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0日 星期三

法悅之日日 — 親近日蓮大聖人之御一生


 

— 親近日蓮大聖人之御一生  

                                           

前言

 

本御金言集之目的,是希望讓眾生能夠經由親近日蓮大聖人御一生的生活而感觸到其御命。雖經歷度度之流罪及斬首之刑這樣最惡劣的事情,然卻能開出喜悅滿溢之境地,又自此境地涌現出偉大的佛之慈悲,對此,我們不可能不受到強烈的感動。

又信仰者何也,是如何越過病痛呢,是面對死亡當如何呢,對於這些問題,試著從大聖人之御文之字裏行間選出感動之文段,讓讀者不只是「理解」而已。此御金言集亦有一目的,就是對不知大聖人之事蹟之人們,即使些許也好,讓其能拜知大聖人真正之御姿。

 

     繼命新聞 編集部

 

 

                                                      

 

                                                      

目錄

第一章   親近御一生

  出身

  出家

  修學

  世之情況

  佛法之正邪

  弘法之決意

  開教

 末法濁惡

  立正安國論上奏

  伊豆流罪

十一  諸宗破折

十二  死身弘法

十三  龍口法難

十四  對土牢之弟子之思念

十五  從龍口往佐渡

十六  三大誓願

十七  法悅

十八  訪佐渡之門下

十九  身延之御生活

二十  蒙古來襲

二十一  佛之慈悲

二十二  自身之成道即救他

二十三  對故鄉之思慕

二十四  御自身之病

第二章   志之世界

  心之重要

  志之世界

  人之言行舉止

                                                       

 

                                                      

  關於厄

  善知識

  母之恩

  對病之想法

  報恩回向

  對死之感觸

 

 

解說

 

日蓮大聖人於其御一生中留下了很多的文章,其中有五百餘篇傳至現在。經過七百年這麼長的歷史,一個人的著作有這麼多流傳至今,恐怕是極少的例子吧。這可說是日興上人以大聖人之御書要「染於心肝」之事作為要旨,從而門下之人人於御書拜受大聖人之命,並懸命留存於後世,這樣努力的結果也。

又其中,御消息(御書信)達到非常多之數量。在交通不便的當時,大聖人的御書信幾乎可說是門下之人人唯一的信心支柱。大聖人亦又溫暖地懷抱著對方的境遇、立場及生活等,而縱橫地驅遣適切的譬喻及例子來教化。大聖人也許是將一人一人之檀越(信者)視為是何等之貴重,以致於有時拜讀時不禁熱淚盈眶。

「日蓮自年少從未祈禱今生,只思成佛也,然而殿之御事,無休地報告於法華經、釋迦佛、日天也。其原因,思汝為繼法華經之命之人故也」(四條金吾殿御回信)—  大聖人無休止地思檀越一人一人之事也。與御自身之事相比,大聖人更以檀越之喜為喜,之悲為悲。與檀越共苦樂。此乃無論哪個弟子、檀越都是「繼法華經之命」不可替代之人故也。法華經之命者,乃大聖人之魂也,而令繼承此命之事就關連到一切眾生之救濟。若說其含意,也許可以說大聖人之教常「與門下共 」。

大聖人於法門是嚴正之人,同時在人的方面則可讚揚是非常的溫柔。此乃大聖人之佛法不是桌上之理論,不是為了學問之理論,這些都不是法門,法門是不能在離開人之生活上來思考之事,大聖人之佛法是流著熱情的血來傳佈之教,教義成為其之印証、其之基礎,而來支撐我等。

對大聖人的印象,一般都停留在「豪放磊落」、「質實剛健」、「國家主義」等耳熟能詳的說法上。不過這些都可以說是戲劇、電影史上的誇張,及戰時中因國粹主義而

法 悅 之 日 日                                                      

 

法 悅 之 日 日                                                      

創造出來的形像。若觀察御書信中可見到的對弟子、檀越感情濃厚的掛慮及人性之光,則此等之印象甚至可以說是舉書之一端而擴大其興味本意也。所以於此,想經由御書的介紹,讓眾生能從別的角度切身地來拜見大聖人之御一生的御振舞。

  

第一章             親近御一生

 

  出身

 

