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立 正 安 國 論 (九)





                文應元年七月一六日    三九歲 

【第九問答 對治謗法和立正安國】
客則避席刷襟曰「佛教斯區(佛之教導誠各式各樣)而旨趣難窮,不審多端(疑問眾多)而理非不明。但法然聖人之選擇集現在(今在眼前)也,以諸佛、諸經、諸菩薩、諸天等載捨閉閣拋,其文顯然也。因茲聖人去國,善神捨所,天下飢渴,世上疫病。今主人廣引經文明示理非,故妄執既翻,耳目數朗。總之,國土泰平天下安穩,自一人至萬民,所好也所樂也。早止一闡提之施,永致眾僧尼之供,收佛海之白浪(盜賊,意為謗法者),截法山之綠林(盜賊),則世成【伏】【神】農之世,國為唐【堯】【舜】之國。然後斟酌(好好分清)法水之淺深,崇重佛家【正直】之棟樑矣」。
主人悅曰「鳩化為鷹,雀變為蛤(喻迅速的大變化),悅哉。汝交蘭室之友而成麻畝之性(喻原本彎曲的心性因結交善人受到感化而自然改正之意)【若能】誠顧其難(誠心地反省近年來的災難)而專信此言(我之言),則風和浪靜,不日豐年耳。但人心者隨時而移,物性者依境而改。譬猶水中之月動於波,陣前之軍靡於劍。汝當座雖信,後定永忘。若欲先安國土而祈現當(現世及來世)者,則應速回情慮怱加對治。所以者何,藥師經七難內,五難忽起二難猶殘,所以(所謂)他國侵逼難、自界叛逆難也。大集經三災內,二災早顯一災未起,所以兵革之災也。金光明經內,種種災過一一雖起,然他方怨賊侵掠國內,此災未露此難未來。仁王經七難內,六難今盛一難未現,所以『四方賊來侵國』之難也。加之【仁王經亦示云】『國土亂時先鬼神亂,鬼神亂故萬民亂』。今就此文具案事情,百鬼早亂萬民多亡。先難是明,後災何疑。若所殘之【外寇、內亂之】難,依惡法之科並起競來者,其時何為哉。帝王者基國家而治天下,人臣者領田園而保世上。而他方賊來而侵逼其國,自界叛逆而掠領其地,豈不驚哉,豈不(混亂)哉。失國滅家何所遁世。汝思一身之安堵(安泰)者,須先禱四表(東西南北四方即天下之意)靜謐(泰平安穩)者歟。就中,人之在世各恐後生,是以或信邪教,或貴謗法。各【各】雖厭惡迷於【佛法之】是非【善惡】而猶哀歸佛法(然猶陷入錯誤之教,而卻認為是歸依了佛法,實在是可憐也)【為】【要】同以信心之力而妄(崇)邪義之詞哉。若執心不翻,亦曲意猶存,則【將】早辭有為之(世)而必墮無間之獄。所以者何,大集經云『若有國王於無量世修施戒慧,見我法滅捨不擁護,如是所種無量善根悉皆滅失,乃至,其王不久當遇重病,壽終之後生大地獄。如王,夫人、太子、大臣、城主、柱師、郡主、宰官亦復如是』。【又】仁王經云『人壞佛教無復孝子,六親不和天神不祐,疾疫惡鬼日來侵害,災怪首尾,連禍縱横,死入地獄、餓鬼、畜生。若出為人則兵奴(兵士、奴隸)之果報。如響如影,如人夜書火滅字存,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果報亦復如是【不會消失】』。法華經第二卷【之譬喻品】云『若人不信毀謗此經,乃至,其人命終入阿鼻獄』。又同第七卷【之】不輕品云『千劫於阿鼻地獄受大苦惱』。【又】涅槃經云『遠離善友不聞正法住惡法者,是因緣故沉沒在於阿鼻地獄,所受身形縱横八萬四千由延(由旬)【受苦惱】』。
廣披眾經專重謗法。悲哉,皆(離開)正法之門而深入邪法之獄。愚矣,各懸【於】惡教之綱而(永)纏【於】謗教之網。此朦霧之迷(今生續迷於朦霧沉彼盛焰之底(來生當咽地獄之焰)。豈不愁哉,豈不苦哉。汝早改信仰之寸心,而速歸實乘之【法華經之】一善。然,則三界皆佛國也,佛國其衰哉。十方悉寶土也,寶土何壞哉。國無衰微土無破壞,則身是安全心是禪定。此詞此言可信可崇矣」。
客曰「今生【之安穩】後生【之成佛】誰不慎誰不(順從正法)。披此經文具承佛語,誹謗之科至重,毀法之罪誠深。我信一佛而拋諸佛,仰三部經而閣諸經,(此)非私曲之思,(乃)先達(淨土宗之先師)之詞,十方諸人亦復如是。今世者勞心性(就這樣,今生隨便地損心性)【則】來生者【當】墮阿鼻,文明理詳,不可疑。彌仰貴公之慈誨,益開愚客之癡心,【當】速回對治早致泰平,先安生前更扶沒後。唯非我信,又誡他誤耳」。

