通之後五百歲歟,末法廣宣流布之佛語可成妄語歟,還是因為日蓮非為法華經之行者歟。稱法華經不過是傳佛悟之糟糠之教,稱只我禪宗是教外別傳也之大妄語者可給守護歟;定念佛宗以外之教,捨閉擱抛吧,法華經之門,徒然也,拋棄吧,這樣彫付於選擇集之版木而(倒壞)法華信仰之堂塔者可給守護歟。雖有佛前之誓,然見濁世之大難之劇烈,而諸天不下降;日月在天,須彌山今亦無崩,海潮依舊増減,四季亦如傳統般地到來;儘管如此,然未加護法華經之行者,到底是何故呢,大疑只有越來越堆積。[第8‧1

 

1272.2. 開目抄 ~ 金言 9.

第九章    迹門之具足道

   釋尊之一字不說

又如諸大菩薩、天人等,雖於爾前之經經授與成佛之記別,然如取水中之月影,就如思影為體般,始終只有色香(文字上)而無實義(真實意義之記別),所以佛之御恩「深而不深」也。世尊初成道,最初還未説自己之教時,稱法慧菩薩、功徳林菩薩、金剛幢菩薩、金剛藏菩薩等等六十餘之大菩薩從十方諸佛國土來到教主釋尊之御前,並應賢首菩薩、解脱月菩薩等之請而說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法門,此等大菩薩所説之法門非習於釋尊。又十方世界諸梵天等亦來說法,又亦非習於釋尊也。總之,聚集於華嚴會座之大菩薩、天龍等,釋尊成道以前已住不思議解脱(悟得大乘並安住其境地)之大菩薩也;彼等有釋尊過去因位(修菩薩之行時)之御弟子歟,有十方世界先佛(於釋尊以前成道之佛)之御弟子歟,不管怎樣非一代教主始成正覺之佛之弟子。華嚴經之後於阿含部、方等部、般若部之說教之中,佛伴隨著說藏、通、別、圓四教之時,御弟子才漸漸出來。

(指阿含、方等、般若)又雖佛自説,然非正説。這麼說來,方等、般若所明之別、圓二教,出來華嚴經之別、圓二教之義趣。(華嚴經)別、圓二教非教主釋尊所說之別、圓二教,法慧等大菩薩所說之別、圓二教也。此等大菩薩,於人目(外表之意)看來,似為佛之御弟子,然寧可說是佛之御師也。世尊聽聞彼菩薩之所説之別圓二教、四十位之法門而智發後,於後之方等部、般若部重說同樣之別、圓,色亦不替之華嚴經之別、圓二教也。

因此法慧等大菩薩,釋尊之師也。於華嚴經列擧出此等菩薩而說是善知識者,就是此意思也。稱善知識者,非一向是師,也非一向是弟子也。四教之中藏通二教又別圓之枝流也。所以知別圓二教之(指法慧等菩薩),必當知藏通二教。稱人師者,教弟子不知之事,是師也。例如,佛以前之一切人天、外道,二天、三仙之弟子也,流派雖至九十五種,然未出三仙之見。教主釋尊亦習傳於彼而為外道之弟子,然折磨身体之苦行、加深精神之樂行十二年之後,悟出「一切現象是『苦』;不持實体,『空』也;『無常』(一切是變遷)、『無我』(作為實体之我不存在)」之理,才離外道弟子之名,而自稱無師智(不依誰之教,表明安住於自悟之智慧);又人天亦仰為大師。因此前四味(華嚴、阿含、方等、般若)之間,教主釋尊,法慧菩薩等之御弟子也。例如稱文殊為釋尊九代之御師;常云爾前諸經不説一字(自己之教竟然一字不說)是也。

   具足道與十界互具

佛御年七十二之年,於摩竭提國稱靈鷲山之山,說無量義經時,擧四十餘年之經經皆納於枝葉之中,「四十餘年未顯眞實」這樣來否定。此時諸大菩薩、諸天人等,驚慌地請釋尊說出實義。無量義經雖有讓人思其為實義(真實之教)之一言,然誠尚未也。譬如月之出,其體隱於東山,雖光及於西山,然諸人不見月體也。法華經方便品「略開三乘顯一佛乘」之時,佛略宣一念三千之己心中之本懷(本意)。始之事故,如杜鵑之鳴聲,寢惚者僅聞一音,如月雖半出於山,然為薄雲所覆而隱約不清,舍利弗等驚,而諸天、龍神、大菩薩等催促,「諸天龍神等其數如恒沙,求佛諸菩薩大數有八萬,又諸萬億國轉輪聖王至,合掌以敬心欲聞具足道」而請也。文心(經文之意):舍利弗請佛授給四味三教四十餘年之間未聞之法門。

此文說「欲聞具足道」者,大涅槃經云「薩者名具足之義」。漢土唐代慧均之無依無得大乘四論玄義記云「沙者譯云六,(印度)法以六爲具足義也」。吉藏(嘉祥大師)法華義疏云「沙者翻爲具足」。天台法華玄義第八云「薩者梵語,此翻妙也」。釋尊付法相承第十三,眞言、華嚴等諸宗之元祖,其本地法雲自在王如來,迹則龍猛菩薩(法雲自在王如來之再誕龍樹菩薩,別名龍猛),悟得初地之大聖,其大智度論千卷之肝心云「薩者六也」。云妙法蓮華經者漢語也,月支(印度)云薩達磨(妙法)分陀利伽(蓮華)蘇多攬(經)。

善無畏三藏之法華經之肝心眞言云「曩謨三曼陀沒駄南〈歸命普佛陀〉唵〈三身如來〉,阿阿暗惡〈開示悟入〉薩縛勃駄〈一切佛〉枳攘曩〈知〉娑乞蒭毘耶〈見〉,誐誐曩娑縛〈如虚空性般清淨〉羅乞叉儞〈離塵相(心離迷)〉,薩哩達磨〈正法也〉浮陀哩迦〈白蓮華〉蘇駄覽〈經〉惹〈入〉,吽〈遍〉儍〈住〉發〈歡喜〉,縛曰羅〈堅固〉羅乞叉含〈擁護〉,吽〈空無相無願〉娑婆訶〈決定成就〉(歸依常住而普遍之佛陀三身如來,開示悟入一切佛之知見,則如虛空一樣清淨地離心之迷,入妙法蓮華經而遍住歡喜,決定成就堅固擁護此教)」這樣說示。

此眞言,南天竺之鐵塔中龍樹自金剛薩埵所傳之示法華經之肝心之眞言也。此眞言中,稱薩哩達磨者正法也。開頭之薩者正也;而正,妙也;妙,正也;同義故,漢譯為正法華經及妙法蓮華經是也。又善無畏三藏於妙法蓮華經之上置意味歸依之南無(曩謨)二字故,成南無妙法蓮華經。從以上諸釋知妙者具足,又六者六度萬行,舍利弗願聞具足諸菩薩之六度萬行之教也。具者,十界互具;足者,一界有十界,則於當位有餘界,滿足之義也。此經一部八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三百八十四字,一一皆備妙之一字,故所有之字,持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之威德之佛陀也,十界之界界之姿,皆是顯己界之佛界之姿也。妙樂云「(甚且)具佛界之(功德),餘界之(功德)亦然(當然具)」。佛答舍利弗等之願聞具足道云「所有之佛皆欲令眾生開其本具之佛知見(智慧)」這樣說明。眾生者舍利弗等之二乘,眾生者一闡提,又眾生者九法界,故一切菩薩四弘誓願之一之「眾生無邊誓願度」之願於此滿足也。釋尊於方便品云「我本立誓願,欲令一切眾如我等無異。如我昔所願,今者已滿足」之意同樣也。

諸大菩薩、諸天等聞此法門而於譬喻品領解云「我等從昔來數聞世尊説,未曾聞如是深妙之上法」。傳教大師解釋云「『我等從昔來數聞世尊説』,謂昔聞法華經以前所説之華嚴等大法也。『未曾聞如是深妙之上法』,謂未聞法華經所說之一切眾生皆成佛之唯一佛乘之教也」。即領解於華嚴、方等、般若、深密、大日等之恒河沙之諸大乘經,作為「釋尊一代之教之肝心之『一念三千』」之大綱、骨髓之二乘作佛和久遠實成之法門未聞也。[第9‧1

 

1272.2. 開目抄 ~ 金言 10.

第十章    本門之久遠實成                   

  分身諸佛

又從法華經說了一切眾生皆成佛之教之今起,諸大菩薩及梵天、帝釋、日天月天、四天王等才成了教主釋尊之御弟子。因此於寶塔品,佛思此等之大菩薩我御弟子等故,諌曉云「告諸大衆,我滅度後,誰能護持讀誦此經,今於佛前自説誓言」,這樣以非常強烈的語調來吩咐。又諸大菩薩亦照「譬如大風吹小樹枝」之經文,有如吉祥草之隨大風,河水之流向大海般,亦隨佛矣。

然而靈山說法之日尚淺,一切眾生皆成佛之「一佛乘之教」,夢歟實際歟,正在分不清之時,多寶如來「証前起後」之寶塔出現,証明至此之前釋尊所說的「迹門之教」皆是真實,同時為了起之後要說的「本門之教」之因緣故,釋尊使十方世界諸佛來集並宣言其「皆我分身」也,寶塔於虛空,釋迦、多寶並座其中,如日月之並出於青天。大會上,人天如眾星排列於天空,而釋尊之分身諸佛就座於大地上寶樹下之師子座上。華嚴經所說之蓮華藏世界,十方世界之報身佛和此娑婆世界之報身佛,徹底是各自居住於各自之國土,非彼世界之佛來此土而自稱釋尊之分身,亦非此世界之佛去彼世界也;這樣的情形中,但只法慧、功德林等大菩薩來到此娑婆世界之說法之大會上。大日經之四佛四菩薩及金剛頂經之三十七尊之佛菩薩等,雖似為大日如來之化身,然其化身非為法華經之法報應三身圓滿之古佛(久遠之佛)。大品般若經之千佛,阿彌陀經從東、西、南、北、上、下六方出現之諸佛,尚非他世界來集之佛。大集經之來集之佛又非分身之佛。金光明經出現於東、西、南、北四方之四佛亦不過是化身。

總之一切經中,集各修各行之法、報、應三身圓滿之諸佛,此等皆不是釋尊所說的「我之分身」之例,這只是為了導入法華經本門壽量品之遠序,而於寶塔品才說出分身之義。始成四十餘年之釋尊,集一劫十劫等以前之諸佛而說為分身,此並非指所謂諸佛作為法身之平等意趣故,着實震驚了四周。又始成之佛故,所化之弟子並未充滿於十方世界故,所以即使佛示現「具備分身佛」之徳,然弟子之數無論如何也無法趕上,故乃無益之行為也。天台云「分身既多,當知釋尊成佛久矣」,這是在說大會之人們,對於分身之多,真的是大大地為之震驚。

   地涌菩薩之出現

又涌出品,地涌千界之大菩薩從大地出現。其尊貴之姿是那麼莊嚴,即使被認為是釋尊第一之御弟子的普賢及文殊等菩薩,無論如何也不是其對手。華嚴、方等、般若、法華經寶塔品來集之大菩薩及大日經等之金剛薩埵等之十六人之大菩薩與今之地涌菩薩相比時,如猴群中出現帝釋一樣,無非山人中之公卿。對此,連釋尊之後當成佛之彌勒猶迷惑,何況其以下。

千世界(千個大千世界)微塵數之大菩薩中,有四人之大聖,所謂上行、無邊行、淨行、安立行也。與此四人對照,虛空、靈山之諸大菩薩等,眼睛來看,不能(一致),(給人的感覺)亦不能及。華嚴經之法慧、功德林等四菩薩,大日經之普賢、文殊等四菩薩,又金剛頂經之十六大菩薩等,朝向此四大菩薩之場合,就如翳眼之人之見日輪,畏縮於其耀眼之光,海人向皇帝朝奉,被其威嚴強烈打動一樣。這就像太公望等四聖之處眾中,又與漢高祖時代隱棲商山之四皓(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角里)輔佐年輕之惠帝之姿沒有兩樣,巍巍堂堂而尊高,釋迦、多寶、十方分身除外,一切眾生入佛道必須要依賴的指導者也。

   彌勒等之疑問

爾時,彌勒菩薩心中念言「我從佛為太子時,三十成道,至今之靈山之四十二年間,此娑婆世界之菩薩不用說,就是從十方世界來集之諸大菩薩亦皆知也;又,在十方之淨穢土,或身為佛之御使,或自己遊戲(教化眾生),於其國國見聞諸多之大菩薩;然這些至今從未見過之大菩薩之御師等究竟是什麼樣的佛呢,想必是此釋迦、多寶及十方分身佛陀所不能比之高貴之佛吧。見雨猛知龍大,見(蓮之花)大知池深;此等地涌之大菩薩是從何樣之國來的呢,又從奉何佛,習修什麼樣的大法呢」懷著這樣的疑問。對此太甚之疑問雖無法發表什麼言辭,然拜領佛之御力故歟,彌勒菩薩向釋尊疑云「無量千萬億大眾諸菩薩昔所未曾見。是諸大威徳精進菩薩眾。誰爲其説法教化而成就。從誰初發心稱揚何佛法。世尊我昔來未曾見是事。願説其所從國土之名號。我常遊諸國未曾見是事。我於此眾中乃不識一人。忽然從地出。願説其因緣」。對此經文,天台這樣解釋「自寂場(華嚴經之寂滅道場)以降,今座以往,十方大士來會不絶,其數雖不可限,我以補處(釋尊之後繼者)智力悉見悉知。而於此眾不識一人。然我遊戲十方,覲奉(會見)無數諸佛,大眾快所識知」。又妙樂「智人知起,蛇自識蛇」這樣說。經、釋之心分明也。總之,釋尊初成道至今,此土及十方未見過此等菩薩故,其名當然亦未聞過,這就是彌勒菩薩所說之疑問。

於是佛答此疑云「阿逸多,汝等昔所未見者,我於是娑婆世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教化示導是諸菩薩,調伏其心令發道意」。又云「我於伽耶城菩提樹下坐,得成最正覺,轉無上法輪,爾乃教化之,令初發道心。今皆住不退。乃至,我從久遠來,教化是等眾」。

因為這樣的回答,彌勒等大菩薩之疑問反而越來越大,心裏這樣想:華嚴經之時法慧等無量之大菩薩聚集讚歎,若思案這些大菩薩是什麼樣的人,則釋尊說「我之善知識(善佛道友)也」;其後之大寶坊說大集經之時及白露池說大品般若經之時,來會之大菩薩亦同樣也;可是今之大菩薩是彼等所不能比的既古且尊,而釋尊說「此等之菩薩乃我教化,令初發道心」,然此乃教導幼稚者使成弟子之語也。原有之疑變成大疑矣。日本聖徳太子,人王第三十二代用明天皇之御子也;御年六歲之時,面對百濟、高麗、唐土等海外來之老人,六歲之太子說「此等我之弟子也」,彼等老人又合掌答云「我等之師也」;不思議之(話)也。又外典所流傳的一段話:昔某人行走於路上,在路邊有一個年約三十的年輕人抓住一個年約八十的老人在打,某人質問是何原因,年輕人答云「此老翁是我子也」。此與今之釋尊和地涌大菩薩之關係相似之話也。

因此彌勒菩薩等疑云「世尊,如來爲太子時,出於釋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是已來始過四十餘年,世尊云何於此少時大作佛事」。一切菩薩,始自華嚴經,四十餘年之間,於會會向佛所提及之疑問,至今一切衆生之疑網皆已消除。這樣的情形中,今之疑問當成為第一之疑問吧。於無量義經大莊嚴等八萬大士問成佛之修行,釋尊對自己至今四十餘年所說的,經長時間之修行之後達到成佛之說法,加以否定,而明顯地說出所謂此身不改地得菩提之速疾成佛之法門故,此不同,菩薩等雖疑,然今之疑又超過此疑也。觀無量壽經,韋提希夫人之子阿闍世王受到提婆之唆使將父婆沙羅王禁錮起來,並打算殺母親韋提希夫人,但為耆婆、月光等聰明之家臣所強諫而釋放母親時,母親韋提希夫人向御招請來之佛,第一個問題就問「我宿何罪生此惡子,世尊復有何等因緣,提婆達多共爲眷屬」。此疑之中,「世尊復有何等因緣」之疑,成大之大事也。所謂轉輪聖王不與敵共生,帝釋不與鬼共住;何況佛乃無量劫之慈悲者也,為何與大怨者共在呢;還是釋尊並非佛呢,韋提希夫人當有此疑吧。然而釋尊並沒有回答此疑問。所以讀誦觀經之人只要沒有來到明釋尊與提婆之因緣的法華經提婆品,則其讀誦成無益也。又,大涅槃經壽命品,迦葉菩薩雖對釋尊反覆地提出三十六個質問,然不及今之從地涌出品之彌勒菩薩之疑問。那麼佛如果不消除此疑,則一代聖教將成泡沫,而一切眾生將懸於疑網矣。壽量一品之重要此也。

   久遠實成之開顯

其後佛說壽量品云「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皆謂今釋迦牟尼佛出釋氏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經文,始自寂滅道場終至法華經安樂行品,擧一切大菩薩等之所知也;然後云「然善男子,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因為此經文之一言,華嚴經三處之「始成正覺」,阿含經之「初成」,淨名經之「始坐佛樹」,大集經之「始十六年」,大日經之「我昔坐道場」,仁王經之「二十九年」,無量義經之「我先道場」,法華經方便品之「我始坐道場」等,皆成大虛妄也。

這樣顯釋尊乃過去常(「無限的過去以來常住之佛」此真實)之時,諸佛(其他一切之佛)皆成久遠之釋尊之分身也。而爾前經、法華經迹門之時,諸佛乃與釋尊並肩(處於對等的立場上)各修各行之佛也。所以,仰諸佛中之一佛為本尊者,乃降釋尊以及他佛於低位。然而如來壽量品之今,華嚴臺上之佛及方等、般若、大日經等之諸佛皆釋尊之分身也,眷屬也。佛三十成道之御時,奪取了大梵天王及第六天魔王所支配之娑婆世界,成了三界之主。今又翻轉爾前、迹門「十方世界乃淨土,此土(娑婆世界)則迷之穢土也」之說,而成此土正是佛清淨之本土,而十方世界乃釋尊垂迹(現暫時之分身)之穢土也。(釋尊)久遠本地之佛故,其垂迹之佛所教化之大菩薩及他方國土之大菩薩,悉皆教主釋尊之御弟子也。所以一切經中若不說此壽量品,則如天無日月,國無大王,山河無珠,人無(神魂)一樣;然為華嚴、眞言等之權宗之智者之華嚴宗之澄觀、三論宗之嘉祥、法相宗之慈恩、真言宗之弘法等一往權宗之人人,為了讚歎自己之依經,或云「華嚴經之教主,常住之報身佛;而法華經之教主則無常之應身佛也」,或云「法華壽量品之佛,無明之邊域(乃存在於迷之根本之無明中);而大日經之佛乃明之分位(乃存在於超克無明之迷之境地)」。雲隱蔽了月,讒臣隱蔽了賢人;人(搬弄是非)則黄石看成玉,(逢迎、諂媚)臣認定為賢人歟。今濁世之學者等被彼等之讒義所瞞,而不愛壽量品所顯之久遠實成之寶玉。又天台宗之人人亦迷惑,其中有認定黃金和黃石同價值之人。

(釋尊)若非久成,則所化之弟子當少之事應可理解也。月雖不(吝惜)影,然無水則不能映影。即使佛想教化眾生,然若與眾生無因緣,則也就沒有現「八相成道」之姿之事了。例如諸聲聞,雖登上所謂別教之初地、圓教之初住之聖者之位,似能教化眾生,然於爾前只專心自調(自己之修鍊)自度(自己之解脫),因為沒有與眾生結因緣,所以儘管於法華經得覺,也僅止於成佛之保証,八相成道必須待未來世了。所以,教主釋尊若是菩提樹下始成道之佛,則雖劫初以來即領此土(娑婆世界)之今此世界之梵帝、日月、四天等,也只是法華經之前四十餘年間之佛弟子也。又靈山八年之法華結緣之眾,若不熟識今上任之主君(意指不知今之主君始成正覺之佛實乃久遠實成之釋迦佛),則就好像對長久以來即統治此土之梵天及帝釋天等生疏一樣,而與釋尊成了半途而廢的師弟子關係。今,釋尊之久遠實成顯故,東方藥師如來之脇士日光、月光兩菩薩,西方阿彌陀如來之觀音、勢至兩菩薩,乃至十方世界諸佛之御弟子及所謂大日經、金剛頂經之金剛界、胎藏界兩部之大日如來之御弟子之諸大菩薩,猶為教主釋尊之御弟子也;諸佛,釋迦如來之分身以上,不用說與受其教化者是一樣的;何況此土劫初以來即住在之日天子、月天子及眾明星天子等,非教主釋尊之御弟子乎。[第10‧1


1272.2. 開目抄 ~ 金言 11.

第十一章    迷失本尊之諸宗

然而天台宗以外之諸宗皆迷失本尊。倶舍、成實、律宗,以三十四心斷結成道(用三十四種心來斷見思之煩惱而成道)之釋尊為本尊;這就好像天尊(帝王)之太子迷惑而認為自己是庶民之子一樣。華嚴宗、眞言宗、三論宗、法相宗等四宗,大乘之宗也。其中,法相、三論以通教之似勝應身之佛為本尊;這就如同大王之太子迷惑而認為我父是侍衛。又華嚴宗、眞言宗將釋尊降格,而定盧舍那(毘廬遮那佛)、大日如來為本尊;這就好似將身為天子之父降格,而讓非種姓(尊貴)者就法王之座而跟隨一樣。淨土宗,思釋迦之分身之阿彌陀佛為有緣之佛,而完全捨棄了肝心之教主釋尊。禪宗,就如下賤者仰仗一分之徳而輕蔑自己的父母一樣,輕視佛輕視經典。此等之宗皆迷失真實之本尊,就譬如三皇以前不知自身之父,人皆同於禽獸。

不知「說久遠之釋尊」之壽量品之諸宗之人人,與不知自己之父之畜生一樣,是不知恩之人也。故妙樂云「一代教中未曾顯久遠之父母之佛之壽。若不知(釋尊)壽之遠,復迷父(統治)之邦,徒謂才能,全非人子」。妙樂大師,活躍於唐玄宗天寶年間(公元七四二~七五五年)之人也,深讀廣勘三論、華嚴、法相、眞言等諸宗及其依經之後,書「不知壽量品之佛(久遠實成之釋尊)之人,迷於父統之邦之持才能之畜生也」。「徒謂才能」者,指摘「華嚴宗之法藏、澄觀,乃至眞言宗之善無畏三藏等,雖才能之人師,然如子之不知父也」之話語也。[第11‧1

 

1272.2. 開目抄 ~ 金言 12.

第十二章    一念三千之佛種

   諸經不說之一念三千之佛種

傳教大師,日本顯教密教之元祖,於法華秀句云「他宗所依經雖有一分佛母義,然但有愛而欠嚴義(說一分之實相之理,然僅是說佛產生的道理,這只是母之愛,而沒有說父之嚴義之佛種)。相對於此天台法華宗具父之嚴與母之愛二義,一切賢聖、學無學及發菩提心者之父也」。眞言宗及華嚴宗等之經經,猶無所謂下種益熟益、脱益等三義之名字,何況其(內容)。華嚴宗及眞言宗之經典等,雖有說一生初地之即身成佛等(一生之間到達所謂初地之高位,此身不改地成佛),然經權經(暫且說之方便之教)也,故沒有說出成佛之根源之過去之下種益。不知種之脫故(無下種之成佛故,無何實体),就如秦始皇之臣子趙高之登位,日本道鏡之居王位一樣,皆為虛也。

宗宗互諍權力(互爭自己之宗旨乃優也)。我不加入此種爭論,但只盡力於經典之心。依法華經所示之佛種,天親菩薩立種子無上也。此佛種者天台之一念三千是也。

   一念三千之盜用

華嚴經為首之諸大乘經及大日經等之諸尊(諸佛諸菩薩),成佛之種子皆一念三千也,而只天台智者大師一人体得此一念三千法門。華嚴宗之澄觀盜此一念三千之義而成華嚴經之「心如(巧妙的)畫師」之文之神魂。眞言宗之大日經等沒說二乘作佛、久遠實成、又一念三千之法門也。印度善無畏三藏來震旦後,見天台之止觀而智發,於大日經之「心之實相」及「我,一切之本初」之文之神,盜入天台之一念三千而成眞言宗之肝心,加之又以(諸佛之內証表現於身体上的印相)及眞言(表現於言語上的真言)作為秘密之事相來粉飾,而於判法華經與大日經之勝劣之際,作出理同(一念三千之理,兩經同等也)事勝(大日經備事相故,勝)之釋。然而作為金剛界及胎藏界之兩曼荼羅之原理的二乘作佛和十界互具之法門,果真大日經有乎;真言宗第一之誑惑也。故傳教大師批判云「新來真言家則泯筆受之相承(善無畏曾欺騙天台宗之一行禪師而取入一念三千,然真言宗謂無此事),舊到華嚴家則隱影響之軌模(法藏之五教判乃受天台之四教判之影響而立的,然華嚴宗隱瞞此事實)」。譬如有人渡到俘囚(未開化)之島,而說柿本人麿「朦朧」之和歌乃其所吟成,島上之人們當如其所說的那樣認為吧。漢土、日本之學者又如斯,看不清真言宗之不正。

   諸師之歸順 

良諝和尚云「眞言、禪門、華嚴、三論等之教,乃至,若望法華等(與法華經等相比)是攝引門(只不過是為了引導人們入於真實之方便之門而已)」。善無畏三藏年輕的時候因生病一時命絕,而遭閻魔大王之責備,就是因為「盜入法華經之一念三千」之惡行也。後因改心歸伏法華經才脫離閻魔之責備。其後,善無畏、不空等,置法華經於兩界(金剛界曼荼羅及胎藏界曼荼羅)之中央,如大王來尊崇,而胎藏界之大日經及金剛界之金剛頂經則置於左右如同臣下之位置,示向法華經之歸順。日本之弘法大師,教相(判定一代聖教之勝劣)之時,雖寄心華嚴宗而將法華經置於第八住心之低位;然傳真言宗之事相於實惠、眞雅等弟子及天台宗之圓澄、光定等人人之時,則安置法華經於兩界之中央。又如三論宗之嘉祥大師,雖於其法華玄論十卷之中定法華經乃會二破二之第四時之經典(云天台定法華經為第五時乃錯誤,其經應是:開會二乘為菩薩乘,破折二乘為菩薩乘之第四時之經典也),然不久即意識到自己之錯誤而歸伏天台,七年之間廢講散眾以身爲肉橋(踏台)來侍奉天台大師。法相宗之慈恩,於法苑義林章七卷十二卷「法華一乘教乃方便,三乘才是眞實」之妄言多矣。然而弟子栖復之法華玄贊要集第四卷卻云「故亦兩存(兩者共真實)」,自宗之主張不定(模稜兩可)矣,言雖兩方(言雖似承認雙方之真實),然心歸伏天台矣。華嚴宗之澄觀作華嚴經疏,「華嚴和法華相對,法華方便」,看起來雖似這麼寫,然「彼宗以(十界、十如、三千之法門)爲實義,此宗(我華嚴宗)之立義理無不相通」這樣寫,此非還悔之前所說的「法華經方便」之言辭乎。弘法大師又如斯也。無龜鏡則看不見自己之臉,無敵人則不知自己之非。眞言等諸宗之學者們,不知自己之非,然碰到了傳教大師才始知自宗之失。

所以諸經之諸佛、菩薩、人天等,雖似以彼彼之經經來引導而成佛,然實基於法華經之佛種而得正覺也。釋迦及諸佛之「眾生無邊誓願度」之總願,皆於此經滿足;方便品之「如我昔所願,今者已滿足」之文,此也。[第12‧1

 

1272.2. 開目抄 ~ 金言 13.

第十三章  五箇鳳詔與法華經行者之確認

   守護之必定與再疑

予推察事物之(詳情),華嚴經、觀無量壽經、大日經等讀誦修行之人,其經經之佛、菩薩、天等當有守護吧;此乃無疑之事也。但大日經、觀經等讀誦之行者等,若與法華經之行者敵對時,則彼佛、菩薩們當捨彼之行者而守護法華經之行者。譬如孝子,自己之慈父成為王之敵,則捨父而從王,孝之至也。佛法又如斯;法華經之諸佛、菩薩及十羅刹女守護日蓮以上,則淨土宗之六方之諸佛及守護念佛者之二十五菩薩,眞言宗之金剛界及胎藏界之兩曼荼羅之千二百諸尊等,七宗之諸尊及守護之善神當守護日蓮也。可思就例如七宗之守護神守護傳教大師一樣。

日蓮思案云「法華經二處三會在座之日月等之諸天,法華經之行者若出現的話,則猶如磁石之吸鐵、月之映水面,應思須臾來訪並代受行者之苦難以完成佛前之御誓;然至今沒有來訪問日蓮者,是因為日蓮非法華經之行者歟」。因此重(推考)經文之旨趣,對照自身,一定要檢討看看自己有無過失。

   三個勅宣

疑云。當世之念佛宗、禪宗等,究竟依何智慧之眼知其乃法華經之敵人、一切眾生之惡知識乎。答云。對此,不可出私言(個人的見解);而思:經釋之明鏡出而謗法之醜面浮,令見其失。但是生盲(天生無視力)者力不及也。法華經第四卷寶塔品云「爾時多寶佛於寶塔中,分半座與釋迦牟尼佛。爾時大眾見二如來在七寶塔中師子座上結跏趺坐。以大音聲普告四眾,誰能於此娑婆國土廣説妙法華經,今正是時。如來不久當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華經付屬有在」,此,寶塔品三個勅宣中第一之勅宣也。

又云「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説偈言。聖主世尊,雖久滅度,在寶塔中,尚爲法來。諸人云何,不勤爲法。又我分身,無量諸佛,如恒沙等,來欲聽法。各捨妙土,及弟子眾,天人龍神,諸供養事。令法久住,故來至此。譬如大風,吹小樹枝。以是方便,令法久住。告諸大眾,我滅度後,誰能護持,讀誦此經,今於佛前,自説誓言」,第二之鳳詔也。

又明六難九易之偈文云「多寶如來,及與我身,所集化佛,當知此意。諸善男子,各諦思惟,此爲難事,宜發大願。諸餘經典,數如恒沙,雖説此等,未足爲難。若接須彌,擲置他方,無數佛土,亦未爲難。若佛滅後,於惡世中,能説此經,是則爲難。假使劫燒,擔負乾草,入中不燒,亦未爲難。我滅度後,若持此經,爲一人説,是則爲難。諸善男子,於我滅後,誰能護持,讀誦此經,今於佛前,自説誓言」,此第三之諫勅也。第四、第五二個之諫曉於提婆品有,當後述。

   三個勅宣之意義

此見寶塔品之經文之心,就在眼前也。如青天大日輪之懸;似白色的臉上有(黑色的痣)一樣。然而生盲者、邪眼者、一眼者、各謂自師乃最高之智者之人、邊執家(偏見故,不接受他人之意見)者,卻難看見。今排萬難,為有道心者書留,令得見。傳說昔仙女西王母給漢武帝之桃,三千年才結一次果實;輪王出世之瑞相所現之優曇華,三千年只開一次;然值法華經遠難於此。又,漢之沛公與項羽經八年而爭漢土之霸權,源頼朝與平宗盛七年間在日本國中展開爭亂,阿修羅和帝釋鬥爭,金翅鳥和龍王戰於雪山頂上之阿耨池;然一定要知道這些爭鬥再怎麼熾烈,也不及法華經和其他經哪個真實呢之爭激烈。日本國,顯此法之真實者二度也,要知此乃傳教大師和日蓮也。無眼者當疑吧,力不可及也。此寶塔品六難九易之經文,釋迦、多寶、十方分身諸佛合集決定了日本、漢土、月氏、龍宮、天上、十方世界之一切經之勝劣。

   六難九易與諸宗

問云。華嚴經、方等經、般若經、深密經、楞伽經、大日經、涅槃經等,九易之内呢六難之内呢。答云。華嚴宗之杜順、智儼、法藏、澄觀等之三藏大師讀云「華嚴經與法華經六難之内,名雖二經,然所説乃至理此同也。如四門觀別而見眞諦同(小乘之修行方法雖有四門,然到達同一真理)也」。法相宗之玄奘三藏、慈恩大師等讀此六難九易之經文云「解深密經與法華經同為唯識(諸法者皆為心識之轉變)之法門,是判定一切經之勝劣之三時教判之第三時之中道教,六難之内(該當六難之經典)也」。三論宗之吉藏等讀云(這樣主張)「般若經與法華經,名雖異法體(一個)故,二經一個法也」。真言宗之善無畏三藏、金剛智三藏、不空三藏等讀云「大日經與法華經所說之理相同,同為六難之内之經典也」。日本之弘法讀云「大日經非六難九易之内。大日經,釋迦所説之一切經之外之經典也,乃法身大日如來之所説也」。或又有人云「相對於法華經是應身如來之釋迦之所說,華嚴經乃報身如來之毘廬遮那佛之所説,非六難九易之(範疇)也」。此四宗之元祖等如此解釋故,汲其流之數千之學徒等又不超此見解也。

    依法不依人

日蓮嘆云,這樣的上之諸人之(見解),如果是草率的錯誤的話,今世之人人應當轉過臉去而拒絕;而卻非重非(重複不法的行為來加以迫害),最後當向國王讒奏而及於我生命吧。但我等之慈父,雙林最後之御遺言之涅槃經云「依法不依人」。「不依人」者,初依二依三依第四依(眾生所依之人之四依之事,於小乘教乃依凡夫位和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等之聲聞,於大乘教則依地前至第十地之菩薩等,云此等不可作為所依之意也)。所以即使是普賢、文殊等第四依之等覺之菩薩說法門,但如不手握經典(根據佛之教)則不可用。又定「依了義經(說盡佛法之道理之經典)不依不了義經」;所以要先究明經中之了義、不了義經後方可信受。龍樹菩薩之十住毘婆沙論云「不依修多羅(經文)者黒論也,依修多羅者白論也」。天台大師云「與修多羅合者錄而用之。無文無義不可信受」。傳教大師云「依憑佛説,莫信口傳」。圓珍智証大師云「依文可傳」。

以上所舉之諸師之釋,雖皆一分一分(恰如其分)地說應依經論(經典及論釋)來辨勝劣,然他宗皆堅固信受自宗之宗旨,不明辨先師之謬義故,所以只是曲會私情之勝劣(自己任意地想,故乃曲解佛意之物)也,只是莊嚴己義(莊飾錯誤之己見)之法門也。

    超過已今當三說

佛滅後之犢子部及方廣道人等之外道,又後漢佛教傳入以後之外典(儒教),分別巧妙地取入佛教之結果,比釋尊以前之外道之見解及佛教傳入以前之三皇五帝之儒書,邪見更強盛,邪法更巧妙。而華嚴、法相、眞言等之人師嫉妒天台宗之正義故,(曲解)實經(法華經)之文令順權經之義之事強盛也。然而有道心之人,捨偏黨,一定要止自宗及他宗之爭辯,且不可輕蔑他人。

法華經法師品云「已說之經典、今說之經典、今後當說之經典,而於其中,此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妙樂文句記云「縱有經云諸經之王,不云(然沒有一經像法華經一樣云超過)已今當三説最爲第一之經」,又玄義釋籤云「法華經乃超過已今當三說之妙法也,於(此真實)固迷之人,謗法之罪苦流長劫」。驚此經釋(經文及釋文),然一看到佛之一切經及人師之疏釋(漢土、日本之學僧們之注釋書),狐疑便冰解了。今眞言之愚者等,依仗有所謂印相及眞言之事相,而深信眞言宗勝法華經,慈覺大師等亦稱眞言勝,然這樣想者乃是無法提升價值的妄念之事也。

    諸經之類文

大乘密嚴經云「十地經、華嚴經等,大樹緊那羅經與神通經、勝鬘經及餘經皆從此經出。如是密嚴經一切經中勝」。

大雲經云「是經即是諸經轉輪聖王。何以故,是經典中宣説:衆生實性之佛性(本性之佛性),常住之法藏故也」。

六波羅蜜經云「所謂過去無量諸佛所説正法,及我今所説所謂八萬四千諸妙法蘊也攝爲五分(分為五類):一索咀纜(經藏),二毘奈耶(律藏),三阿毘達磨(論藏),四般若波羅蜜(智慧藏),五陀羅尼門(秘密藏)。此五種法藏教化有情;若彼有情不能受持契經(經藏)、調伏(律藏)、對法(論藏)、般若(智慧藏);或復有情造諸惡業,四重(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等比丘之四重罪)、八重(比丘尼之八重罪)、五無間罪、謗方等經(指大乘經)之一闡提等種種重罪,為使得銷滅、速疾解脱、頓悟涅槃,而爲彼説諸陀羅尼藏(秘密藏)。此五法藏譬如乳味、酪味、生蘇味、熟蘇味及妙醍醐味。秘密藏之總持門者譬如醍醐。醍醐之味乳酪蘇中微妙第一,能除諸病令諸有情身心安樂。總持門者契經等(指五法藏)中最爲第一,能除重罪」。

解深密經云「爾時勝義生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初於第一時,在波羅痆斯仙人墮處施鹿林(波羅奈國之鹿野苑)中,唯爲發趣聲聞乘者,以苦集滅道之四諦相(指生滅之法)轉正法輪。雖是甚奇甚爲希有,一切世間諸天人等,(在這以前)無有能如法轉者,而於彼時(第一時)所轉法輪有上有容是未了義(尚未明真實之義理之教),是諸諍論安足處所。世尊在昔第二時中,唯爲發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無自性,空故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乃涅槃也,以隱密相(隱本意之相)轉正法輪。雖更甚奇甚爲希有,而於彼時(第二時)所轉法輪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猶未了義,是諸諍論安足處所。世尊於今第三時中,普爲發趣一切乘(一切佛之教)者,依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又無自性之性之中道之真理,以顯了相(明顯之姿)轉正法輪;第一甚奇最爲希有。于今世尊所轉法輪無上無容是眞了義。非諸諍論安足處所」。

大般若經云「隨所聽聞之世間法及出世間之佛法,皆能方便會入(引入於)般若甚深之理趣,諸所造作之世間事業亦以般若之理會入法性,不見一事出於法性之真理者」。

大日經第一卷云「秘密主(金剛薩埵)大乘行。發無緣乘(不受拘束於法)之心,諸法空而無我性(無我這個主宰者)這樣來觀而修行。何以故,如彼往昔如是修行者,觀察蘊之阿頼耶(阿賴耶識,被視為萬物之本体)而知自性如幻(阿賴耶識乃如幻之物)故」。又云「秘密主,彼如是捨無我(捨以前諸法無我之想法),心之主体自在也,又覺自心本不生不滅也」。又云「所謂心之空性者,離於根境(依據眼、耳等之認識)故,無相又無境界(無特別之姿及以其來限定之世界),越諸戲論(無益之議論)而等同虛空。乃至,極無自性(其心之本体又不可得)」。又云「大日尊(大日如來)告秘密主言,秘密主,云何菩提(菩提者云何)。謂如實知自心」。空海(即弘法大師)即根據此大日經之諸文而立十住心之教判。

華嚴經云「一切世界諸群生,尠有欲求聲聞乘。求緣覺者轉復少。求大乘菩薩道者甚希有。然求大乘者猶爲易,能信是華嚴之法爲甚難。況能受持正憶念(確實地銘刻於心而不忘),如説修行,眞實解。若以三千大千世界頂戴,一劫身不動,彼之所作未爲難。信是法者爲甚難。大千(三千大千世界)塵數衆生類,一劫供養諸樂具(享受生活的各式各樣的物品),彼之功徳未爲勝。信是法者爲殊勝。若以掌持十個佛(一剎為一大千世界),於虛空中住一劫,彼之所作未爲難。信是法者爲甚難。十佛刹塵衆生類,一劫供養諸樂具,彼之功徳未爲勝。信是法者爲殊勝。十佛刹塵諸如來,一劫恭敬而供養;若能受持此品者,功徳(比)彼爲最勝」。

涅槃經云「是諸大乘方等經典雖復成就無量功徳,欲比是經(涅槃經)不得爲喩,百倍千倍百千萬億倍,乃至算數譬喩所不能及。善男子,譬如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生蘇,從生蘇出熟蘇,從熟蘇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衆病皆除,所有諸藥悉入其中故。善男子,佛亦如是。從佛出於十二部經,從十二部經出修多羅之小乘經,從修多羅出方等經,從方等經出般若波羅蜜,從般若波羅蜜出大涅槃,猶如醍醐。言醍醐者喩於佛性」。

    類文與法華經之勝劣

此等各經說示自己最勝之經文,如與法華經法師品之超過已今當三說之經文及見寶塔品之六難九易之經文相對,則猶如星之對月排列,九山和須彌山來比較一樣,其勝劣明白也。然而連華嚴宗之澄觀,法相、三論、眞言等之慈恩、嘉祥、弘法等之如佛眼般能知諸法實相之人,猶惑於此等之經文之真意;何況如盲眼之當世之學者等,可辨法華經和他經之勝劣乎。如黒白一樣的明顯,如須彌山、芥子粒一樣的勝劣,猶迷惑,況如虛空一樣廣大的法理,當然是迷惑的了。不知教相之淺深,則辨法理之淺深者無也。前述引用法華經所說之「三說超過及六難九易」之諸經之八個經文,卷數既隔,經文又前後故,辨別教門之色(教相之勝劣)之事難故,所以在此出文加以說明,以(幫助)愚者之理解吧。當明白王有小王大王(大雲經之王不過是小王),一切有少分全分(一切有指一部和指全部之場合,密嚴經之一切一部之意也),五乳有全喩分喩(五味有喻佛教全体之五味和喻一分之五味)之區別。六波羅蜜經只說有情(有佛性之眾生)之成佛,而沒說無性(無本來佛性者)之成佛,所以連示一切眾生之成佛之法華經迹門之所說都不及,何況於本門開顯之釋尊之久遠實成,當然是沒有說出之理;又該經所說之五味,一分之五味也,猶不及涅槃經之五味之法門,何況法華經之迹門本門,當無法相比吧。而日本之弘法大師惑於此六波羅蜜經之經文,而將法華經歸入第四之熟蘇味。弘法大師所立之第五之總持門(密教之總持門)之醍醐味,連比法華經劣之涅槃經之醍醐味都不及,這到底何處如何弄錯了呢。弘法大師於辨顯密二教論云「震旦人師爭盜六波羅蜜經之醍醐」,書天台等為盜人。又「惜哉,古賢不嘗密教之醍醐」這樣自歎(自誇)。

    知諸經之勝劣

今捨置此等之事。為我一門者(與我同信之人)置留書。他人若不信,則當成為所謂結「謗之佛緣」之逆緣。嚐一(滴)之海水而知大海之潮味,見一華而推察春之來。所以即使不渡萬里之海而入宋國,即使不經三年而至印度之靈鷲山,即使不像龍樹一樣入龍宮,即使不像無著菩薩一樣昇都率內院會彌勒菩薩,即使不值二所三會(不直接聽聞釋尊八年間於靈山、虛空之二處三會所說之法華經),亦可知一代之勝劣。蛇知七日内之洪水,此乃因蛇是龍之眷屬故;烏鴉知年中之吉凶,此乃過去為陰陽師(以占卜為業之人)故;又鳥飛翔之(能力),絕對比人(出色)。

同樣的,日蓮知諸經之勝劣之事絕對勝過華嚴之澄觀、三論之嘉祥、法相之慈恩、眞言之弘法,此乃慕天台、傳教之跡故。彼之人人不歸伏天台、傳教,則可脫謗法之失乎。當世日本國第一富有(果報最豐富)者當為日蓮;命奉於法華經,其結果當留名於後代。成為大海之主,則諸河神皆從;須彌山之王,諸山神可不從歟。同樣,明白法華經之六難九易和三說超過,即使不讀一切經,亦當會從諸經之主人之法華經。

    二個諫曉

前擧之寶塔品之三個勅宣之上又有提婆品之二個諫曉,依之來勸滅後之弘經。提婆達多和釋尊敵對,為斷善根之一闡提之惡人,然至法華經之提婆品,授與天王如來之記。涅槃經四十卷,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之現證,於此提婆品有(即提婆品之惡人成佛)。善星比丘及阿闍世王等為首,無量之五逆謗法者中,擧罪最重之提婆達多,而納一切惡人於其中;因此,一切五逆、七逆、謗法、不持善根之闡提者皆現天王如來矣。毒藥變成甘露,而且勝眾味。又提婆品後段所示八歲龍女之成佛,此非龍女一人,乃示一切女人之成佛也。法華經以前之諸小乘經,女人是不許成佛的。又諸大乘經雖許女人之成佛及淨土往生,或者改轉之成佛(改女人之身心,轉為男人之後之成佛),然非根據法華經之一念三千法門之即身成佛故,有名無實(只有名目而無內實)之成佛往生也。擧一例說諸事,的確龍女成佛始開末代之女人之成佛往生之道。

儒家之孝養只限今生,不扶父母之未來故,外家(儒家)之聖賢,有名無實也。印度之外道雖知過去世、未來世,然無扶父母之道(說三世之因果而救父母之後生之道)。與此相對,佛道示扶父母之後世之道故,修此道者可名真實之聖賢。然而法華經以前之大小乘之經典之宗旨,自身之得道猶不可能故,何況父母;但只有經文之成佛之語而無實義。今法華經之時至,女人成佛之時,悲母之成佛亦顯,達多惡人成佛之時,慈父之成佛亦顯。如斯,此經乃内典示真實之報恩之道之孝經也。提婆品之二個諫曉了矣。[第13‧1

 

1272.2. 開目抄 ~ 金言 14.

第十四章  未來記之明鏡

    本書之撰述 

驚恐於以上五個鳳詔(寶塔品之三個勅宣及提婆品之二個諫曉合為五個珍貴的佛語),而有勸持品之弘經(勸持品之迹化之菩薩們示三類之強敵而立滅後法華弘通之誓)。今勸持品明鏡之經文出現,令今世之禪宗、律宗、念佛宗之高僧及諸檀那知其謗法之醜態。名日蓮者,去年九月十二日子丑之時刎頸矣。此開目抄,日蓮之魂魄來到佐土之國,次年二月著於雪中,送給有緣之弟子的話,則可令不生畏懼,而其他看到者則當皆吃驚吧。此書,釋迦、多寶、十方分身諸佛映照出未來之日本國及今末法之世之明鏡也,所以亦應將其視為日蓮之遺物。

    三類強敵之明文

勸持品八十萬億那由他諸菩薩誓言佛滅後之弘經云:

唯願不爲慮,於佛滅度後,恐怖惡世中,我等當廣説。

有諸無智人,惡口罵詈等,及加刀杖者,我等皆當忍。(初一行)

惡世中比丘,邪智心諂曲,未得謂爲得,我慢心充滿。(次一行)

或有阿練若,納衣在空閑,自謂行眞道,輕賤人間者。(以下七行)

貪著利養故,與白衣説法,爲世所恭敬,如六通羅漢。

是人懷惡心,常念世俗事,假名阿練若,好出我等過。

而作如是言「此諸比丘等,為貪利養故,說外道論

自作此經典,誑惑世間人,為求名聞故,分別說是經」。

常在大眾中,欲毀我等故,向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

及餘比丘眾,誹謗説我惡,謂是邪見人,説外道論議。

濁劫惡世中,多有諸恐怖,惡鬼入其身,罵詈毀辱我。

濁世惡比丘,不知佛方便,隨宜所説法,惡口而顰蹙,

數數見擯出。

妙樂大師文句記第八釋此經文云「文分為三。初一行,通明邪人(心不正之人)即俗眾增上慢也。次一行,明道門増上慢(之人)。第三,以下之七行,明僭聖増上慢者。此三中,初者可忍(第一類之俗眾增上慢之迫害尚容易忍),次者過前,第三最甚;何以故,以後後者轉難識(其姿巧妙,裝飾敗露的邪惡之姿,難以辨識)故」。

東春之智度法師於法華疏義纘說明此經文云「首先勸持品之有諸無智人以下五行,第一,第一行之偈:忍渡到身、口、意三業之(迫害),是外惡人(俗眾增上慢所行之惡)。次,惡世中比丘以下一行之偈:是上慢(驕傲自滿)出家人。第三,或有阿練若以下三行之偈:即是出家處(假裝悟道之出家之姿)攝一切惡人,所謂僭聖增上慢是也」,又云「常在大眾中以下兩行:向公處(指國王大臣)毀法謗人」。

涅槃經卷九云「善男子,有斷善根之一闡提,作得悟之阿羅漢之姿,住於空處,誹謗方等大乘經典。諸凡夫人見已,皆謂眞阿羅漢是大菩薩」。又云「爾時是經,於閻浮提,當廣流布。是時當有諸惡比丘,抄略是經,分作多分,能滅正法色香美味(好好的正法之色香美味全都亡失矣)。是諸惡人,雖復讀誦如是經典,然滅除如來深密要義,而安置世間莊嚴文飾無義之語。抄前文而(安)後,抄後著前,前後著中,中著前後。當知如是惡比丘是魔伴侶」。六卷本之大般泥洹經云「有似阿羅漢之一闡提而行惡業,又似一闡提之阿羅漢而(現)慈心。有似羅漢之一闡提者,是諸眾生誹謗方等。又似一闡提之阿羅漢者,毀呰執著小乘之聲聞而廣説方等之人也;語眾生言『我與汝等倶是求菩薩道之人。所以者何,一切眾生皆有如來之性故』。然彼眾生謂其為一闡提」。又云「我涅槃後,乃至,正法滅後像法中當有比丘,似像持律少讀誦經,貪嗜飮食長養其身。雖服袈裟,猶如獵師細視徐行,如貓伺鼠。常唱是言,我得羅漢。外現賢善,内懷貪嫉。如受啞法(假裝修悟無言之行)婆羅門等。實非沙門,現沙門像。邪見熾盛,誹謗正法」。

    末法出現之強敵

鷲峰(指法華經)雙林(指涅槃經)之如日月般明亮之經文,和毘湛(指妙樂大師之文句記)、東春(指智度法師之法華疏義纘)之如明鏡般之釋義對照來看,則一點也無曇地映出今世之諸宗及日本國中之禪、律、念佛者之醜面。妙法華經(妙法蓮華經)勸持品云「於佛滅度後,恐怖惡世中」;安樂行品云「於後惡世」,又云「於末世中」,又云「於後末世,法欲滅時」;分別功徳品云「惡世末法時」;藥王品云「後五百歲」。正法華經勸説品云「然後末世」,又云「然後來末世」。添品法華經(添品妙法蓮華經)同樣亦反覆地云惡世及末法之時。天台法華玄義云「像法之中頃之南三北七,法華經之怨敵也」。傳教顯戒論等云「像法之末,南都六宗之學者,法華之怨敵也」。然彼等之時,敵對之情形尚未分明,整体而言還算緩和。

而與(指像法之時)相對的,就此末法之時而言,靈山法華會上,教主釋尊、多寶佛寶塔中如日月並坐,十方分身諸佛樹下星列般聚集中,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二千年過去之末法之始,當有法華經三類之怨敵,此事八十萬億那由他諸菩薩於三佛之御前定給故,可為虛妄乎。今世,如來滅後二千二百餘年也,即使指派大地,春來一切之木不開花,然三類之敵人必當出現於此末法之日本國。果真如此,誰誰之人人是此三類之內呢;又誰人是佛所說的法華經之行者呢;狀況不清,令人著急。我等入彼三類之怨敵之內呢,還是列於法華經之行者之内呢,狀況不清,令人著急。

    未來記之實現

昔西周之第四,昭王之御代,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日之夜中,天五色之光氣亘南北,宛如白晝一樣明亮。大地六種震動,不雨而江河、井、池之水漾出,一切之草木開花結果,不思議之事也,故昭王大驚。司天文、曆法之大史蘇由占云「西方聖人生」。昭王問云「此國如何」,答云「無事。一千年後,彼聖言當傳入此國而利益衆生」。彼僅是外典之連一毫之煩惱都未斷之見思惑之凡夫,然知一千年後之事。果然佛滅後一千一十五年,後漢第二,明帝永平十年丁卯年,佛法傳入漢土。然而三類之強敵之法華經之預言當然不似此,乃釋迦、多寶、十方分身佛之御前之諸菩薩之未來記也。所以當世日本國可無三類之法華經之敵人乎。

佛於付法藏經記云「我滅後正法一千年間,當弘我正法之人,當二十四人次第相續」。佛在世之迦葉、阿難等暫且不說,一百年後之脇比丘,六百年後之馬鳴,又七百年後之龍樹菩薩等一分亦沒違背,皆出現而弘通正法。此事(末法三類之強敵出現之未來記)如何可以為虛。此事相違的話則一經(法華經全体)皆當相違矣。所謂舍利弗未來之華光如來,迦葉之光明如來亦皆當成妄說矣。於是回歸爾前之教說而成真實,而迦葉、阿難等諸聲聞成永不成佛之人。假設即使供養犬、野干,亦不許供養阿難等聲聞。該如何是好呢,該如何是好呢。

    第一類之俗眾增上慢

所謂第一之「有諸無智人」者,可以看得出來是經文第二之「惡世中比丘」和第三之「納衣之比丘」之大檀那。所以妙樂大師之法華文句記云「俗眾增上慢」,又東春(智度法師之法華疏義纘)所釋之「增上慢之人們向公處(指國王大臣)誹謗正法」之國王大臣等,的確是彼等「有諸無智人」之事。

    第二類之道門增上慢

關於第二之法華經之怨敵道門增上慢:(勸持品)云「惡世中比丘,邪智心諂曲,未得謂爲得,我慢心充滿」;涅槃經云「是時當有諸惡比丘,乃至是諸惡人,雖復讀誦如是經典,然滅除如來深密要義」。止觀云「若無信(無真實之信心之人)高推(謙讓)聖境(則將妙法高推於聖者之境界),非己智分(然後說非自己之智慧所及,這樣裝卑下)。若無智(無真實之智慧者)聞十界互具之法門等,則起増上慢之心,謂己已均佛(與佛等)」。漢土淨土宗之道綽禪師云「二,法華經之聖道門之教理深,而眾生之理解微故,法華經之教救不了眾生」。日本淨土宗之法然房源空(僧名)云「念佛以外之諸行,非合於末法眾生之機且失時(不是末法時代之修行)」。相對於此妙樂大師文句記卷十云「恐人謬解者,不識初心功徳之大,而推功上位,蔑此初心。故今示(初心)之行淺功深以顯經力」。傳教大師守護國界章云「正像稍過已,末法太有近。法華一乘機今正其時。何以得知,安樂行品云,末世法滅時也」。惠心僧都云「日本一州之眾生依據圓機純一(法華經之圓教)來救」。這樣,道綽和傳教,法然和惠心,當信哪一個乎。彼,一切經無證文;此,的確根據法華經。又日本國一同,叡山之傳教大師,受戒之師也;為何要寄心於天魔所付之法然,而捨我受戒剃頭之師之話乎。法然若是智者的話,為什麼不將此釋載於選擇集並和會(誰都能納得般地加以說明)呢;故意隱藏他人之道理之人也。

所以第二之「惡世中比丘」所指者就是法然等這種無戒(無視戒律)違背正義之邪見之人也。

    種種之善惡

涅槃經卷七云「聞此經始得正見之我等,在這以前悉名邪見之人」。妙樂大師玄義釋籤云「自指法華經以前之藏、通、別三教皆名邪見」。止觀云「大經云,自此之前,我等皆名邪見之人也。邪豈非惡乎」。弘決云「邪即是惡,是故當知,唯圓爲善。復有二意,一者以(隨從圓教之實相)爲善,以背爲惡,此乃善惡對比而取善之相待妙之意也。二者絕待妙之善惡之意,以(執著實相)爲惡,以(能体達實相)爲善。相待妙絶待妙,倶須離惡。圓著(執著圓教)尚惡,況復(執著前三教)耶」。外道之善惡相對於小乘經時,則皆惡道;小乘之善道乃至四味(華嚴、阿含、方等、般若)三教(藏、通、別),相對於法華經時,則皆邪惡;但只法華,正善也。爾前經所說之圓教含方便故,與純粹之圓教之法華經之相待妙、絶待妙相對時猶惡也;彼之圓教,結局進入藏、通、別三教之範疇故,猶惡道也。所以行如爾前之所說之彼經之極理,相對於法華經之修行,猶惡道也;況以猶不及華嚴、般若經等之觀無量壽經等之小法為本,於觀經中取入法華經,還相對於念佛將法華經擱抛閉捨,這樣的法然及所化之弟子等、檀那等非誹謗正法之人乎。釋迦、多寶、十方分身諸佛,令法久住故來至此;而法然及日本國之念佛者等,法華經,進入末法,自念佛之前滅盡吧,此豈非三聖之怨敵乎。

    第三類之僭聖增上慢

關於第三之強敵,法華經勸持品云「或有阿練若,納衣在空閑,乃至與白衣説法,爲世所恭敬,如六通羅漢」。六卷本之般泥洹經云「有似羅漢一闡提而行惡業,似一闡提阿羅漢而作慈心。有似羅漢一闡提者,是諸眾生誹謗方等。似一闡提阿羅漢者,毀呰聲聞廣説方等。語眾生言,我與汝等倶是菩薩。所以者何,一切皆有如來性故。然彼眾生,謂一闡提」。涅槃經卷四云「我涅槃後,於像法中,當有比丘,似像持律,少讀誦經典,貪嗜飮食,長養其身。雖服袈裟,猶如獵師細視徐行,如猫伺鼠。常唱是言,我得羅漢。外現賢善,内懷貪嫉。如受啞法,婆羅門等。實非沙門,現沙門像。邪見熾盛,誹謗正法」。妙樂云「第三最甚,以後後者轉難識故」。東春云「第三類,或有阿練若下三偈,即是出家處攝一切惡人」。

東春之「即是出家處攝一切惡人」者,今世日本國之何處呢。叡山呢,三井之園城寺呢,京都之東寺呢,南都之七大寺呢,還是京都之建仁寺及鎌倉之壽福寺、建長寺呢,非好好地思考不可。是指叡山延曆寺之出家人之頭着甲冑之姿呢,還是園城寺之僧徒於五分法身之膚(可着三衣之法体)帶鎧杖之姿呢。可是彼等,不似勸持品之經文之「納衣在空閑」;又人們也不會認爲彼等是「為世所恭敬,如六通羅漢」之經文所言之人;又與妙樂大師之「轉難識故」之解釋亦不相稱。此第三之強敵之姿,華洛(指京都)聖一國師等五山之禪師,鎌倉良觀等念佛者良似也;但是不可聞此而怨人。若有眼晴的話,可好好地於經文對照我身。

    達摩禪師之事

章安大師於止觀第一云「止觀之明智及靜禪定,前代未聞」。此,妙樂大師於弘決一說明云「自漢明帝夜夢(至)于陳朝。有預(結交)禪門而衣鉢傳授者」。從義(漢土天台宗僧)之「法華三大部補注」解釋云「衣鉢傳授者,指達磨」。止觀第五卷云「又一種禪人,乃至,(忘失磨智之如盲之禪者)(偏重理論怠墮修行之如跛之學者)師徒,二倶(師徒共)墮落(墮惡道)」。同第七卷云「九意(使人融通佛教的十種方法中,盡力於其中九種之事)不與世間文字法師共,亦不與事相禪師共。一種禪師唯有觀心之修行一意,或淺或僞,餘九(指九意)全無。此非虛言。後賢有眼者當証知也」。釋此文之妙樂止觀弘決七云「文字法師者,内無觀心之修行、智慧之學解,唯(拘泥)表面的法相(法義体系)。事相禪師者,不(習)境智(觀心之世界)只(鼻尖)(胸內)止心行坐禪。乃至,此與外道之根本修行之有漏禪定(為煩惱所覆蓋之禪定)之修行等同類也,不能出離三界。又止觀之文『一種禪師唯有觀心一意』者,此一往且與而爲論(肯定其論),若(從嚴格的立場來說的話),則觀解倶欠。世間之禪人(修禪之人),偏尚理觀,既不諳教,以觀消經。數八邪八風而爲丈六佛。合五陰三毒名爲八邪,用六入爲六通,以四大爲四諦。如此解經,僞中之僞。何淺可論」。止觀第七卷云「昔鄴洛禪師(即達磨),名播河海,住即四方雲仰,去則阡陌成群,隱隱轟轟亦有何利益。臨終皆悔」。弘七云「鄴洛禪師者,鄴在相州,即齊魏所都,大興佛法,禪祖之一(禪之元祖),王化其地。天台大師(考慮)當時之人之(心情),不出其名。洛即洛陽」。

    念佛宗與禪宗

六卷般泥洹經云「不見究竟處者,不見彼一闡提輩究竟惡業」。妙樂云「第三最甚,轉難識故」。無眼者、一眼者、邪見者,不見末法之始之三類。得一分之佛眼當知此也。對勸持品之「向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之經文,東春之智度法師「向公處毀法謗人」這樣加以注釋。夫昔像法之末,法相宗之護命、修圓等捧奏狀於天皇,讒奏傳教大師。今末法之始,極樂寺之良觀、念阿良忠等呈僞書於將軍家讒訴日蓮。此豈非三類之怨敵乎。

當世之念佛者等,向歸依天台法華宗之檀那之國王、大臣、婆羅門(祭祀者)、居士等云「法華經,理深。我等凡夫,解微。法至深,機至淺」這樣來使其疏遠法華經,此非「高推聖境,非己智分」之人乎。禪宗等云「法華經,指月之指;禪宗,月也。月既得指又何用。禪,佛之已悟之心;法華經不過是佛之言也。(釋尊)說給法華經等一切經後,最後捻了一串華授與領解其意而微笑之迦葉一人。其証據就是佛將御袈裟付囑給迦葉,乃至傳至付法藏之第二十八祖菩提達磨,又相承至漢土之六祖惠能」。此等念佛宗、禪宗之大妄語,令日本國中之人人誑醉已經長年月了。

又天台、眞言之高僧等,雖於宗宗得高名,但對自宗之旨出乎意料地不熟習,加之貪欲又深,又恐於公家武家之世俗之權力,而証伏(承認)淨土宗、禪宗之邪義,最後以讚歎收場。昔釋尊說法華經之時,多寶、分身諸佛証明法華經,令法久住;而今天台宗之碩徳,証伏(承伏)「理深解微」之淨土宗之邪說。因此日本國但只有法華經之名,而依據法華經之教得道者無一人。所以到底誰是法華經之行者呢。燒寺院、佛塔並令我流罪之僧侶,其數不可數;又阿諛奉承公家、武家並返憎我識者之高僧,其數多矣;此等可為法華經之行者歟。

十一    法華經之行者與日蓮

佛語不虛故,三類之怨敵已充滿國中。可是金言當破歟,法華經之行者完全看不到。如何是好呢,該如何來理解才好呢。抑是誰弘法華經而遭眾俗惡口罵詈;(哪個)僧被加刀杖;誰僧法華經之故而被奏於公家、武家;誰僧如「數數見擯出」之經文,法華經之故度度遭流罪。除日蓮外日本國取不出人也。可是日蓮非法華經之行者,為天所捨棄故。那麼誰是今世之法華經之行者而可証明佛語為實語呢。極善之佛和極惡之提婆,如身和影一樣,無論何時都是一体的,生生不離。守護佛教之聖徳太子和拒絕延續之物部守屋,如蓮華之花果同時。同樣的,是法華經之行者則必有三類之怨敵。三類之強敵已出現,那麼法華經之行者究竟是誰呢,當尋求其人而仰為師。遇見法華經之行者,當如一眼之龜值浮木之穴一樣,增添喜悅也。

十二    不守護之疑難與應答

有人疑云。今世三類之強敵似確實存在,但法華經之行者無也。汝雖云法華經之行者,然跟以下種種守護法華經之行者之經文之說旨有很大的差異。此經安樂行品云「天諸童子,以爲給使。刀杖不加,毒不能害」,又云「若人惡罵,口則閉塞」。又藥草喻品云「現世安穩,後生善處(善之境界)」。又陀羅尼品云「頭破作七分如阿梨樹枝」。又普賢菩薩勸發品云「亦於現世得其福報」,又云「若復見受持是經典者出其過惡,若實若不實,此人現世得白癩病」。

答云,汝之疑問大吉(非常重要),趁這個機會消除疑惑。不輕品云「增上慢之四眾惡口罵詈」,又云「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擲之」。涅槃經金剛身品云「惡比丘若殺若害護持正法者」。法華經法師品云「而此經者,如來現在猶多怨嫉況滅度後」。佛足之小指被提婆所落之大石所傷,值九横(九個)之大難。若因汝之疑,則(釋尊)非法華經之行者乎。終其一生不斷遭受種種之迫害之不輕菩薩,不被稱為法華一佛乘之行者歟。目連為竹杖外道所殺,此乃法華經記別(給與未來成佛之保証)之後之事。佛滅後確實地傳佛之教之付法藏之第十四祖提婆菩薩及第二十五祖師子尊者二人為人所殺矣,此等非法華經之行者歟。又譬如漢土,主張一闡提之成佛之竺之道生,被流放到蘇山(蘇州之虎丘寺)。諫曉重用道教之徽宗皇帝之法道三藏,面被押火印並放逐到江南道州。又世間之例,北野天神(菅原道真)及白居易,因為根據正義諫言而成為流人,此等非法華經之行者歟。[第14‧1

 

1272.2. 開目抄 ~ 金言 15.

第十五章  「因宿業引起的受難」與立願

    無現罰之三個理由

思案事之心(這樣的事態,以如下的三件事來思考):

第一,前生沒犯誹謗法華經之罪之人,今生行法華經,如對此行者猛攻其世間之過失,沒什麼罪而對其加以危害之人,有不立刻現罰(於今世出現處罰)者歟。譬如就像修羅對帝釋放矢而受罰,金翅鳥入阿耨池欲食龍王而落命一樣,必還回其身而一時遭受損傷。天台云「今我疾苦皆由過去,今生修福報在將來」。心地觀經云「欲知過去因,見其現在果。欲知未來果,見其現在因」。不輕品云「其罪畢已」;依據此經文,不輕菩薩身上有過去誹謗法華經之罪故,今生見到被投瓦石。

第二,又順次生(來世)必墮地獄者,即使造重罪也不會有現罰,斷一切善根之一闡提人是也。涅槃經云「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説,大涅槃教之光入於一切眾生毛孔,能成菩提因緣」,又云「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未發菩提心者,得菩提因」。佛答此問云「佛告迦葉,若有聞是大涅槃經,言我不用發菩提心而誹謗正法。是人即時於夜夢中見羅刹像,心中怖畏。羅刹語言,咄善男子,汝今若不發菩提心當斷汝命。是人惶怖寤已即發菩提之心。當知是人是大菩薩」。非甚大之惡人者,即使誹謗正法,也能即時夢見而生後悔之心。又關於一闡提者不起菩提心之事,涅槃經云「枯木石山,水不停留」,又云「焦種雖遇甘雨不出芽」,又云「明珠雖澄濁水然不澄淤泥」,又云「如人手有(傷口)而(握)毒藥,毒藥就會進入体內」,又云「就如大雨不住於空,一闡提人必墮地獄」。有此等諸多之譬喻。總之,成了上品之一闡提人,則順次生必墮無間獄故,無現罰。例如,夏桀、殷紂之世無天變,此乃罪科太重其世必滅亡故歟。

第三,又守護神捨棄此國,故無現罰歟。謗法之世,守護神捨去,則諸天亦不可守護其國。因此,對行正法者無守護之驗,還值大難。金光明經云「修善業者日日衰減」者,佛所說之惡國惡時是也;具如立正安國論所論述。

    三大誓願

總之,諸天捨棄,諸難皆來,我覺悟身命吧。身子(指舍利弗)退六十劫之菩薩之行,不堪乞眼婆羅門之責故。久遠大通之人丢三五塵點之結緣(於久遠之五百塵點劫及三千塵點劫之過去從釋尊結緣下佛種之人,直至今番靈山聽聞法華經之日都不能成就佛道之原因),值惡智識(惡指導者)而中途退轉故。付善付惡,捨法華經當成地獄之業。我昔立本願:即使「日本國國主之位讓與故,捨法華經而歸依觀無量壽經,願後生安樂」之引誘,「斬爾父母之首,若爾不稱讚念佛的話」之威脅等種種之大難出來,只要智者無法說破我義則決不從彼等。況其外之大難,風前飛舞之塵也,不足為障。我要成為日本之柱,去支撐此國;我要成為日本之眼目,去引導此國之人人;我要成為日本之大船,去渡人人到安樂的彼岸。這樣的大誓願決不可以破。[第15‧1

 

1272.2. 開目抄 ~ 金言 16.

第十六章  因受難而滅罪與成佛

    過去之謗罪與轉重輕受

疑云「如何知道汝之流罪、死罪等之大難乃因過去之宿習(長久之因緣)呢」。答云「銅鏡顯物之色、形,秦王(秦始皇)所用之驗僞之鏡(可映出人心之鏡)顯現在(現世)之罪。相對於此,佛法之鏡現出現世之果報之原因之過去之業因(過去世之善惡之行為)。般泥洹經云「善男子,過去曾作無量諸罪種種惡業。是諸罪報或被輕易(輕蔑),或生形狀醜陋,衣服不足,飮食麁疎,求財不利,生貧賤家及邪見家,或遭王難,及餘種種人間苦報。然現世輕受,斯由護法功徳力故」。此經文對照日蓮之身,宛如符契兩者一致也。對受難之狐疑冰釋矣,千萬之疑難亦不成問題矣。經文之一一之句對照我身看看:「或被輕易」,法華經云「輕賤憎嫉」,開始弘通法華經後之二十餘年之間一直遭受輕慢;又「形狀醜陋」、「衣服不足」,(我)之(姿)也;「飮食麁疎」予之身也;「求財不利」予之身也;「生貧賤家」予之身也;「或遭王難」,此經文人當疑歟,同法華經之「數數見擯出」也。最後此經文(般泥洹經)云「及餘種種人間苦報」、「現世輕受,斯由護法功徳力故」者,摩訶止觀第五云「散亂之心,善根力微弱,不能令過去之重罪動。今修止觀(色心之全体觀於一心),健病不虧,則動生死輪(可動過去之善惡之業)」;又因實踐此止觀之修行故,示云「三障四魔紛然競起」。

我無始以來,有時生為惡王,奪取法華經之行者之衣食、田地之事不知其數;就像今世日本國之諸人毀滅法華經之山寺一樣。又刎法華經行者之頸之事不知其數。此等之重罪中有的已經償了,也有的尚未償完吧。儘管自己認為是償還了,然尚有殘留之重罪。人若思離生死之迷,則必此等之重罪消畢方能出離。然我正法護持之功徳淺輕,而此等之罪深重也。修行權經之時,此之重罪尚不出來。其理由,鐵如不以強熱來鍛鍊,則其中之瑕疵將如原樣隱而不見,一定要一再地以強熱來鍛鍊,瑕疵才會顯現出來;又榨麻油時如不強力擠壓,則僅能採到一點點的油;重罪尚不出來與此同道理也。今日蓮強盛地譴責國土(日本國)之謗法,其結果此一連之大難之來,當為過去之重罪因今生之護法而招出也。鐵不值火則為黒色,為火所燒時則成紅色;持木擋急流,則波如山高;付手睡師子則大聲吼叫;重罪之出來與此等同道理也。

    梵天自至之貧女

涅槃經壽命品云「譬如貧女,無有(住)家及救護(庇護)者,加復病苦、飢渇所逼,遊行乞丐。止他客舍(旅店),寄生一子。是客舍主驅逐令去。其産未久,携抱是兒,欲至他國,於其中路,遇惡風雨,寒苦並至,多爲蚊虻、蜂螫、毒蟲之所唼食。徑由恒河抱兒而渡。其水漂疾而不放捨。於是母子遂共倶沒。如是女人,慈念功徳,命終之後,生於梵天。文殊師利,若有善男子欲護正法如彼貧女在於恒河,爲愛念子而捨身命。善男子,護法菩薩亦應如是。寧捨身命。如是覺悟之人,雖不求解脱,解脱自至。如彼貧女,不求梵天,梵天自至」。

關於此經文,章安大師以三障(報障、煩惱障、業障)來解釋。可以此來看看。此譬喻之貧人者謂無法財(佛法之財寶)之人也。女人者有一分之慈之人也。客舍者穢土(充滿煩惱之苦之世界)也。一子者法華經之信心了因之子也(成佛之種子的法華經之信心譬喻為孩童之語也)。舍主驅逐者該當我之被流罪也。其産未久者謂開始信心法華經之時間尚未久也。惡風者流罪之勅宣也。蚊虻等者「有諸無智人惡口罵詈」等也。母子共沒者,終不破法華經之信心而遭刎頸也。梵天者謂生佛界也。謂引業(決定來世之生方的業因、業果之道理)者,從地獄到佛界皆不變之道理也。故即使殺害日本、漢土之萬國之人人,而不犯五逆、謗法之罪,則不墮八大地獄之最下之無間地獄,而於此外之地獄及餓鬼、畜生之惡道受長年之苦。生色天(三界之第二,色界之四禪天)之事,雖持萬戒,雖修萬善,然散善(以散亂之弱心修行之善根)故不能生於色天。又成為四禪天第一之梵天王之事,有漏之引業(禪定之初步之有漏定之實踐)上,一定要再加上慈悲之功德才行。今此貧女只因念子故而生於梵天,於常之性相相違也(此與普通之教學上之常例不同也)。對此章安大師於涅槃經疏卷四雖有二個之解釋,然總之因念子之慈念而生梵天外無之。念於一境(心集中於赤子這一個對境之樣子),似禪定矣。誠心誠意地思子,又似慈悲矣。這樣自然具禪定和慈悲故,即使沒有什麼其他特別之事,彼女亦可生梵天吧。

    一念三千之佛種

又成佛之道,雖有華嚴宗之唯心法界觀,三論宗之八不中道觀,法相宗之五重唯識觀,眞言宗之五輪觀等,然不認為依此等可以成就佛道。但只天台之一念三千法門,可思考為到達成佛之道。此一念三千之法門,我等末代之凡夫一分之慧解亦無故,當然不堪其修行。然而釋尊所說一代經經之中,但此法華經含持一念三千之(珠)。餘經之理似玉之黄石也,沙再怎麼擠壓也不能出油,如石女(不能生育之女人)無子。所以諸經,智者猶不成佛;此經,愚人也可種佛因(得成佛之因之佛種)。就如同前引之涅槃經所說之「不求解脱,解脱自至」。

    勿疑

我及我弟子,儘管有諸難,而無疑心,則自然必定到達佛界。不可因天無加護就疑,不可因現世無安穩就嘆。我弟子雖朝夕這樣教誨,然一再受難就起疑問,而皆捨去。愚者,好不容易才約束之事,常常於真正重要之時就忘記了。因思妻兒之可憐,而嘆現身(今生)之別離。然而多生曠劫(至今反覆生死的長時間)中,當有與感情親蜜之妻兒離別之事吧,又當有為了佛道與妻兒離別之事吧。而總是同樣的,必定是於恩愛中悲嘆之離別。如果是這樣的話,今度我不破法華經之信心,參拜靈山淨土而成佛,並返回引導娑婆世界之妻兒。[第16‧1


1272.2. 開目抄 ~ 金言 17.

第十七章  攝受與折伏

    攝折二門之明文

疑云。汝批判念佛者及禪宗等墮無間地獄,不外是好爭之心,恐怕會墮修羅道。又法華經安樂行品云「不樂説人及經典過,亦不輕慢諸餘法師」。汝違背此經文故,為諸天所離棄歟。答云。止觀卷十云「夫佛兩説(示兩種弘教的方法)。一,攝受;二,折伏。如安樂行品云『不稱長短』是攝義。另一方面大經(涅槃經)金剛身品云『如有破壞正法者,執持刀杖乃至斬首』是折義。雖(寬容)(嚴格)殊途,倶令利益」。弘決云「『夫佛兩説』等者,『大經執持刀杖』者,涅槃經第三云『護正法者,即使不受五戒,即使不修威儀,執持刀杖』。乃至下文之護正法之仙豫國王殺害誹謗大乘之惡僧等之文,又涅槃經第二云『新的醫生為了禁有毒害之乳藥,若有更爲(再服用者)當斷其首,這樣作為王令』。如是等文,並是明折伏破法之人之旨。一切經論所說之弘經方法不出此二」法華文句第八卷云「問,大經(說),親付屬國王,持弓帶箭,摧伏惡人;與其相對的此經(法華經)遠離豪勢(權力者),謙下慈善;剛柔碩乖(大不同),云何不異(相同)。答,大經雖(主要在)論折伏,然住一子地(就如愛一子之同時就是在說平等地憐愛一切眾生),何曾無攝受。此經雖偏明攝受,然陀羅尼品頭破七分,非全無折伏。各擧一端,適時而已」。

章安大師之涅槃經疏對右之金剛身品之文解釋云「出家在家護法,取其元心所爲(以其根本目的為第一),棄戒律等事相存根源之理法,匡弘大經,此乃必要也。故言護持正法不拘小節。故言不修威儀。昔,時代平穩而法弘故,應持戒勿持杖。今,時勢(險惡)而法(隱)故,應持杖勿持戒。今昔倶嶮應倶持杖。今昔倶平應倶持戒。戒律與刀杖,攝受與折伏,應取捨得宜不可一向」。汝之所謂日蓮好爭之疑惑,世間之學者亦多認為如此。雖無數次地諫曉(忠告),然日蓮弟子中猶有續懷此疑,而成如一闡提人之固執者故,今且提天台、妙樂等之釋來打斷彼等之邪難(錯誤之非難)。

    攝折二門之選擇           

夫所謂攝受、折伏之法門如水火。火厭水,水憎火。同樣的,以攝受為本者嘲笑折伏為粗暴,以折伏為旨者悲攝受為惰弱。不能理解佛法之無智者及惡人充滿國土之時,則必然是如安樂行品所說之攝受優先。與正法敵對之邪智者及謗法者多時,則應主要行如常不輕菩薩品所說之折伏。就譬如熱時用(冷)水,寒時喜好火一樣。草木,日輪之眷屬,有親太陽之性質,苦於寒月;諸水,月輪之所從,有親月亮之性質,熱時失本性。末法之時代應有攝受及折伏,所謂「無智者及惡人」充滿之惡國與「邪智者及謗法者」多之破法之國,兩者當共存於末法故也。日本國今世之情況,惡國呢,破法之國呢,一定要慎重檢討判斷。

問云,應行攝受之時行折伏,應行折伏之時行攝受,可利益眾生乎。答云,涅槃經金剛身品云「迦葉菩薩白佛言,『如來法身如金剛石一樣堅固不壞。而未能知所因,云何(此佛身是如何成就的呢)』。佛言,『迦葉,以能護持正法因緣故,得成就是金剛身。迦葉,我昔護持正法因緣,今得成就是金剛身常住不壞。善男子,護持正法者,即使不受五戒,不修威儀,也應持刀劍弓箭。儘管如是種種説法,然(猶)不能作師子吼(以強威勢來說法),不能降伏非法惡人,如是比丘,不能自利及利眾生。當知是輩懈怠懶惰,雖能持戒守護(努力)淨行,當知是人為護法無所能爲。乃至若有比丘作師子吼降伏惡人,時有破戒者,聞是語已,咸共瞋恚,害是法師。是説法者,設復命終,(但)名持(猶指應護正法無令斷絕之佛戒),自利利他之人也」。章安大師於涅槃經疏卷八云「攝受與折伏,依其時世取捨得宜,不可一向」這樣表示,天台大師於法華文句卷八云「攝受與折伏二門,適時代而用之而已」這樣教導。譬如就像秋終,即使下種子而耕田地,也絕不可能得到稻米一樣。

建仁年中(一二〇一~四)出現法然房源空、大日能忍二人,興行念佛宗、禪宗。法然云「法華經,入末法,未有一人得者,千中無一」。大日能忍依據問佛決疑經之文云「教外別傳(禪非依據文字及語言而是直接從心傳向心之佛悟)」。此兩義充滿國土。相反的,天台、眞言之學者等,卻阿諛逢迎念佛、禪之檀那(施主),惶惶不安的樣子,宛如犬向主人搖尾巴,鼠之恐懼貓一樣。加以又侍奉國王、將軍,而故意說一些破佛法之因緣、破國之因緣之邪說。這樣,天台、眞言之學者等,今生已墮餓鬼道,後生則必招阿鼻。設即使入深密之山林,而(專心修行)一念三千之觀心;又即使於空閑(遠離人里之寂靜之場所)精進修行真言宗之三密;然不知時代及人之機根,不辨攝折二門(不能確實理解攝折二門之取捨);如何能離生死而成佛呢。

問云,嚴加指責念佛者及禪宗等,而招到彼等之怨恨,這到底有何利益呢。答云。涅槃經壽命品云「若善比丘見壞法者,置不呵責驅遣(趕出)擧處(擧其罪狀而處分之),當知是人佛法中(為害者)。若能驅遣呵責擧處者,是我弟子眞聲聞(聞佛聲之人)也」。關於此經文,章安大師說明云「壞亂佛法,乃佛法中怨之行為也。無慈詐親是彼怨(無呵責其人之惡之慈悲,掩蓋本心而親蜜,這反而成為害其人之事)。能糾治(糾正)者,是護法聲聞,眞我弟子。爲彼除惡,即是彼親。能呵責者,是我弟子。不驅遣者,佛法中怨」。[第17‧1

 

1272.2. 開目抄 ~ 金言 18.

第十八章  三佛之本願與日蓮之三德 

    三佛之本願

夫拜見法華經之寶塔品,釋迦、多寶及十方分身諸佛之來集,到底是何(心意)呢,這於同品有「令法久住,故來至此」這樣的說示。推察三佛於未來末法之世弘法華經,而念願將正法給與未來一切之佛子這樣的御心中,我們可以看到三佛用比父母見到自己之兒子值大苦還更強盛的慈悲心來憐憫末法之眾生,儘管這樣,但法然卻不以三佛這樣的御心情為大事,於末法堅閉法華經之門而堵住人們之進入,像欺騙狂兒(失正氣之孩子)令捨寶物一樣,令拋法華經,這樣的心,真的可見其之無慈悲。他人要殺我父母,可不告訴父母乎。惡子醉狂要殺父母,可不制止乎。惡人要放火寺院佛塔,可不制止乎。一子重病,即使有一時之灸熱之苦,可不灸治乎。今見日本之禪宗及念佛者之謗法而不制止者,正如斯,乃不能正常判斷之人也。所以無法免於章安大師所嫌惡之「無慈詐親是彼怨」。

    日蓮之三德

日蓮對日本國之諸人來說是主、師、父母也;但另一方面,對日本國之諸人來說,一切天台宗之人卻是為害彼等之大怨敵也;這就正如章安大師所說的「爲彼除惡即是彼親」。無道心(無求菩提之心)者,無離生死之苦而成佛之事。連教主釋尊都被一切外道罵詈為大惡人。天台大師為南三北七之十學僧所批判,於後代又為日本法相宗之得一「以三寸之舌謗佛而斷五尺之身」這樣嘲笑。傳教大師為南京(南都六宗)之諸人(學僧)「最澄(即傳教大師)渡漢土卻未見唐都」等這樣冷笑。此皆為傳法華經所受之惡口故,絕非恥辱。反之,受到如彼等之愚人之讚美才是第一之恥辱。今度日蓮因受到從幕府來之災禍而遭流罪,天台、眞言之法師等一定非常高興吧,然此事殘暴也,又不講道理也。

夫釋尊特地從寂光土(來到)娑婆世界,鳩摩羅什越十萬里之山河入姚秦而譯法華經,傳教大師渡萬里之波濤入尸那求法。付法藏之提婆菩薩為外道所殺,師子尊者被惡王斬首。藥王菩薩為了報佛恩,七萬二千年之間燒臂而供養,上宮(聖德太子)剝手之皮而書梵網經之經名。釋迦菩薩(釋尊過去世菩薩修行時之稱謂)賣身上之肉而供養佛,樂法梵志以骨為筆以血為墨書寫佛之一偈。就如天台所云「攝受與折伏二門適時而已」,佛法流布之方法應依時。日蓮之流罪,今生之小苦故,何嘆之有。後生當浮大樂故,大悅也。[第18‧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2/12722.html

 

1272.3.20 佐渡御書 ~ 金言 1.