出自旃陀羅之家

日蓮今生出生為貧窮下賤者,受生於旃陀羅之家(指社會最底層的下賤之家);雖心似有少許信法華經,然身似人身之畜身也。魚、鳥混丸為赤白二渧(父母之精血),宿識神(靈魂、魂魄)於其中;就中有信法華經之心者,宛如月之映於濁水,包金於糞囊一樣。心信法華經故,即使對梵天、帝釋亦不覺得害怕,但身畜生之身也。色心不相應(身体和心不一致)之故,愚者僅就外表來判斷而輕蔑乃常理也。心若又相較於(似人身之畜身),則正可是月及黃金之譬喻。

                                                                                           (佐渡御書  五十一歲)

 

 

 

                                                      

 

                                                      

  出家

 

剃頭著袈裟

而日蓮出生於日本國之安房國。但並非生於高貴之家,而是出身於一介之民家,出家而剃頭著袈裟。又願此度無論如何一定要值佛種,並成為離生死之苦之身。於是如同人人一樣奉賴阿彌陀佛,自幼少起即唱其名號。然而因為一些事,對念佛信仰起了疑問故,遂發一願:渡來日本國之佛經,及諸菩薩之論書,和漢土人師之釋書一定要習其究極。

                                                                                 (妙法比丘尼御回信  五十七歲)

                                                                    

 

  修學

 

從十二、十六之年至三十二

對於宗宗(指流傳於日本之各宗派)枝葉之教理雖不必詳細地習學,然思成為知所詮肝要(一切經之根本)之身故,從登清澄寺出家、薙髮的十二歲、十六歲至開始唱南無妙法蓮華經的三十二歲止,二十餘年之間到處去遊學,幾乎走遍了鎌倉、京都、比叡山、園城寺、高野山、四天王寺等之國國寺寺。於此遊學中,發現一不思議之事(就是「人們皆深信佛法乃一味也,無論信哪個宗派都能成佛,但實際上若學了錯誤的佛法,則將因謗法之罪而墮於地獄」這件事)。

(妙法比丘尼御回信  五十七歲)

 

 

  世之情況

 

人悉歸惡

夫出家而入(佛道)者,依(佛法)而期(成佛)也。而今(而面對今之災難)神術不(助),佛威無驗。具覿(仔細地看)當世之体(今世間之景況),愚發後生(今之民眾[日寬上人之釋])之疑。然則(因而)【自己亦又和民眾一同】圓覆(天)而吞恨,俯方載(地)深慮(深深地憂慮)【於是】倩傾微管(以自己淺薄之智慧)

                                                      

 

                                                       一○

聊披經文(稍微拜見一下經文)【則】世皆背正(違背佛之正義)人悉歸惡(歸依惡法)。故善神捨國而相去,聖人辭所而不(回來)。是以魔來鬼來,災起難起。不可不言,不可不恐。

(立正安國論  三十九歲)

 

 

  佛法之正邪

 

一定要以法門來辨別邪正

昔印度之外道阿竭多仙人,十二年之間恒河之水留於耳中;婆籔仙人變為自在天(神名),而現三眼。就連唐土之道士中,張階可以招霧給人看;鸞巴可以吐雲給人看。涅槃經中可以見到「第六天魔王於佛滅後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阿羅漢、辟支佛之形而當說四十餘年之經(法華經以前暫且說的方便之教)」之文。像這樣單以通力(神通力)是無法得知智者或愚者的吧。唯如佛之遺言,一向弘權經而從未弘實經之人師,乃於權經有宿習(過去世強盛之因緣)而不能(歸依)實經者,或乃惡魔入其身而現通力者歟。總之一定要但以法門來辨別邪正,絕對不可依利根(出色的機根)和通力。

(唱法華題目抄  三十九歲)

 

 

  弘法之決意

 

