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5日 星期五

觀心本尊抄 第六章 末法可流布之法華本門之教 一 五重三段



第六章     末法可流布之法華本門之教
      一   五重三段
【第二十一回問答】問,正像二千餘年之間,四依之菩薩並人師等,建立以餘佛(阿彌陀、大日、藥師等諸佛)及小乘、權大乘、爾前、迹門之始成正覺之釋尊等為本尊之寺塔,然本門壽量品所開顯之久遠實成之釋尊之本尊並四大菩薩,三國之王臣倶未崇重之,其由請說之;此事雖(大概)聞之,前代未聞之教故,驚動耳目迷惑心意;請重説之,願委細聞之。
答曰,法華經一部八卷二十八品,進則前四味,退則涅槃經等一代諸經,然總括之但一經也。始自寂滅道場終至於般若經,序分也。無量義經、法華經、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等十卷,正宗分也。最後之涅槃經等,為了滅後之流通分也。這就是釋尊一代說教之全体分為序、正、流通之三段也。(此為第一重)
次之第二重,於此正宗分之三部經十卷之中亦有序、正、流通之三段。於此,法華經之開經無量義經並法華經之序品,序分也。自方便品第二至於分別功徳品第十七之十九行偈之十五品半,正宗分也。分別功徳品自「現在四信」至於法華經之結經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之十一品半與一卷(指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流通分也。
又於同樣之法華經等三部經之十卷有二經(可分為迹門和本門二門),各具序、正、流通也。其中,第三重之迹門之三段:無量義經與序品第一,序分也;自方便品第二至於學無學人記品第九之八品,正宗分也;自法師品第十至於安樂行品第十四之五品流通分也。論其迹門之教主,始成正覺之佛,説本無今有之百界千如(未開顯久遠之本地故,其佛界乃本無今有,但儘管其所說不能免於本無今有,然十界互具、百界千如之法門始說故),所以為超過已說之爾前經、今說之無量義經、當說之涅槃經之隨佛自意而說之難信難解之正法也。尋過去之結縁則大通十六之時,下佛果之下種,進者以華嚴經等前四味爲助縁,令覺知大通之種子。此非佛之本意,但毒發等之一分也(又於迹門明佛與眾生之因緣,則如化城喻品第七所說的,三千塵點劫之昔,受生為大通智勝佛之第十六王子之釋尊,出家修菩薩行之時說法華經,開始於眾生下佛種,佛之眾生教化於焉開始。此眾生中機根勝者有之,以法華經以前之華嚴、阿含、方等、般若之前四味之諸經為助緣,而開發覺悟過去大通智勝佛時所下之佛種,並得脫益。然而此和依法華經之說示而令眾生始得脫之釋尊之本意相違。此種情形可說為毒發,就好像毒直接發作而滅煩惱之身一樣,結果,未待法華經就得到了解脫者也,此例外之一種也)。與此相對的,二乘、凡夫等乃是「以前四味為助緣徐徐調機根,漸漸地來至法華會座而顯種子,遂開顯(過去之下種結實而開顯佛種)」之(法華經之正機)是也。又無過去之下種,於釋尊在世靈山說法之時,始聞迹門八品之人天等,或聞一句一偈等而為下種(受得下種益),或更調熟其佛種,或進展至解脱,或至結經普賢經、涅槃經等而得熟脫之益,或於釋尊入滅後之正像末等以小乘權大乘等爲緣而入法華經之覺;此等之眾生得熟脫之益之情形,就例如前述之釋尊在世時,接受法華以前之四味之教而得益之毒發者一樣。
又第四重之本門十四品一經中亦有序、正、流通三段。即涌出品之前半品爲序分,壽量品與前後之二半(涌出品後半及分別功德品之前半)此一品二半爲正宗分,其餘分別功德品後半至普賢菩薩勸發品之十一品半及結經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之一卷為流通分也。論其教主(於此本門正宗之一品二半所開顯之教主)則非始成正覺之釋尊,而是五百塵點劫之久遠之昔已成道之久遠實成之釋尊也。從而所説之法門與迹門之本無今有之百界千如之法門亦如天地(隔如天地)。於十界久遠之上國土世間既顯(即非只顯正報之十界之久遠常住,連依報之國土世間之常住都顯,三千世間之永遠性被確立故),一念三千殆隔竹膜矣(此本門之教相門之一念三千與觀心門之事之一念三千之間已經是只隔竹之內膜矣)。又迹門並前四味之爾前經、無量義經、涅槃經等之已、今、當之三説悉隨他意(對應眾生之機根之方便之教),所以易信易解;相對於此,本門之教乃三説之外(超過已今當三說)之難信難解、隨自意(只明佛之本意之隨自意之真實義)也。
又最後之第五重,於如上之本門文上之三段外,更進一步於本門(於本門之文底)有序、正、流通之三段。自過去三千塵點劫之大通佛之時,第十六王子釋迦菩薩說法華經以來,乃至現在之釋尊所說之華嚴經等之前四味之諸經,乃至法華經迹門十四品、涅槃經等之一代五十餘年之諸經,且非只如此,十方三世諸佛之微塵之經經,皆是為了顯說法華經之壽量文底之大法妙法五字(南無妙法蓮華經)之序分也。詮顯此本法妙法五字之如來壽量品一品及其前後二半之「一品二半」以外之諸經,相對於此本法—大佛乘教,名小乘教、邪見教、未得道教(沒說「得道之根本」之「化道之始終」故)、覆相教(未開顯久遠之本地故)也。若論其機(承受此等之教之機根)則徳薄(忘失佛種之恩德故德薄)垢重(見思煩惱之垢重)、幼稚(不知久遠之本佛故幼稚)、貧窮(無渴仰本佛之心故貧窮)、孤露(無法感受本佛之慈悲),總之不知(指久遠之釋尊)故而同禽獸也。像這樣,爾前、迹門所說之圓教尚非成佛之真因,況大日經等諸小乘經,更何況是「傳承華嚴、眞言等七宗之印度之論師及漢土、日本之人師」依自己之見解所立之宗旨。此等諸宗所依之諸經典,即使(寬容、肯定)而論之,亦不出前三教(藏、通、別三教),若(嚴格、否定)而云之,則同藏通二教。設此等諸經有說速疾頓成之義等而誇法稱甚深,然未論本佛之化導之久遠以來之種熟脱之三益故,還同灰斷,化無始終是也(此就正如妙樂大師於文句記所指摘的「未明釋尊化導之全容故,還同藏教及通教之二乘之灰身滅智而色心共歸於無,並將此當作悟」一樣)。譬如雖爲高貴之王女而懷妊畜種,則其子尚劣旃陀羅也。