佛於法華經說了這樣的教導「縱使以七寶布滿三千大千世界來供養佛,也不如以火燒手之小指來功養佛經之功德」〈取意〉昔雪山童子為求半偈之教而捨身,樂法梵志為了書留一偈之教而剝手之皮,比身命還惜故,以此作為布施來修行佛法則必成佛。為了佛法捨身命之人,會捨不得身命以外之寶物乎。相反的,為了佛法連財寶都捨不得的人,會為了佛法而捨身命乎。即使是俗世間,亦當捨命報重恩。又為了主君捨命之人看似不多,然實其數多多。男人為了雪恥而捨命,女人為了所愛之男人而絕命。魚惜命故而棲於池,嘆池淺而於池底掘穴而棲,然而卻為餌所騙而吞釣勾。鳥棲息於木,恐木低,而盡可能棲息於木之上枝,

                                                                             

 

                                                                             

然而還是為餌所騙而陷入網中。人又如是,縱使失身命於世間之淺事,卻難捨身命於大事之佛法,故無成佛之人。P1‧6


1272.3.20 佐渡御書 ~ 金言 2.

佛法弘通的方法,有依據寬容之態度的攝受,和依據嚴格之態度的折伏,而其之用一定要依時。這就譬如用以治理世間的文武二道,應依時適當的使用一樣。所以昔之大聖皆依時(應時之所需)而行法。雪山童子和薩埵王子被要求「若布施汝之身命則教汝法門,此應為菩薩之修行吧」故,因而捨身。而鬼神等不想要身之肉時,當如何捨身呢。沒有紙時剝身之皮作紙,沒有筆時以自己之骨作筆,這樣來修行(指樂法梵志以此方式捨身來書留一偈之教而修行)。於非難破戒及無戒者,重戒律而弘正法之時代,一定要堅持諸戒。以儒教、道教來制止釋教(佛教)之時代,就要如道安法師、惠遠法師、法道三藏等一樣,輕命(不顧身命)來諫曉國王。當釋教之中,小乘、大乘、權經、實經雜亂,而於明珠與瓦礫、牛乳與驢乳不辨之時,則應如天台大師、傳教大師等一樣,強盛地分別大小(大乘和小乘)、權實(權教和實教)、顯密(顯教和密教),此乃重要之事也。P2‧3

 

1272.3.20 佐渡御書 ~ 金言 3.

畜生之心,對弱者就恐嚇,遇到強者就害怕。今世之學者們就如同畜生一樣,對雖有智慧然身為弱勢之人就輕蔑,但卻恐於國王之邪惡。這樣的學者稱為(阿諛奉承)臣是也。(屈伏)強敵始知力士(指具大力之士);惡德之王破壞正法,袒護邪法之僧,而欲令正法之智者滅失時,能持師子王之心(比喻如獅子王不畏百獸之心)而不挫者必可成佛。就例如日蓮一樣,此決非驕傲自滿,乃因(護惜)正法之心比誰都強盛故也。驕傲自滿者遇到強敵時必會出現害怕之心,就例如高慢之修羅被帝釋所責而化成小身逃隱於無熱池之蓮華中一樣。正法即使一字一句,只要適合時和機根來修行,則必可得道。而雖習學千經萬論,然與時和機根相違,則不可能實現成佛。P3‧1

 

1272.3.20 佐渡御書 ~ 金言 4.

寶治交戰(指寶治元年公元一二四七年六月幕府北条時賴討伐外戚三浦泰村之戰)已經二十六年過去了,而今年的二月十一日和十七日又有戰事發生(指幕府執權北條時宗之兄時輔為爭執權而叛亂之戰事)。佛法外部的外道及惡人要破壞如來之正法難,而佛法內的佛弟子等必可破壞佛法。如同師子身中之蟲食師子一樣,有大果報之人難為他敵所破,卻可為親近者所破。藥師經云「自界叛逆難」是也。仁王經云「聖人去時,七難必起」,金光明經云「三十三天各生瞋恨,(因)其國王縱惡不(懲治)」等。日蓮雖不是聖人,然法華經如說(依照佛所言)受持信行的話,則可以說就如同聖人。又世間之定數預知故,所記置之事無相違地發生。像這樣對現世之預言

                                                                             

 

                                                                             

正確故,所以有關後生(後世之意)之話語就不可懷疑。去年九月十二日蒙王難(指龍之口法難)之時,「日蓮,此關東北条御一門(指北条幕府)之棟樑也、日月也、龜鏡也、眼目也,日蓮捨幕府而去時,七難必起」這樣大聲放言者,正是此事(指前述之對現世之預言七難必起,即今年二月十一日和十七日之戰事)也。纔六十日乃至百五十日之內,此自界叛逆之交戰就發生。這還只是華報(一時之報)而已;實果成之時(真正的報來襲之時),將是何等可悲之事啊。P3‧7


1272.3.20 佐渡御書 ~ 金言 5.

世間之愚者思云「日蓮若是知未來之真實之智者,為何不能預測自已之王難而避開呢」,然日蓮實預先承知此事。有鞭打父母之子,阿闍世王也。有出佛身血、殺阿羅漢者,提婆達多是也。而六大臣褒阿闍世王之所行,瞿伽利悅提婆達多之所為。日蓮乃今此北条御一門之父母也,如同佛及阿羅漢一樣;然遭流罪而主從主人﹝指北条一門﹞及隨從)共悅者,實在是可悲之事也。謗法之法師等,因我之責備而敗露了自己之罪過而哀嘆,然一旦見到此度流罪之處置當悅吧。然而其罪過之報必來故,到時彼等之嘆將不會劣於日蓮一門。這就例如藤原泰衡討伐弟忠衡,接著又討伐九郎判官義經而一度喜悅,但其後終為賴朝所討一樣。導至北条一門滅亡之大鬼當已入此國矣。法華經勸持品云「惡鬼入其身 罵詈毀辱我」是也。P4‧7

 

1272.3.20 佐渡御書 ~ 金言 6.

又日蓮遭受斯責,正是前世之惡業之報。法華經不輕品云「其罪畢已」。不輕菩薩受到無量謗法者的罵詈打擲,當皆為先業(前世之惡業)之所感。何況日蓮今生出生為貧窮下賤者,受生於旃陀羅之家;雖心似有少許信法華經,然身似人身之畜身也。搗碎摻和魚及鳥作為赤白二渧(父母之精血),宿識神(靈魂、魂魄)於其中;此中有信法華經之心之樣姿,就宛如濁水裏映月,糞囊裏包金一樣。心信法華經故,即使對梵天、帝釋亦不覺得害怕,但身畜生之身也。色心不相應(身体和心不一致)之故,愚者僅就外表來判斷而輕蔑乃常理也。心若又相較於(似人身之畜身),則正可是月及黃金之譬喻。又思案過去之謗法,其心是誹謗喜根比丘之勝意比丘之惡心呢,還是殺害父母及阿羅漢之大天(月氏惡人名,為佛教之怨敵)之惡逆之神魂呢,沒有誰能知道。又,是輕毀不輕菩薩之流類呢,還是不信受五百塵點之久遠之妙法下種之失心者之殘餘呢,還是於法華經方便品之會座去席之五千上慢之眷屬呢;還是於三千塵點之久遠,聞大通智勝佛之十六王子之說法而下種結緣,然其後又退轉之眾生之餘流呢。宿業之情況實在難以知道。鐵用火炎燒打則成劍,賢聖遭罵詈始現真價。我今度之流罪,世間之失一分也沒有,完全只是為了消滅過去謗法之重罪,今世信行法華經而遇諸難,輕受其罪而可脫後生三惡道之苦也。P5‧1

 

1272.3.20 佐渡御書 ~ 金言 7.

般泥洹經云「有當來之世假被袈裟,於我法中出家學道,懶惰懈怠誹謗此等方等契經。當知此等皆是今日諸異道輩」。見此經文之人,自身一定要反省慚愧。今我等出家着袈裟而懶惰懈怠者,是皆佛在世時之六師外道之弟子也,佛這樣記給。法然房源空之一類、大日房能忍之一類,號念佛宗及禪宗;念佛宗對法華經副加上「捨閉(擱)拋」四字來加以制止(即叫人不要信法華經),而催促人們只念權經之彌陀三部經之彌陀稱名;禪宗號「教外別傳(即禪宗謂不依釋尊之教法,而是從心到心直接傳授之佛悟)」,笑法華經為指月之(手指),只是列舉文字之教;這樣之人,此經(般泥洹經)云皆當是六師外道之末流而來生於佛教中者,真是可憐啊。於涅槃經,佛放光明照見地下一百三十六地獄時,當無一人是罪人;此乃因聽聞法華經壽量品之說法,一切眾生皆成佛故也。但只謂一闡提人誹謗正法者,作為看守地獄之牢之人而留置;彼等廣生諸子,而成今世日本國之一切眾生也。P6‧1

 

1272.3.20 佐渡御書 ~ 金言 8.

日蓮若尋過去世之種子,則全然是謗法者故,今生亦成為念佛者,數年之間見到法華經之行者就笑其「未有一人得者(未有一人成佛之意)」「千中無一(千人中無一人能往生淨土之意)」等。今從謗法之醉狂中醒來一看,宛如酒醉打父母而悅之人,醉醒後懊悔不已一樣。然再怎麼哀嘆也沒有用,此罪難消。何況過去世之謗法深染於心中,其罪更加困難消滅。披見經文,則烏鴉是黑色的,鷺鷥是白色的,全因先業(前世之業因)強烈地深染之結果。不知因果之道理之外道云「此乃自然之結果」,今之人,我等顯彼等之謗法而(救之意)之,則強烈地回答其自身並無謗法,法然甚且提出「法華經之門閉了吧」這樣的主張。念佛者姑且不說矣,天台宗及真言宗等之人人也強行作為彼等(指念佛者)之邪義之一方也。今年正月十六和十七日,佐渡國之念佛者等數百人,稱印性房者念佛者之棟樑也,一同來到日蓮所在之處,云「法然上人並沒有書『法華經拋吧』。而是勸一切眾生應讚揚念佛。『依此大功德往生無疑』這樣書寫下來,流放此佐渡之叡山之僧徒及三井寺之法師等皆善哉善哉這樣稱讚為善教,為何貴僧要破折此呢」和鎌倉的念佛者比起來,這些佐渡的念佛者真的是既幼稚又愚蠢啊。誠是可憐,夫復何言。

像這樣,招這麼多人厭惡的日蓮,果真是於前世、今世作了多少謗法之罪之人歟,實在越想越可怕。您何故成為這樣的人之弟子呢,又何故生於這樣之國呢。今後將如何呢,真的完全不知道。般泥洹經云「善男子,過去作無量諸罪種種惡業。是諸罪報或被輕易,或形狀醜陋,衣服不足,飲食麁疎(粗疏),求財不利,生貧賤家及邪見家,或遭王難」等。又云「及(餘)種種人間苦報現世輕受,斯由護法功德力故」

                                                                             

 

                                                                             

等。此經文若無日蓮之身,則佛殆成妄語矣。一或被輕易,二或形狀醜陋,三衣服不足,四飲食麁疎,五求財不利,六生貧賤家,七及邪見家,八或遭王難等云云;此八句只日蓮一人以身實踐了。登高山者必從高處下來,輕蔑他人者當還遭他人輕視;對容姿端嚴者惡口之人,則得醜陋之報;奪他人衣服、飲食之人,必墮餓鬼道受飢渴之苦;嘲笑尊貴之持戒者之人,則生貧賤之家;誹謗正法之家者,則生邪見之家;嘲笑善戒者,則生為卑民而遭國王之治罰;此等通常之因果之定法也。

日蓮之情形非此通常之因果,乃因過去世輕蔑法華經之行者之報。法華經乃月並月,星連星,華山(中國五岳之一)重華山,珠玉(排列成行之意)珠玉般尊貴之經典;然一邊雖抬舉此經所說之教非常深,但一邊卻「對末法之眾生而言此經太過深而不適合」,將此經貶得一文不值,這樣來嘲弄故,值此八句之大難也。此八個之難本來應當是盡未來際之間(指於未來的長時間之中)才會一個一個地慢慢現出來,但因日蓮強盛地責法華經之敵,而一時聚起也。這就譬如鄉郡之民即使向地頭(意指鄉郡之地主)等如何的借錢,然地頭等並沒有強烈地要求還錢,這樣年復一年拖延,可是一旦此借錢之人要離開鄉郡時,則催收之事一時競起。經文云「本來此人今生應受倍苦,但一時輕報(輕輕地受業報)得以解決者,皆因此人今生護法功德力故」等是也。法華經勸持品云「有諸無智人 惡口罵詈等 加刀杖瓦石 乃至向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 乃至數數見擯出」等。獄卒若不責罪人,則罪人難出地獄。同理,若無今世王臣之迫害,則日蓮過去謗法之重罪難消。今日蓮忍難弘經之姿如同過去威音王佛滅後出現之不輕菩薩,今世之人人如同輕毀彼不輕菩薩之四眾。今昔之人雖異,然業因是一也。這就如同殺父母之人雖異,然同墮無間地獄也。不輕菩薩因正法修行之功德,後來成為釋迦佛,因此實踐同樣之因行之日蓮可不成佛乎。又今世之人人不云跋陀婆羅(跋陀婆羅等因毀謗不輕菩薩而墮地獄,後再值遇不輕之教化而成遂成道)乎。只是中途千劫於阿鼻地獄受責苦之事,誠然悲慘。這當如何才好呢。彼輕毀不輕之眾最初是無情的誹謗,後信伏隨從。其結果消滅了大部分的罪障,但即使這樣,因還殘留少部分的罪,而遭受到了千人殺父母的大苦(阿鼻地獄之大苦)。而今世之諸人全無悔改之心,其所要經的阿鼻地獄之苦,是會如法華經譬喻品所說的無數劫呢,還是化城喻品所說的三千塵點劫,或者壽量品所說的五百億塵點劫呢。

此暫且不說矣。問題是,從前信用日蓮之人中,日蓮蒙這樣的王難故,而起疑,不只是完全捨棄法華經,還返過頭來教訓日蓮,而出現認為自己才是賢者這樣的誤解者。彼等將比念佛者還久墮阿鼻地獄,實在是無限可憐。如同修羅云「佛立十八界,

                                                                             

 

                                                                             一〇

我立十九界」,外道云「佛只說一種之究竟道,我說九十五種之究竟道」之自慢,「日蓮御房雖是師匠,但其弘通太過強硬。我等當用柔軟之姿弘法華經」彼等這樣云,但這就好像螢火之笑日月,蟻塜之下華山,井、江之輕蔑河海,烏鵲之嘲笑鸞鳳一樣,完全本末倒置。南無妙法蓮華經。P6‧13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2/1272320.html

 

1272.4.10 土木殿御返事(富木殿御返事) ~ 金言 1.

不久日蓮將臨終之事一定也。斬首之時,請為我喜悅。為了法華經而捨命故,就宛如值遇大賊奪去大毒而易與寶珠一樣,應這樣思歟。

粗勘見經文,日蓮為法華經行者之事無疑歟。但於今不蒙天之加護者,一者,諸天善神捨去此惡國(意為謗法充滿之國)故歟;二者,善神不味(嚐不到)法味(指法華經之法味)故,無威光勢力歟;三者,大惡鬼入三類(迫害法華經行者之三類之強敵)之心中,梵天帝釋力不及故歟等。但關於生命之事,早就斷念了。所以,無論有什麼樣的事,今也不會改變心意,又亦無恨。諸惡人又善知識也(諸惡人反而是導我於真之佛道之善友、師也)。攝受、折伏二義,任於佛說(弘通正法之方法有攝受和折伏二種,如何用全委於佛說),非敢私曲(絕非依自己任意之想法)。萬事皆期待靈山淨土之往詣。P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2/1272410.html

 

1272.4.13 最蓮房御返事 ~ 金言 1.

大事之法門晝夜鑽研,成佛之理時時刻刻玩味。如是而時光流逝故,雖送年月然不覺其久,不知時間經過之程度。這就例如釋迦、多寶二佛塔中並座,頷首合証法華之妙理時,法華經云「五十小劫 佛神力故,令諸大眾 謂如半日」一樣。P5‧14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2/1272413.html


1272.4. 同生同名御書 ~ 金言 1.

無論怎麼樣的大黑暗,日輪也必破之。女人之心如大黑暗,法華經則猶如日輪。縱使幼子不知自己之母親,但母親也絕不會忘記自己之幼子。釋迦佛如母,女人則宛如幼子一樣。兩方互相合思的話,則雖一瞬也不離。可是,一方雖思,然他方不思的話,則因時,有時合有時則不合。佛乃常思者,但女人則有不思之時。我等若一心思念佛,釋迦佛怎麼會有不給見之事呢。再怎麼說石是珠,石也不會成為珠,同樣的,雖稱珠為石,珠也不會變成石。方便教之今之念佛等如石,所以縱使再怎麼強辯念佛是法華經,念佛也不會變成法華經。又即使如何誹謗法華經,珠也不會變成石一樣,法華經之價值也絕不會因此而下降。

唐國(漢土)有謂宋徽宗皇帝之惡王,為道士所騙而破失佛像及經卷,僧尼皆令還俗故,無人敢違之。在這樣的情形中,唯有稱法道三藏之人不畏皇帝之勅宣故,面被烙火印並流放江南,生於和彼道教同樣是惡法的禪宗受信用的今世,日蓮值種種大難之姿和彼法道實在非常相似也。汝等生為貧弱之身,而雖住在幕府所在地的鎌

                                                       

 

                                                       

倉,然不理會世人的眼光,亦不惜生命,誠心誠意御信用法華經之事,絕對不可想成只是普通之事。但可以推想的是,就如同入珠於濁水則水就清澈一樣;就好像儘管是自己不理解之事,但完全信用智慧之人之教導而照說的話,則聽起來就似乎有道理一樣。與此相同的,此乃釋迦佛、普賢菩薩、藥王菩薩、宿華王菩薩等有入於汝等之御心中歟。法華經普賢菩薩品「於閻浮提中若有信法華經之人,皆是普賢菩薩之御力也(若法華經 行閻浮提 有受持者 應作此念 皆是普賢 威神之力)」如是云者,就是此事也。

譬如,妻就好比藤,夫就像松一樣,藤只要須臾離開松就無法站立起來。既無可靠之僕人,於這樣的亂世妳竟遣夫君來此,此番盛情比大地還厚故,地神必定承知吧;又比虛空還高故,想梵天、帝釋也一定照鑑了。所有人之身上於出生時,諸天都會付給謂同生、同名之二使,猶如影之隨身須臾不離,大罪、小罪、大功德、小功德一分也不漏地流輪登天報告,佛這樣說給我們。此度之盛情諸天亦已承知了吧。實在非常高興。P1‧2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2/12724.html

 

1272.5.5 諸宗違目事 ( 真言諸宗違目 ) ~ 金言 1.

此書應再三地讀並熟記之。老人等請詳說令聞之。沒有早早蒙御赦免之事不可嘆之。一定是諸天抑之歟。應以藤河入道之例來知之。去年有流罪,今年才不會值橫死(指非業之死)歟,這樣來思惟之的話,沒有得到赦免者乃諸天之意向故,但愚者不信此。說欲日蓮蒙御赦免之弟子乃不孝者也,絲毫不能(有助於)其後生。各各好好地承知此旨。P1‧1

 

1272.5.5 諸宗違目事 ( 真言諸宗違目 ) ~ 金言 2.

真言宗於天竺本來無之,漢土唐朝開元初年,善無畏三藏、金剛智三藏、不空三藏等盜取天台大師己証之一念三千法門而入大日經,並立宗號真言宗。華嚴宗始於唐朝則天皇后之朝代,第四祖澄觀等盜取天台大師摩訶止觀中所示之十乘觀法之極理而入華嚴經,並立宗號華嚴宗。法相、三論二宗則不足言。禪宗,梁世(魏晉南北朝時期梁朝之世)達磨大師依據楞伽經等之大乘之空理之一分而立此宗。可是此宗之學者等大慢(驕傲自滿),稱自宗為教外別傳(謂釋尊真實之悟沒有說於經中,而是釋尊從心至心傳給迦葉也),而蔑如(輕蔑)一切經,完全是天魔之所為(行為)也。淨土宗,善導等見「觀無量

                                                        

 

                                                        

壽經」等而起一分之慈悲,對抗當時於漢土流布之攝論宗及地論宗之人師,立一向專修(只需一味行念佛即可往生極樂)之義矣。日本之法然誤解其義,而將天台宗及真言宗之修行列入雜行,認為其不相應於末法時代之人們,這樣誑惑日本國中之人人,令其迷於長暗之夜。指摘如此之諸宗之誤,正確地引導眾生之導師但日蓮一人耳。   P1‧6

 

1272.5.5 諸宗違目事 ( 真言諸宗違目 ) ~ 金言 3.

涅槃經云「若善比丘見壞法者 置不呵責驅遣舉處 當知是人佛法中(敵之意)」。灌頂章安大師(天台大師之弟子,為漢土天台宗之第二祖)釋此經文云「壞亂佛法佛法中怨 無慈詐親即是彼怨 為彼除惡即是彼親」。法然說捨閉擱拋,禪家等說教外別傳,此等若不合乎佛意,則指責其邪義之日蓮對日本國之人人來說,是賢父也、聖親也、導師也。若不言之,則日蓮對一切眾生難脫「無慈詐親 即是彼怨」之重罪也。但日蓮既已指責故,則對日本國之王臣而言正是「為彼除惡 即是彼親」也。此國既犯三逆罪,天豈不罰之乎。涅槃經云「爾時釋尊 取地少土 置之爪上 告迦葉言 是土多耶 十方世界 地土多乎。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爪上土者 不比十方 所有土也。犯四重禁 作五逆罪作一闡提 斷諸善根 不信是經 如十方界 所有地土。不作五逆不作一闡提。不斷善根 信如是等 涅槃經典 如爪上土」。如經文者(如照為了弘通法華經而說的槃涅經之經文),則當世不信正法之日本國之人人如十方地土,而弘通正法之日蓮如爪上土。

法華經勸持品云「有諸無智人 惡口罵詈等」法滅盡經云「吾般泥洹(涅槃、入滅)後 五濁惡世 魔道興盛。魔作沙門 壞亂吾道惡人轉多 如海中沙 劫欲盡時 日月轉短 善者甚少 若一若二人」,又云「眾魔比丘 命終之後 精神(魂)當墮 無擇地獄(無間地獄)」。今建長寺道隆一黨,極樂寺良觀一黨、壽福寺聖一一黨,又日本國之一切四眾等恰當此等之經文也。另一方面,法華經見寶塔品云「假使劫燒 擔負乾草 入中不燒 亦未為難。我滅度後 若持此經 為一人說 是則為難」。日蓮該當此經文也。勸持品有「有諸無智人 惡口罵詈等 及加刀杖者」之文,佛陀記云(藥王品及勸持品有)「後五百歲有法華經之行者,為了諸無智者,必被惡口罵詈、刀杖瓦石、流罪死罪」之文。若無日蓮,則釋迦、多寶、十方諸佛之未來記(對未來之預言)當成大妄語也。P2‧6

 

1272.5.5 諸宗違目事 ( 真言諸宗違目 ) ~ 金言 4.

有人疑云。汝勝於當世諸人者,也許確有一些道理。但說勝真言、華嚴、三論、法相等元祖者,豈非慢過慢(過度慢心)者乎,過人法(犯了佛所說的「過人法戒」[告誡人不可高傲自大而毀他人])是也,汝必當墮無間大城。故首楞嚴經說云「譬如窮人 妄號帝王 自取誅滅。況復法王(佛) 如何妄竊。因地不直 果招紆曲(因位之修行不正的話,絕不可能得到善果報)」,涅槃經云「云何比丘 墮過人法(犯了佛所說的「過人法戒」)未得四沙門果(阿羅漢果等之位)。云何當令 諸世間人

                                                        

 

                                                        

我已得」。答云。法華經藥王品云「又如大梵天王 一切眾生之父 此經亦復如是 一切賢聖學無學 及發菩薩心者之父」,又云「此經諸經中最為第一 有能受持是經典者亦復如是 於一切眾生中亦為第一」。傳教大師之法華秀句云「天台法華宗勝諸宗者,據所依經。故不自讚毀他。(希望)有智君子尋經定宗(追尋經典之勝劣後再來定宗)」。月勝眾星,日又勝星月。又小國之大臣劣於大國之無官位之臣者是傍例(傍証)也。外道之得五通(五種不思議之力)者,相較於佛弟子中修小乘之三賢之未得一通者,猶遠不及也,就如同天猶勝地也。又修行法華經以外之諸經之大菩薩劣於法華之名字即之凡夫(只聞法華經之名之位低之凡夫)也。汝何始驚之乎。依教而定人之勝劣;所以,若不知經典之勝劣,如何論人之高下乎。P3‧9

 

1272.5.5 諸宗違目事 ( 真言諸宗違目 ) ~ 金言 5.

問云,汝若為法華經之行者,為何天不守護汝乎。答云,法華經勸持品云「惡鬼入其身(惡鬼入毀謗法華經者之身而迫害行者)」,首楞嚴經云「有修羅(阿修羅)王執持世界 能與梵王(大梵天王)及天之帝釋(帝釋天)四天(四天王)諍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 天趣所攝 (此阿修羅王因有諸天之變化,與天眾是同類也)」。能夠與大梵天王、帝釋天及四天王爭戰之大阿修羅王,乘機進入禪宗、念佛宗、律宗等之棟樑(意指重要之指導者)之心中,再次第遷入國主及國中之人人之心中,而令失賢人。如是大惡,梵天、帝釋天猶難防歟,何況守護日本之小神也。恐怕若無地涌千界之大菩薩、釋迦、多寶、諸佛之御加護,難防禦歟。日月,四天之明鏡也;諸天定知日蓮歟。日月,十方世界之明鏡也;諸佛定知日蓮歟。不可一分疑之。但先業未盡(今遭受迫害乃因過去世誹謗法華經之罪尚未消滅故)也。今日蓮因法華經之故而被流罪,教主釋尊當以衣覆之歟。去年九月十二日夜中脫虎口(指龍口斬首之事)歟。止觀弘決云「必(借)心固,神守即強」者,是也。汝等千萬勿疑,決定不可有疑者也。P4‧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2/127255.html


1272.5.26 日妙聖人御書(樂法梵志書) ~ 金言 1.

過去有謂樂法梵志者,十二年之間巡繞多國,求如來之教法。當時大致上佛、法、僧三寶一個也沒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此梵志之意就如同渴者之求水、飢者之求食一樣,一心地尋求佛法。其時有一婆羅門,彼「我有念持一偈之聖教,若貴方真的想求佛法的話,就傳授給你」這樣說故,梵志打從心底渴望此一偈之聖教。於是婆羅門云「若有真實之志,則請你剝皮作紙,折骨為筆,擠髓為墨,以血作水來書寫下來,若願意這樣的話,則我當會說佛之偈文」。梵志大喜,立刻照婆羅門所說的,剝下身上的皮曬乾作紙,乃至沒有一言之違背。此時,婆羅門忽然消失矣。此梵志仰天,伏地,非常地悲傷。佛陀為此感動而自下方涌出,說云「如法(佛之教說)應修行 非法(邪法)不應行 今世若後世(今世也好後世也好) 行法(行正法)者安穩」。梵志立刻領解此教導而須臾成佛。佛之教說全部二十字之偈文也。P1‧1

 

1272.5.26 日妙聖人御書(樂法梵志書) ~ 金言 2.

釋迦菩薩(釋尊過去世菩薩修行時之稱謂)為轉輪聖王而修行時,尊重「夫生輒死 此滅為樂」此八字之教故,以身化作千盞明灯來供養此八字,並為了勸人而於石壁及要道上寫上此八字,看到的人很多都起了菩提心。此千灯之光明直至忉利天,供養天之帝釋以及

                                                       

 

                                                       

諸天。P1‧12

 

1272.5.26 日妙聖人御書(樂法梵志書) ~ 金言 3.

又昔釋迦菩薩求佛法之時,有一癩人(癩病患者)向其說「我持有正法二十字,若你能撫摸、抱、舐我的病体,又每天給我二、三斤肉的話,則將此二十字說給你聽」故,釋迦菩薩就照做了,而得二十字之教而成佛。此就是所謂「如來証涅槃 永斷於生死 若有至心聽 當得無量樂」之二十字也。P2‧2


1272.5.26 日妙聖人御書(樂法梵志書) ~ 金言 4.

昔有謂雪山童子之人,雖於謂雪山之山通達了外道之法,然尚未聞過佛法。時有大鬼神,說云「諸行無常(一切之物,無常也) 是生滅法(有生必有滅)」,只說了這八個字後,就不再說了。時雪山童子得此八字雖然非常地高興,但就宛如只得到一半的如意寶珠,又似花開而不結果一樣,陷入這樣中途半端的心情中。於是向大鬼神請求一定要讓其聽聞剩下的八字。時大鬼神云「我數日間飢饉,因此心亂而無法說出後八字。請給一些吃的吧」。童子就問「想吃什麼呢」,鬼答云「我想要人的溫的血肉。我飛行自在故,雖須臾巡迴四天下,但不管去到哪裡,諸天善神都在守護人故,很難得到溫的血肉。若人沒有犯了被諸天捨棄的罪科的話,是不能殺害的」。童子就說「那麼我想就奉上我自己的身体,好習得彼八字,傳於後世」,鬼神疑云「智慧甚賢(話是說得很好聽),應是欺騙我的吧」。童子答云「瓦礫換成金銀,可有不換者乎,我若徒死於此山的話,只是被鴟梟虎狼所食,絲毫沒有一分之功德。若能以這樣的命來交換後之八字,可說是將糞換成飯這樣的絕佳之事也」。鬼云「我尚不相信」,而不理睬。於是童子「來立証人吧。就立過去之佛立給的大梵天王、帝釋天、日天、月天、四天王為証人吧」這樣立誓故,鬼神云「那麼,就說吧」。童子於是脫去身上所穿的鹿皮,鋪為座,踞跪合掌,「請坐在這裡吧」這樣請鬼神就座。大鬼神就座後說云「生滅滅已(因為此生滅之平息) 寂滅為樂(帶來寂滅之真實之安樂)」。童子習學此四句之偈,並立刻在樹木上、石頭上記下來後,就投身於大鬼神之口中。此雪山童子今之釋尊,彼大鬼神今之帝釋也。P2‧6

 

1272.5.26 日妙聖人御書(樂法梵志書) ~ 金言 5.

藥王菩薩七萬二千年之間,燃燒兩臂供養法華經。又不輕菩薩多年之間為了弘通二十四字,遭無量無邊之四眾罵詈毀辱,並以杖木瓦礫而打擲之。所謂二十四字者,「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是也。彼不輕菩薩,今之教主釋尊也。

昔之須頭檀王為了妙法蓮華經之五字,千歲之間以己身為床來給侍阿私仙人,而成今之釋尊。P2‧6

 

1272.5.26 日妙聖人御書(樂法梵志書) ~ 金言 6.

而法華經雖八卷,但八卷讀誦的話,當成為讀誦十六卷,因為此經是釋迦、多寶

                                                       

 

                                                       

二佛之經(釋尊說而多寶佛証之經典)故。又雖云十六卷,然實為無量無邊之卷軸之法華經也,此乃因有十方世界無量之分身諸佛之証明故也。又法華經之一字乃二字也,為釋迦、多寶二佛之字故。更一字乃無量字也,為十方諸佛所証明之御經故。譬如謂如意寶珠之珠雖然是一珠,卻可雨二珠乃至無量珠之財;與此相同的,法華經之文字,一字乃一個之寶珠也,無量之字乃無量之寶珠也。又妙之一字有二個舌,釋迦如來和多寶如來之御舌也。此二佛之御舌乃八葉之蓮華也。而八枚之花瓣重疊之蓮華上有寶珠,即妙之一字也。於此妙之寶珠,納所有昔釋迦如來之「所謂檀波羅蜜,以身飼飢虎,及代替被鷹所追之鳩獻身於鷹之布施之功德;所謂尸羅波羅蜜,作為須陀摩王不虛言之功德(守約束之持戒之功德);或作為忍辱仙人即使被歌梨王切去兩手足也忍耐之忍辱之功德(羼提波羅蜜);作為能施太子以修精進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而得之如意寶珠救人人之功德;又作為尚闍梨仙人修禪波羅蜜(禪定)而連鳥類也給與慈悲之功德」等之六波羅蜜(加上為前述五波羅蜜之根據之般若波羅蜜[智慧]是為六波羅蜜)之功德。所以末代惡世之我等眾生,若受持此妙之一字,則雖不修一善,然也給與六度萬行(六波羅蜜)滿足之功德。法華經譬喻品所云之「今此三界 皆是我有 其中眾生 悉是吾子」者,此也。我等煩惱具縛之凡夫,忽地能夠與教主釋尊功德一樣;此乃因彼之功德全体受取故也(此乃因為我等受持「具足一切釋尊之因果功德」之妙法故也)。法華經方便品云「如我等無異」;此乃是在說「信受法華經者與釋尊齊等也」之經文也。

譬如父母和合而生子,子之身,父母全体之身也(子之身受繼了父母全体之身);誰可諍此事乎。又牛王之子,牛王也,絕無法成為獅子王。獅子王之子則成為獅子王,絕無法成為人王、天王等。今法華經之行者乃「其中眾生 悉是吾子」這樣說,所以確實是教主釋尊之御子也。因此,要成為如教主釋尊之法王之事不難也。但不孝者絕無法繼承父母之跡。漢土之堯王有云朱丹之太子,舜王有謂商均之王子,二人共不孝者故,為父王所捨棄,而現身成為平民矣。另一方面,重華(舜之名)和禹共為平民之子,但孝養之心深厚故,堯舜二王召之而讓給王位,於是平民之身忽地成為玉体。「平民現身成為王」和「凡夫忽地成為佛」當為同樣之事也。謂一念三千之肝心者,是也(天台大師摩訶止觀第五章所明之一念三千之最重要之功用,就是此事也)。P3‧14

 

1272.5.26 日妙聖人御書(樂法梵志書) ~ 金言 7.

然而漢土之玄奘於西天(天竺)求法十七年,旅程及於十萬里。日本之傳教大師越三千里之波濤而入唐,二年間習學佛法。不過這些都是男子之例也,上古之事也,賢人、聖人之所行也。今尚未聞有女人(註:日妙聖人為女性)為了求佛法而踏越千里之路這種事。龍女之即身成佛也好,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釋尊之姨母)之受記別(成佛之記別)也好,這些或許是權化(佛及菩薩為了引導眾生而姑且示現之姿)也說不定,又是釋尊在世之事也。男人、女人其性本來就有差別,就如同火是熱的,水是冷的,又如同海人巧於捕魚,山人長於獵鹿一樣。經文有說女人巧於淫事(男女之事),但尚未聞巧於佛法(佛道修行)。女人之心譬如清風,縱令風可繫留,但難捉者女人之心也。又女人之心譬如於水繪畫,此乃因水面不能留住文字也。也有說女人是誑人(騙人之人)的,或時(有時候)實,或時虛也。又也有將女人譬喻為河的,必彎曲之故也。

而法華經「正直捨方便」等,「皆是真實」等,「質直意柔軟(正直又心溫和)」等,「柔和質直者(心安詳溫和而正直之人)」等這樣申,正直之事,是如同「弓絃之(繃緊於弓上),墨繩之彈直線」等心正直者信之御經也。即使云糞為栴檀,也不能得栴檀之香。縱使說妄語者為不妄語,也無法是不妄語。一切經皆佛之金口之說,不妄語之御言也。然而若相對於法華經則如同妄語,如同綺語(虛飾之語),如同惡口,如同兩舌也。唯有此御經方是實語中之實語也。這樣的實語之御經是正直者受持信仰之經也。今信受法華經之貴女當是真實正直之女人歟。當知,縱使能看到頂戴須彌山而渡大海之人,也不可能見到像貴女一樣的女人;即使看到蒸砂作飯而食之人,也見不到像貴女這樣的女人。當知,釋迦佛、多寶佛、十方分身諸佛,又上行、無邊行等大菩薩,還有大梵天王、帝釋、四天等,當皆如影之隨身不離地守護此女人。日本第一之法華經之行者之女人也。因此,效仿不輕菩薩之義(因不輕菩薩「決不輕蔑眾生」弘法華經之行儀而被呼為「常不輕」),給您取一個名字,為「日妙聖人」。P6‧5

 

1272.5.26 日妙聖人御書(樂法梵志書) ~ 金言 8.

從貴女來自的相州鎌倉到此北國之佐渡,其中間之道程及於一千餘里。山海遙遙分隔,山峨峨,海濤濤,風雨不按時節。山賊海賊充滿,宿站之人人之心如虎如犬般粗暴。當感覺現身嚐盡三惡道之苦歟。加上現在是亂世,自去年起,謀叛之人充滿於國,特別是從今年二月十一日之交戰至五月末的現在,世間尚未安穩。而在這樣的情

                                                       

 

                                                       

形下,貴女有一幼子,且無法指望可託付之父親,又您和孩子也已經離別很久了。零零總總左思右想筆不能進,難於冷靜判斷故,就此止筆了。P7‧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2/1272526.html

 

1272.7. 真言見聞 ~ 金言 1.

凡謗法者,即是謗佛、謗僧也,因三寶(佛、法、僧三寶)一体故也。此乃依涅槃經之經文之義也。爰以法華經說毀謗此三寶者「則斷一切世間佛種」,是即名一闡提。罪有輕重,則構獄之淺深(按照罪之輕重,而有地獄淺深之區別)。殺生偷盜等,乃至即使殺害一大三千世界之眾生,也只是墮等活、黑繩等之上七大地獄,而不會墮最下之第八之無間地獄。阿鼻(即無間地獄)之業因,依據經論所定的,乃五逆、七逆、撥無因果(否定因果)、誹謗正法者也。但五逆之中犯一逆者,雖墮無間,然經一中劫罪盡而(能夠出地獄)。另一方面,雖不犯一戒並以堅固之道心一味祈求後世,然若違背法華的話,則將見其墮於無間而輾轉無數劫。然(這樣的話),則謗法(誹謗正法之罪)(超過)無量之五逆。以此謗法之真言之法來祈國家,天下將可泰平乎。諸法不如現量(一切之事物都不如現實之証

                                                          

 

                                                          

據)。承久兵亂〈公元一二二一年〉(指日本鎌倉時代之公武〔朝廷和鎌倉幕府〕交戰)之時,關東(與朝廷為敵的關東鎌倉這一方)並無準備(舉行任何祈禱)。以國主之身分企圖調伏(而朝廷這一方為了調伏鎌倉),指示四十一人之貴僧行十五壇之秘法。其中守護經之秘法由御室之道助法親王於紫宸殿首次來舉行,但七日之祈禱行滿的當天,京方就戰敗矣。此豈非真言亡國之現証乎。但這僅是今生之小事。若信用權教邪法而墮惡道,則就真的是可悲之事了。P1‧4

 

1272.7. 真言見聞 ~ 金言 2.

密家(即真言宗)設四句(即「大日經義釋」之唯蘊無我心、覺心不生心、極無自性心、如實智自心之四句)五藏(即「六般羅蜜經」之經藏、律藏、論藏、慧藏、

                                                          

 

                                                          

秘藏之五藏)而立十住心來判一切經之勝劣,並引諸論而示三國傳來之系譜,號稱諸家之日記皆有記錄,雖這樣以種種之事來嚴飾自宗而誇耀,然皆是妄語胸臆之浮言(臆說之妄言),莊嚴己義(任意主張)之法門也。成伏於謗法(犯了謗法之罪)而當墮惡道者,則即使有文殊之智慧、富樓那之弁說(辯才),也無一分之利益也。P3‧13

 

1272.7. 真言見聞 ~ 金言 3.

顯密之事(接著來述顯教和密教之事)無量義經十功德品〈第四功德之下〉云「深入諸佛秘密之法 所可演說無違無失」。大日之三部(即真言之三部經)云密教,法華經云顯教之事,佛之金言於何處有呢。又真言云密者,(此)密是隱密之密歟,還是微密之密歟。凡秘物(將事物秘密起來)有二種,一、將金銀等重要之物收藏起來是微密,二、隱藏瑕疵、不全等,不想讓人看見是隱密。然,則真言云密者隱密也。其故,說為始成故隱長壽(說釋尊為始成正覺之佛而隱久遠之佛壽)隔二乘故無記小

                                                          

 

                                                          

(說聲聞、緣覺二乘之不成佛而隱二乘作佛故)。二者(久遠實成和二乘作佛),教法之心髓,文義之綱骨也。相對的,微密之密乃法華也(法華經以此二法門為重要之物而收藏故,可以說是微密之教也)。然,則法華經卷四之法師品云「藥王,此經是諸佛秘要之藏(秘密肝要之教)」,卷五之安樂行品云「文殊師利,此法華經諸佛如來秘密之藏(隱密於胸中不輕易說之深遠之教),於諸經中最在其上」,壽量品云「如來秘密神通之力」,如來神力品云「如來一切秘要之藏」。加之(不僅如此),真言高祖龍樹菩薩「法華經云秘密,二乘作佛【之秘義】有故」這樣解釋,這正是所謂收置重要之物之微密之義也。其次,若不以「無二乘作佛」為秘密,則真言即非秘密之法相對的,真言作為秘密之法,乃是依據所謂的「為了隱無二乘作佛之瑕疵之隱密之義)。所以者何,大日經云「佛說不思議之真言相道之法(佛專為菩薩而說之不思議之真言之法)不共一切聲聞緣覺,亦非世尊普為一切眾生(一切聲聞緣覺不用說,亦非廣為一切眾生說)」。隔二乘之事(像這樣,將二乘從成佛之對象除外之事)同前四味之諸教(同於法華以前之華嚴、阿含、方等、般若之諸教)。因而唐決判大日經為方等部之攝屬,此乃因經文之中四教含藏(藏、通、別、圓四教並說)故也。P5‧9

 

1272.7. 真言見聞 ~ 金言 4.

大論(龍樹之大智度論)第百卷〈釋第九十品〉云「問曰,更有何法甚深,勝般若者,而以般若屬累阿難,而餘經屬累菩薩【乎】(般若經付囑給阿難,但對菩薩,是否有勝於般若經之甚深之經典,而將其付囑之呢)。答曰,般若波羅蜜非秘密法(佛秘密之教),而法華經說阿羅漢之受決作佛(於法華經給與二乘未來成佛之保証)大菩薩能受用(將其付囑給大菩薩)。譬如大藥師能以毒為藥(譬如名醫能調合毒來作為藥一樣,明示於諸經『永不成佛』這樣被嫌之二乘之成佛故,當可謂甚深之經典也)」等。法華玄義第六云「譬如良醫能變毒為藥(調合毒來成為藥)二乘根敗,不能反復(在爾前諸經二乘乃成佛之種子欠損之人,絕無法成佛),名之為毒。今經得記,即是變毒為藥(今於法華經得到所謂「成佛之保証」之藥故,的確就是所謂「變毒為藥」之相也)。(大智度論)云,餘經非秘密法華為秘密也。復有本地(久遠實成之法門)之所說,諸經所無。在後當廣明」,受承此,釋籤第六云「第四,引証中,言『論云』等者,大論之文証也。言秘密者非八教中之秘密(八教中化儀四教之秘密教)。但是(而是)前所未說(法華經以前未說)』為秘,『開已無外(於法華經說示後,無所隱)』為密」。文句(法華文句)第八云「方等、般若雖說實相之藏,亦未說五乘(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作佛。亦未發迹顯本(說久遠實成而拂始

                                                          

 

                                                          

成正覺之迹)【故】,頓漸諸經(華嚴之頓教和阿含、方等、般若之漸教)皆未融合。故名為秘(相對於這樣的爾前諸經,稱『說二乘作佛及久遠實成』之法華經為秘密之法)」,文句記第八云「大論云『法華是秘密【故】,付【囑】諸菩薩』。今之下文(法華經本門從地涌出品之文),召【諸菩薩】於下方(娑婆世界大地之下方),【滅後弘通】尚待本眷屬(釋尊本化之菩薩)。驗余未堪(自此刻起,知道迹化之菩薩不堪滅後之弘經)」,傳教大師於法華秀句卷下釋【法華經提婆品】龍女之成佛云「身口密(龍女開身密和口密而立速成佛之義)」。依以上之經論釋,非常明白地,諸佛說法華經為最第一,定為秘密教,而真言宗於經論無文証卻吐妄語,名法華為顯教而下之謗之,豈非大謗法乎。P7‧1

 

1272.7. 真言見聞 ~ 金言 5.

抑,漢土唐朝之善無畏、金剛智等,對法華經和大日經兩經作理同事勝(說「圓融相即之理」之點上相同也,但說「三密之事相」這一點上大日經勝)之釋,這是梵華兩國共勝劣(梵本和漢譯双方共同之判斷)歟。這樣說者,乃法華經之梵本有十六里之寶藏(十六里之長),雖有無量之事,然於持傳漢土之際,流沙、葱嶺等之險難,五萬八千里、十萬里之長旅不容易間,略其枝葉矣。然而此事則隨譯者之意樂,有好廣惡略之人,亦有好略惡廣之人。然,則玄奘好廣,四十卷之般若經成六百卷;羅什三藏好略,千卷之大論縮為百卷。云印契、真言之勝之事,以是難辨(所以真言宗云其宗有說所謂印契及真言之事相故勝,這樣之事不能不好好考慮)。羅什所譯之法華經不以是為宗(不以所謂印及真言之事相為重)而不空三藏之法華儀軌(法華之觀智儀軌),則印、真言有之。羅什所譯之仁王經亦無印及真言,而不空之譯本則副加之。所以知道是依譯者之意樂也。而且,法華經方便品有「【我以相嚴身 光明照世間 無量眾所尊】為說實相印」之文,合掌之印有之。又譬喻品有「我此法印 為欲利益 世間故說」之文。此等之文如何,只廣略之異歟。又「舌相之言語 皆是真言也」。法華經法師功德品「治生產業 皆與實相 不相違背」這樣宣,又「亦是先佛 經中所說」這樣說。此等,如何。而相對於此法華經所說之實義,真言宗之真言才是有名無實之真言。又,未顯真實之權教故,無成佛得道之跡形。談始成而無久遠故,無性德本有之佛性(常住佛性之義)。三乘感佛之出世(即使聲聞、緣覺、菩薩之三乘接受佛之教而修行),但大日經未說二乘作佛故,成了三人之內捨二人,而若有三十人的話,則有二十人之成佛被否定。「皆令入佛道」之佛之本願不能滿足。又,十界互具之法門,思亦不及;何況非情之上之色心因果(非情之草木及國土亦具備色心及因果,亦可成佛之義)怎麼可能說示耶。

                                                          

 

                                                          一〇

於是善無畏三藏,盜取陳隋二代之國師天台大師解法華經之文而於印契之上所立給之十界互具、百界千如、一念三千,而作為自宗(指真言宗)之骨目。彼三藏於漢土唐朝之第七代之玄宗皇帝開元四年自天竺來唐故,相當於佛滅後一千六百六十四年,又天台大師示寂(過世)之開皇十七年以來一百二十餘年也。為何盜取一百二十餘年以前天台大師所立給之一念三千法門而作為己物耶。而己之依經大日經,挑剔眾生之機根,和前四味之諸經(法華經以前之諸經)一樣嫌二乘之不成佛;何況草木成佛,思當然不及也。因此,若云一念三千之理,善無畏三藏乃盜人也。又有何經嫌印契及真言等之事相乎。若爾者,則即使大日經說之也非榜樣(則大日經雖有說印及真言也不會顯得特別出色也)。被一代嫌,被諸教捨之二乘作佛只限法華經也。二乘縱使無量無邊劫之間行真言之胎藏界及金剛界之千二百餘尊之印契、真言,然若不值遇法華經的話也不能成佛。印是手之用(結於手之物),真言是口之用(唱於口之物),但其主(其主体之二乘)不成佛的話,手和口可另行成佛耶。忽視優秀於「釋尊一代之已今當三說之一切諸經」之法華經之二乘作佛,而依事相時,尊「說印和真言」之大日經者,宛如「劣謂勝見(劣之物思為勝之物)」之外道也。P8‧11

 

1272.7. 真言見聞 ~ 金言 6.

無量義經說法品云「四十餘年 未顯真實」。法華經卷一之方便品云「世尊法久後 要當說真實」,又云「一大事因緣故 出現於世」。卷四之法師品云「藥王今告汝 我所說諸經 而於此經中 法華最第一」,又云「已說今說當說 而於其中 此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寶塔品云「我為佛道 於無量土 從始至今 廣說諸經 而於其中 此經第一」。安樂行品云「此法華經 是諸如來 第一之說。於諸經中 最為甚深」,又云「此法華經 諸佛如來 秘密之藏。於諸經中 最在其上」。藥王品云「此法華經 亦復如是。於諸經中 最為其上」,又云「此經亦復如是。於諸經中 最為其尊」,又云「此經亦復如是。諸經中王」,又云「此經亦復如是。一切如來所說 若菩薩所說 若聲聞所說 諸經法中 最為第一」等。玄義第十云「又法師品云『已今當說最為難信難解』,前經是已說(法華以前之諸經是已說,佛應眾生之能力而說之經故,易信易解也)」,法華秀句卷下云「謹案,法華經法師品之偈云『藥王今告汝 我所說諸經 而於此經中 法華最第一』」,又云「當知,已說者四時之經文(華嚴、阿含、方等、般若之四時之諸經)也」文句第八云「今法華論法(今法華經,論法的話,一切之差別被開會於一法;論人的話,佛也好眾生也好,俱為久遠之壽命故,如此甚深之義和法華以前完全不同故,難信難解也)」受此,文句記第八云「當鋒(法華經在涅槃經之前,碰上〔指四時之諸經〕之先鋒故,甚難擋也)」法華秀句卷下云「明知(可以明白地知道),

                                                          一一

 

                                                          一二

他宗所依經不是王中王」。P11‧1

 

1272.7. 真言見聞 ~ 金言 7. 

釋迦、多寶、十方之諸佛,天台、妙樂、傳教等諸師,相對於真實之法華經,判定華嚴經乃方便(方便之教)也。無量義經云「未顯真實」,法華經云「正直捨方便」,又云「受持大乘經典 不受餘經一偈」,又云「若人不信 乃至 其人命終 入阿鼻獄」。法華經事理共有也,所謂【本門之】久遠實成是【長遠之佛壽之】事也,【迹門之】二乘作佛是【一念三千之】理也。【這樣來思考的話則】善無畏等之理同事勝(法華經和大日經,「理相同,但事相,真言勝」之說辭)臆說(隨便之臆測)也,不可信用者也。P12‧2


1272.7. 真言見聞 ~ 金言 8.

涅槃經第三十五云「我於處處經中說言,一人出世多人利益。一國土中二轉輪王,一世界中二佛出世,無有是處」,大論第九云「十方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名為一佛世界,是中更無餘佛,實一釋迦牟尼佛」,文句記第一云「世無二佛,國無二主。一佛境界,無二尊號」。持地論(菩薩持地經)云「世無二佛,國無二主。一佛境界,無二尊號」。P17‧5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27.html

 

1272.9.8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 梵音聲書 ) ~ 金言 1.

昔漢土謂齊桓公之王喜好紫色的衣服故,宮中皆用紫色。而謂楚莊王之王,討厭女人的腰粗,宮女皆為了瘦腰而多有餓死者。所以最上位者一人所好之事,儘管不是萬民的本意,但也會隨也。就譬如大風之吹動草木,大海之引進眾流一樣。草木逆風,有不折斷者乎。小河不注入大海的話,則究竟要流往何處才好呢。這樣,就善就惡,國土及國民必當隨王。

世間如此,佛法又然也。釋尊已將佛法付囑給國王,因受託為此佛法之外護故,所以佛法之盛衰亦依國王之歸依及守護之有無而定。所以縱使有所謂聖人、賢人之智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者,但如果不隨國王的話,佛法也無法流布,即使後來流布了,最初也必有大難來到。漢土之唐太宗,賢王也。以玄奘三藏為師而歸依法相宗故,臣下誰敢違背。此法相宗雖為大乘,然立五性各別之義(一切眾生分為五種,所謂「能成佛者和不能成佛者乃先天就已經決定」之五性各別之義)故,乃對佛教帶來大災難之教也。可說是更超過外道之邪法之惡法也,故月支、震旦、日本三國共不許。最後在日本國被傳教大師所責,此邪法才止畢矣。雖是帶來大災禍之教,但太宗皇帝信仰故,誰能違背。P1‧1

 

1272.9.8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 梵音聲書 ) ~ 金言 2.

所謂真言宗是依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之三經所立之宗。此三經號大日之三部。唐玄宗皇帝時,善無畏三藏、金剛智三藏自天竺持來此三部經。玄宗對此宗的尊重勝過對天台宗、華嚴宗等之尊重。又認為勝過法相宗、三論宗故,漢土一同認為大日經勝法華經,日本國直至今世亦認為天台宗劣於真言宗。其結果,學真言密教之東寺及天台之高僧等,皆起慢心、過慢心。但將大日經和法華經並列,捨偏黨來見之的話,則大日經如螢火,法華經如明月,真言宗如眾星,天台宗如日輪。然偏執於真言宗者會說「汝未究習真言宗之深義,卻說彼之無盡之(罪)」。但真言宗渡漢土六百餘年,弘日本四百餘年,關於此期間之人師們之論難和應答,我大体知道。就中,只傳教大師一人識得此法門(法華和真言之勝劣之法門)之根源。然而,今世日本國第一之災禍就是此真言宗也。以勝思劣,以劣思勝之故,祈禱大蒙古國之調伏之時,還欲(反而)被襲是也。P2‧11

 

1272.9.8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 梵音聲書 ) ~ 金言 3.

謂華嚴宗者,法藏法師所立之宗也。因則天皇后之御歸依,諸宗難與其並肩。所以是依王之威勢來決定宗之勝劣,而非依教法來判定勝劣也。所以縱使有体得佛法之深義的論師及人師,也難勝王法,故偶而有反抗王之威勢,能依教法來明勝劣之人,其人也會有大難。所謂天竺之師子尊者被檀彌羅王刎頸,提婆菩薩為外道所殺害;又漢土之竺之道生被流放蘇山,法道三藏面被押火印並放逐江南。P3‧4

 

1272.9.8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 梵音聲書 ) ~ 金言 4.

可是日蓮以前不是法華經之行者,亦數不進僧侶之林,而隨世人持阿彌陀佛之名號。而以阿彌陀佛之化身聞名的善導和尚云「十即十生,百即百生(只唱念佛者,十人就有十人,百人就有百人往生極樂淨土),乃至,千中無一(行念佛以外之修行者,千人中無一人往生極樂淨土),又仰為勢至菩薩之化身的法然上人,就此話解釋道「在末代,於念佛中參雜念佛以外之法華經等之修行的人,千人中無一人能往生淨土,而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專心只修念佛的人,則十即十生」。而日本國之有智、無智者,皆一同信仰此教說,至今已五十餘年,沒有任何一人加以懷疑。只有日蓮不同於他人,說道「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之第十八願這樣宣誓『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我救濟之對象,唯五逆罪者及誹謗正法者除外)』,法華經譬喻品說『若人不信毀謗此經,則斷一切世間佛種,乃至,其人命終入阿鼻獄』。依此,善導也好,法然也好,皆是誹謗正法之法華經之人故,將見捨於所賴之阿彌陀佛矣。對餘佛餘經,又『捨閉擱拋』這樣來自我拋棄矣,所以也就沒有可救助之道理。而且將如法華經之文,墮無間地獄無疑也」,這樣強力來折伏。然而現在日本國之人人,普遍都是善導及法然之弟子故,此度之大難(指龍口斬首及佐渡流罪)無法免。但法華經法師品云「若善男子善女人,我滅度後,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若依此經文,則法華經之一字一句唱,又亦說給人聽者,教主釋尊之御使也。既然如此,則日蓮雖是賤身,卻是頂戴教主釋尊之勅宣而來此國之人也。所以我認為,縱使只是一言誹謗日蓮之人人,也將開罪於無間(造墮無間地獄之罪);而即使只是一字一句供養之人,將勝過供養無數之佛之功德。P3‧10

 

1272.9.8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 梵音聲書 ) ~ 金言 5.

教主釋尊,一代聖教之教主,一切眾生之導師。所說之八萬法藏皆金言,十二部經皆真實也。無量億劫以來,釋尊持不妄語戒之總結就是一切經,所以不管哪個經都不應該疑。但此乃從一般立場而言之總論也。如果再特別來探求的話,則同樣從釋尊之金口出來之教中,有小乘、大乘、顯教、密教、權經、實經之區別。今,此法華經,釋尊自己在方便品說「正直捨方便,乃至,世尊法久後(世尊漫長的說法之後),要當說真實」故,雖誰也不應該疑,儘管如此,多寶如來還是在見寶塔品裏加所謂法華經乃真實之証明,而十方來集之分身諸佛,更於如來神力品長舌付梵天來証明。所以若約於釋迦、多寶、十方分身諸佛之三佛,則此法華經雖是一部然三部也,雖是一句然三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句也,雖是一字然三字也。同時此法華經一字之功德,納釋迦、多寶、十方諸佛之御功德也。就譬如如意寶珠,一珠也好,百珠也好,同樣之事也,即使是一珠也能(出)無量之寶,百珠亦又具無盡之寶也。又如同將百種之藥草研碎製成一粒或百粒之藥丸,則一丸也好百丸也好,其治病之事沒有差別也。又譬如大海之一渧含備眾流,一海能具萬流之味一樣。所謂妙法蓮華經者總名也,二十八品之題目,別名也。所謂月支者天竺之總名也,五天竺為別名也。所謂日本者總名也,六十六州為別名也。P5‧7


1272.9.8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 梵音聲書 ) ~ 金言 6.

所謂如意寶珠者釋尊之御舍利也。龍王受賜此御舍利而頂戴於頭上,帝釋天持此御舍利而降寶。若問為何釋尊之御舍利能夠成為如意寶珠,則乃無量劫以來所持之大戒之功德薰於身而滲入骨中之結果也,而成為救助一切眾生之寶珠也。譬如犬牙之溶於虎骨,魚骨之消於鵜之氣息一樣。又彈獅子之筋作成的琴絃,則其餘一切獸之筋之絃皆不切而斷。佛之說法正是所謂的師子吼,而法華經乃師子吼中之第一也。佛具三十二相,一一之相皆百福莊嚴。肉髻(佛頭頂上隆起的肉髻)、白毫(佛眉間之白色卷毛,可放光)等如果實。因位之修行之華成就功德而具備三十二相之果實。而其中的所謂無見頂相者,釋迦佛的御身丈六也,然竹杖外道無法丈量釋尊之身高,就是想拜見釋尊之御頂也沒辦法。應持菩薩亦無法拜見御頂,大梵天王亦無法拜見御頂。若尋問此是什麼緣故,則乃因釋尊於過去以頭著地來恭敬父母、師匠、主君故,而感得此無見頂相也。又所謂梵音聲者,佛第一(最重要)之相也。小國之王、大國之王及轉輪聖王等,具備此梵音聲相之一分故,以此王之一言而國或破或治也。

所謂天皇之宣旨,梵音聲之一分也。萬民之萬言不及一王之一言。漢土古代之三墳五典等,小王之御言也。像這樣,小王統治小國,大梵天王統領三界之眾生,又佛統領大梵天王、帝釋等,皆此梵音聲之力也。而從佛之梵音聲所出之教,成一切經,利益一切眾生。其中法華經是書顯釋迦如來之御志之經典,此梵音聲成為文字故,所以法華經之文字具有佛之御心。譬如種子和苗和草和稻,形雖有異,然內實並無不同。同樣的,釋尊和法華經之文字,其形雖不同,但心一也。因此拜見法華經之文字時,宜思為面見生身之釋迦如來。這次為了追善,派人將御供養送到遙遠的佐渡國,此志釋尊已然納受矣,實為孝養之至也。P6‧8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298.html

 

1272. 諸宗問答抄 ~ 金言 1.

問云,關於法華宗之法門,可用天台大師、妙樂大師、傳教大師等之解釋乎,如何。答云,此等大師之解釋共是用來作為明鏡之助証而申立之法門也。問云,如果是這樣,請問以何為明鏡而立法門呢。於天台大師等之御釋,並沒有將法華經以前之諸經當作方便之教而捨棄。因此於法華玄義或「初後之佛惠(初之華嚴經之悟之智慧和後之法華經之悟之智慧),圓頓之義齊(於圓頓之義無差別)」,或「此妙彼妙(法華經之妙也好,爾前經之妙也好),妙義無殊(於妙之義無異)」,法嚴和法華之佛惠同樣之佛惠也無異這樣來解釋。又可見到通教及別教之佛惠亦和法華經同也,以何全說法華經勝哉,實在無法意得(得其意),如何。

答云,引天台大師之御釋故,想必是天台宗之人之質問吧。既然如此,那麼於天台大師之御釋有教道和証道兩個方面,以此為二筋而著作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之三大部六十卷。教道即教相之法門(教道就是將數多之教說分類並体系化,來明佛之真意之教相之法門也)。另一方面,証道者即內証之悟(佛心中之悟之境界)今因質問而引之証文,果真都是得意(有所領會)教道及証道二者中之何文而引用的

                                                         

 

                                                         

嗎。若是引用教門(教相之法門)之釋,則教相有三種之教相,此乃將法華經以前之諸經和法華經來對照而判定勝劣之事,然後可追問「於此三種教相中是相當於哪一個呢」。若回答「三種之教相者,一、根性之融不融之相(分辨眾生之機根[融][不融]領納佛真實之教法之狀態之事),二、化導之始終不始終之相(分辨[始終][不始終]說佛之化導之從始至終之事),三、師弟之遠近不遠近之相(分辨佛和弟子之師弟關係[遠近]否[不遠近]為久遠以來之關係之事)也」,則應進而尋問其「那麼今所引用之御釋是引哪一個教相呢」。若回答是「第一之根性之融不融之相之下之釋文」,則可再反問「根性之融不融之相之下有約教(一切經約於化法、化儀之四教來解釋之約教判)約部(一切經約於五部、五味來解釋之約部判)之二個法門,是何者呢」。若答說是「約教之下之文」,則又可問「就約教、約部之兩判而言有(一往姑且同意)(再往嚴正的立場)二個之解釋,今之釋文是與之釋呢,還是奪之釋呢。若說不理解約教、約部,也不理解「與、奪」的話,那麼就太不識天台宗之法門了。不用說,天台法華宗之法門乃是以教相來宣諸佛之御本意。若闇於教相而論法華經之法門,則就如同傳教大師於法華秀句中所說的「雖讚法華經,還死法華心」一樣,殺了法華經最重要的心。又就如天台大師於法華玄義「若弘餘經(法華經以外之經典)不明教相於義無傷,若弘法華不明教相者文義有欠」之解釋一樣,是(特別)更以教相為本而建立天台之法門的。如上所言,無次第(無視佛說法之順序),不簡偏圓(不考慮是偏頗之教還是圓融之教),邪正亦不選(亦不判別法門之邪正)而說法門者之言決不可信用,天台大師這樣堅誡也。連這樣的事都不知,只是中途半端(意指有欠思慮,不夠完善)地引天台大師之釋,實在是太丟臉了,可這樣責也。P1‧1

 

1272. 諸宗問答抄 ~ 金言 2.

天台大師所立之三種教相中,於第一之根性融不融之相之下,立相待妙(諸經與法華經相對而立之妙)絕待妙(超越諸經與法華經之對立而立之妙)之二妙。其中,於相待妙下又釋約教、約部之法門而判佛教(釋尊一代教法)之勝劣。約教之時,將釋尊一代之教區分為藏、通、別、圓之四教,並就此來判定勝劣時,說「前三為粗,後一為妙」,相對於藏教、通教、別教之粗教選取圓教為妙法,此時猶許爾前權教之當分得道(法華經以前之方便教之各各之成佛),且令華嚴等之佛惠和法華之佛惠(相等),而施予方才所引之「初後佛惠,圓頓義齊」等之(姑且同意)之一往之解釋。然而約部之時,將一代之教區分為五時(即五部),並配當於五味,即華嚴部(乳味)、阿含部(酪味)、方等部(生酥味)、般若部(熟酥味)、法華部(醍醐味),而判「前四味為粗,後一為妙」,這樣作(嚴正的立場)之再往之解釋。因此奪之

                                                         

 

                                                         

釋云「細人(爾前圓教之善人)粗人(藏、通、別之三教之惡人)二俱犯過(共犯過失),從過邊說,俱名粗人(則同樣是惡人也)」。此釋之義,華嚴部說別、圓二教間,圓之一方云佛惠也;方等部說藏、通、別、圓四教間,圓之一方又佛惠也;般若部說通、別、圓之後三教間,其圓之一方佛惠也。然而華嚴部,兼說別教之惡物(似是而非之物)故,而被嫌為帶有惡物之佛惠;方等部之圓教亦是帶有藏、通、別三教之惡物之佛惠也;般若部之圓教亦是帶有通、別二教之似是而非之物之佛惠也。所以佛惠之名雖同,然因跟隨著(過失)之(一邊),故被云為粗法,而被(下降)為惡圓教之佛惠也。依之,於四教判定真實之勝劣時,釋為「一往,三藏名為小乘;再往,三教名為小乘」,不但一往之時,總【說】二百五十戒等之阿含部之三藏教之法門悉被嫌捨為小乘之法,於再往之釋時,「三藏教」和云大乘之「通教」、「別教」等三教皆為小乘之法也,本朝之智証大師亦於所著之法華論記中作如是之判釋。P3‧4

 

1272. 諸宗問答抄 ~ 金言 3. 

其次,云「絕待妙」者,開會之法門也。依此法門時,於「相待妙」所被嫌捨之爾前權教皆被收入於法華經之大海也。而一旦入了法華經之大海,則當成爾前之權教而被嫌者無也。皆當作法華之大海之不思議之德,而成云南無妙法蓮華經之同一鹹味故,全無可呼出所謂念佛、戒律、真言、禪等別名之道理也。因此天台大師於法華玄義釋云「諸水入海,同一鹹味;諸智入如實智,失本名字」,(原來)之名字,一言都不可再呼顯,這樣來教示。世間之天台宗(一般之天台宗之人們)認為「絕待妙開會之後,唱相待妙之時所被斥捨之前四味之諸經之名字,又唱諸佛諸菩薩之名號,乃皆是屬於法華之妙体之物也。入大海前之水,雖認為是各別之物,然一旦入大海之後,如還用以前之善惡來取捨選擇,則是大僻見(錯誤)也。受斥之諸流也好,所用之冷水也好,其源唯出自大海之一水也。既然如此,那麼縱使稱呼什麼什麼之水,也只不過是以不同的名字來稱呼大海之一水而已,思其乃各別各別之物才是錯的,只思為大海之一水,不管什麼樣的教都聽任心隨有緣來唱持並非錯誤之事」,而念佛也好,真言也好,什麼樣的教都好,就是任心來持唱也。

今云,此義「(暫且寬容地一往來解釋)」而云時,雖彷彿覺得可有(有些道理)歟,然「(以嚴格的立場再往來解釋)」而云時,則乃非常之墮地獄之【邪】義也。其故(其理由),縱使有一人如此得意(心得這樣的開會之意義)而受持法華經以外之諸經並唱諸佛菩薩之名號,然沒有心得開會之意者,只是於偏見、偏情來持唱故,縱令心得之人一人成佛,然萬人卻皆會墮地獄之邪見之惡義也。爾前所立之法門之名言(名稱)和其法門之內所談之道理之所詮(肝要),皆是依偏見、偏情之物

                                                         

 

                                                         

也,就如法華經方便品所說的「入邪見稠林 若有若無等(於邪見之密林進入若有若無之迷惑)」之權教也。因此,以此等【之教】之名言(名目)來持唱,觀【念】此等【之教】之所詮之理,則心得【開會之法門者也好】不心得【者也好】完全皆當墮地獄矣。堅信有心得而唱持者,就宛如認為牛蹄之蹄印所積之水可收大海之水一樣,乃僻見者也,如何能免三惡道呢。又不心得【開會之法門】而唱持者,自(根源)迷惑者故,依其邪見、權教之執心而入無間大城之事無疑者也。因此法華經以前之權教即使開會之後仍應斥捨為(劣之意)(教法)也。所以惡法縱使有名言,有所詮之極理,也決不可唱持也。妙樂大師於止觀弘決卷二釋云「相待、絕待俱須離惡,圓著尚惡,況復餘耶」。此釋文之意「相待妙之時也好、絕待妙之時也好,俱須離惡,即使是執著於圓教猶為惡,何況是其餘之藏教、通教、別教」這樣云之釋文也。圓者滿足之意也,餘者欠減之意也。連執著於圓教之十界【眾生】平等成佛之法,猶斥為惡;何況是執著於十界不能平等成佛之欠減之惡法,朝夕受持、讀、誦、解說、書寫者耶。縱令開會爾前之圓【教】而入法華經之圓教,爾前之圓也非和法華之圓同一味也。即使開會而入法華經之中,終究也只能說是法華經体內之(方便教),而不能說是体內之實也。此体內之權取出於体外,暫且「於一佛乘 分別說三(真實之一佛乘之教,以方便分說為三乘)」時,付給方便之權教圓教之名,而被說為【方便之】三乘中之圓教,當然和真實之法華經之圓教不一樣也。

依之(與此事相關連的),自古即有以金杖之譬來論三乘(聲聞、緣覺、菩薩)之事。謂譬如將金杖折為三折,各給三乘之機根之人們,每一折都是同樣之金故,因此何來於同樣之金做差別之思而判勝劣呢,有這樣的說法。此說稍微聞時,或許會覺得然哉(好像是這樣),但實際上乃惡學者之錯誤之心得也。今云,此義應如是譬喻,法華經体內【具有】之(方便)之金杖,佛相對應於三乘之機根於法華經之体外三度揮動,而三乘之人無法正確辨識其影,皆認為是真實之金杖,這樣聽任己見。若真的有將金杖折為三折,則今之譬(指前之誤解之譬)當成為合乎教法之譬喻,但佛是在權之金杖沒有折的情況下三度揮動的,而三乘之人等卻隨意地認為是三折而執著,實在是非常輕率的大邪見也,大邪見也。而且三度揮動者,乃以法華經体內之權之功德相應於【法華經】体外之三根(三乘之人們)才有三度之揮動的,完全非揮動妙体(法華經体內)不思議之圓實(純圓一實之功德)也。因此,開會法華經体外之影之三乘入於体內之本之「權之本体」(体內之方便教之本体),則被云為本之体內(法華經体內)(方便教),決非成為体內之圓【、体內之實】也。應以此心來辨別會意法華經之体內体外之(方

                                                         

 

                                                         

便)(真實)之法門也。P4‧14

 

1272. 諸宗問答抄 ~ 金言 4.

其次禪宗之法門,或云「教外別傳 不立文字(佛的本意不透過文字和語言,而是直接從心傳至心)」,或云「佛祖不傳(佛及祖師之悟之境地乃無法表現於文字語言故,所以要傳授是不可能的)」,又云「修多羅(經典)之教如指月之指」,或又云「即身即佛(今之眾生之一身即是佛身)」,而說不立(可捨)文字,不用依佛祖,不用修學教法,亦不用信用(尊重)畫像木像。反詰云,若佛祖不傳,為何還有月氏之二十八祖及東土(漢土)之六祖之相傳哉。又迦葉尊者為何從釋尊授得一枝之花房時,微笑而自稱於靈山(靈鷲山)傳得【佛之】心之一法哉。又祖師若無用的話,為何還要以達磨大師為本尊哉。又修多羅之法若無用的話,為何於朝夕之所作(勤行)唱真言陀羅尼,讀誦首楞嚴經及金剛般若經、圓覺經等哉。又若不信用佛菩薩的話,為何於行住坐臥唱南無三寶哉,可這樣來責也。P8‧2

 

1272. 諸宗問答抄 ~ 金言 5. 

其次,若有以未曾聞知之言語來作種種狂妄之言論的話,則可如下來破折。凡【人之】機【根】有上中下之三根(三種機根),因此法門亦須適合三根來說。禪宗之法門,如其所說的,以理致(謂師對修行者示經論及祖師之言語而引導於禪之法門)機關(謂師對修行者示一棒一喝等之巧妙手段)向上(謂到達言語及思慮所不及之絕待之大悟境)來應三根而示法門也。請您判斷一下我的機是三根中的哪一個,然後說一下我不曾聞知之法門吧。又這是理致之法門呢,機關之法門呢,還是向上之法門呢,可這樣來責問也。云「理致」者,「對下根(機根低者)說道理令聞而使知禪之法門」之名稱也。「機關」者,「對中根者,『本來之自己是什麼呢』這樣問,而像使用『庭前之柏樹』等這樣答之措辭而來教示禪法」之名稱也。云向上者,上根者(教化機根勝之人)之事也。此機(此機根之人)不自祖師傳,亦不自佛傳,自悟禪之法門之機也。云迦葉依靈山微笑之花而得【佛】心之一法(於靈山迦葉悟得捻華之佛心而微笑)時,是猶為中根之機也。歸根到底,禪宗之法門乃迦葉自佛授得一枝之花房以來才出來之法門也。抑,授與時之花房是樹之花呢,還是草之花呢。五色中何種色之花哉。又花瓣是何重(幾重)之花哉。可委細問之也。若有禪宗之人能夠確實說出此花之情形,則應知實際上只是得「心之一法」之一分者也。不過,即使認可其有一分之得,亦不合乎真實之佛意;何以故,不信法華經之故也。此心(關於此事),委細見於法華經方便品終了之長行,詳細之內容,可引經文拜見也。P8‧13


1272. 諸宗問答抄 ~ 金言 6.

其次,禪宗之法門,有「無論如何,離所(執著)之物吧」這樣的教示。若那樣說,則其為執情也,又即使這樣說,其亦為執情也,既去那邊又往這邊,無法捉摸

                                                         

 

                                                         一〇

之法門也。對此法門可這樣責難,彼等只會說他人之執情,卻不知自己已被自己之迷情所封閉也。因此,可反詰云「您只會責人之執情,可是您為何就離不了『執著地認為他人是迷情』這樣的自己之迷情呢」。凡法者,無三世諸佛(殘留)而不說之法也,汝云禪之法門「佛祖不傳」,若說不是傳自佛及祖師之物的話,那麼禪法,天魔所傳之法門也,如何。所以汝不出(佛祖不傳之法若自己悟的話,則還同外道之斷見)(又佛祖不傳之法若認為是自然存在的話,則還同外道之常見)之二見,墮無間地獄之事無疑也,應這樣對其說。禪宗常會再三地提出「佛祖不傳」這樣的話,但這往往也是詰問(責問)其自己之話語也。然而非學匠(無學問者)反而會說「道理並無不通」,完全不了解他人所說之道理,亦不知自己所說之道理故,乃所謂暗証(暗於証)者也。因此,彼等是不會(屈服)於(道理)的,譬如於行水畫畫(就宛如要於流水上畫畫一樣【根本不可能】)。P9‧13

 

1272. 諸宗問答抄 ~ 金言 7.

其次禪宗所說之即身即佛者,請明示即身即佛(此凡夫之身即佛)的道理,可這樣責也。不立其道理,毫無理由的只是說「即身即佛」,此,前例之天魔之義也,可這樣來責也。但是,聞禪宗所謂的「即身即佛」之名目,認為恐怕是盜取天台法華宗之「即身成佛」之名目而使用於禪宗之家的。所以,應這樣來責「這好像是仿法華經之說而立的即身即佛歟,如何」。若無其義而只是使用名目(名稱)的話,則這樣的言語乃隨便使用之語也。就譬如只是庶民之身卻自稱是國王者也。即使如何地說自己是國王,也只是隨便使用之語也。雖任憑其如何地鼓動如簧之舌,其身仍是土民之卑下被嫌之身也。又如云瓦礫為玉者,即使再怎麼云石瓦為玉,石也不曾變為玉。汝所云之「即身即佛」之名目亦如同此,有名無實(只有名稱而全無實義)也,可哀也可哀也。P10‧13

 

1272. 諸宗問答抄 ~ 金言 8.

其次禪宗云「不立文字」者,本來云文字之事,不就是有什麼樣的心得,就以文字來立什麼樣的教導哉。文字是一切眾生之心法所顯之(姿)也。因此,以人所書之物可相知其人之心根(內心)。凡心和色法者,不二之法故,因此以所書之物,亦可相其人之貧福也。因此,文字是一切眾生之色心不二之質也。汝若不立文字,則汝之色心亦不可立。「汝離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來答一句禪之法門看看」可這樣責也。不管怎麼回答,都離不了(一切之物乃常住也)、(一切皆無而不認因果之斷見)之二見(二個錯誤的見解)。若云無的話,則應責其乃無之見(斷見);若云有的話,則應責其乃有之見(常見)。不管何者都不合乎道理也。P11‧4

 

1272. 諸宗問答抄 ~ 金言 9.

其次云「修多羅之教如指月之指」者,云「見(佛之悟)後,(佛之教導)成無用之物」之義歟。若如其義,則云您之雙親亦徒者(無用之物)之意思歟,又師匠對弟子而言徒者

                                                         一一

 

                                                         一二

歟,又大地徒者歟,又天徒者歟。何以故,父母是您出生之前用的,您出生後就變成沒有必要了。人師是習取事物之前用的,習取後就無用也。這就如同云「夫天是降雨露之前用的,下雨後,天無用也;大地是為生出草木,草木生出後,大地無用也」是一樣的。對此,世俗者有「過喉即忘熱,病愈即忘醫師」這樣的譬喻,與此譬喻沒有些許的不相似也。總之,云修多羅者經典也、文字也。「文字是三世諸佛之氣命(命)也」天台大師這樣釋給。天台大師乃列入震旦(漢土)禪宗之祖師之中,為何會嫌其祖師之言呢。而且,如前所述,文字乃您之色心也,又凡一切眾生之三世不斷之色心也。為何汝要云,捨本來之面目(本來之自己),不立文字耶。這就如同昔有人搬家之時忘了自己之妻一樣。於此當可知道如何來知真實之禪法了吧。實在是非常可悲的禪之法門啊,應這樣來責。P11‧13

 

1272. 諸宗問答抄 ~ 金言 10.

其次,華嚴宗、法相宗、三論宗、俱舍宗、成實宗、律宗等之六宗之法門,即使如何地盛開其花朵,非常簡單可返答的方法是,讓對方大放厥詞後,唯讀南都六宗之歸伏狀令其聽之可也。此乃南都六宗之祖師們為傳教大師所論伏時,曾書寫歸伏之狀而上奏桓武天皇,其後彼歸伏狀被收納於山門(比叡山)矣。又內裏(宮中)亦有記錄。諸道之家家亦有記留,而現存至今。自其以來,華嚴宗等六宗之法門,至末法之今止,一次也沒有出頭過。為何今又將其當成是新的事物,而對已被捨棄之權教無得道之法(不能成佛之方便之教)做真實之思呢,可如此對其說哉,實在不能理解也,可這樣來責。P12‧12

 

1272. 諸宗問答抄 ~ 金言 11.

其次,對真言宗之法門,先問其真言三部經(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是大日如來所說的呢,還是釋迦如來所說的呢,若回答是釋迦如來所說的,則可尋問其,釋尊將自己五十年之說教區分為(已說之爾前諸經)(今說之無量義經)(今後當說之涅槃經)之三說,若然,則大日經等之三部是入其中的哪一個呢。若云入三者中的哪一個,則以「法華經乃超過已今當三說之最勝之教」此眾知之法門即可輕易地來問答也。若云和法華乃同時之說也,義理亦和法華同也,則可責以「法華乃是純圓一實之教,曾(摻雜)說方便之事無也。與此恰好相反地,大日經等含用四教(藏、通、別、圓)之經也,何云時亦同,義理亦同耶,謬也」。其次,若云是大日如來之說法,則可詳細質問大日如來之父母、出生之所、死之所等。數多之經典,一句一偈都沒提到大日之父母、說法之所、生死之所,就如同文字一樣,大日如來有名無實之佛也。所以,要責真言之法門,應殊為容易也。若云法門之所詮之理,則可這樣尋問其「要先定教主之有無,然後才能查究其說教之得道、不得道」。設縱使主張真言之

                                                         一三

 

                                                         一四

法門說出至極的理密(理論)、事密(實踐)之教導故,所以比法華經出色,這也只是譯者(真言經典之漢譯者)之虛妄。恐怕是盜取法華經之極理而立事密真言等的吧,令人懷疑之事也。依之(這樣),法之所談(有關法門內容之問題),應先明教主(教主之佛)之有無,然後才有資格來談論,可這樣責也。其次,若主張大日如來乃法身之佛故,所以勝的話,則可這樣責「於被法華所嫌棄的爾前權教(方便之諸經),說法身如來乃普通之事,有何可不思議(特別)的呢」。若立言「大日如來乃無始無終之常住之佛故,所以勝」的話,則可對其云「未必限大日如來,我等一切眾生乃至螻蟻蚊虻等,皆為無始無終之色心也。只有大日如來常住,而思其他之眾生乃有始有終(無常)者,是乃外道之僻見也。汝同外道,如何」。P13‧2


1272. 諸宗問答抄 ~ 金言 12.

其次,念佛是淨土宗所用之(法門)也。此又權教中之權教(特別權宜之教)也,譬如夢中之夢。有名無實而其實無也(毫無內容)【故】,所以一切眾生願而無所詮(再怎麼祈願也無法得到什麼)因此,淨土宗所云之【教主之】佛,有為無常(與時俱生滅之無常)之阿彌陀佛也,何能勝「說常住不滅之道理」的法華經呢。因此本朝之根本大師(傳教大師)之御釋云「有為之報佛,夢中之權果(爾前諸經所說之無常之報身佛,乃夢中方便之佛)無作之三身,覺前之實佛(法華經所說之常住之三身之佛,才是實在真實之佛)」,而嚴格地禁止尊崇阿彌陀佛等有為無常之佛。既然所憑之阿彌陀佛有名無實,只有名而無其体,則即使可往生【極樂】之道理委細云如須彌山之高立,如大海之深,然有何之所詮(意義)耶。又雖稱於經論(經文及論釋)有確實之明文,但縱使有明文,也是未顯真實之文也。或會辯稱,不限淨土三部經,以華嚴經等為首,哪個經教論釋無成佛之明文耶。然而其皆權教之明文(作為方便而說之証文)時,而汝等卻隨意地將其當作真實而執著,決非經論之過失也。不問宗旨,則即使再怎麼粉飾法門之道理,稱讚所依之經,終歸皆是夢中之權果(方便之悟之教),當成為無用之義也。一定要好好地思考也。P14‧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2_25.html

 

1272. 祈禱抄 ~ 金言 1.

