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條 金 吾 殿 御 回 信(梵音聲書)[七] 文永九年 五一歲
所謂如意寶珠者釋尊之御舍利也。龍王受賜此御舍利而頂戴於頭上,帝釋天持此御舍利而降寶。若問為何釋尊之御舍利能夠成為如意寶珠,則乃無量劫以來所持之大戒之功德薰於身而滲入骨中之結果也,而成為救助一切眾生之寶珠也。譬如犬牙之溶於虎骨,魚骨之消於鵜之氣息一樣。又彈獅子之筋作成的琴絃,則其餘之一切之獸之筋之絃皆不切而斷。佛之說法正是所謂的師子吼,而法華經乃師子吼中之第一也。佛具三十二相,一一之相皆百福莊嚴。肉髻(佛頭頂上隆起的肉髻)、白毫(佛眉間之白色卷毛,可放光)等如果實。因位之修行之華成就功德而具備三十二相之果實。而其中的所謂無見頂相者,釋迦佛的御身丈六也,然竹杖外道無法丈量釋尊之身高,就是想拜見釋尊之御頂也沒辦法。應持菩薩亦無法拜見御頂,大梵天王亦無法拜見御頂。若尋問此是什麼緣故,則乃因釋尊於過去以頭著地來恭敬父母、師匠、主君故,而感得此無見頂相也。又所謂梵音聲者,佛之最重要之相也。小國之王、大國之王及轉輪聖王等,具備此梵音聲相之一分故,以此王之一言而國或破或治也。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p3EwlqHzdX2B5j8v-WTqdKSu_WHVYT_cOQEBadJlJ7b6V7S4kQYHjSEvIA4EWk76x3T_WGsQkzKHUc-KyJCBJIofOpnFWL-RNHFd2p_b7NjxWWGotzUId0_Xgglnmb0PKKxNM4l7dXGw/s1600/renge+%E4%B9%9D.jp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