日興門流正信會,將日蓮正宗回歸至日興門流之清淨之教,為了救濟現宗門(由詐稱法主之阿部日顯師和其後繼者早瀨日如師所帶領的教團)之法華講員和創價學會員,以及寄心於錯誤之信仰的人們,而日夜精進。「為了眾生全体之幸福,努力流布日蓮大聖人之正確之教」,此正是我們日興門流正信會的責任和祈願。(譯自正信會官網之說明)
                                                                                     

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

立 正 安 國 論 (八)





                文應元年七月一六日    三九歲 

【第八問答 謗法之禁斷】
客曰「若斷謗法之輩,若絕佛禁之違者,如(涅槃經)經文可行斬罪歟。若然者,殺害相加,罪業何為哉。(因)大集經云『剃頭著袈裟,【不問】持戒及毀戒,天人可供養彼。則(如同)供養(釋尊)(因) 是我子【故也】。若有撾打彼則為打我子。若罵辱彼則為毀辱我』。料知(可知),不論善惡,無擇是非,於為僧侶可展供養。何打辱其子忝令其父悲哀。彼竹杖之害目連尊者也,永沉無間之底。提婆達多之殺蓮華比丘尼也,久咽阿鼻之焰。先証斯明,後昆最恐。似誡謗法,【實】(已)破禁言。此事難信,如何得意」。
主人曰「客明見【禁謗之】經文猶成斯言,【是我的誠】心之不及歟,【還是貴殿於道】理之不通【達】歟。全非禁佛子(我之意完全不是在言佛子可殺害)唯偏惡謗法也(完全只是在責備並禁止謗法也)。夫釋迦以前之佛教雖斬其罪,能仁以後之經說則止其施(禁止謗法的方法,釋尊在說過去世之事蹟時,雖說如仙予王及覺德王之殺謗法者,但釋尊出現於世之後,則說布施之禁止)。然,則四海萬邦一切四眾,不施其惡(謗法者)皆歸【依】此善(法華經),何難並起,何災競來矣」。

日興門流正信會,將日蓮正宗回歸至日興門流之清淨之教,為了救濟現宗門(由詐稱法主之阿部日顯師和其後繼者早瀨日如師所帶領的教團)之法華講員和創價學會員,以及寄心於錯誤之信仰的人們,而日夜精進。「為了眾生全体之幸福,努力流布日蓮大聖人之正確之教」,此正是我們日興門流正信會的責任和祈願。(譯自正信會官網之說明)



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

立 正 安 國 論 (七)