二邊之中當說

而日本國知此障礙即修行法華經之時,被看似窮究權大乘、實大乘經如淨土宗之道綽、善導、法然等惡魔入身者[此等之人,強烈褒捧法華經,抑低人人之機根,立法華經乃理深解微之教,依法華經未有一人得佛道,又念佛以外之修行,極樂往生者千中無一人等]之花言巧語所騙,無量生之間恒河沙回被騙而墮於權經矣。然後從權經墮小乘經矣,從小乘經墮外道外典矣;結果,墮於惡道矣者,但日蓮一人也。然而此事即使只說出一言的話,則父母、兄弟、師匠等之國主之王難必來;不說的話則似違背佛菩薩憐憫眾生之慈悲之心。如此思惟之際,於法華經、涅槃經等合見此二

                                                       一一

 

                                                       一二

邊時:「不說則即使今生無事,後生必墮無間地獄;另一方面若說,則知妨礙正道之三障、引誘眾生入惡道之四魔必競起矣」。於此,認為二邊之中當說

(開目抄  五十一歲)

 

 

  開教

 

自稱日蓮之事

自稱日蓮之事者,乃因「自解佛乘」也。這樣言,雖聽起來似乎是在硬裝聰明,然道理所示正是如此也。法華經神力品云「如日月光明 能除諸幽冥 斯人行世間 能滅眾生闇」,應好好思案此文之意。「斯人行世間」之五字,乃云「上行菩薩於末法之始之五百年出現,指出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五字之光明,而照無明煩惱之闇」之事也。

(寂日房御書  五十八歲)

 

 

  末法濁惡

 

貪、瞋、癡之心太甚

今代已成為外道也好、小乘經也好、大乘經也好、一乘法華經也好都不能治的時代了。其理由乃是因為眾生之貪、瞋、癡之心太甚之事,就如同大覺世尊之大善根卓越之事一樣。譬如犬,鼻子靈敏之事勝過人,又其鼻子嗅覺分辨之能力,亦不比大聖之鼻通(鼻之神通力)劣。梟之耳敏銳之事,鳶之眼銳利之事,麻雀之舌靈活之事,龍之身敏捷之事,皆勝於賢人。與此相同的,末代濁世之眾生之心之貪欲、瞋恚、愚癡之勝,就是如何的賢人、聖人亦難治也。

(減劫御書  五十五歲)

 

  立正安國論上奏

 

速歸實乘之一善

廣披眾經專重謗法。悲哉,皆出正法之門(捨正法之家)而深入邪法之獄。愚矣,各

                                                       一三

 

                                                       一四

【於】惡教之綱而鎮纏【於】謗教之網。【今生】此朦霧之迷,【後生當】沉彼盛焰(無間地獄)之底。豈不愁哉,豈不苦哉。汝早改信仰之寸心,而速歸實乘之一善。然,則三界皆佛國也,佛國其衰哉。十方悉寶土也,寶土何壞哉。國無衰微土無破壞,則身是安全心是禪定。此詞此言可信可崇矣。

(立正安國論  三十九歲)

 

 

  伊豆流罪

 

晝夜十二時修行法華經

日蓮立志於學文以來大約已二十四、五年左右也,而特別信心法華經之事,就這六、七年來之事也。又雖信,然懈怠之身上,或云學文(求學問),或(羈絆)於世間之事,一天就僅能讀法華經之一卷、一品及唱題目。然而從去年五月十二日開始,至今年正月十六日約二百四十餘日之間,感覺晝夜十二時(二十四小時)都在修行法華經。此乃為了弘法華經而成這樣的流罪之身故,可以說是行住坐臥都在讀行法華經也。受生為人,有何事能夠有這樣的喜悅呢。

四恩抄  四十一歲

 

 

十一  諸宗破折

 

以少許之應驗當作奇特

今,此善導、法然等現種種(不思議之威力)來欺騙愚癡之僧俗而滅如來之正法。尤其彼真言等之流,完全以現在(現世利益)為要旨,所謂以畜類為本尊來祈禱男女之愛欲,來祈禱擁有莊園之願望。如是,以少許的現世利益的應驗當作奇特。若以是來言真言勝的話,則尚不及彼月氏之外道。

(星名五郎太郎殿御回信  四十六歲)

 

 

 

                                                       一五

 

                                                       一六

十二  死身弘法

 

