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0日 星期五

守 護 國 家 論 (二)



本論
本書分為七門(七章)。一、(說示)「於如來之經教定權實二教【之區別】」,二、明正像末【三時流布之教法】之興廢,三、明選擇集謗法之緣起(由來),四、明出「應對治謗法者」之証文,五、明難值善知識(及)真實法,六、明依法華涅槃之行者之用心(信用法華經及涅槃經之行者之心得),七、明隨問而答矣(設問答而加說明矣)。
第一章  明「於如來之經教定權實二教之區別」
   首先,就明「於如來之經教定權實二教之區別」一章下又設四節。一、明出【約於說時而分之】大部【類】經之次第而攝流類(於其中收一切之經典),二、明諸經之淺深,三、明定大小乘【之區別】,四、明且應捨權【教】就實【教】。
                                                    

                                                    
第一節      釋尊一代聖教中主要經典之說時
第一節主要在說明依序提示之「約於說時而分」之釋尊一代聖教之大部類,而於其中收一切之經典。
問云,佛【成道後】最初說何經乎。答云,華嚴經也。問云,其証如何。答云,舊譯之六十卷本之華嚴經之世間淨眼品云「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提國寂滅道場始成正覺」。其次,於法華經之序品,放光瑞時,彌勒菩薩見十方世界諸佛五時【說法之】次第時,問文殊師利菩薩云「又(看見)諸佛、聖主、師子【王】演說經典微妙第一,其聲清淨出柔軟音教諸菩薩無數萬億」,有這樣之文,示最初說華嚴經之事。又方便品佛自說初成道時云「我始坐道場觀樹亦經行,乃至,爾時諸梵王及諸天帝釋、護世四天王及大自在天、並餘諸天眾眷屬百千萬,恭敬合掌禮請我轉法輪」,此亦同樣,於法華經示華嚴經之說時之文也。故華嚴經第一云「毘沙門天王月天子日天子釋提桓因帝釋天)…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這樣舉聽眾之名。又於涅槃經卷二十七之師子吼品說法嚴經之時云「既成道已,梵天勸請,唯願如來當為眾生廣開甘露門,乃至,梵王復言,世尊一切眾生凡有三種,所謂利根、中根、鈍根。利根能受,唯願為說。佛言,梵王諦聽諦聽,我今當為一切眾生開甘露門」。又於涅槃經卷三十三之迦葉品說華嚴經之時云「如十二部經修多羅中微細之義,我先已為諸菩薩說」。如此等之【經】文皆,諸佛出世,一切經之初,必說華嚴經之証文也。
問云,無量義經說法品云「初說四諦,乃至,次說方等十二部經、摩訶般若、華嚴海空」。如此文者,般若經後說華嚴經,相違(和成道後最初說華嚴經之見解不一樣)如何。答云「【此文非依說法之時期之順序,而是示教理之】淺深之次第歟,或後分之華嚴經(意指無量義經之前之說法皆不出華嚴經之範疇)歟。法華經方便品列一代之次第淺深(教理之深淺之次第)云「無有餘乘(兼有別教之華嚴經也)若二(帶有通、別二教之般若經也)若三(兼說藏、通、別三教之方等經也)」,此意也(同樣是不依說法之時期之順序,而是示教理之從深至淺之次第)。問云,華嚴經之次,說何經乎;答曰,說阿含經也。問云,以何知之;答云,法華經之序品說華嚴經之次經(其次說的經)【之內容】云「若人遭苦而厭老、病、死,則【佛】為說【寂滅之】涅槃」,示阿含經四諦之法門。又方便品云「即(去)波羅奈【國之鹿野苑】,乃至,為五比丘說【法】」。涅槃經之師子吼品亦定華嚴經之次經云「即於波羅奈國轉正法輪宣說中道」。此等之經文,自華嚴經後說阿含經也。
問云,阿含經後說何經乎;答曰,方等經也。問云,以何知之;答云,無量
                                                    