                文應元年七月一六日    三九歲 

【第七問答 災難之對策】
客則和曰「下經謗僧之事,一人難論(我不知法然上人是否真的輕蔑諸經並誹謗僧)。然而以大乘經六百三十七部、二千八百八十三卷並一切諸佛菩薩及諸世天等載捨閉閣拋四字,此詞不用論也,選擇集其文顯然也。【可是】(拘泥)【「捨閉閣拋」四字之瑕瑾(瑕而成其誹謗(非難)【貴師這樣的行為】迷而言歟?覺而語歟?【我】賢愚不【能】【故】,是非難定。但災難之起,因選擇集之由,願盛增其詞,彌談其旨。終究天下泰平國土安穩,君臣所樂,土民所思也。夫,國依【正確之佛】法而昌,【佛】法因人而貴。【若】國亡人滅,【則】佛誰可崇,法誰可信哉。【所以】祈國家【之安穩】須先立【正確之】佛法,若消災止難有術,欲聞」。
主人曰「余是頑愚不敢存賢。唯就經文聊述所存(我的想法)。抑治術之旨,內外(佛法及佛法以外之教)之間,其文幾多,難可具舉。但入佛道而數(迴)愚案,若禁謗法之人,重正道之侶,則國中安穩天下泰平。(就此)涅槃經云佛言,唯除一人,餘一切施皆可讚歎。純陀問言,云何名為唯除一人。佛言,如此經中所說破戒。純陀復言,我今未解,唯願說之。佛語純陀言,破戒者謂一闡提。其餘在所,一切佈施皆可讚歎,獲大果報。純陀復問,一闡提者其義云何。佛言,純陀,若有比丘及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發(粗)惡言,誹謗正法,造是重業永不改悔,心無懺悔,如是等人名為趣向(墮向)一闡提道。若犯四重【禁戒】,作五逆罪,雖自知定犯如是重事,而心自初無怖畏、懺悔,不肯發露(坦白自身之罪),於彼正法永無護惜建立之心,毀呰輕賤而言多禍咎(過失)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闡提道。唯除如此一闡提輩,施其餘者一切讚歎
又云我念往昔,於閻浮提作大國王,名曰仙予。愛念敬重大乘經典,其心純善,無有粗惡嫉悋。善男子,我於爾時心重大乘。聞婆羅門誹謗方等(大乘),聞已即時斷其命根。善男子,以是因緣,從是已來不墮地獄
又云如來昔為國王行菩薩道時,斷絕爾所(眾多)婆羅門之命」。
又云殺有三,謂下中上。下者,蟻子乃至一切畜生,唯除菩薩示現生者(為了引導眾生入佛道而變生為畜生者)。以下殺因緣墮於地獄、畜生、餓鬼,具受下苦。何以故,是諸畜生有微善根,是故殺者具受罪報。中殺者,從凡夫之人至阿那含(小乘所說之第三位階之聖者),是名為中;以是業因墮於地獄、畜生、餓鬼,具受中苦。上殺者,父母乃至阿羅漢(小乘四果中最高位之聖者)辟支佛(緣覺之聖者)畢定菩薩(位不退、行不退之菩薩);墮於阿鼻大地獄中。善男子,若有能殺一闡提者,則不墮此三種殺中。善男子,彼諸婆羅門等,一切皆是一闡提也以上【經文】
仁王經云佛告波斯匿王,是故,付(囑)諸國王,不付屬比丘、比丘尼。何以故,無王威力(僧、尼沒有像國一樣的威力)』以上【經文】
涅槃經云今以無上正法付屬諸王、大臣、宰相及四部眾。毀正法者,大臣四部之眾應當苦治(給與嚴格的處治)』