必成佛

昔雪山童子為求半偈之教而捨身,樂法梵志為了書留一偈之教而剝手之皮,比身命還惜故,以此作為布施來修行佛法則必成佛。為了佛法捨身命之人,會捨不得身命以外之寶物乎。相反的,為了佛法連財寶都捨不得的人,會為了佛法而捨身命乎。即使是俗世間,亦當捨命報重恩。又為了主君捨命之人看似不多,然實其數多多。男人為了雪恥而捨命,女人為了所愛之男人而絕命。魚惜命故而棲於池,嘆池淺而於池底掘穴而棲,然而卻為餌所騙而吞釣勾。鳥棲息於木,恐木低,而盡可能棲息於木之上枝,然而還是為餌所騙而陷入網中。人又如是,縱使失身命於世間之淺事,卻難捨身命於大事之佛法,故無成佛之人。

                                                                                             (佐渡御書  五十一歲)

 

 

 

十三  龍口法難

 

悅溢滿於身

文永八年九月十二日,一分之(過錯)都沒有,卻被流罪往佐土之國。表面上雖說是遠流(流罪),然實際上已做了斬首之決定。(日蓮)又事先推知此事,故已向弟子們云「我願既遂矣,悅溢滿於身。人身難(得)卻又易(失)。過去遠遠劫以來儘管失身命於無義意之事,然為了法華經而捨命之事卻無也」。

下山御消息  五十六歲

 

十四  對土牢之弟子之思念

 

若出牢的話

今月七日(後延至十日)將遠赴流刑地佐渡國。諸位每人都法華經一部身讀了故,自身不用說,其功德當亦回向於父母、兄弟及諸精靈。即使受著今夜之寒冷,卻越發讓

                                                       一七

 

                                                       一八

我遙想到比我身更甚的各位之苦難,實在無言以對。若出牢的話,明年春天請一定要來佐渡,以見見面。

五人土籠御書  五十歲

 

 

十五  從龍口往佐渡。

 

毫無一分之恨心

文永八年〈太歲辛未〉九月十二日再度蒙受懲罰,本應立刻刎頸,但似乎有什麼緣故,暫時延後,而交由北國佐渡島之領主武藏前司(北條宣時)看管。依其家臣之指示而到達佐渡島,島上之居民乃不辨因果之道理之荒夷(粗野之人)故,其粗暴對待之態度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然而對此日蓮毫無一分之恨心。其故,作為日本國之國主照說應當懂得一些道理的相模殿北條時宗)對說要助國之日蓮甚至連詳情都不加詢問,就不講理地給與死罪,何況其以下之人,既不靠善也不憎惡。從說此法門開始,就已經將命奉給法華經了,願名可流傳於十方世界諸佛之淨土也。

一谷入道御書  五十四歲

 

 

十六  三大誓願

 

我要成為日本之柱,我要成為日本之眼目,我要成為日本之大船

總之,諸天捨棄,諸難皆來,我覺悟身命吧。身子(指舍利弗)退六十劫之菩薩之行,不堪乞眼婆羅門之責故。久遠大通之人丢三五塵點之結緣(於久遠之五百塵點劫及三千塵點劫之過去從釋尊結緣下佛種之人,直至今番靈山聽聞法華經之日都不能成就佛道之原因),值惡智識(惡指導者)而中途退轉故。付善付惡,捨法華經當成地獄之業。我昔立本願:即使「日本國國主之位讓與故,捨法華經而歸依觀無量壽經,願後生安樂」之引誘,「斬爾父母之首,若爾不稱讚念佛的話」之威脅等種種之大難出來,只要智者無法說破我義則決不從彼等。況其外之大難,風前飛舞之塵也,不足為障。我要成為日本之柱,去支撐此國;我要成為日本之眼目,去引導此國之人人;我要成為日本之大船,去渡人人到安樂的彼岸。這樣的大誓願決不可以破。

                                                       一九

 

                                                       二○

(開目抄  五十一歲)

 

   註:二十六世日寬上人就「即使日本國國主之位讓與故」等之御文,有如下之說示「一旦拜見此文,不禁眼淚縱橫,後代之弟子等,請染於心腑吧」。

 

 

十七  法悅

 