問云,華嚴宗、法相宗、三論宗、小乘三宗(俱舍宗、成實宗、律宗)、真言宗、天台宗等諸宗行祈禱之場合,哪一宗靈驗顯著乎。答云,每個都是佛說故,一往皆可遂所祈。但以法華經來祈則靈驗必彰顯。

問云,其所以,如何。答云,二乘即使經大地微塵劫行法華經以前之四味之經,也不能成佛。而法華經則須臾之間聞之即成佛[法華經法師品云「須臾聞之 即得究竟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爾,則舍利弗、迦葉等千二百、萬二千,總一切二乘界之佛(成佛之二乘)【因為此法恩】必會令法華經行者之祈實現,又當會擔代行者之苦。故【法華經】信解品云「世尊大恩。以希有事 憐愍教化 利益我等。無量億劫 誰能報者。手足供給 頭頂禮敬 一切供養 皆不能報。若以頂戴 兩肩荷負 於恒沙劫 盡心恭敬,又以美膳 無量寶衣 及諸臥具 種種湯藥,牛頭栴檀 及諸珍寶 以起塔廟 寶衣布地,如斯等事 以用供養 於恒沙劫 亦不能報」等。此經文為,四大聲聞(須菩提、迦旃延、迦葉、目連)聽聞譬喻品而心得必成佛之由,而說佛與法華經之恩難報之事。

                                                           

 

                                                           

因此,對二乘而言,對【修】行此【有恩之】經者,當思為比父母、比愛子、比兩眼、比身命還要重要歟。舍利弗、目連等諸大聲聞,雖認為只要是一代聖教,則不論讚歎何經,其行者皆不會被捨棄,然於爾前諸經之場合,覺得有些許之恨歟。此乃因「於佛法中 已如敗種」等,這樣被強烈地否定其之成佛故也。而今【於法華經】令成華光如來(舍利弗)、名相如來(須菩提)、普明如來(其他千二百之聲聞們)等之事,【可說是】望外之幸也。這就例如【全是寶石的】崑崙山崩塌,而得入意想不到之寶山一樣【喜悅】的心地歟。因此【信解品二乘們之】領解文云「無上寶珠 不求自得」等。是以一切二乘界守護法華經之行者之事,不可有疑也。連卑下之畜生亦有報恩之事。云雁之鳥,母將死時必致孝養。又狐死時,不背向自己【出生】之塚。畜生猶如此,況人類耶。故云王壽者行於道(於旅途中)飢疲之時,路邊有梅樹,其果實多,王壽取食而止飢矣。彼云「我食此梅之實而增氣力,不可不報其恩」,於是脫衣懸於梅樹而離去。云王尹者行於道而渴於水,剛好遇到河川,遂飲河水,而投錢入河作為水之價款。龍必守護披袈裟之僧,此乃因昔從佛領受袈裟而讓龍宮城之愛子披上,遂得以防金翅鳥之難故也。金翅鳥必守護孝養父母者,此乃因龍搖動須彌山以食金翅鳥之愛子,金翅鳥依佛之教導,將孝養父母者供養僧之生飯置於須彌山之頂,遂得以防龍之難故也。天必守護持戒修善者,因人間界若無持戒修善者,則人間界之人死後多生修羅道,修羅成多勢故令生驕心,必侵犯天。【相反的】人間界持戒修善者若多,則【彼等之】人死後必生於天,天人若多則修羅恐而不敢犯天,故持戒修善者,天必守護之。何況二乘是比六凡更戒德勝智慧賢之人人也,如何會拋棄修行讓我得遂成佛之法華經之人乎。P1‧1

 

1272. 祈禱抄 ~ 金言 2.

又一切菩薩並凡夫為了成佛,雖無量劫之間行【法華經以前】四十餘年之經經,然終不能成佛。而行法華經成佛者,今在十方世界。佛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受九界眾生之景仰,如星之圍繞月、如八山之圍繞須彌山、如四州眾生之仰日輪、如萬民之仰輪王(轉輪聖王)者,非法華經之恩德乎。因此佛於法華經【法師品】誡云「【若經卷所住之處 皆應起七寶塔 極令高廣嚴飾】不須復安舍利【所以者何 此【法華經】中已有 如來全身】」。涅槃經云「諸佛所師 所謂法【華經】也,是故如來 恭敬供養【法華經】」等。【如斯】於法華經說,我之舍利不可與法華經並安置;於涅槃經說,諸佛恭敬供養法華經。佛悟此法華經而成佛,故若不說此經讓人聽聞,則有斷絕佛種之失。此故,釋迦如來出世於此娑婆世界,而欲說法華經之時,所謂元品無明之第六天魔王入一切眾生之身,令其憎佛而讓佛不能說法華經也。所謂,波瑠璃王殺五百人

                                                           

 

                                                           

之釋子,鴦崛摩羅之追佛,提婆之放大石,旃遮婆羅門女之腹藏鉢而云是佛之御子,婆羅門城之王於城內告示迎入佛者罰金五百兩,因此道路立荊棘,井入糞,門置逆木,食物入毒,此等皆是憎佛故也。【又弟子中,提婆達多】殺華色比丘尼,目連為竹杖外道所殺,迦留陀夷被埋於馬糞中,此等亦皆憎佛故也。儘管如此,仍然擺脫種種難,於御年七十二歲,開始說佛法以來第四十二年之時,於中天竺王舍城東北之耆闍崛山,開始說法華經,經八年而說畢,後在東天竺俱尸那城跋提河邊,御年八十之二月十五日夜半入御涅槃。然而所悟【真實之法】皆說置於法華經故,此經之文字即釋迦如來之御魂也。一一之文字,佛之御魂故,行此經之人,釋迦如來必如自己之御眼一樣地給與守護,又必如影之隨身一樣地給與跟隨照顧。所以【法華經行者之】祈禱如何會不成就呢。P3‧5

 

1272. 祈禱抄 ~ 金言 3.

一切菩薩又自華嚴經始,四十餘年之間雖願望成佛然無法實現,而於法華經方便品略開三顯一(開三乘之方便而說一乘之真實,指於方便品「諸法實相,乃至本末究竟等」之文,明十如是,而明顯地示一佛乘之教之內實之諸法實相)之時,「求佛諸菩薩 大數有八萬。又諸萬億國 轉輪聖王至 合掌以敬心 欲聞具足道」這樣願望。【納受此願】佛更述廣開三顯一(與「開權顯實」同義)之時,「菩薩聞是法 疑網皆已斷【千二百羅漢 悉亦當作佛】」這樣說矣。其後,自界(此國土)他方【國土】之菩薩如雲集、如星列。寶塔品之時,十方諸佛各各具足無邊之菩薩而來集。【提婆品之時】文殊自海中具足無量之菩薩,又【勸持品之時】八十萬億那由他諸菩薩,又【涌出品】超過八恒【河】沙之菩薩與地涌千界(千世界微塵數)之菩薩,分別功德品之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之菩薩、又【其】千倍之菩薩、復一世界微塵數之菩薩、復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之菩薩、復二千中國土微塵數之菩薩、復小千國土微塵數之菩薩、復四【個】四天下微塵數之菩薩、三四天下、二四天下、一四天下微塵數之菩薩、復八世界微塵數之眾生,【又】藥王品八萬四千之菩薩,妙音品八萬四千之菩薩、又四萬二千之天子,普門品八萬四千人,陀羅尼品六萬八千人,妙莊嚴王品八萬四千人,勸發品恒河沙等之菩薩、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等之菩薩,此等之菩薩若細數其數,則如十方世界之微塵、如十方世界之草木、如十方世界之星、如十方世界之雨【滴】。此等菩薩皆因法華經而得成佛,今在此三千大千世界之地上、地下、虛空之中。迦葉尊者在雞足山、文殊菩薩在清涼山、地藏菩薩在迦羅陀山、觀音在補陀落山、彌勒菩薩在兜率天、難陀(龍的一種)等無量之龍王及阿修羅王在海底及海畔、帝釋在忉利天、梵王在有頂天、摩醯修羅(大自在天)在第六他化天、四天王在須彌【山】之腰,日

                                                           

 

                                                           

月眾星我等之眼可見而照【我等】頂上【之天空】,【又】江神、河神、山神等亦皆法華經會上之諸尊也。

          佛說給法華經已歷二千二百餘年之年數也。人因壽命短,故【今之世】無見過佛之人,但天上日數長、壽亦長,故有無限多之天人皆拜見過佛並聽聞了法華經。人間五十年,【相當於】四天王之一日一夜也;以此一日一夜為首,三十日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四天王】有五百歲之壽命也。因此人間之二千二百餘年不過是四天王之四十四日也。是以,就日【天子】月【天子】並毘沙門天王而言,佛滅後才四十四日,尚不足兩個月。而就帝釋、梵天而言,則佛滅後更不超過一月一時。【如是】僅些許之間,怎麼可能就忘了佛前之御誓及自身成佛之御經之恩,而捨棄法華經之行者呢,這樣仔細思考後,則【諸天之守護乃】可賴之事也。因此法華經之行者所祈之祈願,必如響之應音、影之隨体、澄水之映月、方諸【之鏡】之招水、磁石之吸鐵、琥珀之取塵、明鏡之浮物色一樣,定令成就也。

P4‧12

 

1272. 祈禱抄 ~ 金言 4.

而靈山會上示即身成佛之姿之龍女,於小乘經被嫌為五障之雲厚、三從之絆強,又於四十餘年之諸大乘經或被捨為不堪歷劫修行,或【華嚴經】「初發心時 便成正覺」之言乃有名無實故,女人並不被允許成佛,設縱為人間、天上之女人亦無望成佛的話,則何況生為龍畜下賤之身之女人,連年紀都尚未成年,僅八歲。無論如何,說其成佛,實不可思議,但受文殊之教化,於海中修行法華經,且在法師品和提婆品中間,佛說寶塔品這麼短的時刻,就成佛之事誠尊貴之事也。若非一代超過(超過「已今當」三說)之法華經之御力,如何能如斯呢。因此妙樂才會書「行淺功深 以顯經力」。龍女,我能成佛之經故,所以縱無佛之御諫,又何能拋棄法華經之行者呢。因此,龍女讚歎自身之成佛之偈文中,才會「我闡大乘教 度脫苦眾生」這樣說歟。此龍女之誓,正是其所從之「非口所宣 非心所測」之一切龍畜之誓也。娑竭羅龍王雖為龍畜之身,然念子之志深故,讓女兒拿著大海第一之寶如意寶珠,作為即身成佛之御布施。此珠乃價值三千大千世界之珠也。P7‧1

 

1272. 祈禱抄 ~ 金言 5.

提婆達多乃師子頰王之孫,釋迦如來之叔父斛飯王之御子,阿難尊者之兄也。為

                                                           

 

                                                           

善聞長者之女之子,是轉輪聖王御一門,於南閻浮提非身分賤之人也。在家之時,應可結為夫妻之耶輸多羅女為悉達太子所奪,而思其為宿世之敵,出家後,人天大會【人及天眾】聚集之席上,被佛罵為「汝痴人也,食人之唾」上,又名聞利養【欲望】深之人故,見佛為人所厚遇而嫉妬,而偽裝成我身行五法比佛還尊,而用鐵烙印出千輻輪,集螢火作白毫相,六萬寶藏、八萬寶藏浮於胸,於象頭山立戒場而誘取許多佛弟子,指爪塗毒企傷佛之御足,打殺蓮華比丘尼,放大石而犯佛之御足指矣。三逆具犯,最後集五天竺之惡人,對佛及御弟子、檀那等加以迫害。頻婆娑羅王乃佛第一之御檀那也,一日運送五百輛車之物品,日日供養佛及御弟子,提婆深深地嫉妬,乃唆使阿闍世太子奪父頻婆娑羅王之自由,最後終於以一尺之釘七根將父王釘住。行此等惡事之提婆,終王舍城北門之大地破裂而墮於阿鼻大城矣。三千大千世界之人,無一人不見此事。因此雖認為即使經過大地微塵劫,提婆也不可能出無間大城,然卻於法華經成為天王如來,誠不思議之珍貴也。提婆達多成佛故,所被誘之無量惡人,一業所感(惡業同等)故,皆離無間地獄之苦矣乎。此全為法華經之恩德也。因此提婆達多並所從之無量眷屬,當會住於法華經之行者之室宅而守護之。誠可賴也。P7‧14


1272. 祈禱抄 ~ 金言 6.

又,如大地微塵之諸菩薩,攻破無數煩惱而登等覺之位,只剩元品之無明,今奉值釋迦如來,雖思要打破元品【無明】之大石,然教主釋尊四十餘年間因所謂「因分【之修行】可說 果分(証果之法門)不可說」之道理,而未曾說顯妙覺【之悟】之功德。因而登妙覺之位之菩薩無一人。此實非本意之事也。而【來至】靈山【會座】八年之間說顯「唯一佛乘【之教】 名為果分【之法】」故,諸菩薩皆登上妙覺之位,而與釋迦如來等悟,就宛如登須彌山之頂而見四方、又如同長夜之黎明日輪出一樣,一切皆分明故,所以縱使無佛之囑付,也決難想像其會不弘法華經、又不擔代行者之苦難。所以才「我不愛身命 但惜無上道」、「不惜身命」、「當廣說此經」等這樣來立誓願歟。且於慈父釋迦佛、悲母多寶佛及如同慈悲之父母來助証(助法華真實之証明)之十方諸佛,如月與月齊集、日與日並排地列於一座時,釋尊「告諸大眾,我滅度後 誰能護持 讀誦此經,今於佛前 自說誓言」這樣三度來勸諫故,充滿於八方四百萬億那由陀國土之諸大菩薩,曲身低頭合掌,同時俱揚聲「如世尊勅 當具奉行」這樣三度不惜聲地來呼喊故,所以如何會不擔代法華經之行者之苦難呢。云范於期之人讓荊軻取自己之頭,云季札之人懸刀於徐君之塚,皆是為了不違約束也。此等震旦邊土之夷者們,為了與友之約束,連命都可以亡,連身亦難替之刀都可以懸於塚。況諸大菩薩本來就大悲代受苦之誓深,所以即使無佛之御諫,又怎麼可以捨棄法華經之行者

                                                           

 

                                                           一〇

呢。加上是我成佛之經,又是因佛之慇懃勸諫而在佛前信誓旦旦之御誓也。所以助【法華經之】行者之事,不可疑。P8‧17

 

1272. 祈禱抄 ~ 金言 7.

佛乃人天之主、一切眾生之父母也,而且是開導之師也。雖為父母,然身分低之父母難兼主君之義。雖為主君,然若不是父母,則不免會有恐畏之處。雖為父母、主君,然不一定能成為師匠。【釋尊以外之】諸佛又為世尊故,雖是主君,然不出現於娑婆世界故,非我等之師匠也。又不可自稱「【今此三界 皆是我有】其中眾生 悉是吾子」。所以獨釋迦佛兼備主師親三義。然而【成道以來】四十餘年之間,罵提婆達多、誹諸聲聞、並對菩薩吝惜果分之法門故,人人雖思釋尊是佛,然懷疑是否天魔波旬度度入替佛身而來惱亂我等歟,此疑人雖沒說然卻思於心中。此【疑】心經四十餘年至說法華經之前都沒消失。而【說法華經的】靈山八年之間,寶塔現於虛空,【塔中釋迦、多寶】二佛如日月並座,諸佛列座大地如集大山,地涌千界之菩薩如星般並列於虛空,釋尊乃說出諸佛果分之功德故,就宛如傾寶藏與貧人,又似崑崙山崩塌,諸人隨心所欲地拾寶玉一樣。此八個年之間,珍貴之教深深地染於心髓故,諸菩薩遂不惜身命不吝言地立誓,【而得以安心之】釋迦如來才在屬累品出寶塔而閉其扉,於是【來集之】諸佛返回國國,諸菩薩等亦隨諸佛歸去矣。P10‧3

 

1272. 祈禱抄 ~ 金言 8.

     即使有指大地而沒指中的,即使有繫虛空者,即使有潮不再滿乾(漲退)之事,即使日從西出,也決不會有法華經行者之祈不能實現之事。諸菩薩、人天、八部【眾】等及二聖(藥王菩薩、勇施菩薩)、二天(毘沙門天、持國天)、十羅剎【女】等,若千中有一不來守護的話,則上有輕視釋迦及諸佛,下有欺騙九界【眾生】之失。【法華經之】行者即使不誠實、智慧愚、身不淨、戒德不備,但只要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則必定要給守護。縱使袋髒也不可捨其內之金,憎伊蘭【之臭】則不能得【與其一起生長之】旃檀,嫌谷之池不淨則不能採蓮。【所以】若嫌行者的話,則【佛前之】誓將被破歟。今,正像既過矣,故持戒【者】如市中虎【之難求】,【又】智者比麟角還稀。月未出前一定要賴灯火。無寶珠處,金銀亦寶也。就如報白烏(喻佛及聖人)之恩於黑烏(喻凡僧)一樣,今【末法之時】是當報聖僧之恩於凡僧之時也。若「疾疾現給利生」這樣強盛地申述的話,則所祈如何會不實現呢。P10‧3

 

1272. 祈禱抄 ~ 金言 9.

     此十五壇法者,一字金輪、四天王、不動明王、威德、轉法輪、如意輪、愛染王、佛眼、六字、金剛童子、尊星、太元、守護經等之大法也。總之就是降伏成為國敵、王敵者而招取其命,並遣其魂至【大日如來之】密嚴淨土之法也。其行人未輕(且行此秘法之人,身分皆不輕),【乃】天台座主慈圓、東寺、御室、三井常住院僧正等,以上四十一人及伴僧三百餘人也。云【祈禱之】法、云【修】行者、代又上代也,【應無何不足,但】為何【朝廷】會戰敗呢。身為國王卻不能滅敵之事,就如鷹不能取雉一樣。設即使【最後】戰敗了,也應可撐個一年、二年、十年、二十年也。然卻五月十五日事起,六月十四日就戰敗了,僅三十日也。即時就戰敗終了,如斯無顏面之事,倒底是何故呢,餘人未知。而權大夫殿事先並不知此事,故亦沒作祈禱,亦無任何準備。然而身為王位卻戰敗之事,全非他事,乃彼【真言】真邪法之故也。僻事(錯誤之事)即使只是一人,也會為萬國帶來災難;縱只一人行祈禱,一國二國也會破;況三百餘人耶,與國主共成法華經之大怨敵,何能不亡乎。故太政入道【平清盛】一門雖與力於人王八十一代安德天皇,並為了以彼真言之邪法來調伏兵衛佐殿(源賴朝),而定叡山為氏寺、憑【日吉】山王為氏神【而行祈禱】,然安德【天皇】沈於西海(指瀨戶內海),而【太政入道】一門亦皆一時滅亡矣。P18‧1

 

1272. 祈禱抄 ~ 金言 10.

【弘法大師於顯密二教論】又云「震旦人師等諍盜醍醐【味】」。文之意,天台

                                                           一九

 

                                                           二〇

大師等盜真言教之醍醐而名為法華經之醍醐。此筆最【荒謬】第一之勝事也。名法華經為醍醐之事乃天台大師勘涅槃經之文,而於一切經中判法華經名醍醐。【且】真言教自天竺渡唐土之事乃天台出世以後二百餘年之事也。因此是說,天台大師盜取二百餘年後才渡來之真言之醍醐,而名法華經為醍醐歟。此事【誠】不審也、不審也。書真言渡來以前二百餘年之人人為盜人之事,証據何在耶。應信弘法大師之筆呢,還是應信於涅槃經說法華經為醍醐【之佛之金言】呢。若天台大師為盜人的話,則涅槃經之文當如何來領會才好呢。【但】若涅槃經之文真實而弘法之筆邪義的話,則信邪義之教之人人又會如何呢。【故】唯應合勘弘法大師之筆與佛之說法而信正義也。P18‧1

 

1272. 祈禱抄 ~ 金言 11.

然而成為國主之事,乃基於過去持正法、侍奉佛之功德,大小之王皆以梵王、帝釋、日月、四天等之御裁奪而領有郡、鄉。所謂【仁王】經云「我今五眼 明見三世 一切國王 皆由過去世 侍五百佛 得為帝王主」。然而【今】違背法華經,付真言、禪、念佛等之邪師,則即使修諸善根,也絕對是不合佛意、亦違神慮者也。誠應好好思案也。得生於人間之事,甚稀也。雖偶得受生,然不極求法之邪正,致不能期未來成佛之事,實在是非本意者也。又慈覺大師入唐【而傳密教】以後,背本師傳教大師,為了要在叡山弘真言而御祈請之際,夢見射日而日輪轉動,四百餘年來諸人皆思其為吉夢。然此於日本國應殊忌之夢也。殷紂王以日輪為的而射之,因而身亡。故此夢,縱言慈覺大師是權化(佛、菩薩化身之高僧)之身,也應該要好好思惟歟。因此九牛之一毛所注如件(因此謹就眾多祈禱之問題,述其九牛之一毛)P21‧2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2_24.html

 

 1272. 經王御前御書 ~ 金言 1.

今代正是所謂濁世之亂世也,加上眼前就可以見到世中之亂故,人皆值弓箭之難而今生墮於修羅道,即便是後生也一定是生於惡道。而於經文可見到只有信法華經之人人才可成佛。又如所看到的內亂及外敵之事,亦有說於經文。所以晝夜對人說而令聞之,而縱使不用也沒關係,但被處以罪科則是完全沒有道理也。但古今,人之滅亡皆是不用善言之習常故,我之善言終不被用,其結果就是世中之滅亡也。這全是因為迫害法華經及釋迦佛之御使日蓮故,因而蒙梵天、帝釋、日月、四天等之責也。又即使世滅亡,然日本國每個人一同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之日遲早當會來歟。縱使如何地不想倡言,然越是一定要說給毀謗法華經者聽。若能存生的話,請拭目以待。又後來即使如何地唱題目,然一旦怨恨過日蓮之人人,當必先墮無間地獄,經無量劫之後才能

                                                       

 

                                                       

成為日蓮之弟子而成佛。  P1‧5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2_23.html

 

1272. 顯謗法抄 ~ 金言 1.

第二、明無間地獄因果之輕重。

問云,有因五逆罪以外之罪而墮無間地獄之事乎。答云,誹謗正法之重罪也。問云,証文如何。答云,法華經第二【卷之譬喻品】云「若人不信,毀謗此經,乃至,其人命終,入阿鼻獄」。於此文可以見到,謗法乃阿鼻地獄之業也。問云,五逆與謗法,罪之輕重如何。答云,大品【般若】經(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五逆罪與破法罪相似耶。佛告舍利弗,不應言相似。所以者何,若破般若波羅蜜,則為破十方諸佛一切智、一切種智。破佛寶故,【又成為】破法寶故,破僧寶故。

                                                          

 

                                                          

破三寶故,則破世間正見。破世間正見則得無量無邊阿僧祇罪。得無量無邊阿僧祇罪已,則受無量無邊阿僧祇憂苦」,又云「破法之業、因緣集故,無量百千萬億歲墮大地獄中。此破法人輩,從一大地獄至一大地獄,若劫火起時【此世界滅盡】,【又】至他方大地獄中【續受其苦】。如是遍【赴】十方【大地獄而】彼間劫火【又】起。故從彼死(此故罪人在所至之所燒死),【但】破法之業及因緣未盡故,【又】還來是間大地獄中」。法華經第七【卷之不輕品】云「四眾之中,有生瞋恚,心不淨者,惡口罵詈言『是無智比丘』,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擲之。乃至,【彼等】千劫於阿鼻地獄受大苦惱」。此經文之心,惡口及以杖打擲法華經之行者之人,其後雖懺悔,然罪未滅,而千劫墮於阿鼻地獄。已懺悔之謗法罪,尚千倍於五逆罪,況於不懺悔之謗法,當難有出阿鼻地獄之期。故法華經第二【卷之譬喻品】云「見有讀誦,書持經者,輕賤憎嫉,而懷結恨。乃至,其人命終,入阿鼻獄,具足一劫,劫盡更生。如是展轉,至無數劫」。P7‧8

 

1272. 顯謗法抄 ~ 金言 2.

第三、以問答明謗法之樣相。

問云,五逆罪與謗法罪之輕重,知矣。那麼謗法之相貌如何。答云,天台智者大師之梵網經疏云「謗者背也」,背【正】法則有謗法歟。天親之佛性論云「若憎背(憎者背也)」,此文之心,令人捨正法,則有謗法也。

問云,想委細知【謗法之】相貌,請大略示之。答云,涅槃經第五【卷之如來性品】云「若有人言,如來無常,云何是人,舌不墮落」。此文之心,云佛無常之人,舌必墮落。

問云,諸小乘經說佛無常上,又談所化之眾皆無常。若爾,則佛並所化之眾之舌必墮落乎。答云,小乘經之人談說小乘經之佛為無常,舌並不會爛;然若向大乘經談佛為無常,此乃根據小乘經而破大乘經,則舌將墮落歟。以此思之,則雖說是隨自己之依經,然破優勝之經故,而成破法歟。若爾,則即使觀經、華嚴經等權大乘經之人人,如所依經文來修行,而不隨勝彼經之經經,又談【經經】非勝之由,則當成謗法歟。因此,縱使得到如觀經等經之法,然當破觀經等之經出現時,若不隨其經,則當成破法歟。此可準小乘經【和大乘經之關係】來心得也。P8‧14

 

 1272. 顯謗法抄 ~ 金言 3.

問云,雙觀經(無量壽經)等有說「乃至十念,即得往生」等,如彼希有之教,十念唱而可往生,然卻以後【說之】經來破之,此非謗法歟。答云,佛束觀經等四十餘年之經經而【於無量義經】說為「未顯真實」,故乃在說,隨此【非真實之】經文「乃至十念,即得往生」等,其實是難往生也。若無此【無量義經之】經文,則【破

                                                          

 

                                                          一〇

爾前經之事】當成謗法矣。P9‧11

 

1272. 顯謗法抄 ~ 金言 4.

問云,若離法華經則不能遂往生成佛的話,則佛出世但可只說給法華經,為何要煩雜地說給四十餘年之經經乎。答云,此疑難,佛有自己答給。【即】法華經方便品「【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眾生諸根鈍,著樂痴所盲,如斯之類等,云何而可度。爾時諸梵王恭敬合掌禮,請我轉法輪。我即自思惟】若但讚佛乘,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墜於三惡道【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等之經文是也。

問云,何以眾生不謗爾前之經耶。答云,爾前之經經雖萬差,然束而論之則可云為隨他意,隨著眾生之心而說,故無違背之事。這就譬如擲石於水,不會有抗爭之事一樣。又雖可見到種種之說教,然不出九界眾生之心。而眾生之心就善就惡皆以迷為本故,不能成佛歟。P12‧11

 

1272. 顯謗法抄 ~ 金言 5.

問云,眾生會謗故,佛最初不說給法華經,而於四十餘年之後才說給法華經,則汝何以於當世不說權經,而馬上就說法華經而令人人為謗而墮惡道耶。答云,於佛在世,佛坐於菩提樹下而鑑【眾生之】機【根】,知見今若說法華經,則眾生當謗而墮惡道矣,若過四十餘年之後再說,則當可不謗並登初住之不退【位】乃至妙覺矣。而於末代濁世,當機而又可入初住位之人,萬中難有一人。又能化之人亦非佛故,鑑機之事亦困難。因此為了逆緣為了順緣,佛許給可於一開始就說法華經。但,又縱使是滅後,對不是當機眾(指法華經之機根之眾生)者,亦當有先說權經之事。又以悲為【優】先之人會先說權經,此如釋迦佛。【相反的】以慈為【優】先之人會先說實經,此如不輕菩薩。P13‧4

 

 1272. 顯謗法抄 ~ 金言 6.

問云,若如上義的話,則華嚴、法相、三論、真言、淨土等之祖師,皆當墮於謗法歟。華嚴宗言,華嚴經於法華經乃雲泥超過(有如雲泥般之差異)也。法相、三論亦如斯【言自宗之依經勝】。真言宗於日本國有二流【派】。東寺之真言云,法華經劣於華嚴經故,何況於大日經耶。天台宗之真言云,大日經與法華經,於理乃齊等也,然於印、真言等則大日經超過也。此等【諸宗】皆當墮於惡道乎。答云,立宗而判經經之勝劣之事,有二義。一似破(似能破之略,謬誤之能破之意),二能破也。一似破者,雖覺得他義是(正確的),然仍破之;此是為了欲分明地顯彼義之正確歟。二能破者,實不辨他人之義勝,迷而以為自義勝,而從心中來破他人之勝義,云能破也。因此於彼宗宗之祖師亦有似破、能破之二義。心中雖思法華經勝諸經,然暫且先作相反之論述,思欲借此來顯法華經之【真實】義,有這樣而破法華經之事。就如提婆達多、阿闍世王、諸外道成為佛敵而【更】顯佛德,最後【彼等】終於歸依佛一樣。又實際上凡夫成為佛敵而墮惡道之事多矣。因此當知,諸宗之祖師中若不書回心之筆,則成謗法者而墮於惡道。三論之嘉祥、華嚴之澄觀、法相之慈恩、東寺之弘法等,回心之筆有歟。應好好尋之。P14‧2

 

1272. 顯謗法抄 ~ 金言 7.

問云,誠願今度要離生死【之苦】,【為了此】應厭何物,應願何事乎。答云,於【爾前】諸經之文雖可見到「當厭女人等」,然雙林最後之涅槃經云「菩薩【啊】,雖見是身,無量過患,具足充滿,【然】為欲受持,涅槃經故,【請】猶好將護,不令乏少。菩薩【啊】於惡象等,心(不必)恐怖,【然】於惡知識,【當】生怖畏心。何以故,是惡象等,唯能壞身,不能壞心,惡知識者,二俱壞故。若惡象者,唯壞一身。惡知識,壞無量身,無量善心。為惡象殺,不至三趣(不墮三惡道)。【若】為惡友(惡知識)殺,必至三趣」。此經文之心是謂,願後世【安穩】之人當恐一切惡緣,而比一切惡緣更應恐者,惡知識也。因此大莊嚴佛之末【世】之四比丘(苦岸、薩和多、將去、跋難陀)行惡法,不僅自己經十方【世界之】大阿鼻地獄,連六百億人之檀那等亦墮於十方地獄矣。P15‧1

 

1272. 顯謗法抄 ~ 金言 8.

第四弘法用心抄(明行者弘經應注意之事項)

夫思欲弘佛法者,必須存五義而弘正法也。五義者,一教、二機、三時、四國、五佛法流布之先後也。P16‧13

 

 1272. 顯謗法抄 ~ 金言 9.

謗法者,云背法之事也。若背法則豈非成謗法歟。若成謗法則如何可不招苦果歟。法華經【譬喻品】云「若人不信【此經】,乃至,其人命終,入阿鼻獄」。天親菩薩作小乘論而破諸大乘經,後為了對無著菩薩懺悔此罪而欲斷自己之舌。謗法若不成為罪,則千部之論師為何須致懺悔呢。闡提者,天竺之語,此翻為不信。不信者,【即】謗法者也。【涅槃經中所說渡生死之河之】恒河七種眾生之第一乃一闡提【及】謗法常沒【於河底】者也。謗法豈可不恐乎。P19‧3

 

1272. 顯謗法抄 ~ 金言 10.

       法華經乃真諦俗諦(真諦,出世間[佛教]之真理;俗諦,世俗之真理)空假中【三諦】(一切之法,本來無實体,乃空無也,云「空」;此空之物因「因緣和合」而暫時存在,稱為「假」;無論是「空」還是「假」皆只是「一切存在」之一面,而超越空、假之「絕對真實」之一方,稱「中」也;此稱空、假、中三諦)印真言(印,以手指作形來象徵、表示佛之內証及誓願,稱為印,真言密教特重之;真言,真言密教稱「表示佛、菩薩之悟及誓願」之真實之言語為真言,亦稱呪或陀羅尼)無為之理(無為,有為之相對語,離生滅及作為之「常住不滅」之意,為「絕對不變之理法及絕對常住之涅槃」之異名)、【藥師如來之】十二大願、【阿彌陀佛之】四十八願等,一切諸經所說之究極之法門之大王也。能辨這樣之次第、淺深之人,云知教者也。但於一切人師中,只天台智者大師一人為知教之人也。P23‧1

 

1272. 顯謗法抄 ~ 金言 11.

大乘經之理是中道也,小乘經【之理】是空也。【此場合,同樣的為明勝劣故】小乘經者破大乘經就成為謗法。但大乘經者破小乘經則不成謗法。諸大乘經中所說之理是未開會之理法,尚無記小、久成也。法華經之理是開會之理法,【顯說】記小(二乘作佛)、久成(久遠實成)是也。【於理有如此之相差故】諸大乘經者破法華經,則當成謗法。然法華經者謗諸大乘經,不會成為謗法。P25‧1

 

1272. 顯謗法抄 ~ 金言 12.

有四句(於信解有四種)。一信而不解、二解而不信、三亦信亦解、四非信非解。問云,信而不解者,謗法歟。答云,法華經【譬喻品】云「【汝舍利弗,尚於此經】以信得入【況餘聲聞】」。涅槃經卷九亦有說同樣之事。

問云,信而不解【之人】得道之【証】文如何。答云,涅槃經三十二云「此菩提因(悟之因行)雖復無量,若說信心【則】已攝盡」,又涅槃經卷九【之如來性品】云「聞此經已,悉皆(成)菩提因緣。法聲【及佛所放】光明入毛孔者,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華經【譬喻品】云「以信得入」。問云,解而不信者如何。答云,【涅槃經說渡恒河七種眾生中之】第一【者之】結文云「若有智慧,無有信心,是人則能,增長邪見」。P26‧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2_20.html

 

1272. 持妙法華問答抄 ~ 金言 1.

抑,受得人身,又碰巧能夠聽聞到佛法,實稀有之事也。然而法有淺深,人有高下,應修行何法才能速成佛歟。願聞其道。答云,家家有尊勝,國國有高貴,雖皆貴其君,崇其親,然豈勝於國王乎。爰知,大【乘】、小【乘】、權【經】、實【經】雖有家家之諍,然一代聖教之中,法華獨勝也,是頓証菩提之指南,直至道場之車輪也。P1‧1

 

1272. 持妙法華問答抄 ~ 金言 2.

     名聞名利,今生之飾;我慢偏執,後生之絆也。P5‧1

 

 1272. 持妙法華問答抄 ~ 金言 3.

【法華經乃】一切眾生皆成佛道之教故,所以上根上機【之人】觀念觀法可然也(可以觀念觀法來修行),而下根下機【之人】則唯信心是肝要也。所以【法華】經【提婆達多品】說「淨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墮地獄、餓鬼、畜生,生十方佛前」。P5‧10

 

1272. 持妙法華問答抄 ~ 金言 4.

譬如高岸之下有人,見其不能登上來,【於是】岸上

持妙法華問答抄                                                    

 

持妙法華問答抄                                                    

有人放下繩子云「抓住此繩,讓我將你拉上岸」,雖這樣言,然【高岸下之人】卻懷疑拉的人之力,又疑繩弱,而不將此繩取納於手中。這樣如何得以登到岸上呢。若隨其詞,伸手取此繩的話,則當立即得以登於岸上。疑「唯我一人 能為救護(法華經譬喻品之文)」之佛之御力,又疑「以信得入(法華經神力品之文)」之法華經之教之繩,而不奉唱「【是故有智者 聞此功德利 於我滅度後 應受持斯經 是人於佛道】決定無有疑(法華經神力品之文)」之妙法的話,則【我】力不及,【而彼要】登菩提之岸之事當難矣。「不信」者【正是】墮在泥梨(地獄)之根元也。因此(法華經涌出品)說「生疑不信者 則當墮惡道」。受【得】難受之人身,值難值之佛法,豈可虛度哉。而同樣是取信的話,則又大小權實之中,諸佛出世之本意、眾生成佛之直道之一乘【法華經】,才是應信者也。P5‧14

 

1272. 持妙法華問答抄 ~ 金言 5.

所持之御經勝諸經的話,則能持之人亦勝諸人。爰以(法華經藥王品)云「能持是經者 於一切眾生中 亦為第一」這樣說給。大聖【釋尊】之金言不可疑也。只願持法華經,而名流十方佛陀之願海,譽施三世菩薩之慈天。頓証菩提之教遙(優秀於)群典,顯本遠壽(釋尊之久遠之本地)之說永絕諸乘(其他之經典完全看不到)。爰以八歲之龍女從大海來而示經力於剎那【即身成佛】,本化之上行從大地涌出而顯佛壽於久遠。【法華經乃】言語道斷(用言語表現之道已斷,喻法華經之真理深遠,無法用言語來說明)之經王,心行所滅(心行之所已滅,謂人之心之作用所不及,喻真理深奧,無法用思想及概念來捉住)之妙法也。P6‧12

 

1272. 持妙法華問答抄 ~ 金言 6.

然而忽視此【實】理,而令等同於餘經,可謂謗法之至,大罪之至極也。【其大罪實】無可取譬之物,即使以佛之神變又何能說盡,縱菩薩之智力又如何可計量歟。

持妙法華問答抄                                                    

 

持妙法華問答抄                                                    

因此【法華經】譬喻品云「【謗斯經者】若說其罪 窮劫不盡」。文之心在說,即使只一度背離法華經之人,其罪縱是窮劫亦難說盡。所以亦漏於三世諸佛之化導,亦見捨於恒沙如來之法門,入於(暗)而更冥中,如何得免阿鼻大城之苦患歟。有心之人可不恐長劫之悲乎。爰以【法華】經【譬喻品】云「見有讀誦 書持經者 輕賤憎嫉 而懷結恨其人命終 入阿鼻獄」。文之心在云,見持讀法華經者,輕之、賤之、憎之、嫉之,而懷結恨,其人命終入阿鼻大城。大聖(佛)之金言,誰可不恐乎。「正直捨方便」之明文,豈可疑乎。一切草木皆從地生出也。以是思之,則一切佛法當又依【說佛法之】人而弘也。依之,天台釋云「佛世(佛在世)(依)人顯法,末代何云法雖貴然人賤耶」。因此所持之法第一的話,則持之人隨而當然為第一也。若然,則毀其人即是毀其法也。【就如同】賤其子即是賤其親也。P7‧13

 

1272. 持妙法華問答抄 ~ 金言 7.

(一般說來)雖想歸故里,然道絕緣無的話,則起程之心亦會漸疏,雖戀慕其人,然無憑無契的話,則等待之思亦會消失一樣,勝彼月卿雲客(即月卿雲閣,公卿貴族之意)之靈山淨土之行雖(只要持法華經則立即可前往),卻猶未起程,【釋尊】「我即是父」之柔軟之御姿雖可拜見,卻猶未拜見。是豈非誠為腐(衣袖)焦胸之歎耶,以致連漸暮天空之雲色、黎明時分之月光都會引起思念之情也。不管怎樣,一定要掛心後世,無論是花之春、還是雪之朝,請思此事,又無論是風騷動、還是叢雲所覆之傍晚,都不可有或忘之隙。就像出息不待入息(吐氣又吸氣)一樣,無論何時節勿忘「每自作是念【以何令眾生 得入無上道 速成就佛身】(法華經如來壽量品之文)」之悲願,無論何日月不可不持「無一不成佛(法華經方便品之文)」之御經。雖知今已近臨終,然著於我慢偏執、名聞利養而未奉唱妙法,誠是極無志氣之事也。這樣之人,雖說是皆成佛道之御法,然此人如何可成佛道呢。請思維一下「無心之人之袖【不會涔著淚水】,

持妙法華問答抄                                                    

 

持妙法華問答抄                                                    一〇

月豈隨便宿之」這首古歌吧。P9‧1

 

1272. 持妙法華問答抄 ~ 金言 8.

生涯無幾,若思維一下,則【不過】一夜暫時之宿也,忘此【道理】又能讓我們得幾許之名利歟。又縱使得到,也只是夢中之榮華,非珍貴之樂也,當只是【聽】任先世之業因之營【造】也。要察覺世間之無常,可說觸於耳目。【例如】雲乎,成為雨乎,昔人(古人)只聞其名【等】。【例如】露消乎,成為煙而昇乎,今之友又不見【等】。為何我會時常認為自己像三笠山的雲一樣無常地活著呢。春之花隨風散去,秋之紅葉染於時雨。是皆無常世中之例,故法華經【隨喜功德品】勸云「世皆不牢固 如水沫泡焰【汝等咸應當 疾生厭離心】」。而「【每自作是念】以何令眾生 得入無上道【速成就佛身】」之御心之底,此「【一切】順緣逆緣【之眾生皆要救護】」之御言詞者,既為【釋尊之】本懷,故又合乎見寶塔品所說之「【此經難持】若暫持者【我即歡喜 諸佛亦然 如是之人 諸佛所歎】」之本意矣。又【我等】若合乎【佛之】本意,則為報佛恩也。悲母【釋尊】深重之經文,心若得以安的話,則【釋尊】「唯我一人」之御苦亦可稍獲停歇矣。非僅釋迦一佛悅,【此乃】諸佛出世之本懷故,十方三世諸佛亦定悅也。「我即歡喜 諸佛亦然」這樣說故,非只佛悅,神亦當即隨喜矣。傳教大師講給此【法華經】故,八幡大菩薩乃布施紫袈裟;空也上人讀給此【法華經】故,松尾之大明神遂得以用其功德來防寒風。P10‧5

 

 1272. 持妙法華問答抄 ~ 金言 9.

過去遠遠以來,徒受生死之苦,今生為何不姑且植「不變常住之妙因(指「南無妙法蓮華經」之受持、唱題)」歟。縱使未來永永之樂可稍稍寬慰我心,也不可隨便貪圖電光朝露之名利。「三界無安 猶如火宅(法華經譬喻品之文)」乃如來之

持妙法華問答抄                                                    一一

 

持妙法華問答抄                                                    一二

教,「所以諸法 如幻如化」乃菩薩之詞也。非寂光之都,則不管何處皆苦。離本覺之棲,何事可樂歟。所願者,唯持「現世安穩 後生善處」之妙法,方是今生之名聞也、後世【善處】之牽引也。須一心「南無妙法蓮華經」我唱、亦勸他人唱,唯有此事方可成為今生人界之緬懷。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妙法蓮華經。P11‧12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2.html

 

1272~1273. 法華真言勝劣事 ~ 金言 1.

理之三千(諸法實相之理之一念三千)有之云成佛上,又有何不足呢。成佛【乃依一念三千之理而能平等地實現】者,【所以】理應無啞佛、中風覺者。以之思案,則印、真言無規模(價值)歟。又諸經談始成正覺之旨,而不顯三身相即(法、報、應三身互不離地具備於一佛身)無始之古佛(於久遠之過去世開悟而今在說法之佛,即久遠實成之釋尊),有「本無今有(未示久遠實成之本地而只顯今日之垂迹)」之失故,大日如來有名無實也。而【法華經】壽量品顯此【久遠實成之】旨。釋尊為天之一月,諸佛菩薩則似浮於萬水之影。P7‧1

 

1272~1273. 法華真言勝劣事 ~ 金言 2.

無二乘作佛則四弘誓願不能滿足,四弘誓願不滿則又別願不能滿,總別二願(總願是指一切菩薩皆會立的誓願,即四弘誓願;別願是指各個菩薩各自所立的不同誓願)不滿則眾生之成佛難有歟。P9‧1

 

 1272~1273. 法華真言勝劣事 ~ 金言 3.

問云,大日經疏(大日經義釋)云「大日如來無始無終」。【此】遙勝五百塵點,如何。答,毘盧遮那(即法身毘盧遮那佛,為佛之法、報、應三身之一,真如之理体之意)無始無終之事,華嚴、淨名、般若等諸大乘經【皆】有說之,非獨大日經。

問云,若爾,則五百塵點【劫】有際限故,有始有終也。無始無終乃無際限。然,則法華經被諸經所破歟,如何。答云,他宗之人存有此義,而於天台一家會通此【疑】難者難有歟。今大日經並諸大乘經【所說】之無始無終【只是】法身之無始無終也,非三身【具足】之無始無終。法華經【所說】之五百塵點乃破「諸大乘經沒破之伽耶始成(始成正覺)」之五百塵點也,而大日經等諸大乘經全無此義。寶塔涌現【來証明】、地涌【菩薩】之涌出、【對此事】彌勒之疑、壽量品之初之三誡四請、彌勒菩薩領解之文「佛說希有法 昔所未曾聞」等之文,是也(正是在明示此事也)。大日經六卷並供養法一卷、金剛頂經、蘇悉地經等諸真言部之經中,未見【像法華經方便品之】三止四請【而明二乘作佛】、【壽量品之】三誡四請【而明久遠實成】、二乘【受記別時】之劫國名號及【佛隨自意所說故】難信難解等之文。P9‧4

 

1272~1273. 法華真言勝劣事 ~ 金言 4.

天台、妙樂之意,「已今當」三說之【經經】中,無有勝法華經之經。若言勝法華經之經有之,則為壞【天台】一宗之宗義者,應存此道理。若言大日經勝法華經,則天台、妙樂之宗義當忽破乎。

問云,天台、妙樂之「已今當」之宗義有經文之証據乎。答云,有之。法華經法師品云「我所說經典 無量千萬億 已說今說當說 而於其中 此法華經 最為難信難解」。如此經文,則五十餘年之釋迦所說之一切經內,法華經最第一也。P10‧8

 

1272~1273. 法華真言勝劣事 ~ 金言 5.

難云,真言師云「法華經是釋迦所說一切經之中第一也,然大日經是大日如來所說之經也【不可互相比較】」。答云,釋迦如來以外,大日如來又於閻浮提八相成道(釋尊為了救結緣深厚之眾生而於世間所示之八種相,成道為其中之一,是八相之中心,故以此而稱「八相成道」;八相者,下天[從都率天下降世間]、託胎[入胎]、出胎[降誕]、出家、降魔、成道、轉法輪、入涅槃)而說大日經歟。P10‧8

 

1272~1273. 法華真言勝劣事 ~ 金言 6.

五佛章(指法華經方便品之廣開三顯一之正說段;五佛者總諸佛、過去佛、未來佛、現在佛、釋迦佛;於五佛章明示此五佛「必先說權教,最後說實教之法華經而會三乘令歸入一佛乘」之教化方法乃同一也,即「五佛道同」是也),盡諸佛皆說法華經第一也〈是四〉。【又神力品云】「以要言之 如來一切所有之法 如來一切自在神力 如來一切秘要之藏 如來一切甚深之事 皆於此經 宣示顯說」。如此經文,則法華經非只釋迦所說之諸經之第一,【即使於】大日如來、十方無量諸佛之諸經中,法華經亦第一也。此外,於一佛二佛之所說諸經之中有勝法華經之經,若這樣云者,不可信用〈是五〉。P11‧7

 

1272~1273. 法華真言勝劣事 ~ 金言 7.

天台大師【法華】玄義三云「法華總括眾經。乃至,【輕慢不止】舌爛口中。乃至,莫以人情局彼大(太)虛(莫以人之情感而狹隘了法華經之教)」。【又法華玄義】釋籤三云「不了【解】法華【經】宗極之旨,謂【只是】記【別】聲聞【之】事項而已,不如華嚴【經】般若【經之】螎通無礙,【雖】諫曉【然】不止,舌爛何疑。乃至,已今當【之】妙,於茲固迷。舌爛不止猶為華報(作為來世果報之前兆而於現世承受之報云華報,果報之相對語,所謂結果前,先開華,故有此稱),謗法之罪苦流長劫」。P12‧10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21273.html

 

1273.1.28 祈禱經送狀 ~ 金言 1.

自古以來世間(指俗世)及出世【間】(指出家之領域)之罪科之人,雖貴賤、上下、持戒毀戒、凡聖者所在多有,但其【處罰】只限現在,然日蓮現在不用說,更及於過去、未來而蒙三世之大難之事,只全為了【弘通】法華經之故也。以日蓮三世之大難,

                                                        

 

                                                        

應可推量法華經三世之御利益。從過去久遠劫以來至未來永劫,妙法蓮華經三世之御利益不會盡也。日蓮只是稍微作一下法華經之護持者,就遭這樣之大難。況釋尊若世世番番思欲作為法華經之護持者,則實在無法只以道理來言之也,因而勸持品【若弘法華經必值大難】之說相未曾暫廢,誠殊更殊更覺得可貴也。P1‧12

 

 1273.1.28 祈禱經送狀 ~ 金言 2.

蒙吩咐,【關於】末法行者息災延命之祈禱之事,於別紙一卷書進,宜每日一返無欠地讀誦。日蓮從始信【法華經】之日起,每日誦此等勘文,祈誓於佛天故,雖遇種種大難,然法華經之功力、釋尊之金言深重故,至今無相違【於經文而平安無事】也。儘管有種種大難,然法華經之行者信心無退轉,身無詐親,一切委身法華經,如金言修行,則的確,後生不用說,今生亦息災延命並得勝妙之大果報,就連廣宣流布之大願亦可成就也。P2‧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3128.html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1.

      一念三千名稱之出處 

天台大師摩訶止觀第五云「夫眾生之一念之心具十法界(地獄界、餓鬼界、畜生界、修羅界、人界、天界、聲聞界、緣覺界、菩薩界、佛界),其中每一法界又各具十法界,相乘則成百法界。而一法界又具三十種世間,則百法界合計即具三千種世間。世間與如是一也,開合之異也〉(構成三千法數之要素之十界、三世間、十如是中,今雖只出現三十種世間而欠十如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然此乃三世間〔眾生世間、五陰世間、國土世間〕已乘上十如是之三十種世間也,兩者不過是分開寫與合起來寫之不同而已)。此三千世間本來就在我等剎那之一念心,若無心(則)已,介爾(只要)有心即具三千世間,乃至,我等之心所以稱爲不可思議境,意在於此」。〈今本云「一界具三十種世間」,但有的本云「一界具三種世間」〉。[第1‧11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2.

【第一回問答】問曰,天台大師之法華玄義(說出)一念三千名目(名稱)乎。答曰,妙樂云「不明」。

【第二回問答】問曰,那麼法華文句明一念三千名目乎。答曰,妙樂亦云「不明」。

【第三回問答】問曰,其妙樂之釋如何(出自何處呢)。答曰,解釋摩訶止觀之止觀弘決「摩訶止觀以外之書並未云一念三千」這樣記載。

【第四回問答】問曰,那麼止觀第一二三四卷等明一念三千名目乎。答曰,無之。

【第五回問答】問曰,其證如何(出自何處呢)。答曰,妙樂云「故至止觀第五卷第七之正修章為了正明觀法(確實說出觀心修行之方法〔觀察己心之本性之方法〕)而說十境十乘之觀法,於此才首先示觀不思議境,並以一念三千而爲觀法之指南」。

【第六回問】疑云,玄義第二云「又一法界具九法界,故成百法界,又百法界各具十如是,故成千如是」。文句第一云「六根及六塵之十二入中之一入具十法界,每一界又具十界則成百法界。此百法界又各有十如是,故即是一千如是」。又觀音玄義云「十法界交互(互具)即有百法界,此百法界又各有十如是,故千種之如是性、如是相雖眼看不見然冥伏在心,雖不現前宛然具足」。

【第七回問答】問曰,像這樣,玄義及文句亦有類似之記述故,止觀十卷中之前四卷明一念三千名目乎。答曰,妙樂云「不明記」。

【第八回問答】問曰,其釋文如何。答,弘決第五云「若望正觀(於摩訶止觀第七之正觀章比較第六之方便章來看)則方便章全未論觀心之行。方便章亦歷二十五法(示觀心修行之準備之二十五方便),約事生解(說依其一個一個之事相而得理解之事),方能堪爲(確實作為)正修(觀心修行)之方便,是故摩訶止觀之前六章皆屬於對止觀來行理解之階段」。又云「故至止觀之正明觀法,並以三千而爲指南。此一念三千乃天台大師之終窮究竟之極説。故摩訶止觀卷頭之章安大師之序中云『此止觀在説天台大師己心中所行之一念三千法門』,良有以也。請尋讀者(願讀此止觀者)心無異緣(不可認為一念三千之法門亦為他之大師之本懷)」。[第1‧112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3.

   天台大師與一念三千 

夫天台智者大師弘法三十年,至最後說摩訶止觀之二十九年之間,説法華玄義及法華文句等諸義,明示五時(以「說法之時期」為觀點來判別釋尊之一代聖教,可分為五個時期)八教(依「教說之內容」來分類之「化法四教」及依「化導之形式方法」來分類之「化儀四教」等八教),又說出眾生之一念具百界千如,責備大師出現以前五百餘年之間所弘之南三北七之十師之義之諸非,並於最後說止觀之極說一念三千之法門,顯天竺論師未述之深遠之教義。天台大師之直弟(直接之弟子)章安大師云「天竺之學僧所著之廣大之論書尚非其類(遠不及天台大師之教說),況震旦人師之所說,何勞及語(那就更不用說了)。此非跨耀,法相然耳(而是客觀地對照每個法門之結果)」。然而愚笨的是,天台之末學(淺學非才之學者)等,非但沒有察覺到被華嚴、眞言之元祖之盜人盜取一念三千之重寶,還成彼等之門家(門人)。章安大師兼知(預知)此事嘆言「斯言(天台大師之一念三千法門)若墜,將來可悲」。[第1‧21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4.

第二章     百界千如與一念三千之不同

   教門之難信難解

【第九回問答】問曰,玄義及文句所說之百界千如與止觀第五之正觀章所說之一念三千差別如何。答曰,百界千如限有心之有情界之互具,與此相對的一念三千亘情非情(非僅止於有情界,亦橫跨無心之非情界之互具)。

【第十回問答】不審(疑惑)云,非情亘十如是(若允許非情界具足十如是),則草木有心如有情,可爲成佛乎,如何。答曰,此事難信難解也。凡天台所說之難信難解有二:一,教門(教相門)之難信難解;二,觀門(觀心門)之難信難解。其教門之難信難解者:於一佛所説,爾前諸經,二乘、不具佛性之闡提未來永不成佛,又教主釋尊自身始成正覺之佛也;而來至法華經迹本二門,壞彼二説(法華經之迹門許二乘及闡提之作佛,本門則說出釋尊自身於久遠之昔成道之事,完全否定了法華經以前之諸經對此二事之所說);一佛二言水火(矛盾)也,誰人信之;此教門之難信難解也。

   觀門之難信難解與草木成佛

觀門之難信難解者:於百界千如及一念三千之法門,一般沒有心之草木及國土等非情亦具備「具有色心及因果之二法」之十如是是也。雖爾(雖然這麼說可是),於木畫二像,外典(佛教以外之教)内典雖共許之爲本尊,然其義乃出自天台一家之一念三千法門,而基於一念三千之理,若草木之上不置色心之因果的話(草木具足十如是而不具色心及因果的話),則木畫像奉恃為本尊乃無益也。

【第十一回問答】疑云,草木及國土之上亦具十如是之色心及因果之二法之見解出自何文乎。答曰,說明不思議境之十界、十如、三世間之止觀第五云「國土世間,亦與五陰世間、眾生世間一樣,具十種(十如是)之法。所以惡國土之相、性、體、力等十如是也」。玄義釋籤第六,在說十「不二門」之第一「色心不二門」中云「相唯在色(十如是最初之相乃外形故,唯屬色法)性唯在心(性乃內之性分故,唯屬心法)。體、力、作、緣,若吟味其意趣則義兼色心,因和果唯心(本質地屬心法),報唯在色(報乃果之外在表現故,所以唯屬色法)」。又妙樂大師之金剛錍論云「(即)是一草、一木、一礫、一塵,各一佛性各一因果,具足緣了(各有一「正因佛性」,於此正因佛性有各各因果之作用故,所以具足「緣因佛性」和「了因佛性」)」。[第2‧11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5.

第三章     理具十界之文証與現証

   觀心與向鏡

  【第十二回問答】問曰,出處既聞之(一念三千法門之出處乃摩訶止觀第五卷,此事知道了),那麼一念三千之觀心之(意)如何(是什麼呢)。答曰,觀心者,觀我己心見本具之十法界,是云觀心也。譬如雖見他人之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未見自面之六根,則不知自具六根。向明鏡之時,始見自具六根。設諸經之中處處雖載六道並四聖,然未見法華經並天台大師所述之摩訶止觀等明鏡,則不知自具之十界、百界千如、一念三千(一心具備三千之諸法)也。[第3‧11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6.

   法華經之文可見之十界互具

【第十三回問答】問曰,十界互具及一念三千出於法華經何文,又天台之注釋如何(何處看得到呢)。答曰,法華經第一卷方便品云「欲令眾生開佛知見」,(此)九界所具之佛界也(此文正是示九界之眾生存在所謂具「佛之知見」之佛界之經文也)。如來壽量品云「如是我成佛已來(我得佛之覺以來)甚大久遠,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諸善男子,我本行菩薩道(我為了得此覺而修菩薩道之因行),(得)壽命今猶未盡,復倍上數(成佛以來之五百塵點劫)」,此經文明示佛界所具之九界也(佛界具「菩薩道」等之餘之九界也)。

(提婆達多品)云「提婆達多(地獄界之代表),乃至,天王如來」,地獄界所具之佛界也。(陀羅尼品)云「一名藍婆(餓鬼界之眾生),乃至,汝等但能護持法華名者,福不可量」,是餓鬼界所具之十界也。(提婆達多品)云「龍女,乃至,成等正覺(証得佛之悟)」,此畜生界所具之十界也。經云「婆稚阿修羅王,乃至聞一偈一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序品有四阿修羅王,第一為婆稚阿修羅王,法師品之開頭說「阿修羅等大眾聞法華經一偈一句,一念隨喜,得無上覺」),修羅界所具之十界也。(方便品)云「若人爲佛(若有人為供養佛)故,多彫建立佛像,乃至皆已成佛道」,此人界所具之十界也。(譬喻品)云「大梵天王,乃至,我等亦如是(亦如舍利弗),必當得作佛」,此天界所具之十界也。(譬喻品)云「舍利弗,乃至,華光如來」,此聲聞界所具之十界也。(方便品)云「其求緣覺者比丘、比丘尼,乃至,合掌以敬心欲聞具足道」,此即緣覺界所具之十界也。(如來神力品)云「地涌千界之菩薩,乃至,思得供養眞淨大法」,真淨大法乃佛之悟故,此即菩薩所具之十界也。而(如來壽量品)云「如來所演經典,皆為度脫眾生,或説己身(有時說佛之身)或説他身(有時則說九界之身)」,即佛界所具之十界也。[第3‧21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7.

   人界具十界之難信與現証

【第十四回問答】問曰,自他面之六根共見之,然於彼此之十界者(自己之心及他人之心有十界),未見之,如何信之。答曰,法華經法師品云「難信難解(所有經典中,此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寶塔品云「六難九易(佛滅後之末法時代,受持信奉法華經之困難度,於見寶塔品以「六難九易」來表示),天台大師云「法華經之本迹二門說久遠實成與二乘作佛,悉與昔之教說相反故,難信難解」,章安大師云「佛將此為大事(將此開示令悟入眾生本具之佛知見,視爲一大事因緣),何可得易解也」,傳教大師云「此法華經最爲難信難解,隨自意(不隨眾生之意向,用本來之形說出釋尊自己之真實)故」。夫在世之正機(此度聽聞釋尊所說之法華經而為受益之對象之人人),過去宿習厚上(乃持有過去三千塵點劫之昔於大通智勝佛前聽聞法華經之深厚之宿善),然而在多寶佛、十方分身諸佛為了扶教主釋尊所說之法華經之真實而特為証明,又地涌千界及文殊、彌勒等大菩薩亦諫曉法華經之受持的情況下,猶不信者有之,於方便品五千增上慢去席,於見寶塔品人天被移至他土。況正像,何況末法之初哉(末法之初之難信難解之時代)。汝信之者非正法(所以若汝有容易信之事,則反可証明其乃非正法)。

【第十五回問答】問曰,就自己之心具十界及其之難信難解,於所舉之經文並天台、章安等之解釋,無疑網。但以火云水以墨云白,設雖爲佛説難取信;今數見他面,但限人界(但只看得到普通人界的樣子)不見餘界(而無法窺見其他世界的樣子);自面亦復如是;如何立信心乎(如何相信十界之具備乎)。答,數見他面(他人之顏),或時喜,或時瞋,或時平,或時貪現,或時癡現,或時諂曲;瞋地獄,貪餓鬼,癡畜生,諂曲修羅,喜天,平人也,像這樣有各各之表現;於他面之表情之色法,六道共有之(具地獄界至天界之六道),四聖雖冥伏不現,委細尋之則可有之。

【第十六回問答】問曰,於六道,自己之心具備之事雖不分明,粗聞之似備之;然四聖全不見,關於此點又如何呢。答曰,前之汝,人界具六道疑之,雖然我強言之,但汝出相似言(指前之「粗聞之似備之」之言),四聖又可爾(又可能同樣地不能納得)歟。今試添加道理,萬分之一宣之:所以(所謂)世間之無常眼前有(世間之無常是我們日常的体驗,而無常正是聲聞、緣覺所証得的道理故),豈人界無二乘界乎無顧(對自己之行為全不反省)之惡人猶持慈愛妻、子之心,菩薩界之一分也;但計佛界難現,以人界既具九界故,應強信(指人界具十界),勿令疑惑;法華經方便品之文説人界云「欲令眾生開佛知見」,涅槃經如來性品云「學大乘者,雖有肉眼名爲見佛教真理之佛眼」;總之,末代凡夫出生信法華經,乃人界具足佛界故也。[第3‧31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8.

   人界具佛界之難信與現証

【第十七回問答】問曰,十界互具佛語分明,雖然(雖如此),但我等凡夫愚劣之心具佛法界,此事難取信者也,但今時不信之,必成一闡提而永閉成佛之道,願貴方能起大慈悲令我等信之,救護阿鼻之苦。

答曰,汝既見聞方便品「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之唯一大事因縁之經文而不信之,則自釋尊以下之四依菩薩並末代無一分之信解之「理即但妄」之我等,如何救護汝之不信乎。雖如此然試言之:

儘管好不容易才値佛,然不(得悟)者,經佛弟子阿難等之(教導)而得道者有之。大凡眾生之機根有二:一,見佛直接聞法華經而得道者;二,雖不見佛,然依法華經之教而得道(成就佛道)者也。又佛教以前,漢土之道士、月支之外道,以儒教、四種韋陀之教等爲助緣,入佛教之正知見者有之利根(機根優)之菩薩、凡夫等,以聞華嚴部、方等部、般若部等諸大乘經為緣,顯示大通久遠之下種而令三千塵點劫之過去從大通智勝佛所下之佛種成熟得脫者多多也其情形如同獨覺(緣覺之修行者)飛花落葉(不依佛之說法而以春之飛花及秋之落葉來觀無常之理,而同樣悟得十二因緣之法理)此云教外之得道是也。而另一方面,無過去之下種及結緣者,執著方便之權教及小乘之教,設雖奉値法華經,然仍不出小權之見;然以自見爲正義故,還以法華經或同小乘經,或同華嚴、大日經等,或下之。此等諸師劣(於)儒家、外道之賢聖者也。此等且置之(暫且不論)。

今立「十界互具」此重要之法門,宛如主張石中有火、木中有華一樣。此雖難信,然就像打打火石則出火,春來則木開花一樣,値緣而出現的話則信之。人界所具之佛界(人界具有佛界之事),就宛如主張水中有火,火中有水一樣,最甚難信。雖如此,然龍火出自水,龍水生自火。雖不得心(道理雖難承知),然於現實有現證(證據)則用之。汝既人界之八界(於人界具備八界)信之,具佛界之事何不信用之。如堯舜等聖人者,於萬民無偏頗(施平等之慈愛無差別),此人界之佛界之一分也。不輕菩薩於所見之人見佛身而合掌禮拜;悉達太子自人界成佛身(雖受生為人身,然於現實成就佛身)。以此等現證,可相信人界所具之佛界及十界互具之道理也。[第3‧41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9. 

第四章     事具十界與受持成佛

   對事具十界之疑難 

【第十八回問答之問】問曰,教主釋尊〈自此堅固秘之〉三惑已斷之佛也,又十方世界之國主,一切菩薩、二乘、人天等之主君也。行時,梵天(三界之主梵天王)在左,帝釋(地居天之主帝釋天)侍右,四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八部(天、龍、夜叉、乾闥婆〔佛教中的樂神〕、阿修羅〔貌醜好鬥,後歸依佛教〕、迦樓羅〔金翅鳥,以食龍為生,後被佛收為弟子,常盤旋於佛的頭頂做護衛〕、緊那羅〔形貌似人,頭有一角,為帝釋詠讚佛法的歌神〕、摩睺羅迦〔又稱地龍,即大蟒神〕等守護佛法之眾)聳後,金剛(金剛力士)導前(於前面開道),然後演説八萬法藏,令得脱一切衆生。如是尊貴之佛陀,以何我等凡夫之令住己心乎。

以迹門爾前之意論之,則教主釋尊十九出家三十得道之始成正覺之佛也。尋求過去之因行者,則或作為能施太子向萬民行布施,或作為儒童菩薩挺身供養燃灯佛,或作為尸毘王代鳩與身於鷹,或作為薩埵王子施身於飢餓之虎子,或在三藏教時於三大阿僧祇劫修六波羅蜜並於百劫行福行,或在通教時動踰塵劫實踐化他行,或在別教時行無量阿僧祇劫之菩薩行,或在圓教「初發心住」之時瞬間成正覺,或在法華經迹門之化城喻品時於三千塵點劫之昔以來,反覆續說法華經,勵教化眾生之菩薩行等之間,供養七萬五千、六千、七千等之佛,積劫(菩薩之修行)滿今始成教主釋尊。如是因位諸行(菩薩行),皆我等己心所具之菩薩界之功徳歟。以果位論之,則教主釋尊始成正覺之佛,四十餘年之間示現藏、通、別、圓四教之各各教主之色身(佛身),演説爾前、迹門、涅槃經等,利益一切衆生。所謂華嚴經之蓮華藏世界之時現位於十方諸佛之中心之蓮華臺上之盧舍那佛,阿含經之時示用三十四心斷結成道之佛(斷盡見惑及思惑之煩惱之佛之姿),於方等部之大集經說諸佛之來集,於大品般若經千佛共述般若之法門,於大日經現胎藏界之七百餘尊,於金剛頂經現金剛界之五百餘尊,合共千二百餘尊,並於法華經迹門見寶塔品時三變娑婆世界之土田,如是應各各而示現四土(同居土、方便土、實報土、寂光土)和各教主之色身(劣應身、勝應身、報身、法身),就連涅槃經亦向眾生示現或「見丈六」之劣應身、或「現小身大身」之勝應身、或「見盧舍那」之報身、或「見身同虚空」之法身等四種佛身,乃至八十御入滅後,還留舍利利益正像末之眾生。

又以法華經本門之說相疑(凡心所具之佛身),本門之教主釋尊異於始成正覺之佛,乃五百塵點以前就得到完全之悟之久遠之佛也;因位之菩薩行又如是(得悟以前之久遠之修行也)。自(久遠之昔)以來分身十方世界(於十方世界垂示分身佛),演説一代聖教,教化塵數衆生。這樣的緣故,如以法華經本門之佛所化導之眾生之數比(較)爾前迹門之佛之所化,則宛如一(滴)之水與大海之水,一微塵之土與大山之土一樣也。又本門僅僅普通之一菩薩對向迹門十方世界之分身之高弟之文殊、觀音等時,以猿猴比帝釋尚不及。其外(如上之佛界和菩薩界之外)十方世界之斷見思惑證涅槃果之二乘並梵天、帝釋、日月、四天等天界眾,鐵輪、銅輪、銀輪、金輪等人界四種之轉輪聖王,乃至八大地獄最下之無間大城之大火炎等,此等皆我一念心之十界歟,己心之三千世間歟,雖爲佛説,不可信之。

   爾前經之真實與對天台大師之質疑

以此思之(而從不能信受「事具十界」這樣的事實之眾生的立場來看),則爾前諸經實事也實語也。譬如關於佛境,華嚴經云「究竟離虛妄(究竟覺悟而離九界之虛妄), 無染(不受迷之污染)如虛空」。仁王經云「窮源(窮無明之源)盡性(盡煩惱之性)妙智存(只存自在之妙智)」。金剛般若經云「有清淨善(於無上覺有清淨善)」。馬鳴菩薩之大乘起信論云「如來藏中有清淨功徳(佛界清淨功徳)」。天親菩薩之唯識論(唯識三十頌之註釋)云「謂餘有漏、劣無漏之種,金剛喻定現在前時,引極圓明純淨之本識。非彼依故皆永棄捨(謂,菩薩於第十法雲地之最後心得金剛般堅固之禪定時,繫留於分段生死〔三界中之肉身之生死〕之有漏之種子和繫留於變易生死〔三界外之精神之生死〕之二乘們之劣無漏之種子,引起第八阿賴耶識中極圓明純淨之根本識,然二種之種子非彼根本識之所依故,皆永棄捨)」。

像這樣,於法華經以前之諸經典,佛之境界只有善而不存在惡。即使單純地以爾前之經經與法華經校量之,則彼經經無數也,説時既長。一佛二言的話,則可付彼爾前之經經(會思爾前之經經乃真實)。又馬鳴菩薩,付法藏之第十一代,佛記有之;天親,千部之論師,四依之大士也。而相對地,天台大師,遠離佛國印度之邊鄙(偏僻的鄉村)之小僧,不宣一論,誰信之。而且即使捨諸經之多而付法華經之少,則十界互具之義之肝心之法華經之文如分明的話,也多少可有些恃怙;究竟法華經之文,於何所十界互具、百界千如、一念三千之分明之証文有之乎。這樣思而隨開拓(開見)經文時,反而似乎是否定十界互具,於方便品佛說「斷諸法中惡」。天親菩薩之法華論,堅慧菩薩之寶性論,十界互具無之;漢土南北之諸大人師、日本南都七寺之末師之中亦無此義。但天台一人之僻見也,傳教一人之謬傳也。故華嚴宗第四祖清涼國師澄觀云「華嚴經無久遠實成之法門乃天台之謬也」。華嚴宗第三祖法藏之弟子慧苑法師云「然以天台呼小乘爲三藏教,但大乘亦有經、律、論三藏故,其名稱謬濫」。南都之華嚴學者了洪云「天台獨未盡汲華嚴之意」。法相宗之得一云「(呵斥之意)哉智公,汝是誰弟子。以不足三寸之凡夫之舌根吐五時八教之妄說而謗(覆蓋)(臉)(廣長舌)之所説之解深密經之教時(三時教判)」。日本真言宗之弘法大師云「震旦人師等諍盜醍醐各名自宗(震旦之人師等諍盜六波羅蜜經之第五之陀羅尼藏之醍醐味,各名自宗之依經為醍醐)」。夫一念三千法門,釋尊一代所說之權經實經中(無)其名目,佛滅後之四依之諸論師馬鳴、天親亦不載其義,又漢土日域之人師(學僧們)亦不用之,如何信之呢。[第4‧11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10.

   對事具十界之諸難之總回答

【第十八回問答之答】答曰,此難(汝對極尊之教主釋尊事實上具足凡夫之劣心之事無法信用,而舉出的一連之疑難可說是到目前為止)最甚最甚之疑難。但爾前諸經與法華之不同,自經文自体事起故,所以勝劣分明也。若直接了當舉要點的話,則爾前諸經未顯真實之方便之權經也,而法華經已顯佛之真實之實經也;法華經之時多寶佛及十方諸佛涌現來集,証明釋尊所說皆是真實,而諸經,例如阿彌陀經,只有六方諸佛出舌相稱讚佛說;法華經明示二乘作佛而成就一切皆成,諸經則二乘不成佛;諸經之釋尊,菩提樹下始成道之始成正覺之佛,而法華經之釋尊,五百塵點劫久遠成道以來教化一切眾生之久遠實成(真實成道)之佛也。基於這樣的勝劣,應捨諸經而取法華經之說。其次,關於印度之諸論師無一人說十界互具之義之事,天台大師云「天親、龍樹内鑒冷然(當然於內心冷靜地窮見佛法之真理)外適時宜各權所據(然實際弘通時,則跟從當時之時運,各個權且姑且示適應時宜之教說,故其教說非論師們究極之真意之道理)。而漢土之人師偏解(只理解表面),學者苟執(輕率地執着)遂興矢石各保一邊(遂互起諍論,各執己見),而大(背離)聖道也」。章安大師云「天竺大論尚非其類(連天竺論師們所著之廣大論書都尚遙不及天台大師之教說)真旦(漢土)人師何勞及語(眞旦人師之所說那就更不用說了),此非跨耀,法相然耳(乃客觀地對照比較各個之法門之結果)」。依據此等之言,天親、龍樹、馬鳴、堅慧等大論師内鑒冷然(內心確實明白一念三千之法門),雖這樣,然時未至故(沒有被惠予說此法門之時運故),不宣之歟。又關於漢土及日本之人師們未立一念三千之法門者,天台以前或含珠(有像南岳大師一樣理解法華經含一念三千之珠之人),或如南三北七之十師一樣一向不知之。天台大師出現以後之人師,或初破之後,有歸伏之人(像三論宗之吉藏及真言宗之不空一樣,最初和天台對立,破折以後則歸伏天台),或一向不用者有之(如法相宗之得一及真言宗之弘法一樣,始終不信用者有之)。

但就汝之前提出的作為否定十界互具之「斷諸法中惡」之法華經方便品之一文,則有必要說明一下。此乃回應執着於法華經以前之經典者之心情,而明佛心之清淨旨之經文也,非法華經之實義。再往而見之,則法華經之經文,分明十界互具之義説之,所謂「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之方便品之經文也。天台承此經文於法華玄義云「若眾生(不具)佛知見,何所論開。所以當知,佛之知見蘊在眾生之心裏也」。章安大師亦於觀心論疏云「眾生若無佛之知見,則何所開悟。又如涅槃經如來性品之譬喻,若貧女無藏,則何所示也(若貧女無本來就持有之寶藏,則何所示藏中之珍寶也)」。

以上之疑難經說明後都還容易會得,但所難會者乃(問難之最初)之極尊之教主釋尊,我等凡夫一念具備;又尊高廣大之十界,凡夫之心具有等,這些重要之問題才是大疑難也。此事佛似(打斷疑難)而於法師品會云「已今(今後、未來)説,此法華經最爲難信難解」;次下(接著)又於見寶塔品以「六難九易」之譬喻來示末法受持弘通法華經之困難度。承此,天台大師於法華文句釋云「法華經本迹二門所說之久遠實成和二乘作佛悉與昔反,難信難解。當鋒之難事也(宛如面對敵之大軍之利鋒而要將其擊破一樣的困難)」。章安大師觀心論疏云「佛將此『開示悟入眾生本具之佛之知見』當爲一大事因緣,如此重要之大事何可得易解耶」。傳教大師於法華秀句云「此法華經最爲難信難解,不隨眾生之意向而隨自意(以本來之形說釋尊自身之真實)故」。

夫自佛至於滅後一千八百餘年,經歷三國,但只有三人始覺知此難信難解之法華經之正法。所謂月支之釋尊,眞旦之智者大師(即天台大師),日域(日本)之傳教大師,此三人内典之聖人也。

【第十九回問答】問曰,龍樹天親等如何。答曰,此等聖人知而不言之,仁也。或法華經迹門之教相一分宣之,而不云本門之教相與秘沈於其文底之觀心。此或因為有機(雖有聽從之機根)無時(然說時未至)歟;或因為機時(機根時運)共無之(未成熟)歟。天台、傳教以後知(十界互具、一念三千之法門)者多多也,借用二聖之智故也。所謂三論之嘉祥,南三北七之末流之百餘人,華嚴宗之法藏、清涼等,法相宗之玄奘三藏、慈恩大師等,眞言宗之善無畏三藏、金剛智三藏、不空三藏等,南山律宗之道宣等,雖初存反逆,後一向歸伏也。[第4‧31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11.

   只於法華經說之一念三千之佛種

(打斷)初之大難者,法華經之開經無量義經云「譬如國王夫人新生王子,若一日若二日若至七日,若一月若二月若至七月,若一歲若二歲若至七歲,雖復不能領理國事,已爲臣民之所宗敬,諸大王之子以爲伴侶。王及夫人愛心偏重常與共語。所以者何,以王子稚小故云。善男子,是持經者亦復如是(同此王子)。諸佛國王、是經夫人和合共生是受持此經之菩薩子,若此菩薩得聞是經,若一句若一偈讀,若一(回)若二轉讀誦,若十若百,若千若萬,若億萬恒河沙無量無數轉讀誦,則雖初心復不能體得眞理之極,乃至,已爲一切四眾八部之所宗仰,諸大菩薩以爲眷屬(以諸大菩薩爲眷屬)。乃至,常爲諸佛之所護念,慈愛偏覆。以新學(新起道心之佛子)故」。

法華經之結經觀普賢經云「此大乘經典,諸佛納一切功德之秘奧之寶藏,十方及三世諸佛之智慧之眼目,乃至,出生三世諸如來之種。乃至,汝行大乘不斷佛種」。又云「此方等經(大乘經典)是諸佛之眼,諸佛因修行是經得具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佛之法、報、應三種身從方等(此大乘經典)生,是大法印(此大乘經典是大佛法之証明)印涅槃海(是佛之悟之涅槃海之証明之印)。如此涅槃海中能生三種佛清淨身。而此三種身,人天之福田(正是給人、天帶來福德之田地)」。

夫以釋迦如來一代之顯教密教及大乘小乘二教,若將華嚴、眞言等諸宗之依經往勘之,則或十方臺葉之毘盧遮那佛(華嚴經之時,乃住於蓮華台世界而於十方化現為千之釋迦和百億之小釋迦之毘盧遮那佛之說法),或大集經之時為了讚歎釋尊之說法從十方雲集之諸佛如來,或於般若經說染法淨法融通之空之法門時千佛自十方來示現,或說大日經、金剛頂經等之時出現之千二百尊,此等之諸佛但演説其時間上近的(修行)及近的果(佛果)而不顯其久遠之因果(修行及佛果)。所以真言宗等速疾頓成雖説之,然亡失三、五之遠化(三千塵點劫、五百億塵點劫之久遠以來之釋尊之教化)化導之始終(歷經種、熟、脫之眾生化導之始終)削跡不見。華嚴經、大日經等一往見之,華嚴經雖似別圓(於圓教兼說別教),大日經雖似含藏、通、別、圓四教,然再往勘之,則兩經同藏通二教,只說現在之化導而未及別圓。這些經典本有之三因無之(三因佛性內,雖說正因佛性之本有,然不知久遠之下種故,了因、緣因之二佛性未本來具有),以何定成佛之種子呢。而玄奘以後之新譯之譯者等來入漢土之日,見聞天台從法華經拾出之一念三千法門,驚其優秀,或添加於自己所持之經經,或自天竺已受持之由而誇稱之。對此,天台之學者等,或新譯之經同自宗之教而悦,或貴遠(貴遠來之善無畏之真言之教)蔑近(輕蔑自國之天台之教),或捨(根據舊譯之天台宗)取新(而歸依根據新譯之華嚴宗及真言宗),魔心愚心出來。雖這樣,然總之非法華經文底之一念三千佛種者,則即使立有心之有情之即身成佛,又即使合掌禮拜木畫二像之本尊,也只是有名無實也。[第4‧41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12.

   具足與受持與讓與

【第二十回問答】問曰,上之大疑難未聞其會通(「唯有法華經內在一念三千之佛種」之事聽聞了,然果真凡夫之心事實上具足佛界之釋尊,此最大之疑問還沒有明確的解答),如何。答曰,無量義經十功德品第七示不可思議功德力中云「持此經者即使雖未得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波羅蜜,然依靠佛之加護及經法之力用,六波羅蜜修行之功德自然在前(於身具備)」。法華經方便品略開三顯一之時,舍利弗請願云「欲聞具足道」。涅槃經云「妙之梵語薩者,名具足」。龍樹菩薩之大智度論云「薩者六也」。漢土唐代慧均之無依無得大乘四論玄義記云「梵語沙者譯云六,(印度)法以六爲具足義也」。嘉祥大師吉藏之法華義疏云「沙者翻爲具足」。天台大師法華玄義云「薩者梵語,此翻妙」。

對此私加會通(說明)的話,有如(輕慢、冒犯之意)法華經之本文,雖爾(雖然這麼說),可是為了回答質問不得已勉強述說的話,則其文(意)者,釋尊之因行(因位之萬行)果德(果位之徳)之二法,妙法蓮華經五字具足。所以我等凡夫受持信行此五字,則自然讓與(釋尊)之因行和果德之功徳。於是斥退爾前經之不可能,而於法華經許聲聞之成佛,迦葉、目連、迦旃延、須菩提等四大聲聞歡喜而領解云「無上寶聚,不求自得」。上之領解之話,「我等,己心之聲聞界也,領解此自然成佛也」之歡喜之姿也。法華經方便品云「我本立誓願,欲令一切眾,如我等無異(如我一樣得到妙覺之悟無差別),如我昔所願,今者已滿足。教化一切眾生,皆令入真實之佛道」。妙覺釋尊既已讓與因行果德,是以我等與妙覺釋尊同等、同体也,所以妙覺釋尊我等血肉也,其因果功徳非我等之骨髓乎。寶塔品云「其有能護此經法者,則爲供養我及多寶。乃至亦復供養諸來化佛(十方世界來集之分身諸佛),莊嚴光飾諸世界者」。釋迦、多寶、十方諸佛乃受持、信行妙法五字之我等己心中所具之佛界也。三佛之來集乃為了末法法華經之流布故,所以我等紹繼其護持法華經之跡而受得其功徳;法師品「須臾聞之而受持,即座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正是在說此姿是也。

釋尊於壽量品云「然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這樣來開顯久遠本果之成道;依此,我等己心所住之釋尊乃五百塵點劫之昔成遂成道,於此本時圓滿相即法、報、應三身之無始之古佛也。又經云「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我為了得此覺修行菩薩道之因行而得之壽命),今猶未盡,復倍上數」這樣來開顯久遠之本因行和其壽命;此,我等己心所具之菩薩等之九界也;此乃由於「地涌千界之菩薩,我等己心中無始之古佛釋尊所教化之本眷屬也」。例如太公望、周公旦等者,周武之臣下,武帝亡後,成為幼稚之成王之眷屬(臣下);就如武内大臣,神功皇后之棟樑,同時也是皇后之孫仁徳王子之臣下也。同此,地涌千界之上首之上行、無邊行、淨行、安立行等四大菩薩,我等己心之菩薩也,守護幼稚之我等。妙樂大師止觀弘決云「當知身土一念三千,故成道時稱(相稱)此本理,一身一念遍於法界(當知十界眾生之身及其身所置之國土,一念所具之三千諸法也。故釋尊成道之久遠之時相稱此一念三千之本理,釋尊之正報之一身一念遍於法界,其所居之土成寂光土)」。[第4‧5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3425.html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13.