又云佛言,迦葉,【我】以能護持正法因緣故,得成就是金剛身。善男子,護持正法者,不受五戒,不修威儀,應持刀劍、弓箭、鉾槊(鋒利的長予)』
又云若有受持五戒者,不得名為大乘人也。雖不受五戒,然為護正法,乃名大乘。護正法者,應當執持刀劍器杖。雖持刀杖,我說是等名曰持戒
又云善男子,過去之世於此拘尸那城,有佛出世,號歡喜增益如來。佛涅槃後,正法住世無量億歲。(最後)四十年佛法之末,爾時有一持戒比丘,名曰覺德。爾時多有破戒比丘,聞作是說(覺德比丘在說法)生惡心,執持刀杖逼是法師。是時國王名曰有德,聞是事已,為護法故,即便往至說法者所,與是破戒諸惡比丘極共戰鬥。爾時說法者得免厄害。王於爾時身被刀劍箭槊之瘡,体無完處如芥子許(全身找不到一個如芥子粒般大小的完處)。爾時覺德尋讚王言,善哉善哉,王今真是護正法者,當來之世此身當為無量之法器(當具有無量之佛德)。王於是時得聞法已,心大歡喜,尋即命終生阿閦佛國,而為彼佛作第一之弟子。其王之將從、人民、眷屬之有戰鬥者、有歡喜者,一切【皆起】不退菩提之心,命終悉生阿閦佛國。覺德比丘卻後壽終,亦得往生阿閦佛國,而為彼佛作聲聞眾中第二之弟子。若有正法欲盡時,應當如是受持擁護。迦葉【童子菩薩】,爾時王者則我身是,說法比丘迦葉佛是。迦葉,護正法者得如是等無量果報。以是因緣,我於今日得種種相以自莊嚴,成法身不可壞之身。佛【續】告迦葉菩薩,是故,護法優婆塞等,應執持刀杖擁護如是。善男子,我涅槃後,濁惡之世國土荒亂,互相抄掠,人民饑餓。爾時多有為饑餓故,發心出家,如是之人名為禿人。是禿人輩,見護持正法,驅逐令出,若殺若害。是故我今(許)持戒之(僧),依【靠】白衣(在家信徒)之持刀杖者以為伴侶。雖持刀杖,我說是等【信徒】名曰持戒。雖持刀杖,不應斷命(然不可擅自斷人之命)』
法華經【譬喻品】若人不信毀謗此經,即斷一切世間佛種(就是斷此世間一切人人之佛種)。乃至,其人命終入阿鼻獄以上【經文】
夫經文顯然,私詞何加。凡(若依)法華經者,【則】謗大乘經典者【之罪】勝無量之五逆【罪】,故墮阿鼻大城永無出期。如涅槃經者,設【即使允】【對】五逆【者】之供【養】亦不許【對】謗法【者】【布】施。殺蟻子者必落三惡道,禁謗法者定登不退位(不退轉之菩薩之位)。所謂覺德者是迦葉佛,有德者則釋迦文也【此正是最好之先例也】。法華、涅槃之經教者,一代五時之肝心也,其禁實重,誰不歸仰哉。而謗法之族,忘正道之人,剩依法然之選擇【集】,彌增愚癡之盲瞽。是以,或忍彼遺体(懷念法然)(顯其相於)木畫之像,或信其選擇集之】妄說而彫莠言之模,弘之海內翫之墎外(遍弘於天下)。所仰則其家風,所施則其門弟。是以或切釋迦之手指而結彌陀之印相,或改東方【藥師】如來之雁宇(御堂)而居西土教主之鵝王(佛),或止四百余回(四百餘年)如法經(法華經書寫之修行)【改】成西方淨土三部經【之書寫】,或停天台大師之講而為善導之講。如此群類,誠其難盡。是非破佛哉,是非破法哉,是非破僧哉。此邪義則(完全是因)選擇集也。嗟呼悲哉,背如來誠諦之禁言。哀矣,隨愚侶迷惑之麁語(邪說)。早思天下之靜謐者,須斷國中之謗法矣」。

