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方 便 品 八 箇 大 事 第五之大事





  第五 比丘比丘尼 有懷增上慢 優婆塞我慢 優婆夷不信之事

文句四云「上慢、我慢、不信,四眾通有。(只是之意)出家二眾多修道得禪,(錯之意)謂聖果,偏起上慢;在俗矜高(妄自尊大之意),多起我慢;女人智淺,多生邪僻。不自見其過者,三失(即上慢、我慢、不信)(覆蓋之意)心。藏(玼,過失之意)揚德不能自省,是無(同慚,羞愧之意)之人也。若自見過,則是有羞之僧也」矣。記四云「藏玼等者,釋三失也。藏玼揚德釋上慢,不能自省釋我慢,無慙人者釋不信。若自見過則無此三失,雖未証果且名有羞」矣。

御義口傳云。此本末之釋之意為釋五千之上慢也。(詳細)可見本末也。比丘、比丘尼二人出家也,共名增上慢,以藏玼揚德為本。優婆塞,男也,以我慢為本。優婆夷,女人也,以無慙為本。此四眾今日本國盛也。經雖有「其數有五千」,然日本國似乎是四十九億九萬四千八百二十八人。在世五千人起佛之座,今末法日本國一切眾生悉起日蓮之所座。比丘、比丘尼增上慢者非道隆、良觀等乎,又非鎌倉中之比丘尼等乎。優婆塞者最明寺,優婆夷者非上下女人乎。絲毫不可以知(指上之四眾)之過也。誹謗今日蓮等之類並立其惡名,豈非「不自見其過」者乎,大謗法之罪人也,

離法華御座之事無疑者也;【今】雖是值遇日蓮之事,然皆是「禮佛而退」之義也。此禮佛而退,輕賤之義也,全非信解之禮退也。此等之眾,「於戒有欠漏」者也。文句四云「於戒有欠漏者,律義有失,名欠;定共、道共有失,名漏」矣。此五千上慢者,我等所具五住之煩惱也。今奉值法華經時,開「慢即法界」,而「禮佛而退」云「佛威德故去」也。佛者我等所具之佛界也,威德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故去」者去而不去之意也;普賢品之「作禮而去」可思之也。又云,云五千退座之事,法華之意為不退座也。其故,諸法實相、略開三顯一之開悟也。那麼其時,「我慢增上慢」者,開「慢即法界」本有之慢機也。「其數有五千」者,我等五住之煩惱也。若又云無五住之煩惱,則失法華之意。既有五住之煩惱又云本有常住時,說「其數有五千」也。不理會斷惑,就那樣見本有之妙法五住故,云「不自見其過」也。那麼「於戒有欠漏」者,小乘權教無對治眾病之戒法也。是名持戒之妙法也。故欠漏之當体原樣地為是名持戒之体也。然欠漏談為原樣之本有故,說「護惜其瑕玼」也。自(本)之一乘之妙戒故,則「一塵含法界一念遍十方」故,云「是小智已出」也。糟糠者,塵塵法法本覺之三身也,故福德淺薄之當体,亦是本覺無作之覺体也。「不堪受是法」者,聞略開之諸法實相之法体而原樣不改地開悟也。且說身子尊者(即舍利弗)鈍根故,請求分別解說,說廣開三法門為「不堪受是法」。然歸於法華之實義來看,則妙法之法体是更忘「能受所受」也。不思議之妙法也。悟見本法之重故,云「此眾無枝葉」也。如此之內証,純一實相、實相外更無別法故,「唯有諸貞實」也。所詮貞實者,開色心為妙法之事也。今日蓮等之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處,說「唯有諸貞實」也。諸者諸法實相之佛也。諸,十界也。貞實,十界之色心云妙法也。限今經(指法華經)故云唯也。五千之上慢外全無法華經。五千之慢人者我等之五大也。五大即妙法蓮華經也。五千之上慢,元品之無明也,故禮佛而退也。此,下分九識八識六識也,流轉門之談道也。「佛威德故去」者,還滅門也。(這樣的話則)威德者,南無妙法蓮華經也。本迷本悟之全体也。可仔細思案之。

日興門流正信會,將日蓮正宗回歸至日興門流之清淨之教,為了救濟現宗門(由詐稱法主之阿部日顯師和其後繼者早瀨日如師所帶領的教團)之法華講員和創價學會員,以及寄心於錯誤之信仰的人們,而日夜精進。「為了眾生全体之幸福,努力流布日蓮大聖人之正確之教」,此正是我們日興門流正信會的責任和祈願。(譯自正信會官網之說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