第五章     末法之本尊

      無常之佛土

這樣,釋尊成道時所居之土娑婆世界成了寂光淨土;相對於此,印度出現之釋尊得覺之後,始自寂滅道場於華嚴經現「蓮華藏世界」,終於沙羅林之涅槃經,五十餘年之間所示之華嚴經之淨土「蓮華藏世界」、真言密教之「密嚴淨土」、法華經見寶塔品之三度淨化娑婆世界之「三變土田」、像法決疑經之四見等之「同居土、方便土、實報土等三土及加上寂光土」之四土等,此等諸經所說之淨土皆是成劫(此世界形成)以來即不斷變化之無常之國土所變化出來(暫時出現)之方便土、實報土、寂光土也,只不過將其取名為阿彌陀佛之安養淨土、藥師如來之淨瑠璃淨土、又大日如來之密嚴淨土等而已。而呈現此等淨土之諸佛皆教主釋尊之變現故,此能變之教主釋尊入涅槃,則所變之諸佛自然隨滅盡。國土又以如是(能變之娑婆無常的話,則所變之化土不用說亦無常也)[第5‧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3425.html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14.

   本門之極理

相對於這樣無常之佛土,今依據本門壽量品之說法所開顯之久遠本時之娑婆世界,離三災(根本之災之火、水、風三災),出四劫(成、住、壞、空四劫之變遷)常住(永遠)之淨土也。(久遠實成之教主釋尊)過去不滅未來不生(永遠存在)所化以同体(則其所化之九界眾生和此常住之釋尊乃同體也)此即己心之三千具足,三種之世間也(此本國土妙、本果妙、本因妙三妙一体之境界,正是我等凡夫之己心具足三千法界,具足國土、眾生、五蘊三種世間之姿也)。此等本門一念三千之極理,迹門十四品未説之,於法華經内迹門之階段,時機未熟(時未至機未熟)故歟。

於此本門之肝心之極理南無妙法蓮華經五字,(釋尊)猶文殊、藥王等不付囑之,何況其以下乎。但召本化之地涌千界之菩薩,説八品(從地涌出品至囑累品)而付囑之。[第5‧2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3425.html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15.

   本尊之相貌與出現

其南無妙法蓮華經之本尊之爲體(相貌),久遠實成之本師釋尊常住說法之娑婆世界之上,寶塔居空,塔中之妙法蓮華經之左右,有釋迦牟尼佛、多寶佛、釋尊之脇士上行等四菩薩;權大乘及迹門之釋尊之脇士文殊、彌勒等以四菩薩之眷屬而居末座;其他迹化、他方來集之大小諸菩薩,如萬民之處大地而仰見雲閣月卿(殿上之人及公卿)一樣,禮拜多寶塔中;十方世界來集之釋尊之分身諸佛處大地上,表其乃釋尊垂迹之佛,又諸佛之國土乃娑婆世界垂迹之土故也。如是本尊,在世五十餘年無之,即使說法華經的八年之間,但限八品(從地涌出品第十五至囑累品第二十二)說之。正像二千年之間,小乘之釋尊以迦葉、阿難爲脇士,權大乘並涅槃、法華經迹門等之釋尊以文殊、普賢等迹化之菩薩爲脇士。此等之佛雖造、畫於正像,然未有壽量之佛(以本化四菩薩為脇士之久遠實成之教主釋尊之佛)。來入末法,始此佛像(久遠之本佛之尊像)可令出現歟。[第5‧31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16.

第六章     末法應流布之法華本門之教

      五重三段

【第二十一回問答】問,正像二千餘年之間,四依之菩薩並人師等,建立以餘佛(阿彌陀、大日、藥師等諸佛)及小乘、權大乘、爾前、迹門之始成正覺之釋尊等為本尊之寺塔,然本門壽量品所開顯之久遠實成之釋尊之本尊並四大菩薩,三國之王臣倶未崇重之,其由請說之;此事雖(大概)聞之,前代未聞之教故,驚動耳目迷惑心意;請重説之,願委細聞之。

答曰,法華經一部八卷二十八品,進則前四味,退則涅槃經等一代諸經,然總括之但一經也。始自寂滅道場終至於般若經,序分也。無量義經、法華經、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等十卷,正宗分也。最後之涅槃經等,為了滅後之流通分也。這就是釋尊一代說教之全体分為序、正、流通之三段也。(此為第一重)[第6‧11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17.

次之第二重,於此正宗分之三部經十卷之中亦有序、正、流通之三段。於此,法華經之開經無量義經並法華經之序品,序分也。自方便品第二至於分別功徳品第十七之十九行偈之十五品半,正宗分也。分別功徳品自「現在四信」至於法華經之結經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之十一品半與一卷(指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流通分也。[第6‧110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18.

又於同樣之法華經等三部經之十卷有二經(可分為迹門和本門二門),各具序、正、流通也。其中,第三重之迹門之三段:無量義經與序品第一,序分也;自方便品第二至於學無學人記品第九之八品,正宗分也;自法師品第十至於安樂行品第十四之五品流通分也。論其迹門之教主,始成正覺之佛,説本無今有之百界千如(未開顯久遠之本地故,其佛界乃本無今有,但儘管其所說不能免於本無今有,然十界互具、百界千如之法門始說故),所以為超過已說之爾前經、今說之無量義經、當說之涅槃經之隨佛自意而說之難信難解之正法也。尋過去之結縁則大通十六之時,下佛果之下種,進者以華嚴經等前四味爲助縁,令覺知大通之種子。此非佛之本意,但毒發等之一分也(又於迹門明佛與眾生之因緣,則如化城喻品第七所說的,三千塵點劫之昔,受生為大通智勝佛之第十六王子之釋尊,出家修菩薩行之時說法華經,開始於眾生下佛種,佛之眾生教化於焉開始。此眾生中機根勝者有之,以法華經以前之華嚴、阿含、方等、般若之前四味之諸經為助緣,而開發覺悟過去大通智勝佛時所下之佛種,並得脫益。然而此和依法華經之說示而令眾生始得脫之釋尊之本意相違。此種情形可說為毒發,就好像毒直接發作而滅煩惱之身一樣,結果,未待法華經就得到了解脫者也,此例外之一種也)。與此相對的,二乘、凡夫等乃是「以前四味為助緣徐徐調機根,漸漸地來至法華會座而顯種子,遂開顯(過去之下種結實而開顯佛種)」之(法華經之正機)是也。又無過去之下種,於釋尊在世靈山說法之時,始聞迹門八品之人天等,或聞一句一偈等而為下種(受得下種益),或更調熟其佛種,或進展至解脱,或至結經普賢經、涅槃經等而得熟脫之益,或於釋尊入滅後之正像末等以小乘權大乘等爲緣而入法華經之覺;此等之眾生得熟脫之益之情形,就例如前述之釋尊在世時,接受法華以前之四味之教而得益之毒發者一樣。[第6‧115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19.

又第四重之本門十四品一經中亦有序、正、流通三段。即涌出品之前半品爲序分,壽量品與前後之二半(涌出品後半及分別功德品之前半)此一品二半爲正宗分,其餘分別功德品後半至普賢菩薩勸發品之十一品半及結經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之一卷為流通分也。論其教主(於此本門正宗之一品二半所開顯之教主)則非始成正覺之釋尊,而是五百塵點劫之久遠之昔已成道之久遠實成之釋尊也。從而所説之法門與迹門之本無今有之百界千如之法門亦如天地(隔如天地)於十界久遠之上國土世間既顯(即非只顯正報之十界之久遠常住,連依報之國土世間之常住都顯,三千世間之永遠性被確立故)一念三千殆隔竹膜矣(此本門之教相門之一念三千與觀心門之事之一念三千之間已經是只隔竹之內膜矣)。又迹門並前四味之爾前經、無量義經、涅槃經等之已、今、當之三説悉隨他意(對應眾生之機根之方便之教),所以易信易解;相對於此,本門之教乃三説之外(超過已今當三說)之難信難解、隨自意(只明佛之本意之隨自意之真實義)也。[第6‧137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20.

又最後之第五重,於如上之本門文上之三段外,更進一步於本門(於本門之文底)有序、正、流通之三段。自過去三千塵點劫之大通佛之時,第十六王子釋迦菩薩說法華經以來,乃至現在之釋尊所說之華嚴經等之前四味之諸經,乃至法華經迹門十四品、涅槃經等之一代五十餘年之諸經,且非只如此,十方三世諸佛之微塵之經經,皆是為了顯說法華經之壽量文底之大法妙法五字(南無妙法蓮華經)之序分也。詮顯此本法妙法五字之如來壽量品一品及其前後二半之「一品二半」以外之諸經,相對於此本法,名小乘教、邪見教、未得道教(沒說「得道之根本」之「種、熟、脫之始終」故)覆相教(未開顯久遠之本地故)是也。若論其機(承受此等之教之機根)徳薄(忘失佛種之恩德故德薄)垢重(見思煩惱之垢重)幼稚(不知久遠之本佛故幼稚)貧窮(無渴仰本佛之心故貧窮)孤露(無法感受本佛之慈悲),總之不知(指久遠之釋尊)故而同禽獸也。像這樣,爾前、迹門所說之圓教尚非成佛之真因,況大日經等諸小乘經,更何況是「傳承華嚴、眞言等七宗之印度之論師及漢土、日本之人師」依自己之見解所立之宗旨。此等諸宗所依之諸經典,即使(寬容、肯定)而論之,亦不出前三教(藏、通、別三教),若(嚴格、否定)而云之,則同藏通二教。設此等諸經有說速疾頓成之義等而誇法稱甚深,然未論本佛之化導之久遠以來之種熟脱之三益故,還同灰斷,化無始終是也(此就正如妙樂大師於文句記所指摘的「未明釋尊化導之全容故,還同藏教及通教之二乘之灰身滅智而色心共歸於無,並將此當作悟」一樣)。譬如雖爲高貴之王女而懷妊畜種,則其子尚劣旃陀羅也。[第6‧149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21.

  末法為正與種脫相對

此等且閣之(經由以上之說明,應可納得法華本門之教於佛教全体中具有怎樣的位置了,所以在此讓我們將話回到本題)。迹門十四品之正宗八品(方便品第二至學無學人記品第九)一往從經文上見之,以救濟在世得脫之二乘爲(主要目的),以菩薩、凡夫之救濟爲(第二義)。然再往勘之(改以八品全体之真意來思考時),則其目標非二乘及菩薩,而是以凡夫及正像末之凡夫(救濟釋尊滅後之正、像、末三時之凡夫)(目標)。又正像末三時之中,以末法之始爲正中之正(末法之始之凡夫為救濟對象之中心)

【第二十二回問答】問曰,其証如何。答曰,迹門流通分之法師品第十云「而此經者,如來現在猶多怨嫉,況滅度後」,說佛滅後正是怨嫉多,而怨嫉多之事,正是正法更流布之証據也。寶塔品云「令法久住,乃至,多寶如來 及與我身 所來化佛,當知此意(須要知道想於未來世弘通此經典者之決意)」等,這樣示法華經乃救濟未來之眾生之經典。又勸持品「恐怖惡世中」示加迫害於弘通此經者之景況,來勸末代之受持;安樂行品為了「於後末世 法欲滅時」修行法華經之初心之行者,說安樂地弘此經之方法;此等可見之。連迹門都如是說「滅後末法為正意」。

以本門論之,則序、正、流通之三段一向以末法之初爲正機(末法之初之人人為救濟之對象)。所謂一往從經文上見之時,以久種爲下種(對於在久遠之過去下了佛種之眾生)大通、前四味、迹門爲熟(因大通智勝佛之第十六王子之釋迦菩薩之法華經之說法至今日釋尊法華經以前四十二年之諸經及法華經迹門之說法而調熟機根)至本門令登等妙(至本門之一品二半,令登等覺、妙覺之極位)而令蒙脫益。然再往見之(改以其真意來拜見時),則不似迹門只於流通分說末法為正之意,本門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段倶以末法之始爲(正意)在世之本門(釋尊於靈鷲山所說之法華經本門之教)與末法之初應弘之教一同純圓(純粹之圓教)也;但彼脱,此種也(相對於釋尊在世之本門乃對過去接受下種之眾生令其蒙受解脫之利益,末法之初乃對未持過去下種之眾生下佛種之時也)彼一品二半,此但題目之五字也(所以彼在世之本門說一品二半之教法,此末法之初但流布題目五字之要法也)[第6‧21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22.

   為了滅後末法說本門之教

【第二十三回問答】問曰,法華經本門,序、正、流通之三段皆以末法為正意,其証文如何。答云,涌出品云「爾時,他方國土諸來菩薩摩訶薩,(超過)八恒河沙數,於大眾中起立合掌作禮而白佛言『世尊,若(允許)我等於佛滅後,在此娑婆世界勤加精進,護持、讀誦、書寫、供養是經典(指上允許之事),當於此土而廣説之』。爾時佛告諸菩薩摩訶薩眾『止善男子,不須汝等護持此經』」。然此涌出品之經文與迹門流通分自法師品以下見寶塔品、提婆達多品、勸持品、安樂行品五品之經文相對照時,前後水火也。即寶塔品之末云「佛以大音聲普告四眾『誰能於此娑婆國土廣説妙法華經,今正是時,如來不久當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華經付囑有在』」。此設雖爲教主釋尊一佛獎勸(法華之弘通),然藥王等二萬大菩薩、梵帝、日月、四天等也應尊重此佛勅吧,加之多寶佛、十方分身諸佛作爲客佛又諫曉之助釋尊獎勸大眾於此娑婆世界弘通法華經)。八十萬億那由佗諸菩薩等聞此慇懃之付囑,立「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之誓言。此等(完全)是爲了響應佛意(釋尊獎勸之御心)也。

而須臾之間佛語相違,於涌出品「止善男子」這樣制止過八恒沙之菩薩們此土滅後弘經之發願;菩薩們無法推測佛意,進退惟谷,這樣的佛語相違凡智不及(凡人之智慧無論如何也不能理解)也。

天台智者大師,作前三(佛止過八恒沙之他方菩薩之弘經之三個理由)後三(佛召本化之地涌菩薩之三個理由)之六釋(說明)之。所詮(總之):「迹化(受迹佛教化之菩薩)、他方國土來之大菩薩等,以我内証(內心証得)之壽量品之教不可授與。末法之初既是謗法之國又是惡機(誹謗正法之惡機根之人充滿國土)故,彼等(指過八恒沙之菩薩們)無論如何也無法弘通,故止之,而召出久遠之昔受本佛教化之地涌千界之大菩薩,以壽量品之肝心妙法蓮華經五字,令授與閻浮之眾生也,於此明示本門之教以末法為正意之旨。又迹化之大眾(菩薩們)非久遠之昔跟隨釋尊初發心之本化之弟子等故也,亦是制止之理由也」。天台大師法華文句云「地涌之菩薩們是我久遠以來之本弟子,所以(應該,很適合)弘我之本法」。妙樂文句記云「(本化之弟子)(久遠之釋尊)法,有世界益」。又道暹之文句輔正記云「以應弘之法是久成(久遠証得)之法故,佛付久成久遠以來)(弟子)」。

又入本門之正宗分,聞佛說「地涌菩薩等,久遠以來之我弟子也」,彌勒菩薩疑請云,經云「我等雖復信佛隨宜所説,佛所出言未曾虛妄,佛所知者皆悉通達,然諸新發意(初心)菩薩,於佛滅後若聞是語(如同二十五歲年青人之佛指如同百歲之老人之威容具備之地涌菩薩等說「我弟子也」),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業因緣。唯願世尊,願爲解説,除我等疑。及未來世諸善男子,聞此事已,亦不生疑」。文之意(在說),接下來之壽量品所說之法門,乃彌勒菩薩為了佛滅後之人人請佛釋疑,而佛所說之法門也。

壽量品良醫之譬喻云「諸子飲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乃至,不失心者,見此良藥色香倶好,即便服之,病盡除癒」。此不失本心之子者,乃是於久遠之過去下過佛種,並與大通智勝佛之第十六王子釋迦菩薩結緣以來,乃至從今日之釋尊受華嚴、阿含、方等、般若等前四味之諸經及法華經迹門等之教而調熟機根之一切菩薩、二乘、人天等是也,於聞法華經本門之教(即便服之)得道脫益(病盡除癒)之人人是也。接著(壽量品)又云「餘失心者見其父來,雖亦歡喜問訊求索治病,然與其藥而不肯服。所以者何,毒氣深入失本心故。於此好色香藥而謂不美。乃至,我今當設方便令服此藥。乃至,是好良藥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憂不(病癒)。作是教已復至他國,遣使還告汝父已死」。良醫之佛思無論如何也要救之失本心之子者,佛滅後之眾生外無他也。又本門流通分之分別功徳品第十七云「惡世末法時」,可見佛之御心即使滅後仍然向著末法之眾生。[第6‧31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23.

第七章     末法弘通之導師  

   四種之四依

【第二十四回問答】問曰,此經文之「遣使還告」如何(是何意思呢)。答曰,使者,釋尊入滅後之四依之導師也。四依者,眾生作為所依之導師之事也,有初依、二依、三依、四依之四階段,又有如下四類。一、小乘之四依大部分於正法前五百年出現。二、大乘之四依大部分於正法後五百年出現。三、法華經迹門之四依大部分於像法一千年出現,少部分於末法之初出現。四、法華經本門之四依乃地涌千界之菩薩,末法之始必可出現。[第7‧11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24.

   遣使還告與神力別付

因此今之「遣使還告」之使者,地涌菩薩也。而「是好良藥」,壽量品之肝要,具「名體宗用教」之五重玄義之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也。此良藥佛猶不授與迹化之菩薩,何況他方世界來之菩薩乎。

相對於此迹化、他方之菩薩,本門之流通分如來神力品一開頭就云「爾時千世界微塵等菩薩摩訶薩,從地涌出者,皆於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顏而白佛言『世尊,我等於佛滅後,世尊分身所在國土,滅度之處(指娑婆世界),當廣説此經』」這樣立本化菩薩之誓。天台大師於法華文句釋此經文云「此神力品(只之意)見從下方出現之本化之菩薩發誓」。道暹於輔正記云「付囑者,此經唯付下方涌出之菩薩。何故爾,由法是久成之法故,付久成之人」。夫文殊師利菩薩,東方金色世界不動佛之弟子;觀音,西方安養世界無量壽佛(阿彌陀佛)之弟子;藥王菩薩,過去之日月淨明徳佛之弟子;普賢菩薩,東方淨妙國寶威德淨王佛之弟子;一往(大凡是)爲扶釋尊之行化而來入娑婆世界之菩薩,本來於此娑婆世界無深之因緣也;又亦是受爾前經、法華經迹門之教主之垂迹佛所教化之菩薩也;所以當然非久遠之本法所傳持之人,故不足為末法之弘法(弘法華經)者歟。

釋尊接受了上之本化之發誓後,(如來神力品接著)云「爾時世尊,乃至,一切眾前現大神力,出廣長舌(象徵不妄語之大神力)上至梵世,一切毛孔,放於無量無數色光,皆悉徧照十方世界。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亦復如是出廣長舌,放無量光」。夫顯教密教二道、一切大小乘經中,釋迦和十方分身諸佛並坐,共舌相至梵天來証明教法之真實之經文無之。阿彌陀經,雖六方諸佛廣長舌相覆三千大千世界來讚歎念佛,然有名無實(這只是釋尊介紹其樣子,實際上這樣的事實並沒有現前)。又般若經,雖釋尊出廣長舌相覆三千大千世界,並從舌放光明而説般若,然此全非為了證明教法之真實。此阿彌陀經、般若經皆為兼帶方便之未顯真實之教,覆相(隱覆)久遠之本事故也,乃無法証明真實之物也。

如是現諸經未有之十神力後,釋尊對地涌菩薩囑累妙法之五字云,(神力品)云「爾時佛告上行等菩薩大眾『諸佛神力如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若我以是神力,於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爲囑累汝等故,説受持此經之功徳,猶不能盡。今以要言之,如來一切所有之(教法),如來一切自在神力,如來一切秘要之(真理),如來一切甚深之(因果功德),皆於此經宣示顯説』」。就此經文天台於法華文句云「從『爾時佛告上行』以下,第三次明示結要之付囑也」這樣注釋,示四句之要法為對地涌菩薩所付之法也。又傳教大師於法華秀句云「又神力品云,以要言之,如來一切所有之法,乃至,宣示顯説〈已上經文〉。由此經文可明白知道:果分(久遠之如來)之一切所有之法,果分之一切自在神力,果分之一切秘要之藏,果分之一切甚深之事,皆於法華宣示顯説也」這樣注釋,因此可知四句之要法乃久遠本佛之本法也。這樣來思考時,此十神力乃是為了「以妙法蓮華經五字授與上行、安立行、淨行、無邊行等四大菩薩」而出現的。天台大師就十神力有如下之解釋:前五神力是爲了在世之眾生,後五神力是爲了釋尊滅後之眾生。雖爾,再往論之,則一向爲滅後而出現也。故次下之偈文云「以佛滅度後,能持是經故,諸佛皆歡喜,現無量神力」。[第7‧21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25.

   總付囑與「捃拾遺漏」之付囑

接著釋尊於次下之囑累品云「爾時釋迦牟尼佛,從法座起現大神力,以右手摩無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乃至,今以付囑汝等』」這樣作了總付囑。以地涌菩薩爲頭(為首),迹化、他方乃至梵釋、四天等,對其囑累此經。如此,對滅後末法之付囑之儀式終了故,釋尊接著說「十方來諸分身佛各還本土。乃至,多寶佛塔還可如(原來那樣關閉門扉)」。囑累品後之藥王品以下一直到經末之六品,乃至涅槃經等,接受結要付囑之地涌菩薩去了;爲了留下來之迹化之(菩薩)、他方之菩薩等,釋尊(再度)付囑(此經)。有拾取遺漏付囑者之意思,所以稱捃拾遺漏之付囑是也。[第7‧31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26.

第八章     地涌菩薩之末法出現與本尊建立 

   地涌菩薩正像不出現之理由

【第二十五回問答】疑云,正像二千年之間,地涌千界出現閻浮提流通此經乎。答曰,不爾。

【第二十六回問答】驚云,法華經一部(特別是)本門之教是以佛滅後之流通爲根本目的,為此故,結教法之全体於四句之要法,而首先授與地涌千界之菩薩,既然如此,為何地涌菩薩沒有於正像出現而弘通此經呢。答云,不宣(其理由不說)

【第二十七回問答】重問云,如何(這是為什麼呢)。答,不宣之(其理由不能說)。

【第二十八回問答】又重問,如何(為什麼不能說呢)。答曰,宣之(若說明其理由),則一切世間諸人必加迫害於我,恰如威音王佛滅後之末法時代,增上慢之四眾迫害不輕菩薩而犯了謗法之罪,因為此故,而招大地獄之苦一樣,恐招同樣之結果也;又我弟子中,其理由即使只是粗説之,然聽了的人皆當會誹謗我,所以只好默止了。

【第二十九回問答】求云,不説則汝墮惜說法門之慳貪之罪。答曰,進退惟谷,試粗説之。法師品云「況滅度後」,滅後正像末中以末法怨嫉最多,故除了本化之菩薩以外無法承担其流通。壽量品云「今留在此」,分別功徳品云「惡世末法時」,藥王品云「後五百歲於閻浮提廣宣流布」等等,皆是在明示法華經是於後五百歲之末法惡世中流布的。又涅槃經梵行品云「譬如七子,父母非不平等,然於病者,心則偏重」。以以上五個經文作為明鏡來推知佛意,知佛出世非爲靈山八年聽聞法華經之諸人,而是爲正像末之人也。又非爲正像二千年之人,而是為末法之始之如我者而出現也。涅槃經云「然於病者」指滅後末法之初法華經之誹謗者也。「今留在此」者指為了「於此好色香藥而謂不美」(失本心之子,末法之凡夫)也。

地涌千界不出於正像(理由):正法一千年之間乃小乘、權大乘流布之時代也,所以法華經可授與之機根及可說之時共無之。故迦葉、阿難及馬鳴、龍樹等四依之大士以小乘、權大乘爲緣,在世之下種令脱之(調熟眾生於佛在世之一品二半所下之佛種,將人人導向解脫)。此乃若於此時期說法華經,則因不合機根,反而會多誹謗之人,還可破熟益(調熟佛種之目的)故,不説之。這就例如釋尊在世之前四味之調機根之時期不說法華經一樣也。接著像法之中末(中頃),觀音、藥王示現南岳、天台等而出現,末期又有傳教大師,各個垂迹、示現而弘通法華經,以迹門爲(表),以本門爲裏,百界千如、一念三千盡其義。但論理具(「眾生之一念具備三千世間」之道理),而對於實際上末代凡夫之劣心具備佛界這樣的事具,及為了實現此事具之事行之南無妙法蓮華經五字並本門之本尊,未廣(弘通)之。總之:即使有圓機(少許之人有純粹信受法華經本門之教之機根)也無圓時(本門之教可流布之末法這樣的時)故也。[第8‧11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27.

   地涌菩薩出現之必然  

今末法之初,以小打大以權破實,東西共失之(無東西之分別)天地顛倒(天地顛倒地來認識,是這樣的謗法惡世)迹化(弘法華迹門之教)之四依之導師因無法忍受謗法者之迫害,隱而不現前,又諸天棄其國不守護之。此時地涌菩薩始出現於世,但以妙法蓮華經五字之良藥令服幼稚(令末代幼稚之眾生服用)。於是人人反逆誹謗正法之五字,而一旦得到謗法之罪,則成為以後受救之緣,這就如妙樂大師所說的「因謗墮惡,必因得益(因謗法之科而墮惡道者,必因謗法之因緣而得益)是也。我弟子等啊,好好思惟之吧。地涌千界乃久遠之昔跟隨教主釋尊初發心,自是以來續仕師至今之弟子也。雖然如此,可是寂滅道場(釋尊成道後不久說華嚴經之會座)不來,雙林最後(即將入滅之前之沙羅雙林最後之涅槃經之會座)亦不訪,也只好讓人非難有不孝之失了。又即使釋尊出世之本懷之法華經,迹門十四品不來,就連本門十四品自藥王品第二十三以降之六品也完全離去,但僅涌出品第十五至囑累品第二十二之八品之間來還(有在會座上)。如是高貴之大菩薩,約束於三佛而受持之(與釋迦、多寶、十方分身諸佛等三佛約束於滅後末法弘通,而受持妙法五字之要法故);末法之初可不出歟。當知,末法之初此四菩薩出現,現折伏時(以折伏之姿弘教時),成賢王而誡責愚王;行攝受時(示攝受之相而修行時),成僧而弘持(受持弘通)正法。[第8‧21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28.

  本尊建立與瑞相

【第三十回問答】問曰,關於此事,佛之未來記之記文云何(如何說呢)。答曰,如前所引,藥王品第二十三云「後五百歲於閻浮提廣宣流布」。天台大師於法華文句釋云「後五百歲遠(受惠)妙道」。妙樂大師於文句記釋云「末法之初(眼晴看不見的)(下種益)不無」。傳教大師則云「正像稍過已,末法(甚之意)有近」。「末法太有近」之釋,云我時(指傳教大師之時)非弘法華經之正時之意也。傳教大師記日本末法之始云「語代則正法形骸化之像法時代之終,正法滅盡之末法時代之初,(問)(國土)則唐東(靺鞨國,匈奴之一支)西,(考究)當時之人如何,則五濁充滿之惡世中生,互相鬪諍展開之時。(法師品)云,此法華經之弘通,佛在世猶多怨嫉況滅度後,此言良有以也」。此釋「鬪諍之時」,今指自界叛逆、蒙古西海侵逼之二難也。

此時「地涌千界出現而成為本門教主釋尊之脇士」之一閻浮提第一之本尊可建立於此日本國。月支、震旦未有此本尊。儘管日本國之上宮(聖德太子)建立了四天王寺,然法華本門之教主造立之時未來故,以與娑婆世界之眾生無緣之他方之阿彌陀佛爲本尊;又聖武天皇建立東大寺於奈良,本尊為華嚴經之教主盧遮那佛也;所以均未顯法華經之實義。其後傳教大師將天台宗帶至日本國,始粗顯示法華經之實義;雖爾,然本門之本尊可立之時未來之故,建立東方鵞王(藥師如來為根本中堂之本尊)而不顯以本門之四菩薩為脇士之本尊。總之:此等皆是爲了地涌千界之菩薩而讓與此閻浮第一之本尊故也。此菩薩蒙佛勅於末法弘通法華經,今近在大地之下待命。若此等地涌菩薩正像之時代無時故未出現,而今末法又不出來的話,則大妄語之大士也;又三佛之未來記亦同泡沫也。

以此惟之,正像無出來像正嘉元年之大地震、文永元年之大彗星等,而末法有之,此等非金翅鳥、修羅、龍神等引起之動變,(完全是)四大菩薩可令出現之先兆歟。天台法華文句云「見雨猛知龍大,見花盛知池深」。妙樂文句記云「智人知起,蛇自識蛇(有智慧之人知事物之起之由來,唯蛇自識蛇之道)」。就如天晴則地明之道理,(深知)法華者可得世法(可得知天變地夭等世法之含意)歟。[第8‧31

 

1273.4.25 觀心本尊抄 ~ 金言 29.

第九章     總結

於不識一念三千法門者,佛起大慈悲;於妙法蓮華經五字之内裹此一念三千之珠;令懸於末代幼稚之頸。四大菩薩之守護此人,與太公望、周公旦之攝扶幼稚之周成王,商山之東園公等四皓之侍奉年輕之漢惠帝不異者也[第9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3425.html

 

1273.4.26 觀心本尊抄副狀 ~ 金言 1.

     佛滅後二千二百二十餘年,未有此書之(法門)。不顧來自國主之難,期五五百歲之末法之始之今,法華本門之要法廣宣流布之時而演說(觀心本尊抄)乞願一度披見此書之歷來之(門弟等),師弟共詣靈山淨土拜見三佛顏面。P1‧6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3426_15.html

 

1273.4.26 妙一尼御返事 ~ 金言 1.

遣瀧王丸前來服侍,誠感謝之至。昔,國王以自身為床座(凳子),千歲之間侍奉阿志仙(阿私仙人),習持妙法蓮華經五字。今之釋尊是也。今施主妙一比丘尼,為了扶貧道【日蓮】之身,命小童【瀧王丸】而遣之來此侍奉法華經之行者。彼國王,此卑賤。彼無國畏,此勅勘(受國主處罰)之身。此末代之凡女,彼上代之聖人也。【正因如此】志既超過彼,來果何不齊等乎、不齊等乎。P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3426.html

 

1273.5.2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 煩惱即菩提書 ) ~ 金言 1. 

日蓮每值大難都承蒙探望,感謝您無論何時都不變的厚志。作為法華經之行者,值這樣的大難,全無後悔。即使轉多少次的生死,也沒辦法有這樣幸福的境界吧。本來依謗法之罪障是要墮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之三惡四趣的,但今天為了法華經故,值遇大難,由於這樣的功德,而能切斷生死之迷,成為得佛果之身,實在覺得喜悅。P1‧1

 

 1273.5.2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 煩惱即菩提書 ) ~ 金言 2.

於日本,自傳教大師以來,義真、圓澄、慈覺等,比叡山的法灯相傳,弘通法華經之教。第十八代之座主慈惠大師,有眾多之御弟子,其中檀那、惠心、僧賀、禪瑜等四人最為出色。關於法門又可大別為檀那和惠心二個。檀那僧正傳「判釋法華經勝諸經之相」之教相,惠心僧都學「觀自己之心而獲得真理」之觀心。而教相和觀心有如日和月之不同,其法門之特徵,教相淺,觀心深。所以檀那流之法門廣而淺,惠心流之法門狹而深。今日蓮弘通之法門,雖似狹,然卻非常的深。其(原因),乃因較彼天台、傳教等所弘之迹門理之一念三千之法門,更一重深入之故也。即本門壽量品之三大事本尊、戒壇、題目之三大秘法是也。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只修行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七字,因此看起來似乎好狹窄,然而三世十方諸佛之師範、十方薩埵之導師、一切眾生皆成佛道之指南都在於此,故乃無限深也。P1‧7

 

1273.5.2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 煩惱即菩提書 ) ~ 金言 3.

法華經方便品云「諸佛智慧 甚深無量」。此經文之諸佛者,十方三世之一切諸佛也,舉凡真言宗之大日如來、淨土宗之阿彌陀佛、乃至諸宗諸經之佛菩薩、過去未來現在之一切諸佛、特別是現在之釋迦如來等,說為諸佛,次說智慧。此智慧者何物耶,諸法實相、十如果成之法体也(「觀一切之事象皆是基於十如實相之真理之活現也」之內証),而其法体,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也。釋云「實相之深理,本有之妙法蓮華經」也。P2‧3

 

1273.5.2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 煩惱即菩提書 ) ~ 金言 4.

然而貴殿為法華經之行者,結果雖值大難然助日蓮之事,成了法師品佛所說的「我遣化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供餋守護」,此中之優婆塞,若不是貴殿的話,則究竟會是誰呢。既聞法信受而不違逆也,真的不思議、不思議。若然,則日蓮為法華經之法師之事無疑歟。我的振舞當符合法師品「則如來使」、「行如來事」之經文吧。昔在法華經本門之虛空會上,於多寶塔中,二佛並坐之時,讓給上行菩薩的題目之五字,由今之日蓮來粗弘故,我即上行菩薩之御使歟。貴殿又跟隨日蓮成為法華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經之行者,將法門說給諸人,是豈非流通法華經之人乎。請貫徹法華經的信心。鑽火時,如果中途体息的話,是不能得到火的。希出強盛的大信力,好讓鎌倉中之上下萬人乃至日本國之一切眾生都稱道「法華宗之四條金吾、四條金吾」。惡名尚且流傳,況善名乎,何況是為了法華經之善名乎。此旨好好說給尊夫人聽,就像日月、兩眼及鳥之雙翼一樣,夫婦一同和睦努力法華經之信心吧。有日月之光明的話,何來冥途之黑暗;兩眼齊全的話,則拜見釋迦、多寶、十方分身之三佛之顏貌無疑也;有雙翼的話,則飛往寂光寶剎,當為須臾剎那之事也。P3‧9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3426.html

 

1273.5.17 諸法實相抄 ~ 金言 1.

問云,法華經第一【卷之】方便品云「【止舍利弗 不須復說 所以者何 佛所成就 第一希有 難解之法 唯佛與佛 乃能究竟】諸法實相【所謂諸法 如是相 如是性 如是体 如是力 如是作 如是因 如是緣 如是果 如是報 如是】本末究竟等」,此經文之意如何。答云,此經文在云,下自地獄上至佛界之十界之依正(依報之國土與正報之眾生)之當体,一法不遺地悉妙法蓮華經之姿也。有依報【之國土】的話,必住【有】正報【之眾生】。【妙樂大師之法華文句記】釋云「依報正報常宣妙經」。又【妙樂大師之金錍論】云「實相必諸法,諸法必十如,十如必十界,十界必身土」,又云「阿鼻依正全處極聖自心(極聖之佛之心中),毘盧【遮那佛之】身土不逾凡下(凡夫)一念」。此等之釋義分明也,誰會生疑網乎。因此法界之姿,不同於妙法蓮華經之五字之事無也。云釋迦、多寶二佛者,自妙法等五字施給用之利益時,於事相顯為二佛而在寶塔中一同首肯也

如斯等之法門,除日蓮外無一人說出。天台、妙樂、傳教等心雖知之然未言出,而收在胸中。其亦道理也,無付囑故,時未至故,非佛久遠之弟子故,所以除了地涌

                                                       

 

                                                       

菩薩中上首唱導之上行、無邊行等菩薩以外,非只無人於末法之始之五百年出現而弘給法体之妙法蓮華經五字,又無可作顯寶塔中二佛並座之儀式之人。是即本門壽量品【之肝心】事之一念三千之法門故也。P1‧1

 

1273.5.17 諸法實相抄 ~ 金言 2.

佛,佛之姿,凡夫,凡夫之姿,萬法之當体之姿,妙法蓮華經之當体也,這樣云之事稱諸法實相也。天台云「實相之深理,本有(本來常住)之妙法蓮華經」。此釋之意,實相之名言(概念)讓於迹門,而云「本有之妙法蓮華經」者本門之上之法門也。此釋應好好思案於心中。P2‧15

 

1273.5.17 諸法實相抄 ~ 金言 3.

日蓮生於末法,先於上行菩薩粗弘其所當弘之妙法,並先作顯其當造顯之本門壽量品之古佛釋迦佛、迹門寶塔品時涌出之多寶佛及涌出品時出現之地涌菩薩等,此乃勝過予之身分之事也。【所以】縱使再怎麼憎日蓮,又如何能及予之內証。因此遠流如斯之日蓮至此【佐渡】島之罪,不認為於無量劫會消盡。【法華經】譬喻品云「若說其罪 窮劫不盡」者是也。又供養日蓮、又成為日蓮之弟子檀那之事,其功德以佛智慧亦無法量盡。(法華經藥王品)云「以佛智慧 籌量多少 不得其邊」。地涌菩薩之先驅,日蓮一人也,當亦入於地涌菩薩之數【之內】乎。若日蓮入於地涌菩薩之數,豈日蓮之弟子檀那非地涌之流類乎。(法華經法師品)云「能竊為一人 說法華經 乃至一句,當知是人 則如來使,如來所遣 行如來事」。【此】豈在說別人之事乎。P3‧2

 

 1273.5.17 諸法實相抄 ~ 金言 4.

無論如何今度應致信心,貫徹作法華經之行者,永成日蓮一門。與日蓮同意的話,則地涌菩薩歟。地涌菩薩決定的話,則為釋尊久遠之弟子之事,豈可疑乎。(法華經涌出品)云「我從久遠來 教化是等眾」者是也。P4‧5

 

1273.5.17 諸法實相抄 ~ 金言 5.

於末法弘妙法蓮華經之五字者,無男女之區別。若非皆地涌菩薩之出現,則所難唱之題目也。最初日蓮一人開始唱南無妙法蓮華經,接著成二人三人百人次第傳唱。未來又當如此。是豈非地涌之義乎。更且廣宣流布之時,日本一同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事,當如以大地為【靶】的一樣【必然準確地實現也】。總之無論如何應立名、委身於法華經。釋迦佛、多寶佛、十方諸佛菩薩【一同聚集】,於虛空【會】【釋迦、多寶】二佛頷首合定者非別事,唯完全【為了】末法之令法久住之故也。多寶佛既分半座奉給釋迦如來時,已擎顯了妙法蓮華經之旛【旗】,【所以】定釋迦、多寶二佛為大將之事豈可為虛假乎。【總而言之】完全是為了令我等眾生成佛之御合議也。日蓮雖然並沒有在座,但見經文則一點也無曇(無疑之意)也。又或許有在座歟。凡夫故不知過去,現在可見到的是法華經之行者也,又未來決定「當詣道場」。以是推過去則也許有列座於虛空會歟。【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非各別也。P4‧5

 

1273.5.17 諸法實相抄 ~ 金言 6.

如此續思,則雖為流人(流罪之身)然喜悅之情無法計量。高興時是淚,痛苦時亦是淚也。淚乃通善惡之物也。彼千人之阿羅漢邊想起佛之事邊流淚,文殊師利菩薩邊流淚邊唱妙法蓮華經,千人之阿羅漢中阿難尊者邊泣邊答「【佛所說者】如是我聞」。餘九百九十九人以泣淚為硯水,又於「如是我聞」之上寫下「妙法蓮華經」也。今日蓮亦如斯。成為如斯【流罪】之身亦是弘妙法蓮華經之五字七字故也。釋迦佛、多寶佛為了未來日本國之一切眾生所留置給之妙法蓮華經也,這樣「如是我【日蓮】亦聞」故也。想著現在之大難也是淚,思未來之成佛而喜也是淚,不能抑。鳥與蟲雖會泣然不會落淚,但日蓮雖不泣然淚直流。此淚非為世間之事,但全為了法華經之故也。若是這樣的話,則可云是甘露之淚也。於涅槃經可見到「和父母、兄弟、妻子、眷屬離別所流之淚雖多於四大海之水,但為佛法卻連一滴都不落」之文。P5‧3

 

1273.5.17 諸法實相抄 ~ 金言 7.

此文(此信)書有日蓮大事之法門。請好好知見理解,當可意得也。應信一閻浮提第一之御本尊。一定、一定要強盛信心,必可蒙三佛(釋迦佛、多寶佛、十方分身諸佛)之守護。應努力行學(修行與學問)二道。行學絕則不可能有佛法。【一定要】我身努力亦教化人。行學起自信心。若有力則即使一文一句也應說給人聽(此即法華經隨喜功德品所說之「若在僧坊 若空閑地 若城邑巷陌 聚落田里 如其所聞 為父母宗親 善友知識 隨力演說」)。P6‧1

 

1273.5.17 諸法實相抄 ~ 金言 8.

日蓮相承之法門等前前以來已陸續書送於貴殿了。尤其是此文特別書記了重要之事。因不思議之契約歟,六萬恒沙上首之上行等四菩薩之變化(變姿出現)歟。想必一定有緣故歟。總之是讓與日蓮身當之法門也。莫非日蓮或許是六萬恒沙之地涌菩薩之眷屬乎。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而想要引導日本國之男女故也。(法華經涌出品)不是有云「【是菩薩眾中 有四導師】一名上行【二名無邊行 三名淨行 四名安立行 是四菩薩 於其眾中 最為上首】唱導之師」歟。誠是追尋宿緣而成為予之弟子者也。此文一定要秘藏,書記了日蓮己証之法門等也。P6‧9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3517.html

 

1273.5.28 義淨房御書 ~ 金言 1.

法華經之功德者,唯佛與佛之境界也,連十方分身之智慧亦所不及之內証(內心之悟)也。因此天台大師亦對妙之一字,「妙者,妙名不可思議」這樣釋給。【此等之事】如前前以來已御存知的。雖如此,然於此經有種種之修行,只有天台、妙樂、傳教等知道之法門也。就中傳教大師雖為天台之後身(再誕),然思欲晴人之不審乎,入大唐多求決法義之書。因此今經(法華經)之極理,十界互具、百界千如、一念三千正是重大之大事也。此法門記載於【天台大師】「摩訶止觀」之文。P1‧1

 

 1273.5.28 義淨房御書 ~ 金言 2.

壽量品之法門,對日蓮而言是身之所賴也。天台、傳教等雖粗知之,然未宣出於言。龍樹、天親等亦如是。壽量品之自我偈云「一心欲見佛 不自惜身命」。日蓮己心之佛界依此文而顯也。其故,令壽量品之「事之一念三千」之「三大秘法(本門之本尊、題目、戒壇)」成就之事,此經文也。可秘可秘。叡山之大師(傳教大師)渡唐而得此經文之「一心」之相傳也。「一」者,一道清淨之義;「心」者,諸法也。因此天台大師釋「心」字云「一月三星(心字下面之一劃,一月也;上面之三點,三

                                                        

 

                                                        

星也)心果清淨(佛果本來就內在於心,像天空一樣清淨)」。

日蓮云,一者妙也,心者法也,欲者蓮也,見者華也,佛者經也;弘通此五字,「不自惜身命」是也。一心一意看著佛,一心要見佛,若見一心則佛也【此為「一心欲見佛」之三種讀法】。成就無作三身(「不加人為,本來自然而然地是佛」之義之法、報、應三身)之佛果之事,恐越天台、傳教,勝龍樹、迦葉。一定、一定要「即使成為心之師,也不可以心為師(即使成為眾生的「心之導師」,也不可「以自己之心為師)」,佛這樣記給也。為了法華經,「捨身且不可惜命」這樣強盛地申言者,是也(正因如上之理由也)。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妙法蓮華經。P1‧8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3528.html

 

1273.5. 如說修行抄 ~ 金言 1.

於如斯之時刻,日蓮蒙佛勅而生於此土,雖正是時不祥之時,然法王【釋尊】之宣旨難以違背故,委於經文而起權實二教之戰,著忍辱之鎧,提妙教之劍,高舉一部八卷之肝心妙法五字之旗,張「未顯真實」之弓,搭「正直捨權」之箭,乘【法華經之】大白牛車而喝破權門,並到處攻上前去責難念佛、真言、禪、律等八宗、十宗之敵人時,則【法敵】或逃、或退卻、或遭生擒而成我弟子,或又反攻,雖又將其攻落,然敵多勢也,法王【軍】之【我】一人無勢也。至今戰事未止。【然】「法華折伏 破權門理(法華玄義之文)」之金言故,終必將權教權門之輩一人不殘地攻落而作法王之家人,天下萬民成為諸乘【歸】一佛乘而妙法獨繁昌之時,萬民一同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則【國土】無吹鳴樹枝之【大】風,無崩落土石之【大】雨,代成【伏】羲【神】農之世,今生拂不祥之災難得長生之術,「人法共不老不死之理」顯時,各各請御覽吧。現世安穩之証文,不可有疑者也。P2‧9

 

1273.5. 如說修行抄 ~ 金言 2.

問云,所謂如說修行之行者,是在說何樣信心之人呢。答云,當世日本國中之諸人一同云「言如說修行之人者,若開會諸乘即一佛乘,則何法皆法華經而無勝劣淺深之事,故唱念佛也好、持真言也好、修行禪也好,總之唱持一切諸經及佛菩薩之御名之事,皆是【持】法華經也,這樣信心者云為如說修行之人也」。

予云不然。抑欲【正確地】修行佛法不可用人【師】之言,只可仰遵佛之金言也。我等之本師釋迦如來自初成道之始,雖思欲說法華,然眾生之機根未熟故,四十餘年之間先說權教方便,後才說給真實之法華經也。於此經之序分無量義經,舉權實之榜示(標示界線之樁子)而分給方便、真實。【即】所謂【無量義經說法品之】「以方便力 四十餘年 未顯真實」是也。大莊嚴等八萬大士心得理解【為實】施權、開權【顯實】、廢權(廢止捨棄爾前權教)等教化眾生之過程及理由,而領解言「法華以前之歷劫修行等諸經,終不得成無上菩提」這樣切言矣。然後至正宗【分之】法華,【於方便品】說給「世尊法久後 要當說真實」以及「【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無二亦

                                                        

 

                                                        

無三 除佛方便說」、「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等,並【於譬喻品】禁給「乃至不受 餘經一偈」。自是以後,只「唯有一佛乘(化城喻品之文)」之妙法才是能令一切眾生成佛之大法,法華經以外之諸經無一分之得益,但末代之學者卻認為任何經典都是如來之說教故應皆可得道,而任所好地或信真言或信念佛、或信禪宗、三論、法相、俱舍、成實、律等諸宗、諸經也。對如是之人,於譬喻品,「若人不信 毀謗此經 即斷一切 世間佛種 乃至 其人命終 入阿鼻獄」這樣定給矣。以此等明鏡【之經文】為本,一分也不違,信「唯有一乘法」【之法華經之教】者,佛定其為如說修行之人也。P2‧9

 

1273.5. 如說修行抄 ~ 金言 3.

難云,如上所言,「從開會之立場,信方便權教之諸經諸佛就是信法華經這樣說者」是錯誤的,那麼今就只奉【法華】一經,如【法師品之】經文專注【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五種之修行,如安樂行品之修行【四安樂行】者,不云其為如說修行者歟,如何。答云,凡欲修行佛法者應知攝【受】折【伏】二門也。一切經論【之教化法、修行法】不出此二【門】也。因此國中諸學者等,雖說有粗粗學佛法,然卻不知時刻相應之道理。例如一年中有四節四季之交替,夏熱,冬寒,春花開、秋菓成。【是以】春下種子而秋取菓。【若無視季節】秋下種子而欲取春之菓實,則豈可取【得】耶。極寒之時厚衣為用,但於極熱之夏則無用也。【又】涼風夏之用也,但於冬則無用也。

佛法亦復如是。有小乘流布而可得益之時,有權大乘流布而可得益之時,亦有實教流布而可得佛果之時。然正像二千年乃小乘、權大乘流布之時也。而末法之始之五百年則唯純圓一實之法華經廣宣流布之時也,【又】定此時為鬪諍堅固、白法隱沒之時也,權實雜亂之(時節、時代)也。有敵時應持刀杖弓箭,無敵時弓箭兵杖何用。今時權教成為即實教之敵也。一乘流布之時,有權教成為敵,而權實不易分辨故,殊更應依實教責之。於攝折二門之修行中,此云法華折伏也。天台云「法華折伏 破權門理」,誠有(其理)哉。然今時若行攝受之四安樂之修行,則豈非下冬種子而求(春菓)者耶。雞鳴於曉是用也,若鳴於宵則怪物也。權實雜亂之時,不責法華經之敵而閉籠於山林行攝受之修行,是豈非失法華經修行之時之怪物耶。因此末法今時,是誰如經文行法華經之折伏修行呢。誰人都可以「【爾前】諸經乃無得道墮地獄之根源,法華經獨成佛之法也」這樣不惜聲地呼喚,對諸宗之人、法共折伏試看看,則三類強敵必來之事乃無疑也。P4‧9

 

1273.5. 如說修行抄 ~ 金言 4.

【我等之】本師釋迦如來在世【最後之】八年間【說法華】行折伏,天台大師三

                                                        

 

                                                        

十餘年,傳教大師二十餘年。今日蓮二十餘年之間破【折】權理【之諸宗】,其間之大難不知其數,及於佛九橫之難歟還是不及歟,不知道。【但】恐天台、傳教為了【弘】法華經故而如日蓮一樣值大難之事無也,彼等只計遭惡口、怨嫉也,此則兩度之責罰、遠國之流罪、龍口之頸座(刎頸)、頭之疵等,此外遭惡口,弟子等被流罪、入牢籠,檀那之所領遭沒收、被逐出御內(家臣之列),是等大難,龍樹、天台、傳教如何可及呢。故知如說修行之法華經之行者定有三類強敵之杖。

若然,則釋尊御入滅後二千餘年之間如說修行之行人,釋尊、天台、傳教三人姑且不提,入末法則日蓮並弟子檀那等是也。P5‧14

 

1273.5. 如說修行抄 ~ 金言 5.

哀哉,今日本國之萬人,見日蓮並弟子檀那等受責於三類強敵、值大苦而悅笑,但「昨日人之上,今日身之上(日本諺語,意指昔日他人身上之事,如今成為自己身上之事)」故,日蓮並弟子檀那雖共為霜露之命之只待日照,然今生【因如說修行之功德而】成就佛果而居住於寂光本土自受法樂時,【嘲笑誹謗我等之】汝等沈於阿鼻大城之底而值大苦時,我等當覺得其乃何等悲慘之事。而見到我等之自受法樂當又令汝等覺得何其羨慕。一生無幾轉眼即過,故縱如何之強敵重來,也決不可有退卻之心及畏懼之心。縱使遇到用鋸子鋸頸、以銳鉾刺軀体、於足打釘並用錐搓這樣的拷問,只要還有命在,唯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妙法蓮華經,一直唱到死去的話,則釋迦、多寶、十方諸佛,靈山會上御契之約束故,須臾之間飛來,接手擔於肩上而奔往靈山,【藥王、勇施】二聖、【持國、毘沙門】二天、十羅剎女擁護著受持者,諸天善神舉著天蓋豎著旛守護我等,而妥確地送抵寂光之寶剎也。啊何等喜悅之事哉、何等喜悅之事哉P7‧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35.html   

 

 1273.5.11 顯佛未來記 ~ 金言 1.

法華經第七卷藥王品云「我滅度後,後五百歲中,廣宣流布於閻浮提,無令斷絕」天台大師云「後五百歲遠沾妙道(法華經之教給眾生得益之恩惠)」,指廣宣流布之時歟。傳教大師云「正像稍過已,末法太有近」,願樂末法之始之言也。若以時代論果報,則末法之日蓮超過正法時代之龍樹、天親,勝像法時代之天台、傳教也。P1‧1

 

1273.5.11 顯佛未來記 ~ 金言 2.

正像之時所立之權小(權大乘、小乘)諸宗,漸漸入末法而執心彌強盛,以(小乘)打(大乘),以(權教)破(實教)故,國土大體謗法者充滿也。此故,依佛教而墮惡道者多於大地微塵,行正法(法華經)而得佛道者少於爪上之土。當此之時諸天善神捨離其國,但只有邪天邪鬼等入住王臣、比丘、比丘尼等之身心,令罵詈毀辱法華經之行者之時也。P3‧11

 

1273.5.11 顯佛未來記 ~ 金言 3.

雖爾(雖然這樣,可是),於佛滅後,捨四味三教等邪執,(歸命)實大乘之法華經,則諸天善神並地涌千界等菩薩必守護此法華之行者。於是,此人得守護之力以法華經本門之本尊和肝要之妙法蓮華經之五字令廣宣流布於閻浮提歟。就例如威音王佛滅後像法之時,不輕菩薩以「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等二十四字廣宣流布於彼土,而招一國之杖木等之大難一樣。彼不輕菩薩之二十四字和此日蓮弘通之妙法蓮華經之五字,其語雖(異)但其意同也。彼不輕菩薩受生於像法之末和是日蓮受生於末法之初,其世相完全相同。彼不輕菩薩乃滅後五品之中之初隨喜品之位之人,而日蓮則六即之中之名字即之凡夫也,階位同等也。P4‧2

 

1273.5.11 顯佛未來記 ~ 金言 4.

論時則末法之初一定也,所以今世若無日蓮則佛語成虛妄我言雖似大慢,然其本意乃為了(証明)佛記(佛之未來記)顯如來之實語也。而實際上,今日本國中除去日蓮之外,可取出誰為法華經之行者呢。汝為了謗日蓮而虛妄佛記,豈非大惡人乎。P4‧15

 

1273.5.11 顯佛未來記 ~ 金言 5.

上旬之月自西出而照東,日自東出而照西。佛法又以如是,正像自西向東流傳,末法自東往西流布漢土宋代之天台僧遵式於天竺別集云「始自西傳猶月之生,今復自東返猶日之昇始佛法自西之漢土傳於日本猶月之自西生,今佛法復自東之日本返於漢土猶日之自東昇)」問云,於我等所住之南閻浮提之月氏、漢土無佛法者知之,但東西北三洲(東弗提婆、西瞿邪尼、北欝單越三洲)無佛法之事以何知之。答云,法華經第八卷之普賢菩薩勸發品云「於如來滅後,閻浮提內廣令流布,使不斷絕」,「內」字嫌三洲之文也。P5‧10

 

1273.5.11 顯佛未來記 ~ 金言 6.

問曰,佛記(佛之未來記)既如此,汝之未來記如何。答曰,順佛記勘之,既相當「後五百歲廣宣流布」之末法之始,佛法必可出自東土之日本也。P6‧7

 

 1273.5.11 顯佛未來記 ~ 金言 7.

幸哉今度捧身命於法華經,一生之內消滅無始之謗法之罪。悅哉往詣靈山淨土侍奉未見聞之教主釋尊日蓮今如夢般得寶塔品之心(能夠色讀寶塔品之經文)。此寶塔品之經文云「若接須彌擲置他方無數佛土亦未為難。乃至,若佛滅後於惡世中能說此經,是則為難」。傳教大師於法華秀句云「淺易深難釋迦之所判,去淺就深丈夫(大丈夫之佛)之心也。天台大師信順釋迦助甚深難持之法華宗敷揚(流布之意)於震旦,叡山一家相承天台助法華宗弘通於日本」。或許安州(安房國)日蓮相承三師(釋尊、天台、傳教)助法華宗流通於末法。所以,三加一(三師加上日蓮),號三國四師。P7‧10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3511.html

 

1273.7.6 土木殿御返事 ( 富木殿御返事 ) ~ 金言 1.

設日蓮之生死雖為不定,然妙法蓮華經題目之五字之流布當無疑者歟。傳教大師欲弘御本意之法華圓宗於日本。但是三學中之定、惠於存生時弘之,圓戒(圓頓戒)則於死後顯之。為事相(戒壇之建立乃具体之行為)故,而有一重大難歟。佛滅後二千二百餘年,於今壽量品之本佛和肝要之妙法五字卻仍未流布。今時若論日蓮之果報,則恐超傳教、天台,勝龍樹、天親歟。此事若無文理(經文之証據),則大慢豈過之哉(沒有比這更大慢的事了)。章安大師褒天台大師云「天竺大論(廣大之論)尚非其類(尚不可類比),真旦人師【之書】何勞及語,此非誇耀,法相然耳」。日蓮又復如是,龍樹、天親等尚非其類,此非誇耀,法相然耳。故天台大師指日蓮云「後五百歲 遠沾妙道」。傳教大師戀【慕】今世云「末法太有近」。幸哉,我身正恰當於「數數見擯出」之文,悅哉悅哉。P1‧7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376.html

 

1273.7.~1274.5. 白米和布御書 ~ 金言 1. 

白米五升、和布(褐藻類之海藻)一連【之御供養】拜受了。阿育大王乃昔之得勝童子也。【因】以沙餅供養佛【之功德】而【成】為一閻浮提之王。今施主以白米五升供養法華經,豈不成佛乎;何況飢世也(何況於飢饉之年代供養,成佛更是無疑也)。P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3712745.html

 

1273.8.3 南部六郎三郎殿御返事(波木井三郎殿御返事) ~ 金言 1. 

佛於【法華經】不輕品,引自身過去之現証云「爾時有一菩薩,名常不輕」,又云「惡口罵詈」等,又云「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擲之」。釋尊引載自身因位之所行來勸勵末法之始【之行者】。不輕菩薩既為法華經蒙杖木而忽登妙覺之極位;日蓮亦此經之故,現身被刀杖,二度蒙遠流,當來(未來)之妙果可疑之乎。P3‧8

 

1273.8.3 南部六郎三郎殿御返事(波木井三郎殿御返事) ~ 金言 2. 

佛滅後二千餘年,三朝(月氏、漢土、日本)之間,雖數萬之寺寺有之,然【法華經】本門之教主【釋尊】之寺塔及【釋尊久遠過去以來之弟子之】地涌千界之菩薩所別授與之妙法蓮華經五字,卻尚未弘通。有經文而無國土,時機(可弘之時和眾生之機根)未至故歟。佛【於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記云「我滅度後 後五百歲中 廣宣流布 於閻浮提 無令斷絕」。天台【大師於法華文句】記云「後五百歲 遠沾妙道」。傳教大師於守護國界章記云「正像稍過已 末法太有近 法華一乘機 今正是其時」。此等之經釋,指示末法之始也。外道記云「我滅後當一百年佛出世」。儒家記云「一千年後,佛法渡漢土」;如是凡人之記文尚以如符契,況傳教天台乎,何況釋迦、多寶金口之明記乎。【故】當【可】知所殘(尚未弘通)之本門教主及妙法五字,流布於一閻浮提之事,無疑者歟。P5‧4

 

1273.8.3 南部六郎三郎殿御返事(波木井三郎殿御返事) ~ 金言 3.

法華經之心謂「當位即妙、不改本位」,不捨罪業而成佛道也。天台大師法華文句云「他經但記【別】善【人】不記【別】惡【人】,今經皆記【別】」。妙樂大師法華文句記云「唯圓教意(法華經之教意)逆【緣】即是順【緣】,自餘三教(藏、通、別三教)逆順定(則只有順緣成佛,逆緣則不能成佛)故」。P6‧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383.html

 

 1273.8.15 經王御前御返事 ( 經王殿御返事 ) ~ 金言 1.

前些日子所授予的「守護本尊」,請寸時不離身地帶著。此御本尊,佛滅後正法、像法二千年之間甚至連習知之人都沒有,更何況是以文字來書顯之事,絕無也。所謂師子王「前三後一」,不管是取微小之蟻子,還是取強勢之獸,用「三足在前、一足在後」的姿勢出全力之事,則完全相同也。日蓮為了守護經王殿而書寫御本尊之事,比起彼師子王之姿是毫無遜色也。法華經涌出品云「師子奮迅之力」者是也。又對此曼荼羅本尊應好好地信心。南無妙法蓮華經有如師子吼【百獸皆畏怖】,唱此之人人即使有什麼病,害也不能波及當幸如愛染(愛染明王當帶來幸福),福如毘沙門(毘沙門天當授福)。P1‧7

 

1273.8.15 經王御前御返事 ( 經王殿御返事 ) ~ 金言 2.

一切須依御信心。刀劍等對無勇氣出戰之人是一點用也沒有。法華經之劍要信心堅強之人來用,才能發揮其力。當如俗云的「如虎添翼」也。此御本尊是日蓮以魂染墨書寫而成者也,請一定要信心。佛之御本意乃法華經也,而日蓮之魂,此法華經之題目南無妙法蓮華經以外無也。妙樂大師亦有「法華經以顯本遠壽為其命(於本門顯久遠之本地而說佛壽之長遠之事為自己之命)」這樣之釋。經王御前當轉禍為幸。慎重地出御信心,向此御本尊祈念,則何事不可成就呢。法華經藥王品之「充滿其願 如清涼池」,藥草喻品之「現世安穩 後生善處」之經文之實現當無疑乎。P2‧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3815.html

 

1273.9.19 弁殿御返事 ( 弁殿尼御前御書 ) ~ 金言 1. 

安倍貞任發動反亂而於第十二年敗北矣。平將門發起內亂而於第八年遭擊敗矣。第六天魔王發動十魔之軍勢,與法華經之行者於生死海之海中,展開爭奪同居穢土(娑婆世界)之戰。日蓮成為對抗之身,興大兵二十餘年矣,日蓮沒有起過一次退卻之心。然而,弟子及檀那中有臆病(怯懦)者,大体或背離,或有退轉之心。而尼御前為一文不通(既不會讀也不會書)之弱女人,卻至今不曾退卻過,實難能可貴。而且又遣自身使用之下僕一人遠來佐渡,此事釋迦、多寶、十方分身諸佛亦定御知見歟。P1‧7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3815.html

 

1273.11.3 乙御前母御書 ~ 金言 1.

一再地書寫書信,雖覺得有些倦了,但還是再三地寫信申之。又有聽聞弟子們多承蒙您之照顧,在此特表達致謝之忱。

最為難得的是,您以一介人妻之女流之身,卻千里迢迢地來訪佐渡,遭流放於此並非我個人有何失,想來或許是為了顯您對法華經之御志歟,心裏只有感激之情。P1‧4

 

1273.11.3 乙御前母御書 ~ 金言 2.

釋迦如來眾多之御弟子中,有謂十大弟子之十人,其中稱目犍尊者之人,神通第一;四天之下日月巡行之處,彼能於不損一根頭髮的情況下巡行之;若問此是何緣故,則前世穿越千里之道而聽聞佛法之故也。P1‧8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1/1273113.html

 

1273. 八宗違目抄 ~ 金言 1.

【妙樂大師之】五百問論云「若不知父壽之遠,復迷父統之邦,徒謂才能,全非人子」,又云「但恐才當一國(才能足可匹敵一國之人人),【但卻】不識父母之年【紀】」。P2‧11

 

 1273. 八宗違目抄 ~ 金言 2.

止五云「此十重觀法(十境十乘之觀法,即十乘觀法),橫豎收束,微妙精巧。初則(判斷)境【之】真偽,中則正【行】助【行】相添,後則安忍【內外之障礙】無著(離執著而前進於真之法性)。意圓法巧,該括周備,規矩初心(成為初心行者之規範),將送行者到彼薩雲(佛之智慧)〈初住【之位】也〉。非闇証禪師、誦文法師所能知也。蓋由如來積劫之所懃求(慇懃究求),道場之所妙悟,身子(舍利弗)【於方便品】之所三請,法、譬【因緣】之所三說,正在(此觀法)乎」。弘五云「遍於四教一十六門,乃至八教一期始終,今皆開顯束入【法華】一乘,遍括諸教(收於)一實【之法華】。若當分者尚非偏教(指小乘教、大乘內之權教)教主所知。況復世間暗証【之禪師】者蓋如來下(指「蓋由如來積劫之所懃求」以下之文)稱歎也。十法既是法華所乘(十乘觀法既是基於法華教理之修行),是故還用法華文【稱】歎。迹說(迹門),即指以大通智勝佛時為積劫(積劫之因分之修行),以寂滅道場(此指菩提樹下)【之成道】為妙悟(果分之悟)。若約本門,則指以我本行菩薩道時為積劫,以本成佛時(五百億塵點劫之昔之成道)為妙悟。本迹二門【之教】只是求悟此之十法(求依十乘觀法而能有所得悟)。身子等者(舍利弗於方便品三度請願於佛者),寂場欲說(佛於寂滅道場[此指釋尊說華嚴經之場所]雖欲說),物機未宜(然眾生之機根未熟故),恐其墮苦(恐其反因謗法之罪而墮於地獄),更施方便【之說法】,四十餘年,種種調熟,至法華會,初略開權,【舍利弗等】動執生疑(動搖執著小法之心而生疑),【因此】慇懃三請。【其時有】五千【之四眾】起去,【會座之眾】方無枝葉【唯有諸貞實】。點示四一【開會】[教法]一、即指法華經方便品「舍利弗 如來但以 一佛乘故 為眾生說法 無有餘乘 若二若三」之文,[修行]一、即指同品「諸有所作 常為一事 唯以佛之知見 示悟眾生」之文,人[修行者]一、即指同品「佛告舍利弗 諸佛如來 但教化菩薩」之文,理[法理]一、即指同品「諸佛世尊 欲令眾生 開佛知見 使得清淨故 出現於世,欲示眾生 佛知見故 出現於世,欲令眾生 悟佛知見故 出現於世,欲令眾生 入佛知見道故 出現於世」之文)演五佛章(指法華經方便品廣開三顯一之正說段,五佛者總諸佛、過去佛、未來佛、現在佛及釋迦佛,五佛章在明此五佛必先說權教,最後才說實教之法華經,而會三乘令歸入一佛乘,此教化方法乃同一也,亦即「五佛同道」是也),被上根人名為法說(先說一佛乘義之法理,令舍利弗得悟,即法說周),中根未解猶希譬喻(次以三車火宅之譬,令迦葉等開悟,即譬說周),下根器劣復待因緣(最後說大通智勝佛之因緣,令富樓那等得悟,即因緣周)。佛意聯綿,在茲十法(十乘觀法)。故十法文末,皆譬大車(故天台大師明示十乘觀法後,譬此於大白牛車)。今文(指摩訶止觀)所憑,意在於此」。P9‧12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0/

 

1273. 妙法曼陀羅供養事 ~ 金言 1.

妙法蓮華經御本尊開眼供養了。此曼陀羅之文字雖五字七字,然為三世諸佛之御師、一切女人成佛之印文也;【又】於冥途成為灯,於死出之山(人死後一定要越之險山)成為良馬;【又】在天如日月,在地如須彌山;【又是】生死海之船也,成佛得道之導師也。P1‧1

 

1273. 妙法曼陀羅供養事 ~ 金言 2.

此大曼陀羅,佛滅後二千二百二十餘年之間,一閻浮提之內尚未弘給。依病給藥,輕病施凡藥,重病則須與仙藥。自佛滅後至今二千二百二十餘年之間,人之煩惱和罪業之病輕故,云智者之醫師們陸續出現,而隨病與藥。所謂俱舍宗、成實宗---等【之人師們】是也。

〇今世既臨末法而非諸宗之機上〇若思維末代之一切眾生應以如何之大醫如何之良藥方可治之呢,則大日如來之智拳印及大日之真言---此等藥全然不能病消滅上,反而越來越倍增矣。

為了此等末法之時【之眾生】,教主釋尊集多寶如來及十方分身諸佛,而留給一個仙藥。所謂妙法蓮華經之五個文字也。此文字,佛連法惠、功德林---等都不授給,何況迦葉、舍利弗等耶。有稱上行菩薩等四人之大菩薩,此菩薩是釋迦如來五百塵點劫以來之御弟子,召出此一念都不或忘佛之大菩薩而授給【此妙法之五字】。因此持此良藥之女人等,此四人之大菩薩跟隨於前後左右,此女人立的話此大菩薩亦立,乃至此女人行於道時此菩薩亦行於道。就譬如影和身、水和魚、聲和響、月和光一樣。P1‧5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0/1273_29.html

 

1273. 木繪二像開眼之事 ~ 金言 1.

法華經之文字,將目看不見的佛之梵音聲顯現為目看得見的形,所以能成顯、形之二色也【具足三十二相】。已滅之梵音聲,改為形而顯現出來,因為這樣,佛之聲變成文字而利益眾生也。人出聲有兩個意思。一、自身雖沒這樣思,但為了哄人而出聲,是為隨他意(隨人之意)之聲。二、將自身之思顯現於聲之事,因此(本心)變成聲而顯現。意,心法也;聲,色法也。由心【法】顯色【法】。又聞聲而知心。色法乃心法之所顯也。色心不二故,然顯為「而二」,所以佛之御意顯為法華經之文字,而文字一變又成為佛之御意。因此,讀法華經之人,不能只是思為文字,亦應思即是佛之御意也。P2‧3

 

1273. 木繪二像開眼之事 ~ 金言 2.

定法華經為心法,印之於三十一相之木繪之像,則木繪二像之全体,生身之佛也。云草木成佛者,是也。故天台云「一色一香無非中道」。妙樂受此而釋云「然亦俱許色香中道(然色香亦俱為中道也),無情佛性(無情草木亦有佛性),惑耳驚心」。P2‧16

 

1273. 木繪二像開眼之事 ~ 金言 3.

總而言之,今木繪二像若由真言師來供養之的話,則【此木繪二像】非實佛而是權佛也。又亦非權佛。形雖似佛,然意【不過是】本來之非情草木也。又非本來之非情草木,而是魔也鬼也。真言師之邪義成印、真言而成木繪二像之意故也〇今以真言供養日本之佛像,則鬼入而奪人命,鬼又云奪命者;又魔入而奪功德,魔又云奪功德者。崇拜鬼故,今生國滅。尊敬魔故,後生墮無間獄。P3‧5

 

 1273. 木繪二像開眼之事 ~ 金言 4.

若智者讀誦法華經而入魂於骨的話,則死者之身雖是人身,然心則成為法身也。云「生身(死者之身)得忍(心法、所証之理体[真理之体])」之法門者,是也。〇悟得法華經之智者,若供養死骨(死後之骨)的話,則【死骨】成生身即法身,是云即身;追回已去之魂,入於死骨中,變彼魂成佛意,是云成佛。即身二字,色法也;成佛二字,心法也。變死人之色心成無始之妙境妙智,是則「即身(死骨)成佛(無始之妙境妙智)」也。故法華經方便品云「所謂諸法,如是相〈死人之身〉、如是性〈死人之心〉、如是体〈死人之色心等〉」。又提婆達多品云「【佛】深達罪福相,【知此真實之相之智慧】遍照於十方。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上二句表「生身得忍」,下二句示「即身成佛」。即身成佛之典範,龍女是也。生身得忍之典範,純陀(人名)是也。P3‧15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0/1273_26.html

 

1273. 其中眾生御書 ~ 金言 1.

法華經譬喻品云「【今此三界 皆是我有】其中眾生 悉是吾子,而今此處 諸多患難,唯我一人 能為救護」。此經文在示只有釋尊備三義(主師親三德),而阿彌陀等諸佛欠三義。此義如前前【以來所述的】。但「唯我一人」之經文,既非小乘經之語,亦非諸大乘經帶權赴機(應眾生之機根而含說方便之權教)之說,而是多寶及十方佛加【「皆是真實」之】証明之金言也。今之念佛者等之賢父之教言(教導之言)也。明王(賢明之君王)之奉詔(聖旨)也,聖師之教訓也。P1‧3

 

1273. 其中眾生御書 ~ 金言 2.

若依【法華經之】迹門,則【可知】三千塵點【劫】以來,娑婆世界之眾生被阿彌陀等諸佛棄畢矣(與阿彌陀等諸佛無緣)。化城喻品云「【彼佛滅度後 是諸聞法者 在在諸佛土 常與師俱生。是十六沙彌 具足行佛道 今現在十方 各得成正覺。】爾時聞法者 各在諸佛所 乃至 【我在十六數(為十六沙彌之一) 曾亦為汝說 是故以方便 引汝趣佛惠】以是本因緣 今說法華經 【令汝入佛道 慎勿懷驚懼】」。如此經文者,乃文云「娑婆世界之眾生,過去三千塵點以來,無一人是生於阿彌陀等十方之十五佛之淨土」。天台法華文句云「舊以西方以合長者(舊有的想法是以西方之阿彌陀如來當作長者),今不用之。西方【之極樂世界】佛別緣異,佛別故隱顯義不成(於娑婆世界不成立阿彌陀如來之降誕和涅槃之義),緣異故子父義不成(阿彌陀如來和我們不成立親、子之義)。又此經首末(法華經全卷)全無此旨。閉眼穿鑿(對此一定要閉眼吟味)」。妙樂法華文句記云「西方等者,宿昔緣別,化道【之世界亦】不同。結緣如生,成就如養。生養【之】緣【若】異,【則】子父不成(不成立親、子之關係)」。P1‧10

 

1273. 其中眾生御書 ~ 金言 3.

【若】以【法華經之】本門論之【的話】,【則一切眾生乃】五百【億】塵點【劫】以來釋尊之實子也。雖然如此,但或【貪】著世間【之欲】而捨法華【經】,或【執】著小乘、權大乘經而捨法華,或【光執】著迹門而不知本門【之深義】,或【執】著當說(涅槃經)而捨法華,或心懸十方淨土,或心懸彌陀淨土等。今遇七宗(南都六宗及真言宗)八宗(南都六宗及真言宗、天台宗)等之惡師而捨法華之間,於今歷五百塵點【而不識本佛之三德】。涅槃經卷二十二之高貴德王菩薩品云、天台大師法華玄義云「若值惡友 則失本心」。P2‧12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0/1273_25.html

 

1273. 二乘作佛事 ~ 金言 1.

總歸若不許二乘界作佛,則菩薩界之作佛亦不許歟。此乃因欠「眾生無邊誓願度」之願故也。因而有釋文云,消【爾前】經文所見菩薩得道之許也。結果華嚴、方等、般若之圓教之菩薩不能登初住之位,又凡夫二乘更勿論也。此事可依【法華經方便品】「化一切眾生 皆令入佛道」之經文來意得也【只有依法華經,凡夫、二乘、菩薩才得以成佛也】。P2‧3

 

1273. 二乘作佛事 ~ 金言 2.

問,華嚴經「【心、佛及眾生 是】三無差別」之文,可說是十界互具之正証乎。答,【華嚴經】次下之經文云「如來智慧 大藥王樹 唯除二所 不得生長。所謂聲聞、緣覺」,其言不許二乘作佛之事分明也。若爾,則本文雖看似十界互具,然實無二乘作佛,故亦不許十界互具歟。而且爾前經之說可以法華經來判定,【而法華經】既云「除先修習【學小乘者】」,【故】華嚴向菩薩云無二乘作佛之事分明也。方等、般若又如此。P2‧12

 

 1273. 二乘作佛事 ~ 金言 3.

一代聖教雖反覆研讀,然若無法華經的話,則諸經之心一字亦不可知也。又讀誦法華經之行者,若不知此意,則非為讀法華經也。爾前經,云深經故淺經意不顯,云淺經故不含深義,這樣說者都是錯誤的。法華經之意,一一之文字皆顯爾前經之意,亦顯法華經之意。故讀【法華經】一字即讀一切經,不讀【法華經】一字則不讀一切經。 若爾,則無法華經之國,雖有諸經,然得道可難也。佛滅後讀一切經之方法應是,讀華嚴經時必以法華經來顯彼經之意,讀觀經時必以法華經來顯其義。諸經又以如此。而月支末【流】之論師及震旦人師不辨此意,講【述】一經而各謂我得【此經之意】,又成超過(勝過)諸經之(思),非只不曾得一經之意,還墮謗法之罪歟。P5‧1

 

1273. 二乘作佛事 ~ 金言 4.

【法華經】迹門與華嚴經相比有同、勝二義。即華嚴之圓【教】與法華迹門之相待妙之圓【教】同也,彼圓(華嚴經之圓教)判粗(相對於方便之教而判別真實之教)此圓亦判粗故也。籤二云「故須【法華經之相待妙與絕待妙之】二妙以妙【華嚴經之心法、佛法、眾生法之】三法,故諸味(爾前經)中雖有【說】圓融【之義】,【然】全無【相待妙與絕待妙之】二妙」。【智雲之法華文句】私志記云「昔八中圓(法華經以前所說之化法四教、化儀四教中之圓教)與今【法華經迹門之】相待圓(相待妙之圓教)同」,是【為華嚴經與法華經】同也。記四云「以法界論之無非華嚴(則於華嚴經言盡),以佛慧論之無非法華(則於法華經言盡)」,又云「應知華嚴【經之】『盡未來際』【者】,即是此經(法華經)【之】『常在靈山』」。此等之釋,爾前之圓與法華之相待妙同之釋也。

但迹門之絕待開會(絕待妙)則與爾前之圓【教】永異也。籤十云「此法華經開權顯實、開迹顯本(開垂迹身而顯久遠之本地身),此兩意永異餘經」。記四云「若以佛慧為法華[之特點]【則始終(華嚴經與法華經)俱有,若以會歸(開會、歸一)為法華[之特點],則(法華經)有(華嚴經)無】」。此釋在明,佛慧亘爾前、法華,而開會【之法門】則唯限法華。是勝也(此法華經迹門之絕待妙為勝諸經之地方也)。爾前無得道之事分明也,其故,以二妙(相待妙、絕待妙)妙一法(心法、佛法、眾生法等各各之法)也,爾前圓既欠絕待一妙,【此即】眾生不可成妙佛【之】(原因)也。籤三云「妙變為粗」等之釋是也。云華嚴【經之】圓【教】變成別【教】之意也。

【法華經】本門之相待絕待二妙,爾前俱無分,又迹門亦無之。爾前【經】與【法華經】迹門雖異,然云二乘斷見思【惑】、菩薩斷無明【惑】之事,則共同一往許之、再往不許之。【但】本門壽量品之意,則可意得為於爾前、迹門,三乘(聲聞、緣覺、菩薩)俱一向未斷三惑(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不辨此道理之間,天台學者但見爾前與法華一往同【等】之釋【文】,而忘【再往於真實之立場】永異之釋【文】,結果雖名為天台宗,然其義分則墮於華嚴宗矣。墮華嚴宗故,墮於方等般若之圓矣,結果終不出善導等之釋之見。結果,後與謗法之法然(日本淨土宗之開祖)同而「如師子身中之蟲之自食師子」【一樣破滅正法矣】。仁王經下卷云「大王,我滅度後,未來世中,四部弟子,諸小國王、太子、王子乃是(信)持護三寶者,轉更滅破三寶,如師子身中蟲自食師子,非外道,【正是我弟子】多壞我佛法,得大罪過」。P8‧6

h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0/1273.html

 

1274.1.14 法華行者值難事 ~ 金言 1.

法華經第四卷法師品云「如來現在 猶多怨嫉 況滅度後」,同第五卷安樂行品云「一切世間 多怨難信」。涅槃經卷三十八云「爾時外道 有無量人心生瞋恚」,又云「爾時多有 無量外道 和合共往 摩伽陀王 阿闍世前【訴云】『今者唯有 一大惡人 瞿曇沙門(釋迦牟尼佛) 王未檢校(審理處斷其罪) 我等甚畏。一切世間惡人 為利養故 往集其所 而為眷屬(弟子)。乃至 迦葉、舍利弗、目犍連【等也】』」。【這正是先前所說的法師品之】「如來現在 猶多怨嫉」【之經文】之(意)是也。【法相宗之】得一大德罵詈天台智者大師曰「智公汝是誰弟子。以不足三寸之【凡夫之】舌根【吐五時八教之妄說】而謗覆面【之廣長】舌之所說之教時(解深密經之三時教判)」,又云「豈不是顛狂之人哉」。南都七大寺之高德等,護命僧都、景信律師等三百餘人,罵詈傳教大師曰「【昔】西夏(西方之天竺)有【示奇怪之行体之】鬼弁婆羅門,【今】東土(東方之日本)有吐巧言【之】禿頭沙門(冒牌法師),此乃物類冥召(惡魔之同類密集)而誑惑世間」。【對此】傳教大師於法華秀句云「淺易深難(淺法易持,深法難持)釋迦所判,去淺就深丈夫之心(唯大丈夫之佛之心)也。【因此】天台大師信順釋迦,助【甚深難持之】法華宗敷揚震旦,叡山一家相承天台,助法華宗弘通日本」。P1‧3

 

1274.1.14 法華行者值難事 ~ 金言 2.

夫在世與滅後正像二千年之間,法華經之行者唯有三人,所謂佛與天台、傳教也。真言宗之善無畏、不空等,華嚴宗之杜順、智儼等,三論宗、法相宗等之人師等,(開會,此處為「歪曲解釋」之意)實經之文(法華真實之經文)令(符合)權義(權經之義)之人人也。【天竺】龍樹、天親等論師,【法華真實之義】內鑑外不發(內心知道但對外不顯明)之論師也;【所以】如(法華經之經文)宣傳之事,正法【時代】之四依【之導師(指龍樹、天親等)】亦不如天台、傳教。而如佛(未來記)者,入末法可有法華經之行者(法華經之行者必出現),其時大難超過【佛】在世【之時】。【若】如記文(佛之未來記)者【佛滅後將有此等以上之大難出現】,【而】天台、傳教【所遇之難】不及佛記。以之案之(這樣來思案的話),【則】末法之始如佛說之行者將出現於世歟。

而文永十年十二月七日,自武藏前司殿(北條宣時)下至佐渡國之自判狀云:

「佐渡國之流人僧日蓮,引率弟子等,巧惡行之(事)有其聞。【彼等】所行之企【圖】甚以奇怪也。自今以後,於相隨彼僧之輩者可令加炳誡(嚴格地加以取締)。如猶有違犯者,應書其名呈報上來。仍執達如件(因此務須持知如旨)。

文永十年十二月七日                        奉於沙門觀惠

給依智六郎左衛門尉殿」等云云。

此狀云「巧惡行」等,【和】外道云「瞿曇,大惡人」等【之讒訴同樣也】。又【佛所受之】九橫之難一一在之(相當於我身),【特別是】所謂【我弟子們被殺害之事超過】琉璃殺釋【子】、【食雪而勉勉強強維繫住生命之事超過】乞食空鉢、【寒風呼嘯中無可穿之衣服之事超過】寒風索衣,【皆】超過佛世(佛在世)之大難也。恐天台、傳教【猶】未值此難(這樣的大難吧)。【所以】當知,【法華經之行者,釋尊、天台、傳教】三人加上日蓮為四人。【照佛之預言】法華經之行者【確實】於末法有歟(出現了)。喜哉,【恰】當於「況滅度後」之記文。悲哉,國中諸人【將】入阿鼻獄【矣】。P2‧3

 

1274.1.14 法華行者值難事 ~ 金言 3.

龍樹、天親共千部之論師也,但申權大乘,法華經存心而不吐於口〈此有口傳〉。天台、傳教宣之,【但】本門之本尊與四菩薩、戒壇、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五字,殘之(留而不說)。總之,一、佛不授與故,二、時機未熟故也。今既時來,【本化之】四菩薩當出現歟。日蓮此事先知之。【就如同】西王母之先相,青鳥也(漢武帝時,青鳥自西飛來為西王母要來之前兆);客人之來相,鳱鵲是也(鵲鳥來是客人來之前兆)。各各為我弟子者,應深存此(道理)。設【即使危】及身命【也】莫退轉【法華經之信仰】。

富木殿、四條三郎左衛門尉殿、河野邊殿等,又大和阿闍梨等御房們,應各各互相聞讀此書信。於如斯之浮世(濁世),望能常常互相共語,並不間斷地祈願後世。P4‧10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0/1274114.html

 

 1274.2.21 彌源太殿御返事 ~ 金言 1.