日興門流正信會,將日蓮正宗回歸至日興門流之清淨之教,為了救濟現宗門(由詐稱法主之阿部日顯師和其後繼者早瀨日如師所帶領的教團)之法華講員和創價學會員,以及寄心於錯誤之信仰的人們,而日夜精進。「為了眾生全体之幸福,努力流布日蓮大聖人之正確之教」,此正是我們日興門流正信會的責任和祈願。(譯自正信會官網之說明)

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

立 正 安 國 論 (六)





                文應元年七月一六日    三九歲 

【第六問答 上奏之得當與否】
客聊和曰「雖未究淵底,然數知其趣(貴師之話之旨趣)。但【所疑者】華洛(京都)柳營(鎌倉),釋門在樞楗(有出色的碩德),佛家在棟樑(有優秀的高僧)然未進勘狀不及上奏至今聞有進勘狀及上奏朝廷者)。汝以賤身(輕率地)【就】吐莠言進勘狀其義(憂世之心情)有余,其理無謂(但卻不是合乎道理之行為)」。
主人曰「予雖為少量(無身分又智慧淺少之人),【然】忝學大乘。【譬如】蒼蠅附驥尾而渡萬里,碧蘿懸松頭而延千尋【與此相同的,若寄心大乘,一定可究竟佛意】。弟子,生為一佛之子,事諸經之王【之法華經】,何見佛法之衰微而不起心情之哀惜。又涅槃經云『若善比丘見壞法者置不呵責驅遣舉處,當知是人佛法中怨。若能驅遣呵責舉處,是我弟子真聲聞也』。余雖不為善比丘之身,然為遁『佛法中怨』之責,進勘狀唯撮(只不過是取)【佛法之】大綱粗示一端【而已】。而且,(昔)元仁(鎌倉初期,後堀河天皇年號,約為公元一二二五年)年中,自延曆(位於滋賀縣大津市為日本天台宗之總本山,山號比叡山)興福(位於奈良市為日本法相宗之本山)兩寺度度經奏聞(上奏),請申下勅宣、御教書,奪取法然之選擇集之印板【並於比叡山之】大講堂【前】,為報三世佛恩令燒失之,【至】於法然之墓所,仰付吩咐感神院(祇園神社)犬神人(隸屬於神社之下級神職人員)令破却(將其毀壞),其門弟隆觀、聖光、成覺、薩生等配流遠國。其後蒙怒未見寬恕(至今仍未見赦免)【過去就有此先例】豈云(沒有)進勘狀【之人】也」。