                                                    
義經說法品云「初說四諦,乃至,次說方等十二部經」。涅槃經之聖行品亦云「從【小乘之】修多羅出【大乘之】方等」。問云,方等者天竺之語,(漢譯)云大乘。華嚴、般若、法華、涅槃等皆大乘方等【經】也。何獨限方等部【之經典】立方等之名乎。答曰,【如同質問的】實際上華嚴、般若、法華等皆方等經也。雖如此,然今於方等部別立方等之名非私義也,乃無量義經、涅槃經之文顯然【之用例】也。阿含証果(阿含經之悟)一向【為】小乘【教】,次【始】說大乘【經典】,【所以】自方等【部】以後雖皆云大乘,然大乘始故(然為了特別強調方等部乃大乘教之初始之意),從初而云方等部為方等也。例如十八界之十半雖色(俱舍論及婆沙論等開色心二法而立十八界時,十八界中之十半雖為色法,然其他則心法也),【但十八界之最初為色法故】從初而立色境之名,【與此是同樣之用法也】。
問曰,方等部諸經後說何經乎;答曰,般若經也。問曰,以何知之;答曰,涅槃經之聖行品云「從方等出般若」。問曰,般若經後說何經乎;答曰,無量義經也。問曰,以何知之;答曰,仁王經(般若部之結經仁王般若經)云「二十九年中(開始說般若後之第二十九年中說最後之仁王經)」,【所以知道三七日之華嚴經和十二年之阿含經和說時不定之方等部之後,經三十年說般若經】。而無量義經承此云「四十餘年【未顯真實】」,【所以其前後之次第顯然也】。問曰,於無量義經之文,般若經後列華嚴經,又涅槃經之聖行品云「自般若波羅蜜出大涅槃」,乃般若經之後列涅槃經之文也,與今所立之次第,於般若經之後列無量義經不同,如何。答曰,見涅槃經卷十四聖行品之文,乃是列舉涅槃經以前之諸經,相對於涅槃經來論【教理之】勝劣,而其中不舉法華經。再說,於涅槃經第九卷有「法華中八千聲聞」之文,定法華經是在涅槃經以前。又見法華經之序品,無量義經乃法華經之序分也。無量義經雖於般若之次列華嚴經,然如所論,華嚴經既為最初之說法者,則般若經之後當然就是無量義經也。
問曰,無量義經後說何經乎;答曰,說法華經也。問曰,以何知之;答曰,法華經序品云「為諸菩薩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佛說此經已,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問曰,法華經後說何經乎;答曰,說普賢經也。問曰,以何知之;答曰,普賢經云「却後三月我當般涅槃。乃至,如來昔於耆闍崛山(靈鷲山)及餘住處已廣分別一【乘真】實之道,今【亦】於此處」,【這樣自述法華經和涅槃經之中間之說法】。問曰,普賢經後說何經乎;答曰,說涅槃經也。問曰,以何知之;答曰,普賢經云「却後三月(三個月後)我當般涅槃」,涅槃經卷三十之師子吼品云「如來何故二月涅槃」,亦云「如來初生(誕生)、出家、成道、轉妙法輪(最初之說
                                                    

                                                    

法)皆以八日,何佛涅槃獨十五日」,【示涅槃經乃佛即將入滅之前之說法】。【釋尊所說之】大部經大概如是。自此以外(此外)之諸大小乘經次第不定也。或自阿含經以後說華嚴經相關之經典,或自法華經以後說方等、般若相關之經典。皆可以義類(同樣之教義內容)收之而置於一處(同一之大部類經)也。

日興門流正信會,將日蓮正宗回歸至日興門流之清淨之教,為了救濟現宗門(由詐稱法主之阿部日顯師和其後繼者早瀨日如師所帶領的教團)之法華講員和創價學會員,以及寄心於錯誤之信仰的人們,而日夜精進。「為了眾生全体之幸福,努力流布日蓮大聖人之正確之教」,此正是我們日興門流正信會的責任和祈願。(譯自正信會官網之說明) 

      

創價學會是昭和(日本昭和年代)時才新誔生的信徒團体。乘著戰後之高度成長期之波,用功德(=現世利益)和罰論增加會員數,最後成了輕蔑法華講的一個團体。持著強大組織力的創價學會,使日蓮正宗(=宗門)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特別是第三代會長池田大作氏,提倡學會獨自之路線,而背離了日蓮大聖人之教義。
所謂學會獨自之路線又稱「五十二年路線」,即創價學會於昭和五十二年所提出的獨自之路線。其犖犖大者如下
「『人間革命』(池田氏著)就是現代之御書」
「在現代,創價學會的會館就是寺院」
「以流佈佛法為生活的話,則雖是在家之身也可受供養」
「對評論創價學會之非的活動家僧侶,發動學會員展開集体批鬥之事件」
「御題目(南無妙法蓮華經)商標登記未遂事件」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理應是日蓮正宗之信徒團体的創價學會,卻開始任意變更「日蓮正宗」之教義,最後竟然以池田大作氏為本佛,而用「池田教」這個違悖的新教義在「日蓮正宗」之名下開始謳歌,成了既非鳥亦非鼠的蝙輻鳥,進而混淆了社會大眾對日蓮正宗的認知。
為了糾正創價學會的謗法行為,將其導向正確的信仰之道,而有「正信會」僧俗(=僧侶和信徒)」的奮起,其僧俗所展開的運動就是「正信覺醒運動」。
  因正信會僧俗的奮起並日達上人的全力支持下[註1],覺醒運動於全國各地快速地擴展開來,迫使創價學會不得不反省其種種的謗法行為。然而不幸的日達上人御遷化後[註2],拿不出正式相承的証據,也沒有遵照儀式,詐稱法主的阿部日顯師卻擁護創價學會,使得創價學會的謗法更為變本加厲起來。

1:日達上人於昭和五十四年一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在大石寺舉行的「第二回日蓮正宗全国檀徒総会」上致辭時,對指摘、導正創價學會之非的活動家僧侶們有如下的稱讚、感謝之辭:     
「僧侶們對學會指摘其錯誤,而今團結於此和各位共同組成檀徒,這種當護日蓮正宗之誠意,本人由衷地認為,誠然就是為了廣宣流布日蓮正宗之根本精神』之深厚之赤誠也」。
2日達上人於昭和五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御遷化。




日興門流正信會,將日蓮正宗回歸至日興門流之清淨之教,為了救濟現宗門(由詐稱法主之阿部日顯師和其後繼者早瀨日如師所帶領的教團)之法華講員和創價學會員,以及寄心於錯誤之信仰的人們,而日夜精進。「為了眾生全体之幸福,努力流布日蓮大聖人之正確之教」,此正是我們日興門流正信會的責任和祈願。(譯自正信會官網之說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