日興門流正信會,將日蓮正宗回歸至日興門流之清淨之教,為了救濟現宗門(由詐稱法主之阿部日顯師和其後繼者早瀨日如師所帶領的教團)之法華講員和創價學會員,以及寄心於錯誤之信仰的人們,而日夜精進。「為了眾生全体之幸福,努力流布日蓮大聖人之正確之教」,此正是我們日興門流正信會的責任和祈願。(譯自正信會官網之說明) 


           [略本]
(廣本可參考2014.11.1之日蓮正宗之源流)

由此可知,日興上人乃大聖人血脈付法之弟子也。
其後日興上人於「大石原」之地興建寺院、僧坊作為日興門流的根本道場,號為「多寶富士大日蓮華山大石寺」,待他日廣宣流布之時,再依照遺命公稱為本門寺。如此,好不容易地,七百多年來,大聖人之妙法才得以令法久住、弘通流布。而於公元一九一二年(日本大正元年)第五十七世法主日正上人時,正式將宗名定為「日蓮正宗」。這就是今日「日蓮正宗總本山大石寺」的由來。
但不幸的,公元一九七九年(日本昭和五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大聖人血脈相承第六十六世法主日達上人御遷化之後,提不出任何相承之証據的阿部日顯師,不遜地居於猊座,宛如七百多年前之日向。不僅如此,阿部師為了利用創價學會的政治力和經濟力來鞏固自己之地位,竟勾結創價學會一同彈壓活動家僧侶。本來對創價學會之錯誤最須強烈加以糾正的,應該就是日蓮正宗總本山大石寺了,但阿部師卻自己進前來閉日蓮正宗之所有僧俗之口,猶如謗法之叡山第三之座主慈覺,本應守城之人卻成了破城者,遂使得創價學會的謗法更為變本加厲起來。此等之種種不禁讓我們覺得,大聖人之尊靈是否還在大石寺呢。然而慶幸的,翌年的公元一九八○年,守護大聖人之正法正義的活動家僧侶們結成了「正信會」,為了大聖人之妙法得以令法久住、弘通流布,對未反省的創價學會和擁護犯錯的創價學會的阿部師進行更強烈的批難,就猶如七百多年前的日興門流[註]。
今我我正信會之僧俗,在我我正是日蓮正宗之僧侶也、信徒也之自負下,直至「日蓮正宗」恢復本來之日蓮正宗之信仰之前,都將繼續努力活動下去。

註: 日達上人於昭和五十四年一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在大石寺舉行的「第二回日蓮正宗全国檀徒総会」上致辭時,對指摘、導正創價學會之非的活動家僧侶們有如下的稱讚、感謝之辭:     


「僧侶們對學會指摘其錯誤,而今團結於此和各位共同組成檀徒,這種當護日蓮正宗之誠意,本人由衷地認為,誠然就是為了廣宣流布日蓮正宗之根本精神』之深厚之赤誠也」。









日興門流正信會,將日蓮正宗回歸至日興門流之清淨之教,為了救濟現宗門(由詐稱法主之阿部日顯師和其後繼者早瀨日如師所帶領的教團)之法華講員和創價學會員,以及寄心於錯誤之信仰的人們,而日夜精進。「為了眾生全体之幸福,努力流布日蓮大聖人之正確之教」,此正是我們日興門流正信會的責任和祈願。(譯自正信會官網之說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