悅溢滿於一身

但只日蓮一人,於此日本國開始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自建長五年之夏之頃開始至今二十餘年之間,晝夜朝暮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但只此日蓮一人也。可是唱念佛之人,千萬也。日蓮是無緣者,而念佛者及其庇護者是有緣又高貴之人也。然而於師子之吼聲中失一切獸聲(一切野獸皆因恐懼而不敢出聲)。虎之影,犬見了就恐懼而躲藏起來。日天出於東的話,萬星之光就無形跡(跟著消失)。相同的,法華經未流布之時,彌陀念佛或許出色,但現在南無妙法蓮華經之聲一旦唱出來,諸宗就完全失其力矣。就宛如師子之力和犬之力之比較,又日輪之光和星之光之比較一樣。(中略)因而日蓮邪見之惡名流布於世上,動輒讒訴,罵詈,或蒙刀杖之難,或度度遭流罪。然而此等之事,法華經第五卷之勸持品早有預言,和末法法華經之行者之振舞沒有一點相違。因此,淚浮於左右之眼,悅溢滿於一身。

(松野殿後家尼御前御回信  五十九歲)

 

  註:大聖人說「無緣」之時,非單只是所謂「無因緣」之意思,而是立於正像之佛法無法救之末法之眾生之側而說的話也。

 

日蓮雖沒有泣,然淚沒有停歇過

今日蓮亦如斯(今日蓮亦和集結[編集]妙法蓮華經之菩薩一樣)。成為這樣的流罪之身亦是弘妙法蓮華經之五字七字之故也。釋迦佛及多寶佛為了未來日本國之一切眾生所留置給的妙法蓮華經,日蓮亦「如是我聞」故也。所以思及現在所蒙之大難淚就漾出,又思及未來之成佛,喜悅之餘亦是熱淚滾滾不能自己。鳥和蟲雖能(泣)然不落淚,日蓮雖沒有泣,然淚沒有停歇過。此淚非為世間之事,但全為了法華經之故

                                                       二一

 

                                                       二二

也。若是這樣,則應可言是甘露之淚也。於涅槃經可見到「雖與父母、兄弟、妻兒、眷屬離別時所流的淚可說比四大海之水還多,然為佛法連一滴都不流」,則日蓮今生為了法華經之故而流淚者,是多麼難得之事歟。

諸法實相抄  五十二歲

 

 

十八  訪佐渡之門下

 

日本第一之法華經之行者之女人也

日本第一之法華經之行者之女人也。因此,仿效不輕菩薩(不輕菩薩「不自惜身命」弘法華經之行儀)之義,給您起一個名字,為「日妙聖人」。

從貴女來自的相州鎌倉到此北國之佐渡,其中間之道程及於一千餘里。山海遙遙分隔,山峨峨,海濤濤,風雨不按時節。山賊海賊充滿,宿站之人人之心如虎如犬般粗暴。當感覺現身嚐盡三惡道之苦歟。加上現在是亂世,自去年起,謀叛之人充滿於國,特別是從今年二月十一日之交戰至五月末的現在,世間尚未安穩。在這樣的情形下,貴女有一幼子,尚不能依賴可託付的父親,而您和孩子離別已經很久了。零零總總筆不能及,難於冷靜地分辨故,就此止筆了。

                                                                                     (日妙聖人御書  五十一歲)

 

 

十九  身延之御生活

 

像用水滴來洗濯腳一樣

自從文永十一年六月十七日入此身延山以來,至今年弘安四年十二月八日,從未踏出此山一步。但是這八年之間,身体漸漸衰瘦而多病,年齡一年一年地增加,身体也變弱,心也漸漸衰老。特別是今年春天以來生了此病,秋去冬來之間,日日衰弱夜夜更甚,而這十餘日來已經幾乎食物都停在喉嚨不能下嚥了。加上大雪不止,天氣非常的嚴寒,身子如同石頭一樣的僵硬,胸則如同冰一樣的冰冷。然而此時,將酒溫熱,藿香之葉一口吃下,然後將酒一飲而盡,則像火在胸中焚一樣,像泡在溫泉裏一樣,像用汗洗落身体之垢,用水滴來洗濯腳一樣。對此厚意實在非常感激,而就在覺得高興

                                                       二三

 

                                                       二四

之時,想起了故五郎殿之事,兩眼立刻浮起了淚水。

           (上野殿母御前御回信  六十歲

 