失身命之事,乃出於自己之心願故,所以是僻人也。但石因含玉而被碎,鹿因皮、肉而被殺,魚因味美而被捕,翠鳥因有美麗之羽毛而被網;女人若容姿漂亮則必遭妬。【我之際遇】可與此等同意思歟。日蓮為法華經之行者故,因三類之強敵而值種種之大難。儘管如此,然貴殿成為如斯者之弟子檀那之事,不思議也。此一定有什麼緣故吧。請好好努力於信心,必當能夠參詣靈山淨土。P1‧8

 

 1274.2.21 彌源太殿御返事 ~ 金言 2.

又為了御祈禱,贈送御太刀(和)刀共二把。此太刀看起來應是相當好的鍛造之作歟。覺得並不劣於日本之天國、鬼切、八劍和異朝(漢土)之干將、莫耶(一說莫邪)等劍。以此名刀供養了法華經。【所以】儘管貴殿持有時是惡刀,但今既供之於佛前,則當變成善刀。就譬如鬼起道心一樣。誠不思議哉,不思議哉。於【貴殿】後生,此刀當變成杖。法華經是三世諸佛【賴以】發心之杖。但今應思日蓮為杖、為柱而依靠之。即使是險山惡道,若持杖則不倒。尤其是如果有手牽引的話,則更不會跌倒。南無妙法蓮華經於死出之山(冥府、黃泉)當成為杖、成為柱,而釋迦佛、多寶佛、上行等之四菩薩當授手牽引。日蓮若是先汝而去的話,則當往迎;又若是貴殿先行的話,日蓮必當向閻魔法王仔細陳明貴殿之事;此事絕不會有半點虛假。日蓮若如法華經之文的話,乃通塞(排除修行之障礙而引導至佛果)之案內者(引導者)也。【所以貴殿】只應一心信心而期靈山。錢者,依用途而有樣樣之變化。法華經亦復如是,暗時為灯,渡時為舟,或為水,或為火。若然,則法華經,「現世安穩 後生善處」之御經也。P1‧12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0/1274221.html

 

1274.3以前 呵責謗法滅罪抄 ~ 金言 1.

妙樂大師於文句記〈記七〉釋云「故知,末代一時得聞【法華經】,聞已生信之事,須【法華經之】宿種」等,又於止觀弘決〈弘二〉云「運在像末(時運在像法之末)矚此真文(能見天台三大部之真文),非宿殖妙因,實為難值」等。P3‧1

 

1274.3以前 呵責謗法滅罪抄 ~ 金言 2.

此妙法蓮華經之五字非只【釋尊成道後之】四十餘年間秘而不給,【就是來到法華經】於迹門十四品猶抑而不顯,於【本門】壽量品始顯說本因本果之蓮華二字。此五字,佛不付屬文殊、普賢、彌勒、藥王等【迹化之菩薩】,而從寂光大地(大地之下之寂光土)召出【久遠本時以來之御弟子】地涌之上行菩薩、無邊行菩薩、淨行菩薩、安立行菩薩等而付屬之。付屬之儀式非比尋常,極為莊嚴。首先寶淨世界之多寶如來乘著七寶塔從大地之下涌現。然後釋尊三變三千大千世界(指娑婆世界即變清淨,為三變土淨之第一變)及八方各四百萬億那由他國土(指第二變之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土及第三變之復於八方各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土),皆令清淨,又每盡一箭道(指一箭所及之距離)並植(並列種植)高五百由旬之寶樹,諸寶樹下敷高五由旬之師子座,十方分身之佛盡悉來坐。於是釋迦如來脫去垢衣,開寶塔扉而入塔中,與多寶如來並座。宛如青天之日月並出,帝釋和頂生王之在善法堂一樣。又此界(娑婆世界)之文殊等,他方【國土】之觀音等,雲集於十方虛空之事,如星之充滿虛空。然而,今度此【本化之】四菩薩出現後,被崇為釋迦如來九代之本師、三世諸佛之御母之文殊師利菩薩也好、或號稱一生補處(繼釋尊之跡而成佛〉之彌勒菩薩也好,無論如何也無法與其相比,就譬如樵夫之交往於公卿,猿猴之列於師子之座一樣。釋尊召出此人人(偉大之菩薩們)而付屬妙法蓮華經之五字。於神力品所說之付屬之儀式亦非尋常,而是現十神力。其第一之神力,釋尊為了証明無妄語,出廣長舌而付於色界天之頂上,來保証法華經之真實;諸佛亦復如是【出廣長舌】;一時四百萬億那由他國土之虛空充滿諸佛之御舌,宛如百千萬億之赤虹並列,誠是壯觀之事也。

如是現不思議之十神力,結要付屬而拔出法華經之肝心妙法蓮華經之五字讓與四菩薩,「我滅後給與十方眾生」這樣慇懃付屬,其後於次之囑累品又現一神力,付屬一經(法華經)乃至一代聖教於文殊等自界他方(娑婆世界、他方世界)之菩薩、二乘、天人、龍神等。可是,原來如影之隨身,常隨給侍釋尊之迦葉、舍利弗等,釋尊並沒有讓給此妙法蓮華經之五字。【彼等二乘故】此姑且置之不論。但是對文殊、彌勒等之大菩薩,為何會惜給呢。即使非器量之問題,難道不是嫌棄之問題嗎。如是種種之疑問,但或許釋尊嫌他方之菩薩與此土(娑婆世界)之緣少,或雖為此土之菩薩然與娑婆世界結緣之日淺,或雖為我弟子然非初發心(久遠本時以來)之弟子,等等這樣嫌棄故,所以四十餘年來並法華經迹門十四品之間,無一人是初發心之御弟子(本化之弟子)。可見只有此四菩薩才是五百塵點劫以來教主釋尊之御弟子,自初發心以來未跟隨過他佛,即便於法華經本迹二門之會座也僅是出現於本門之八品之菩薩也。天台大師云「但見下方發誓(只見從下方出現之本化之菩薩發誓滅後之弘經)」,又云「是我弟子(是我本時之弟子故),應弘我法(我於本時証得之妙法)」,妙樂大師云「子弘父法,有世界益」,道暹云「由【於】法是久成之法(久遠之本時証得之法)故,付【屬】久成之人(於本時教化過之本化之人)」;因如是之理由,讓妙法蓮華經之五字於此四人(本化之四菩薩)。P3‧5

 

1274.3以前 呵責謗法滅罪抄 ~ 金言 3.

然而,佛滅後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又入末法二百二十餘年之間,月氏、漢土、日本、一閻浮提之內,四菩薩一次都還沒有出現者,究竟當是何原因呢。連未真正受讓之文殊師利菩薩都於佛滅後四百五十年後居於此土弘大乘經,其後又從香山、清涼山度度來至,成為大僧等弘大乘之教法,藥王菩薩成為天台大師,觀世音菩薩成為南岳大師,彌勒菩薩成為傅大士等都一一出現了。又迦葉、阿難等尊者亦於佛滅後二十年間或四十年間宣弘佛法。而作為佛真正之嫡子並受讓妙法五字之(本化之菩薩)卻尚未能見到。釋迦如來記給於「後五百歲」之末法弘通法華經,而未說正像二千年是法華經流布之時。天台大師「後五百歲,遠沾妙道」這樣讓法華經之流布於未來,傳教大師「正像稍過已,末法太有近」等這樣書,嘆自己之時代是像法之末,還不是法華經流布之時。如此推量時,地涌千界之大菩薩真可無視於釋迦、多寶、十方諸佛之御讓(所讓之妙法五字)御約束(於末法弘通之約束)而就這樣無效乎。連外典之聖人猶待時而行事,名郭公之畜鳥只會於四月、五月飛來。若這樣的話,則認為此大菩薩亦必於末法出現。P6‧4

 

1274.3以前 呵責謗法滅罪抄 ~ 金言 4.

云瑞相之事,於內典(佛教)也好、於外典(儒教)也好,乃在云事情發生前必現之兆也。有云「蜘蛛掛【網】喜事來,鳱鵲鳴行人至」,連日常之小事猶(徵兆)先現,何況大事哉。所以法華經序品之六瑞,一代超過之大瑞也;但本門涌出品六萬恒河沙之本化菩薩從大地涌出之瑞相,又是其所不能比擬之大瑞也。故天台大師書云「見雨猛知龍大,見【蓮之】華盛【大】知池深」。妙樂大師云「智人知(事情之起源),蛇自識蛇(自然知道蛇之事)」;而今日蓮亦推知事之起源,當可為智人之一分。昔正嘉元年〈太歲丁巳〉八月二十三日戌亥之刻(早上九時頃)之大地震和文永元年〈太歲甲子〉七月四日之大彗星,乃佛滅後二千二百餘年之間未嘗出現之大瑞也。此當為本化之大菩薩持付屬之大法出現之先瑞歟。尺之池不興丈之浪,驢吟風不鳴(驢子再怎麼嘶叫也不會起風);若只是日本國之政事亂萬民歎,難現此大瑞也。P7‧4

 

1274.3以前 呵責謗法滅罪抄 ~ 金言 5.

佛滅後二千餘年之間直到現在,法華經像惡王遭萬人責難,謀叛者遭諸人仇恨一樣地被對待。日蓮又無過失,只是弘法華經,卻蒙受貴賤上下之人人罵詈毀辱、刀杖瓦石等之迫害二十餘年也。這無論如何也不是普通之事;與過去不輕菩薩於威音王佛之末法弘法華經,而多年之間遭人人惡口罵詈之姿相似也。而且釋尊引彼不輕菩薩之例云「我滅後之末法【弘法華經之情形】亦然」等這樣預言,所以近者日本,遠者漢土等,未聞因法華經之故而有如斯之事也。憎惡日蓮之人對此不言,我自己云此事雖似自讚,然不言的話則有令佛語成空之過。輕身重法者賢人故,所以敢這樣說。日蓮乃有似於彼不輕菩薩也。國王之殺父母,民之害考妣,身分雖有上下之不同,然一因(同一業因)故,共墮無間地獄。日蓮和不輕菩薩,雖有位之上下,然同業(同為法華經之修行)故,所以彼不輕菩薩成佛的話,則日蓮之佛果可疑哉。P8‧2

 

 1274.3以前 呵責謗法滅罪抄 ~ 金言 6.

章安大師云「壞亂佛法【是】佛法中怨【敵】。無慈詐親(對此怨敵無指責其惡之慈悲心,又隱本心與其親近)即是彼怨(反而害了其人)」,又云「為彼除惡(為壞亂佛法之人責除其惡)即是彼親(對其而言即是慈悲之父母)」。日蓮若如法華經及章安之釋的話,則乃日本國一切眾生之慈悲之父母也。天雖高,耳聰故得聞。地雖厚,眼明故得視。這樣天地既已知道,而日本國之國主萬民卻罵詈、流罪一切眾生之父母之日蓮。故此兩三年之間,此國政治之亂先代未聞,可說是無法無天。P10‧3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0/12743.html

 

1274.4~11. 聖密房御書 ~ 金言 1.

日蓮勘云,大日經是新譯之經,唐玄宗皇帝之御時,開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由天竺之善無畏三藏持來漢土。法華經則是舊譯之經,於後秦之朝代由羅什三藏持來漢土並翻譯之。其間相隔三百餘年也。法華經渡來之後,經百餘年,天台智者大師出世,依法華經於教門(教相門)立五時四教(五時八教)【之教判】,而破上五百餘年之學者之教相,於觀門(觀心門)則依法華經而悟一念三千之法門,【至此】始得法華經之【真】理。天台大師以前之三論宗、以後之法相宗立八界而未論十界,因此當然不可能立一念三千之法門。P1‧8

 

1274.4~11. 聖密房御書 ~ 金言 2.

華嚴宗則天台大師以前,雖南北(南三北七)之諸師稱華嚴經勝法華經,然其時並無華嚴宗之名。天台大師以降之唐代,於高宗之后,則天皇后之時,才由法藏法師、澄觀等立華嚴宗之名。此宗於教相立五教,於觀門則謂十玄六相等法門也。其法門看似很多的樣子,然澄觀一面破天台,一面卻又借用天台之一念三千之法門來作為自己之華嚴經之「心如工畫師」之文之心。此應可云華嚴宗比天台宗低落歟,又當可云其盜取天台之一念三千之法門歟。澄觀乃持戒之人,雖大小(大乘小乘)之戒律一塵未破,然卻盜取天台之一念三千之法門。【此事】應好好口傳之。P2‧1

 

1274.4~11. 聖密房御書 ~ 金言 3.

真言宗之名於天竺有乎無乎,是大疑問也。應當是只有真言經,而善無畏等傳之於漢土時,付上真言宗之名歟。當好好地知道此事。尤其,善無畏等在判法華經和大日經之勝劣時,造理同事勝之釋,雖一念三千之理法華經和大日經同,但印和真言法華經無故,所以就事法而言劣於大日經也。並稱事相欠的話,則無事理俱密。今日本國及諸宗之學者等,以及特別不該用此義之天台宗,皆共(承認)此義矣。譬如諸宗之人人雖嫉妬念佛宗,卻一同唱彌陀之名而捨自宗之本尊一樣,天台宗之人人一同淪落為真言宗者矣。P2‧10

 

1274.4~11. 聖密房御書 ~ 金言 4.

日蓮依道理疑惑云,善無畏三藏立法華經和大日經「理同事勝」者,將天台大師始立給之一念三千之理,今突然取入於大日經,而隨便地判法華經和大日經理同故,可許之乎。譬如,昔柿本人麻呂(日本之歌聖)所詠之「朝霧漫兮 明石之浦 晃舟搖兮 隱於島嶼」之歌,紀淑望及源順等判云「此歌,歌之父,歌之母也」;今之人一字不違地自詠此歌,而申稱自己之才能不劣於人麻呂,人會採用此乎;若為山里之樵夫及海邊之漁夫的話,那或許會採信吧。天台大師始立給之一念三千之法門,乃佛之父,佛之母也。然百餘年後之善無畏三藏卻盜取此法門,而倡言「大日經和法華經理同,理同者乃指一念三千【之理】也」。有智慧之賢人會用之乎。P3‧1

 

1274.4~11. 聖密房御書 ~ 金言 5.

此等天竺之經經雖有無量之事相,但月氏(天竺)、漢土,國遠隔,要悉傳來困難故,所以經當會省略。法華經雖無印、真言,但有所謂二乘作佛、【成佛之時之】劫國名號、久遠實成之模範之事相。大日經等雖有印、真言,但無二乘作佛、久遠實成。二乘作佛和印、真言相比

                                                         

 

                                                         

的話,則有如天地之勝劣也。法華經以前四十餘年之經經,二乘被認為是敗種之人(佛種腐敗了的人),非一字二字,而是被無量無邊之經經所嫌,但於法華經破此說,宣言二乘作佛。二乘之【身、口、意】三業若不值法華經的話,則縱使無量劫之間行千二百餘尊之印和真言也不能成佛。不說勝之二乘作佛之事法,而說劣之印、真言之事法為勝,此若依其所言之「理同」論之則盜人也,若依其所言之「事勝」論之則乃「劣謂勝見」之外道也。久遠實成等,是大日經思所不及之法門也。久遠實成是一切佛之本地,譬如大海若為久遠實成的話,則真言之千二百餘尊像魚鳥也。若無久遠實成之教,則千二百餘尊將如無根之浮萍,如照不到陽光之夜露一樣。P3‧11

 

 1274.4~11. 聖密房御書 ~ 金言 6.

天台法華宗云為佛立宗,依佛而立。真言宗之真言只是依有限之義理而立之一往之宗旨,論師人師始立宗之名;儘管如此,卻仍(假托)事【相】於大日如來及彌勒菩薩等。佛御存知(真實)之御意但只法華經之一宗也。P6‧8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0/1274411_14.html

 

1274.4~11. 別當御房御返事 ~ 金言 1.

俗云,計大名者(欲得勝名者)不以小恥為恥,日蓮懷著廣布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七字於日本國,又當及於震旦、高麗之大願。其願當可滿足之前兆哉,大蒙古國之牒狀(國書)頻來,已可見到此國每個人之大歎矣。日蓮又先已預言此事。閻浮第一之高名(功名)也。P1‧8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0/1274411.html

 

1274.5.24前後半年 法華取要抄 ~ 金言 1.

可是【好不容易】來登寶山【卻只】採取瓦石,步入栴檀【之香木林卻】懷收【有毒性之】伊蘭故,應有恨悔吧。故捨萬人之謗而猥加取捨(決定以自身之信念來判斷正邪),我門(弟子)委細(詳細)尋討(研究)之吧。P2‧6

 

1274.5.24前後半年 法華取要抄 ~ 金言 2.

今捨置末流之論師、本之人師(諸宗之祖師)之邪義,專心致志開見根本之本經本論,則五十餘年之諸經中,法華經第四卷法師品中【「(釋尊)所說經典,無量千萬億,已說(法華經以前已說之諸經)、今說(今說之無量義經)、當說(今後當說之涅槃經),而於其中,此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之「已今當」三字乃最第一(重要)之經文也。P3‧1

 

1274.5.24前後半年 法華取要抄 ~ 金言 3.

又諸經之勝劣,釋尊一佛所定之淺深也,跟法華經之情形不一樣,全未加多寶如來及十方分身諸佛之助言(証明);所以勿以私說(僅一佛私自判定之諸經)混同公事(來和「有釋迦、多寶、分身之三佛之公的判定」之法華經來混同)。又諸經或對二乘、凡夫演說小乘經,或對文殊、解脫月、金剛薩埵等有弘傳之志之菩薩演說大乘經,然全非像法華經一樣是向「受久遠之釋尊之教化」之地涌千界之上行等菩薩來演說之經典。P4‧3

 

1274.5.24前後半年 法華取要抄 ~ 金言 4.

今法華經與諸經相對,妙樂大師於文句記卷四說法華經超過釋尊一代之說教之處有二十種。其中最要有二,所謂「三五之二法」也。三者三千塵點劫也(化城喻品所說之釋尊三千塵點劫以來之教化也)。釋尊之因位,如化城喻品所說乃三千塵點劫之昔以來即與娑婆世界之一切眾生結成佛之因緣之大士(大菩薩)也。所以此娑婆世界六道之一切眾生與他土之他菩薩有緣者無一人。法華經化城喻品云「爾時聞法者 各在諸佛所(指三千塵劫之昔因十六菩薩沙彌而得聞法華經者,今各於其從聞之沙彌之佛所聽聞佛法,因「是諸聞法者 在在(各自在)諸佛土 常與師俱生」故)」。天台大師法華文句云「西方佛別緣異,故子父義不成(西方淨土和娑婆世界,其主宰之佛有別,父子之結緣亦異,故阿彌陀如來和娑婆世界之眾生不成子父之義)」。妙樂大師文句記云「彌陀、釋迦二佛既(不同)。況宿昔【之】緣(不同)【而】化導【之方法也】不同。結緣如生(佛開始於眾生結成佛之因緣,如親之生子)成熟如養(佛教導眾生令佛因成熟,如親之養育子)。【若】生養緣異【則】父子不成(不成父子之義)」。今世日本國之一切眾生期待無緣之彌陀之來迎者,就譬如要叫牛子(吞)馬乳、要讓瓦鏡(映)天月【之影】一樣,是不可能

                                                        

 

                                                        

之事。

又以果位(身為開悟之佛之時間)論之者,諸經之佛如來或十劫、百劫、千劫以來之過去之佛也,而法華本門之教主釋尊則既五百【億】塵點劫以來之妙覺果滿之佛也(三五之二法之五者也)。大日如來、阿彌陀如來、藥師如來等盡十方諸佛,皆我等本師教主釋尊之所從等也,天月之浮於萬水是也(乃天月之釋尊浮於萬水之影之佛也)。而此(娑婆世界)之我等眾生,五百【億】塵點劫以來之教主釋尊之愛子也,而誠依不孝之失,於今雖不覺知我等皆(教主釋尊)愛子,然不可似他方眾生(然要知道此土之我等眾生完全不同於他方世界之眾生)。有緣之佛與結緣之眾生,譬如天月之浮於清水,非常地圓潤,顯示其關係是非常深遠的;而無緣之佛和眾生,就譬如聾者之聞雷聲,盲者之向日月一樣,其關係是斷絕的。P4‧9

 

 1274.5.24前後半年 法華取要抄 ~ 金言 5.

壽量品云「我亦為世父 為治狂子故」,天台大師法華玄義云「本從此佛初發道心,亦從此佛住不退地(得悟)。乃至 猶如百川應須(流入)海,緣牽應生(受本來之因緣牽引,而出生於此佛之身邊)亦復如是」。P7‧5

 

1274.5.24前後半年 法華取要抄 ~ 金言 6.

問曰,法華經為誰人說之乎。答曰,首先以迹門十四品來說的話,相當於正宗分(本論)之方便品至人記品之八品有二意。若自上向下(依八品之順序)次第讀之的話,則第一是為了菩薩,第二是為了二乘(聲聞、緣覺),第三是為了凡夫而說也,此為第一意。但若於其次之流通分,自安樂行品,勸持品、提婆品、寶塔品、法師品這樣逆次讀之的話,則此本論之八品乃以滅後之眾生為本(的確是為了釋尊滅後之眾生而說的),而在世之眾生(次要)也。又以滅後論之的話,則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乃傍也,而以末法為正(是為了末法而說)。又末法之中,以日蓮為正(法華

                                                        

 

                                                        

經迹門乃是為了日蓮而說)也,此為第二意。問曰,其証據如何。答曰「況滅度後(於佛滅後弘此經者,比在世時之迫害還多)」之文是也,滅後乃指末法也。疑云,日蓮為正之正文(確切之証文)如何。答云,法華經勸持品之「有諸無智人 惡口罵詈等 及加刀杖者」之文也,日蓮今之姿正是此也。問云,此太過於自讚了吧,如何。答曰,喜余身故(喜經文之未來記完全符合我身故),難堪(難掩喜悅)而自讚也。P7‧8

 

1274.5.24前後半年 法華取要抄 ~ 金言 7.

問曰,那本門十四品之(意)如何。答曰,於本門有二(意)。一, 涌出品前半,「釋尊略示久遠之成道」之略開近顯遠,為令法華以前之前四味(四十餘年之說法)並法華經迹門之在世之諸眾得脫也。二,自涌出品之「動執生疑」(聽了釋尊之略開近顯遠之彌勒述其疑惑並願釋尊為滅後未來而詳演說令開解)之一半(後半品)並壽量品、分別功德品之前半品,以上一品二半名廣開近顯遠(明確詳述釋尊五百塵點之久遠之成道),則一向為滅後之人人而說法也。P8‧7

 

1274.5.24前後半年 法華取要抄 ~ 金言 8.

來至法華經本門涌出品之略開近顯遠(略說釋尊久遠之成道)之時,自華嚴經之座即聽聞教說之大菩薩、二乘、大梵天、帝釋、日月、四天、龍王等皆開悟,位鄰妙覺,又入妙覺之位也(而登同佛一樣之妙覺之位或其前位)。若爾者,今我等向天見之,則可見到得悟之日天月天等「生身妙覺之佛」居於本位而利益眾生(生身之姿不改地居於「妙覺之佛之本位」而利益眾生)是也。P9‧7

 

1274.5.24前後半年 法華取要抄 ~ 金言 9.

問曰,為誰人演說廣開近顯遠(詳明釋尊之五百塵點之久遠之成道)之壽量品乎。答曰,壽量品之一品二半,自始至終正是為了滅後之眾生也。而滅後之中,為了末法

                                                        

 

                                                        

今時之日蓮等而說的也。疑云,此法門前代未聞之,經文有之乎。答曰,予智不超前賢,設雖引經文誰人信之。如同對國王之忠誠不被賞識之卞和之啼泣、伍子胥之悲傷是也。雖如此,然試舉經文的話,則略開近顯遠、動執生疑之文(聽了涌出品之略開近顯遠,彌勒菩薩申聽眾一同之疑問)云「然諸新發意菩薩 於佛滅後若聞是語 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業因緣」;文心者(文之意),不說壽量品的話,則末代凡夫起疑謗法而皆當墮惡道等也。又壽量品云「是好良藥 今留在此」;文心者,上之壽量品一見,似說過去事樣(為了釋尊在世時之人人之利益而說),但以此文(思案)之,則以滅後為(根本目地)也。以此文作為先例,後於分別功德品云「惡世末法時」,於神力品云「以佛滅度後能持是經故 諸佛皆歡喜現無量神力」,於藥王品云「我滅度後,後五百歲中,廣宣流布於閻浮提,無令斷絕」,又云「此經則為閻浮提人病之良藥」,於涅槃經梵行品云「譬如七子,父母非不平等,然於病者心即偏重」。七子之中第一第二,不能成佛之一闡提和謗法之眾生也。諸病之中,謗法華經,第一之重病也。諸藥之中,南無妙法蓮華經,第一之良藥也。此一閻浮提縱廣七千由善那(由旬),八萬國有之;如照經文之預言,則正像二千年之間未廣宣流布之法華經,若當今末法之世不令流布的話,則釋尊將成大妄語之佛,多寶佛之証明將同泡沫,十方分身佛之助舌亦將如芭蕉之葉一樣成了不能依仗之物矣。P9‧13

 

1274.5.24前後半年 法華取要抄 ~ 金言 10.

問云,如來滅後二千餘年,龍樹、天親、天台、傳教所殘(未弘而留至末法來弘)之秘法何物乎。答曰,本門之本尊、本門之戒壇與本門之題目五字也。問曰,正像等何不弘通乎。答曰,若正像弘通之,則正法應流布之小乘、權大乘及像法應流布之法華迹門之法門將一時滅盡也。問曰,滅盡佛法之法何弘通之乎。答曰,於末法,大、小、權、實、顯、密共只有教而無修行得道之人,一閻浮提皆為謗法了,為了救逆緣之眾生,但限妙法蓮華經之五字耳,例如不輕品不輕菩薩之修行。我門弟,【信受妙法五字之】順緣【者】;日本國【之眾生】,【抗拒妙法之緣之】逆緣【者】也。P12‧3

 

 1274.5.24前後半年 法華取要抄 ~ 金言 11.

疑云,為何捨(法華經一部)(其之一卷一品)不用而只取(肝要)之妙法蓮華經五字乎。答曰,玄奘三藏捨略好廣,四十卷之大品經(大般若經)譯成六百卷。羅什三藏捨廣好略,千卷之大論譯成百卷。今我日蓮捨廣略而好肝要,所謂上行菩薩所傳之妙法蓮華經五字也。佛既入寶塔而二佛並座,分身來集,召出地涌,取出法華經之肝要,當末代(為了末法之眾生)授與妙法蓮華經五字,今世不可有異義。P12‧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0/1274524.html

 

1274.7.11 上野殿後家尼御返事 ~ 金言 1.

種種之御供養物拜領了。抑上野殿(南條兵衛七郎)去世後,可有從冥途捎來音信乎。若有的話,也想聽聞一下,但想來應是沒有歟。若非夢中當不能見到其姿歟,若非幻境又如何可見得到面呢。生生世世之間結契之夫,其數當多於大海之沙歟。但今度之契才是真實之結契之夫也。其故,因夫之勸而令您成為法華經之行者故,應敬拜其為佛。生之時為生之佛,今於靈山淨土為死之佛,生死共佛也。云「即身成佛」之大事之法門者,此也。法華經第四卷之見寶塔品云「若有能持 即持佛身」。P1‧3

 

1274.7.11 上野殿後家尼御返事 ~ 金言 2.

夫云淨土也好云地獄也好,非存於外,唯在我等之胸間。悟此云佛,迷於此云凡夫。能悟此者法華經也。若爾,則受持法華經者,能悟地獄即寂光【土】。縱使無量億歲之間修行權教,然卻離法華經的話,則無論何時當只是地獄也。此事非日蓮所說,乃釋迦佛、多寶佛、十方分身諸佛所定給也。因此修行權教之人,就如同被火所燒者又入火中、沈於水者猶入淵底一樣。此就如同不受持法華經之人常在水火中一樣。P1‧12

 

1274.7.11 上野殿後家尼御返事 ~ 金言 3.

每次聞法華經之法門,就越發努力信心,云真實之道心者也。天台云「從藍而青」。此釋之心,比起藍為草葉之時,若做成染料而一再染的話,則會變得愈來愈青。法華經如藍,修行越來越深就如同以藍一再染而愈來愈青一樣。P2‧10

 

1274.7.11 上野殿後家尼御返事 ~ 金言 4.

【但是】奉持此法華經之人,此等之事全部打回,地獄是寂光土,火焰是報身如來之智火,死人是法身如來,火坑是大慈悲為室之應身如來,又杖是妙法實相之杖,三途之愛河是生死即涅槃之大海,死出之山是煩惱即菩提之重山(高大之山)也,請如斯御心得吧。「即身成佛」者、「開佛知見」者,正是在說悟此、開此也。提婆達多之開阿鼻獄即寂光極樂,龍女之即身成佛,亦不外此也。「逆即是順(法華圓教說「相對種」之開會,明「十界互具」、「一念三千」之義,依此而示順逆兩緣之成佛)」之法華經故也,此「妙」之一字之功德也。龍樹菩薩云「譬如大藥師能變毒為藥」;妙樂大師云「豈離伽耶【城】別求常寂【光土】。非【為】寂光【土】外別有娑婆【世界】」,又云「實相必諸法,諸法必十如,十如必十界,十界必身土」。法華經【方便品示十如是】云「【唯佛與佛 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所謂諸法 如是相 如是性 如

上野殿後家尼御返事                                                 

 

上野殿後家尼御返事                                                 

是体 如是力 如是作 如是因 如是緣 如是果 如是報 如是】本末究竟等」。又壽量品云「我實成佛已來 無量無邊【百千萬億 那由他劫】」。此經文所云之「我」者,【佛也,又】十界也。十界本有之佛故住於淨土也。方便品云「是法【安】住法位 【生滅變化之】世間相常住」。作為世間之常態之無常之諸法乃三世常恒之相故,不需嘆,不需驚。【世間相之】相之一字,【下天至入涅槃之】八相也。【此】八相不出生死二字。如斯悟者,云法華經行者之即身成佛也。P3‧4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0/1274711.html

 

1274.7.26 上野殿御返事 ~ 金言 1.

錢十連、川海苔二帖、生薑二十束,敬領了。

之前在鎌倉遇見您時,認為那不過是一時之事,但您竟然沒有忘記,【知道我身延入山】而送來種種之供養品,實在不知該如何言謝。亡故之兵衛七郎殿若還活著的話,則能和其無所不談,然今已不可得,常為此而嘆息,但今故兵衛七郎殿之御遺愛留給了御子時光殿歟。時光殿,非只容姿和父上(父親)一模一樣,就連御心也相似,真的非常高興。父君,貫徹法華經之信仰,聽聞其臨終成佛故,曾參拜御墓並御回向。

又此度之御芳志拜領了,真的非常感激。今年亦遭受飢渴之苦,於最盛中,住進此身延山中,樹木之下鋪滿了枯葉的樣子就像是粗陋的草庵,請以此思量之。此度又拜讀法華經,其功德之一分御回向給了故七郎殿。啊,真的是一個擁有出色之子之人哉,淚不能止。P1‧3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0/1274726.html

 

 1274.8.6 異体同心事 ~ 金言 1.

伯耆房(日興)、佐渡房(日向)之事,及熱原之人人之御志,若異体同心則萬事成,若同体異心則諸事不能實現,此外典三千餘卷所定也。殷紂王雖有七十萬騎,然同体異心故,戰敗。周武王雖僅有軍隊八百人,然異体同心故,勝。雖是一人之心,但若有二心,其心不一致故,無法成事。雖為百人千人,然心一個故,必可成事。日本國之人人雖多,然同体異心故,諸事難成。日蓮一類(一門)異体同心故,人雖不多,然成大事,想法華經一定會弘。

惡雖多然勝不了一善。譬如雖集多火,然因一水而消。我一門又如斯。且貴殿多年來奉公(奉獻)法華經篤厚上,今度又見到這麼出色之御志,眾人皆在稱道。又耆伯房等亦在稱道。已一一敬悉並稟報於日天(日天子)、大神(天照太神)了。P1‧4

 

1274.8.6 異体同心事 ~ 金言 2.

又思案最近這段期間,情形不知變得怎麼樣。蒙古之進攻已接近歟。我國滅亡之

                                                        

 

                                                        

事雖是可憐,然此事(蒙古進攻之事)若是成為虛事的話,則日本國之人人將越發誹謗法華經,萬人當墮於無間地獄矣。若彼蒙古攻來,縱令國亡,然謗法當變薄。譬如以灸治醫治病,依針治來治療人一樣,縱使當時會哀歎,但後成為悅也。日蓮乃法華經之御使,而日本國之人人如大族王之失一閻浮提之佛法。蒙古國如雪山之下王(釋尊滅後六百年頃北印度都貨邏國之王,討伐迫害僧尼之訖利多王),作為天之御使,懲罰怨恨法華經之行者之人人歟。P1‧14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0/127486.html

 

1274.9.17 彌源太入道殿御返事 ~ 金言 1.

然而此三大師(判)法華經和一切經之勝劣時,弘法大師讀法華經最第三,慈覺、智証讀法華經最第二,或竟

彌源太入道殿御返事                                                 

 

彌源太入道殿御返事                                                 

讀為戲論等;今之弟子們又如是。但日蓮之眼豈僻目(會看錯)乎。「法華經最第一、皆是真實」乃釋迦佛、多寶佛、十方諸佛所說給並証明者;而此三大師之說則如水火之相違也。又承其末流之人人,繼彼之跡,而以彼所領之田地作為我之物故,所以不管此等之人如何地諍論,若是三大師之僻事的話(若是三大師之錯誤成為其之根源的話),則決難遁法華經誹謗之科,雖看到這層道理,然日蓮乃無力者故,所以即使這樣說,但人不用。因此今日本國之人人,雖我亦我亦讀法華經這樣說,然不可認為彼等有照經文所說的來用。P1‧14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0/1274917.html

 

1274.9.26 主君耳入此法門免與同罪事 ~ 金言 1.

但若供養法華經之敵,縱身為大慈大悲之菩薩也必墮無間地獄。又,即使是五逆之罪人,若強責法華經之敵,則必受生於人天。昔仙予國王、有德國王攻打五百無量之法華經之敵,而成今之釋迦佛。其御弟子迦葉、阿難、舍利弗、目連等無量之眷屬(人人),乃彼時懸先破陣(作先鋒破敵陣),對法華經之敵或殺、或害、或對此隨喜

主君耳入此法門免與同罪事                                             

 

主君耳入此法門免與同罪事                                             

之人人也。覺德比丘,【後成為】迦葉佛也;彼時勸此王王(有德王等),法華經之敵就如同父母宿世之判逆者一樣應予討伐,是這樣大慈大悲的法華經之行者也。今世【之日本國】相當於彼世,若採用日蓮所言之事的話,則國主當有如(仙予及有德)之功德,然不但沒採用,反而成為謗法者之同伴,並舉一國而還責日蓮。結果,上自一人下至萬民,皆成了【勝】過五逆之謗法之人矣。因此,每個人都是(國主)之同夥者。縱使其心同意(認同)日蓮【之教】,然身(無法隨)故,與同罪(與同於謗法之罪)之事難免,而貴殿能入(法華經)法門於主君江馬氏之耳,誠屬難能可貴。即便【主君】今不用之,然貴殿已脫(「謗法與同」之罪)矣。P1‧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0/1274926.html

 

1274.11.1 九郎太郎殿御返事 ~ 金言 1.

佛御入滅二千二百二十餘年也,來到代末智人次第隱去,如山之下降,似草之低矮。稱念佛、持戒律之人雖多,然信賴法華經之人少。星雖多然照不了大海 ,草雖多然不成大內之柱。如斯,念佛雖多然非成佛之道,雖持戒然不成往淨土之種。但只南無妙法蓮華經七字才是成佛之種。P1‧8

 

 1274.11.1 九郎太郎殿御返事 ~ 金言 2.

供養佛土餅之人成為王。法華經是勝於佛之法故,供養者如何可今生不蒙利生、後生不令成佛乎。又您身貧無下人,而來此之山河有諸多患難,即使有御志也難能做到,然今您卻顯現於(身)矣,可見並非不明確之決心也。定是法華經之十羅剎女亦給守護矣,正是可賴也。P2‧2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0/1274111.html

 

 1274.11.11 上野殿御返事 ~ 金言 1.

法華經第四之法師品云「有人求佛道,而於一劫中,合掌在我前,以無數偈讚,由是讚佛故,得無量功德。歎美持經者,其福復過彼」。文心,「較之一中劫之間供養佛,供養末代惡世中人所強憎之法華經之行者之功德是更為勝也」這樣說之意思也。若懷疑是誰說了此種不合情理之事,則乃教主釋尊自己之親言也。當疑當信,就憑各自之御心了。佛之御舌或覆面,或覆三千大千世界,或付色究竟天(上達色界最上之天界),示過去遠遠劫以來,佛無一言之妄語之姿也。加上,此法華經勝他經之事,多寶佛亦証明之,諸佛亦舌付梵天而加証明;當無一字一點之妄語哉。P1‧8

 

1274.11.11 上野殿御返事 ~ 金言 2.

貴殿幼少之時亡故之父上,雖為武士,然強盛地尊信法華經,故能迎來臨終正念。貴殿繼親之跡,亦信用此經故,父上之聖靈於草之陰當亦歡喜歟。如果父上還在人世的話,若看到貴殿今之姿,當是如何地高興歟。持此經之人人,即使是他人,也能共參詣靈山而於其處相逢。何況父上和貴殿乃親子,而且又同樣信受法華經,所以必當同生於靈山淨土。為何他人有親子共長壽,至五十六十而同成白髮之人;而我卻幼身亡親,無幸蒙受種種之教訓;一想到貴殿這樣的心情,就淚不止。P2‧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0/12741111.html

 

1274.11.25 曾谷入道殿御書 ~ 金言 1.

自界叛逆難、他方侵逼難已如預言實現了。以此思之,則符合經文所說的「多有他方怨賊侵掠國內,人民受諸苦惱,土地無有所樂之處」。不久日本國亦將成為如同已遭蒙古侵略之今之壱岐、对馬之土民一樣;是全因佛法之邪見故也。所謂佛法之邪見者,乃指就真言宗和法華宗之勝劣作錯誤之見解之事也。而責禪宗和念佛宗,就是為了言顯此事也。漢土,因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三藏誑惑之心,於真言之大日經盜入天台法華宗之教理,而還隱法華經之肝心和天台大師之德故,漢土滅也。日本國,慈覺大師定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為鎮護國家之三部經,因破傳教大師鎮護國家【之三部經法華經、金光明經、仁王經】,於叡山出來惡義,而終王法盡矣。此惡義弘至鎌倉,又當亡日本國歟。弘法大師之邪義十分顯然故,亦有不受其誑惑者。慈覺大師之法華經和大日經之理同事勝之解釋,智者既已認可矣,愚者又怎會不信呢。慈覺大師為了判法華經和大日經之勝劣而作祈請,夢見以箭射日,而判大日經勝。是豈非修羅入慈覺大師之心中而射法華經之大日輪乎。此法門,今世之叡山及日本國之人當採用乎。P1‧3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0/12741125.html

 

1274.12.15 顯立正意抄 ~ 金言 1.

今日蓮重【就此事】記云,大覺世尊記云「【佛言】苦得外道有七日可死(七日內當會死),死後生於食吐鬼(食吐餓鬼,餓鬼之一種)。【對此】苦得外道言,七日內不可死,我得羅漢不生餓鬼道」。【結果,如佛之預言】。瞻婆城之長者之(妻)

                                                        

 

                                                        

懷妊,六師外道云「生於女子」,佛記云「生於男子」。佛記云「却後三月(三個月後),我當般涅槃」,一切外道云「是妄語」。結果如佛記(佛之預言),佛二月十五日般涅槃耳。上所舉苦得外道等三事,不普合者(若不符合的話),【則】誰【會】信佛語。設縱使多寶佛加証明,分身諸佛長舌付梵天來給証明,亦難信用歟。P1‧12

 

 1274.12.15 顯立正意抄 ~ 金言 2.

今亦以如是。設即使日蓮得富樓那之(辨舌)、現目連之(神通力),然所勘不當(所預言之事不命中的話),則誰信之。前之文永五年,蒙古國之牒狀(國書)傳來我朝時,若有賢人的話,則當會意識到日蓮之預言。設縱不信此事,那麼前之文永八年九月十二日予蒙幕府之咎時,所吐之強言(強訴之話),次年的二月十一日即令普合(命中,發生內亂)。有情者(有心之人)當會信之。何況今年,彼國(蒙古國)既已於災兵之上(攻來)奪取二個國(壱岐、 对馬)。設雖為木石,設雖為禽獸,當感當驚(也當會感到佩服且吃驚)。此全非平常之事。天魔入國【而人人】如醉如狂。此誠是可歎,可哀,可恐,可厭也。

又「立正安國論」云「若執心不翻,亦曲意猶存,則【將】早辭有為之(世)而必墮無間之獄」。今以普合(符合,預言之命中)思案未來,則日本國之上下萬人墮阿鼻大城之事,如同以大地為(鵠的,箭靶的中心)【而射箭一樣地準確也】。P2‧12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10/12741215.html

 

1274.12.26 強仁狀御返事 ~ 金言 1.

強仁上人十月二十五日之御勘狀(論難之書狀),於同十二月二十六日送抵了。此事(御房所望之法論)亦是余年來所欝訴(屢屢訴求之事)也,所以(立刻)書返狀欲釋自他(強仁御房及世間之人)之疑冰。但歎,於田舍決於邪正者(於邊鄙之鄉下決佛法之邪正),【就如同】暗中服錦遊行(錦衣夜行)【別人看不到】,澗底長松不知匠(不為工匠所知)歟【因此好不容易才有的法論亦成無益矣】。兼又定喧嘩出來之基也(進而成為爭吵發生之起因)。貴坊若欲遂本意(法論之願望),則請經奏聞於公家(朝廷)和關東(幕府),申下露點(申請下來官方公開之文書)糾明是非(宣佈於公場糾明法之是非),若這樣做則上一人含笑,下萬民散疑歟。加上,大覺世尊以佛法付囑王臣,所以決斷(世間)及出世(佛法)之邪正必公場(在公開之場所)也。P1‧3

 

 1274.12.26 強仁狀御返事 ~ 金言 2.

特別是當今我朝之現況,二難盛起,所謂自界叛逆難、他國侵逼難也。以此大難引向(對照)大藏經(佛教經典之總稱)見之,則定國家與佛法中有大禍歟。於是,予驚於正嘉【元年,公元一二五七年】之大地震、文永【元年,公元一二六四年】之

                                                      

 

                                                      

大長星(大彗星)而開見一切經【之結果】,此國之中當有前代未起之二難,所謂自他返逼(自界叛逆、他國侵逼)之兩難也。是悉皆真言、禪門、念佛、持齋(律宗)等,以權小之邪法滅失法華真實之正法故,所招出之大災也。如今將自他國侵逼我國之事,我早就知之,故捨棄(捧)身命於佛神之【御】寶前,不恐刀劍、武家之責,晝奏於國主,夜則語於弟子們。然而真言、禪門、念佛者、律僧等,(捏造)種種之狂言,(策劃)重重之讒訴故,【我之諫言】不被敘用之間,【還】於處處被加刀杖,兩度蒙御勘氣(蒙處流罪),甚至有【龍口】擬刎頭之事也。P1‧12

 

1274.12.26 強仁狀御返事 ~ 金言 3.

勘大日本國當亡國之由來,則真言宗之元祖東寺之弘法及天台山(比叡山)第三之座主慈覺,此兩大師迷惑於法華經與大日經之勝劣,而隱沒日本第一之聖人傳教大師之正義以來,叡山諸寺付慈覺之邪義,高雄神護寺、南都七大寺隨弘法之僻見矣。自其以來,王臣仰邪師,萬民歸僻見。如是【心】諂曲既久,經歷四百餘年【故】,國漸衰,王法亦為盡。彼月支弗沙彌多羅王焚燒八萬四千寺塔,刎無量佛子之頸;此漢土會昌天子(唐武宗)滅失寺院四千六百餘所,令九國僧尼還俗;此等雖為大惡人,但仍不及我朝之大謗法。故青天瞋眼而睨此國,黃地(大地)含憤而動發夭孽(怪災)。P2‧9

 

1274.12.26 強仁狀御返事 ~ 金言 4.

國主,非世禍(此非世間一般之災難故),不知之(關於其原因什麼也不知道);諸臣,非儒家事(此為儒教以外之事故),不勘之(不思考災難之原因為何)。更且,為消此災夭而渴仰真言師,為却大難而供養持齋【僧】等。譬如火加薪,冰增水。惡法者彌貴(越是尊敬此等惡法),大難者益來(則國之大難越是增加),今此國真的即將滅亡。予粗先勘此子細(予已粗略先勘得此國難之原因)之間,捨棄身命為報國恩(為報國恩遂決定捨棄身命而申說此事)。而愚人之習,尊(過去遠遠之人)蔑(現今近近之人)歟,將又(又)信多人【所言之事】捨一人【所言之事】歟,故終【不為所用而】空送年月。今幸強仁上人以御勘狀曉諭日蓮。可然者(若可以的話),此次就奉驚天聽【於公場】決【斷是非哉】。又御勘狀云「危時易諫」,今既當其時歟。請速速申下鳳書(天子之詔勅)之御教書,跟我日蓮決斷是非而遣諸人之迷。若無其義(不這樣做的話),則本狀之文可謂為誑言歟。加上御勘狀之文皆以惡義也(幾乎是充滿惡義也)。所謂,以謗【法之】師謂為正師故歟。且御勘狀之文誠又以非為先。若上人【就這樣】默止【不翻自己之非】而空過一生的話,則定師檀共招泥梨(地獄)之大苦。切勿以一期(一生)之大慢而植永劫之迷因(徘徊於迷界之因)。【認為應】速速經天奏(上奏天皇),疾疾遂對面(公場對決)而翻邪見【為宜】。書不盡言,言

                                                     

 

                                                    

不盡心,悉悉(一切)期公場【對決】。P3‧1

 

1275.1.11 清澄寺大眾中 ~ 金言 1.

今年殊是辨明佛法之邪正之年歟。請將如下之種種事情說給淨顯房、義城房等知道。我日蓮以前度度要被殺害,並二度遭流罪,又要被斬首之事,並非特別有何世間之失。於從前自生身之虛空藏菩薩蒙賜大智惠;對於當時祈禱讓我成為日本第一之智者之事,覺得同情歟,而給與如明星之大寶珠而收之於右袖故,見一切經而粗知八宗及一切經之勝劣矣。而真言宗乃失法華經之宗,責此宗為重要之大事故,想先以此作為責禪宗與念佛

                                                       

 

                                                       

宗之僻見之序分。其故(其理由),月氏、漢土佛法之邪正且置之,日本國失法華經之正義,無一人不墮惡道之事,乃因真言宗如影隨身般地,每一山山寺寺法華宗都添上了真言宗,於是,如法(正直)之法華經修行添上了真言之十八道修行,又法華懺法附上了阿彌陀經而以阿彌陀懺法作開始,又天台宗之學者在行傳法之灌頂時,卻以真言宗為正,法華經為傍之故也。本來真言經是比爾前權經內之華嚴、般若還劣之經,但慈覺、弘法卻迷惑於此,或說同於法華經,或說勝,而於佛像之開眼,亦以大日經之佛眼法之印真言來開眼供養故,日本國之木畫諸像皆成無魂無眼者矣。最後成為天魔入替而滅【供養之】檀那之佛像矣。王法之欲盡(朝廷之欲亡),是也(此故也)。此惡真言來到鎌倉,又欲滅日本國。而禪宗、淨土宗等又是無法言喻之僻見者也。P1‧14

 

1275.1.11 清澄寺大眾中 ~ 金言 2.

雖知道此事若言出的話,則必關係到我日蓮之命,然為報虛空藏菩薩之御恩,建長五年〈公元一二五三年〉四月二十八日,於安房國東條鄉清澄寺道善房之持佛堂南面,對云淨圓房者及【清澄寺之】少許大眾,首次申說此事(諸宗之誤與法華經之勝),其後二十餘年之間不退轉地不斷申說故,或被逐出居所,或流罪等,昔聞不輕菩薩之杖木等難,今見日蓮之值刀劍之難也。日本國之有智無智上下萬人云,日蓮法師不可能勝過古之論師、人師、大師、先德。於是我日蓮為消除此懷疑,見正嘉【元年,公元一二五七年】之大地震、文永【元年,公元一二六四年】之大長星(大彗星)而勘云,我朝必有二個大難,所謂自界叛逆難、他國侵逼難也;自界【叛逆難】者,鎌倉權大夫北條義時殿之子孫必發生同室操戈;他國侵逼難者,必起自四方,其中當從西方強烈攻來,此完全是舉一國佛法皆錯誤故,因此【守護正法之】梵天、帝釋命他國令攻之也;今若再不用我日蓮之教導的話,則縱使有如將門、純友、貞任、利仁、田村之將軍百千萬人也敵不過【他國之攻】;此若不成真,則可信真言、念佛等之僻見矣;這樣說弘至今。P2‧11

 

1275.1.11 清澄寺大眾中 ~ 金言 3.

特別是,清澄山(清澄寺)之大眾若不思日蓮如同父母、三寶,則今生成為貧窮之乞者,後生必當墮無間地獄矣。何以故,東條左衛門景信(地頭東條景信)乃惡人,曾經獵取清澄寺所飼養之鹿,又欲房房(各各僧房)之法師等作念佛者之所從時,日蓮作為其敵而成為領家(日本中世莊園之領主)這一方之人,「清澄、二間二寺若隨屬於東條方的話,則日蓮要捨棄法華經」這樣書誓狀之起請,並結於我日蓮之御本尊之手而祈禱之際,一年之內兩寺就脫離東條之手也。此事虛空藏菩薩如何會見捨(棄而不顧)呢。清澄之大眾若不能心得我日蓮之人人,則不會遭天所棄捨乎。如斯說之,則愚痴者當會說日蓮在詛呪我們;然而乃思後生墮無間地獄之事悲慘故,而說者也。

                                                       

 

                                                       

領家之尼御前(領家之妻)女人也,愚痴故受人人之威脅,而與其同調【而背離日蓮之教導】矣。然而成為不知恩之人,令後生墮於惡道之事誠是可憐也,然又是我日蓮之父母曾受過其恩之人故,無論如何也要設法助其後生,這樣來祈禱著。P3‧7

 

 1275.1.11 清澄寺大眾中 ~ 金言 4.

云法華經之御經無別的事;就只在說「我乃過去五百塵點劫以來之先佛也(久遠實成之義),又舍利弗等必於未來成佛(二乘作佛之義);不信此者將墮無間地獄;非只我如斯說,多寶佛亦証明,十方諸佛亦出舌証明之;又地涌千界【之菩薩】、文殊、觀音、梵天、帝釋、日、月、四天、十羅剎【女】必守護法華經之行者」。因此成佛之道無他,無誤地解明過去之事、未來之事者法華經也,確實受持此法華經者是真之法華經之行者、成佛之道者也。我日蓮尚未見過筑紫,亦不知蒙古國之事,然以一切經勘之,所預言之蒙古來攻之事既已中的矣。因此,各位乃不知【法華經之】恩之人故,當墮無間地獄,這樣之主張會有誤歟。現在雖似不錯,但請看一下往後吧。【遭蒙古之攻】日本國將成為當今之壱岐、对馬也。其後,蒙古進攻安房國時,「此為日蓮房所說之事歟」偏執之法師等邊竦口而言邊墮於無間地獄之事,誠是可悲也可悲也。P4‧5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9/1275111.html

 

1275.1下旬 春之祝御書 ~ 金言 1. 

雖說與故南條殿(指南條時光之亡父南條兵衛七郎殿)之來往並沒有很久,然其對萬事有著不捨之心,故總是很親切,但卻於盛年即亡故,此離別實太令人悲傷,故特意從鎌倉至駿州上野之墓所參拜了。其後,雖思若有去駿河之便時,要再前往參拜,然此度入身延山乃避人耳目暗中來此故,就連西山入道殿也不讓其知道上,誠力不及也,雖好不容易經過墓所附近,實覺遺憾。為了完成此心願,打算於正月之內遣此御房(日興上人歟)於墓前讀【壽量品】自我偈一卷。P1‧4

 

1275.1下旬 春之祝御書 ~ 金言 2. 

御殿(南條兵衛七郎殿)無遺物,雖覺遺憾而悲嘆,然留有儀表堂堂之貴殿之事,誠是覺得喜悅也。故殿在樹之下、草葉之蔭,亦無訪人,又無法聽聞佛法,是如何地寂寞孤單歟,一思及此,淚就不能止。貴殿若與此度所遣之法華經之行者一起參詣墓所,則亡故之父上將是如何地高興歟、將是如何地高興歟。P1‧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9/12751.html

 

1275.1.24 大田殿許御書 ~ 金言 1. 

疑云。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三三藏,弘法、慈覺、智証三大師,【法華經和大日經】二經相對而判勝劣之時,或【云】理同事勝,或【云】劣於華嚴經;從而又,聖賢鳳文(珍貴之文章)有之,諸【先】德用之年久,此外,汝存【不同之】一義迷惑諸人,(更)驚天下耳目,豈非增上慢者【乎】,如何。答曰,汝等之不審(疑惑)尤最(亦是理所當然)也。如意論師(天親〔亦稱世親〕之師)之炳誡(明確告誡)提婆菩薩(付法藏第十四祖)之言,是也。彼狀如意論師之言)云「黨援之眾無競大義(不要和組黨徒來與你敵對之人們爭論大義),群迷(迷之眾生)之中無辨正論(不要去論正論,因無意義也)」,【如意論師】言畢而死。御不審(汝等之疑惑)當之(當為此)歟。雖然如此,但佛世尊演說法華經,一經(法華經)之中有二度之流通,重說一經(即涅槃經乃法華經之重說)而流通法華經。涅槃經云「若善比丘見壞法者,置不呵責驅遣舉處,當知是人佛法中(敵)」。善無畏、金剛智兩三藏,慈覺、智証二大師以大日權經破壞法華實經。而日蓮若恐世(恐懼世間)而不言之,則將成為佛敵歟。因此章安大師諫曉末代之學者云「壞亂佛法,佛法中怨。無慈詐親,是彼人【之】怨。能糾治者,即是彼親」。余見此釋,染肝(深感於心)故,捨身命糾明之也。提婆菩薩付法藏(傳授佛之教說)【之】第十四【祖】,師子尊者當【為第】二十五【祖】;或失命或刎頸等是也。P2‧6

 

1275.1.24 大田殿許御書 ~ 金言 2. 

疑云,論經經之勝劣是為何。答曰,法華經第七卷之藥王品云「有能受持是經典者亦復如是,於一切眾生中亦為第一」。此經之藥王品舉十喻而云超過「已今當」之一切經。【其中】第八之譬喻兼有上文(有上舉之文)。總之,如佛意者(若依佛之真意)非詮(則並非在揭明)經之勝劣,【乃是為了】法華經之行者勝一切之諸人之由【而】說之【也】。大日經等之行者,【乃】諸山、眾星、江河、諸民也。華法經之行者,【則】須彌山、日月、大海等也。而今之世輕蔑法華經如土如民,【然卻】崇重真言之僻人等為國師如金如王。依之,增上慢者充滿國中,青天為瞋,黃地(大地)致夭孽(起奇怪的變異)。如涓聚而破溝塹(堤防)【一樣】,民愁積而亡國等是也(正是此也)。P4‧3

 

1275.1.24 大田殿許御書 ~ 金言 3. 

問云,內【典】外【典】之所釋之中,如是之例有之乎。答曰,【唐朝之】史臣吳競上太宗之表云「竊惟太宗.文武皇帝之政化(政治及文化),自曠古而來未有如是之盛者。雖唐堯【帝】、虞舜【帝】、夏禹【王】、殷湯【王】、周之文【王】武【王】、漢之文【帝】景【帝】皆所未逮也」。今見此【奏】表【之文】,則可云太宗為【高】慢【之】王歟。政道至妙,所讚【者乃】超先聖也。章安大師讚天台云「天竺【之】大論【師】尚非其類,真丹【漢土】人師何勞及語,此非誇耀法相然耳」。從義法師(漢土北宋之天台宗僧)重讚云「龍樹、天親未若天台」。傳教大師自讚云「天台法華宗勝諸宗者,據所依(法華經)故。不自讚毀他。(希望)有智君子,尋經定(宗旨)」;又云「能持法華者,亦眾生中第一。已據佛說,豈自讚哉」。今以愚見勘之,善無畏、弘法、慈覺、智証等皆非只違佛意,或【亦為】法之盜人,或【亦為】逆傳教大師之僻人也。故或蒙閻魔王之責,或無墳墓,或寄事於入定(以死當作入定),或度度值大火大兵。【如此情形】不是違背了「權者(權且出現於世者)不會讓死骸蒙恥辱」這樣的本文(諺語)歟。P4‧13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9/1275124.html

 

 1275.1.27 四條金吾殿女房御返事 ~ 金言 1. 

雖於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所說之十種譬喻,可以見到示一切經和法華經之勝劣,然釋尊之御本心並非如此。真正的意思是,一切經之行者和法華經之行者作比較的話,則法華經之行者如日月,諸經之行者如眾星、灯、炬,這才是釋尊要說之本意也。若問以何知此事,則十譬第八之譬中,有說到一個最重要之事;即所謂「此經(法華經)亦復如是,一切如來所說,若菩薩所說,若聲聞所說,諸經法中最為第一】有能受持是經典者亦復如是,於一切眾生中亦為第一之經文也。此二十二字一經第一之肝心也,開一切眾生之迷之智慧之眼目也。文之(意),「法華經之行者如日月、大梵天王、佛一樣的尊貴,大日經之行者如眾星、江河、凡夫般卑小也」這樣說之經文也。因此,此世中在家之男女及出家之僧尼無差別,總地來說,法華經受持之人可為一切眾生之主,當為佛所御覽,亦當為梵天、帝釋所尊敬者乎,高與之情言不能盡。P1‧4

 

1275.1.27 四條金吾殿女房御返事 ~ 金言 2. 

又此經文晝夜思案朝夕讀誦時,理解到此經文要說者,並非單是指法華經之行

四條金吾殿女房御返事                                                

 

四條金吾殿女房御返事                                                

者。經文「有能受持是經典者」之者字讀為「人」故,會認為是指此世中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中信奉法華經之人吧,但實際並非如此。於其後之經文,釋尊就此「者」字有再重說一次,就是「若有女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能受持者」之文,知道「者」乃女人之事也。日蓮見法華經以外之一切經時,完全不想成為女人。有的經定女人為地獄之使,有的經說其為大蛇,有的經說其如彎曲之木,甚至有的經說「女人乃燒失成佛之種之人」。不但是佛法,於佛典以外之一般書籍,有名榮啟期之人,於舉人生之三樂中有謂「無女樂」者,說於天地中不生為女人乃一樂也。又定古代漢土之夏、商、周三朝滅亡之災禍乃起自三女(妹喜、妲己、褒似),在這樣的情況中,只有法華經說「受持此經之女人,非只超過一切之女人,甚至猶勝過一切之男子」。總之,即使被一切人誹謗,但對女人來說,只要能夠被自己所愛的男人覺得是「可愛的人」,那就心滿意足了。與此相同的,如果是被一切人憎恨,那並沒有什麼,只要能夠讓釋迦佛、多寶佛、十方諸佛,乃至,梵王、帝釋、日月等認為是「可愛的人」,則何苦之有。若連法華經都褒獎的話,則如何會有沒面子之事呢。P1‧14

 

1275.1.27 四條金吾殿女房御返事 ~ 金言 3. 

夫左衛門殿,於在家之人中,是日本國無人可與並肩的法華經之信者也。作為其伴侶的妳是日本第一之女人也;其尊貴就法華經而言,就像「一身体現法華經之功德」的龍女一樣的尊貴,而這正是佛所思維的吧。「女」之文字讀為「依付」。就如同藤蔓依付松樹而向上伸展一樣,女人依夫之力而拓展道心,因此今請妳依賴左衛門殿為師,讓其來引導妳的法華經信仰之道,當恰好也。若能這樣做,三十三歲之厄一定轉為承受三十三之幸。仁王經之「七難即滅七福即生」者是也。當越來越年輕,福亦續增也。P3‧5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9/1275127.html

 

1275.2.7 富木殿御返事 ~ 金言 1. 

又此帷子是齡至九旬之悲母送給愛子之物。為此,親自凝老眼,盡身命。我富木作為子之身,此帷子之恩難報這樣思故,而轉送給我日蓮者乎。日蓮又此恩難報,然而又當不會歸還。我會穿著此帷子在日天子之御前,稟告詳細之情形,所以釋梵諸天

  殿                                                     

 

  殿                                                     

亦定當能承知。雖然只是一件帷子,但應給十方諸天知道此事。就如同集露於大海,加土於大地一樣;當生生不失,世世不朽矣。P1‧12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9/1275127.html

 

1275.2.7 可延定業御書 ~ 金言 1. 

夫病有二,一、輕病,二、重病。就連重病,若值善醫而急加對治,則命猶存;何況輕病耶。業有二,一、定業,二、不定業。連定業若好好懺悔都必消滅,何況不定業耶。法華經第七【卷之藥王菩薩本事品】云,此經則為閻浮提人病之良藥。此經文法華經之文也。一代之聖教皆如來之金言,無量劫以來不妄語之言也。就中此法華經乃佛正直捨方便之真實中之真實【之教】也。【故】多寶【如來】加証明,諸佛添給舌相。如何會是虛事呢。P1‧3

 

 1275.2.7 可延定業御書 ~ 金言 2. 

加上又記有最第一之秘事;此經文是「後五百歲,二千五百餘年之時,將有女人得病」這樣預言之經文也。阿闍世王御年五十之二月十五日,身出現大惡瘡。大醫耆婆力亦不及,三月七日必死而墮無間大城。五十餘年之間之大樂(榮華)一時滅失,一生之大苦齊集於三七日(二十一日)之間。雖是定業之壽命,然佛重演說法華經,名涅槃經而授與大王時,身之病忽地平癒,心之重罪亦一時如露一樣地消失。佛滅後一千五百餘年,【漢土】有名陳臣之人,言知天命而定壽命為五十年,但值天台大師而延十五年之命,至六十五還健在。又如【法華經】所說的【其罪畢已,臨命終時,

                                                       

 

                                                       

得聞此經,六根清淨,神通力故,增益壽命】不輕菩薩更增壽命,行法華經而延定業。彼等皆男子也,雖不是女人,然行法華經而延壽。又陳臣非當後五百歲【之末法時代】,如【不合時節之】冬之稻米、【非常稀少之】夏之菊花。今末法時代,女人行法華經而轉定業(延壽命)之事,如秋之稻米、冬之菊花,誰會大驚小怪。因此日蓮祈悲母之平癒時,不僅現身之病得治,且延了四年之壽命。今您作為女人之御身而身受病痛,當試著建立法華經之信心。P1‧9

 

 1275.2.7 可延定業御書 ~ 金言 3. 

謂命之物乃一身第一之珍寶也,即便是延一日的話,也超過千萬兩之金。之所以說法華經超過一代之聖教而非常美妙,乃【因有】壽量品之故也。雖是閻浮第一之太子,然若短命的話,那將比草還無常。雖如日輪之智者,然若夭死的話,那將劣於活著的犬。應早積心之財,急加對治。P2‧8

 

1275.2.7 可延定業御書 ~ 金言 4. 

若連身之財都不珍惜的話,則此病將難治。一日之命勝過三千【世】界之財【寶】。請先令看到心志再來作請求。法華經第七卷之藥王菩薩本事品「與其以三千大千世界之財來供養,不如燒手之一指來供養佛和法華經」這樣說者,正是此意也。命珍貴超過三千【大千世界】。而尼御前年齡亦不高,且又值遇法華經。多長生一日當可多積功德。誠是應珍惜之命也、應珍惜之命也。請親自書寫御姓名及御年,專程派人送來。當為您向大日月天來祈念病氣平癒。伊予殿(尼御前之子)亦非常悲歎故,讀誦自我偈向日月天來祈念矣。P3‧3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9/127527.html

 

 1275.2.16 新尼御前御返事 ~ 金言 1. 

就在遙遙忘卻故鄉之事時,今見此甘海苔,不禁辛悲充滿胸臆。此正是片海、市河、小湊(宗祖誕生之地)之磯之邊(岩石之海邊)之昔見之甘海苔也,色形味道皆不變。而為何我之父母已不在了呢,估計錯之遺憾,淚難押。此就止矣。P2‧1

 

1275.2.16 新尼御前御返事 ~ 金言 2. 

然而,經文就在眼前也。懷疑之人人應著實地尋究經文之有無。以前代無有書作而來非難,這樣思者乃僻案(愚見)也。例如,釋迦佛為了悲母之孝養,隱於忉利天,一閻浮提之一切諸人不知之事也。但目連尊者一人知此。此又佛之御力也。佛法雖在眼前,但若無機【根】則不顯,時若未至則不傳之事,法爾之道理(自然之道理)也。例如,大海之潮隨時而增減,天上之月之上下【來回】盈虧一樣。P2‧12

 

1275.2.16 新尼御前御返事 ~ 金言 3. 

今此御本尊,教主釋尊五百塵點劫以來秘於心中,出現於世四十餘年,其後又經法華經中之迹門,自寶塔品事起而顯說於壽量品,至神力品、屬累品而事極;金色世界之文殊師利、兜史多天宮之彌勒菩薩、補陀落山之觀世音、日月淨明德佛之御弟子藥王菩薩等諸大士,雖我也我也這樣來期望,然不能如願。是等菩薩雖是世所共知智惠巧妙有才學之人人,然【歸依之】日尚淺,學【問】亦剛開始,當難忍末代之大難。佛「我五百塵點劫以來有隱於大地之底之真弟子,打算讓給(傳給)此弟子」這樣說明,而於從地涌出品召出上行菩薩等,讓給法華經本門之肝心妙法蓮華經之五字,並告誡云「決不可於我滅度後之正法一千年及像法一千年之間弘通」。末法之始,謗法之法師充滿一閻浮提,諸天發怒,彗星劃過一天,大地如大波般舞動。大旱魃、大火、大水、大風、大疫病、大飢饉、大兵亂等之無量之大災難並起,一閻浮提之人人各各着甲胄、手握弓杖時,而諸佛、諸菩薩、諸大善神等之御力不能及時,諸人皆死而墮無間地獄之事如雨般劇烈時,此【妙法蓮華經】五字之大曼荼羅,身帶心存的話,則諸王當可扶國,萬民亦可脫災難矣。乃至可脫後生之大火炎,佛這樣記置矣。P3‧1

 

1275.2.16 新尼御前御返事 ~ 金言 4. 

而日蓮雖非上行菩薩,然早已略知此事者,想應為彼菩薩之御計歟,此二十餘年之間一直在弘通妙法蓮華經。此法門弘通的話,則經文說「如來現在 猶多怨嫉 況滅

新尼御前御返事                                                     

 

新尼御前御返事                                                     

度後」,「一切世間 多怨難信」,而第一之怨敵(指俗眾增上慢)者,國主及郡鄉等之地頭、領家、萬民等也。(指第一之怨敵)又因第二(指道門增上慢)第三(指僭聖增上慢)之僧侶之讒訴,對【法華經之】行者或惡口、或罵詈、或加刀杖。P3‧13

 

 1275.2.16 新尼御前御返事 ~ 金言

安房國(今千葉縣之南端)東條鄉雖為邊國,然如同日本國之中心。其故,天照太神垂跡(居住之地)也。昔雖垂跡於伊勢國(今之三重縣之大半),然國王御歸依八幡(八幡大菩薩)、加茂(加茂神社)等深,對天照太神之御歸依淺故,於太神瞋時,名源右將軍(源賴朝)之人,持御起請文,命會賀之小大夫(渡會光倫,伊勢神宮之神職人員)領受天照太神,於伊勢之外宮忍納(暗中供奉)故,合乎太神之御心歟,此故賴朝成為手握日本之將軍矣。(賴朝)定東條郡為天照太神之御栖(御住所)。因此,此太神今不在依勢國,而是住在安房國東條郡歟。例如八幡大菩薩昔雖在西府(九州之太宰府),中頃移至山城國(今京都府之東南部)之男山(山名),今則住於相州(今神奈川縣)鎌倉之鶴岡。此亦如斯(此亦和天照太神一樣)。日蓮,一閻浮提之內,最初於日本國安房國東條郡(即東條鄉)開始弘通此正法。因此,【念佛信仰之】地頭雖成為敵,然彼之勢力半分已滅,今只剩半分P4‧5

 

1275.2.16 新尼御前御返事 ~ 金言

領家之大尼御前虛偽愚痴,有時信,有時破。不定上(輕易就改變上),於日蓮蒙幕府之罰時已完全捨棄法華經了。日蓮自從前以來每於見面時常說「難信難解」者,此也。若為了扶日蓮之重恩之人之大尼御前,而授與此御本尊的話,則【法華經之守護神】十羅剎女定當認為日蓮乃偏頗之法師矣。又如經文,對不信之人不授與御本尊,日蓮雖可無偏頗,然此事若不能令大尼御前知道自身之過失的話,則當會恨日蓮。此由(此事)已委細書於致助阿闍梨(與清澄寺有關係之高位之出家人)之信中。請召其令參見大尼御前。

至於您,雖為大尼御前之御一族,然御信心顯於色。無論是在佐渡國,或隱棲於此國以來,度度蒙受御厚意,沒有見到鬆懈的樣子,故讓與(授與)御本尊。即使如此最後會如何呢,這樣憂慮之心情,如履薄冰,如面對著大刀一樣。P5‧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9/1275216.html

 

1275.3.6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 金言 1. 

(接受)容易,但(要不間斷地持)則難也。而成佛在持(然而,成佛是在不間斷地持的情況下成就的)。念誦三世諸佛之大事之南無妙法蓮華經就是持也。法華經勸持品云「護持佛所囑【之法】」。天台大師云「信力【之】故受,念力【之】故持」。又寶塔品云「此經難持 若暫持者 我即歡喜 諸佛亦然」。P1‧10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9/127536.html

 

 1275.3.10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 ~ 金言 1. 

問曰,華嚴【經】之時,別圓(別教及圓教)之大菩薩【之開悟】,乃至觀經(觀無量壽經)等之諸凡夫之得道,如何(應如何來思考才好呢)。答曰,彼等眾者若【只】以【成道之】時論之的話,則於其經似得道(似有各各之經之利益),然以實勘之三五下種之輩也(實際上是三千塵點劫、五百億塵點劫之昔聞法華經所下之佛種結實〔結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                                                   

果〕了,而以各各之經為助緣而得脫也)。問曰,其証據如何。答曰,法華經第五卷從地涌出品,就同經(法華經)之聽眾,這樣說「是諸眾生 世世已來 常受我化,乃至,此諸眾生 始見我身(今生於華嚴經之會座始見我身),聞我所說 即皆信受 入如來慧」。天台釋云「眾生久遠(今之眾生於久遠之昔下過佛種)」,妙樂大師承此云「雖脫在現(雖成佛之利益在現世),具騰本種(然其真實之原因,乃於久遠之昔下過佛種)」,又云「故知,今日之逗會乃赴昔成熟之機(今日釋尊之說法,乃是為了於過去世所下之法華經之佛種成熟了的眾生)」這樣說明。經【文】、釋【文】顯然上,不待(不需)我之說明。【此佛種之重要性就】例如王【之】女【也好】與【卑】下【之】女【也好】,【若】不下天子【之】種子,【則其子】不【能成】為國主【一樣】。P3‧11

 

1275.3.10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 ~ 金言 2. 

問曰,大日經等,得道者【之情形】如何。答曰,雖有種種之異義(不同之見解),繁故,不載之。但總之,彼彼之經經若不說種熟脫,則還同灰斷(無論是什麼樣的經典,若不說種熟脫之三益,則佛之化導之真實之面貌就無法清楚故,所以還同於為了滅煩惱而將身、心都灰斷之小乘教之悟)化無始終之經也(乃無成佛之實義之經典也)。而真言師等所談之即身成佛,就譬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和篡取王位卻反而自取滅亡之王莽、趙高之輩是完全一樣;這就是今之真言家也。P4‧11

 

1275.3.10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 ~ 金言 3. 

若依此等(以上所述之化導法則)來論的話,則於佛滅後有【正法、像法、末法】三時,於正像二千年之間猶【過去世】下【過】【佛】種者有之,就例如如來在世之法華以前之四十餘間一樣,所以不許不考慮機根就輕率地說給法華經。今既入末法,【於如來】在世結緣【法華經】者【其數】漸漸衰微,權實二機(依爾前權經或法華實教而得佛果之人)皆悉盡矣。於此末世之今,正是彼不輕菩薩出現,令擊毒鼓之時也(擊塗了毒之大鼓,聞之者必死[譬喻必能結斷煩惱]一樣地,強說法華經令聽聞而下佛種之時也)而今時之學者迷惑於時、機(此化導之法則),【時都已經是末法了】,卻或弘通小乘,或授與權大乘,或雖演說一乘【法華經】,然卻不知應以【肝心之】題目之五字來下種之由來。P5‧1

 

 1275.3.10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 ~ 金言 4. 

佛滅後有三時。所謂正法時代一千年,其前五百年,迦葉、阿難、商那和修、末田地、脇比丘等,一向以小乘之藥對治眾生之輕病,而弘通增一阿含等之四阿含經及十誦、八十誦等之諸律及相續解脫經等之三藏教。此等成爲後來所稱的律宗、俱舍宗、成實宗。其後之五百年,馬鳴菩薩、龍樹菩薩、提婆菩薩、無著菩薩、天親菩薩等諸大論師,初始時通達諸小聖(小乘之聖者)所弘之小乘經,其後一一破失了(逐一論破)彼義(小乘經之義)而弘通諸大乘經。是又以中藥對治眾生之中病。經典的話,就是所謂的華嚴經、般若經、大日經、解深密經等;宗的話,就是三論宗、法相宗、真言宗、禪法(禪宗)等也。P7‧1

 

1275.3.10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 ~ 金言 5. 

問曰,迦葉、阿難等諸小聖為何不弘通大乘經。答曰,一、自身不堪(無只弘大乘經之力量)故,二、無所被之機(能容受大乘經之眾生)故,三、從佛不讓與(未得佛之讓與)故,四、(可弘大乘經之時)不來故。問曰,龍樹、天親等為何不弘一乘經(一佛乘之法華經)。答曰,有四義,如先之四個理由。P7‧7

 

1275.3.10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 ~ 金言 6. 

其次像法時代一千年,月氏佛法渡來於漢土之間,前四百年南北諸師(江南三師與江北七師)異義蘭菊(各有各的主張,如蘭、菊之不同)東西佛法(佛法之是非)未定。四百年之後,五百年之前,其中間一百年之間,南岳、天台等出現於漢土,粗弘宣法華之實義,然而於圓慧(法華圓教之理解)、圓定(法華圓教之修行)雖【尊敬】為國師,但圓頓之戒場(法華圓教之戒壇)未建立故,所以舉國不仰為戒師。六百年以後,法相宗自西天(月氏)來,唐太宗皇帝用之故,歸依天台法華宗之人漸薄。就兹得隙(利用這個空隙),之前被天台大師論破的華嚴宗,以則天皇后為後盾又再次興起,吹噓比天台宗還勝。唐第八代玄宗皇帝之時,真言宗始自月氏傳來。即開元四年善無畏三藏之大日經、蘇悉地經,開元八年金剛智、不空兩三藏之金剛頂經,如此,真言三部經自天竺持來於漢土。【同時】彼等見聞天台之釋而智發,而作真言經典之注釋書,謂「大日經與法華經為一經,但大日經又加上事相之印及真言故,號密教,所以勝法華經」,反以權經(貶抑)實經,然而漢土學者不知此事。P8‧11

 

1275.3.10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 ~ 金言 7. 

相當於像法之末八百年之時,傳教大師託生於和國(日本國),非但糾明華嚴宗等【南都】六宗之邪義,並且建立南岳、天台未弘之圓頓戒壇於叡山,日本一州之學者一人不留地皆成為大師之門弟。但關於天台宗與真言宗之勝劣,雖知真言宗之誑惑,但不明示。總歸,贈於末法(關於此問題讓與末法之導師)歟。此等為傍論(無關今之論旨)之故,且置之。吾師傳教大師三國未弘之圓頓大戒壇建立於叡山,此完全是持用上藥(上品之藥)為治眾生之重病是也。P9‧5

 

1275.3.10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 ~ 金言 8. 

大覺世尊以佛眼鑑知於末法,為令對治此逆謗(五逆、謗法)二罪,留置【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一大秘法。所謂(其儀式之情形),法華經本門久成(久遠實成)之釋尊和寶淨世界之多寶佛,於高五百由旬廣二百五十由旬之大寶塔中,二佛並座宛如日月,十方分身諸佛,於高五百由旬之寶樹下並敷五由旬之師子座,如眾星【般】列座。於四百萬億那由他之大地(世界)三佛(釋尊、多寶佛、分身諸佛)充滿於二會(虛空及大地之二會)之儀式之姿,既勝華嚴【經】寂場(寂滅道場)之華藏世界,亦超【並居於】真言【胎藏界及金剛界】兩界之【兩曼荼羅之】千二百餘尊【之聖眾】。【的確可以說是】一切世間之眼【之光景】也。於此大會(大儀式之會座),釋尊舉六難九易而諫曉(規勸)此經之弘通於諸大菩薩。接受此諫曉,金色世界之文殊師利菩薩、兜史多宮之彌勒菩薩、寶淨世界之智積菩薩、補陀落山之觀世音菩薩等,及頭陀(清淨之行)第一之大迦葉、智慧第一之舍利弗等,統領三千世界之無量之梵天、居住於須彌山頂之無邊之帝釋,照耀四天下之阿僧祇日月,護持十方世界之佛法之恒沙四天王,又大地微塵之諸龍王等,雖皆競望我我被付囑此經,然世尊(釋尊)都不許之。P10‧11

 

1275.3.10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 ~ 金言 9. 

爾時【釋尊】從下方之大地召出【從前】未見今【日始】見之四大菩薩,所謂上行菩薩、無邊行菩薩、淨行菩薩、安立行菩薩也。此之大菩薩各各具足六萬恒河沙之眷屬,其形貌威儀,以言難宣,以心不可(推量)。例如漢王(漢高祖)四將比之於商山四皓(輔佐漢高祖之子惠帝之四賢人)簡直就是天地雲泥【之別】也。此四大菩薩亦復如是,出現於法華經說法之會座,來莊嚴三佛(助釋迦、多寶、十方分身之三佛),倒謗人(謗法者)之慢幢(高慢之幢)就宛如大風之吹小樹枝,又會眾(法華會座之大眾)之致敬心就如同諸天之從帝釋。P11‧7

 

 1275.3.10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 ~ 金言 10. 

爾時大覺世尊(釋尊)演說壽量品,然後於神力品示現十神力(十種之神通力)而付囑於四大菩薩。其所囑之法何物乎,法華經【一部】之中捨廣取略,【更】捨略取要,所謂妙法蓮華經之五字,名体宗用教之五重玄(具備法華經之「名稱」和「体理」和「修行」和「力用」和「教相」之五個深義之妙法蓮華經之五字)也。此四大菩薩,釋尊成道之始,不來寂滅道場之(會座);如來入滅之終,【亦】不至拔提河之邊。非但如此,靈山八年之間,進則迹門序【分】正【宗分】之儀式不與文殊、彌勒等發起影響(促使佛說法並助佛之化導)之諸聖眾同列,退則本門流通【分】之座席不與觀音、妙音等發誓弘經之諸大士交往。但持此一大秘法隱居於本處(本來之住處大地之下)之後,於佛滅後的正像二千年之間未曾一度出現。總歸,此乃佛專限於末法之時弘通,而付囑於此等之大士故也。P13‧1

 

1275.3.10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 ~ 金言 11. 

正法一千年之前五百年,一切聲聞涅槃(入滅)了。後五百年,他方來之菩薩大還向(返回)本土了。入像法之一千年,文殊、觀音、藥王、彌勒等誕生為南岳(觀音之再誕)、天台(藥王之再誕),示現為傅大士(彌勒之再誕)、行基(文殊之再誕)、傳教(天台之後生)等而利益眾生。今入末法,此等諸大士皆隱居於本處。此外應守護閻浮(一閻浮提)之天神、地祇或去他方,或雖住此土然不守護惡國,或不嚐法味(沒有嚐到法華經之法味故)而無守護之力。例如非法身大士不入三惡道(若非証得一分之中道之理之法身大菩薩無法墮入三惡道來救眾生),【此乃因三惡道之】大苦難忍故也。而地涌千界之大菩薩,一、多塵劫以來一直住於娑婆世界也,二、自久遠之昔初發心之時以來即隨侍釋尊之弟子也,三、娑婆世界眾生最初下種之菩薩也。如是等宿緣之方便(和娑婆世界之因緣之深)超過諸大菩薩。P14‧1

 

1275.3.10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 ~ 金言 12. 

問曰,(地涌菩薩末法出現而利益眾生之)証據如何。【答曰】法華經第五卷涌出品云「爾時他方國土 諸來菩薩摩訶薩 過八恒河沙數,乃至,爾時佛告諸菩薩摩訶薩眾『止,善男子,不須汝等護持此經』」。就此,天台大師云「他方【國土來集之菩薩與】此土(此娑婆世界)結緣【之】事淺【故】,雖欲宣授必無巨益」,妙樂大師云「尚不偏【重】付【囑】他方菩薩,豈獨【付囑於】身子(舍利弗)【耶】」,又云「告八萬大士者(釋尊制止他方國土來集之八萬大菩薩者),乃至,如今之下文召於下方,尚待本眷屬(乃為了之後自大地之下召出自己之本眷屬之地涌菩薩也)。驗餘未堪(明白他方之菩薩不堪末法之弘經)」這樣說明。經釋(經文及注釋)之心,云迦葉、舍利弗等一切聲聞,文殊、藥王、觀音、彌勒等迹化【之菩薩】、他方【來集】之諸大士,不堪於末世弘【法華】經也。

同涌出品云「我娑婆世界自有六萬恒河沙等菩薩摩訶薩,一一菩薩各有六萬恒河沙眷屬,是諸人等能於我滅後,護持讀誦廣說此經。佛說是時,娑婆世界三千大千國土,地皆震列,而於其中有無量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同時涌出。乃至,是菩薩眾中,有四導師,一名上行,二名無邊行,三名淨行,四名安立行。於其眾中最為上首唱導之師」。【承此】天台云「是(釋尊)弟子應弘我法」,妙樂云「子弘父法」,道暹云「付囑者,此經唯付下方涌出菩薩。何故爾,由【於】法是久成之法(久遠之佛証得之法)故,付久成之人(付囑給久遠之過去所教化之菩薩)」這樣說明。此等之大菩薩利益末法眾生之事,猶如魚之(熟習)於水,鳥之自在於天一樣。又末法惡世之眾生,遇此之大士而下佛種之事,就例如水精之向月而生水,孔雀之聞雷聲而懷妊一樣。天台云「猶如百川應順海潮,緣牽應生(被有緣之眾生牽引而地涌菩薩應生)亦復如是」。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                                                   一五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                                                   一六

慧日大聖尊(釋尊)以佛眼(預先)鑑之,故捨棄諸大聖,召出此四聖而傳給要法之五字,而定末法之弘通也。問曰,要法之經文如何。答曰,以「口傳」傳之。

【對地涌菩薩付囑完了要法】釋尊然後,為了正像二千年之眾生,自寶塔出而住立於虛空,以右手摩文殊、觀音、梵帝、日月、四天等之頂,如是三返,法華經之要法之外之廣略二門並前後一代之一切經,付囑此等大士。此是為了正像二千年之(眾生)也。其後,至涅槃經之會,重說法華經並前四味之諸經,而授與文殊等之諸大菩薩。此等,【法華經之大收穫後,像拾落穗一樣】捃拾遺囑(遺漏之付囑)也。爰以(由此可知),於滅後之弘經,隨佛之所囑而有弘法之限。所以迦葉、阿難等一向弘通小乘經而不說大乘經,龍樹、無著等只說權大乘經而不弘通一乘真實之法華經。設雖說之,也才略為指示之,或迹門之一分宣之而全不談化道之始終。接著,南岳、天台等為觀音、藥王等之化身,小大、權實、迹本二門、化道之始終、師弟【子】之遠近等悉宣之,又立已今當之三說來判【法華經】一代超過之由,勝天竺諸論,過真丹(漢土)眾釋。舊譯、新譯(唐朝玄奘以前又以後)之三藏(全)不及此【二】師,顯【教】密【教】二道之元祖怎麼也不敢與其敵對。雖然如此,但此二師只以【法華經】之廣略為本,而不能付手於肝要之五字。自身雖存之(內心雖知道肝要之五字),然不敢及於他傳(傳於他人)。此完全是因尊重【釋尊】之付囑故也。P14‧12

 

1275.3.10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 ~ 金言 13. 

