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日 星期日

開目抄 第四章 二乘作佛 二 爾前經之二乘不作佛




二 爾前經之二乘不作佛

然而爾前之諸經又佛陀之實語。大方廣佛華嚴經云「如來智慧大藥王樹,唯於二處不能爲作生長利益。所謂二乘(聲聞界、緣覺界二界之眾生)墮於無爲廣大深坑,及壞善根非器眾生(不信而謗法之一闡提)溺大邪見貪愛之水」。此經文之(意):雪山有大樹,謂無盡根,又號大藥王樹,閻浮提諸木中之大王也。此木高十六萬八千由旬也,一閻浮提一切之草木,此木之根隨枝葉華果之次第所成之華果也。此木佛性一切一切草木。但此大樹火坑水輪中生長。二乘之無佛性之心中譬火坑,一闡提人之無信仰之心中譬水輪。云此二類永不成佛之經文也。

大集經云「有二種人,必死不活(一旦離三界之生死就不再回來),所以結局不能知恩報恩:一者聲聞,二者緣覺。譬如有人墮墜深坑,是人不能自利利他;聲聞緣覺亦復如是,墮解脱坑斷了佛性故,不能自利及以利他」。外典三千餘卷之極理有二:所謂孝與忠也。忠又出來稱孝者高也,天雖高然不比孝之德高;又孝者厚也,地雖厚然不比孝之德厚。聖賢二類從孝之家出,何況學佛法之人,知恩報恩可不要乎。佛弟子必須知四恩(父母恩、眾生恩、國王恩及三寶恩[佛、法、僧之恩]),並應致知恩報恩。特別是舍利弗、迦葉等二乘,整持二百五十戒、三千之威儀(生活規律),窮究味禪、淨禪、無漏禪之三靜慮(禪定)及阿含經,斷盡三界之見思(見惑及思惑),可為知恩報恩之人之模範。然世尊於大集經卻將其定為不知恩之人。其故:出父母家成出家之身之目的,必是為了救父母也。而二乘雖思自身之解脱,然欠利他之行。所以設即使有些許之利他,但父母等卻入永不成佛之道,則還成不知恩之人。

維摩經云維摩詰又問文殊師利何等爲如來種。答曰,一切塵勞(苦惱我等之心之一切煩惱)之(輩)爲如來種,雖以五無間具(犯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等五個墮無間地獄之五逆罪)之人,猶能發此大道意(求道之心)」。又云「族姓(良家)之子啊,譬如高原陸土不生青蓮芙蓉衡華,卑濕汚田乃生此(蓮華之花)」。又云「已得阿羅漢爲應眞(斷盡煩惱)者,終不能復起道意而(獲得)佛法也;如根敗之士(眼、耳、鼻、舌、身五根欠損之人)其於五樂(色、聲、香、味、觸之五欲之樂)不能復利」。文心:貪、瞋、癡等三毒之煩惱之輩可成佛種,殺父等五逆罪之輩可成佛種,然而即使高原陸土可生青蓮華,但二乘亦不能成佛。言心:二乘之諸善與凡夫之惡相比,縱使凡夫之(惡業、煩惱)成佛,二乘之(以煩惱斷盡為目標而修行之善行)亦不成佛也。諸小乘經戒惡褒善,此經(非難、責難)二乘之善,褒凡夫之惡。雖可思為彷彿不是佛經,像是外道之法門,然總之:佛堅決地定二乘永不成佛歟。

方等陀羅尼經云「文殊(問)舍利弗,猶如枯樹(再次、又)生華不,亦如山之水還本處不,折石還合不,焦種生芽不。舍利弗言不也。文殊言,若不可得,云何問我,得菩提記(成佛之保証),生歡喜不」。文心:枯木不開華,山水不還山,破石不復合,焦種不生芽;二乘又如斯,佛種焦等之意也。

大品般若經云「諸天子,今未發三菩提心(求覺之心)者應當發,若入聲聞正位,是人不能發三菩提心。何以故,爲生死作障隔故(一旦離六道之生死之聲聞就不會再回來出生之故)」。文心:二乘不發菩提心故,(須菩提)不隨喜,諸天發菩提心故,我隨喜。

首楞嚴經云「五逆罪人聞是首楞嚴三昧經,若發阿耨菩提心,還得作佛。世尊,漏盡(煩惱盡)之阿羅漢猶如破器,永不堪忍受是三昧經,故不能起菩提心」。

淨名經云「(蓋)施汝者不名福田,供養汝者墮三惡道」。文心:供養迦葉舍利弗等聖僧人天等必三惡道

除佛陀外,此等之聖僧對人天來說乃照煩惱之暗之智慧之眼目、一切眾生成道之導師也,然幾許之人天大會中度度受批判,對彼等來說會不思維此事嗎。總之,釋尊只在責殺自己之御弟子歟。此外,還拿(菩薩)(二乘)二乳、瓦器(二乘)金器(菩薩)、螢火(二乘)日光(菩薩)等無量之譬喻來呵責二乘。非為一言二言,非為一日二日,非為一月二月,非為一年二年,非為一經二經,四十餘年間於無量無邊之經經,對無量大會之諸人,沒有許給二乘一言,只給與叱責;世尊決不妄語也,我知人知,天知地知。非為一人二人,百千萬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之諸天、龍神、阿修羅,五天(全印度)、(東、西、南、北)洲、六欲天、色天、無色天,又從十方世界雲集來之人天、二乘、大菩薩等,皆知此釋尊無妄語,又皆聞此釋尊強烈呵責二乘之話。各各還國國,於彼彼之國國一一語娑婆世界之釋尊之説法,十方無邊之世界之一切眾生無一人不知:迦葉、舍利弗等乃永不成佛者,供養彼等還有惡業。



日興門流正信會,將日蓮正宗回歸至日興門流之清淨之教,為了救濟現宗門(由詐稱法主之阿部日顯師和其後繼者早瀨日如師所帶領的教團)之法華講員和創價學會員,以及寄心於錯誤之信仰的人們,而日夜精進。「為了眾生全体之幸福,努力流布日蓮大聖人之正確之教」,此正是我們日興門流正信會的責任和祈願。(譯自正信會官網之說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