日興門流正信會,將日蓮正宗回歸至日興門流之清淨之教,為了救濟現宗門(由詐稱法主之阿部日顯師和其後繼者早瀨日如師所帶領的教團)之法華講員和創價學會員,以及寄心於錯誤之信仰的人們,而日夜精進。「為了眾生全体之幸福,努力流布日蓮大聖人之正確之教」,此正是我們日興門流正信會的責任和祈願。(譯自正信會官網之說明)

2013年1月12日 星期六

立 正 安 國 論 (五)





                文應元年七月一六日    三九歲 

【第五問答 災難之實例】
客殊作色曰「我本師釋迦文(釋迦牟尼),說淨土三部經以來,曇鸞法師捨四論(中論、十二門論、百論、大智度論)之講說而一向(一心)歸淨土,道綽禪師閣涅槃廣業而(專心)弘西方之行,善導和尚拋雜行而立專修,慧心僧都集諸經之要文而宗念佛之一行;貴重彌陀誠以然矣,又往生之人其幾哉(不知其數)就中(尤其)法然聖人幼少而昇天台山(登比叡山),十七【歲】而涉【略天台大師之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及妙樂大師之玄義釋籤、文句記、止觀弘決等】六十卷,並究【極】八宗具得大意。其外一切經論七遍反覆,章疏傳記莫不究看,智齊日月德越先師。雖然如此猶迷【於】出離【生死】之趣,不辨涅槃之旨。故遍覿(見)、悉鑑、深思、遠慮,遂拋諸經專修念佛。又蒙一夢之靈應(夢中出現之善導和尚之口諭)【而開始】四裔(四方)親疎(一切親疏之人人)。故或號勢至之化身,或仰善導之再誕。然,則十方貴賤低頭,一朝之男女運步【來訪】。爾來,春秋(年月)推移,星霜相積(念佛之人遍滿國中)(可是貴師)忝疎釋尊之教(卻不勝惶恐地對釋尊之淨土教等閒視之)【而】恣譏彌陀之文(肆意地誹謗阿彌陀佛之教)。何以近年之災(歸咎)聖代之時(法然在世之後鳥羽上皇之時),強毀【念佛行之】先師,更罵聖人(法然上人)。吹毛求疵,剪皮出血。自昔至今,如此惡言未見,可惶可慎。罪業至重,科條爭遁(處罰難逃)。對座猶以有恐,攜杖而則欲歸矣」。
主人笑止曰「習蓼葉之辛(好食蓼葉則習慣其辛味)忘溷廁之臭(入廁久了則忘了其臭)【同樣的,受惡影響久了】聞善言而思惡言,指謗者而謂聖人,疑正師而擬【於】惡侶。【貴殿】其迷誠深,其罪不淺。應聞事之緣起,願委談其趣。釋尊說法之內,一代五時之間,立先後辨權實。而曇鸞、道綽、善導,既就權忘實,又依先捨後,未探佛教之淵底者也。就中法然雖酌其流(淨土教三師之流),然不知其源(佛教之根源乃在法華經)。所以者何,【法然於選擇集】以大乘經六百三十七部,二千八百八十三卷,並一切諸佛菩薩及諸世天等,置捨閉閣拋之字,【侵】薄一切眾生之【善】心。是偏(此完全是)展私曲之詞,全不見佛經之說。妄語之至,惡口之科,言而無比(無可言比),責而有余。而人皆信其妄語,悉貴彼選擇【集】。故崇淨土之三經而拋眾經,仰極樂之一佛而忘諸佛。誠是諸佛諸經之怨敵,聖僧眾人之讐敵也。此邪教廣弘八荒(八方)周遍十方。抑,汝因【我】以近年之災非難往代【念佛流布】之由而強恐之,聊引先例,可開悟汝迷。止觀第二引史記云『周末有被髮袒身不依禮度者』。弘決第二釋此文引左傳曰『初平王之東遷也,於伊川見被髮者而於【曠】野祭【祀】識者(周之大夫辛有)曰,不及百年【周將滅亡】其禮【已】先亡【故也】』。爰知(由此可知),徵前顯,災後致。【又止觀續云】『又阮藉(晉朝之文人)逸才(有才華),蓬頭散帶。後公卿【之】子孫(仿效)之,奴苟相辱(以下品之言語相辱)者方達自然,撙節兢持(遵守禮儀)者呼為田舍(鄉下人)。為司馬氏(晉朝)滅相滅亡之相』以上。
又案慈覺大師之入唐巡禮記云『唐武宗皇帝會昌元年,勅令章敬寺鏡霜法師於諸寺傳彌陀念佛之教。每寺三日巡輪不絕。同二年,回鶻國之軍兵等侵唐堺。同三年,河北之節度使忽起亂。其後大番國更拒命,回鶻國重奪地。凡兵亂同秦項之代(秦末漢初之時代),災火起邑里(村里)之際。何況武宗大破佛法多滅寺塔。不能撥亂遂以有事』(以上取意)。
以此惟之,法然者後鳥羽院御宇建仁年中之僧也。彼院御事(此後鳥羽上皇於承久之亂時戰敗而被流放到隱岐之島之事實既在眼前。然,則大唐殘例(念佛帶來災難之先例)吾朝顯証(亦顯証於我朝)。汝莫疑汝莫怪,【今】唯須捨【念佛之一】凶歸【法華之一】善,塞【災害之】源截【謗法之】根矣」。