又傳教大師於佛滅後一千八百年,相當於像法之末生於日本國。小乘、大乘、一乘之諸戒,一一分別(細察)之,而以【大乘】梵網【經之十重禁戒、四十八輕戒】、瓔絡【經之十無盡戒】之別受戒破失(否定)小乘之二百五十戒,又以法華【經】普賢【經法華經之結經】之圓頓大王之戒(像大王一樣的圓頓戒)責下(破折)諸大乘經之臣民之戒。此之大戒(圓頓戒),【釋尊說法華經的】靈山八年除外,一閻浮提之內所未有之大戒也,而傳教大師建立授與此大戒之大戒場於叡山。於是八宗共(拋棄)【自身之】偏【見】執【著】,而舉一國為【傳教大師之】弟子。【自百濟來之】觀勒之流之三論宗、成實宗,【入唐師事玄奘之】道昭【從漢土】渡來之法相宗、俱舍宗,良弁所傳之華嚴宗,鑑真和尚所渡之律宗,又弘法大師之門弟等,誰不持圓頓之大戒呢。違背此義者,逆路(與自己之師敵對)之人也。信仰此戒者,傳教大師之門徒也。【源信於一乘要決】記云「日本一州圓機純一(一律都是圓教之機根),朝野遠近同歸一乘(一佛乘之教)」者,是謂歟。P17‧1

 

1275.3.10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 ~ 金言 14. 

【正法時代之】迦葉、阿難、龍樹、天親等,【及像法時代之】天台、傳教等之諸大聖人,知而未弘宣之肝要秘法,法華經之文赫赫(明明白白)也。同時,以往之一切論、釋等不載(不揭示此事)亦明明也。生知(天生之聖人見經文)自【己】可知;賢人值遇明師,應信之。而罪根深重之輩以邪推(錯誤偏見的想法)而輕【蔑】人【師】不信之。然而,如果有姑且停耳聽聞本意之念頭的話,則思當教導令聞之。

於大集經第五十一卷,大覺世尊語於月藏菩薩云「於我滅後五百年中解脫(得悟者)堅固(很多),次五百年禪定(行禪定者)堅固〈已上一千年〉。次五百年讀誦多聞(精進於經典之讀誦和說法之聽聞者)堅固,次五百年多造塔寺(為了得到利益而盛造寺院及佛塔者)堅固〈已上二千年〉。而次之【第五之】五百年,於我法中鬪諍言訟(互相主張己說之優越而爭論不休)白法隱沒(正確之法遂消失)」。今入末法二百二十餘年,相當於「於我法中 鬪諍言訟 白法隱沒」之時也。於法華經第七卷藥王品,教主釋尊與多寶佛共語於宿王華菩薩云「我滅度後後五百歲中(第五之五百年中) 廣宣流布 於閻浮提 無令斷絕 【不可讓】惡魔、魔民、諸【之】天、龍、夜叉、【食人之精氣之】鳩槃荼等得其便(得到趁隙而入之機會)也」。以大集經之文【思】案之,前四個五百年如佛之記文(預言),既令符合了,第五之五百歲之一事豈唐捐(豈可成虛事歟)。(所以)當世為体(今世之情況),大日本國與大蒙古國鬪諍交戰,【此豈非】相當於第五之五百年【之經文之實現】歟。以彼大集經之文惟此法華經之文,則「後五百歲中 廣宣流布 於閻浮提」之【藥王品之】鳳詔(珍貴之佛詔),豈非【指此】扶桑國乎。

彌勒菩薩之瑜伽論云「東方有小國,其中唯有大乘種姓(其國之眾生唯依大乘之教來救濟)」。慈氏菩薩(彌勒菩薩)相當於佛滅後九百年赴無著菩薩之請,從兜率內院下來中印度演說瑜伽論。是乃或隨於權機(相應於權教之機根),或【隨】順於【佛之】付囑,或依於時【代】,而弘通權經(方便之教)。然而法華經涌出品之時,彌勒菩薩見地涌菩薩們儀表堂堂之姿,而疑教導之師釋尊之近成(近時之成道)之間,佛【於是】赴於請(應彌勒菩薩之請)而演說壽量品,顯自身之久遠之成道。至分別功德品【時】,獎勸地涌菩薩云「惡世末法時 能持是經者」。彌勒菩薩非於自身之付囑故,雖不弘之,然親於靈山會上聽聞「惡世末法時」之金言故,所以說瑜伽論之時,末法於日本國,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                                                   二三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                                                   二四

地涌菩薩【出現】可令流布法華經之肝心之由,(預先)示之也。〈即前述之「東方有小國,其中唯有大乘種姓」〉。肇公(鳩摩羅什之弟子僧肇)翻經記(法華經翻經後記)云「大師須梨耶蘇摩左手持法華經,右手摩鳩摩羅什之頂而授與云『【就像所謂】佛【之】日(太陽)入於西【山】【其教雖隱沒】然遺耀(殘光)(照)於東【之天空一樣】,此經典有緣於東北,汝慎傳弘』。予拜見此記文,兩眼如瀧(兩眼不禁漾出了淚水),一身遍悅。「此經典有緣於東北」也。西天之月支國乃未申之方(位於日本之西南方),東方之日本國乃丑寅之方(正恰好位於印度之東北方)也。於天竺有緣於東北者,豈非日本國哉。遵式之筆(遵式之天台別集)云「【佛教】始自西傳,猶月之(出自西空)。今復【自】東返,猶日之昇【於東天】」。【佛教】正像二千年【之間】,自西流東,如暮月(夕月)之始自西空。【今回】末法【之初之】五百年【間】【佛法】自東入西,似朝日之出自東天。P22‧3

 

1275.3.10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 ~ 金言 15. 

根本大師之記(傳教大師之法華秀句)云「語代則像【法時代之】終末【法時代之】初,尋地(若問國土)則唐【土之】東(靺鞨國)【之】西【之邊國日本】,原人(若探求眾生如何)五濁之生(受生於五濁充滿之惡世中)【互相展開】鬪諍之時。【法華】經【法師品】云『【而此經者 如來現在】猶多怨嫉 況滅度後』,此言良有以故」,又於守護國界章云「正像稍過已,末法太有近。法華一乘機(依法華經之一佛乘之教來救濟眾生之時代),今正是其時。何以得知,安樂行品云『末世法滅時』也」。此釋,(言辭)【優】【故,】【所以其】【大部分】【了起來】,【因此】讀之人難解(其正確之意思)歟。傳教大師之語似我時(在說自己之時代),【然內】心【實則在】示末法【時代】也。大師出現之時,佛滅後一千八百餘年也。以大集經之文勘之,大師存生之時,相當於第四【個五百年】多造塔寺堅固之時,全非第五【個五百年】鬪諍堅固之時。今於守護國界章有「末法太有近」之言,從而定知法華秀句之「鬪諍堅固」之筆非指我時(傳教大師自己之時代)也。P24‧13

 

 1275.3.10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 ~ 金言 16. 

而予雖非地涌菩薩之一分(雖沒有一分擔任地涌菩薩之職務),然兼知此事,故先於地涌之大士之前,粗示五字。就像【作為】西王母【來時】之先相之青鳥【之現姿】【又】客人之來之鳱鵲【(山鳥名,能知未來事)的預先鳴叫】一樣。令弘通此大法之【方】法(為了弘通此妙法五字之大法),必安置(具備)一代之聖教,習學八宗之章疏,然則(因此)予所持之聖教多多有之,雖然(雖然這樣),但是兩度御勘氣(伊豆和佐渡之兩度之流罪)及眾度之大難之時,或一卷二卷散失,或一字二字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                                                   二五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                                                   二六

脫落,或魚魯之謬誤(文字書寫錯誤),或一部二部損朽。若默止(就這樣)過一生之後,弟子等定謬亂出來之基(必成為弟子們錯誤、混亂出來之原因)也。爰以(所以)【在】愚身老耄(衰老)以前欲糾調(調正)之。而如風聞(所聞)者,貴邊【之下總國曾谷之領地內】及大成金吾殿之越中【國】御所領之內(之領地內),以及近邊之寺寺有數多之聖教。【而您】兩人共為大檀那【也】,令成所願(請希望能夠實現我的願望)。涅槃經云「內有弟子解甚深義,外有清淨檀越,佛法久住(內外相應,佛法永受護持)」。天台大師相語毛喜等(教化毛喜等而接受其之歸依),傳教大師恃怙國道、弘世等(依仗國道、弘世等為同伴)P25‧9

 

1275.3.10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 ~ 金言 17.

仁王經【受持品】云「令千里內七難不起」,法華經陀羅尼品云「令百由旬【內】無諸衰減」。國主弘通正法【的話】必【能】備此德(得如上之功德)。【所以】臣民等守護此【正】法,豈【有】不拂家內之大難【之事】。又法華經第八卷之普賢品云「【受持讀誦 是經典者】所願不虛 亦於現世 得其福報」,又云「【若有供養 讚歎之者】 當於今世 得現果報」,又云「【若復見受持 是經典者 出其過惡 若實若不實】 此人現世 得白癩病」,又同第八卷之陀羅尼品云「【惱亂說法者】 頭破作七分 【如阿梨樹枝(阿梨樹之花)】」,又第二卷之譬喻品云「見有讀誦書持經者 輕賤憎嫉而懷結恨 乃至 其人命終入阿鼻獄」,第五卷之安樂行品云「若人惡罵 口則閉塞」。傳教大師云「讚者積福於安明(福德高積如須彌山) 謗者開罪於無間」,安明者須彌山之名也,無間【地獄】者阿鼻【地獄】之別名也。國主誹謗持者(法華經之行者)的話,則失【其】位;臣民毀呰行者的話,則喪【其】身。舉一國而不用【行者之言】的話,定可令自反(自界反逆)、他逼(他國侵逼)【之難】出來也。P26‧10

 

1275.3.10 曾谷入道殿許御書金言 18.

今日本國之狀況和【漢土之】殷湯王【為了祈雨而將自己】之玉体積於薪,【印度之】戒日大王【為了祈鎮火而將自己】之龍顏入於火之時相同也。若見聞此書,有宿習(過去和法華經之結緣)的話,必發得其心(起信仰之心)請令使者持此書,早早差遣往北國,取得大田金吾殿之回報,速速讓我聞是非(是否能夠幫我蒐集聖教)。此願若成,【就如同】崑崙山之美玉不求而自然收【於】藏,大海之寶珠不招而在掌【一樣】,【無上之喜悅也】。P28‧5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9/1275310.html

 

1275.3 曾谷入道殿御返事金言 1.

此經(法華經)之文字,【一字一字】皆悉生身妙覺之佛也,然而我等【凡夫】肉眼故,【只】見為文字也。例如餓鬼見恒河為火,人見為水,天人(天界之眾生)見為甘露。水雖一,然隨果報【之不同】而【見為】別別【之物】也。此經之文字,盲眼者全然看不見,肉眼者見為文字,二乘【之慧眼】見為虛空,菩薩【之法眼】見為無量之法門,(佛種熟而持佛眼之人)則一一之文字見為金色之釋尊也。「【若能受持此經】即持佛身」者是也。然而僻見之行者卻違背如此珍貴可喜可賀的御經。請慎重慎重,唯應無異念地一心期靈山淨土。「為心之師,不可以心為師」者,六波羅蜜經之文也。P1‧3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9/12753.html

 

1275.4.12 王舍城事 ~ 金言 1.

夫虛空,劍不能切;水,火不能燒。同樣的,聖人、賢人、福人、智者火不能燒。例如,月氏之王舍城,在家(民家)九億戶之大城也,有七度發生大火而燒滅。萬民哀嘆欲逃亡故,大王悲嘆不已。其時有賢人云「所謂七難中之大火之災難,乃聖人(離去),王之福德盡時,會發生之事也。然而此度之大火雖燒盡民家,但火並沒有接近王宮,可知,王沒有過錯,乃萬民之失也。因此,若號萬民之家為王舍,則火神畏其名,也許就不會來燒了」。聞此之大王,「真有這樣的事嗎」這樣想而將城命名為「王舍城」時,從此火災就停止了。所以大果報之人,大火不能燒也。

然而今國王鎌倉之宮殿已燒失矣。可知此乃日本國之果報已盡之前兆也。雖然如此,現在此國大謗法之僧們卻為了降伏日蓮而強盛地祈禱,所以災禍彌來也。P1‧5

 

1275.4.12 王舍城事 ~ 金言 2.

又尊夫人祈禱之事,雖不疑法華經,然御信心薄弱故吧。即使打算如法來信心之人們,實際上也常常未必如此。此貴殿亦當知道吧。何況女人之心比風還難捉也。御祈禱不能實現者,就如同弓強而絃弱,刀劍良而使用之人膽怯一樣,絕非法華經之失也。不只自己好好地捨去念佛和持齋,也盡自己之力努力讓他人也捨去也。譬如作為夫的左衛門殿的您雖然受人憎恨,但仍然不可不貫徹法華經的信仰一樣,請這樣向尊夫人仔細地來叮嚀。P2‧9

 

 1275.4.12 王舍城事 ~ 金言 3.

後生之事且不論,今生為法華經之敵之人,已指示梵天、帝釋、日月、四天給予懲罰,讓日本國之人人都知道,以儆效尤。日蓮是否為法華經之行者可於此觀之。這樣說,國主等當認為是日蓮在威嚇他們,但這絕不是憎恨之言,是因大慈大悲之力,而思彼等後生無間地獄之大苦能於今生輕受而令消滅罪業故也。章安大師云「為彼除惡即是彼親」。依此言,則日蓮乃國主之父母,一切眾生之師匠也。P3‧8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9/1275412.html

 

1275. 瑞相御書 ~ 金言 1.

夫天變驚動眾人【之耳目】,地夭動搖諸人【之心】。佛欲說給法華經時,現五瑞六瑞(五種六種之瑞相,強調六瑞之語也,六瑞者,說法瑞、入定瑞、雨華瑞、地動瑞、眾喜瑞、放光明瑞等此土之六瑞也)。其中所謂地動瑞者,大地六種震動之事也。六種者,天台大師法華文句卷三釋云「東涌西沒者,東方青【色】主(司掌)肝【臟】,肝主眼;西方白主肺,肺主鼻。此表眼根功德生,鼻根煩惱互滅也;鼻根功德生,眼中煩惱互滅(此表示眼根之功德生而鼻根之煩惱滅,鼻根之功德生而眼中之煩惱滅)。餘方涌沒,表餘根生滅亦復」。妙樂大師承之云「言表根者,眼鼻已表於東西。耳舌理【應】對於南北。中央,心也。四方,身也。身具【眼耳鼻舌】四根。心遍緣四(心廣遍和四根有關)。故以心對身而為涌沒(心以身而出沒)」。夫十方,依報也;眾生,正報也。依報如影,正報如体。無身則無影,無正報則無依報。又正報以依報而作之。眼根以東方而作之。舌,南方;鼻,西方;耳,北方;身,四方;心,中央等;以此當可知矣。所以眾生之五根若將要破的話,則四方中央必驚動。因此國土欲破之【前】兆,先有山崩,草木枯,江河涸之兆。人之眼耳等驚騷則有天變,人之心動搖則地動。P1‧3

 

 1275. 瑞相御書 ~ 金言 2.

抑,何經經沒有六種動乎,佛說給的一切經皆有之。然而,佛欲說法華經時所現之六種震動,眾人特別地驚恐,彌勒菩薩起疑,文殊師利菩薩對此答云,比起諸經瑞大且久故,表明疑亦是大而難決也。故妙樂【大師法華文句記卷二】云「何大乘經不集眾、放光、雨花、動地,但無生於大疑【者】」。此釋之心是在說,任何之經經雖都有(前兆),但皆沒有如法華經這樣的大瑞。因此天台大師【法華玄義卷六釋】云「世人以蜘蛛掛則喜【事】來,鳱鵲鳴則行人至。小尚有徵(連世間之小事都有前兆)大焉無瑞(何況佛法之大事焉能無瑞相)以近表遠(以眼前之瑞相來表示佛法深遠之道理)」。(這樣),【釋尊】現一代四十餘年間未曾有之大瑞而說給法華經之迹門矣。P2‧1

 

1275. 瑞相御書 ~ 金言 3.

又,說法華經之本門時,再現比爾前之經經及法華經迹門之瑞相還大之大瑞。大寶塔從大地涌出,地涌千界【之大菩薩】從大地並出【時】之大震動,就宛如大風之吹大海,如大山之大波於波浪起伏之大海中,像蘆葉之小船之揚帆離去一樣。因此,序品之瑞,彌勒問其由來於文殊;而涌出品之大瑞時,慈氏(彌勒)奉問於佛。對此,妙樂【大師於法華文句記卷三】釋云「迹事(於迹門所說之事)淺近【故】,可(依賴)文殊。本地難裁(關於「久遠之本地佛」則深遠難推測),故唯託佛」。迹門之事佛雖沒說,然文殊大体知之。本門之事,則妙德(文殊)一點都無法推測。此大瑞,釋尊在世時之事也。P2‧10

 

1275. 瑞相御書 ~ 金言 4.

佛至【如來】神力品而現十神力。此又當然不是前二瑞所能比擬之神力也。序品之放光僅止於東方萬八千土,神力品之大放光則十方世界也。序品之地動但三千【世】界,神力品之大地動則諸佛之世界,地皆六種震動。此【外之】瑞【相】亦又又如斯。此神力品之大瑞乃佛滅後過正像二千年而入末法,法華經之肝要當廣弘之大瑞也。神力品云「以佛滅度後 能持是經故 諸佛皆歡喜 現無量神力」,又云「惡世末法時」。P3‧1

 

1275. 瑞相御書 ~ 金言 5.

疑云,夫瑞付於吉凶,其顯現或一時、二時前,或一日、二日前,或一年、二年前,或七年乃至十二年前歟。如何可有令知二千餘年以後之事之瑞【相】乎。答云,周昭王之瑞(指昭王第二十四年四月八日之夜中天地所現之種種奇瑞,太史蘇由稱西方聖者[釋尊]誕生,並預言千年後其教將傳來漢土),一千十五年之後始符合。訖利季王之夢(天竺過去七佛之迦葉佛時代出世之王,一夜夢見十種之夢,預見未來釋迦佛滅後之傳法之樣子),二萬二千年後始合致矣。豈可疑二千餘年前現瑞相之事呢。 問云,滅後之瑞為何大於在世呢。答云,大地動之事是因人之六根動,依人六根動之大小而有大地六種動之高下。於爾前之經經雖似破了一切眾生之煩惱,然實未破。今

                                                          

 

                                                          

法華經連元品之無明(最根源之無明[迷妄])都破,故有大動也。末代之惡人又較在世多多也。是故,示現較在世更勝之瑞相。疑云,証文如何。答云,【法華經法師品云】「而此經者 如來現在 猶多怨嫉 況滅度後」。

前正嘉、文永之大地震、大天變,天神七代、地神五代(日本神話中人王之前先後統治日本之諸神)姑置不論,人王【神武天皇以來】九十代,二千餘年之間,日本國未曾有之天變地夭也。人之悅多多故,天現吉瑞,地則有帝釋動(地震之四種震動之一,為五穀豐收之吉兆)。人之惡心盛故,天生凶變(不吉之異變),地生凶夭(不吉之災)。隨瞋恚之大小而有天變之大小。地夭亦又如斯。今日本國,上自一人下至萬民,大惡心之眾生充滿。此惡心之根本,因日蓮【弘法華經】而起者也。P3‧7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9/1275_13.htm

 

 1275. 大善大惡御書 ~ 金言 1.

大事無小瑞。大惡起則大善來。既有大謗法之國(指日本國),大正法必弘。各各何須歎也。雖非迦葉尊者,當跳而舞矣;雖非舍利弗,當起而躍矣。上行菩薩從大地涌出時,不就是邊躍邊出現的嗎。普賢菩薩(出現)時,令大地起六種震動。P1‧3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9/1275_13.htm

 

1275.5 妙一尼御前御消息 ~ 金言 1.

夫天若無月無日,草木如何可生長呢。又人有父母,若欠一人,子息等難育。加上過去聖靈(亡故之夫君)有生病之兒子,及女兒,又留在世上的孩子之母親並不一定健壯,到底是託付誰後事而赴冥途歟。

大覺世尊御涅槃之時嘆云「我當涅槃,但掛心之事,阿闍世王耳」。聞此之迦葉童子菩薩問云「佛慈悲平等,應為一切眾生平等地惜其身命,然為何特別為阿闍世王一人煩惱呢」,佛回答云「譬如一人而有七子,是七子中一子遇病,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於病子心則偏多」。天台於摩訶止觀釋此經文云「『譬如七子,父母非不平等,然於病者,心則偏重』佛這樣回答也」。文之心,人雖有多子,然父母之心會特別關注病子。同樣的,對佛而言,一切眾生皆我子也,其中罪深,殺世間之父母、成為佛經之敵者,就如病子一樣。因此佛嘆云「阿闍世王乃摩竭提國之主也。殺我之大檀那頻婆舍羅王(阿闍世王之父),成為我之敵故,天見捨之而日

妙一尼御前御消息                                                   

 

妙一尼御前御消息                                                   

月變異,地神亦怒而震動,萬民皆背佛法,自他國來攻摩竭國。此等全是以惡人提婆達多為師之故也。結果今日身出惡瘡,當於三月七日墮無間地獄,此誠悲哀故,我將涅槃,而掛心也。若我能救阿闍世王的話,則一切罪人將如阿闍世王一樣得救矣」。

聖靈(亡故之夫君)有病子,及女兒,捨離而去冥途,則留下來的如朽木般的年老之母尼一人,想必嗟嘆要養育這些子女將是何等辛苦之事啊。P1‧4

 

1275.5 妙一尼御前御消息 ~ 金言 2.

(亡故之夫君)之片心,當懸念著日蓮之事吧。「佛語不虛的話,法華經必弘傳。就此,日蓮御房縱使有如何之事,也必是出色之事」當這樣確信上,而遺憾地遭處流罪故,當思是何故乎是何故乎,為什麼法華經、十羅剎女沒給守護呢,但若活到現在的話,則日蓮被赦免之時,一定是何等地喜悅也。又若見到預言之事不虛,大蒙古國來襲而國土危殆的話,想必一定非常地喜悅。然而(這樣想者)凡夫之心(凡情)也。

信法華經之人如冬(如同在過寒冬),冬必成為【花開之】春,自昔以來未聞未見,冬會返回秋之事。【同樣的】尚未聞信法華經之人【不能成佛而返回】成為凡夫之事。【因】法華經方便品云「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之故也】。故聖靈是為法華經捨命之人也。僅有的一點點支撐身命之所領(領地),因法華經之故被沒收,此豈非為法華經捨命乎。彼雪山童子為半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後續之半偈「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捨身,藥王菩薩【千二百年之間】燃臂【為灯供養佛和法華經】,彼聖人也(此等,聖人所做之事也),【然卻】如入水於火一樣【命不盡】。此凡夫也(然而御夫君乃凡夫也),【短暫無常的生命】就如同入紙於火一樣【燃盡矣】。以此案之(然而仔細思考的話)聖靈有此功德(則亡故之夫君和彼等聖人積同等之功德)。想今必於大月輪中或於大日輪中,以天鏡浮妻兒之身,【晝夜】十二時御覽矣。縱使妻兒乃凡夫故,既看不到此也聽不到此,譬如耳聾者聽不到雷聲,失明者看不到日輪一樣,然不可有疑,夫君定給御守護也。又不只是守護,我想現在已來到您之身邊。

才在想情況若允許的話應前往拜訪,豈料卻先蒙贈送衣服一件,真是意想不到之事,惶恐之至。法華經乃特別殊勝之御經故,【因其御利益】日蓮若今生成為長壽之身的話,則尼御前請您永遠健在吧。然而即使若壽命盡了,也應可於草葉之蔭見到您。而年幼之孩子們,我必加以照顧。佐渡國也好,此身延也好,都蒙賜予下人一人,此事何世都不會忘。此恩當於轉世之時報答也。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妙法蓮華經。恐恐謹言。P2‧7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9/12755.html

 

1275.6.16 國府尼御前御書 ~ 金言 1.

【追書】。阿佛御房之尼御前(阿佛房之妻)之錢三百文,確實拜受了,請代為轉告。您有法華經信仰之同心者故,此文請二人一組,讓一人讀誦,而二人一同聽聞。P1‧3

 

1275.6.16 國府尼御前御書 ~ 金言 2.

蒙贈單衣一件,從遙遠的佐渡國送至甲裴國波木井鄉內之深山,感激地拜受了。法華經第四卷之法師品云「有人求佛道,而於一劫中,合掌在我前,以無數偈讚,由是讚佛故,得無量功德,歎美持經者,其福復過彼」。文之心在說,比起三業相應(身、口、意三業一致)一中劫間懇切地供養釋尊這樣尊貴的佛,於末代惡世之世供養法華經之行者之功德是更勝也。雖誠是疑惑之御文,然乃佛之金言故,不可疑也。又謂妙樂大師之人,於法華文句記再次淺顯易懂地釋此經文云「若毀謗者頭破七分,若供養者福過十號」。釋之心在說,供養末代之法華經之行者,其功德超過供養十號(佛之十種稱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具足之如來。又相反的,於濁世(濁惡的末法之世)留難(誹謗迫害)法華經之行者之人人,頭當破成七分。P1‧6

 

1275.6.16 國府尼御前御書 ~ 金言 3.

夫日蓮,日本第一之乖僻者也。其故,天神七代姑且不說,地神五代又難推測,

國府尼御前御書                                                     

 

國府尼御前御書                                                     

人王開始後,自【初代之】神武至當今九十代,【尤其是】自【佛教傳來之】欽明【天皇時代】以來之七百餘年間,就世間、就佛法,像我日蓮一樣遍遭怨嫉者尚無也。守屋燒寺塔,清盛入道亡失東大寺、興福寺,儘管如此然彼等之一類不憎彼。又平將門、安倍貞任成為朝敵,傳教大師為【奈良】七大寺所怨,但彼等尚未為日本一州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之四眾所憎。然而日蓮,父母、兄弟、師匠、同法(同道)、上【自】一人、下【至】萬民,一人也不漏地,被每個人所恨,仇視如父母之敵,又勝於謀反強盜。因此有時被數百人所罵,有時被數千人所圍而值刀杖之大難,又住所遭追,被驅逐出國。結果,來自國主之懲罰二度。一度為伊豆國之流配,二度為今度之佐渡島【之流罪】也。那麼既無可繼身命之食糧,亦無可蔽形体之粗衣,在這樣的狀況中,被流放於北海之島【佐渡】,此島之道俗比相州(鎌倉所在之相模國)之男女還更仇視日蓮。被棄於野中,沒有像樣的衣服故,雪刺痛肌膚,摘草而食而支撐生命。彼蘇武於胡國十九年,食雪而渡世;李陵於北海六個年,被幽閉於巖窟;以我身之事可思知矣。(然而這樣的難)全非我身之失,完全是為了思救助日本國之故也。

然而尼御前及入道殿(尼御前之夫)【在人皆敵視我之時】於彼島,有時擔心人目而於夜中送來食物,有時不憚(官府)之責上,欲代我受罪之人人也。因此,雖是辛酸的佐渡國,然被赦免而要離開佐渡之時,卻依依不捨,前進之足又想返回矣。究竟是有何前世之因緣乎,才正在思其不思議時,您又這麼快地遣貴重之夫君來如此遠國之山中。夢歟幻歟,雖不能直接拜見到尼御前之御姿,然感覺到御心確實來至我之眼前矣。若思念日蓮的話,請常拜朝出之日、夕出之月;因無論何時我身皆浮影於日月也。又後生往詣靈山淨土當可再相逢歟。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妙法蓮華經。P1‧17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9/1275616.html 

 

1275.6.22 三三藏祈雨事 ~ 金言 1.

夫植樹時若有安置強力之支撐,則即使大風吹也不會倒;相反的,雖本來乃繁茂之樹木,然如果根弱的話,則倒矣。同樣的,雖是孱弱者,但若扶助者強的話,則不會倒;而稍見健壯者,若獨行於險惡之路則亦會倒矣。又三千大千世界中,除了所謂永不成佛之二乘之舍利弗、迦葉尊者等,若佛不出現於世的話,則無有一人不墮三惡道,然因信仰佛之強緣(強盛之良緣),一切眾生才多得成佛。況阿闍世王、鴦崛摩羅等惡人們,不管如何懺悔滅罪也難遂所願,是必墮阿鼻地獄者,然因遇見云教主釋尊之大人,才終得以成佛。因此成佛之道莫過於善知識(好的指導者)。我等【淺薄】之智慧是沒有用的。若僅是知冷熱之智慧的話,則善知識就非常重要。P1‧3

 

 1275.6.22 三三藏祈雨事 ~ 金言 2.

而值善知識乃第一之難事也。因此佛譬喻值善知識之事,就如同一眼龜入浮木之穴,如從梵天垂下絲線而穿過立於大地之針孔一樣的困難。而末代惡世,惡知識多於大地微塵,善知識少於爪上土。補陀落山之觀世音菩薩為善財童子之善知識,然教給別圓二教,而尚未教給純圓【一實之法華經】。常啼菩薩賣身【之骨肉】而求善知識,好不容易遇見了曇無竭菩薩,然習通別圓三教,而未教給法華經。P1‧12

 

1275.6.22 三三藏祈雨事 ~ 金言 3.

日蓮試觀佛法,無逾於道理和証文者,又比道理証文還重要的則無逾於現証。而前文永五年〈公元一二六八年〉之頃,日本東方發生蝦夷之亂,西方則有蒙古使者責來矣。其時日蓮案云「發生這樣的事乃因日本國之人人不信正法之法華經之故也。對此國難,國一定會行敵軍調伏之祈禱,而調伏祈禱一定又讓真言宗來行」。月支、漢土、日本三國之中,月支暫且置之,漢土、日本兩國當被真言宗所破。P2‧9

 

1275.6.22 三三藏祈雨事 ~ 金言 4.

天台大師於陳世(漢土南北朝時代之陳朝)大旱魃之際,讀誦法華經而須臾雨下。王臣低頭,萬民合掌。且不像真言師之情形,既非大雨亦不吹風,而是甘雨(潤澤草木之良雨)故,陳王欣喜之餘一直待在大師御前,甚至忘了回宮。此時,陳王三度禮拜天台大師。又前弘仁九年春有大旱魃。嵯峨天王藤原冬嗣(平安時代初期之公卿)以臣下和氣真綱(平安時代初期之朝臣)為使,請傳教大師祈雨。傳教大師以法華經、金光明經、仁王經來祈雨。結果第三日細雲出現,然後小雨靜靜地下故,天子大喜過望,於是許其建立日本第一之難事之大乘【圓頓】戒壇。P4‧3

 

1275.6.22 三三藏祈雨事 ~ 金言 5.

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等之祈雨,雨雖下但大風狂吹,這該如何來思量呢。雖為外道之法,又甚至連不足取之道教之道士之祈雨之法亦有降雨之事,況為佛法,縱使是小乘,若如法而行,怎可不下雨。況大日經雖不及華嚴、般若,然比起小乘之阿含經總有幾分勝故,怎可祈之而雨不下。所以【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之祈雨】雨雖下,然加大風者,當有大僻事混於真言法中之故也。又弘法大師之情況,經三七日不下雨故,說天子【祈得】之雨為我【祈得】之雨者,較之善無畏等又是更大之失也。又弘法大師第一之大妄語就是弘法大師自筆【之「般若心經秘鍵」】所云的「弘仁九年春,行疫癘之祈禱時,夜中日出」。弘法大師就是說如斯虛妄之話之人也。此等之事【只有】日蓮門家【才知道之】第一之秘事也,所以應引本文嚴厲地加以批判。關於佛法,從道理及証文來批判之事姑且置之,以上所述之真言乃邪教之現証才是天下第一之大事也,因此不可輕語於人。因貴殿之御志厚故,才申說之。P5‧2

 

1275.6.22 三三藏祈雨事 ~ 金言 6.

幕府對日蓮之諫言,「應該怎麼做才好呢」覺得疑惑而猶豫故,至發生如斯之事

                                                       

 

                                                       

(今蒙古侵攻之難)。然而當蒙古國猛烈攻來時,正証明了我一直以來所言之事,人們終於明白其是正確的,其結果於今生當可有法華經之廣弘。P5‧14

 

1275.6.22 三三藏祈雨事 ~ 金言 7.

今日本國又如斯。日本之法門雖可云多,然其源起自八宗(俱舍宗、成實宗、律宗、法相宗、三論宗、華嚴宗、天台宗、真言宗)九宗(八宗再加禪宗)十宗(九宗再加淨土宗)十宗之中華嚴等宗宗暫且置之。關於真言和天台之勝劣,因弘法、慈覺、智証之迷惑,日本國之人人,今生被他國所攻,後生則墮惡道也。漢土之滅亡,又人人墮於惡道之事,亦始自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之錯誤也。又天台宗之人人自慈覺、智証以後,受此二人錯誤之智慧所阻,已經不是本來之天台宗了。然而於我弟子們中,真的會這樣認為乎,何況亦有不覺得我師日蓮比慈覺、智証出色者,然日蓮之主張和佛之記文一點也不違也。即涅槃經云「入末法,謗佛法而墮無間地獄者多於大地微塵,得正法者少於爪上土」,又法華經「縱使有能擲須彌山者,然於我滅後末法之時,能如經說法華經者難有也」這樣記給。P6‧12

 

1275.6.22 三三藏祈雨事 ~ 金言 8.

抑各位是依何宿善而來訪日蓮哉。若能好好自覺過去之善根,則今生當擱置萬事,一定要離生死而成佛得道。佛弟子須梨槃特,雖三個年無法暗誦十四字,然成佛矣。提婆達多暗誦六萬藏而墮無間矣。即成佛最重要之事不是智慧而是無二之信。此完全是在表末代今世之我等也,決不可認為是他人之事。P7‧9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9/1275622.html

 

 1275.6.27 淨蓮房御書 ~ 金言 1.

日蓮云,存此義之人人等(此等之淨土教者)將【涅槃經所示之溺於恒河之】第一第二【之一闡提人】當作是但一向為淨土之機(一向只有淨土教能救之人)總之此就是此法門之肝要歟。然而日蓮仔細開見涅槃經三十二卷和三十六卷時,第一【種眾生】乃是誹謗正法之一闡提,名為常沒之大魚。第二【種眾生】又常沒【之惡人】也,若舉其第二之人,則提婆達多、瞿伽梨、善星等也,此乃誹謗【正法】、【犯】五逆之人人也。總之第一第二,謗法和五逆【之人】也。然而法藏比丘【所立四十八願之第十八願】云「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稱十遍之念佛),若不生者(有不能往生者)不取正覺(則我自己絕對不要成佛)。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若如此願,則法藏比丘已盡捨恒河第一第二【之眾生】矣。若如善導和尚自己之言,則末代之凡夫於阿彌陀佛之本願,千中無一【人能成佛】也。而與其正好相反的,法華經之結經普賢經定五逆和誹謗正法者為一乘之機(依法華一乘經而得救之人);因此為了末代之凡夫,法華經乃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也(十人即十人能成佛、百人即百人能成佛也)。此乃就善導和尚之義而申之言,全非我個人之私案也。【若依悲華經】則阿彌陀佛昔為無上念王時,即已捨棄此娑婆世界【之救濟】矣,而釋迦如來為寶海梵志,已取得此忍土矣(願救濟此忍土娑婆世界矣)又阿彌陀佛及十方諸佛宣誓,我等十方淨土不迎誹謗正法和五逆和一闡提者故,因此寶海梵志立願云「即集十方淨土擯出眾生,我當度之」。故法華經云「唯我一人,能為救護」。此「唯我一

                                                        

 

                                                        

人」之經文,雖覺得像是多少有些過言,然此並非釋迦如來之自義,阿彌陀佛等諸佛自捨娑婆世界故,因此教主釋尊「唯我一人」這樣宣誓,並且又如宣誓的,已出現於娑婆世界故,因此不應有何疑。P4‧15

 

1275.6.27 淨蓮房御書 ~ 金言 2.

釋迦如來出世而說給一代聖教。自己集五十年之說法而定淺深勝劣、虛妄(方便經)真實(真實經)上,稱法華經以前四十餘年之諸經未顯真實,法華經才是已今當第一【最勝真實之教】,多寶、十方之佛亦加判而定為真實,然而彼六人依未顯真實之觀經,稱皆是真實之法華經不是為了第一第二之惡人故,以致今之人人被彼所騙已歷數年,這就宛如起謀反之平將門、藤原純友等之所從等(家臣等)對不信用彼之百姓等,或斬、或打一樣,又畏懼彼而順從之男女,後被官軍所攻而和彼之人人一同值水火之攻(悲慘的戰敗之苦)矣。今日本國之人人雖像是信一切之諸佛菩薩、一切之經,然心則彼六人之心也,身又彼六人之家人也。彼將門等,在尚未遭官軍(朝廷之軍隊)所攻時,大將之所從及知行之地(家臣及領地)雖暫時似見安穩,然當咎責違勅(違背天皇之勅命)之官軍攻來時,其所將成為修羅道(意指戰場),而家臣等有如廚房被剖之魚,遭投火投湯矣。今日本國之人人又如斯,依彼六人之僻見,今生被守護之善神所拋棄而成三災七難之國,後生因是一業所感(共業共果)之眾生故,當入阿鼻大城之炎矣。於法華經第五卷之勸持品,佛記置末代法華經之強敵有如六通羅漢。上之六人尊貴之事,如現六通之羅漢。P6‧13

 

1275.6.27 淨蓮房御書 ~ 金言 3.

然而,淨蓮上人之親父乃彼等之人人【之末裔】之御檀那也。佛教若真實的話,則其等無間大城無疑也。然而自昔以來有所謂「傳達主君之心者乃臣下,救親之苦者乃子也」之語。目連尊者救悲母離餓鬼之苦,淨藏、淨眼改變慈父之邪見。而父母之遺体即子之色心故,因此淨蓮上人受持法華經之御功德即慈父之御力(利益)也。

                                                        

 

                                                        

婆達多雖墮阿鼻地獄,然釋尊送予天王如來之記,此乃佛和提婆達多乃同姓一家(同種姓、同族)之故也。此又慈父也,子息也(何況貴殿之情形乃父和子也),淨蓮上人所持之法華經怎可不成為彼故聖靈之功德乎。P7‧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9/1275627.html

 

1275.7.2 南條殿御返事 ~ 金言 1. 

蒙送來白麥一袋、小白麥一袋、川海苔五帖,敬謝了。佛之御弟子謂阿那律尊者之人,幼時之御名云如意。云如意者,好比「能自在地雨心之所願之寶」之如意寶珠之故也。當問釋尊其理由時,回答云「昔飢饉之時,以稗飯供養云緣覺之聖人之故也」。又名迦葉尊者之人,是次於釋尊之閻浮提第一之僧也。在俗時(出家以前)為長者(福德豐厚之富豪),有藏六十,每藏又各囤金百四十石,此外之寶亦不可勝數。當問釋尊此人前世之事時,回答云「昔飢饉之時,以麥飯一碗供養緣覺故,千回生於忉利天,今值釋迦佛而成弟子中第一之僧,並於法華經得光明如來之名」,此事記於天台大師法華文句第一卷。P1‧3

 

1275.7.2 南條殿御返事 ~ 金言 2. 

【釋尊】在世之月亦今之月,在世之花亦今之花,同樣的,昔之功德亦今之功德也。加上,我又是遭上自一人下至萬民所憎,而隱居山中,且行將餓死之法華經之行者也。哀思這樣的我,而越渡山河送來之厚意,已非只是麥而是金也,又非只是金而是法華經之文字也。於我等凡夫之眼,只是麥也,然【守護法華經之行

  殿                                                    

 

  殿                                                    

者之】十羅剎女,此麥,見為佛之種矣。P1‧12

 

1275.7.2 南條殿御返事 ~ 金言 3. 

昔阿那律所供養之稗飯變為兔。兔變為死人,死人又變為金。阿那律取此死人之金指而賣之時,指又復生矣。有惡王知道此事而奪取時,則不過是平常之死人。此黃金之惠,如斯不盡九十一劫也。名釋摩男(釋尊初轉法輪時之五比丘之一)之人取石成金,金粟王則變砂成金。今供養之麥乃法華經之文字也。又法華經之文字,對女人來說,當成為鏡,成為身之飾;對男人而言,則當成為鎧成為胄。又當成為貴殿之守護神,而得弓箭(喻武士)第一之名。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妙法蓮華經。恐恐謹言。P2‧2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9/127572_5.html

 

1275.7.2 大學三郎殿御書 ~ 金言 1.

若如佛說勘之,則法華經以外之華嚴經、大集經、般若經、大日經、深密經等諸經,但小衍[小,小乘;衍,摩訶衍,大乘之意]相對(相對於小乘經而說為大乘經)也。【所以】但限法華經以「(法華經以前已說之爾前經)(今說之法華經之開經之無量義經)(未來當說之涅槃經)」【最勝之經典】而令諸經成為其之眷屬修多羅(從屬之經典)。雖然如此,但天台【大師】以前之諸師,對法華經等一切大乘經,皆以小衍相對釋之。【這就宛如】王臣無差別,上下相混;【真實之】佛法未顯,【彼等】愚痴之失有之。P2‧2

 

1275.7.2 大學三郎殿御書 ~ 金言 2. 

善無畏三藏寄事於天竺【實則盜天台之義入大日經】,謂法華經與大日經乃理同事勝(於「理」兩經相同,於「事相」則大日經勝)也,此為【第】一【之】謬言也。【今】日蓮捨論師人師之添言而專勘經文,大日經一部六卷並供養法(供養念誦三昧耶法門)一卷三十一品見聞之,【則乃就】聲聞乘、緣覺乘、大乘菩薩乘、佛乘之四乘說之。其中大乘菩薩乘者,【實為】三藏教(小乘教)之三祇(三阿僧祇劫間歷劫修行之)菩薩乘也;又佛乘【者】實【為權】大乘【之佛乘】也。【所以,大日經】不僅不及法華經,亦劣於華嚴、般若,但【只等同於】阿含、方等二經也。【因此】大日經之極理未及天台【所立之化法四教中】之別教、通教之極理也P3‧2

 

1275.7.2 大學三郎殿御書 ~ 金言 3. 

大日經四十餘年之文(無量義經所說的「四十餘年,未顯真實」之文)無之,又已今當之言削之(無法華經明示之「已說、今說、當說」之言);二乘作佛、久遠實成無之(更何況法華經獨步之教說之「二乘作佛、久遠實成」,當然亦無之)。【所以】若論法華經與大日經之勝劣,則民與王、石與珠之勝劣、高下是也。P4‧4

 

1275.7.2 大學三郎殿御書 ~ 金言 4. 

而日蓮居末代粗疑此義。【然而世之常習】尊遠賤近,上死下生(抬舉已亡逝之過去之人而貶低現前活著之人)。故當世之學者等不用(日蓮之主張)。設縱使是堅持三歸、五戒、十善戒、二百五十戒、五百戒、十無盡戒等諸戒之比丘、比丘尼等,然依愚痴之失,而出來小乘經謂大乘經,權大乘經執著為實大乘經等之謬義。【此等之人人,一見似持戒者,然其實乃】大妄語、大殺生、大偷盜等之大逆罪者也。【然而世間之】愚人不知之,而尊【彼等為】智者。【另一方面】設縱使是破世間諸戒者,但為堅辨(正直辨別)大小、權實等經者,則世間破戒而佛法持戒也(從世間來看雖是破戒者,但從真實佛法之立場來觀反而是持戒者)。【所以】涅槃經【如來性品】云「於戒緩者,不名為(緩怠);於乘緩者(不努力於得知正確的成佛之教),乃名為緩」。又法華經【見寶塔品】云「【此經難持 若暫持者 我即歡喜 諸佛亦然 如是之人 諸佛所歎 是則勇猛 是則精進】是名持戒【行頭陀者 則為疾得 無上佛道】」。P4‧13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9/127572.html


1275.7.12 高橋入道殿御返事 ~ 金言 1. 

我等之慈父大覺世尊,人壽百歲之時出現於中天竺,為了一切眾生說給一代聖教。佛在世時之一切眾生,有過去之宿習而佛緣深厚故,佛在世之間既已得道矣。然而我滅後之眾生又當如何救呢,這樣悲嘆故,而將八萬聖教留成經典,並將一代聖教中之小乘經傳給迦葉尊者,大乘經及法華經、涅槃經等傳給文殊師利菩薩,而委囑彼等滅後眾生之救濟。但為「八萬聖教之肝心、法華經之眼目」之妙法蓮華經五字既不傳給迦葉、阿難,又不授予文殊、菩賢、觀音、彌勒、地藏、龍樹等大菩薩。此等大菩薩等雖切望得到付囑,然佛不允給。而從大地之底召出謂上行菩薩之老人(長者),於多寶佛、十方諸佛之御前,釋迦如來於七寶塔中將妙法蓮華經五字傳給上行菩薩。P1‧4

 

1275.7.12 高橋入道殿御返事 ~ 金言 2.

我滅後之一切眾生皆我子也,認為不管是誰都一樣平等、可憫也。然醫師之習,隨病而授藥故,【所以同樣的】我滅後【正法時代之初之】五百年間【眾生輕病故】命迦葉、阿難等以小乘經之藥給與一切眾生;次之五百年間,命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龍樹菩薩、天親菩薩等以華嚴經、大日經、般若經等藥授予【病漸重之】

高橋入道殿御返事                                                   

 

高橋入道殿御返事                                                   

一切眾生;我滅後過一千年之像法之時,命藥王菩薩、觀世音菩薩等,法華經之題目除外,將【法華經】餘之法門之藥授予機根劣之一切眾生。然【我滅後過二千年】入末法,迦葉、 阿難等,文殊、彌勒菩薩等,藥王、觀音等所傳之小乘經、大乘經及法華經,縱使有文字但已不能成為【末代愚惡之】眾生之病之藥。所謂病重藥輕也。其時,上行菩薩出現,當以妙法蓮華經五字授予一閻浮提之一切眾生。P1‧12

 

1275.7.12 高橋入道殿御返事 ~ 金言 3.

其時(此時節)十方世界之大鬼神充滿一閻浮提,並入四眾之身,或當害父母,或當亡兄弟矣。而特別可怕之事乃,此鬼神入於國中之貌似智者、持戒之僧尼之心,而迷騙國主及臣下。此時,蒙上行菩薩之御加護,而授予一切眾生法華經之題目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五字,則彼【惡鬼入身之】四眾等及大僧等怨恨此(法華經之行者)之事,當宛如怨恨父母之敵、宿世之敵、朝敵、怨敵一樣。

其時,當有大天變【地異】。所謂日【蝕】、月蝕,大彗星渡於天(掠過一天),又大地震動如水上輪。其後有所謂自界叛逆難,因內亂,國主攻殺自己之兄弟及國中之大人(重臣);後又有所謂他國侵逼難,因鄰國之侵攻,人民或被生捕,或自殺,國中之上下萬民當皆值大苦矣。此完全是因對蒙上行菩薩之御加護而弘法華經之題目者,或罵,或打擲,或流罪,或絕命故,昔於佛前宣誓之梵天、帝釋、日月、四天等,於法華經之座立誓狀云「於佛滅後之末法之世,對怨恨法華經之行者之人,當比父母之敵還更嚴懲」,所以上之天變地夭、國起大混亂,想因是彼等正在努力實現此約束之故也。

今日蓮生於日本國,作為法華經之行者,以一切經及法華經之明鏡來照見日本國一切眾生之(狀)時,【於佛之預言不僅】無寸分之違上,特別佛(預言)之天變地夭,就在眼前也。此國定當亡國,早就推知故,申此於國主,倘若國土可安穩,必會問明,倘若當亡國的話,則未必會用。而若不見用的話,則日蓮當會有流罪、死罪,然佛戒云「雖知此事(若背法華經,眾生則墮地獄,國則亡),

高橋入道殿御返事                                                   

 

高橋入道殿御返事                                                   

然惜身命而不告訴一切眾生的話,則不但是我之敵,亦是一切眾生之怨敵也,必墮阿鼻大城」這樣記給。於此日蓮進退苦惱,此事若說的話,則我身誠然定會蒙難。我身姑且不說,然而,父母、兄弟當然不用說,即便千萬人中只有一個隨從我之人,也當會遭國主萬民之怨【而蒙大難】。彼等於佛法尚未理解,若遭怨嫉的話,則難堪耐人之責,而「修行佛法就是想得安穩,然因持此法卻反而出來大難,此法一定是邪法」這樣誹謗而定墮惡道,此誠可憐也。又不申此則違佛誓(違背對佛之誓言)上,又定成為一切眾生之怨敵,【墮】大阿鼻地獄無疑也。「該如何作才好呢」這樣思案的結果,決意說出矣。一旦開始申說上,又不可中途停止故,一定是越來越強說,則如佛之記文,國主憎而萬民責。上下萬民怨恨故,天怒而日月大變,大彗星亦出現矣。大地亦震動翻覆矣。【國內】同室操戈亦開始,又他國亦來攻矣。佛之記文一點也不違。所以日蓮乃法華經之行者之事無疑也。P2‧14

 

1275.7.12 高橋入道殿御返事 ~ 金言 4. 

去年從鎌倉入此身延山時,途中經過貴殿之宅邸附近,雖想對各位申說這樣的法門,然最後就這樣路過而未申說。又前度未回信之事,決無他意。如何會有想疏遠各位之事呢。連怨我之念佛者、禪宗、真言師等及國主等,我都為了救助他們而一直嚴正地申說至今。對此,彼等卻以怨相報,結果只是積惡業,誠是越來越可憐。所以,何況即便只是一日隨我而寄心之人人,如何會有想疏遠之事呢。每當有畏於世間之眼、惜妻兒之人人遠離日蓮而去時,反而為之喜悅。隨日蓮沒有一點幫助上,若僅有之些許所領還被沒收的話,則不知詳情之妻兒、所從等將如何地悲嘆,思來為之心疼。P4‧12

 

1275.7.12 高橋入道殿御返事 ~ 金言 5. 

為了救助日本國而進言,卻遭到這樣的怨恨,所以被赦免時,雖思索著該從佐渡國隱遁到什麼樣的山中、海邊呢,然覺得應再度將此事講給平左衛門聽,以期至少能夠救助蒙古來襲下殘生之眾生,於是為此上了鎌倉。

又講給平左衛門聽後,已無再留在鎌倉的必要了,因此委足出發,恰巧經過貴邸附近,設縱使各位會感到為難,但當時欲見一面之思卻是千度也,然心裏再三掙扎,

高橋入道殿御返事                                                   

 

高橋入道殿御返事                                                   

最後還是沒有召集各位而路過矣。其理由乃,駿河國為相模守北條時宗殿之御領(領地),尤其是富士周遭,北條時賴殿之後家尼御前(夫先過世之未亡人出家為尼之女性之稱呼,此指北條時賴殿之夫人)之近親多多也,此尼御前聞說我是【其夫】故最明寺【入道時賴】殿及【父】極樂寺【入道重時】殿之御敵而憤怒故,若偶然間聽到我有順道去了貴邸,當會為各位帶來麻煩,此乃我心所慮之事也。直至今日仍有此擔心之心情,所以尚未回信。甚至吩咐往來於鎌倉和身延之弟子們,決不可路過富士及加賀周遭,但對所交待之事弟子們是否有聽進去,還是覺得擔心。P5‧11

 

1275.7.12 高橋入道殿御返事 ~ 金言 6. 

關於先前講述過的,較之念佛、禪、律,真言才是大惡法,此事想必有疑惑歟。然而縱使如何地以法門來說明也必難有心得。但就以眼前之事來讓貴殿知道。隱岐法皇乃人王八十二代,自神武【天皇】以來二千餘年,天照太神入替体內而令其人成人王也。何人能敵上,又自欽明【天皇時代佛法傳來後】至隱岐法皇之間,從漢土、百濟、新羅、高麗渡來之真言密教之大法秘法,受尊崇於叡山【延曆寺】、東寺、園城【寺】、【奈良】七寺及日本國之寺寺,此皆為了守護國、守護國主也。而隱岐法皇對(國)被鎌倉【幕府】所奪之事,感到非常懊惱,於是約請叡山、東寺等高僧們行召取【執權北條】義時之命之祈禱。此祈禱非一年二年,而是數年之間行調伏【之祈禱】,但權大夫殿【義時】夢裏亦不知有此事,所以連一法也沒行,又縱使有行【祈禱】,也不認為可以敵得過【隱岐法皇之祈禱】,然天子卻戰敗,而被流放到隱岐國矣。

成為日本國之王之人,天照太神之御魂入替其身之王也,又依過去世持十善戒之功德也,以此功德之力,為何國中之人民可顛覆之呢。設縱使國主有過失,則人民怨恨國主之事,就宛如無失之子之怨恨有罪之親一樣。設即使親有重罪,然以子之身而處罰之,天會允許耶。然而隱岐法皇卻遭此大恥(被人民北條義時所捕且處以流刑),這是因何大禍(大過)哉。此完全是因約請法華經之怨敵日本國之真言師令行調伏之祈禱之故也。一切真言師之所謂灌頂,就是畫釋迦佛等諸尊於八葉之蓮華,而踏足於其上來行秘法也。如斯不思議(奇怪)者們,【隱岐法皇】仰為諸山諸寺之別當而受到尊敬故,經由民之手【隱岐法皇】現身遭受大恥矣。此大惡法今又從京城下到鎌倉,欺騙北條一門,而欲滅日本國也。此事為最大事故,至今尚未語於弟子,但假裝愚昧只責難念佛及禪等。然而今既又不見用故,將不惜身命申於弟子們也。如斯申說,則必會有更多之疑惑:「日蓮縱使如何地極尊貴,但會勝弘法、慈覺歟」。此疑沒辦法盡釋,當又如何解釋呢。像這樣,但世人皆憎之時,儘管貴殿只有些許之御信用上,但

高橋入道殿御返事                                                   

 

高橋入道殿御返事                                                   

至此身延山中御訪之事,決非只是今生之御事(御緣),一定是過去【之深緣】之故歟。P6‧8

 

1275.7.12 高橋入道殿御返事 ~ 金言 7. 

法華經藥王品云「此經則為 閻浮提人 病之良藥」。閻浮內之人可說皆是病身也,然而有治病之法華經之藥。今對貴殿之病,「法華經之妙藥」與「祈念病氣平癒之法華經之行者日蓮」與「受持法華經之貴殿」,三事已相應矣,這樣三事相應來祈念故,如何會有不平癒之事呢。但若有一點點之疑心,則我之力將不及也。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妙法蓮華經。P8‧4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9/1275712.html

 

 1275.7.22 四條金吾殿御返事 ~ 金言 1. 

今經(法華經)乃釋尊出世之本懷,云為一切眾生皆成佛道之根元,其根據就只此「諸法實相」之四字,此外全無也。所以,傳教大師克服萬里之波濤,自漢土相傳者,亦此「諸法實相」之經文也。一句萬了(以一句了解千萬之法門)之一言者,【此四字】是也。當世所謂天台宗開會之法門乃惡意得(誤解)此經文而云出之【權教和實教乃同價值之】邪義也。只持此經,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信「正直捨方便 但說無上道」,這樣方能說是諸法實相之開會之法門也。其故,【法華經之文】乃以釋迦佛、多寶如來、十方三世之諸佛為証人也(指三佛聚齊同証法華經之文「皆是真實也」)。

一定要如斯心得,時時來玩味「諸法實相」之四文字才好。良藥有摻毒之事乎(不可在法華經之良藥中混入方便權教之毒)。有自海水中取出河水之事乎(既然權教之河水已開會於實教之海水中,有必要特意再從海水中取出權教之河水乎)。月乃夜出,日乃晝出(權教和實教的區別又同此一樣的清楚也),此事可諍乎。此後當要這樣地意得來和人御問答。但不可太過細地來論義。若【對方】猶要說,則可邊笑邊反覆地「請和我的師匠日蓮房法論」這樣說。P1‧6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9/1275722.html

 

 1275.7.26 高橋殿女房御返事 ~ 金言 1. 

付法藏經有云,以沙餅御供養釋尊之童子,於釋尊滅後百年【再度出生於娑婆世界而】成為【領有】一閻浮提四分之一之王,所謂阿育大王是也。法華經法師品云「而於一劫中---」,一劫之間種種供養釋迦佛之人之功德與須臾供養末代之法華經行者之功德相比,「其福復過彼」這樣說,供養法華經行者之功德為勝也。妙樂大師【於法華文句記】釋此云「有供養者(有供養法華經行者之人之功德),福過十號(其福勝過供養有十個稱號之佛)」。因此,您供養我之功德比供養佛之功德還勝故,成佛之事無疑也。加上為了夫之病氣平癒,作為女人之身而出家為尼,成佛之事更是不待言矣。P1‧5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9/1275726.html

 

  1275.8.4 乙御前御消息 ~ 金言 1. 

漢土佛法尚未傳來之時,三皇、五帝、三王,乃至,太公望、周公旦、老子、孔子等所著之文,或名為經,或名為典而受尊崇。披見此文(此等經典),則是教人禮儀,讓人知父母,又定王臣【之主從】而治世故,人皆隨從,天亦垂納(守護其國)。違背此等經典,則子曰不孝者,臣則逆臣而受責罰,這樣一路治國下來故,所以當漢明帝之時佛經從月氏傳來之際,有一類人謂不可用,而另一類人則謂可用而諍論故,乃於王前召來兩者互辯,結果外典者負,而佛弟子勝。其後雖又召來外典者與佛弟子互相辯論,然外典者如冰之溶於日,火之滅於水一樣,不僅敗而形蹤消失,且成為無足輕重者也。P1‧3

 

1275.8.4 乙御前御消息 ~ 金言 2. 

又佛經漸漸傳來,但佛經之中又有勝劣淺深。所謂小乘經和大乘經,顯經和密經,權經和實經【之別】也。譬如一切石若相對於金則雖劣於一切金,然金之中又有重重之等級。一切人間之金皆不及閻浮檀金(以閻浮檀金為最勝)。然而就如閻浮檀金又不及梵天之金一樣,一切經雖皆如金,然又有勝劣淺深也。名小乘經之經如世間之小船,僅可乘載二人三人,但不能乘載百人千人。又設雖乘載二人三人,然要越過怒濤

                                                      

                                                    

                                                      

行至彼岸難也。又雖可裝進少許之物,但難裝進大物。【與此相對的】名大乘【經】者,大船也。十人二十人搭乘上,又可(裝載)大物從鎌倉行至筑紫、陸奧等遠國。名實經者,又非彼大船之大乘經所可似也。既可積大量珍寶又可乘百人千人而渡至高麗等遠國矣。名一乘法華經之經者亦又如是。名提婆達多者,雖為閻浮第一之大惡人,然於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成天王如來矣。又阿闍世王雖為殺父之惡王,然回心列於法華經之座,而成為一偈一句(聽聞法華經之說法)之結緣眾(下種結緣之眾)矣。云龍女之蛇身之女人,聞文殊師利菩薩說法華經而成佛矣。加上佛所說,指定「惡世末法」為法華經之時,而贈與末代之男女矣。此正如【真正巨大之】唐船,真之一乘經也。因此,一切經若相對於外典,則如石與金之不同;又一切大乘經,所謂華嚴經、大日經、觀經、阿彌陀經、般若經等諸之經經若相對於法華經,則如螢火與日月、華山與蟻塚之不同也。不僅經有勝劣,行之者,例如行大日經之一切真言師若與法華經之行者比較,則如火之因水而消去,露之因風而逝去一樣,爾前權經之行者是可悲地劣也。犬若向師子吠則腸腐。修羅若射日輪則頭破七分。一切真言師如犬與修羅,法華經之行者如日輪與師子。冰,日輪未出之時堅硬如金;火,未遇水之時熾熱如可熔鐵。然而遇夏日,則堅冰即溶;遇水,則熾熱之火即消。這就宛如尚未值遇法華經之行者前,一切真言師看似儀態既尊,智慧又賢,而未見日輪者信其為堅硬之冰,未見水者信其乃熾熱之火一樣。P1‧11

 

1275.8.4 乙御前御消息 ~ 金言 3. 

當世【日本國】之人人,未見蒙古來襲時之傲慢,誠如所見的甚為熾盛,然自去年十月【蒙古侵攻】以來,傲慢者無一人矣。如所承知的,此事就只日蓮一人這樣預言,然一旦實現之今,沒有一個人有勇敢與之對抗的氣概。但只如猿之害怕犬,蛙之害怕蛇。此完全是因此國不僅令一切真言師、念佛者、律僧等憎恨釋迦佛之御使法華經之行者,亦損自己(讓自己遭逢大難),而成為蒙如此甚大天罰之國故,人皆變成臆病(膽怯)矣。譬如火之害怕水,木之害怕金,雉之見鷹而失魂,鼠之受責於貓,當無一人可得助。其時當如何是好呢。P3‧3

 

1275.8.4 乙御前御消息 ~ 金言 4. 

軍以大將軍為魂,大將軍若畏縮則步兵臆病(膽怯)也。【同樣的】女人以夫為(依靠),無夫則女人無魂。此世連有夫之女人要渡世都尚且難,而妳失去作為魂之夫而渡世,勝過有(夫)之女人,且內心剛毅上,又崇敬神佛,的確是勝於一般人之女人也。在鎌倉時,念佛者等姑且不提,信法華經之人人,雖不知其是否有真誠之志,然於我蒙咎而流放至佐渡島時,妳以女人之身不僅暗中託來訪之人送來種種盛情厚意之供養,還親自來訪佐渡之事,幾乎讓我不敢相信是真的,誠是不思議也。而

                                                      

 

                                                      

今又至此身延之深山來詣日蓮之事,真的不勝感謝。定是神給守護,十羅剎女亦御憐憫矣。P3‧10

 

1275.8.4 乙御前御消息 ~ 金言 5. 

法華經為了女人,於黑暗中當成為燈,於海上當成為船,於怖畏之所當成為護衛,有這樣誓於藥王品。羅什三藏渡法華經來漢土之際,毘沙門天王變作無量之兵士送羅什三藏越過葱嶺。道昭法師(日本之僧)入唐之際於野中讀法華經時,無量之虎來集守護。然而妳之情形乃供養末代法華經之行者故,所以又非彼等所可比擬也。不僅地三十六祇、天二十八宿要給守護上,人肩上之二天亦必如影【隨形】般地緊跟不離,所謂一云同生天,二謂同名天也,緊跟左右之肩而守護人,則無失者天無不照顧之事,況於善人耶。因此妙樂大師止觀弘決云「必(憑藉)心固,神守則強」。人之心若堅固,則神之守必強。是乃為妳特別申說之事也。妳往昔之御志自不待言,但今當要有比其更一重強盛之御志也。其時應可明白十羅剎女之御守護當(越發)強也。此不用引其他之例子。我日蓮正是也,日本國上自一人下至萬民皆欲加害,儘管如此但迄今能夠這樣平安無事者,當皆因雖為一人然心強故【而有諸天之厚護也】,應這樣認知也。若同乘一船,如果船夫操作錯誤,則船中諸人一同受害。又身強之人若無志氣,則再多的才能也是無用也。日本國雖應有賢明之人人,然大將治國之方若拙劣的話,則亦無用也。壱岐、对馬、九個國(今之九州)之兵士及男女(人民),多數或被殺,或被捕,或投海、或跳崖自殺者,何止幾千萬人。今度若又來襲,將不似先前【一定更為慘烈也】。京及鎌倉但必如先前之壱岐、对馬一樣慘遭蹂躪。請於事情發生前做好準備,看要逃往哪裏。其時,昔不願聽聞日蓮之言之人人,當合掌信法華經矣。甚至連念佛者、禪宗也當會唱南無妙法蓮華經矣。P4‧3

 

1275.8.4 乙御前御消息 ~ 金言 6.  

抑,法華經法師品有云,能善信仰法華經之男女,佛擔於肩、背於背,而實際上有傳說木像之釋迦曾背過謂鳩摩羅炎三藏(鳩摩羅什之父)之人。又日蓮之頭要被斬時,大覺世尊成為替身而給與救助矣。昔今一同【有佛之守護】也,而各各皆為【法華經之行者】日蓮之檀那也,如何會有不成佛之事呢。今後無論要以何男為夫,但若為法華經之敵的話,則不可隨。反而應愈益有強盛之御志【貫徹法華經之信仰】。冰雖出自水,然寒於水。青雖出於藍,但因一再滲染,而色勝於藍。雖同樣信仰法華經,然若能一再堅強心志,則色當勝於他人,且佛之利生亦會自然增長也。木雖燒於火,然栴檀木不燒。火雖消於水,然佛涅槃之火不消。華雖散於風,然淨居天(色界之第四禪天)之華不凋。水雖失於大旱魃,然入黃河則不失。謂檀彌羅王之惡王,斬月氏之僧之頸時,雖沒降天罰,然斬師子尊者之頸時,刀與手一時共落矣。弗沙密多羅王

                                                      

 

                                                      

(公元前二世紀頃之月氏之王)燒雞頭摩寺(阿育王所建立之佛教中心寺院)時,被十二神以棒破頭。P5‧6

 

1275.8.4 乙御前御消息 ~ 金言 7. 

今日本國之人人成為法華經之敵,至亡身亡國也。如斯言之,則不懂道理之人當會說此乃日蓮之自讚也。然實則並非如此,因若不著實地說出此事的話則非法華經之行者也。又若於事情說了之後完全符合的話,則人亦會相信也。若這樣書留的話,則未來之人當會知道我乃智深者矣。又章安大師涅槃經疏有述「身輕法重、死身弘法」,縱使身輕而受人打罵憎惡,但法重故,死身弘法必可廣弘。而且若法華經廣弘的話,則輕之死身當還受尊重。死身若受尊重的話,則人人當思此死身將會有利生也。若有利生的話,則日蓮將如今之八幡大菩薩之受祭拜一樣受到祭拜。預料其時供養今之日蓮之男女當像侍奉八幡大菩薩之武內大臣及若宮(幼少之皇子)一樣受到尊崇。P6‧3

 

1275.8.4 乙御前御消息 ~ 金言 8.

抑開一人之盲目之功德猶難申盡,況開日本國一切眾生之眼之功德耶,更何況開一閻浮提四天下之人之盲眼耶。法華經第四卷之寶塔品云「佛滅度後 能解其義 是諸天人 世間之眼」。在說持法華經之人乃一切世間天人之眼也。所以,日本國之人之怨恨【法華經之行者】日蓮者,挖一切世間天人之眼之人也。因此天瞋而日日天變,地怒而月月地夭重疊。帝釋天敬狐而習法故,成今之教主釋尊;雪山童子以鬼為師故,成今三界之主之教主釋尊。如斯,大聖、上人不會賤形(因為輕賤外形)而捨法。日蓮即使再愚痴也不會劣於狐和鬼。當世之人縱使再優秀也不可能勝過帝釋天、雪山童子。因日蓮身賤而捨巧言(日蓮思救國之善言)故,國既將亡去,可悲啊。

又對思日蓮可憐之弟子們,不能救助他們,覺得非常的悲痛。【今後】不管發生什麼事,請來此身延吧,互相見面,共餓死於山中,可歟。又女兒乙御前想必長得很素氣又很聰明了吧。其餘之事以後再述吧。P6‧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8/127584.html

 

 1275.8.16 妙心尼御前御返事 ~ 金言 1.

入道殿(妙心尼之夫,高橋入道殿)生病之事,唐土有云黃帝、扁鵲(唐土春秋時代之名醫)之醫師,又天竺有云持水、耆婆之醫師。此等其世之寶也,末代(後代)醫師之師也。然而佛又是彼等所不可比擬之出色之大名醫也。【何以故,因為】佛說給【不老】不死之【良】藥也。【此良藥者】今【我等所持】之妙法蓮華經之五字是也。而且佛明言此五字是「閻浮提人 病之良藥」。入道殿,閻浮提內日本國之人也,且身罹病,「【閻浮提人】病之良藥」之經文顯然(意為正符合此經文)也。而且蓮華經(譬喻為蓮華之法華經)乃第一之【妙】藥也。昔月氏云波瑠璃王之惡王殺害佛之近親之女性五百餘名,然佛遣阿難遠赴靈山(雪山)採來青蓮華,用其碰觸彼等女人之身,遂蘇生,並於七日後生於忉利天(帝釋天所居之天界)。云蓮華之花,有如斯美妙之德之花故,佛乃以其比喻妙法。P1‧4

 

1275.8.16 妙心尼御前御返事 ~ 金言 2.

又此病,出於佛之

  妙心尼御前御返事                                                   

                                                                

  妙心尼御前御返事                                                   

御主意歟。其故,淨名經、涅槃經有云,有病之人正是能成佛。因病而起道心【之故】歟。

入道殿今生雖看不到其甚為信仰法華經,然因過去之宿習(積善行)之故,今度以此長病為機緣而成為日日夜夜【努力於法華經信仰之】道心無間斷之身。P1‧15

 

1275.8.16 妙心尼御前御返事 ~ 金言 3.

猿依賴木,魚依賴水,【同樣的】女人依賴男人。為了惜離別故,而剃髮著墨染之衣,這樣的心志,十方之佛如何會不哀憐呢。又法華經,決不可放棄自己,一定要依賴之依賴之。P3‧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8/1275816.html

 

 1275.8.18 上野殿御書 ~ 金言 1. 

承特遣御使,至為感激。聽聞館邸已快建造完成,真是可喜可賀。改日當登門拜訪,祝賀喬遷之喜。

所申請之上樑記牌已立即書寫,並請伯耆公日興持往奉上。若就此上樑記牌上所書之經文來說明,則昔月氏之須達長者建造祇園精舍時,不知何因緣,遭遇七度之火災,時長者問此由於佛。佛答曰「汝之眷屬貪欲深故,起此火災之難也」。長者問云「那麼該如何做才能防此火災之難呢」。於是佛云「自辰巳(東南)方當有瑞相,汝精進(努力)向著彼方。某時會從彼方射來亮光,亮光中會出現鬼神三人來云『南海有鳥,名鳴忿,此鳥住處無火災。又此鳥當唱一文,其文云〝聖主天中天(讚美釋尊之語) 迦陵頻伽(棲於雪山中之美聲之鳥)聲 哀愍眾生者 我等今敬禮〞(化城喻品之文)。一唱此文,則三十萬里之內必不起火災』,此鬼神三人當如斯告訴也」。須達遂照佛之吩咐去做,於是一點也不違地,其後再也沒有見到火災了。依此,至滅後末代之今,皆書此經文來止火災。今當亦如斯,應好好信用之經文也。此說於法華經第三卷之化城喻品也。詳細之事已囑咐此御房(伯耆公日興)了。恐恐謹言。P1‧3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8/1275818.html

 

 1275.8.25 妙心尼御前御返事 ~ 金言 1.

承送來種種厚意之供養,敬領了。為了幼公子授與守護御本尊。此守護御本尊乃法華經中之肝心,一切經之眼目也。譬如天之日月、地之大王、人之心、寶藏中之如意寶珠之珠、家之柱也。此曼荼羅本尊持於身,則如武士之守護王,如親之愛育子,如魚之賴水,如草木之願望雨,如鳥之賴木,一切神佛等之聚集守護,就如影之隨身晝夜不離地給與守護故,所以應好好地御信用也。惶恐、惶恐。恐恐謹言。P1‧3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8/1275825.html

 

 1275.8 單衣抄 ~ 金言 1.

雜寶藏經有云,於棄老國捨棄老者。而於日本國今捨棄法華經之行者。抑此國開闢以來,天神七代、地神五代,接著有人王百代。現在是人王初代神武天皇以來九十代,又是自欽明天皇佛法起始以來六十代七百餘年之後宇多天皇(公元一二七四~一二八七在位)之朝代也。其中殺父母者,成為朝敵者及山賊海賊不知其數,但尚未聞因法華經之故,而像日蓮這樣遭人憎惡者。或雖遭憎於王然不遭憎於民,或即使僧憎惡但俗不憎惡、即使男憎惡而女不憎惡,或即使愚痴之人憎惡而智人不憎惡【從未有遭萬民憎惡之事也】。然而我之情形,無寜說是民比王、僧尼比男女、智人比愚人,又善人比惡人還更憎惡我日蓮也。前代未聞之【遭憎之】身也。亦不認為後代會有【這樣之事】。

故自生年三十二【法門宣言以來】至今年五十四,二十餘年之間,或被趕出寺院,或被逐出住所,或親族受累,或遭夜襲,或遇交戰,或惡口不知其數,或被打擲,或負傷,或弟子被殺,或要被刎頸,或流罪及於兩度。二十餘年之間無一時片時之心安。

                                                           

 

                                                           

賴朝(源賴朝,鎌倉幕府首任大將軍)與平家七年之交戰當無稍事休息之時,又【源】賴義為了征服陸奧戰鬥了十二年,即使如此,但如何能超過我呢。法華經第四卷之法師品云「如來現在 猶多怨嫉」,第五卷之安樂行品云「一切世間 多怨難信」。天台大師恐亦未讀給此經文,何以故,當時一切世間皆信受故也。傳教大師亦不及我所受之大難,【傳教大師乃像法時代之人】不符合「況滅度後【之濁惡末法之時】」之經文之故也。日蓮不出現於日本國的話,則如來之金言成虛,多寶之証明將什麼都不是,又十方諸佛之御語亦當成為妄語矣。佛滅後二千二百二十餘年,於月氏、漢土、日本,無符合「一切世間 多怨難信」之經文之人。若無日蓮則佛語既絕矣。P1‧4

 

1275.8 單衣抄 ~ 金言 2.

如斯【遭世間所怨】之身故,如蘇武之以雪為食而繼命,如李陵之着蓑衣而度世。交往(入)山林而採不到果時,空腹過兩三日。所穿之鹿皮若破的話,則裸著及於三四個月。哀思這樣的我歟,未曾謀面的您送來隱膚之衣,真不知要如何感謝。着此單衣,詣於佛前,奉讀法華經,則法華經六萬九千三百八十四字,一一之文字皆金色之佛故,所以衣雖一件,然六萬九千三百八十四之佛,一一皆供養而令着也。因此供養此衣之您夫婦二人,此佛們御知見上,必定當成自己之檀那而給守護。其功德,於今生成就所願,又成為財,御臨終之時,成為月,成為日,成為道,成為橋,成為父,成為母,成為牛馬,成為輿(轎子),成為車,成為蓮華,成為山,而迎接二人前往靈山淨土。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妙法蓮華經。P2‧9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8/12758.html

 

 1275.9 蒙古使御書 ~ 金言 1. 

聞知貴殿從鎌倉平安地歸去,高興之情言不能盡。

又蒙古之使者於鎌倉被斬首之事敬悉了。不斬日本國真正之敵之念佛、真言、禪、律等法師,卻去斬無何罪過之蒙古使者之頸,真是何其可悲之事也。不知事情之詳情之人,當會認為此乃我日蓮因蒙古來襲之預言中的而說的驕傲之話。殊不知此二十餘年之間,我晝夜對弟子等常歎言之事,又於公度度向幕府諫言之事,正是此事也。P1‧3

 

1275.9 蒙古使御書 ~ 金言 2. 

一切大事中,國亡乃第一之大事也。因此最勝王經云「害中極重者,無過失國位」。文之(意)在說,一切惡中,成為國王而行惡政,致己國為他國所破,是第一之惡也。又金光明經云「由愛敬惡人 治罰善人故 乃至 他方怨賊來 國人遭喪亂」。文心在說,成為國王而愛惡人,罰善人,則其國必為他國所破。又法華經第五卷之勸持品云「為世所恭敬 如六通羅漢」。文心在說,末法出現之法華經之敵之相貌,其人堅持二百五十戒,有如迦葉、舍利弗,所以國主尊貴其人,並為其言語所騙而欲亡失法華經之行者。P1‧8

 

1275.9 蒙古使御書 ~ 金言 3. 

夫大事之法門者無他,恰當其時,對我之大事國之大事,一點也無誤地勘知,才

  使                                                      

 

  使                                                      

是真智者也,令知此事云大事之法門也。佛之所以尊貴,在於能勘過去、識未來、示知三世之故也,沒有任何智慧可超過知三世之智慧也。設雖不是佛,然龍樹、天親、天台、傳教等之聖人賢人即使無法像佛那樣知三世,但也大略示知三世之事故,所以亦流名於未來。總之,萬法收於己心,一塵不欠;九山八海亦備於我身;日月眾星亦存在己心。因此若憑藉說己心之一念三千法門之法華經的話,則現在日本國所處之狀況當能詳細知道,然而就如盲目之人不能看見鏡裏所浮之影,嬰兒之不恐水火一樣,外典之外道及內典之小乘、權大乘等皆只片端片端地說己心之法,然未如法華經一樣說己心之一念三千法門,所以不能知其實相。因此於經經有勝劣,於人人亦有聖賢之分。法門多多故,今就止於此矣。P1‧15

 

1275.9 蒙古使御書 ~ 金言 4. 

貴殿方自鎌倉歸返正是忙碌的時候,卻速速遣使者來此報告鎌倉之狀況,又送來種種供養品,真的非常欣喜。日本今因蒙古來襲而人皆悲歎,但日蓮一類(門下)則歎中有喜悦也。既住在日本國,則無法(免於)蒙古之責。然為國而遭責(然而迄今儘管日蓮一門捨命諫國,但國不採納故,而發生了國難),此事天亦當知道故,所以後生必得其救,因而覺得喜悅也,而貴殿今生正在蒙受蒙古國之恩也(不也因蒙古國之故而帶來好事歟)若不發生此事(蒙古使者被斬首之事),則今年正當最明寺殿之十三年忌故,本來應於富士狩獵,然因此事而停止,貴殿之所領(領地)因而免於耗費大量的支出及勞役;又若不發生此事,則貴殿或許將和北條六郎為時殿一樣得前赴筑紫歟。此等之事皆非貴殿之本意也,所以也無法拒絕,然而誰都不能說這是對貴殿之處罰。又一想法,此乃信心法華經之故而令得助者也,但這麼說對貴殿而言或許甚為不妥也。不管怎樣,這樣的喜悅是打從心底想喜悅起來的,但因顧慮到外人聽了後之聲名,就此止筆矣。P2‧10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8/12759.html

 

 1275.11.3 大田入道殿御返事 ~ 金言 1. 

摩訶止觀第八卷云「明病起因緣有六。一、四大(構成色法之四種要素,即地、水、火、風四大)不順故病,二、飲食不節【制】故病,三、坐禪(結跏趺坐而靜慮求法性之修行法)不調故病,四、鬼得便,五、魔所為,六、業起故病」。大涅槃經云「今世惡業成就,乃至,【來世】必應地獄。乃至,供養三寶故,不墮地獄,【而於】現世受報。所謂頭、目、背【之】痛」。摩訶止觀云「若有重罪,乃至,人中輕償。此是【前世之罪】業欲(消滅)故病也」。P1‧9

 

1275.11.3 大田入道殿御返事 ~ 金言 2.  

龍樹菩薩之大論(大智度論)云「問云,若爾者,華嚴經乃至般若波羅蜜【經】

  大田入道殿御返事                                                   

 

  大田入道殿御返事                                                   

非秘密法。而法華【經】者秘密【之法】也等。乃至,【法華經】譬如大藥師能變毒為藥」。天台承此論云「譬如良醫能變毒為藥,乃至,【於】今經(法華經)得記【別】即是變毒為藥」。故(大智度論)云「餘經非秘密【之法】,法華為秘密【之法】也」。摩訶止觀云「法華能治,復稱為妙」。妙樂云「難治能治,所以稱妙」。大經(涅槃經)云「爾時王舍大城阿闍世王,其性弊惡,乃至,害父已,心生悔熱(對所犯之罪惡悔改,因激烈自責故而發熱)。乃至,心悔熱故遍体生瘡,其瘡臭穢不可附近。爾時其母字韋提希,以種種藥而為傅之,其瘡遂增無有降損。王即白母,如是瘡者從心而生,非【因】四大【不順】起,若言眾生有能治者無有是處(亦無法治此病)」。「爾時世尊大悲導師,為阿闍世王入月愛三昧(佛之慈悲譬為月光之種種力用而稱為月愛,三昧者正定也),入三昧已放大光明,其光清涼往照王身,身瘡即癒」。平等大惠妙法蓮華經第七【卷】云「此經則為 閻浮提人 病之良藥。若人有病 得聞是經 病即消滅 不老不死」。P1‧15

 

1275.11.3 大田入道殿御返事 ~ 金言 3. 

以上,引上諸文惟勘御病,不出【摩訶止觀所說之】六病。其中五病且置之,第六之業病最難治。又業病有輕有重,多少(其程度)不定。就中誹謗法華【經】之業病最第一也。【連名醫】神農、黃帝、華佗、扁鵲【皆】拱手,持水、流水、耆婆、維摩【都】閉口。但限釋尊一佛以妙經(法華經)之良藥治(此業病),如上舉法華經所云之文。大涅槃經指法華經云「若有毀謗是正法,能自改悔還歸於正法【則謗法之罪消除】,乃至,除此正法更無救護。是故應當還歸正法」。荊溪大師(妙樂大師)云「大經(涅槃經)自指法華為(至極之教)」,又云「如人倒地,還從地起。故以正謗接於邪墮(故因毀謗正法而從地獄得救)」。P2‧13

 

1275.11.3 大田入道殿御返事 ~ 金言 4.

世親菩薩本小乘論師,為止五竺(五天竺)之大乘造五百部小乘論。後值遇無著菩薩,(立刻)翻邪見,一時(立即)為滅此罪,向無著菩薩表明欲切舌。無著菩薩止云「汝以其舌讚歎大乘」。【於是】世親菩薩忽造五百部大乘論破失小乘。又制立一願:我一生間小乘不置舌上。然後罪滅而生彌勒天(彌勒菩薩之兜率天)

馬鳴菩薩為東印度人,列【釋尊】付法藏之第十三。本為外道之(首領)時,與勒比丘論內外(佛教和外道)之邪正,其心言下【即得】解,為(遮斷,切斷)重科,擬刎自【己之】頭。【又】所謂「我敵於我墮獄(我以自身為敵,當墮地獄)」這樣說。勒比丘諫止云「汝勿切頭,以其頭、口讚歎大乘」。【於是】馬鳴菩薩急造【大乘】起信論破失外小(外道和小乘)。【此為】月氏大乘之始也。P3‧6

 

1275.11.3 大田入道殿御返事 ~ 金言 5.