註:藿香,藥草之一種,自古以來被用作發汗劑及健胃劑。

 

 

二十  蒙古來襲

 

思及此就淚水不止

抑日蓮雖深思欲助日本國,然日本國之上下萬人一同為了亡國故歟,不僅不被用,還度度加迫害故,力不及而隱棲於此身延之山林矣。今大蒙古國已經攻來,若當初有用日蓮所說之事,則怎麼會有如今之事呢,誠是可憐也。不久日本國之人人將像當時之壱岐、對馬一樣,思及此就淚水不止。

上野殿御回信  五十三歲

 

二十一  佛之慈悲

 

日蓮慈悲曠大的話

周代七百年乃因文王之禮孝(重禮尊孝),秦世無此長治乃因始皇之左道也。日蓮慈悲曠大(親之德)的話,則南無妙法蓮華經當流布至萬年之外之未來,有開日本國一切眾生之盲目之功德(師之德),閉無間地獄之道矣(主之德)。此功德超傳教、天台,勝龍樹、迦葉。淨土極樂世界百年之修行不及穢土娑婆世界一日之功。正像二千年佛法弘通之功德不及末法一時弘通之功德歟。是絕非日蓮之(智慧)賢,(末法之時)之使然耳。春花開秋結菓,夏暖冬冷,此不有(時節)之使然乎。

報恩抄  五十五歲

 

 

二十二  自身之成道即救他

 

自身不成佛的話

                                                       二五

 

                                                       二六

自身不成佛的話,則連救父母都難,何況他人耶。而謂目連尊者之人,於法華經聽聞「正直捨方便」之說,立刻拋棄所持的小乘之二百五十戒,而歸依法華經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不久就得到佛之記莂,名號謂多摩羅跋栴檀香佛。此時父母才跟著成佛。此事,法華經方便品「我願既滿 眾望亦足」這樣說。目連之色身,父母之遺体(乃從父母受繼來之身体)也,故目連之色身成佛之時,父母之身亦又跟著成佛矣。

盂蘭盆御書  五十六歲

 

 

二十三  對故鄉之思慕

 

到現在都沒有回生國

今雖思欲回生國(安房國),一度參拜父母之墓,然衣錦還鄉乃內外典之教誨也。若無這樣的体面而歸生國(故鄉)者,乃不孝者也。此身既然連這樣的大難(龍口刎頸及佐渡流罪)都能破而回到鎌倉,應又亦有著錦衣之時,到那時再來參拜父母之墓,這樣深深覺得故,所以到現在都沒有回生國,雖然如此但是非常地思慕。若有從東方之故鄉吹來的風或飄來的雲,則會走出庵室讓風吹在身上,或立於庭中遙望浮雲。這樣的心情下,縱使不是感情親蜜的故鄉之人,然我生國之人故,一定會覺得非常地思念。

光日房御書  五十六歲

二十四  御自身之病

 

自從服了貴殿之良藥以來

日蓮之下痢於去年十二月三十日發病,其程度日日增加,月月倍增,而今年六月三日、四日症狀特別惡化。就在認為或許壽命已到之時,自從服了貴殿之良藥以來,日日月月減輕,現在已幾乎完全回復了。不知這是不是教主釋尊入替貴殿之身來(助)日蓮歟,還是地涌菩薩授與妙法蓮華經之良藥歟。

中務左衛門尉殿御回信  五十七歲

 

                                                                                                                                                                                                                                                                                                                 

 

                                                       二七

 

                                                       二八

第二章             志之世界

 

  心之重要

 

信法華經之人必集福於萬里之外

「於今正月之始,當供養法華經」這樣想之御心如同樹之花開、池中之蓮華之花苞開、雪山之栴檀之花開、月之剛出來一樣也。今日本國之人人以法華經為敵人,將招禍於千里之外矣。以此來思之,則又今信法華經之人,必集福於萬里之外。影乃從体產生之物,以法華經為敵人之人之國,災禍必如影之不離体地跟著到來。相反的,信法華經之人如栴檀之常具芳香。

(重須殿女房御回信[又名十字御書]  六十歲)

 

 

  志之世界

 