日興門流正信會,將日蓮正宗回歸至日興門流之清淨之教,為了救濟現宗門(由詐稱法主之阿部日顯師和其後繼者早瀨日如師所帶領的教團)之法華講員和創價學會員,以及寄心於錯誤之信仰的人們,而日夜精進。「為了眾生全体之幸福,努力流布日蓮大聖人之正確之教」,此正是我們日興門流正信會的責任和祈願。(譯自正信會官網之說明) 


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

立 正 安 國 論 (四)





                文應元年七月一六日    三九歲 

【第四問答 謗法之人和法】
客猶憤曰「明王因天地而成化(賢王依天地之道理而化導萬民),聖人察理非而治世。世上之僧侶者天下之所歸也。於惡侶者明王不可信,非聖人者賢哲不可仰。今以賢聖之尊重則知龍象(高      僧、名僧)之不輕,【貴師】何吐妄言強成誹謗。以誰人謂惡比丘哉,委細欲聞矣」。
主人曰「後鳥羽院御宇(後鳥上皇之時代)法然(僧名)選擇集(書名)矣。則破一代之聖教,遍迷十方之眾生。其選擇【集】云『道綽禪師立聖道、淨土二門,而捨聖道正歸淨土之文。初之聖道門者就之有(大乘和小乘,大乘中又有顯教和密教,權教和實教之不同。道綽禪師雖指小乘和大乘中之顯教和權教為聖道門,乃至,【但我法然】准之(準據道綽禪師之見解而思之【時】【認為聖道門(包含)密大(秘密大乘,即真言密教)及以(以及)實大(實大乘經,即法華經之實教)。然,則今真言、佛心(禪)、天台、華嚴、三論、法相、地論、攝論,此等八家(八宗)之意正在此(皆為聖道門)【應捨去】【又】曇鸞法師往生論注云「謹案龍樹菩薩十住毘婆沙【論】云,菩薩求阿毘跋致(不退轉之位)有二種道,一者難行道,二者易行道」。此中難行道者即是聖道門也,易行道者即是淨土門也。淨土宗學者須先知此旨。設雖先學聖道門人,若於淨土門有其志者,須棄聖道歸於淨土』。又云『善導和尚立正雜二行,捨雜行歸正行之文。第一讀誦雜行者,除上【之】觀經等往生淨土經以外,於大小乘顯密諸經受持讀誦,悉名讀誦雜行。第三禮拜雜行者,除上禮拜彌陀以外,於一切諸佛菩薩等及諸世天(諸天善神)等禮拜恭敬,悉名禮拜雜行。(法然)云,見此文,須捨雜修專。豈捨百即百生之專修正行,而堅執千中無一之雜修雜行乎。行者能思量之』。
又云『貞元入藏錄中,始自大般若經六百卷,終於法常住經,顯密之大乘經總六百三十七部,二千八百八十三卷也。皆須攝於「讀誦大乘」之一句(這一句話中)。當知,隨他之前(於方便之教之隨他意之經,一時地讀誦大乘)【可】暫開(禪定心之善)(散亂心之善)【之救濟之】門,【但】隨自之後(於真實之教之隨自意之經說了之後)還閉定散門。一開以後永不閉者,唯是念佛一門』。又云『念佛之行者必可具足三心(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之文。觀無量壽經【有】可具三心之事】,同經之【善導和尚之】疏云,問曰,若有【主張】解行不同(佛法之理解和修行之不同,而否定淨土念佛)之邪雜行之)人等,【為了】【此】外邪異見之【非】【今示一喻】【譬如有人向西方】或行一分二分又被【在東岸之】群賊等喚回者,【彼等群賊即喻(正是妨礙淨土念佛之)別解、別行、惡見之人等。私云,又此中言一切別解、別行、異學、異見等者,是指聖道門』以上【選擇集】
【選擇集】最後結句【之】文云『夫速欲離生死,二種勝法中且(擱)聖道門選入淨土門。欲入淨土門,正雜二行中,且拋諸雜行,選應歸正行【之念佛】』以上【選擇集】
(選擇集之諸文)見之,【法然】引曇鸞、道綽、善導之謬釋,建聖道淨土、難行易行之旨,以法華、真言總一代之大乘六百三十七部,二千八百八十三卷,【及】一切諸佛菩薩及諸世天等,皆攝於聖道、難行、雜行等,或捨、或閉、或閣、或拋。以此四字,多迷一切【眾生】剩以【更以】三國(月氏、漢土、日本)之聖僧、十方之佛弟【子】,皆號群賊,併令罵詈。【此等謗法之言詞】【者違】【自己】所依之淨土三部經之『唯除五逆及誹謗正法』之誓文,遠【者】【於】一代五時之肝心法華經第二卷【之譬喻品】之『若人不信毀謗此經,乃至,其人命終入阿鼻獄』之誡文者也。於是,代及末代,人非聖人,各容冥衢(各各皆走進昏暗之迷路)並忘直道。悲哉不討瞳矇(誰都不呵責此矇騙眾生之邪義),痛哉徒催邪信(只是一味地催促人信仰此邪惡之教)。故上自國王下至土民,皆謂經者無淨土三部之外之經,佛者無彌陀三尊(阿彌陀佛及其脇士觀世音菩薩、勢至菩薩之總稱)之外之佛。
【昔】傳教、義真、慈覺、智證等,或涉萬里之波濤【入唐】而所渡之聖教,或(迴)一朝之山川而【招來】所崇之佛像【於我日本國】(或於)高山(比叡山)之巔建華界(堂塔)以安置,若深谷之底起蓮宮(堂舍)以崇重。釋迦、藥師之並光也(於比叡山之東塔安奉藥師如來,西塔安奉釋迦如來而並光),施威於現當(現在及未來)虛空、地藏之成化也(於橫川祀奉虛空藏菩薩及地藏菩薩),被益於生後。故國主寄【進】郡鄉以明燈燭,地頭(官職名)進)田園以備供養。
而依法然之選擇【集】,則忘教主【釋尊】而貴西土之佛駄(阿彌陀佛),拋【傳教大師之】付屬而閣東方之【藥師】如來,唯專四卷三部之【淨土經之】經典,(枉)拋一代五時之妙典。是以【若】非彌陀之堂【則】皆止供佛之志,非念佛者(若不是念佛之僧侶)早忘施僧之懷(則不布施)。故佛堂零落瓦松煙老,僧坊荒廢庭草露深。雖如此,然各捨護惜之心,並廢建立之思。是以住持聖僧行而不歸,守護善神去而無來。是偏依(全因)法然之選擇【集】也。悲哉數十年之間,百千萬之人被蕩於魔緣而多迷於佛教。好謗忘正,善神不成怒哉。捨圓【滿之法華經】好偏【頗之淨土念佛】,惡鬼不得便哉。修彼萬(祈禱)不如禁此一凶矣」。
 日興門流正信會,將日蓮正宗回歸至日興門流之清淨之教,為了救濟現宗門(由詐稱法主之阿部日顯師和其後繼者早瀨日如師所帶領的教團)之法華講員和創價學會員,以及寄心於錯誤之信仰的人們,而日夜精進。「為了眾生全体之幸福,努力流布日蓮大聖人之正確之教」,此正是我們日興門流正信會的責任和祈願。(譯自正信會官網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