嘉祥寺之吉藏大師為漢土第一之名匠,三論宗之元祖也。獨步吳會(吳之會稽,

  大田入道殿御返事                                                   

 

  大田入道殿御返事                                                   

隋朝時吉藏居住並活躍之地),慢幢(慢心之幢)最高。對天台大師諍【論】「已今當」之文【後】,立刻翻破邪執,為滅謗人、謗法之重罪,相語百餘人之高德,屈請(恭請)智者大師,【並以】身為肉橋,頭承【智者大師之】兩足。七年之間採薪汲水【伺候智者大師】,廢講散眾,為倒慢幢不誦法華經。【天台】大師滅後,往詣隋帝,校攝雙足,流淚告別,觀見古鏡【所映之自己】,慎辱(羞愧)自影。欲滅業病,如上懺悔。P3‧15

 

1275.11.3 大田入道殿御返事 ~ 金言 6.

夫以(夫,說來),一乘妙經(妙法蓮華經)三聖(釋迦佛、多寶佛、十方分身佛)之金言,「已今當」之明珠居於諸經之頂。法華經云「於諸經中 最在其上」,又云「法華最第一」。傳教大師云「佛立宗」。予竭力勘(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等諸真言經,實無可會通此法華經之文之明文。但見(善無畏)、(金剛智)、(不空)、法(弘法)、(慈覺)、(智証)等之曲會。是知,釋尊、大日【如來】之本意,限在法華最上也。而本朝真言之元祖法、覺、証等三大師入唐時,於(惠果)、(法全)等【處】相承畏、智、空等三三藏之誑惑而歸朝了。【而於】法華、真言弘通之時,隱三說超過(超過「已今當」三說)一乘(法華經)之明月,然卻去顯真言兩界(金剛界、胎藏界)之螢火,更罵詈法華經曰「戲論也、無明之邊域【之教】也」。此自害之謬誤豈非在曰,大日經戲論也、無明之邊域也。本師既曲,末葉豈直乎。源濁流不清等,是之謂歟。依之(因真言),日本久為闇夜,扶桑終欲枯於他國之霜。P4‧7

 

1275.11.3 大田入道殿御返事 ~ 金言 7.

抑,貴邊(貴殿)雖非嫡嫡末流(真言嫡傳之末流)之一分,然為真言之檀那(指信用真言而毀謗法華經之行者之北條家)之所從也。身處邪家(邪法之家)年久,心染邪師月重(月累)。設即使大山頹,設即使大海乾,此罪亦難消歟。雖然如此,但為宿緣所催,又今生慈悲所薰(尊仰佛慈悲之薰香),意外值遇貧道日蓮,而發起改悔故,為償未來之苦,現在輕瘡出現歟。闍王(阿闍世王)之身瘡乃五逆謗法二罪所招。佛入月愛三昧【以慈悲之光明】照其身,惡瘡忽消,【還】延三七日(二十一日)之短壽而保四十年之寶算(寶壽),兼又(更又)屈請千人之羅漢書顯【釋尊】一代之金言,流布正、像、末。此禪門(今貴殿)之惡瘡,但謗法之一科(一個罪過),而所持之妙法超過月愛【三昧】,豈不癒輕瘡並招長壽【乎】。此語若無徵則發聲叫喚吧。一切世間之眼【之釋尊乃】大妄語之人,一乘妙經乃綺語(背離真實的美妙之語)之【經】典,若惜名則世尊【必】顯驗,若恐誓則諸賢聖【定】來護。云爾(請這樣說)。書不盡言,言不盡心。事事期見參(會面)時。恐恐。P5‧4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8/1275113.html

 

 1275.11 尊靈御菩提御書 ~ 金言 1.

尊靈【可得】御菩提(悟之境地)無疑者歟。「適時而已(天台大師法華文句之語)」等之釋此意歟(於今之末法依法華經來追善正是適合時之供養也)。P1‧3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8/127511.html

 

 1275.11以降~1276.初頃 除病御書 ~ 金言 1. 

而且日蓮自身及弟子等,過去謗法之重罪未盡之上,現在又多年之間為謗法者,亦生謗法之國;【故】今日信心不深歟,豈能脫(此謗法之罪)乎。貴邊(貴殿,即大田入道)生病之事,有人告之。於是予日夜朝暮上報於法華經,朝暮訴於青天之際,除病(病癒)之事今日聞之。喜悅之情何事(逾)之。P1‧3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8/1275111276.html

 

 1275. 聖人知三世事 ~ 金言 1.

所謂聖人者,委細知三世云聖人。儒家之伏羲等三皇、堯舜等五帝及孔子等三聖但知現在而不知過去跟未來。而月氏之外道知過去八萬年及未來八萬年,可說是一分之聖人也。小乘之聲聞及緣覺知過去和未來之因果,乃勝於外道之聖人也。小乘之菩薩知三阿僧祇劫之過去,大乘之通教之菩薩過去經歷「動踰塵劫」,而大乘別教之菩薩於一一位中知多俱低劫之過去。法華經之迹門演說過去三千塵點劫,超過一代之諸經是也。更至本門,演說五百億塵點劫、過去遠遠劫,又宣傳未來無數劫之事。依之來思案,則委細知悉過去及未來之事乃聖人之根本也。教主釋尊既近者知三個月後之涅槃,則遠者預言後五百歲(釋尊滅後第五個五百歲之末法時代)法華經之廣宣流布當無疑者歟。若爾者,聖人之力能夠以近推遠,以(現在之事)(未來之事)。就如同法華經方便品所說的「如是相 乃至 本末究竟等」是也。P1‧3

 

1275. 聖人知三世事 ~ 金言 2.

【依據釋尊之預言,於後五百歲之末法時代法華經之流布乃確實之事,但】於後五百歲是以誰人為法華經之行者,可知之乎。雖然我不能信自己之智慧,可是曾經預言之自界叛逆和他國侵逼之二難今成為事實,故不得不信自身之智慧。此不敢為他人而說,然我弟子等定要好好承知啊日蓮乃法華經之行者也,紹繼

                                                       

 

                                                       

不輕菩薩之跡之故也。若輕蔑毀謗日蓮之人,將如法華經陀羅尼品所說的頭破作七分;信者則如傳教大師之言,福德將堆積如須彌山。P1‧12

 

1275. 聖人知三世事 ~ 金言 3.

設雖作萬祈然不用日蓮,則此國必如今之壱岐、對馬。我弟子們啊,好好地仰見之吧。此絕非日蓮尊貴,只是因法華經之御力殊勝也。我若稱讚己身則人會認為是慢心,若下貶己身則人會輕蔑法華經。【殊不知】松高則藤長,源深則流遠。幸哉樂哉,於此謗法之穢土受信仰法華經之喜樂者,但日蓮一人而已。P2‧10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8/1275_18.html

 

 1275. 法蓮抄 ~ 金言 1. 

夫以,法華經第四卷之法師品云「若有惡人,以不善心,於一劫中,現於佛前,常毀罵佛,其罪尚輕。若人以一惡言,毀呰在家出家讀誦法華經者,其罪甚重」。妙樂大師【於文句記釋此經文】云「然約此經(法華經)功高理絕(功德高教理勝)【故】,得作此說;餘經【則】不然」。P1‧3

 

1275. 法蓮抄 ~ 金言 2.

問云,怨恨末代之法華經行者之人會墮於何種地獄呢。答云,法華經第二卷之譬喻品云「見有讀誦書持經者,輕賤憎嫉而懷結恨。乃至,其人命終入阿鼻獄。具足一劫,劫盡復死,展轉至無數劫」。總之此

                                                           

 

                                                           

譬喻品之文是在說示,對今末代之法華經之行者,即使只是戲論地罵詈誹謗之人人,皆當墮於無間地獄也。P3‧10

 

1275. 法蓮抄 ~ 金言 3.

又法華經第四卷之法師品云「有人求佛道,而於一劫中,合掌在我前,以無數偈讚,由是讚佛故,得無量功德。歎美持經者,其福復過彼」。妙樂大師釋此經文云「若惱亂【信持法華經之人】者頭破七分,有供養【信持法華經之人】者福過十號(其福勝過供養佛之功德)」。P4‧3

 

1275. 法蓮抄 ~ 金言 4.

佛必有三十二相。其相者,梵音

                                                           

 

                                                           

聲、無見頂相、肉髻相、白毫相、乃至千輻輪相等也。此三十二相中之任一相皆是以百福而成給也。因此,此一相之功德多於三千大千世界草木之數,超過四天下之雨跡。縱令壞劫之時有云僧佉陀之大風,雖是能將須彌山吹上色究竟天碎為微塵之大風也,然動不了佛御身之一毛。佛之御胸有大火,云「平等大惠大智光明火坑三昧」。佛涅槃之時,此大火自胸出而燒一身,其時六欲【天及】四海之天神、龍眾等,惜佛故,集而下大雨,三千【世界之】大地盡成澤國,甚至流須彌山,然不能消此大火。P5‧15

 

1275. 法蓮抄 ~ 金言 5.

然而,與「如此尊貴之教主釋尊,非只一時二時,亦非只一日二日,而是一劫之間合掌,兩眼朝著佛之御顏,低頭捨他事,如欲消頭上之火,如渴思水、飢思食一樣,不間斷地供養」之功德相比,「如同戲論般,繼母一言讚美繼子一樣,即使不具誠意地讚歎供養末代之法華經之行者」之功德,當勝「彼三業相應之信心一劫之間供養生身之佛」百千萬億倍也,佛這樣說給也。此,妙樂大師書為「福過十號」也。「十號」者,佛之十個御名也。比起供養十號,供養末代之法華經行者之功德為勝也,這樣書

                                                           

 

                                                           

之意也。P7‧10

 

1275. 法蓮抄 ~ 金言 6.

上所述之說於法師品之二個法門(即誹謗法華經之行者之罪比誹謗佛之罪還重,讚歎法華經之行者之功德比供養佛之功德還勝),雖是佛說,然為不容易納得之事也。究竟為何比起供養佛之功德,供養凡夫可較勝呢。然而若說此為妄語,則當成為懷疑釋迦如來之金言,輕蔑多寶佛之証明,破十方諸佛之舌相者矣。若爾則當現身墮於阿鼻地獄。如登巖石而馳野馬一樣,心肝(心)不能安穩也。然又如能信此,則當可成妙覺之佛矣。今度該如何做才可獲得對法華經確固之信心呢。又不信此而修行此經,就如同無手而入寶山【求寶】,無足而企千里之道一樣。P8‧2

 

1275. 法蓮抄 ~ 金言 7.

夫教主釋尊號大覺世尊。世尊之「尊」之一字,讀為「(崇高)」。「高」之一字又(釋)為「孝」也。一切孝養之人中,第一孝養之人故,號為世尊。釋迦如來

                                                           

 

                                                           一〇

之御身為金色且備三十二相。彼三十二相中之無見頂相者,佛雖然是丈六之御身,但竹杖外道以一丈六尺之竹杖無法量其御長,梵天(大梵天王)亦無法見其頂,這樣不思議之相也,故云無見頂相。是孝養第一之大人故,方能備有如斯之相。孝經有二。一、為漢土名孔子之聖人所書,所謂外典之孝經也;二、於內典,今之法華經是也。內外雖異,然其意是同也。

今法華經乃是有令一切眾生皆成佛之秘術之御經也。所謂若能令地獄之一人、餓鬼之一人乃至九界之一人成佛的話,則一切眾生皆可成佛(十界皆成)之道理顯也。就譬如竹節若破其一,則餘節亦破一樣。佛因悟得十界皆成之法華經,所以六道四生之父母孝養之功德備於身。

而釋尊讓與此孝養之功德於信法華經之人。此就宛如悲母之所食化成乳而養赤子一樣。法華經譬喻品云「今此三界 皆是我有 其中眾生 悉是吾子」。教主釋尊將此孝養之功德化作法華經之文字,而讓一切眾生之口來嚐。即使只聞法華經一字一句之人沒有不成佛的。縱使當初無自覺,然若有其因則後必出來果者是同樣之事也。P9‧14

 

1275. 法蓮抄 ~ 金言 8.

今法蓮上人亦又如此,因信受法華經,教主釋尊之御功德入替於御身矣。又法蓮上人之御身遺留著過去聖靈(父上精靈)之御容貌也,就譬如種之成為苗,花之成為

                                                           一一

 

                                                           一二

菓一樣。其之華落而菓存,菓中藏有種而最後成為苗來顯現。亦即法蓮上人法華經信仰之御功德,原樣地成為過去聖靈之御財(功德)也。松榮則柏悅,芝枯則蘭泣,連非情之草木尚如此(尚有如此深的關係),何況有情乎,又何況父子之契(父子之宿緣)乎。彼諷誦(貴殿追善之諷誦文)又云「從慈父閉眼之朝至於第十三年之忌辰,【常】於釋迦如來之御前,自奉讀誦自我偈一卷回向聖靈」。P11‧14

 

1275. 法蓮抄 ~ 金言 9.

         今施主十三年之間,每朝為了父之追善,讀誦自我偈,其功德當如「唯佛與佛 乃能究竟」之廣大也。

夫法華經,一代聖教之骨髓也,其中自我偈乃二十八品之魂也。三世諸佛以壽量品為命,十方菩薩以自我偈為眼目。自我偈之功德,我不能任意說之;壽量品之次下

                                                           一五

 

                                                           一六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有明顯地記載。依此記載,聽聞此自我偈而成佛之人人之數有如小千、中千、大千之三千大千世界之微塵數。又藥王品以下之妙音品、普門品、陀羅尼品、妙莊嚴王品、勸發品等之六品得道者,亦是此自我偈殘餘之功德也。又於涅槃經四十卷中,對為了聽聞說法而來集之五十二類之眾生,佛再重說給自我偈之功德。因此,始於寂滅道場說華嚴經之時如雲般來集之十方世界微塵數之大菩薩、天人等,又大集經、大品般若經之說時來集之諸聖,大日經、金剛頂經等之時來集之千二百餘尊,實皆為過去有聽聞法華經之自我偈之人人,但信力弱,雖經三五塵點之徘徊,然今度奉值釋迦佛而法華經之功德增進故(過去所下之法華經成佛之種熟故),不待靈山【法華經之說法】,而能以爾前之經經為緣而見得道。因此十方世界之諸佛皆以自我偈為師而得成佛,所以自我偈如世界之人之父母也。因此今持法華經壽量品之人乃繼諸佛之命之人也。有會捨棄信持令我得道之法華經之人之佛乎。若捨棄此等之人,則佛當還成捨棄自身矣。以此思之,若有女人生兵三千如田村、利仁等(鎌倉時期代表性之武將),則以此女人為敵之人,豈非以此三千人之將軍為敵乎;以信持法華經之自我偈之人為敵,當成為以三世諸佛為敵也。P15‧12

 

1275. 法蓮抄 ~ 金言 10.

今法華經之文字,一字一字皆生身之佛也。我等肉眼故,見為文字也。例如恒河,餓鬼見為火,人見為水,天人見為甘露。水雖一,然隨果報而所見各別也。此法華經之文字,盲眼者全然見不到,【凡夫之】肉眼見為黑色【之文字】,二乘【之慧眼】見為虛空,菩薩【之法眼】見為種種之(法門),佛種純熟【持有佛眼】之人奉見為佛。因此經文(法華經見寶塔)云「若有能持 則持佛身」。天台【於略法華經】書云「稽首(歸命)妙法蓮華經,一帙八軸四七【二十八】品,六萬九千三八四(三百八十四字),一一文文是真佛,真佛說法利眾生」。P17‧1

 

1275. 法蓮抄 ~ 金言 11.

以之案之(以此等之文來思案之),則法蓮法師每朝自口出現金色文字,此文字之數,【自我偈之】五百十字也。一一之文字變作日輪,日輪變作釋迦如來,放大光明穿透大地,照亮三惡道、無間大城,乃至東西南北,向上方則昇至非想非非想天,無論何處,尋行至過去聖靈(亡故聖靈)所在之處,當向彼聖靈殷切地語云「知道我是誰歟,我是汝子法蓮每朝所誦之法華經自我偈之文字也。此文字當變作汝之眼,汝之耳,汝之足,汝之手」。其時,過去聖靈云「我子法蓮非只我子也,乃導人於悟之善知識也」,而當向娑婆世界之貴殿合掌。此正是真實之孝養也。P17‧7

 

1275. 法蓮抄 ~ 金言 12.

若持戒精進之大僧等,一見似弘通法華經,而實欲失之,知此事則一定要加以呵責。法華經云「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涅槃經云「寧喪身命,終不匿王所說言教」。就此經文,章安大師於涅槃經疏云「寧喪身命不匿教者,身輕法重【故】,死身弘法」P18‧9

 

1275. 法蓮抄 ~ 金言 13.

然而今日蓮若如外見,則日本第一之僻人也。為我朝六十六個國二個島之百千萬億之四眾、上下萬人所怨。佛法渡日本國七百餘年,尚未有因法華經之故而如是遭諸人所惡者。月氏、漢土亦未聞有之,又不覺得會有之。因此我亦可說是一閻浮提第一之僻人歟。如斯之人故,上恐於一朝之威,下顧及萬民之嘲笑,連親族都不敢來訪,外人就更不用說了。非只出世之恩(非但曾受佛道之教導之人),連曾蒙世間之恩之人,因恐於諸人之眼而為塞其口故,心雖沒這樣思,然卻裝做誹謗日蓮的樣子。至今數度遭難,兩度蒙處流罪,非只我身受處罰,連與日蓮來往之人人中,或遭主君之懲罰,或所領(領地)被沒收,或被逐出主家,或被父母兄弟斷絕關係。因此曾隨從過日蓮之人亦捨日蓮矣,今又無隨從之人了。

尤以今度之懲罰原本當及於死罪,然不知何故被流放於佐渡國,而去彼國者死多生稀也。好不容易到達了佐渡,竟被當作比殺害、謀判者猶重之犯人。自出鎌倉往佐渡之途中,日日如強敵重疊,此等之人皆念佛之持者也。行於野行於山,旁邊之草木隨風沙沙作響之聲,覺得恍如敵在責我。終於抵達佐渡國矣,北國之氣候故,冬天風特別地猛,雪特別地深,而衣薄食乏故,橘過淮因氣候的變化自然成為枳(橘逾淮為枳,為漢土之典故),此事於我身上實際感受到了。所棲之處是雜草菅芒叢生的野中墓所的一個破落的草堂,屋頂漏雨,壁不堪風,晝夜耳聞者,枕邊寒風之聲,朝暮遮眼者,遠近之路所埋之雪也。宛如現身經餓鬼道,墮八寒地獄矣之心情。彼蘇武十九年之間留胡國而餐雪、李陵入巖窟而六年着蓑過活者,完全感於我身也。P18‧13

 

1275. 法蓮抄 ~ 金言 14.

今無意中被赦免而還鎌倉,然鎌倉中亦只能暫且留身,無可止迹之處故,遂隱身靜心於如斯之身延山中之石之間、松之下,然卻是一個除了以大地為食,以草木為衣外,無食絕衣之處,是何御心竟用兩手撥開如斯險阻之山路而來訪歟。是我亡故之父母之御神入替貴殿之御身呢,不可知,還是大覺世尊之御慈悲呢,又不可知,感淚難押。P20‧1

 

1275. 法蓮抄 ~ 金言 15.

問云,抑見正嘉之大地震、文永之大彗星,此乃不久後之自界叛逆、他國侵逼二難發生之前兆,而此又是我朝(違背)法華經之故,此事是如何呢。答云予雖不肖之身,然為弘通法華經之行者,而王臣人民怨之故,於法華經說法之會座立誓守護行者之地神怒而震身,天神亦從身出光而威嚇此國。然不論怎麼勸諫也不用故,守護之善神最後只好入替人之身而令自界叛逆、他國來攻。P20‧6

 

1275. 法蓮抄 ~ 金言 16.

問云,此事有何証據乎。答,(金光明最勝王經)云「由愛敬惡人,治罰善人故,星宿及風雨,皆不以時行」。夫天地乃國之明鏡(映出國之實態之明鏡)也,今此國有天災地夭,當知國主有重大之【過】失。浮於鏡故,無可諍之(爭辯)。國主有小禍(小過失)時,於天鏡可見小災。而今之大災當可知國主有大禍(大過失)。

                                                           二一

 

                                                           二二

仁王經云「【國有大過則難起之事】小難無量也,中難二十九,大難七」,今之大災當為其中之七難也。此經一名仁王,二名天地鏡。移此國土於天地鏡來見之,則一切明白也。又此經文云「聖人去時,七難必起」。【依此經文】當知此國有大聖人。又可知彼聖人不為國主所信。P21‧12

 

 1275. 法蓮抄 ~ 金言 17.

於月氏、漢土總一閻浮提,佛滅後二千二百二十餘年之間未曾有之大科,今日本國之王臣並萬民每個人都犯了。這就譬如十方世界之五逆者集於一處一樣。古代(於釋尊在世時),因為只有二、三個逆罪不孝者故,所以只於其人之在所,大地破裂而墮於地獄。今逆罪不孝者充滿此國故,日本國之大地一時裂開,國民一同墮於無間地獄,所以無一人二人於其住所墮入之事也。例如人初老之時,細心地於黑髮中拔除一、二根之白髮,然老耄之時,皆白髮故,已無須選何者來拔除,只需一次剃光一樣。P22‧8

 

1275. 法蓮抄 ~ 金言 18.

問云,如汝之義,不用我法華經之行者【之進言】故,而有天變地夭等。然法華經第八卷之陀羅尼品云「頭破作七分」,又第五卷之安樂行品云「若人惡罵,口則閉塞」。而為何數年之間,罵也好怨也好,皆無其義(沒有這樣)耶。答云,反詰云,毀呰、罵詈、打擲不輕菩薩之人,有口閉頭破歟,如何。問,然則何故經文相違呢。答,怨法華經之人有二種人。第一種人,於前世有善根(有植成佛之種),今生求緣發菩提心,而可成佛者,若罵怨法華經之行者,則或者口閉,或者頭破。第二種人,於前世即為謗人(誹謗法華經之行者之人)也,今生亦誹謗,生生世世積無間地獄之業者,這種人雖惡罵,然不會口則閉塞。這就譬如入獄而定死罪者,於獄中雖有何僻事(惡事),然反正已要行死罪,所以不會改受其他之責罰,但早晚會得到赦免之輕罪者,若於獄中有僻事,則立刻就會被懲罰一樣。P23‧3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8/1275_17.html

 

 1275. 撰時抄 ~ 金言 1.

   佛法與時

夫學佛法,第一必先習時。過去之大通智勝佛,出世而十小劫之間一經不說,故法華經化城喻品云「一坐十小劫」,又云「佛知時未至 受請默然坐」。今之教主釋尊,四十餘年之間,不說法華經,所以法華經方便品云「說時未至故」。老子處母胎八十年,彌勒菩薩當閉居兜率天之內院,待五十六億七千萬歲而後作佛。時鳥(杜鵑)(送走)春,雞待曉而鳴。連畜生猶如斯,何況修行佛法,不辨明時可乎。法華經之一念三千法門,談九界即佛界,佛界即九界,迷之眾生和悟之佛是互具融合的。所以實現一切眾生之成佛之法華經之一字乃雨萬寶之如意寶珠也,一句乃生出諸佛之種子也。此等甚深之法門,機根之熟不熟可置之,因時至故也;所以法華經方便品云「今正是其時 決定說大乘」。[第1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2.

   機歟時歟                  

問云,若無機根而授大法,則愚人定誹謗而墮惡道,是豈非說者之罪乎。答云,人作路,有迷路者,此可為作者之罪乎。良醫與病人藥,若病人嫌而不服而死,此為良醫之失乎。尋問云,可是法華經第二卷之譬喻品云「無智人中 莫說此經」此等之經文在說,若無機則不說歟,如何。今反詰(反問)云,不輕品云「不輕菩薩向一切所見之人,皆悉禮拜讚歎,而作是言: 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又云「四眾之中有生瞋恚,心不淨者。惡口罵詈言:是無智比丘」此等之經文,雖遭惡口罵詈乃至打擲,但仍說,此為說之人之失乎。求云,此兩說(兩個弘經方法)水火也,當如何心得呢。答云,天台大師法華文句云「適時而已」;章安大師涅槃經疏云「取捨得宜 不可一向」。兩大師解釋之意:或時當謗矣,則暫不說;或時即使謗,也應該強說;或時雖一機(一部分人)能信然萬機(大部分人)當會謗,則不可說;或時即使萬機一同謗,也應該強說。

釋尊初成道之時,寂滅道場之華嚴會上其次於鹿野苑說阿含經之時,雖一同苦行之阿若拘鄰等五人為首又八萬諸天等都在場,但總之佛不能說法華經。隨後於方等大會之儀式,因世尊之慈父淨飯大王懇切地思念故,世尊入王宮而說觀佛三昧經;又為了悲母摩耶夫人,九十日之間閉居忉利天,說摩耶經。對自己而言,為了慈父悲母,不管怎樣的秘法,都沒有惜給的理由。雖然是這樣,但終不說給法華經。所以,總之不依機根,若時未至則終不說給也。[第2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3.

   五個五百歲與淨土教

問云,若然則何時說小乘經及權大乘經呢,又何時可說法華經呢。答云,借佛智慧之眼來思考時和機吧,用佛之日光來照見國土吧。問云,其意如何。答云,就是要以佛之未來記之經文為明鏡來思考法之說或不說也。大覺世尊於大集經對月藏菩薩定給未來之時之景況時說,即所謂我滅度後五百歲中解脫堅固,次五百年禪定堅固〈已上一千年〉,次五百年讀誦多聞堅固,次五百年多造塔寺堅固〈已上二千年〉,次五百年「於我法中 鬥諍言訟 白法隱沒」。有關此五個五百年,合計二千五百年之佛法之流布,學者們之見解形形色色也。日本國之法然見解云「今日本國流布之法華經、華嚴經並大日經、諸小乘經、天台、真言、律等諸宗,乃大集經之記文所說之正像二千年之白法也,入末法,彼等之白法皆當滅盡。設即使有行彼等之白法之人,也無一人可離生死之迷」。因此願後世之幸福之人人停止叡山、東寺、園城、七大寺等之日本一州之諸寺諸山之御歸依,取回寄於彼之寺山之田邑郡鄉而寄付念佛堂,決定往生極樂而唱南無阿彌陀佛。法然這樣勸念佛故,我日本國一同成為念佛之教,於今既五十餘年也。而日蓮破折此等惡義之事,已是久年之事了。[第3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4.

   南無妙法蓮華經之廣宣流布

彼大集經所說之白法隱沒之時,第五之五百歲,乃末法之初之今世無疑也。但彼白法隱末之後,法華經之肝心南無妙法蓮華經之大白法,一定能如同今之日本國之四眾於口口唱彌陀稱名一樣,廣宣流布於一閻浮提內八萬之國,其國國八萬之王,至每個王王之臣下及萬民,皆一同唱法華經之題目南無妙法蓮華經。

問云,其証如何。答云,法華經第七卷之藥王品云「我滅度後 後五百歲中 廣宣流布 於閻浮提 無令斷絕」。經文在說大集經所說之白法隱沒之後之時,法華經之題目之廣宣流布之事也。同第六卷之分別功德品云「惡世末法時 能持是經者」,又第五卷之安樂行品云「於後末世 法欲滅時」,又第四卷之法師品云「而此經者 如來現在 猶多怨嫉 況滅度後」此等經文之(意)如下:「第五之五百歲之時,惡鬼入身之大僧等充滿國中,其時一人之智人出現。彼惡鬼入身之大僧等,語時之王臣、萬民,對此一人之智人行惡口罵詈、杖木瓦礫、流罪死罪之時,釋迦、多寶、十方諸佛吩咐地涌之大菩薩等,大菩薩等又吩咐梵、帝、日月、四天等,其時當令盛起天變地夭。若國主等不用此天變地夭之諫,則諸聖將命令隣國之王侵逼彼彼之國國之惡王惡比丘等故,一閻浮提當起前代未聞之大鬥諍。其時日月所照之四天下之一切眾生,或惜國,或惜身故,而獻祈於一切之佛菩薩而無驗時,則信彼懸憎之一介小僧,而無量之大僧等及八萬之大王等,又一切之萬民,皆當頭着地,合掌一同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就例如神力品之十神力之第八種神力之時,十方世界之一切眾生全都向娑婆世界放大音聲,一同大聲唱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妙法蓮華經一樣。[第4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5.

   廣宣流布之釋文

問曰,經文是很分明,然天台、妙樂、傳教等之未來記之言(預言)有乎。汝之疑懇切故,可示些許之釋文與汝。天台大師法華文句云「後五百歲 遠沾妙道」,妙樂大師文句記云「末法之初 冥利不無」,傳教大師守護國界章云「正像稍過已 末法太有近。法華一乘機 今正是其時。何以得知。安樂行品云,末世法滅時也」,又法華秀句云「語代則像終末初 尋地唐東羯西 原人則五濁之生鬥諍之時。經云 猶多怨嫉況滅度後 此言良有以也」。夫釋尊出世,住劫之中第九之減劫,人壽百歲之時也。從人壽百歲又減至十歲之間之時期,可分成佛在世之五十年和滅後之正法像法二千年和末法一萬年也。其間法華經流布之時當有二度。所謂在世最後之八年,及滅後末法之始之五百年也。而天台、妙樂、傳教等,進則遺漏在世法華之御時,退則未生滅後末法之時,而正好於中間出世。故上之三釋文,先師對此事悲嘆而同時戀慕末法之始之御筆也。這就例如阿私陀仙人,見悉達太子之生,悲云「現生九十餘,不能見太子之成道,後生生於無色界而不能列席欲界五十年之說法之座,又未能生於正像末來拜受法華經之經文」而悲嘆一樣。今有道心之人人見此應當悅也,因為比起生於正像二千年之間而成為大王,祈望後世之人人,能夠生為末法之今之庶民而值法華經才是真正之幸也。為何不信此呢。比起彼之天台座主受人人尊崇,當思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之癩人(指不治之病人)幸福也。漢土之梁武帝願云「寜成提婆達多沈無間地獄而未來能成佛,不為欝頭羅弗生於天上而未來不能成佛」,梁武帝此願之意同也。[第5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6.

   正法時代月氏之佛法

問云,龍樹、天親等論師中有(末法時代流布法華經之教)義乎。答云,龍樹、天親等於內心雖存,然於言未宣此義。求云,何故不宣呢。答云,有多種緣故。一、彼時無機。二、無時。三、迹化(迹佛之弟子)故未受付囑。求云,想希望好好地聽聞此事。答云,夫佛滅後二月十六日起正法之始也。首先迦葉尊者受佛之付囑二十年,次阿難尊者二十年,次商那和修二十年,次優婆崛多二十年,次提多迦二十年,以上一百年之間但只弘通小乘經之法門,而諸大乘經連名字都沒有。何況真實之大乘經之法華經可廣布乎。正法時代前半之五百餘年之間,雖些許出來大乘經之法門,然並不特別提及也不弘通,但以小乘經為面來隱矣。以上大集經之第一個五百年,解脫堅固之時代也。

正法時代後半之五百年之間,馬鳴菩薩等十餘人之人人拿諸大乘經嚴厲地破失諸小乘經。並沒有分明地書給諸大乘經和法華經之勝劣設雖些許書給勝劣,然本迹之十妙、二乘作佛、久遠實成、已今當三說之妙、百界千如、一念三千等法華經肝要之法門則不作分明。但或如同以指指月,或隱約只書一端,而化導之始終、師弟之遠近、得道之有無等法華經獨有之教,則全部連一分也看不到。此等正法時代之後半之五百年,相當於大集經之禪定堅固之時代。[第6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7.

   像法時代漢土之佛法

正法一千年過去,入像法第十五年,後漢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佛法東流而入漢土。像法前半之五百年之內,開始之前一百餘年之間,漢土之道士和月氏傳來之佛法諍論,但沒有得到結果。設即使有結果,然信佛法之人之心其程度尚未深。所以若佛法之中又分大小、權實、顯密等之勝劣的話,則無法成聖教一同故,而致人們疑起,如此反而會出來親道教、儒教等之外典之人。有此等之憂歟之故,最初將佛教傳於漢土之摩騰迦和竺法蘭,自己雖知佛法之勝劣,然於外不分大小,不言權實而隱矣。其後,魏、晉、宋、齊、梁五代之間,佛教中因為爭大小、權實、顯密之勝劣,結果真正的道理全都聽不見,上自一人下至萬民,遂對佛法有很多之疑惑。當時漢土之佛教謂南三北七,佛法分立成江南三派和江北七派之十流矣。自後漢佛法傳入以來四百餘年之末,入五百年之時,於陳隋二代有謂智顗之小僧一人,後號天台智者大師,破南北之邪義,並定一代聖教之中法華經第一,涅槃經第二,華嚴經第三也。此像法時代前半之五百歲,相當於大集經第三之讀誦多聞堅固之時代。

像法時代後半之五百年,唐初之太宗皇帝之朝代,玄奘三藏入月氏十九年而認為其中有二個出色之宗,所謂法相宗、三論宗也。此二宗之中法相大乘宗,遠則傳自彌勒、無著,近則傳於玄奘三藏所師之戒賢論師,玄奘三藏學後返漢土而授予太宗皇帝。而太宗賢王也,當時非只響名於一天,甚至超三皇勝五帝名揚四海,非只手握漢土,還屈服西起高昌東至高麗之一千八百餘國,為極國內外之威之王。而玄奘集這樣聞名之賢王之歸依於一身故,當時之天台宗之學者敢與玄奘對抗而諍論宗義者無一人。於是法華經之實義既隱沒於一國矣。如上所述,雖法相、華嚴、真言三宗一同破天台法華宗,然當時法華宗之中似乎沒有像天台大師之智者之間,法華宗之人內心雖存知彼等之主張是謬誤的,然像天台大師一樣之公場對論來決定正邪之事也沒有故,則上自國王大臣,下至一切人民,皆迷於佛法之正邪,而眾生之得道皆止矣。此等像法時代之後半之五百年之前二百餘年之情形也。[第7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8.

    像法時代日本之佛法

入像法時代四百餘年,從百濟國渡一切經及教主釋尊之木像、僧尼等於日本國。會當漢土之梁末陳始。日本則為神武天王以來第三十代,欽明天王之朝代(公元539~571年)也。欽明之御子用明天皇之太子稱上宮王子或聖德太子者,不只信奉佛法而弘通之,並定法華經、淨名經、勝鬘經為鎮護國家之法矣。人王第四十五代聖武天王之朝代大唐之鑑真和尚渡來天台宗和律宗;其中律宗,雖於東大寺建小乘之戒壇而弘通之,然天台法華宗之事卻連名字都沒說出就入滅了。

其後人王第五十代,相當於像法八百年桓武天王之朝代,出來云最澄之小僧,後號傳教大師。始習三論、法相、華嚴、俱舍、成實、律之六宗並禪宗等於行表僧正等,而於十九歲之時自立國昌寺,後號比叡山延曆寺。並閉居此寺,對照御覽此六宗所依據之本經本論和宗宗之人師之注釋,則彼之宗宗之人師之釋,與所依之經論相違之事多故,錯誤之處多多也,若如所釋而信受之人,當皆墮惡道矣,傳教大師這樣思維於心。又雖宗宗之人人都自讚法華經之實義我得我得,然實無其義(然實無其事,皆虛妄之語也)。若說出此事的話,則喧嘩當出來,默而不說的話則違背佛誓,傳教大師雖這樣苦惱,然終恐涅槃經「見破佛法者當強責」之佛誡而奏於桓武皇帝,帝驚此事而召集六宗之碩學。彼學者等剛開始我慢之幢如山高,雖惡心似毒蛇,然終在王前被傳教大師折伏,六宗七寺一同成為御弟子矣。就例如漢土南北之諸師,在陳殿被天台大師說得啞口無言而成為御弟子一樣。但天台大師之場合,法華經之修行所必要的圓教之戒、定、慧三學中,只有定和慧而欠戒學。而傳教大師則進一步破折天台大師所未責之小乘別受戒,而授予六宗之八大德梵網經之大乘別受戒,非只這樣,還於叡山建立了法華經圓頓之別受戒之大戒壇故,則延曆寺圓頓之別受戒非只日本第一,亦是佛滅後一千八百餘年之間,身毒(印度)尸那(漢土)、一閻浮提中未有之靈山之大戒(即法華經之大戒),始於日本國初宣布也。所以傳教大師若論其功,乃超龍樹、天親,勝天台、妙樂之聖人也。說到究竟,於此日本國,非傳教大師之御弟子者,則完全是外道也、惡人也。而漢土、日本之天台宗和真言宗之勝劣,傳教大師心中雖然知道,可是沒有像與六宗在天皇御前對論來決勝負一樣之故乎,傳教大師亡後,真言宗遂得力,於是東寺、七大寺、園城寺等諸寺之人人為首,日本一州上自一人下至萬民一同萌發真言宗勝天台宗之想法。所以天台法華宗發揮本來之精神者,但只傳教大師之御時有之。此傳教大師之御時,像法之末,大集經之多造塔寺堅固之第四個五百歲之時也。尚未到「於我法中 鬥諍言訟 白法隱沒」之第五個五百歲之末法之時也。[第8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9.

   末法時代日本之佛法

今入末法二百餘歲,相當於大集經之「於我法中 鬥諍言訟 白法隱沒」之時。佛語若真實的話,於一閻浮提定當起鬥諍之時節也。傳聞,漢土三百六十個國二百六十餘州已被蒙古國打敗矣。而花洛開封先前已為北方之金國所破,徽宗、欽宗兩帝被北蕃生擒,而最後御崩於彼韃靼之地矣。徽宗之孫高宗皇帝,長安被攻陷,而逃落於田舍之臨安府之行在所,其後終不得歸都,而今已滅於蒙古矣。又高麗六百餘國,新羅、百濟等之諸國,同樣亦被大蒙古國之皇帝所攻矣,其情形就如同今之日本國之壱岐、對馬及九州一樣。此等就是大集經所言的「鬥諍堅固」之戰亂之事也,佛之預言沒墮於地,宛如不違此大海之潮汐之時一樣。以是思案之,於大集經之白法隱末之時,接著法華經之大白法廣宣流布於日本國並一閻浮提之事亦當不可疑歟。彼大集經,佛說法中之權大乘,於離生死之道,雖因無法華經之結緣者故,未顯真實,可是說給六道(地獄至天界)、四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三世因果等之事,與法華經無寸分之違歟。更何況是法華經,釋尊於方便品自稱「要當說真實」,多寶佛於寶塔品「皆是真實」這樣添御判,十方諸佛於神力品廣長舌付梵天而「誠諦」這樣指示,釋尊更付無虛妄之舌於色界之頂之色究竟天,「於後五百歲一切佛法滅時,讓上行菩薩持著妙法蓮華經之五字做為謗法一闡提之白癩病之輩之良藥」這樣吩咐於梵、帝、日、月、四天、龍神等之金言可為虛妄乎。即使大地反覆(顛倒過來),高山頹落,春之後夏不來,日還東,月落地,此事也當一定也。[第9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10.

    日蓮乃法華經之行者

若此事一定,則鬥諍堅固之末法時代,日本國之王臣及萬民等,對佛之御使流布南無妙法蓮華經,或罵詈,或惡口,或流罪,或打擲,又對弟子眷屬等加種種之迫害之人人如何可安穩呢。廣布法華經之題目者乃日本之一切眾生之父母也。章安大師涅槃經疏云「為彼除惡(為彼責除壞佛法者之惡),即是彼親」。因此日蓮當代天皇之父母,壞佛法之念佛者、禪眾、真言師等之師範也,又主君也;然上自一人下至萬民卻仇恨之,則日月如何可照彼等之頂呢,又地神如何可載彼等之足呢。

法華經分別功德品說「能持是經」,寶塔品說「能說此經」。此「能說」者云何,云如同安樂行品之「於諸經中 最在其上」一樣,「大日經、華嚴經、涅槃經、般若經等諸大乘經中法華經勝也」能這樣主張者,正是經文所說的法華經之行者。若如經文的話,則佛法傳入日本國七百餘年,除傳教大師和日蓮外,無一人是法華經之行者。日蓮閻浮第一之法華經之行者也;所以將誹謗日蓮、仇恨日蓮之人夥同起來之人,當遭遇閻浮第一之大難。此即振搖日本國之正嘉元年八月之大地震及劃過一天之文永元年七月之大慧星等也。請好好地看看此等確實之証據吧。佛滅後之後,仇恨行佛法之人之事多矣,然像今之大難一次也沒有也。此乃因為向一切眾生來勸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之行者一人也沒有也。日蓮弘通法華經之題目之功德,一天之下誰可與合眼(對等),四海之內誰可與並肩乎。[第10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11.

十一   正像二時法華經之弘通

疑云,設正法之時若相對於佛在世,即使眾生之根機劣也,但若相對於像法末法,也算得上是最上之上機也,所以為何正法時代不當用法華經呢。

答云,如來之教法必隨眾生之機根這樣云之事,乃世間之學者之存知(認知)也,然而佛教不然也。若因為是上根上智之人就必須說大法的話,則佛初成道之時為何不說給法華經呢,又正法之前五百餘年應當弘通大乘經而非小乘經了。所以隨機而說法這樣云者乃大僻見也。

再問云,龍樹、世親等未宣給法華經之實義乎。答云,未宣給。問云,那麼宣給何教呢。答云,宣給華嚴、方等、般若等權大乘之顯教及大日經等之密教,但未宣給實大乘之法華經之法門。佛於付法藏經中記云「我滅後七百年之時,謂龍樹菩薩之人當出於南天竺。彼人之本意於謂中論之論中有之」。中論四卷二十七品之肝心為「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之四句之偈也。此四句之偈,同於華嚴經、般若經等所說之藏、通、別、圓之四教及空、假、中之三諦之法門也,然尚未宣給根據法華經之開會之圓滿融通之三諦之法門。疑云,如汝想法之人有乎。答云,天台大師云「莫以中論相比法華經」,又云「天親、龍樹內鑑冷然,外適時宜」。妙樂大師玄義釋籤云「若論破諸經之誤而令會入真實者,則皆未若法華」,從義於三大部補注云「龍樹、天親之教未若天台」。[第11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12. 

十二   菩提心論與不空之謬誤

疑云,以何知耶,羅什三藏以外之人人錯誤也。汝非只破禪宗、念佛、真言等之七宗,亦不用傳入漢土、日本之一切譯者之翻譯歟,如何。答云,此事余第一之秘事也,可詳細問,但今可稍說之。羅什三藏云「我見漢土翻譯之一切經皆非如梵語之經本,而思該如何來証明此事呢。我遂立一個大願:身不淨而帶妻,唯舌清淨而不妄語佛法,我死後必火化,燒時,若舌隨不淨之身燃燒的話,則証明我翻之經論有誤故,當捨棄我經」常這樣在高座上說給。聞此事之人人,上自一人下至萬民願云「但願比羅什三藏後死」。羅什三藏終於死去,火化時,則不淨之身皆成灰矣,唯御舌殘存於火中,於青蓮華之上放五色之光明,而夜如晝,晝則奪日輪之御光。果然如羅什三藏之立願,結果一切譯人之經經成輕言矣,而羅什三藏譯給之經經,特別是法華經在漢土輕易地廣布開來。[第12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13.

十三   像法時代天台大師之弘通

疑云身毒國(天竺)之中若有如同天台三十卷之出色之論書,則南天(天竺)之僧何必祈求漢土之天台之釋呢。此豈非像法之中期法華經之實義顯,而廣宣流布於南閻浮提乎。

答云,正法一千年和像法之前四百年,以上佛滅後一千四百餘年之間,超過釋尊一代之諸經之法華經之圓定、圓慧,任何論師都未弘通,而天台大師不只將其弘通於漢土,其聲更名聞至月氏矣。此雖似法華經之廣宣流布,然圓頓之戒壇未立故,拿小乘之威儀(戒律)刻於法華經之圓定、圓慧上,多少有些不自然。就譬如日輪之因日蝕而缺,似月輪之因月蝕而缺一樣。何況天台大師出世之時代,相當於大集經所說之第三個五百歲之讀誦多聞堅固之時,尚非法華經廣宣流布之第五個五百歲之時。[第13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14.

十四   像法時代傳教大師之弘通

問云,傳教大師日本國之士也。第五十代桓武天皇之朝代出世,責難摧破欽明天皇以來二百餘年之間六宗之邪義,非只撰給天台大師之圓慧、圓定,亦破折鑑真和尚所弘通建立之日本小乘三處之戒壇,而於叡山建立圓頓之大乘別受戒之戒壇。此之大事,佛滅後一千八百年之間,身毒、尸那、扶桑乃至一閻浮提第一之奇事也。就內心之悟而言,傳教大師與龍樹、天台相比,或許劣或許同,然令有志佛法之人全都成為圓戒之一法之事,則似乎傳教大師乃超龍樹、天親,勝南岳、天台也。總之如來御入滅之後一千八百年之間,只有天台、傳教二人是法華經之行者。故傳教大師法華秀句云「法華經見寶塔品云,若接須彌擲置他方無數佛土亦未為難。乃至,若佛滅後,於惡世中能說此經,是則為難」。接著秀句釋此見寶塔品之經文云「淺易深難釋迦所判(淺的教法易持,深的教法難持,此釋迦之所判)去淺就深丈夫之心也(去淺就深大丈夫之佛之御心也)。天台大師信順釋迦,助法華宗敷揚震旦,叡山一家相承天台,助法華宗弘通日本」。彼漢土之嘉祥等召集一百餘人定天台大師為聖人。今日本之七寺二百餘人號傳教大師為聖人。至佛滅後二千餘年,於兩國出現二個聖人。而且,天台大師未弘之圓頓之大戒壇,傳教大師建立於叡山。此豈非法華經廣宣流布於像法之末耶。

答云,正法時代前半之五百年迦葉、阿難等未弘之大法,由後半之五百年之馬鳴、龍樹、提婆、天親等來弘通之事,於汝之前之疑問中明白地顯示出來。又入像法時代,龍樹、天親等殘留未弘之大法,由天台大師來弘通之事,又於汝之前之疑問中顯現矣。又像法時代前半,天台智者大師未弘通之圓頓之大戒壇,由傳教大師來建立之事,又於汝今之質問中清楚地知道也。但,總之疑惑之事乃:「雖佛說盡所有之法,然佛滅後正像二千年之間,迦葉、阿難、馬鳴、龍樹、無著、天親乃至天台、傳教尚未弘通之最大之深秘之正法,於法華經之文之上現前也,然此深秘之正法,於今末法之始之第五個五百歲,真的可於一閻浮提廣宣流布耶」,此事最大之疑惑也。[第14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15.

十五   末法流布之秘法與三宗之邪義

問,是什麼樣的秘法呢,想先聞其名,次聞其義。此深秘之正法於末法弘通之事若是真實,則釋尊二度出現於世歟,或上行菩薩重涌出歟,尚請快快垂慈悲教導吧。彼玄奘三藏經六生而入月氏十九年,最後習得「法華一乘乃方便教,小乘阿含經為真實教」。又不空三藏自漢土返身毒(天竺)而書壽量品之釋尊爲阿彌陀佛。此等之謬誤有如東說為西,日弄錯為月也。因此就算身再怎麼勞苦也無何利益,心再怎麼費思慮也無何成果。幸我等恰生末法時代妙法流布之時故,不需走一步,就能得到比「經三祇之長時間修行」之小乘之菩薩還勝之功德,不必因欲成就佛道,而將頭給與虎,來得到三十二相之一的無見頂相。

答云,要述此末法流布之法門,法華經之文清楚可見故並不困難。但此際有三大惡事一定要先注意。大海雖廣不留死骸,大地雖厚不載不孝者。佛法雖可助犯了五逆之惡人,救不孝者,但誹謗正法之一闡提者及持戒律而假裝成聖者之人是不救助的。此三個惡事者,所謂念佛宗、禪宗及真言宗也。[第15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16.

十六   淨土宗之謬誤

問云,此三宗之謬誤如何。答云,淨土宗,漢土南北朝時代,齊之世有云曇鸞法師者,本三論宗之人,見龍樹菩薩之十住毘婆沙論而立佛道有難行道、易行道二種之修行,彌陀念佛之易行道始焉。接著有云道綽禪師者,唐世之人,本信涅槃經,見曇鸞法師映淨土之筆,捨涅槃經而移淨土宗,並立佛教有二門,一為以自力得悟之聖道門,二為賴彌陀本願之他力而往生之淨土門。又道綽之弟子有云善導者,將佛教區分為念阿彌陀佛而往生淨土之念佛之正行和除此之外之一切善行之雜行,並倡依念佛之正行來往生。日本國,入末法二百餘年之頃,後鳥羽院之朝代有云法然者,勸一切之道俗云「佛法以時、機為本。所以若捨法華、真言等而一味唱念佛的話,則十人即十人,百人即百人皆可往生極樂」。而剛開始之時,叡山、東寺、園城、七寺等之人人雖對法然之教還有些諍論,然覺得惠心之往生要集之序之詞似乎有些道理歟,叡山之座主顯真遂陷落成了法然之弟子。此後,設縱令沒有成為法然之弟子之人,也因彌陀念佛比其他佛之名號還容易親近乎,而經常掛在嘴上唱,而心又依賴故,彷彿日本國皆一同成了法然之弟子一樣。此五十年之間,如以上之樣,一天四海全都成了法然之弟子。而成了法然之弟子,則日本國無一人不成為謗法者矣。[第16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17.

十七   禪宗之謬誤

禪宗又趁此宗教界混亂之便,裝成堅持戒律之聖者而迷惑世間人之眼,又看似尊貴之氣色故,所以無論如何狂言錯誤之法門,誰也不覺其失。夫禪宗之宗旨者:云「教外別傳(佛之本意不以文字及言語為媒介,而是從心向心直接傳給)」,而釋尊於一切經之外,將本意祕密私語給迦葉尊者;因此不知禪宗而習一切經者,如犬之咬雷,似猿之取水中之月影一樣,這樣來吹噓。此故,日本國中,不孝而被父母捨棄者,無禮故而被主君斷絕關係者,或倦於學文之年輕之法師們,以及如遊女(日本古時之藝妓)般狂癲者,禪宗恰為適合此等之人之本性之邪法故,此等之人皆一同歸依禪宗,表面裝成持戒律之聖者,而成了食一國之百姓之蝗虫矣。於是,天瞋眼而起天變,地神震身而起地夭。[第17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18.

十八   真言宗之謬誤

真言宗又有上之念佛及禪二宗無法比之大邪見也。今當粗略說之。所謂大唐之玄宗皇帝之朝代,善無畏三藏、金剛智三藏、不空三藏從月支渡來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而開始此宗。此三經之說相分明也,若尋其極理則是在說「會二乘破二乘」之菩薩之教,若論其事相則只限「印相及真言」也。因此其極理尚不及華嚴經、般若經之相對於聲聞、緣覺、菩薩之三乘而說之一佛乘之教,亦沒有天台宗所說之爾前之別教及圓教之程度,但以藏教及通教為面。於是善無畏三藏思案:「若如實顯言出此經之教的話,則會被華嚴宗、法相宗當成愚蠢,亦會為天台宗所取笑。只是,當成大事,自月支持來此認為出色之經典,如果就這樣不弘的話,非我善無畏之本意也。天台宗之中,有個稱一行禪師之乖僻之人,可勸說此人讓其談談今時弘通於漢土之諸宗之法門」。被騙而沒有察覺之一行阿闍梨,大概地說明了三論、法相、華嚴等之宗旨,不但如此還毫無隱瞞地談了天台宗之教義所標榜的方向,聽了此之善無畏思:「天台宗於天竺聞時,既已是出色之宗故,要在其上非常困難」。於是便向一行說「貴僧於漢土乃賢人也,天台宗誠神妙之宗也,然今真言宗比天台宗勝的就是作為事相之手結印契及口唱真言之事」,而一行卻「原來如此」這樣信服矣。

漢土三百六十個國沒有人知道此事歟之間,剛開始雖然還有諍論勝劣,可是後來因善無畏等人品出色,而當時之天台宗無這樣之人物,又沒有像天台大師這樣之智者故,漢土但日日成為真言宗而無爭論之事了。年代一久,真言宗誑惑欺騙之根遂越來越深隱而看不到矣。[第18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19.

 十九   傳教大師與真言宗

日本國之傳教大師,渡漢土習天台、真言兩宗而傳入天台宗,隨後並傳入真言宗。大師授天台宗於日本之桓武天皇,而讓南都六宗之大德習真言宗。南都六宗和天台宗之勝劣,於入唐以前已定給故,所以無何問題。但真言宗方面,歸國之後,大乘圓頓之戒壇立不立於叡山之議論,思而未行,是認為敵一多戒壇建立之大事就難成就故呢,還是想讓以後之末法之行者來破折故呢,於天皇御前都沒有談起任何有關真言宗之事,向弟子們也沒有明白地說給。但大師有稱「依憑天台集」之一卷之秘書,其中有寫到漢土、朝鮮之七宗之人人歸伏天台宗之情形,而於其序文,真言宗之誑惑一筆可見。[第19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20.

二十    弘法大師之謬誤

弘法大師和傳教大師同於延曆二十三年(公元八〇四年)御入唐,值青龍寺之惠果,習學真言秘教。大同元年(公元八〇六年)御歸朝之後,著十住心論等而判一代之勝劣,書第一真言、第二華嚴、第三法華。此大師,出乎意料地受到世間之人之重視。雖然這樣說不太好,但有關佛法之事,此大師卻有意外粗雜之一面。若大略思維一下此事,則弘法大師渡漢土,主要是為了傳習真言之事相之印契和真言,並未深學其義理。

問云弘法大師云「法華經第四之熟蘇味」,又云「震旦天台等之人師等諍盜六波羅蜜經之醍醐,各名自宗」。此等之釋之(意)如何。答云類似之事有傍例。日本之得一云「天台大師破解深密經之三時教判,以三寸之舌斷五尺之身」這樣罵,對此傳教大師質云「深密經乃唐初才由玄奘傳入漢土之經,而天台大師乃陳隋時代之人,大師御入滅之後,經數十年,深密經才傳入,死了以後才傳入之經,在世之時如何可破呢」這樣責,則得一為之語塞,不但如此還舌裂成八個而死矣。今弘法之言語正是彼得一以上之惡口也。亦即以天台大師為首,華嚴之法藏、三論之嘉祥、法相之玄奘乃至南北之諸師,又後漢佛教傳入以來之一切學僧,皆被弘法總結而誹謗為盜人。而且,又稱法華經為醍醐之事,非天台等之私言。佛於涅槃經說法華經為醍醐,天親菩薩書法華經、涅槃經為醍醐。又龍樹菩薩名法華經為妙藥。因此若講法華經為醍醐之人是盜人的話,則釋迦、多寶、十方諸佛,龍樹、天親等,當成為盜人了,然果真有這樣的事歟。弘法之門人等乃至日本東寺之真言師,即使自眼如何地笨拙而不辨黑白,也應可以以佛說等他人之言語為鏡來知自禍(自己謗法之罪)。[第20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21.

二十一   三宗邪義之總論    

彼月氏之大慢婆羅門,生知之博學,顯密二道浮於胸,內外之典籍握於掌。因此王臣傾頭,萬民仰為師範。過於慢心故,竟這樣思索「世間之尊崇者,大自在天、婆藪天、那羅延天、大覺釋尊,此之四聖也,我當以之作為我座之四足」,而將四聖之像彫於座之四足,而坐於其上說法門。恰似今之真言師繪集釋迦佛等一切之佛而作敷曼荼羅,於修結緣灌頂之時,敷此而作為投花之用一樣。又如禪宗之法師等云「此宗踏佛之頂之大法也」這樣吹噓一樣。而有云賢愛論師之小僧,雖云「彼大慢婆羅門之話當質疑之」,然王臣萬民不採納之,反而吩咐大慢婆羅門之弟子等、檀那等,捏造無量之妄語來惡口打擲賢愛論師,然賢愛卻毫不惜命地更加大聲叱責大慢婆羅門之錯誤故,嫉恨之帝王越是想以問答來駁倒賢愛,賢愛反而越是責大慢。見此之大王深深悔改,仰天伏地嘆云「朕親聞此事而消邪見矣,先王為何受惑於大慢,而今在阿鼻地獄吧」這樣抱住賢愛論師之御足而悲泣。於是賢愛御裁奪,為了以儆效尤,乘大慢婆羅門於驢而巡廻五天竺,讓五天竺之民皆知其乃誑惑之人,然大慢婆羅門惡心益發強盛故,而現身墮於無間地獄矣。今世之真言師及禪宗等之人人與此大慢婆羅門之姿有不同乎。漢土隋代之人,說三階教之信行禪師云「教主釋尊之法華經,若從三階教來看,則第一階之正法及第二階之像法之法門也,而我所作之普經才是第三階之末法時代流布之法。因此於末法之今行法華經者當墮十方之大阿鼻獄。法華經不適合末法眾生之根機故也」這樣云,而晝夜六時之禮懺,四時之坐禪,可成為如生身之佛一樣故,信行禪師集多人之尊崇而有弟子萬餘人,然於某時,受責於讀誦法華經之少女,而當場失聲,後變大蛇,吞食若干之檀那弟子及少女處女等。今淨土宗之善導、法然等「末法信法華經而成佛者,千中無一」之惡義,就誹謗法華經而言,與彼三階禪師全然相同也。此等念佛、禪、真言三宗之大惡事,隱於人們之目已年久故,事到如今,指摘其邪義也許只是徒勞,然說出的話亦當有信之人吧。但還有比指摘此三宗之邪義百千萬億倍更令人難信之最大之惡事,那就是慈覺大師之謬誤。[第21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22.

二十二   慈覺大師之謬誤

慈覺大師者,傳教大師經義真、圓澄而列為大師第三之御弟子也。此人極真言宗與法華宗之奧義,卻書真言勝法華經。而此也成了叡山延曆寺三千人之大眾及日本一州之學者們一同歸伏之宗義矣。本來在日本國,對真言宗勝法華經之主張,最須強烈反對的應該就是法華宗之根本道場叡山了,但座主慈覺卻自己進前來閉叡山三千人之口故,真言宗遂照慈覺所認為的而得以弘通於日本國了。所以真言宗之根本道場東寺之第一之股肱,慈覺大師外無他人也。與此真言宗同樣的,淨土宗、禪宗即使於餘國傳播,然於日本國如無延曆寺之承認,則縱使經無邊劫也不能實現弘通,而謂安然和尚之叡山第一之古德,作謂「教時諍論」一書,立九宗之勝劣,云第一真言宗、第二禪宗、第三天台法華宗、第四華嚴宗等云云。就因為此出乎意料之大謬釋,禪宗輕易地充滿於日本國,而即將面臨亡國也。又法然之念佛宗之所以流行而失一國之因緣,自惠心僧都之往生要集之序始。像這樣,天台法華宗之敵之真言宗、禪宗、念佛宗變成興盛而法華經之正法卻亡失之原因,正是叡山之先師們自己所作之事也。「師子身中之虫之食師子」佛給之記誠然哉。[第22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23.

二十三   叡山對真言之對待

傳教大師在日本國十五年之間,沒有向誰聽聞天台、真言等之教,完全是獨自習學。大師乃生知之妙悟,沒有特地就師而悟得奧義,然為了消除世間之人之疑慮,再渡漢土而學天台、真言之二宗時,漢土之學僧們雖有各色各樣之義,然於大師之心,法華勝真言這樣認定故,歸國後削去真言宗之宗之名字,而書天台宗之止觀真言等。又天皇申下宣旨定法華經、金光明經、仁王經等三經為鎮護國家之三部而於一乘止觀院長講之,並比為永代以來日本國第一之重寶之神璽、寶劍、內侍所等三種神器來尊崇。至叡山第一之座主義真和尚、第二之座主圓澄大師,無相違此「有關真言之對待」之義。

第三之慈覺大師於承和五年(公元八三八年)御入唐,渡漢土十年之間心內所思卻是「真言宗勝天台宗。」,而歸朝日本國,於叡山東塔止觀院之西建謂總持院之大講堂,御本尊為金剛界之大日如來結果天台座主成為真言之官主,真言之三部成為鎮護國家之三部而廣流布公家武家一同召真言師而仰為師匠,為官託寺。又佛事之木畫之開眼供養,八宗也一同皆用大日佛眼之印及真言了。[第23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24.

二十四   關於慈覺大師之夢

疑云,說法華經勝真言之人,慈覺之釋當如何看待呢。該用呢,還是該廢呢。答,佛定未來云「依法不依人」。龍樹菩薩云「依修多羅者白論也,不依修多羅者黑論也」,天台大師云「復與修多羅合者錄而用之。無文無義不可信受」,傳教大師云「依憑佛說莫信口傳」。若依照此等之經、論、釋,則不可以夢為本,唯有直接且分明地說出法華經及大日經之勝劣之經論之文才是重要的。關於金剛頂經和蘇悉地經二疏之謬誤一事,日蓮不必於他處引分明之証據,只需相信慈覺大師自己親自說的話就好了。

問云,是要相信什麼話呢。答云,抑若探究慈覺之夢之根源,則此夢乃慈覺因而造定真言勝法華經之御夢也。雖然如此,若此夢真的是吉夢的話,則如慈覺大師之比較,真言可勝;但夢見射日輪果真可云為吉夢歟。內典五千七千餘卷、外典三千餘卷之中,若有夢見射日乃吉夢之証據,則想拜見一下,然先提出我方的一些証據吧。阿闍世王夢見月自天落下故,令耆婆大臣占卜,大臣卜云,佛之御入滅也。又須拔多羅夢見日自天落下,而自己占云,此乃佛之御入滅也。惡鬼神之阿修羅和帝釋天交戰之時,先射其臣下之日天、月天。又云夏桀、殷紂之惡王,常射日而身滅國破。佛之生母摩耶夫人夢見孕日而生下悉達太子,因此佛之童名云日種。又云日本國者,守護之天照太神,日天故也。所以慈覺此夢,大師所造之金剛頂經和蘇悉地經之二疏正是射天照太神、傳教大師、釋迦佛、法華經之矢也。日蓮是愚痴者故,不知經論,但知以此夢而云真言勝法華經之人,今生國滅家失,後生當入阿鼻地獄。[第24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25.

二十五   真言亡國之現証

今正好可以有現証。國內一切之真言師對日本國和蒙古之交戰舉行了調伏之祈禱,而若日本勝利,則可認為真言是出色的了。但承久之亂(發生於公元一二二一年日本承久年間)交戰之際,雖若干真言師進行祈禱,但被調伏之一方的北條義時(鎌倉幕府之執權)卻獲勝,而變成調伏之一方的後鳥羽院被遷往隱岐之國,御子順德天皇被遷往佐渡之島矣;本是要調伏叛逆者,結果卻變成了調伏自己。最後如野干(狐等)之鳴之滅己身般,「所欲害身者,乃至,還著於本人」之法華經普門品之經文一點也不違地,叡山之三千人被鎌倉幕府所攻,而一同降伏矣。然而今鎌倉幕府又讓真言師祈蒙古之調伏,我說是鎌倉幕府故意要祈日本國之滅亡歟。善知此之人可成一閻浮提第一之智者。真的要好好地心得。[第25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26.

二十六   閻浮第一之法華經之行者

今幕府等不懲罰謗法者,反而採用之,甚是不可思議之事也,偶而有稀少之諫曉之人,還加迫害,而且非為一日二日、一月二月、一年二年而是長達數年之久。像這樣,日蓮所受之迫害,勝彼不輕菩薩之值杖木之難,超覺德比丘之及殺害之難。而此度,梵釋二天、日月、四天、眾星、地神等發種種之怒,雖度度起天變地夭等而制止之,然國主及謗法者們卻越發加危害故,於是天作出御處置,指示鄰國之聖人懲罰此國,又將大鬼神送入國內而迷惑人心,令自界反逆。付吉凶,(前兆)若大,則當來之事物及災難亦大,此道理也,所以佛滅後二千二百三十餘年之間,未現之大長星,未震之大地,都出來了。從古至今,漢土、日本智慧勝、才能巧妙之聖人雖度度有,然像日蓮一樣,作為法華經之股肱,而於國土多(積聚)強敵者尚無也。大致以眼前之事,當可知日蓮乃閻浮第一之法華經之行者也。

佛法傳入日本七百餘年,一切經五千七千,宗八宗十宗,智者多如稻麻,弘通之法繁似竹葦。然而今,佛就阿彌陀佛,諸佛之名號如彌陀之名號那樣廣播的無也。此之謂念佛者,唱大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之淨土三部經之題名之阿彌陀佛之名之事也。權大乘之淨土三部經之題目之念佛之廣宣流布,非實大乘之法華經之題目之流布之(序幕)乎。有心之人可推敲此矣。若權經流布,則其後實經必當流布也。所以若權經之題目之念佛流布,則接着實經之題目之南無妙法蓮華經又當流布也。自欽明天皇佛教流布以來至今帝七百餘年,尚未聞尚未見:「南無妙法蓮華經」唱吧這樣勸他人,自己亦唱之智者。日出則星隱,賢王來則愚王滅;相同的,實經流布則權經止,智者「南無妙法蓮華經」唱則愚人隨此之事,猶如影之隨身,響之應聲也。正嘉(年號名)以來之前兆及度度之法難等來推,日蓮為日本第一之法華經之行者之事不必疑。又非只日本,漢土、月支也好,一閻浮提之內也好,並肩之行者無可有吧。[第26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27.

 二十七   災難之原因

問云,正嘉之大地震、文永之大彗星是因何事而出來的呢。答云,妙樂大師云「智人知起,蛇自識蛇(為基於『文句記』卷九之「智人知智,蛇自識蛇」之文而說之語,意為「有智慧之人知事物之起之由來,蛇自識蛇之道」)」。問云,其意如何。答云,上行菩薩從大地出現之時,彌勒菩薩、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藥王菩薩等不知「佛為了於末法流布本門壽量品之肝心之南無妙法蓮華經故,而召出此上行菩薩」之事,妙樂之語此意也。問云,若非智人如何能對治這樣的災難呢。答云,蛇知七日內之大雨,烏知一年中之吉凶。此則,蛇乃起雲降雨之大龍之所從,又烏乃久學之故歟。日蓮凡夫也,雖說不能知此災之原因,然以佛之金言為明鏡,讓汝等知其大概吧。今之大地震、大長星等,國主憎惡日蓮,而以亡國之法之禪宗、念佛者和真言師為股肱故,天怒而起之災難也。

問云,以何而信此呢。答云,金光明最勝王經云「由愛敬惡人治罰善人故,星宿及風雨皆不以時行」。若如此經文,則此國有惡人,而王臣歸依此惡人之事無疑也。又此國有智人,而國主憎惡此智人並迫害之事又無疑也。同經又云「三十三天眾 咸生忿怒心 變怪流星墮 二日俱時出 他方怨賊來 國人遭喪亂」。此國既天變地夭,又有他國之攻故,三十三天御怒之事又無疑歟。是全因滅佛法,所以滅國故也。

守護經云「彼釋迦牟尼如來所有教法,一切天魔、外道、惡人、五通神仙皆(不能)破壞乃至少分。而此僅名及(姿)之諸惡沙門從內皆悉毀滅令無有餘。如須彌山,假使盡於三千界中草木為薪,長時焚燒一毫無損。但若劫火起,火從內生,則須臾燒滅無餘灰燼」。蓮華面經云「佛告阿難,譬如師子命終,若空若地,若水若陸,所有眾生不敢食師子身肉,唯師子自生諸虫自食師子之肉。阿難,我之佛法非餘能壞,是我法中諸惡比丘破我三大阿僧祇劫積行勤苦所集佛法」。傳教大師於顯戒論,書三論、法相、華嚴等之日本南都六宗之碩德等為六虫。今日蓮名真言、禪宗、淨土等之元祖為食佛教之三虫。又天台宗之慈覺、安然、惠心等,法華經、傳教大師之師子身中之三虫也。而加害「糾彈此等大謗法之根源」之日蓮,則天神惜光,地祇怒,其結果,大慧星、大地震等之災夭大起也。

所以可心得:「強申一閻浮提第一之大事故,而起此最第一之瑞相」。哀哉嘆哉之事乃日本國之人誹謗法華經而皆墮無間大城之事也。悅哉,樂哉,以不肖之身今度植佛種於心田。看看現在吧,若大蒙古國泛數萬艘之兵船來攻日本國,則上自一人下至萬民,將拋棄一切之佛寺、一切之神社,各各齊聲合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妙法蓮華經,合掌「請賜救濟,日蓮御房,日蓮御房」這樣大聲呼叫吧。譬如月支之大族王戰敗時,向幼日王合掌乞命;日本之平宗盛被俘擄而帶往鎌倉之時,向梶原景時求救一樣,此正是所謂大慢之人降於敵之道理也。彼輕蔑不輕菩薩之大慢之比丘等,開始雖齊杖木而打不輕菩薩,然於後合掌而悔其過失。提婆達多雖出釋尊之御身之血,然臨終之時悔改而唱「南無」;若那時能繼續唱「佛」的話,則不會墮地獄,然因罪業深故,只唱得了「南無」而唱不了「佛」字。今日本國之高僧等,即使想唱「南無日蓮聖人」,然也只能到「南無」就終止了吧。可憐可憐。[第27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28.

二十八   三度之高名(著名之事)

外典云,知事物於未萌云聖人;內典云,知三世云聖人;余迄今有三度之功勳。一、去文應元年(太歲庚申,公元一二六〇年)七月十六日奏「立正安國論」於最明寺入道時賴時,向傳達之宿谷入道云「請申宣應禁斷禪宗和念佛宗。不御用此(諫曉)的話,則當自北條一門起內亂,並被他國所攻」。二、去文永八年(公元一二七一年)九月十二日午後四時頃,向「為了捸捕我而來到松葉谷之草庵」的平左衛門尉賴綱云「日蓮日本國之棟樑也,失予日本國之柱橦倒也。現在由於自界反逆難,北條一門發生同士討,因為他國侵逼難,此國之人人遭他國殺害,不僅如此,更多的人當成俘虜。若不燒光建長寺、壽福寺、極樂寺、大佛殿、長樂寺等之一切念佛者、禪僧等之寺塔,不斬彼等之頸於由比之濱,則日本國必滅」這樣申了矣。第三、去年(文永十一年,公元一二七四年)四月八日從流放地佐渡返回鎌倉時,仍然一樣向平左衛門尉賴綱語云「恰恰生於國主統治之地故,此身雖隨,然心不可隨。念佛,墮無間獄之業;禪,天魔之所為;此等之事無疑也。特別是真言宗,此國土之大災禍也。大蒙古調伏之事絕不可吩咐於真言師。若真言師調伏此大事的話,則此國當越是提前滅亡」,而賴綱問云「蒙古當何時攻來呢」,日蓮答言「經文雖沒說何時,然天之御氣色似很憤怒故,所以我認為很快就看得到,當不至於過今年吧」。此三個大事非日蓮所申,完全是釋迦如來之御神入替我身所吩咐之話歟。雖非自身之事,然悅充滿於身,覺得非常光榮。而法華經所說之一念三千之大事之法門之肝心正是此也。法華經方便品云「所謂諸法 如是相」這樣說者,何事呢。十如是之始之相如是,確確實實看清楚事物之實相,乃第一之大事故,佛正是為了教導此事而出世。前舉之妙樂大師之言「智人知起 蛇自識蛇」之意思也正是此也。眾流集而成大海,微塵集則成須彌山。日蓮開始信法華經之事,於日本國雖如一渧、一微塵,然法華經二人、三人、十人、百千萬億人次第傳唱的話,則最終當可成妙覺之佛之須彌山及大涅槃之大海。成佛之道除此之外,又求之事無也。[第28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29.

 二十九   關於第二之高名

問云,第二之文永八年九月十二日之蒙王難之時,如何知道若(傷害)我日蓮則當起(自界叛逆)(他國侵逼)之軍乎。答,大集經五十云「若復有諸剎利國王作諸非法 惱亂世尊聲聞弟子 若以毀罵刀杖打斫 及奪衣鉢種種資具 若他給施作留難者 我等令彼自然(突然)起他方怨敵 及自界國土亦令兵起飢疫飢饉 非時風雨鬥諍言訟譏謗 又令其王不久復當亡失己國」。夫雖說諸經之諸文多多,然此大集經之經文特別相當於我身,又他方怨敵之大蒙古國兵起之時臨,而殊覺珍貴故,所以引用之。此經文之我等者,梵王、帝釋、第六天魔王、日天、月天和四天王等三界一切之天眾、龍眾等也。予身今生無什麼了不起的過失,但思為扶國,報生國之恩,而不為御用,真的很遺憾;而於草庵被呼叫出來時,強行取出我懷中之法華經第五卷並用其猛烈地打擲我,最後終於將我縛捕並遊於鎌倉之町中。於是我向日月等之諸天「昔於靈山會上立誓守護法華經之行者之日天、月天儘管居於天,但今度見日蓮值大難而不替我值難者,日蓮非法華經之行者之故歟,如果是這樣,則我當立刻改邪見。但若日蓮是法華經之行者的話,則請天立刻給見此國之驗。若不然的話,則今之日天月天等欺騙釋迦、多寶、十方之佛之大妄語之人也。超過提婆達多之虛誑罪、俱伽利之大妄語百千萬億倍之大妄語之天眾也」這樣揚聲而申,五個月後立刻出來自界反逆難也。所以若國土愈來愈亂,雖我身是不足取之凡夫,然既持法華經以上,云當世日本第一之大人也。[第29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30.

三十   法華經之行者之實樣

問云,慢心之煩惱有七慢、九慢、八慢,而汝之大慢心勝佛教所明之大慢心百千萬億倍。答云,事實是勝而言勝之事,看似慢心,結果反而帶來大功德歟。傳教大師法華秀句云「天台法華宗勝諸宗者 據所依經故 不自讚毀他」。

法華經第七卷之藥王品云「眾山之中須彌山為第一,此法華經亦復如是,於諸經中最為其上」。藥王品又云「有能受持是經典者亦復如是,於一切眾生中亦為第一」。以此經文來思案,則此經文在說:比起「華嚴經之請主普賢菩薩及聽眾之解脫月菩薩,及傳華嚴經之月支之龍樹菩薩、馬鳴菩薩,漢土之法藏大師、清涼國師、則天皇后,日本之審祥大德、良弁僧正、聖武天皇」等人,末代惡世之凡夫之一戒未持,雖人們認為其有如一闡提,然照經文所說,除了「勝已今當」之法華經外,無成佛之道,這樣強盛地信,而無一分之解之人人,於彼等之大聖百千億倍勝也。因此今,欲修行法華經之人,當堅信藥王品所說「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諸水之中海為第一,持法華經者亦復如是。又如眾星之中月天子最為第一,持法華經者亦復如是」之旨,而心得當世日本國之智人們如眾星,法華經之行者日蓮如滿月。

問云,古來如斯說之人有乎。答云,傳教大師云「當知他宗所依經未最為第一,其能持經者亦未第一。天台法華宗所持經最為第一故,能持法華者亦眾生中第一。已據佛說豈自歎哉」。夫云付麒麟之尾之蜱一日飛千里,云隨轉輪聖王之劣夫須臾巡四天下,此事誰可非難乎,誰可疑乎。「豈自歎哉」之釋當銘於肝歟。若爾,則如經所說來持法華經之人,勝梵王,超帝釋故,令修羅服從則須彌山亦可担矣,使遣龍則大海亦可汲乾矣。傳教大師又云「讚者積福於安明,謗者開罪於無間」,法華經譬喻品云「見有讀誦書持經者,輕賤憎嫉而懷結恨。乃至,其人命終入阿鼻獄」。又法華經第八卷之普賢菩薩勸發品云「若於後世讀誦受持是經典者,乃至,所願不虛,亦於現世得其福報」,又云「若有供養讚歎之者,當於今世得現果報」。此二文中,「亦於現世得其福報」八字,「當於今世得現果報」八字,若以上十六字之文落空,而日蓮今生無大果報,則如來(教主釋尊)之金言同提婆之虛言,多寶之証明無異俱伽利之妄語。於是一切謗法之眾生不會墮地獄,三世諸佛亦成不存在,但果真有這樣的事嗎。因此我弟子等,嘗試如法華經所教導的不惜身命來修行,此度試一下佛法之虛實吧。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妙法蓮華經。[第301

 

1275. 撰時抄 ~ 金言 31.

三十一   不惜身命之弘通

尋問云,抑此法華經勸持品之文「我不愛身命 但惜無上道」,涅槃經如來性品云「譬如王使 善能談論 巧於方便 奉命他國 寧喪身命 終不匿王 所說言教。智者亦爾 於凡夫中 不惜身命 要必宣說 大乘方等 如來秘藏 一切眾生 皆有佛性」,此何事之有故,至有捨身命,請委細浮給。答云,

法華經勸持品之經文所申之「我不愛身命」之「身命」乃在說:上舉之三類之敵人,彼等之罵、責、及刀杖而最後奪身命之身命也。又涅槃經之如來性品之文說「寧喪身命」等者,接下來之經文云「有一闡提 作羅漢像 住於空處 誹謗方等經典 諸凡夫人見已 皆謂真阿羅漢 是大菩薩」。彼法華經勸持品之文說第三之僭聖增上慢之敵人云「或有阿蘭若 納衣在空閑 乃至 為世所恭敬 如六通羅漢」。般泥洹經云「有似羅漢一闡提而行惡業」。依據此等之經文,云正法之強敵者,「比起惡王、惡臣,比起外道、魔王,比起破戒之僧侶」,持戒、有智之大僧中當較有大謗法之人。因此妙樂大師書云「第三最甚。以後後者轉難識故」。法華經第五卷之安樂行品云「此法華經諸佛如來秘密之藏,於諸經中最在其上」,此經文有「最在其上」四字。所以若如此經文的話,則云一切經之頂有法華經之人,當為法華經之行者歟。而此法華經之行者,又受到「集國中之人人之尊重並說有勝法華經之經經」之人之責難時,彼諸宗之人有王臣等之御歸依,而法華經之行者貧而無力故,國中之人全都輕蔑。此時,如不輕菩薩,如賢愛論師,若強責謗法則迫害當猛烈並及於身命,此「我不愛身命」之經文實現之姿也,當視為第一之大事。此事今日蓮身當也。以予之身分,弘法大師、慈覺大師、善無畏三藏、金剛智三藏、不空三藏等法華經之強敵也,經文誠然的話,云彼之人人墮無間地獄之事無疑等者,實在不是容易之事。如法華經寶塔品所說,裸身而入大火易,以手拋須彌山易,負大石而渡大海易,在今之日本國,要照經文所說立此法華經之法門,當為最大之難事也。

所以,靈山淨土之教主釋尊、寶淨世界之多寶佛、十方分身諸佛、地涌千界之菩薩等,梵釋、日月、四天等,若不冥加顯助,則法華經之行者可一時一日安穩乎。 [第31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8/1275_16.html

 

1275. 上野殿御消息 ~ 金言 1.

三世諸佛出世,皆說應報四恩。又三皇、五帝、孔子、老子、顏回等古之賢人皆教應修四德。

四德者,一、應孝順父母,二、應忠於主,三、應會友以禮,四、逢【比自己】劣者應有慈悲。如是為者,可云賢人、聖人。若有此四德,則其他之事雖然不是很好,但為善人也。如是實踐四德之人,雖未讀外典三千卷,然為已讀之人也。P1‧3

 

1275. 上野殿御消息 ~ 金言 2.

佛教之四恩者,一、應報父母之恩,二、應報國主之恩,三、應報一切眾生之恩,

  殿                                                     

 

  殿                                                     

四、應報三寶之恩。

若尋何處有報四恩之經,則法華經正是女人成佛之經故,〇因此持法華經之人自然而然報父與母之恩也。〇一定一定要不改此心一心一意地信仰,則必可「現世安穩 後生善處(法華經藥草喻品之經文)」。P1‧15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8/1275_14.html

 

1276.1.19 南條殿御返事 ~ 金言 1.

新春之始蒙來使恭賀,我亦同申祝賀。今度之種種贈物有餅七十枚、酒一筒、芋一馱、川海苔一紙袋、蘿蔔二把、山芋七根等也,殷切供養之御志顯於各式各樣之物品,真是無限感激。

法華經第八卷之普賢品云「所願不虛 亦於現世 得其福報」,又云「當於現世 得現果報」。而天台大師法華文句云「天子一言不虛」,又云「王法不虛」。連稱賢王之人,縱使滅身也不作虛言;何況釋迦如來,過去為普明王之時,被班足王所捕時,向其訴云「這樣我就不能供養沙門了」,得到許可而行布施,這當中皆照約束,又回到班足王之館,此乃因持不妄語戒之故也;又在歌梨王之時,釋迦如來【為忍辱仙人修忍辱行時】對(歌梨王)囑咐云「實語少【之】人,【因】大妄語【之罪】入地獄」。何況云法華經者,(釋迦如來)自己「要當說真實」這樣宣言上,多寶佛及十方諸佛來集,宛如日月眾星之並列於會座,而証明其之真實之經典也。所以若法華經之中有一點點虛假之事的話,則人已經不知該信何事了。對如斯之御經,即使只是供養一華一香之人,則為過去供養了十萬億佛之人也。P1‧3

 

1276.1.19 南條殿御返事 ~ 金言 2. 

又於釋迦如來之末法,世亂之時,王臣萬民一心怨恨一人之法華經之行者時,此行者宛如棲於旱魃之小水之魚,遭萬人包圍之鹿一樣時,有一人來探望供養此行者之人,比起一劫之間三業相應供養生身之教主釋尊之人,其功德為猶勝也。如來之金言分明也。如日之赫赫、月之明明,法華經之文字赫赫明明也,明明赫赫如浮顏於明鏡、月之浮於澄水。

所以,「亦於現世 得其福報」之勅宣,「當於現世 得現果報」之鳳詔,會獨於南條七郎次郎殿(南條時光)成為空談者乎。即使有日從西出之世,月從地涌之時,佛之言也定不會成為虛言也。以是思之,慈父過去(過世)之聖靈參詣教主釋尊之御前,而檀那(指南條時光)又於現世招來大果報之事,無疑者也。幸甚幸甚。P2‧1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8/1276119.html

 

 1276.初頃 減劫御書 ~ 金言 1.

云減劫者,隨著人心內之貪、瞋、痴三毒漸漸強盛,人之命也漸漸縮短,身材也越變越小。

漢土、日本國於佛法傳來以前,以三皇、五帝、三聖(老子、孔子、顏回)等之外經來調整民心而治世,但次第地人心善漸衰惡漸榮,而外經之智淺薄故,難規勸惡之深失。依外經已無法治世故,漸漸從月氏傳來佛經而治世間之際,世才得到平穩。此完全是有賴於佛教之賢智,能夠詳明人民之心也。然現在所謂之外典已非本來之外經之心。佛法傳來之時,外經和佛經雖有爭論,然外經漸居劣勢,王和民皆不用故,外經於是成為內經之所從而不再爭勝負,但這當中,外經之人人拔取內經之心而增添彼等之智惠,並入於外經【而偽稱外經本來就有之】,愚痴之王遂以為外典賢也。又人心善智惠漸衰,惡智惠漸榮故,雖欲以佛經中小乘經之智惠來治世間,但代不能安定。其時於是弘大乘經而治代之際,(世中)才稍微安定矣。其後,大乘經之智惠又不足以治世故,於是取出法華一乘經之智惠來治代故,代才稍微暫時安定矣。P1‧3

 

1276.初頃 減劫御書 ~ 金言 2. 