佛誠尊貴,不為供養之物所左右

佛誠尊貴,不為供養之物所左右。昔得勝童子以沙餅供養佛而生為阿育大王,並成為一閻浮提之主。貧女剃自己之髮,以售得之錢所供養之油,須彌山所颳之大風亦不能滅其灯。因此這一點點錢當比統治日本國之人以一國來供養,又堆起七寶塔直至忉利天來供養還勝也。

王日殿御回信  五十九歲

 

 

  人之言行舉止

 

教主釋尊出世之本懷,不就是教作為人的基本行為

釋尊一代之教之肝心乃法華經,而法華經之修行之肝心則說於不輕品也。不輕菩薩禮拜一切之人者,究竟是何事呢。教主釋尊出世之本懷,不就是教作為人的基本行為。請一定要謹言慎行。賢者云人,愚者云畜也。

崇峻天皇御書  五十六歲

                                                       二九

 

                                                       三○

  關於厄

 

三十三歲之厄一定轉為承受三十三之幸

今以所謂三十三歲之厄年,送來御布施故,已在釋迦佛、法華經及日天之御寶前提及此志。人之身体有左右之肩,於其處有二個神。一個稱同名神,另一個稱同生神。此二神受梵天、帝釋及日月天之令而守護其人。從入母腹內開始至此人一生終了,如影如眼般跟隨左右,此人造惡、積善之事,連小如露、塵之細事都不漏,全部報告於天。此,說於華嚴經之入法界品,而天台大師在摩訶止觀第八有提及。但如為信心薄弱者,則縱使是受持法華經之女人,諸天也捨棄之,此可見於經文。例如,大將軍膽怯,則跟隨之士兵亦無效用弓弱的話,弦就鬆弛風緩故,波就小此皆自然之道理也。然而夫左衛門殿,於在家之人中,是日本國無人可與並肩的法華經之信者也。作為其伴侶的妳是日本第一之女人也其尊貴就法華經而言,就像「一身体現法華經之功德」的龍女一樣的尊貴,而這正是佛所思維的吧。「女」之文字讀為「依付」。就如同藤蔓依付松木而向上伸展一樣,女人依夫之力而拓展道心,因此今請妳依賴左衛門殿為師,讓其來引導妳的法華經信仰之道,當恰好也。若能這樣做,三十三歲之厄一定轉為承受三十三之幸。仁王經之「七難即滅七福即生」者是也。當越來越年輕,福更續增也。

四條金吾殿女房御回信  五十四歲

 

 

  善知識

 

成佛的最好之道莫過於善知識

因此成佛的最好之道莫過於善知識(好的指導者即正師之意)。自己之智慧於成佛這件事上起多少之用處呢。若只是知冷熱之智慧,則善知識就非常重要了。但是值善知識之事卻是第一之難事也。所以佛將值善知識之事譬喻為如同一眼之龜之入浮木之穴,自梵天垂下絲線而入大地之針之孔一樣的困難。

三三藏祈雨事  五十四歲

 

 

                                                       三一

 

                                                       三二

  母之恩

 

母之御恩難忘

因此,母之御恩難忘。子在胎內的九個月之間,其苦,腹脹如鼓,頸瘦如針,呼吸急促吐氣多於吸氣,色如枯草,臥則覺得腹部快要裂開,坐則五体不能安定。又接近生產時苦更增加,腰像快要斷裂一樣,眼珠像要脫落而飛上天一樣。這樣折磨自己的敵人,若一旦出生不是應用力踩於大地,撕開其腹而捨棄之耶。然並沒有這樣做,而是忍住自己之苦急忙抱起,舔血濯污而摟於胸抱於懐,三箇年之間慇懃扶養。其間子所飲的母之乳一百八十斛三升五合也,此乳之價值,其珍貴即使一合也可換取三千大千世界矣。而若換算乳一升之價值的話,則相當於米一萬一千八百五十斛五升,稻二萬一千七百餘束,布三千三百七十段也。何況一百八十斛三升五合之價值耶。

刑部左衛門尉女房御回信  五十九歲

 

 

  對病之想法

因病而起道心

人死亡之原因並非只是因為病。當時壱岐、對馬之眾人雖無病,但皆一時為蒙古兵所殺害矣。又所謂「若有病則必死」之事,不一定也。今你生病之事也許是佛之御主意也說不定。其緣故,乃因淨名經、涅槃經之經文「有病之人方可成佛」這樣說。因病而起道心也(因將病轉為善因,可萌生求道之心故也)