然而今代紛亂之世,外經也好、小乘經也好、大乘經也好、一乘法華經也好,都

                                                          

 

                                                          

已經無效了。所以者何,則乃因眾生之貪、瞋、痴之心之聰明宛如大覺世尊之大善之聰明也。〇如是,末代濁世之人心之貪欲、瞋恚、愚痴之聰明,縱令是如何之賢人聖人亦難(治理)也。其故(原因是),對貪欲佛以不淨觀之藥(醫治)之,對瞋恚佛以慈悲觀之藥治之,對愚痴佛以十二因緣觀之藥治之,但今病氣太重故,說此等之法門反而會令人墮落,而益增貪欲、瞋恚、愚痴。譬如對火用水消之,對惡用善打之。然而對出自水之火,若用水來澆的話,則水宛如變成油,反而越發成為大火也。

今末代惡世,比起世間之惡,出世【間】之法門生出大惡矣。人人不知此故,以大惡之法門作為所依而修善根故,遂愈益發生代之衰亡之事。因此,欲治代(治世)之事,如大覺世尊之智惠之智人出現於世,與如仙予國王之賢王合力,完全止掉今世外表之善根(善行)對修大惡而卻被認為是八宗之智人者,或責,或流放,或止布施,或斬首,這樣,代才可能稍微安定。

法華經第一卷之方便品所說之「諸法實相,乃至,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者,是也【諸法與世間之實相非分別之物也】。又云「本末究竟」,此之「本」者,惡之(根本)、善之根也,云「末」者,惡之終、善之終也(自善惡之根本所衍生出之善惡之枝葉也)。而極悟善惡之根本枝葉云佛也。又天台大師摩訶止觀釋云「夫一心具十法界」,章安大師觀心論疏釋云「佛尚此為大事,何可得易解也」,妙樂大師止觀弘決釋云「乃是終窮究竟極說」。又法華經法師功德品云「【佛所說之法】皆與實相不相違背」,天台大師法華玄義承之云「一切世間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P1‧15

 

1276.初頃 減劫御書 ~ 金言 3.

智者不於世間法外行佛法(不行與世間法無關之佛法)。即能【一方面】仔細心得世間治世之法【一方面又修行佛法之人】云智者也。殷代濁而民苦惱之時,太公望出世而斬殷紂之頸而止民嘆。又二世王(秦二世)【酷政】,民之口嚐盡苦味,張良出而治代,令民之口甘。此等雖為佛法【傳來】以前之事,然太公望及張良作為教主釋尊之御使而救民也。外經之人人雖不知,然彼等(太公望及張良等)人人之智惠,於內心實夾有佛法之智惠者也。以今代言之,當連續發生正嘉之大地震及文永之大彗星等災難時,若有智惠賢之國主,則當會用日蓮也。〇法華經之御心(「諸法實相」之心)者,就如上述之教導,請不要以為是離現實之姿太遠之理論。大惡【起】乃大善當來之瑞相也。一閻浮提內【大惡】紛亂的話,則【唯一之大善之法華經之題目】閻浮提內廣令流布之事,無疑者也。P3‧8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8/1276_8.html  

 

 1276.2以前 高橋殿後家尼御前御返事(衣食御書) ~ 金言 1.

錢一貫,確實拜領了。抑食,益色、增力、延命也。衣,禦寒、遮熱、掩羞(蔽体)也。所以施他人衣食之人,能令人益色、添力、續命也。又為人點灯,則不僅他人明亮,亦照亮我身;因此施物於人,人若益色的話我亦益色,人若增力的話我亦增力,人若延命的話我亦延命也。法華經乃釋迦佛之御色、世尊之御力、如來之御命也;所以有病之人若供養法華經,一定身之病消,病消則色益、力增、P1‧5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8/12762_7.html


1276.2.17 松野殿御消息 ~ 金言 1.

法華經第七卷之藥王品云「眾星之中月天子最為第一。此法華經亦復如是,於千萬億種諸經法中,最為照明」。此非論師人師之言,而是教主釋尊之金言也,譬如天子之一言。

又法華經藥王品云「有能受持是經典者亦復如是,於一切眾生中亦為第一」。文之意在說「持法華經之人,若是男的話,則縱使是如何【身分低】之田夫,亦勝於三界之主大梵天王。若為女人的話,則勝於〇漢之李夫人、楊

  殿                                                     

 

  殿                                                     

貴妃等無量無邊之一切女人」。P1‧4

 

1276.2.17 松野殿御消息 ~ 金言 2. 

此法門,教主釋尊四十餘年之間隱於胸內。雖說如此,但御年七十二時,於南閻浮提之中天竺,王舍城丑寅(東北)之耆闍崛山說給矣。今雖有傳來此法華經〇然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人,則日本國無一人也。我日蓮,此題目從建長五年〈公元一二五三年〉夏初開始,二十餘年之間唯一人,像今時之人們唱念佛一樣熱心地唱故,每個人皆笑之,結果,大罵、打擲、刀砍、流罪、欲斬首之事非一日二日、一月二月、一年二年故,雖覺得實在難勘忍受,然見此【法華】經之文:云檀王之王【為求習法華經】千歲之間,供阿私仙人使喚,以身作床;云不輕菩薩之僧,多年之間遭惡口罵詈,蒙刀杖瓦礫;云藥王菩薩之菩薩,千二百年之間燒身,七萬二千歲之間燒臂作灯供養佛。拜見此等經文,則縱使有任何之責難,又豈可就這樣暫且不管而停止前進呢,這樣思維而支撐著心,至今不退轉。P2‧4

 

1276.2.17 松野殿御消息 ~ 金言 3.

法華經第四卷之法師品云「有人求佛道 而於一劫中 合掌在我前 以無數偈讚。由是讚佛故 得無量功德。歎美持經者 其福復過彼」。〇云一劫者,八萬里【立方】之青石(青瑪瑙),以無限接近的時間連續用銼刀磨也不會消失之大石,天女以云「梵天三銖之衣(大梵天王所穿之極輕之羽衣,銖為重量之單位,一銖約〇.五公克)」之極為纖細美麗的天之羽衣,三年一度下凡來撫之,一直到此青瑪瑙石磨滅為止,這樣的期間云一劫。比起此一劫間以無量之財供養於佛之功德,供養濁世之法華經之行者之功德當勝也,這樣云之經文也。此事雖為難信之事,但法華經就是這樣偉大,誠有許多思所不及之事也。

  殿                                                     

 

  殿                                                     

又思確實是極為難信之事,多寶佛乃【對此經】加証明【言「皆是真實」】,教主釋尊御自身「正直之金言」這樣宣言,而十方諸佛則廣長舌達梵天來讚歎。此宛如父之讓渡文附加母之証明書而由賢王頒下認可之宣旨。三者是一同(一致)也,誰可疑此歟。P3‧7

 

1276.2.17 松野殿御消息 ~ 金言 4.

昔云德勝童子之幼兒,以土餅供養釋迦佛,【以此功德】生為阿育大王並成為閻浮提之主,最後終成佛。今施主以菓子(鮮果)等供養法華經,【守護法華經之】十羅剎女等當如何地喜悅矣。雖想再書,但難悉盡。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妙法蓮華經。P4‧10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8/1276217.html

 

 1276.2.25 持妙尼御前御返事 ( 上野殿御返事 ) ~ 金言 1.

里芋、串柿、燒米、栗、筍、醋筒等感謝地拜受了。

昔月氏有稱阿育大王之王,一閻浮提四分之一握於掌,龍王從之而雨任心,又鬼神亦聽其使喚。一開始雖為惡王,然後來歸依佛法,六萬人之僧日日供養,並建立八萬四千之石塔。若尋此大王之過去,則佛在世時有云德勝童子、無勝童子二個幼童,以土餅供養佛,【依此功德,佛滅後】一百年之內生為【阿育】大王。佛雖可云尊貴,然若和法華經相比,則螢火與日月之勝劣、天與地之高下也。供養佛【尚】有如斯之功德,況法華經耶。又只以土餅供養佛即可有如斯不思議之功德,況此度對法華經種種之物之供養耶。又彼【童子以土餅供養佛時】非飢渴之世,今則飢饉之國也。以此思之,釋迦佛、多寶佛、十羅剎女如何會不給守護呢。P1‧4

 

1276.2.25 持妙尼御前御返事 ( 上野殿御返事 ) ~ 金言 2.

抑今時信法華經之人人中,有如火一樣信心之人,亦有如水一樣信心之人。如火之信心之人,聽聞說法時雖燃起熱心,但沒多久即有捨去之心(信心薄弱而終捨去矣)。相對的,如水之信心者,像水一樣不停地流,無論何時都信心不絕(不退地持續)也。您無論何時都貫徹法華經之信仰,常常來訪身延,可說宛如水之信心歟。珍

持妙尼御前御返事                                                    

 

持妙尼御前御返事                                                    

貴、珍貴。P1‧12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8/1276225.html 

 

 1276.2 大井莊司入道御書 ~ 金言 1. 

所謂有情輪廻生死六道,我等於天竺生為獅子,於漢土、日本生為虎狼野干(狐),於(空中)生為鵰、鷲,於地生為鹿、蛇之事不知其數;或生為鷹前之雉,貓前之鼠,活生生地頭被啄、肉被食之事不知其數;如是被棄置之一劫間之身之骨,當比須彌山還高,比大地還厚。雖為惜命之身,然卻毫無價值地被奪去。若是這樣的話,則今度為法華經捨身,即使命被奪,請思一定可成為無量無數劫間愉快之回憶。P1‧10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8/12762.html

 

 1276.春頃 種種御振舞御書 ~ 金言 1. 

前文永五年〈公元一二六八年〉閏正月十八日,從西戎大蒙古國遞來若不歸服將攻打日本國之牒狀(國書)。此與日蓮於前文應元年〈太歲庚申,公元一二六〇年〉上呈給已故之最明寺入道時賴之「立正安國論」所(預言)之他國侵逼之難,一點也不違地符合矣。因此,此「立正安國論」超越白樂天(白居易,漢土唐朝代表性之詩人)樂府(白居易假託前代來諷諭國主之失之詩),不劣佛之未來記;末代不思議之事有過此者歟。若是賢王聖主之御世,則必蒙授日本第一之權狀(功賞),現身而有大師號。想幕府必定會召日蓮尋問,參與軍事會議,指示調伏之祈禱等,然無其義(沒有一點音信)故,遂於其年之末之十月,書寫了十一通之【書】狀,分送各方來驚動之。P1‧3

 

1276.春頃 種種御振舞御書 ~ 金言 2. 

而二日後之文永八年〈太歲辛未,公元一二七一年〉九月十二日,日蓮被幕府處以佐渡流刑。其時之情況可謂是脫離常軌之事。且說其時,平左衛門尉第一之家臣謂少輔房者奔過來,抽出日蓮放於懷中之法華經第五卷,並用其三度責打日蓮之臉,然後將其狠狠破散。又其餘九卷之法華經亦被兵士們扯散,或用腳踩,或纏於身,或散落於家中所有的地板、疊蓆上。日蓮見此情景,大高聲放言「請看平左衛門尉賴綱發狂的樣子,今賴綱就要推倒日本國之柱了」。於是賴綱及家臣們,又當場之群眾全都驚惶失措。本以為日蓮是被捕之身,應該要害怕才對,然卻不是這樣,竟然是威風凜凜,兵士們因而覺得自己是否做錯了歟,而臉色似乎有了改變。P5‧10

 

1276.春頃 種種御振舞御書 ~ 金言 3. 

從九月十日評定所之偵訊到被逮捕的九月十二日之間,對平左衛門尉詳細地講述了真言宗之失,禪宗、念佛等之失,良觀祈雨而不降等之事,然或時而突然嘲笑,或時而發怒,等等之事煩瑣故,就省略不述。今僅就其中關於「良觀從文永八年六月十八日至七月四日受幕府之命而祈雨,然受遮於日蓮而無法降雨,只是流汗落淚而終不降雨,不僅如此還逆風大作不息」此一件語於賴綱之事記述之;即其期間日蓮三度遣使者前往良觀處責其「一丈之溝都無法越者,可越十丈、二十丈之溝乎。和泉式部雖為好色之身,然詠禁戒於八齋戒之和歌而降雨。能因法師以破戒之身詠和歌而令天下雨。但為何持二百五十戒之僧百千人集,七日二七日(十四日)間無論怎麼祈,然非但不下雨還吹起大風呢。以此當應知,汝等各各之往生成佛是不可能實現的」,良觀受責而泣,遂恨日蓮而進讒言於北條氏之未亡人們,等等之事一一說給平左衛門尉聽,然平左衛門尉等終究是良觀之同夥,沈默不語,此外之事煩瑣故,就省略了。P6‧9

 

1276.春頃 種種御振舞御書 ~ 金言 4.

且說九月十二日之夜,成為武藏守北條宣時殿之寄管之身,至夜半時為了欲斬首而自鎌倉出發,來到靠進若宮小路的鶴岡八幡宮前時,兵士們雖從四方將讓馬止步的日蓮包圍住,然日蓮云「打擾各位了,沒有什麼特別的事,只因最後有事要向八幡大菩薩申說,請稍待一下」,而下馬面向八幡宮高聲說到「八幡大菩薩是真正之神歟,昔和氣清丸(稱德天皇之忠臣)道靜(稱德天皇之寵僧)之故要被斬首時,顯為長一丈之月來守護清丸,又傳教大師於宇佐八幡宮講給法華經時,以紫袈裟作為御布施而授與。今日蓮日本第一之法華經之行者也,且身無一分之過失。只因日本國之一切眾生誹謗法華經而將墮無間大城,為了救助彼等而說此法門。又不用此法門,若大蒙古國攻破此國的話,則身為守護神之天照太神、正八幡大菩薩果真可有安穩乎。加上,釋迦佛說給法華經,多寶佛、十方諸佛、諸菩薩來集,一座如日和日、月和月、星和星、鏡和鏡莊嚴並列時,無量之諸天及天竺、漢土、日本國等之善神、聖人來集時,

種種御振舞御書                                                     

 

種種御振舞御書                                                     

釋尊『請書寫不疏忽守護法華經之行者之誓狀』這樣說故,而一一立御誓狀。若是這樣的話,則不待日蓮申說,應急忙地實踐誓狀之宿願才對,而為何沒有立刻出現來顯驗呢」。最後再告之云「日蓮今夜遭斬首而參拜靈山淨土時,首先打算清楚地向教主釋尊來稟報,天照太神、正八幡大菩薩正是沒有實現誓願之神也。若對此事覺得苦惱,則應急急令見一些印証」,然後又上馬矣。P7‧5

 

1276.春頃 種種御振舞御書 ~ 金言 5. 

出由比之濱來到御靈宮(御靈神社)前,又向兵士告云「各位請稍待一下,此地有想通知之人」,於是即遣熊王童子(龍口法難時與宗祖隨行之小童)往告稱四條中務三郎左衛門尉賴基(四條金吾)之人,四條金吾旋驚馳而來。「日蓮今夜要被斬首,此行即是要去刑場。此數年之間所願之事正是此也。過去世幾度生於此娑婆世界,生為雉時被鷹抓,生為鼠時遭貓食,生為人時,為了妻、子、敵人而失身命之事,多於大地微塵,然為了法華經而捨命之事,則一度也沒有也。今日蓮生為貧道(貧窮之僧)之身,不能盡孝養父母之心,又無報國恩之力。故今度一定要奉我之首於法華經,而回向其功德於父母,其餘分給弟子、檀那等,常常這樣說之事,今夜就要實現了」這樣對其說後,左衛門尉兄弟四人緊靠著馬口,一行不久來到了腰越之龍口。P8‧6

 

1276.春頃 種種御振舞御書 ~ 金言 6.

就在這裡斬首乎,正這樣想時,如所想的,兵士們將日蓮包圍住而開始騷動起來故,左衛門尉泣伏云「就是現在了」。日蓮見此,「不覺(還未能覺悟)之貴殿等哉,這樣喜悅之事,請和日蓮一起笑吧,為何要違背先前的約束呢」這樣對其說時,從江之島(今相模灣東北部的一個小島)方位如月之發光物,像球一樣從辰巳(東南)方向戌亥(西北)方發光掠過。十二日夜之黎明前,周圍猶昏暗尚看不見人之臉,因球物之光而變得如月夜一樣明亮,連人人之臉亦能清楚地看見。斬首之劊子手目眩而臥倒於地,兵士們感到害怕而臉色變白並逃開一町(約百公尺)左右,有的下馬恐慎,有的蹲坐在馬上。於是日蓮高聲呼喊「各位為何置如斯大禍(大罪)之囚人而離開呢,請靠過來啊、靠過來啊」,然無人想靠近。「若如此拖到天亮的話將如何將如何,要斬首的話應趕快斬,若一旦天亮是不好看的」雖這樣催促,然毫無回應。P8‧15

 

1276.春頃 種種御振舞御書 ~ 金言 7.

經過一段頗長的時間後,兵士中有一人「就去相模(今之神奈川縣)依智(今之神奈川縣厚本市依知)之武藏守宣時殿之家人本間六郎左衛門之館舍吧」這樣說故〇十三日正午頃到達依智,而進入本間六郎左衛門之館舍。

立刻要來酒,讓警護之兵士們飲用,不久各各就分別告歸,垂頭合手而云「此度

種種御振舞御書                                                     

 

種種御振舞御書                                                     一〇

或許不知貴殿是何許人,只是聽說貴殿是誹謗我等所賴以信仰的阿彌陀佛之人而憎惡,但昨夜親眼拜見令我等雙手合十之事後,覺得實在是太尊貴了,決定捨棄以往之念佛」,而從打火袋取出數珠(念珠)拋棄者有之,又立今後不再稱念佛之誓狀者有之。於是由本間六郎左衛門之家臣接續警護之任務,後左衛門尉(四條金吾)亦歸去矣。

其夜戌時(八時)頃,幕府之使者從鎌倉持來書狀。兵士們皆認為是為了傳日蓮斬首之命令,幕府再派來之使者歟,這樣思量之間,本間六郎左衛門之代官(臨時代理勤務之官)稱右馬尉者持書狀奔跑過來,跪云「原本以為是就在今夜斬首這樣不愉快的命令,不料竟是來了這麼喜悅的書狀。武藏守殿(北條宣時)今日卯時(早上六時)前往熱海溫泉時說,不能這麼快就決定處刑之事,所以首先要趕緊來這裡一趟。使者從鎌倉出發急奔四個小時才來到這裡,說今夜之內還要奔回熱海溫泉,所以立刻就離開了」這樣喜悅地報告後退出房間。追狀(對前狀追發之書狀)云「此人乃無失之人也。不久後當可獲釋,若處置錯誤的話當會後悔矣」。P9‧10

 

1276.春頃 種種御振舞御書 ~ 金言 8.

十三日夜,警護之兵士們數十人並座於日蓮居室旁邊及大庭。剛好是九月十三日之夜,月非常地光輝,於夜中走到大庭向著明月少許讀誦了自我偈,又大略申述了諸宗之勝劣及法華經之經文後,「抑,今之月天非列於法華經說法之會座名月天子者歟。於法華經寶塔品受佛勅,於囑累品蒙佛三摩其(頭),而立『如世尊勅,當具奉行』之誓狀之天歟。此佛前之誓,若無日蓮之值大難則無實現之機會,當成為虛矣。而如今發生了如斯之事,照說應是趕緊喜悅地報答法華經之行者,而完成佛之勅命,實現守護之誓言才對,然而今卻無任何之驗,真是不思議之事哉。若對此國無任何責難,則日蓮不能奢望能夠再回鎌倉。然而即便無驗,【可是月天子你】怎可於這樣的時刻還像一張快樂的臉一樣煌煌(光輝貌)而清朗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大集經云【於謗法之國】「日月不現明」,仁王經云「日月失度」,最勝王經則可見到「三十三天各生瞋恨」之文,而何哉月天、何哉月天【你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樣責故,當為其之些許之驗歟,突然自天降下如明星一樣的大星,懸於庭前梅樹的樹枝上,警護之兵士們見狀,皆自走廊跳下,或跪拜於大庭,或逃於屋後矣。不久天即陰暗下來,並開始吹起大風,又江之島方向之天空鳴鳴作響之聲,宛如在擊大鼓一樣。

十四日黎明卯時(早上六時),有稱十郎入道者來云「昨夜戌時(午後八時)頃,執權相模守北條時宗殿之館舍有大騷動,召來陰陽師占卜,謂『國將有大亂,此乃因責罰日蓮御房(對僧侶之尊敬語)之故也。若不急急召回日蓮,則世中將不知會有何樣之亂』,此故,有云應立刻釋放日蓮者,又有云彼預言百日內將有內亂,應稍待一

種種御振舞御書                                                     一一

 

種種御振舞御書                                                     一二

下,等看清楚是非後再來赦免者」。P10‧14

 

1276.春頃 種種御振舞御書 ~ 金言 9.

同年十月十日終於從依智出發,而於十月二十八日到達流罪之地佐渡國。十一月一日從負責照料及監視的本間六郎左衛門之住家移往名塚原之山野中,一個如洛陽(都城)之蓮台野一樣棄置死人之所的一間沒有安置佛像的四面之堂。屋頂之木板縫隙很大,四壁破落,雪就直接降積在堂內而沒辦法融化。於如斯之所,敷敷皮(毛皮之敷物)着蓑衣,熬夜度日。夜則雪雹、雷電不斷,晝則日光穿不透,誠是一個不堪居住的孤寂之地。彼李陵入胡國而被幽閉於岩窟,法道三藏遭宋徽宗皇帝之責而面被押燒印並放逐江南,今於我身感受到了。

悅哉(然若仔細思考,則此誠為高興之事也)。昔須頭檀王為了求法,千年之間在阿私仙人身邊忍受苦行,而得法華經之功德。不輕菩薩承受上慢比丘等之杖,而得一乘行者(法華經之行者)之名。今日蓮生於末法,因弘妙法蓮華經之五字,而有如斯之責。佛滅度後二千二百餘年之間,恐怕連天台智者大師亦未(身讀)【法華經安樂行品之】「一切世間 多怨難信」之經文。【法華經勸持品之】「數數見擯出」之明文【身讀者】但日蓮一人也。【法華經法師品之】「一句一偈 我皆與授記(給與成佛之保証)」者,我也。【受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疑也。

【這樣思時,則】相模守殿正是【讓日蓮能夠身讀法華經之】善知識也。【讓日蓮度度值法難之】平左衛門【賴綱】正是釋尊在世時之提婆達多也。【而不斷迫害之】念佛者,釋尊在世時之瞿伽利尊者也。【律宗之】持齋等,則善星比丘也。【這樣思考時,則】在世是今也,今又在世也。【於法華經方便品】說法華經之肝心之諸法實相,所述及之「本末究竟等」正是此事也。摩訶止觀第五云「行解既勤 三障四魔 紛然競起」,又云「如豬摺金山(如同豬憎惡金山之光輝,而用身体去磨擦,反而使金山更增光輝),眾流入【而成大】海,薪熾於火(添加薪則火益熾),風益求羅(食風之加羅求羅蟲因強風而益發變大)耳」。釋之心(此釋之意),若照法華經之說示,適機適時(對下根之機,於濁惡末法之時)解行(弘通)的話,則必出現七個大事(三障四魔之七個大難)其中云天子魔之第六天魔王,附著於國主、或父母、或妻兒、或

種種御振舞御書                                                     一三

 

種種御振舞御書                                                     一四

檀那、或惡人等,有時裝做隨從法華經之行者然實妨礙法華經弘通之行,有時則違背行者來障礙之。無論(修行)何經,行佛法之時,隨分分(所行之經典),【大小雖異然】必有留難(難,魔之障礙)。其中若行法華經則必有強盛之障礙。尤其是如法華經之教導,恰當於所謂末法之時機來行的話,則必會有特別之難。故【妙樂大師於止觀】弘決【第】八云「若知眾生不出生死,不慕佛乘,魔於是人猶生親想」。釋之心,人雖修善根,然光修念佛、真言、禪、律等之行而不行法華經,則魔王思其為親,並附著於眾多之人人身上來款待供養其人,而令世間之人思其為真實之僧。例如國主所崇之僧,諸人供養一樣。那麼相反地國主等將日蓮當作敵人,此當為行正法之証據也。

對釋迦如來而言,提婆達多正是為了成就佛道之第一之善知識也。同樣的,日蓮為了成佛之第一之夥伴乃【迫害日蓮之東條】景信,法師則【讒訴日蓮之】良觀、道隆、道阿彌陀佛,又平左衛門尉【賴綱】、守殿(北條時宗)是也,若無此等之人,則當無論如何也無法成為法華經之行者,是以悅哉。P12‧7

 

 1276.春頃 種種御振舞御書 ~ 金言 10.

就這樣度日中,天氣變得更寒冷,庭中只有積雪而無人來往,又堂內除了狂風外沒有一個訪客。在這樣的情景中,晝則讀摩訶止觀、法華經,口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夜則向月星談諸宗之差異和法華經之深義,不久年亦更替【為文永九年】矣。好像不管於何處人之心之愚痴都不會變,佐渡國之持齋及念佛者之唯阿彌陀佛、生喻房、印性房、慈道房等數百人聚集,協議日蓮之事。彼等,「聞名的阿彌陀佛之大怨敵,一切眾生之惡知識之日蓮房被流放到此國來了。不管罪之輕重,被流放到此國之人沒有始終倖存之事,設縱使倖存,也沒有再歸者。若是這樣的話,則即使將其殺死也不會受到幕府的咎責吧。現在塚原之所只有日蓮一人,縱令是如何勇敢力強者,然乃無人之處故,可聚眾射殺矣」有這樣云者〇眾多之意見中,決定先向地頭來申訴,於是數百人齊集於守護所矣。

六郎左衛門尉重連對彼等「幕府有下不可殺害之副狀,日蓮並非可以輕侮之流人,若有違誤,則將成為重連重大之過失,所以只可依法門來責之」這樣吩咐故,於

種種御振舞御書                                                     一五

 

種種御振舞御書                                                     一六

是念佛者等於正月十六日齊集於塜原。當日非只佐渡國,亦從越後(今之新潟縣)越中(今之富山縣)出羽(今之秋田縣及山形縣)奧州(今之福島、宮城、岩手、青森四縣)信濃(今之長野縣)等之國國來集了很多之法師故,塜原之堂之大庭及山野數百人吵吵嚷嚷,六郎左衛門尉兄弟一家及其他百姓之居士等,不知其數地齊集。喧嘩之吵鬧聲宛如地震雷鳴一樣。

日蓮暫時聽任吵鬧後,「各位請安靜一下,各位是為了法門(法論)而來的吧。若是這樣的話,則惡言等無益也」這樣說時,以六郎左衛門為首之諸人皆曰然,而抓住出惡言之念佛者之後頸將其揪出去。於是開始法論,就止觀、真言、念佛所主張之法門一一寫下來以防忘記,並讓其承認所說後,結結實實地立論而反詰故,彼等過不了一言二言即沈默矣。比起鎌倉之真言師、禪宗、念佛者、天台之法師,此等鄉下法師不用說當然是遠遠稚拙之輩,所以其狀況當很容易想像,就宛如以利劍切瓜,大風之使草屈從一樣。彼等不只暗於佛法之理,還自語相違,或忘經文而說為論,忘釋而云為論。善導(漢土淨土宗之集大成者)從柳樹上向著西方跳落來捨身往生之事,又弘法大師之投三鈷(三鈷杵,金剛杵之一種)、現為大日如來等之事,皆或妄語,或狂言,這樣一一加以責備時,或惡口,或閉口,或失色,或亦有云念佛乃僻事(錯誤之事)而回心者。或當座捨袈裟及平念珠(念佛者所用之偏平形之念珠),而立今日起不再稱念佛之誓狀者亦有之。這樣陸續問答告一段落後,齊聚之人皆回去故,六郎左衛門尉亦歸,家人亦歸。

其歸之際,日蓮想起要對重連說一件不思議之事,於是從大庭喚回六郎左衛門尉,問其「何時會上鎌倉呢」,彼答云「為督促下人們農作,所以應該是七月頃」。此故,日蓮云「帶弓箭者馳參主君之大事,立功勳而賜所領,此正是本分之事也。於平時耕作田地雖是當然之事,然今鎌倉即將發生戰事,豈可不急忙上鎌倉,揚名而賜所領乎。貴殿不是相模國著名之武士乎,在鄉下作田而不參與重要之戰事,則當為武士之恥也」這樣說給其聽,好像想到些什麼,而不說一句話匆匆忙忙地歸去。在一旁聽到的念佛者、持齋及在家者們,日蓮房是在說什麼事耶,而覺得奇怪而面露訝異之色。

於是皆歸矣,和諸宗之問答告一段落後,開始述作自去年十一月以來即在思維的開目抄之文二卷。想說如果在此島被斬首的話,可以留下日蓮感得的不思議之法門之著作。此文之心在說日本國之有無當依於日蓮。譬如屋宅若無柱則不立,人若無魂則

種種御振舞御書                                                     一七

 

種種御振舞御書                                                     一八

死人也。日蓮乃日本之人之魂也。若然,則平左衛門賴剛既推倒日本之柱矣。其証據,今,世亂,無來由地出來如夢之妄語,從北條一門同室操戈開始,後當為他國所攻。例如立正安國論所詳言者。書記了如以上之事等,交給了中務三郎左衛門尉(四條金吾)之使者矣。跟隨來佐渡之弟子等,雖覺得此文之主張非常的強硬,然就在無力阻攔而決定死心時,二月十八日有船抵島,根據所傳之消息,鎌倉已經開始有戰亂了,京都亦然,其情況相當悲慘。

聞此之六郎左衛門尉(本間重連),其夜即派快船,一門相具(率領一門)渡海而去矣。出發前重連來到日蓮身邊合掌「敬請救助。前正月十六日之御言雖一直存疑至今,然僅三十日內即吻合而發生戰事矣。又蒙古國亦當一定會過來。又所謂稱念佛者墮無間地獄之事當亦真實也。因此永不再稱念佛」這樣說故,日蓮「無論貴殿如何發誓,只要相模守殿等不用日蓮所說之事,則日本國之人當亦不用也,若不用則國當必亡矣。日蓮雖為無力者,然若弘法華經的話則為釋迦佛之御使。小小的天照太神、正八幡等於此國雖受尊重,然相對於梵釋、日月、四天則不過是小神耳。然而對侍奉此小神之神人(神社之神職人員)若誤加殺害,則云相當於殺七人半之罪。太政入道平清盛及隱岐法皇等之滅亡,正是因為殺害侍奉神之人等。日蓮又當不似其等神人也,乃教主釋尊之御使故,連天照太神、正八幡宮都當俯首,合掌伏地也。法華經之行者,梵釋侍左右,日月照前後。如此尊貴之日蓮故,所以縱使國主用之,但非本心而只是形式的話,則國當會亡;何況令數百人憎惡之,二度流罪(伊豆流罪及佐渡流罪)矣。因此,雖此國滅亡之事無疑,然日蓮暫且不許,而祈求救助此國,才迄今大致安穩,但對日蓮之迫害過度逾法故,終遭佛罰矣。又此度若幕府不用日蓮之諫言的話,則佛天將從大蒙古國派出軍隊來滅日本國。唯此乃平左衛門尉【賴綱】所好之災也。若蒙古國攻來,則貴殿也好此島也好當都不會安穩」這樣向其說時,本間重連驚恐而歸去矣。

而在家者們互相語云「此御房神通之人歟,啊驚人之事驚人之事。今後將不再養念佛者,不再供養持齋」。另一方面,念佛者及良觀弟子之持齋等則云「此御房入謀叛之內(乃謀叛者之共謀者)歟【不然怎麼知道鎌倉之戰事呢】」。不久,【京都及鎌倉之騷亂平息】世間又恢復平靜【而於佐渡,日蓮之弟子檀越則漸次增加】。P15‧2

 

1276.春頃 種種御振舞御書 ~ 金言 11.

就這樣,三月十三日從佐渡島出發,而於三月二十六日到達鎌倉。然後於四月八日參見平左衛門尉(平賴綱)矣。與上次見面時完全不同,威儀柔和規規矩矩地迎接日蓮,其間有入道者問念佛,有(在家者)問真言,亦有人問禪,平左衛門尉則問爾前得道之有無,日蓮皆一一引經文而申說之。又平左衛門尉受執權之意的樣子,尋問大蒙古國何時會攻過來。日蓮答云「今年一定也。就此事日蓮從以前即再三勘申,然皆不為所用。譬如不知病之起因之人若治病,則病當彌倍增。若由真言師來行蒙古調伏之祈禱,則此國戰當彌敗,啊惶恐惶恐。因此決不可以真言師及所有今世之法師等來行祈禱。各各多少知道些佛法,所以才申說讓貴殿等知道。然而奇怪的是,對他人所說之事都會聽,但就只對日蓮所說之事完全不用。可是為了期待貴殿等以後會想到『原來如此』,就讓我來講述一下如下之事例吧。隱岐法皇乃天子也,【向此法皇拉弓的】權大夫殿(北條義時)則民也。就如子之以親為敵,天照太神果真會允許歟。

種種御振舞御書                                                     二一

 

種種御振舞御書                                                     二二

所從(臣下)以主君為敵,正八幡會同意歟。北條義時才是理應要蒙神罰也,但為何公家(法皇方)敗北了呢。此全非平常之小事也。其原因乃,法皇方思弘法大師之邪義,慈覺大師、智証大師之僻見為真實,叡山、東寺、園城寺之人人以鎌倉為敵,而依真言之修法來祈禱幕府之調伏故,因【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之】『還著於本人』,其(罪)還著於祈禱之公家而敗北矣。武家(幕府方)並不知其事,亦沒依真言來行調伏故,戰勝矣。由此先例可知今又當如斯(今度若以真言之惡法來行蒙古之調伏,則日本必敗矣)。近例則文永五年,蝦夷(居住於日本北方和大和朝廷對抗的異民族)乃生死不知者(不知生死之道理之無知者),而另一方面津輕之代官安藤五郎則是辨因果之道理並多造堂塔之善人也,但為何會被蝦夷取去首級呢。就是因為依真言來行調伏之祈禱故也,以是思之,若用真言之法師來行蒙古調伏之祈禱,則平賴綱殿必將遭逢大事矣,惶恐惶恐。到時不要說日蓮沒有如此告知」這樣強烈地說給其聽。P21‧5

 

1276.春頃 種種御振舞御書 ~ 金言 12.

和賴綱會見後歸來,不久即聽到幕府從四月十日開始命阿彌陀堂法印進行祈雨之修法。此法印乃東寺第一之智人,御室道助法親王等之御師也,窮極弘法大師、慈覺大師、智証大師之真言秘法〇自十日開始祈雨,於十一日大雨下而風不吹,雨靜靜地下了一日一夜〇此故,日蓮弟子中亦有人臉色變白而云「師匠之發言過於強硬輕率」,日蓮於是曉諭云「稍待一下吧。弘法大師之惡義若真的可成為國之御祈,則隱岐法皇理應戰勝才對。又御室道助法親王最愛之稚兒勢多迦也應當不致被刎頸〇阿彌陀堂之法印,若勝日蓮的話,則龍王為法華經之敵也,必遭梵釋四王(梵天、帝釋、四天王)之責。此度之降雨一定有什麼緣由」,弟子們中亦有云「那該當是什麼樣的緣由呢」而加以謿笑者,於是日蓮云「善無畏、不空祈雨雖雨降,然不久即吹起猛烈的大風,此文獻有記載。又弘法經三七日【祈雨】而降雨,但此等如同雨不降,因為經過三七二十一

種種御振舞御書                                                     二三

 

種種御振舞御書                                                     二四

日雨自然會降。設即使降雨,然又有何不思議。要如天台大師、千觀法師一樣,於一座之祈雨中立刻令雨降,才能說是有法驗也。此度一定會發生什麼事情」,話還沒說完,大風吹來了。大小之舍宅、堂塔、古木、御所等或吹上天、或吹倒於地,空中大發光物飛來飛去,地上建物之棟樑散亂,很多人被吹死,眾多之牛馬亦化成屍矣。這樣的惡風(暴風),若在颱風季節的秋天則尚可理解,但此時乃初夏之四月也。又此惡風不吹於日本國中,但只關東八個國也,又八個國中武藏、相模兩國也,兩國中又相模吹得特別強。更進一步說的話,則相州(相模)之中鎌倉,鎌倉之中御所(天皇、親王、將軍、大臣等之住所)若宮(神社鶴岡八幡宮)、建長寺、極樂寺等最是吹得特別強。此不能視為只是平常的大風。誰都覺得此完全是法印之祈禱之故哉,於是蹙口嘲笑之人人臉色變白,而我弟子們則何等不思議之事哉而舌顫不已。P22‧13

 

1276.春頃 種種御振舞御書 ~ 金言 13.

本來就有之事故,三度諫國而不用的話則當去國,因此於同年五月十二日出鎌倉而入此(身延山)

同年十月大蒙古國攻來,不只擊敗壱岐、对馬二個國,太宰府(位於今之福岡縣)亦被破,豐前(位於今福岡縣東北部和大分縣北部)前司少弍入道、鎮西奉行大友等聞風逃逸,其外之兵士們一點辦法都沒有,大部分都被擊敗矣。〇仁王經云「聖人去時,七難必起」,最勝王經云「由愛敬惡人,治罰善人故,乃至,他方怨賊來,國人遭喪亂」。佛說真實的話,此國一定有惡人為國主所尊敬,並治罰善人哉。大集經云「日月不現明,四方皆亢旱。如是不善業惡王惡比丘,毀壞我正法」,仁王經云「諸惡比丘,多求名利,於國王、太子、王子前,自說破佛法因緣、破國因緣。其王不別,信聽此語是為破佛法破國因緣」,法華經云「濁世惡比丘」。經文真實的話,此國一定有惡比丘也。夫寶山伐曲林,大海不留死骸。而佛法之大海、一乘之寶山雖容受五逆之瓦礫、四重之濁水,然不收納誹謗法華經之死骸和一闡提之曲林也。因此習佛法之人,祈後世之人,應恐誹謗法華也。P24‧11

 

1276.春頃 種種御振舞御書 ~ 金言 14.

世間之人當皆思為什麼要信用一個誹謗弘法、慈覺等之人呢。然而其他之人姑且不說,安房國(宗祖之生國,今千葉縣之南部)東條西條地方之人人應會信日蓮之話也。〇有圓智房者於清澄寺之大堂三年之間,親身一字三禮書寫法華經,默記法華經十卷,五十年之間一日一夜二回讀誦。世間之人皆謂此圓智房應可成佛。而唯日

種種御振舞御書                                                     二五

 

種種御振舞御書                                                     二六

蓮云,比起念佛者,與同彼等一起將日蓮趕出清澄寺的道義房和圓智房必墮無間地獄之底;此二人之臨終如何呢,二人同樣於臨終現惡相之事乃眾所周知也。但日蓮若不指摘此事,則世間之人人當思彼等已成佛矣。以此事實應可知,弘法、慈覺等雖有淒慘之現証,然弟子們隱之故,公家(朝廷)亦不得而知,而後世之人人什麼都不知道遂愈益推崇也。若無顯揚其淒慘之事實之人,則未來永劫當受尊敬矣。〇因蒙古之來襲成為事實〇此國到底是有何失乎,欲知所是非也。對此,日蓮認為如果只是一人二人之失,應不會有這麼多人悲歎之局勢發生;此完全是因輕蔑法華經之弘法、慈覺、智証等之末流之真言師,善導、法然之末流之弟子等,達磨等之人人之末流者們充滿國中,故梵、釋、四天等依照法華經會座之誓狀,而給與「頭破作七分(法華經陀羅尼品云「惱亂說法者,頭破作七分,如阿梨樹枝」)」之罰也。

疑云,怨恨法華經之行者之人頭破作七分這樣說故,而雖誹謗日蓮房然頭未破,所以日蓮房非法華經之行者歟,覺得這樣說者,道理也,如何呢。答云,若說日蓮非法華經之行者,則書「捨法華經吧」之法然等,書「釋尊乃無明之邊域」之弘法大師,說「【真言和法華】理同事勝」之善無畏、慈覺等可云為法華經之行者乎。又「頭破作七分」之事是什麼樣的事呢,譬如像用刀砍而破裂這樣思歟,經文有【形容】云「如阿梨樹枝」。人之頭有七滴養精氣之髓液,若被七鬼神(引起疫病的七種鬼神)食一滴則頭痛,若被食三滴則壽將絕,若七滴皆被食則死也。今世之人人雖皆頭裂如阿梨樹枝,然因惡業深故,而不知道也。例如受傷之人酒醉入睡了而不自覺一樣。又「頭破作七分」亦云為「心破作七分」,頭皮底下之頭骨出現裂紋,而於死時裂開也。今世之人人因前正嘉【元年八月二十三日】之大地震,文永【元年七月五日】之大彗星皆頭破裂矣。其頭破裂時患氣喘、損五藏,五藏損時腹患赤痢也。雖這樣,然不知此乃誹謗法華經之行者之現罰乎。

鹿以味美故而遭人殺,龜以油優故而喪命。女人若容姿美則嫉者多,治國者常恐他國之攻,有財者擔心命危險。而持法華經者必成佛故,因此謂第六天魔王之三界之

種種御振舞御書                                                     二七

 

種種御振舞御書                                                     二八

主強嫉持此經之人也。此魔王如疫病神之附於人体而人不察見,又如古酒之醉人於不知不覺中一樣,當附於國主、父母、妻兒而令嫉法華經之行者也,此可見於經論。而今時之世之情景於此經論一點也不違也。日蓮,南無妙法蓮華經這樣唱故,二十餘年住所被追,二度蒙處流刑,最後閉居此山。

此山之為体(形狀),西為七面山,東為天子岳,北為身延山,南為鷹取山。四山高可及天,險峻飛鳥難越。中有四河,所謂富士河、早河、大白河、身延河也。在這樣的山中,於約一町之平地結庵室,晝不見日,夜拜不到月,冬雪深,夏草茂,訪人稀故道荒難踏。尤其今年雪特別深故,無人來訪。就在覺悟命已終而唯賴法華經之時,收到御音信,實在非常感激。不知是釋迦佛之御使呢,還是亡故之父母之御使呢,高興之情,言難盡。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妙法蓮華經。P25‧9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8/1276.html

 

 1276.3.18 南條殿御返事 ~ 金言 1.

八頭芋、川海苔、又山葵,一一人人之御志承領矣。貴殿等之厚意就如鳥之孵卵,牛之舐犢一樣,無微不至。夫衣是為了遮身,食【物】是為了繼命。因此對【身延】山中(修行)法華經之人,殷勤地供養,豈非供養釋迦佛,繼法華經之命乎。P1‧3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8/1276318.html

 

 1276.3.27 富木尼御前御書 ~ 金言 1.

箭之飛乃因弓之力,雲之行乃因龍之力。如是,夫之所行所為乃因妻之力也。今富木殿能夠來到此身延之深山,也全是因妻尼御前之御力也。見煙則可判知火,見雨則可判知龍。如是,見夫則可判知妻。今和富木殿見面,覺得好像見到了妳一樣。時,富木殿之話,「此度母逝甚為悲傷,然見到母臨終之善相,又見到妻盡心之照顧,其高興何世也不會忘」這樣喜悅地說著。P1‧4

 

1276.3.27 富木尼御前御書 ~ 金言 2.

縱使成為皇后又如何,即使生為天女亦無益,唯有成佛才是值得高興的。所以身為女人的妳,請繼龍女之跡,請列於摩訶波舍波提比丘尼之列。若能這樣,將是何等高興之事啊,將是何等高興之事啊。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妙法蓮華經。P2‧12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8/1276327.html

 

 1276.3.30 忘持經事 ~ 金言 1.

【昔漢土之】魯哀公云「有人好忘者,移宅乃忘其妻」,而孔子回答云「又有好忘甚於此者,桀紂之君乃忘其身(修身)【而亡國之人也】」。夫,槃特尊者忘名,此閻浮第一之好忘者也。今常忍上人忘了持經(所攜帶的貴重的法華經),日本第一之好忘之(人)歟。大通結緣(昔於大通智勝如來之時聽聞法華經而結緣)之輩忘衣珠(忘了縫在衣裏之寶珠),經三千塵【點】劫而踟蹰(徘徊)貧路(貧困之世界);【又】久遠下種(於久遠之昔下過佛種)之人忘【了】【佛留置之】良藥,(過)五百【億】塵點【劫】而顛倒於三途(地獄、惡鬼、畜生等三惡道)(險峻)地。今真言宗、念佛宗、禪宗、律宗等之學者等忘失佛陀之本意【乃法華經】,將經歷未來無數劫(永劫)而沉淪於阿鼻之火坑。然又有比此更甚的第一好忘者,就是所謂今世天台宗之學者等與受持法華經之人等,彼等誹謗日蓮而扶助念佛者等之諸宗,就宛如背親而(從)敵,持刀而破自(斬自己)一樣。P1‧4

 

1276.3.30 忘持經事 ~ 金言 2.

夫,常啼菩薩〇善財童子〇

                                                          

 

                                                          

雪山小兒(雪山童子)〇樂法梵志〇此等皆上聖大人(最上之聖者)也,【若】檢其迹【則】居地住(其位是得「所謂別教之十地或圓教之十住」之一分之悟之菩薩),【若】尋其本【則】等妙耳(然若尋其本地則乃具有等覺之位或所謂妙覺之佛之位)。【因此】身入八熱【地獄】得火坑三昧【而不受熱苦】,心入八寒【地獄】証清涼三昧【而不受寒苦】,身心共無苦。【就】譬如放矢射虛空,握石投水【一樣,毫無任何障害】。P1‧15

 

 1276.3.30 忘持經事 ~ 金言 3.

而上月下旬,【悲母】為示生死【無常】之理而(去)黃泉之道。為此,與貴殿共嘆云「齡既及九旬,留子而親去雖為次第(事理之順序),然仔細思案事之心,去後不可【再】來,期何月日【再會】。而國無二母,今後可拜誰呢」。離別【之悲】難忍之間,【貴殿】舍利(母之遺骨)懸頸(掛於頸),任足出大道(憑著一雙腳而上路),自下州至於甲州(從下總國來到甲斐國)。其中間【之道程】往復及於千里,而國國皆飢饉,山野充滿盜賊,宿宿乏少糧米。而貴殿之身体卻又羸弱,所從(跟隨者)既少,牛馬亦十分不足。峨峨之大山重重,漫漫之大河多多;登高山則頭插天,下幽谷則足踏雲;非鳥難渡,非鹿難越;眼眩足冷。昔,羅什三藏所越之葱嶺,(役小角,人名)優婆塞所修行之大峰山,想大概就像現在這樣吧。

然後,【好不容易地】尋入【像】深洞【一樣的身延山中】見一庵室,法華讀誦之音響【徹】青天,一乘談義之言聞【於】山中。請求引導而入庵內,於教主釋尊之御寶前安置【悲】母之【遺】骨,五体投地合掌,開兩眼拜【見】【御本尊之】尊容,【頓時】歡喜(充滿於)身,【之前的一切】心苦忽息。我之頭乃父母之頭,我之足乃父母之足,我之十指乃父母之十指,我之口乃父母之口也。就宛如種子和果實,身和影一樣【是不可分的】。教主釋尊之成道即父淨飯王、母摩耶夫人之得道也;目犍尊者之成佛,父吉占師子、母青提女同時成佛也。如是觀時,無始之業障(惡業之障)忽消,心性(心中)之妙蓮(妙法蓮華之花)忽開歟。然後,盡情地為佛事(營供養之佛事),平安地歸去了。P2‧12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7/1276330.html

 

 1276.3 光日房御書 ~ 金言 1. 

但法華經乃真實之教,日月若不捨我,則當又能歸故鄉參拜父母之墓,心這樣強烈地認為,梵天、帝釋、日月、四天怎麼了呢,天照太神、正八幡宮不在此國歟,守護行者之佛前之御起請(誓言)是虛的而捨棄法華經之行者歟。〇即使為大梵天而居色界之頂,即使謂千眼天(帝釋天)而在須彌【山】之頂,但若捨棄日蓮的話,則將成為阿鼻之炎之薪,無間大城永無出期。若覺此罪可畏,則請立刻顯現我被逮捕時所預言之內亂,好讓我回本國【鎌倉】,這樣登高山放大音聲【向諸天】來呼喊。

九月十二日蒙咎,而十一月謀反者出現,翌年的二月十一日,原應守護日本國之大將們無故被殺矣。天責之事顯然也。想必驚於此歟,關於牢裏之弟子們立刻被釋放矣。然而我猶未獲釋,於是更加強盛地申於天故,白頭之烏飛來矣。彼燕太子丹之馬、烏之例(漢土戰國時代的傳說。燕太子丹質於秦,秦王【嬴政(即後來之秦始皇)】遇之無禮,不得意,欲歸。秦王不聽,謬言曰「令烏白頭,馬生角,乃可」。丹仰天歎,果烏白頭、馬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又日藏上人(日本國之僧人,公元905~985年)所詠之「山烏之頭變白兮,我之歸期當來矣」,正是在言此事也。文永十一年〈公元一二七四年〉二月十四日之赦免狀於同年三月八日送抵佐渡國矣。同月十三日從佐渡之配所出發並到達真浦港,十四日宿於彼港,本應於同月十五日到達越後(今新潟縣)之寺泊,但因大風船被漂流,幸好二日後總算到達了柏崎(今新潟縣的一個城市),然後次日到達【越後之】國府,經過十二日【之旅程】於三月二十六日入鎌倉,於同年四月八日參見平左衛門尉。又為救助日本國之滅亡,若三度諫曉而不用,則交往(隱遁)山林,此乃本已決定之事故,遂於同年五月十二日出鎌倉【而入此身延山】矣。P2‧11

 

1276.3 光日房御書 ~ 金言 2.

但今雖一度思欲回本國(故鄉),參拜父母之墓,然衣錦還鄉乃內外典之常例也,若就這樣無什名譽回本國,豈不成為不孝者乎。此身既然連如此之大難(龍口刎頸及佐渡流罪)都能破而回到鎌倉,想應又有衣錦(意見為幕府採用而得名譽)之時歟,其時再來參拜父母之墓,這樣深深覺得故,所以到現在都沒有回生國(故鄉)然而真的是非常思慕故鄉,所以若有從東方之故鄉吹來的風或飄來的雲,則會走出庵室讓風吹在身上,或立於庭中遙望浮雲。

這樣的心情下,雖然不是感情親蜜的故鄉之人,然我生國之人故,一定也會覺得非常懷念,何況是接到從親密的尼御前送來的書信,心情興奮,急急拆閱時,看到信裏有寫到前年的六月八日令郎彌四郎已過世。未打開信前,還覺得非常高興,今讀到此言,遂懊悔為什麼要這麼急地打開書信,啊真的如浦島太郎之玉手箱(童話故事中浦島太郎從龍王公主手裏得到的玉匣),開則有悔矣。P4‧1

 

1276.3 光日房御書 ~ 金言 3.

故鄉安房國即便是對我刻薄之人,我亦懷念,何況此人(彌四郎)其容貌似特別勝於常人上,偶而會回想起其之人品,看起來就是一個氣質聰敏之人。〇又於彼之嘆「父已過世,只剩寡母,若先母而去,覺得將是至為不孝之事,我身萬一有事的話,希望一定要視我母為御弟子」這樣懇切地請求。其時雖似無何事,然後來發生了必死之事歟。P4‧12

 

1276.3 光日房御書 ~ 金言 4. 

既受生為人以上,不管身分上下,沒有無憂之人,但依時隨人,其嘆形形色色也。譬如病之常情,無論什麼樣的病,若病情一重,則認為沒有比這更痛苦的病了。和這相同的,與(主君)之別,與(父母)之別,夫妻之(別離),雖都認為沒有比這更悲嘆的事了,然主當又有他主矣,夫妻亦又有再來者故,當可讓心平靜下來。然而只有親子之別,隨著歲月的流逝,其悲嘆只會越來越深。親子之別,若是親先走而子殘存,則雖同樣是無常,但因是自然之道理,所以也是無奈之事。然若是年老之

                                                        

 

                                                        

母留下,而年輕之子先走的話,則乃甚為悲慘之事故,而會怨神、佛乎。為何不讓親代子先走,而讓子能留下,是要令親悲嘆而心痛苦歟。無心(無思慮分別)之畜生亦難忍與子之別。竹林精舍之金鳥(雉),為護卵而身被火燒死,鹿野苑之鹿為了惜雌鹿胎內之子,而奉上自己之身於王前。何況有心(有思慮分別)之人耶。因此,王陵之母為了子碎頭而死(項羽捕拿王陵之母欲誘使王陵背叛漢王劉邦,王陵之母為了保住王陵對漢王的忠節而碎頭自殺),神堯皇帝(唐高祖李淵)之(竇皇后)為了胎內之太子而破腹。思及此等之事,即使入火,即使碎頭,若可見到我子之姿亦在所不惜,這樣覺得的您之胸中,實讓人同情而淚不止。P5‧10

 

1276.3 光日房御書 ~ 金言 5.

親雖為惡人,然子善人故,則親之罪可被赦免。又子雖為惡人,然親善人故,則子之罪亦可被赦免。因此故彌四郎殿縱為惡人,然若生母尼御前於釋迦佛之御寶前,晝夜為其祈冥福的話,則那有不成佛之理。何況彼人(彌四郎)生前深信法華經故,今當已成為引導親之身矣。P8‧4

 

 1276.3 光日房御書 ~ 金言 6.

信法華經之人,心一定要(戒慎)法華經之敵。念佛者、持齋、真言師與一切不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即使如何地讀法華經,須知乃法華經之敵也。不知敵則將為敵所騙。希望能快點見面好詳細向您說清楚。又三位房、佐渡公等有從這裏去安房時,應每次讓彼等為您朗讀此信而聽聞之。又此信希寄放於明惠房處。智慧不足之人,或當嘲笑我,或當誹謗此書信之才覺(才智和學問)矣。或,此御房(日蓮)未必勝於弘法大師,未必優於慈覺大師,亦有這樣比較之人吧;如此說之人,應思其乃無知之人也。P8‧8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7/12763.html 

 

 1276.3.5 妙密上人御消息 ~ 金言 1. 

錢五貫文拜受了。

夫五戒之始乃不殺生戒,六波羅蜜之始乃檀波羅蜜(布施)也,又十善戒、二百五十戒、十重禁戒等一切諸戒之始皆不殺生戒也。上自大聖(佛)下至蚊虻沒有不以命為第一之寶的,若奪此則又第一之重罪也。如來(釋迦如來)出世以憫生為本(從憐憫眾生開始)。於憫生之証上,「不奪命」與「修施食」乃第一之戒也。施食於人有三功德,一、續命,二、增色(增盛身体),三、授力(授予力量)。續命者,若生於人中、天上則得長命之果報,若成佛則顯為法身如來,其身等同虛空(天空)。授力故,若生於人中、天上則成為威德之人而多眷屬;若成佛則顯為報身如來而居於蓮華台,如八月十五夜之月之出於晴天(清朗之天空)。增色故,若生於人中、天上則具足三十二相而端正如華,若成佛則顯為應身如來而當如釋迦佛。P1‧3

 

1276.3.5 妙密上人御消息 ~ 金言 2.

夫若尋須彌山之始則一塵也;大海之初,一露也。一再疊一則成為二,二再疊一則三,乃至,十百千萬億阿僧祇之(根源),當唯於一也。因此於日本國佛法之始之事,乃天神七代、地神五代之後,人王百代其始之王云神武天皇,於神武以降相當

妙密上人御消息                                               

 

妙密上人御消息                                               

於第三十代之欽明天皇之朝代時,自百濟國渡來經及教主釋尊之御影(像)、僧尼等。用明天皇(第三十一代)之太子云上宮(聖德太子)之人,初讀佛法,又從漢土要來法華經並作疏而弘通於日本。其後〇於人王第五十代桓武天皇之御代,有云最澄之小僧,後號傳教大師。此人入唐以前,十五年之間但一人自學真言宗與天台宗二宗之章疏(章者,分編章來論教義之書;疏者,注釋經論之文句之書)後於延曆二十三年〈公元八〇四年〉七月渡漢土,於翌年六月歸本朝,而授天台、真言二宗於七大寺之碩學數十人。

其後,至今四百年也。而總括來說,佛法渡來日本國至今七百餘年也。〇尚未有「唱法華經之題目南無妙法蓮華經吧」這樣勸之人。〇一定要好好尋習其理由。譬如大醫雖明白一切病之根源、藥之【功效之】淺深,然不會無故使用貴重之藥,而是隨病適當地用藥。因此佛滅後,正像二千年之間,煩惱之病輕故,所以可不勸一代第一之良藥之妙法蓮華經之五字歟。

今入末法矣,人每有重病,阿彌陀、大日、釋迦等之輕藥已難治也。又月雖漂亮,然秋不到則惜光。花雖美麗,然春不來則不開。一切依於時也。因此正像二千年之間,非當題目流布之時歟。又弘佛教者當然是佛之御使,因而【不同之】佛弟子【所】得讓之法門亦各別也。正法千年出現之論師,像法千年出現之人師等,大多為受讓小乘、權大乘、法華經之迹門或枝葉之人人也。而受讓本門之肝心之題目之上行菩薩,則尚未出現於世。此人當於末法出現而弘妙法蓮華經之五字於一閻浮提中之每一國每一人,並當例如今時日本國中彌陀名號之流布一樣歟。然而日蓮非何宗之元祖,又亦非

妙密上人御消息                                               

 

妙密上人御消息                                               

末葉,乃缺於持戒、破戒之無戒之僧,外於有智、無智之如牛羊者也。是為何想要開始申說題目呢。上行菩薩末法出現而當弘給之妙法蓮華經五字,先一步像夢語一樣,不知不覺想要開始申說而唱出南無妙法蓮華經也。P1‧13

 

1276.3.5 妙密上人御消息 ~ 金言 3.

但開法華經而奉拜時,此經甚至連等覺之文殊、彌勒、觀音、普賢之菩薩等都沒有可輕易持一句一偈之人。故於方便品說「唯佛與佛【乃能究竟】」。因此,華嚴經是最初之頓說,雖為圓滿經,然乃法惠等四菩薩所說。般若經雖又不如華嚴經,然乃其時最上之經也。然而乃須菩提所說。但只法華經才是三身圓滿之釋迦之金口之妙說也。〇諸宗之元祖等〇若論其實際之情形,則慈恩大師乃以深密經、唯識論為師而讀法華經〇此等之人人雖各認為已讀了法華經,然實尚未讀一句一偈之人也。此事,傳教大師於法華秀句云「雖讚法華經,還死法華心」這樣解釋。

今日蓮則不然。深深恪守已今當之經文,一經(法華經)之肝心之題目,自己唱亦勸人唱。就如麻中生長之蓬,彈過墨線之木,其自体雖不正直,然受到周遭之誘引,自然就變直一樣,若唱法華經之題目則無曲心。當知,佛之御心若不入我等之身,則難唱歟。又他人所弘之佛法,皆習傳自師。〇云賢人者,自良師習傳之人也;云聖人者,無師而自覺之人也。佛滅後,於月氏、漢土、日本國有二聖人,所謂天台、傳教二人也。此二人可云聖人,又亦可云賢人也。〇因此外典云「生而知之者上也〈上者,聖人之名也〉,學而知之者次也〈次者,賢人

妙密上人御消息                                               

 

妙密上人御消息                                               

之名也〉」,內典云「我行,無師(幫助)

夫教主釋尊,娑婆世界第一之聖人也。而天台、傳教二人則可通聖賢。〇今日蓮非聖亦非賢,沒有持戒亦不是有智,然而生於法華經之題目當流布之後五百歲、【佛滅後】二千二百二十餘年之時,在近者日本國,遠者月氏、漢土之諸宗之人人尚未開始唱之前,開始高聲呼出南無妙法蓮華經以來,二十餘年揮去之間,或被罵、被打,或被割傷,或二度流罪、一度被定死罪矣。此外之大難不知其數。就譬如浸大豆於大湯(大鍋之熱湯),裝大魚於小水一樣。(法華經法師品)云「而此經者 如來現在 猶多怨嫉,況滅度後」;又【安樂行品】云「一切世間 多怨難信」;又【勸持品】云「有諸無智人 惡口罵詈」,或云「加刀杖瓦石,或數數見擯出」。此等之經文,若日蓮不生於日本國,則但只有佛之御言而無其義。就譬如花開而不結菓,雷鳴而不降雨一樣,佛之金言成空,正直之御經雜入大妄語矣。以此等之事思之,日蓮恐怕亦可及天台、傳教之聖人,又可下老子、孔子矣。

日本國之中但日蓮一人唱南無妙法蓮華經。此就像須彌山初始之一塵,大海最初之一露也。然二人三人十人百人、一國二國六十六個國這樣增加,既已及於二個島(壱岐、对馬兩島)矣。今誹謗之人人亦當唱矣。又上自一人下至萬民,如法華經神力品所說的,一同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事或許亦當會來矣。

以此等之事思之,每一有機會就贈送錢五連之御志,相當於在日本國弘法華經之題目之人也。國中諸人,一人二人乃至千萬億人,若唱題目的話,則意外之功德當集於汝之一身;其功德將如大海之集露、須彌山之積微塵;尤其是十羅剎女曾立誓守護法華經之題目。以此來推量,【十羅剎女】對妙密上人及女房殿【您們夫妻二人】,將如母之思一子、如犛牛之愛尾一樣,晝夜給與守護矣。可賴可賴。想述之事雖多,然

妙密上人御消息                                               

 

妙密上人御消息                                               

無暇委細申說。請詳細說給女房殿聽。此決非諂言也。金若燒則色彌勝,劍若磨則彌利。法華經之功德若讚美,則功德彌勝。二十八品,正直之理沒有說那麼多,但請思讚美之言正是多也。P4‧5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7/127635.html

 

 1276.3.24 南條殿御返事 ~ 金言 1.

單衣一件、鹽一馱、油五升拜領矣。

【首先】衣者防寒又防暑,遮身又美身。法華經第七卷之藥王品云「如裸者得衣」。此是在說,受持法華經之事,就宛如裸者得衣一樣,非常地高興。【佛】付法藏之人中有云商那和眾之人(付法藏之第三人),着衣出生,此乃於前世對佛法供養衣服之果報也。因此法華經法師品云「柔和忍辱衣(以柔順溫和且堪忍一切之事之心為衣,而說法華經)」。【其次說到鹽,如】崑崙山【只有寶石而】無石【一樣】,身延之岳無鹽。於無石之所,石比寶石還(貴重),【同樣的】於無鹽之所,鹽比米更勝。國王之寶乃左右之大臣也,所以俗稱左右大臣為鹽梅(鹽和鹹梅汁)若無味噌和鹽則難渡世(難滿足食之生活),【同樣的】若無左右之臣則難治國。【最後】云油者,涅槃經云「引起感冒之原因乃油不足之故也。若有油則感冒不起」,【所以油】乃治感冒第一之藥也。承蒙送來【如斯貴重之衣、鹽、油】種種物品,所顯之御(盛情,厚意)【之深】如何也無法言盡。歸結到底,是故南條【兵衛七郎】殿對法華經之御真要(肝要)之深信之所顯歟。「王之志,臣述之;親之志,子申之」者,是也。啊,亡故之

  殿                                                    

 

  殿                                                    

御父上想必亦非常高興矣。P1‧3

 

1276.3.24 南條殿御返事 ~ 金言 2.

【昔北九州】筑紫有云大橋太郎之大名(有權勢之武士),蒙大將【源賴朝】殿之懲罰,被關在鎌倉由比之濱之土牢十二年。此大名要被帶往鎌倉時,從筑紫出發之際,向妻云「身為帶弓箭而仕主君之武士,蒙主君懲罰之事不可悲嘆。又與妳自幼相親,今要離別之事雖然痛苦無法言喻,但就姑且置之矣。我兒子、女兒一個也沒有,對此頗為感嘆也。但今妳說懷孕了,不知是女兒呢,還是兒子呢,不能夠看到實在很遺憾。又彼成長時,定悲嘆無父,對此我雖想設法,然力不及也」而起程矣。

於是歲月經過,孩子平安出生了,是一個兒子。七歲之年,為了修學而登山寺之時,同伴之孩子們嘲笑其為「無父之子」。孩子回家,向母親尋問父親之事,但母親並沒有回答,只是一味地哭泣。此幼兒言「無天則不降雨,無地則不生草。縱使有母然若無父的話,則不可能生出人來。為何要隱瞞父之居所呢」這樣催問故,母被催問於是云「本想等你長大時再告訴你。實際的情形是這樣」,而告訴幼兒,父被帶往鎌倉之事。此孩子邊泣邊問「那麼有沒有父之遺物呢」,母言「有」,而讓其看大橋氏先祖之日記,及留給還在腹內之子之親筆之書狀,幼兒於是更加思慕父親,而一直哭泣。孩子尋問「要和父上見面,該如何做比較好呢」,當母親「你父上從這裏出發時,雖有很多家來(家臣,隨從)跟隨過去,然遭罪科之身故,皆紛紛散去矣。其後是生是死,已經沒有傳消息之人了」這樣說時,孩子臥轉於地悲泣,無論怎麼安撫都不聽。母云「讓你登山寺,就是為了讓你能夠孝養父親。應獻花於佛,經一卷讀誦來孝養」這樣一說,幼兒急忙登山寺矣,且無回家之(念頭)。晝夜努力讀誦法華經故,不僅變成會唸一部,還能暗誦全部。

於是,十二歲之年,亦不出家,用布包隱頭髮,不管如何地逃出筑紫,而尋入云鎌倉之地矣。然後參詣【鶴岡八幡宮】八幡之御前,伏拜而云「八幡大菩薩,日本第十六之王【應神天皇】也,本地乃於靈山淨土說給法華經之教主釋尊也。而聽聞此本地釋尊為了滿足眾生之願而顯為神。今請滿足我之願望。我父是生呢,還是死呢」,並從戌時(晚上八時頃)開始讀法華經,一直讀到寅時(凌晨四時頃),其間童稚之聲響於社殿,感動人心故,連參拜之人人都忘了回去。眾多之人像市集一樣聚來要看一下究竟,結果意想不到的,是一個幼小的孩童,既不像法師,也不是年輕之女人。剛好其時,京之二位殿(源賴朝之妻北條政子)來參詣,雖原本是躲人耳目微服來參拜的,然御經之尊之事(讀經之聲之尊)勝於尋常故,竟聽到結束。歸去後,太惜與此孩童離別故,乃派人跟隨,並向大將殿(源賴朝)報告有如斯之事,於是大將殿

  殿                                                    

 

  殿                                                    

召來此孩童,讓其在持佛堂讀御經。

次日,大將殿又御聽聞(正在聽讀經之聲)時,西御門有人聲騷動。是什麼事呢,一聽,原來是在說「今日有囚犯要被斬首」。孩童偶然間聽到此事,「啊,雖不認為父上至今還活著,但是聽到人之首要被斬,不禁想到自身之悲嘆」而淚眼汪汪。大將殿看了覺得奇怪而問「孩子,你是有什麼事情者歟,據實說來」,於是孩子將上述之事一一稟告。聞此,在場侍候大將殿之大名、小名,又御簾內陪侍之夫人們,皆因淚而沾濕了袖子。大將殿立刻呼來梶原景時,命其將云大橋太郎之囚犯帶來,景時稟報云「此人剛好今天令帶往由比之濱斬首,現在或許已經處斬了」,聞此之孩子不顧是在大將殿之御前,臥轉於地悲泣。大將殿立即命令「梶原,馬上趕到刑場,大橋太郎若尚未處斬的話,將其帶來這裏」,於是景時急急奔馬前往由比之濱。尚未到時即遠遠大聲呼喊大將殿之命令,此時正是即將要斬首而拔刀之際。於是景時將大橋太郎連索帶人地帶來參見,並讓其硬坐在大庭上,大將殿命令云「交給這個孩子」,於是小孩奔到大庭替父親解開繩索。大橋太郎不知是自己之子,亦不知為何得救。隨後,大將殿又召小孩來到身邊,而給與各式各樣御布施之物品,並不僅赦免大橋太郎,甚至連本領(本來之領地)亦得安堵(對領地所有權的確認)

大將殿之言云「所謂法華經乃尊貴之御經之事,雖自昔以來即有傳聞,然我身當之者有二事。一是,故親父【義朝】之首為太上入道【平清盛】所斬,真的是無法言喻的悲嘆,為了討敵,正思案該向何神佛來祈誓之際,自走湯山(今靜岡縣熱海市之伊豆山)之妙法尼傳讀(習傳讀誦)法華經,累積讀誦到千部時,高雄寺之文覺房持父親之首來而讓我見之。以此為契機,不僅討滅敵人平家,還成為日本國武士之大將。此完全是法華經之御利生(利益)也。二是,今此孩子救了親之事,不思議也。我賴朝覺得高橋太郎此奴粗魯不像話,所以縱使天皇下救命之勅宣,我也會逆旨斬其首。又太憎惡故,所以才一直將其關入土牢十二年,而在終於要斬首之時,遇到了如斯不思議之事。因此云法華經之御經真的是可貴之經也。我賴朝身為武士之大將,雖積有眾多之罪,然信拜法華經故,才能得到種種之御加護歟」這樣含著淚述說。[此故事於室町期〈公元一三三六年~一五七三年〉編成之「浪合記」可見到大致同內容之記述]。

今見貴殿對我日蓮之御厚意,故南條殿雖認為貴殿只是自己之小孩故而可愛,然決想不到貴殿成人後會以如斯可貴之法華經來孝養我亡父。設父上有罪,而無論居於如何之所,此御孝養之志當連閻魔法王、梵天王、帝釋天都承知矣,又釋迦佛、法華經如何會棄而不顧呢。彼孩子之解父之繩,此度貴殿之御志與彼沒有一點不同也。今我落著淚寫著這封信也。P2‧2

 

1276.3.24 南條殿御返事 ~ 金言 3.

任用無失而言欲救國者,不正是當然之事乎。【儘管如此,但文永八年九月襲擊松葉谷草庵之際】又拿法華經第五卷打我日蓮之臉也。此事梵天、帝釋定有看見,且又被鎌倉之八幡大菩薩看到矣。不管怎樣,今乃怎麼做都不行之濁世故,遂入如斯之山中矣。雖對各位覺得過意不去,然要救助之事真的非常難乎。然而我不分晝夜奉祈於法華經也。貴殿亦請於御信用之上不惜力地御祈念。若願無法成就,則並非我之厚意弱,而是取決於各位之御信心之厚薄也。P6‧4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7/1276324.html

 

 1276.4.12 國府入道殿御返事 ~ 金言 1.

海紫菜二紙袋、裙帶菜十帖、小藻一紙袋、靈芝一株,確實受領了。

人之心乃不穩定之物故,會不斷地變遷也。日蓮在佐渡之國時,受到您的御信用,已覺得實在是不思議了,但思案今國既相隔歲月亦更迭故,諒必信心已鬆懈矣,然今度遣入道殿到此身延之深志,卻是越發信心強盛地積功德,此等之事但非一生二生之因緣歟。此法華經難信故,因此佛或成為人之子、或成為父母、或成為妻而讓其能夠信。然而貴殿無御子,但只有親。若如「其中眾生 悉是吾子」之經文的話,則教主釋尊乃入道殿、尼御前之慈父也(則此親應禮拜為教主釋尊入替之身也)而日蓮又當為貴殿等之御子矣,為了救助日本國之人人暫時不生於佐渡,而受生於本國安房歟。宿善是寶貴的。又蒙古國若來侵略日本時,可到此身延之地避難。又即使沒有這樣之事,貴夫妻乃無子息之人故,老來應可來此身延。無論於何處皆不定(我身皆不能免於無常),唯有成佛才是最後之安住之地,應這樣來覺悟而努力於信心。恐恐謹言。P1‧3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7/1276412_26.html

 

 1276.4.12 中興政所女房御返事 ~ 金言 1.

御前(您)與夫有「偕老同穴」之契。松榮則藤昌,(靈芝)盛則蘭(結果實)【請您祈念亦能如此】。P1‧3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7/1276412.html

 

 1276.4.16 兄弟抄 ~ 金言 1.                                            

夫法華經,八萬法藏之肝心,十二部經之骨髓也。三世諸佛以此經為師而成正覺,十方佛陀以【法華】一乘為眼目而引導眾生。現今入經藏而見之,則自後漢永平至唐末,所渡【於漢土】之一切經論有二類。所謂【羅什三藏等】舊譯之經五千四十八卷也,【玄奘三藏等】新譯之經七千三百九十九卷也。彼一切經皆隨各各分分(各自之部分)而自稱「我第一也」;然而對照法華經和彼之經經來見之,則勝劣【猶如】天地也,高下【如同】雲泥也。彼經經如眾星,法華經如月;彼經經如灯炬星月,法華經如大日輪。此(總体之比較)也。

其次若特別入法華經之經文來見此勝劣的話,則法華經有優勝之二十大事。【其】第一第二之大事乃所謂三千塵點劫、五百塵點劫之二個法門也。第一之三千塵點劫者,出於法華經第三卷之化城喻品。即是將此三千大千世界抹為微塵,向東方經過千個三千大千世界乃下一塵,又經過千個三千大千世界再下一塵,如此下盡三千大千世界之微塵。然後再將有下到塵的三千大千世界和沒下到塵的三千大千世界又一起抹為微塵,以此諸塵之一塵為一劫,這樣經過一劫後,又一塵一劫,如斯盡上述諸塵所經

                                                           

 

                                                           

過的劫數稱為三千塵點劫。今所謂三周(法說周、譬說周、因緣周之三周說法)之聲聞,舍利弗、迦葉、阿難、羅云(釋尊之子羅睺羅)等人人,於過去遠遠劫三千塵點劫之昔,名大通智勝佛之佛之第十六王子為菩薩時,從彼菩薩(今之釋迦佛)習法華經,但為惡緣所騙而起了捨法華經之心。如斯或墮向華嚴經,或墮向般若經,或墮向大集經,或墮向涅槃經,或墮向大日經、深密經、觀經(觀無量壽經)等,或甚至墮向阿含小乘經,如此次第墮行後,終墮至人、天之善根(善行),後更墮於三惡道矣。如斯墮行之三千塵點劫之間大部分生於無間地獄,少部分生於七大地獄(八大地獄中無間地獄除外之其餘七個地獄),偶而生於一百餘之地獄(八大地獄中各有十六小地獄之事),很少生於餓鬼、畜生、修羅界,經大塵點劫(三千塵點劫)才好不容易生於人、天。

         因此法華經第二卷之譬喻品云「常處地獄如遊園觀 在餘惡道如己舍宅」。P1‧3

 

1276.4.16 兄弟抄 ~ 金言 2.

總之,用拳打虛空,拳不會痛,打石則會痛。同樣的,殺惡人罪淺,殺善人罪深。又殺他人如同以拳打泥【自身所受之罪尚輕】,殺父母如同以拳打石【成了大罪】。向鹿吠叫之犬,頭不會破裂;但向師子吠叫之犬則腸腐。吞日月之修羅,頭破七分;打佛之提婆,大地裂開而墮於地獄。【即】依所對而有罪之輕重。而此法華經乃一切諸佛之眼目,教主釋尊之本師也。若有捨法華經之一字一點之人,則其罪乃超過殺千萬之父母之罪,亦超過出十方之佛身血之罪,此故,必經三五塵點也。P3‧4

 

1276.4.16 兄弟抄 ~ 金言 3. 

又要值遇如經來說此(法華經)之人乃極為困難之事。設即使一眼之龜能值浮木,縱使能以蓮根之絲懸須彌山於虛空,但如經來說法華經之人難值。有謂慈恩大師之人,玄奘三藏之御弟子,唐太宗皇帝之御師也。梵漢兩語浮於心,一切經湛於胸,筆鋒雨佛舍利,牙放光,這樣之聖人也。時人恭敬如日月,後人渴仰如眼目,但傳教大師於法華秀句責其「雖讚法華經,還死法華心」。意謂彼人之心雖讚法華經(慈恩大師造法華玄讚稱讚法華經),然所指之理卻還成了

                                                           

 

                                                           

殺法華經之人矣。

而舍利弗、目連等之所以經三五塵點劫,並非因十惡五逆之罪,也非因謀反等八虐(八逆罪)之失。但只因值惡知識而破法華經之信心而移於權經之故也。天台大師【於法華玄義第六卷】釋云「若值惡友則失本心」。本心者,信法華經之心也。失者,替換法華經之信心而移向餘經之心也。所以經文(法華經如來壽量品)云「然與良藥而不肯服」。天台【法華玄義第六卷釋】云「其失心者雖與良藥而不肯服,流浪生死逃逝他國」。P3‧10

 

1276.4.16 兄弟抄 ~ 金言 4.

甚為掛心故,再為貴殿等講述一重要之故事。昔漢土之殷代,有謂伯夷、叔齊者,胡竹國(孤竹國)之王之兩個太子也。父王欲傳位於弟叔齊,父死後叔齊沒有即位,伯夷云,請即位,叔齊云,兄請繼位。伯夷云,怎可違背親之遺言呢,叔齊云,雖有親之遺言,但如何可擱置兄而自己即位呢而辭退,結果兩人互讓,遂共捨父母之國而徙他國矣。二人其後仕於周文王,但文王被殷紂王所殺,其子武王,父死後百日內即興兵攻打殷紂王。其時伯夷、叔齊倚著武王之馬韁諫云,親死後三年內興兵豈非不孝乎。武王怒而欲殺伯夷、叔齊,然為家臣太公望所制止而得以無事。伯夷、叔齊二人遂疏遠武王而隱遁於首陽山,採厥而續命。某時偶然遇見謂王麻子之人,尋問云,何故住於這樣的地方,二人乃告知事情之緣由,王麻子云,然者,厥非王之物耶。二人受責而自爾時不再食厥。然而天不見捨賢人乃習常【之事】故,天現為白鹿以乳養二人。然而某時,叔齊云,此白鹿之乳喝都這麼好喝了,何況其肉,一定更美味,想吃看看,伯夷雖驚慌地制止,但天聽到此話,從此就不再來了,二人終餓死矣。像這樣,連一生之間作為賢人來度日之人,也會因一言而亡身。貴殿等之御心內不能窺知故,不得不擔心。P9‧1

 

1276.4.16 兄弟抄 ~ 金言 5.

釋迦如來為太子時,父淨飯王捨不得太子而不許給出家。雖配置二千人之兵守城之四門,然終違親之御心而出家。世間之一切雖當隨親意,然成佛之道不隨,是乃孝

                                                           

 

                                                           一〇

養之本歟。因此心地觀經對佛道就孝養之本云「棄(親之恩愛)無為(覺之道),真實報恩者」。此言之意,入佛法真實之道,不隨父母之心而出家成佛,才是真實之報恩。於世間之法,不隨父母之起謀反才是孝養,於名孝經之外經可見到此言。天台大師入法華三昧之時,亡逝之父母倚偎於左右之膝而欲妨礙佛道修行;此乃天魔現父母之形而為障礙也。P9‧14

 

1276.4.16 兄弟抄 ~ 金言 6.

伯夷、叔齊一言亡身之因緣已書於前矣。又更有第一之因緣(故事);日本國人王第十六代之王名應神天王,今之八幡大菩薩是也。此王有御子二人,嫡子長男仁德,次男宇治王子。然而天王欲傳位給次男宇治王子。王御崩後,宇治王子云,兄當繼位。兄云,如何可不遵父之遺言呢,而辭退。如斯互讓,三年之間王位虛懸,不只萬民興嘆,亦是天下一同之不幸故,宇治王子云,兄因有我在而不即位,說完而自絕命。仁德對此非常悲嘆,又深深俯地而難過故,宇治王子復蘇,對仁德說了重要之事事,又息絕矣。於是仁德即位,不但國內安穩,新羅、百濟、高麗亦臣服日本國,而年貢八十艘。

賢王之中亦有兄弟不和的例子,然是何因緣,仁德和宇治王子能夠這樣的互相為對方來著想呢。是淨藏、淨眼二太子(法華經妙莊嚴王本事品所說的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因位修行時之二太子)變生的呢,還是藥王菩薩、藥上菩薩二人化生的呢。P10‧6

 

1276.4.16 兄弟抄 ~ 金言 7.

兵衛志殿和兄之御同心實在是太不思議故,特別再說給以下之文,沒有復逾此事之故事故,請當成永遠之故事來流傳。

名大唐西域記之書籍書有如下之故事。於月氏名婆羅痆斯國施鹿林的地方有一隱士,修成仙法。雖已可變瓦礫為珠寶,改變人、畜之形,然尚不能乘風雲而遊仙宮。於是為了成就此術,語一烈士,令其持長刀立於壇之一隅,屏息絕言。謂從今晚到明晨若不說話,則可成仙法。求仙之隱士坐於壇中,手持長刀口誦神呪。並互相約束,即使死也決不可說話。烈士誓云,即使死也不說話。就這樣夜半已過快黎明時,不知在想什麼,烈士突然大叫出聲。於是無言之修行遂失敗,而無法成就仙法。於是隱士向烈士責難云「為何打破約束呢,真是遺憾之事也」。烈士嘆云「稍微入睡之時,昔日仕奉之主人親自到來,雖責備我為何不說一句話,然(隱士)之恩厚故,忍而不言。彼主人怒云要斬汝頸,然而亦不言,遂被刎頸矣。(徘徊)於中陰(人死後

                                                           一一

 

                                                           一二

七日[四十九日]間)見到自己之屍時,雖懊悔興嘆,然一樣不言。遂生於南印度之婆羅門之家矣。雖難忍入胎出胎時之大苦,然不出氣息,亦不言。既成冠者(成人)而娶妻矣,又親死矣,又生子,雖有種種之悲喜,然皆不發一言。如此而年六十有五矣。然都不說話故,我妻於是語云,汝若不言則要殺汝之愛子。時我思,我已年衰矣,若此子被殺,則難再得子,遂不禁出聲,而驚醒矣」。師云「啊,力不及,你我皆為魔所騙矣,終不能成就此事(仙法)」,烈士謝罪大嘆云「我心弱故,致師不能成就仙法」,隱士後悔云「我之失也,沒有事先明確地告誡你」。然而烈士嘆不能報師恩,遂思死而死去矣。這樣的一個故事也。

仙法者,於漢土出自儒家,於月氏則為外道之法之一部分,不值一提,尚不及佛教之小乘阿含經,況通、別、圓之三教乎,況當及法華經乎。連如斯之淺事,若欲成就則四魔(煩惱魔、陰魔、死魔、天子魔)競起而難成,何況法華經之極理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七字〇今貴殿等二人有如前述之隱士和烈士,若欠一人則不能成【就佛法】。就譬如鳥之兩翼、人之兩眼一樣。P11‧4

 

1276.4.16 兄弟抄 ~ 金言 8.

一開始雖信心,然不久就畏於世間之目而捨棄信仰之人人,不知其數。其中,比原就誹謗之人人還更強盛地誹謗之人,又數多也。釋尊在世之時,善星比丘等一開始雖信心,然後來不只退轉,還誹謗佛故,佛力亦不及(無法救之),而墮於無間地獄矣。P15‧3

     https://changpeiyeong.blogspot.com/2021/07/1276416.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