妙心尼御前御回信  五十七歲

 

 

  報恩回向

 

有御孝養父母之意之人人,應贈給父母法華經

有御孝養父母之意之人人,應贈給父母法華經。教主釋尊對父母之御孝養亦是贈給法華經(說法華經而引導雙親入於佛道)。日蓮之母還在世之時,自己對母親之話多所違背,今母已先走,覺得非常後悔。於是想依一代聖教來孝養已故之母時,每聽到有探望亡故之母之人人之事,就覺得宛如是己身之樣而感到非常高興間,便將此孝養父

                                                      三三

 

                                                       三四

母之法門概略地書贈給您也。想過去聖靈您之母上定已忽地離六道之垢穢,而御參靈山淨土矣。

刑部左衛門尉女房御回信  五十九歲

 

 

  對死之感觸

 

一旦碰上時,是夢歟,是幻歟

南條七郎五郎殿逝世之消息已敬悉了。人有生必有死之道理,無論是智者、愚者、老者、年輕者皆一同知道故,所以不應發生時始覺得嘆始覺得驚,雖這樣教自己也這樣教別人,然一旦碰上時,是夢歟,是幻歟,還是無法掩蓋胸中之徬徨。何況是身為母親的您,該是多麼地哀嘆啊。雖父母、兄弟都已先去,最愛之夫也已永別了,然還留有眾多之兒女故,想亦可稍慰於心了。喪失可愛之子,而且是容貌勝、秉性剛毅之男孩子,傍之人人看來亦是一個爽朗之子,誠是可惜也。總覺得毫無道理,就好像含苞待放的花就這樣在風中凋謝,滿月突然就消失在雲裏一樣。不能相信這是事實故,所以不知該如何繼續寫下去才好。有機會再述。

上野殿御書  五十九歲

 

   註:南條七郎五郎為南條時光之弟,於弘安三年九月五日過世,而於大約三個月前五郎才登身延山,那時大聖人還以無限的期待感來激勵他,此故,所以格外地悲傷。   

 

於生死之中間,日蓮必當往迎也

日蓮從出生之時至今,一日片時心都不稍休息,但只思弘此法華經之題目也。請一定要努力努力,雖不知自他之生死(何時會去逝),然臨終之際,於生死之中間,日蓮必當往迎也。三世諸佛之成道成道之時辰子丑之終,寅刻之成道在子丑終後之寅時[凌晨三點至五點])也。

上野殿御回信  五十八歲

 

 

                                                       三五

 

                                                       三六

後記

 

日蓮大聖人御出現之目的乃為了顯三大秘法(本門之本尊、本門之題目、本門之戒壇)。而信心、受持、修行此三大秘法就是日蓮大聖人之教。完全受繼此佛法之二祖日興上人,於距今約七百年前建立了富士大石寺,才保留住其正義。七百年之間,一直保持其清淨。這就是以大石寺為總本山的日蓮正宗。

然而近年來(昭和五十六年頃),此大石寺受到似日蓮正宗然非日蓮正宗之創價學會的支配,日蓮大聖人、日興上人本來之教已完全喪失。對此,為了促使眾生覺醒而奮起的就是「正信覺醒運動」,而正確實踐日蓮大聖人之教的正信會之僧侶及在家之人人則全力展開此運動。

正信會每有機會,就會訴求日蓮大聖人本來之教導是什麼。今回出版的「法悅之日日」就是作為其一環而作成的。能夠讀到此書之各位讀者,若觸摸到日蓮大聖人之御精神之一端,則是幸福也。

         


日興門流正信會,將日蓮正宗回歸至日興門流之清淨之教,為了救濟現宗門(由詐稱法主之阿部日顯師和其後繼者早瀨日如師所帶領的教團)之法華講員和創價學會員,以及寄心於錯誤之信仰的人們,而日夜精進。「為了眾生全体之幸福,努力流布日蓮大聖人之正確之教」,此正是我們日興門流正信會的責任和祈願。(譯自正信會官網之說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